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古文译文

合集下载

中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其翻译

中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其翻译

沁园春·长沙【作者】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静女【作者】佚名【朝代】先秦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旁视线遮蔽看不见,搔头徘徊心紧张。

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新笔红笔管。

鲜红笔管有光彩,爱她姑娘好容颜。

远自郊野赠柔荑,诚然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旅夜书怀【作者】杜甫【朝代】唐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2024中职高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2024中职高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劝学》(荀子)1、原文: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2、原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3、原文: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译文:我曾经踮起脚尖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4、原文: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译文: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听的人会听的清楚。

5、原文: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远。

6、原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7、原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8、原文: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9、原文: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距离,就无法到达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河流,就无法汇成江河大海。

10、原文:锲而舍之,朽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雕刻几下就放弃,连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一直坚持雕刻下去,连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功。

11、原文: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大钳子,除了蛇和鳝的洞穴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1、原文: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

译文:只不过没有一百步罢了,也是逃跑啊。

2、原文: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译文:(跑了五十步的人)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3、原文: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译文: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4、原文: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文:(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端。

(完整word版)中职语文文言文课文翻译(高教版)

(完整word版)中职语文文言文课文翻译(高教版)

《静女》翻译静女其姝那个姑娘文静而漂亮俟我于城隅暗中相约我在城角的地方相见爱而不见我如期而至但她却没有出现搔首蜘蟵急得我搔首弄发心彷徨静女其娈那个姑娘纯洁而美丽贻我彤管送我一束红管草携带着淡淡的幽香彤管有炜红管草发出闪闪的光芒说怿女美我非常高兴,因为它是美丽的姑娘(所赠)自牧归荑牧场摘来的嫩草纯洁芳香洵美且异非常美丽并且非常奇妙匪女之为美也并非小草特别的漂亮美人之贻只因是美人所赠才非比寻常《采薇》译文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

(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中职语文文言文复习翻译

中职语文文言文复习翻译

一、原文:昔者孟母,择邻而处子。

子不学,断机杼。

此则孟母之明也。

孔子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古之圣贤,莫不以此为己任。

【翻译】从前,孟子的母亲选择邻居居住。

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就剪断织布机。

这就是孟母的明智之处。

孔子说:“教育者,就是长善救失的人。

”孟子说:“得到天下英才并教育他们,这是三种快乐之一。

”古代的圣贤,没有一个不以这个为己任。

二、原文:《孟子·离娄上》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翻译】《孟子·离娄上》说:“教育者,就是长善救失的人。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称王天下并不在其中。

父母健在,兄弟无灾,这是第一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是第二乐;得到天下英才并教育他们,这是第三乐。

”三、原文:《孟子·告子下》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翻译】《孟子·告子下》说:“君子有三乐,而称王天下并不在其中。

父母健在,兄弟无灾,这是第一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是第二乐;得到天下英才并教育他们,这是第三乐。

”四、原文:《孟子·滕文公上》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翻译】《孟子·滕文公上》说:“得到天下英才并教育他们,这是三种快乐之一。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称王天下并不在其中。

父母健在,兄弟无灾,这是第一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是第二乐;得到天下英才并教育他们,这是第三乐。

”五、原文:《孟子·告子下》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

思考题: 1 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证明了什么观点? 答:比喻论证 求木之长者,必固 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 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答: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求木长 固根本 类 思国安 欲流远 浚泉源 比 积德义
源不深 根不固
伐根 塞源
望流远 求木长
自读课文
1.标注生词读音 2.注意正确断句 3.找到具体阐述“十思” 的段落。
自读课文1段 1.参注释翻译文段 2.勾划特殊词句 3.本段中提出了什么观点,怎样 论证的?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 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 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 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 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求木茂 欲流长
德不厚 反 思国安 比 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求木长 固根本 欲流远 浚源泉 源不深 望流远 根不固 求木长
伐根 求 木茂 塞源 欲 流长
思国安 积义
德不厚 思国安 臣知不可 而况明哲
人君当重 居大 亦 不念安危 奢俭
自读课文2段 1.参注释翻译文段 2.勾划特殊词句 3.本段中提出了什么观点,怎样 论证的?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 繁,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 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 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 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 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 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凡百 所有的 景大
殷 深切 傲 轻视 行路 路人 董 督责

中职语文文言文翻译句

中职语文文言文翻译句

1. 太史公曰:“昔者孔子西望,见一童子,问之曰:‘子何居乎?’童子曰:‘吾居桃花源中。

’”翻译:太史公说:“以前孔子往西边看,看见一个小孩,问他说:‘你住在哪里?’小孩说:‘我住在桃花源里。

’”现代汉语解释:太史公讲述了孔子看到一个小孩子,并询问他住在哪里,小孩子回答说他住在桃花源里。

2.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讶,便继续往前走,想要探究这片林子的尽头。

现代汉语解释:渔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奇,便继续前行,想要探究这片林子的边界。

3.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便沿着原来的路走,到处都做了标记。

现代汉语解释:渔人出来后,找到了自己的船,便沿着原来的路走,到处都做了标记。

4. 及郡下,道塞,不得出。

翻译:到了郡城下面,道路堵塞,无法出去。

现代汉语解释:到了郡城下面,道路被堵塞,无法通行。

5. 既至,不复有通途,舍船步走,处处遇溪谷,皆异于所居。

翻译:到了那里,再也没有通向桃花源的路,渔人只能舍船步行,到处遇到溪谷,都与他原来居住的地方不同。

现代汉语解释:到了那里,已经没有通往桃花源的路了,渔人只能舍弃船只,步行前进,到处遇到溪谷,都与他原来居住的地方不同。

6. 渔人甚悲,遂不复问津。

翻译:渔人非常悲伤,于是不再询问桃花源的位置。

现代汉语解释:渔人非常悲伤,于是不再询问桃花源的位置。

7.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便沿着原来的路走,到处都做了标记。

现代汉语解释:渔人出来后,找到了自己的船,便沿着原来的路走,到处都做了标记。

8. 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此后再也没有人来询问桃花源的位置了。

现代汉语解释:此后再也没有人来询问桃花源的位置了。

通过对《桃花源记》中部分句子的文言文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到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的美妙景象。

同时,这也让我们领略到了古汉语的韵味和魅力。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3课《劝学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3课《劝学
译文:即使又晒干,不再挺直的原因,
是(用火烤)使它弯曲,令它这样的。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①故:所以 ②受绳:经墨线量过 ③则:就 ④金: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⑤就:动词,靠近、接近 ⑥砺:磨刀石 ⑦利:锋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
金属制成的刀剑靠近(放在)磨刀 石(磨过)就锋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①曰:学不可以②已③。
①“君子”是一个双音合成词。这里指有学问 、有修养的人。 ②“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 现代汉语“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的具 体语境中,“以”已经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 调音节。 ③已:停止
译文: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①青:第一个意为靛青,一种染料;第二个 意为蓝色(深) ②之:代词,代指第一个“青”,它 ③于:介词,第一个意为“从”;第二个表 比较,意为“比” ④蓝:一种草,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 ⑤而: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可是 ⑥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结构后置
噫!原来这里 看得更远哩!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
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
尝:曾经 须臾:片刻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 见也。
所学:“所”字结构,学习的…… (收获) 之: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博:广博,宽广
译文:我曾经整天地思考,比不上片刻所学
习的东西;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比不上登
上高处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
5.“三到法”: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6.“五之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 笃行之。
——子思
7.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
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中职文言文必背翻译

中职文言文必背翻译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自己处在一定的位置,而群星都围绕着它。

”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器具。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翻译:孔子说:“工匠想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先让工具锋利。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常常忧愁。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翻译:孔子说:“只追求个人利益而行动,会招致许多怨恨。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孔子说:“仲由啊,我教给你这个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疑惑。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孔子说:“聪明而好学,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耻辱,所以叫他‘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改正自己的不足。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翻译:孔子说:“不要担心没有职位,要担心的是自己能否胜任;不要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要追求的是让自己值得别人了解。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翻译:孔子说:“中庸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已经达到了极致!人们已经很少能长久地保持这种品德了。

”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引导他们,用礼制来统一他们,使他们既有羞耻之心,又能自我约束。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进酒》参考译文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

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

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

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

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喝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

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

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

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

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呼唤下人统统拿去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琵琶行(并序)》参考译文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

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

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

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

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

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

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

我离京外调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

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下马和客人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管弦。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移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羞答答地走出来,还怀抱琵琶半遮着羞涩的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抚拢慢慢捻滑抹了又加挑。

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恢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清脆如黄莺在花丛下婉转鸣唱,幽咽就像清泉在冰层底下流淌。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歌女负有盛名;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住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长江向东流去,波涛滚滚,千古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奔流而逝。

陈旧的营垒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

江山象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的时候,他正年经有为,威武的仪表,英姿勃发。

(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此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

人生在世就象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雨霖铃》译文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篷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师说》译文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

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

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

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

问他们(为什么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

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

”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郯子这些人,贤能都比不上孔子。

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明。

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李家的孩子叫李蟠的,十七岁,喜欢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没有被时代的风气所影响,向我学习。

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之道,写《师说》送给他。

《促织》译文宣德年间,皇宫中崇尚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

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有个华阴县的县令,想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进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它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

县官又因此把这件事情责令给里长去办。

市上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

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正在读书,准备应考,但长期未考中秀才。

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让他充当里正的差事。

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

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

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

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己去寻找,也许还有万一找到的希望。

”成名认为这些话很对。

就早出晚归,提着竹筒铜丝笼,在破墙脚下,荒草丛里,挖石头,掏大洞,没有什么计策不施行的,最终没有成功。

即使捉到二、三只,也是又弱又小,不符合要求。

县官严定期限,追逼交纳,成名在十几天中就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辗转反侧,只想自杀。

这时,村中来了个驼背巫婆,能够凭借神力占卜。

成名的妻子准备了钱财去询问她。

只见红颜的少女和白发的老婆婆挤满门口。

成名的妻子进入巫婆的屋里,只看见密室里垂挂着帘子,帘子外面设置着香案。

询问的人在鼎里点燃香,拜了两次。

巫婆从旁边望着空中替代他们祝祷,嘴唇忽闭忽开,不知在说些什么。

大家各自都肃敬地站着听。

一会儿,从帘子里面丢一张纸条出来,那上面就写着求神的人心中所想问的事情,没有丝毫差错。

成名的妻子把钱交纳在案上,像前边的人一样烧香跪拜。

约一顿饭的工夫,帘子动了,一片纸抛落下来。

拾起一看,不是字,而是一幅画,当中绘着殿阁,就像寺院一样;(殿阁)后面的小山下,怪石零乱横着,长着一丛丛荆棘,一只青麻头蟋蟀伏在那里;旁边有一只癞蛤蟆,就好像要跳起来的样子。

她展开玩味了半天,不明晓是什么意思。

然而看到蟋蟀,暗合自己的心意,就把纸片折叠好装起来,回家后交给成名看。

成名反复思索,是不是教给我捉蟋蟀的地方?细看图上面的景物,和村东的大佛阁很相像。

他就强忍着痛扶着拐杖,拿着图来到寺庙的后面,(看到)有古坟高起,沿着古坟向前走,只见一块块蹲踞着的石头,好像鱼鳞似的排列着,特别像画中的一样。

他于是在野草中一面侧耳细听一面慢走,好像在找一根针和一株小草似的;然而心力、视力、耳力都用尽了,全然没有蟋蟀的踪迹响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