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易错题整理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1-4单元数学易错题整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易错题整理】1. 一、认识数字第一单元的易错题在认识数字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容易混淆“三”和“五”,我们应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比如三个苹果、五个梨子等,加深学生对数字的认识。
2. 二、加法和减法第二单元的易错题在加法和减法运算时,学生容易出现写错计算过程或漏写中间步骤的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实际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灵活性。
3. 三、图形与认识园第三单元的易错题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学生容易混淆正方形和长方形等形状,需要通过绘图、比较等方式加以区分。
4. 四、数字1—99的认识第四单元的易错题在认识数字1—99的过程中,学生常常出现个位与十位颠倒、读错数字等情况,需要通过反复训练和巩固来提高学生的数字认知能力。
在学习二年级上册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容易出错的题目及学生常见的错误类型。
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总结回顾:通过对二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1-4单元的易错题进行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认识数字、加法和减法、图形与认识园、数字1—99的认识等方面容易出现错误。
针对这些错误,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针对易错题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数学学习,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在教学中,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另外,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我们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易错题带来的困难。
家长是学生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支持者和引导者,他们的参与和支持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2022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易错题归纳

2022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易错题总结归纳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除法以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有剩余,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除法列竖式计算方法:(1)先写“厂”表示除号。
(2)在除号里写被除数。
(3)除号外面左侧写除数。
(4)把商写在除号的外面,被除数上面,并和被除数个位对齐。
(5)把除数和商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6)用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的乘积得结果写在横线下面,与个位对齐。
4、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先想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再利用乘法口诀试商。
5、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第二单元时、分、秒1、认识钟面:(1)钟面上最短最粗的针是时针,较短较粗的是分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也就是60小格,1时=60分。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
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1圈,1分=60秒2、认识整时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时针、分针、秒针全部重合的时间是12时,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的时间是6时,时针和分针成直角的时间是3时和9时。
3、认识几时几分方法:时针指在两个数之间,算小数,时针指在12和1之间,算12时,分针指着几,表示几个5分钟。
4、记录时间有两种方法:(1)文字法:如:5时50分;(2)用电子表法记录时刻时,几时就写几,再写“:”,后面写分时要占两位,分针不够整十的,十位要用0占位。
如:8时零5分写作8:055、认识大约几时方法:时针接近几就是几时。
此时,分针一般指在数字12左右。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考点汇总及易错题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考点汇总及易错题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二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重点汇总讲解,孩子辅导好资料

易错重点概念整理大全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测量,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厘米)、(米)。
测量橡皮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操场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
2、测量物体时一般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
物体一端对着3厘米,另一端对着8厘米,则物体长度为(5厘米)【大数减小数】3、1米=100厘米200厘米=2米 1米30厘米=130厘米320厘米=3米20厘米4、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两位数的差是(89),和是(109)。
5、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读数、写数都从(高位)起。
6、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7、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应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在做加法时,个位满(10 )向(十位)进(1),在做减法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
8、只有加减法从左往右算,如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
乘加或乘减混合,先乘后加减,如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9、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10、从一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射线),就画成一个角。
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顶点11、三角尺有(3)个角,其中最大的一个角是(直角)。
1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越大)。
13、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测量长度。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不能测量长度。
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不能测量长度。
14、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计算,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如:3+3+3+3+3=15表示(5个3相加)可以写成3×5=15或5×3=15读作:(3乘5等于15)或(5乘3等于15),口诀(三五十五)。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集锦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集锦一、填空题1、与除法有关的问题(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列算式是(),读作()在这个算式中,12是(),表示();3是(),表示();4是(),表示()。
求商用的乘法口诀是()。
(3)看图写除法算式(4)24连续减8,减()次的结果是0。
(5)45里面有()个9. 32里面最多有()个6.(6)32÷4=8,在这道算式中,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
读作:(),求商用的口诀是()。
(7)48里面最多有()个9.2、混合运算(1)在综合算式中,如果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要()计算;如果有加减运算又有乘除运算,要先算(),再算();有小括号的要()。
(2)根据下面的算式,写出综合算式。
32+24=56 56÷8=7 综合算式是26+34=60 90-60=30 综合算式是42÷6=7 5×7=35 综合算式是9×4=36 54+36=90 综合算式是(3)二年级一班有男生32人,女生16人,把他们平均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多少人?列综合算式是()3、有余数除法(1)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
(2)一个数除以6,如果有余数的话,余数可能是()。
(3)用小棍摆下面的图形,如果有剩余,可能是()根。
(4)10月份有30天,合()个星期,余()天。
(5)39个小朋友坐船过河,每条船坐8人,至少要()条船。
(6)□÷7=□……□,在这道算式中,余数最大是()。
(7)□÷□=5……3,在这道算式中,除数最小是(),这时被除数是()。
(8)□÷8=6……□,被除数最大是()。
(9)……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第20个图形是(),第22个是()。
(10)△÷○=6……1,其中○是最大的一位数,这是△是()。
4、万以内数的认识(1)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五位数是()。
二年级上册重难点易错题

二年级上册重难点易错题一、计算类。
1. 计算:36 + 28 - 19- 易错点:运算顺序错误,可能会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 解析: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先算36+28 = 64,再算64 - 19=45。
2. 计算:5×6+3- 易错点:先算加法后算乘法。
- 解析:根据四则运算顺序,先算乘法5×6 = 30,再算加法30+3 = 33。
3. 计算:48÷(6 - 2)- 易错点:忘记先算括号里的减法。
- 解析:有括号的算式,先算括号里面的,6 - 2 = 4,再算48÷4 = 12。
二、长度单位类。
4.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一根跳绳长约2()。
- 易错点:可能会填“厘米”,对跳绳长度没有正确的感知。
- 解析:跳绳比较长,2厘米太短了,所以应该填“米”。
5. 铅笔长18()。
- 易错点:填“米”,没有正确区分“米”和“厘米”的使用场景。
- 解析:铅笔的长度较短,18米太长了,所以应该填“厘米”。
6. 从刻度0到刻度5的长度是()厘米。
- 易错点:数错刻度或者不理解刻度的含义。
- 解析:从刻度0到刻度5,直接用5 - 0 = 5厘米。
三、角的认识类。
7. 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 易错点:顶点或边的数量记忆错误。
- 解析:一个角有1个顶点,2条边。
8. 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有()个直角。
- 易错点:三角板上角的数量或直角数量数错。
- 解析:三角板上有3个角,其中有1个直角。
9. 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
- 易错点:不知道什么样的角比直角小,或者画角的方法不正确。
- 解析: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
画角时,先画一个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用直尺画一条边,然后用三角板的锐角顶点与所画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再画另一条边。
四、乘法口诀类。
10. 根据乘法口诀“六七四十二”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 易错点:除法算式写错或者乘法算式顺序错误。
小学二年级数学易错题难题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易错题难题整理小学二年级数学易错题整理一、仔细填空,你一定行!1、两个因数都是5,积是(25);在30÷7=(4)……(2),余数是(2),余数最小是(0)。
2、8的5倍是(40);21是3的(7)倍;3、在○里填上">"、"<"或"="。
7×7>140÷5<0×518÷3=52×4=24÷34、按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1,2,4,7,11,16.2)6,12,18,24,30,36.5、把一根绳子对折后,从中间剪开,这时绳子被剪成了(2)段。
二、认真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表示12里面有几个4的算式是(①12÷4=3)②12÷3=4③3×4=122、5个4相加可以写成算式(②5+5+5+5+5)①5+4③5×43、在67>()×9中,()里能填几?(③8)①6②74、小红和她的四个同学一共买了20本书,平均每人买了(①4本)②5本③10本三、动手做,你一定行!圈一圈,填一填。
的个数是△的(2)倍。
四、解决问题,我最行!1、一辆大客车上共有9排座位,前8排每排有4个座位,最后一排有5个座位,这辆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41个座位)2、合唱队有8名男生,32名女生。
1)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倍?(4倍)2)如果每排站8人,一共可以站几排?(5排)3、我们一共拔了42个萝卜,每6个装一篮。
运走了2篮,还剩几篮?(5篮)4、二年级一班有52人,要坐缆车去泰山玉皇顶。
一辆缆车限坐6人,至少需要几辆缆车?(9辆缆车)5、书包48元,订书机8元,笔记本4元。
月月买了3个订书机和一个书包,一共花了多少元钱?(68元)6、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每锯一次要3分,一共需要多少分?(12分)7、王老师带领4名学生搬花,王老师一次搬4盆,每个学生一次搬两盆,师生一次一共可以搬多少盆?(12盆)8、会议室有30把单人椅,8把双人椅,一共能坐多少人?(46人)9、一本故事书80页,小红已经看了50页,剩下每天看9页,4天能看完吗?(不能,还剩14页没看完)10、买一袋水果糖和4袋奶糖,一共花了36元,已知1袋奶糖的价钱是1袋水果糖的2倍,1袋奶糖和1袋水果糖各多少钱?(水果糖1元,奶糖2元)11、小明和他的7个朋友共折了56只纸鹤,平均每人折了多少只?(8只)12、小兰原来有12本故事书。
二年级下册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精简版)+常考易错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精简版)+常考易错题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 ---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等份,想一想分时:这个数可以分成若干这样的份。
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 =”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 =份数被除数 =商×除数总数÷份数 =每份数被除数 =商×除数+ 余数一个因数= 积÷另一个因数数除 =被除数÷商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必答题要求找出份数或每份的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易错题整理为了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网小编为各位同学总结归纳了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希望能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
更多学习材料尽在学习方法网。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易错题整理
(1)10个一是(10个十是( )。
(2)6个一和8个十是(39里有( )个十和( )个一。
(3)读数和写数都从( )起。
(4)1小时=( )分。
(5)一个一个地数,把79前面的一个数和后面的两个数写出来。
( )、79、( )、( )
(6)一十一十地数,把80前面的两个数和后面的两个数写出来。
( )、( )、80、( )、( )
(7)在下面的( )里填数,组成得数是14的算式。
(8)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6,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多2,这个数是( )。
(9)用一张50元,可以换成( )张10元;也可以换成( )张5元; 还可以换成( )张20元和( )张10元。
(10)用一张100元,可以换成( )张50元;也可以换成( )张20
元;
还可以换成( )张10元。
11、6个十和3个一组成( ),4个一和8个十组成( )。
12、( )个一是十,十里面有( )个一。
(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100里面有( )个一。
13、45是( )个一和( )个十组成的。
80是由( )个十组成的。
14、写出78前面的5个数( )
写出49后面的5个数( )
52前面的第三个数是( ),87后面第四个数是( )
15、最大的一位数( ),最小的两位数( )最大的两位数( )最小的三位数( )
16、最大的一位数比最小的两位数少( ),最小的三位数比最大的两位数多( )
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相差( )
17、用4和8可以组成的两位数是( )或( )
18、用2、5、9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 ),其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请从大到小排列( )
19、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7,这个数是( ),它最接近的整十数是( )。
20、写出4个个位上是8的两位数:( )( )( )( )
写出4个十位上是3的两位数:( )( )( )( )
写出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同的数:( )( )( )( )
21、与69的相邻的数是( )( ),与30相邻的数( )( )
22、十个10是( ),减去( )个十是70
23、看钟面填数。
24、找规律填空。
①画一画:□○△□○△□○△□○△□
②填一填:35、30、25、、、。
21、24、27、、、。
25、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最大的两位数比最小的两位数多( )。
26、5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
27、74中的7在( )位上,表示7个( ),4在( )位上,表示4个( )。
28、一个数的十位上是6,个位上是2,这个数是( )。
?
29、写出下面各数。
?
三十五八十一百三十二十七35 40 68 29
30、70的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
31、5角=( )分36分=( )角( )分? 8元5角=( )角?
1元=( )角2角+8角=( )元1元-7角=( )角
4元+8角=( )元( )角?5角4分-8分=( )角( )分?
32、35比10多( ) 20比63少( )?34比( )多8 ( )比24多7 比57少9的数是( ) 比64多7的数是( )? ( )比30少8 33、把下面各数按要求填在()里。
49387557846310036?
解决问题。
1、一本书有86页,小明看了30页,小红比小明多看了8页。
(1)小红看了多少页?
(2)小明还剩下多少页没有看?
2、一本科技书有78页,小明看了一部分后还剩20页,已看了多少页?
3、课外活动做游戏的有43个同学,踢足球的比做游戏的少10人同学,踢足球的有多少个同学?
4、动场上跑步的有45人,跳高的比跑步的多20人,跳高的有多少人??
5、骆驼能活25年,大象能活80年,大象比骆驼多活几年??
6、校园里有32棵柏树,48棵柳树,25棵松树。
(1)柏树和柳树共有几棵? (2)松树比柳树少几棵? (3)柏树比松树多几棵?
(4)松树和柏树共有几棵? 5)三种树一共有几棵??
7、爷爷58岁,小华6岁,爷爷比小华大多少岁?
8、二年级有男同学38人,女同学41人,(提出问题并解答)
9、小兰今年9岁,妈妈今年36岁,妈妈和小兰相差多少岁?
10、木工组修理一批桌子,已经修好了38张,还有7张没修,这批桌子有多少张?
11、小明上午写了6个生字,下午写了5个,小明这一天共写了多少个生字?
12、小红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9页,还剩下7页没看,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1)他们俩一共跳了多少个? (2)小兰比小明少跳多少个?
1、树上一共有23只,飞走了9只,树上还有多少只?
(1)带40元钱买一个书包,应找回多少元?
(2)油画棒比文具盒贵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商店卖出了48个西瓜,还剩20个西瓜,商店原来有多少个西瓜?
6、儿童乐园有红色和蓝色的碰碰车35辆,其中蓝色的有6辆,红色的有多少辆?
7、小亮看一本书,已经看了64页,还有8页没看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8、一年二班有13个男同学,16个女同学,一年二班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9、数学小组有18个男同学,9个女同学,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几名?
10、商店卖出了48个西瓜,还剩20个西瓜,商店原来有多少个西瓜?
11、我付65元买一个书包,找回3元。
一个书包多少元?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
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12、花送给幼儿园45朵,还剩20朵。
一共做了多少朵?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
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今天就和大家就分享到这,祝各位同学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