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学计划安排及要点提示[配套人教版教材]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学计划安排及要点提示[配套人教版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c2169e8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43.png)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全册教学计划安排及要点提示[配套人教版教材]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计划安排及要点提示目录总体安排 (1)第一单元人与自然(8学时) (1)一、壶口瀑布(2学时) (2)二、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1学时) (5)三、藏羚羊跪拜(1学时) (7)第二单元生命真谛(10学时) (9)四、人生三步骤(2学时) (9)五、淡之美(2学时) (11)六、石缝间的生命(2学时) (12)第三单元人文情怀(8学时) (14)七、咬文嚼字(2学时) (14)八、获得教养的途径(1课时) (16)九、红楼点滴(1课时) (19)第四单元职场哲思(6学时) (20)十、创造宣言(1学时) (22)十一、迎接挑战(1学时) (23)十二看吧,我终于办到了(1学时) (24)第五单元古代散文欣赏(12课时) (26)十三劝学(2学时) (27)十四鸿门宴(4学时) (28)十五师说(3课时) (31)第六单元诗歌散文欣赏(7课时) (34)十六.《荷塘月色》(2课时) (35)十七.《雨巷》(1课时) (39)十七.《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1课时) (42)总体安排教学计划安排(59学时)阅读教学:38学时,6个单元,18篇课堂讲读课文,6篇课堂自渎课文。
写作教学:15学时,3篇大作文,4篇小作文。
依据教材安排,大作文3篇为:记叙文1篇,议论文2篇(立论和驳论),请柬、发言提纲和广播稿3篇,其他1篇。
口语交际教学:6学时。
单元教学要求及要点提示第一单元人与自然(8学时)单元教学要求1、阅读教学要求(4学时):阅读方法训练———引申与联想。
要求训练学生在阅读时反复研读文本,理解文本的内容和主旨,对文中的意义进行发掘和创造,展开引申与联想,从而获得自己的感悟。
2、写作教学要求(3学时):记叙文写作——人物、事件、景物。
结合写作案例,从人物、事件、景物三方面把握记叙文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参照例文,指导学生写作训练。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议论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目标】1. 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部分。
2. 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式。
3. 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教学内容】1.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教学重点】1.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和示例,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讲解:讲解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如何找到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些议论文,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4. 写作:布置一篇议论文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以及阅读方法和技巧。
要注重学生的写作练习,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二章:说明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部分。
2.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理解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
3. 提高说明文的写作能力,能够清晰、有条理地介绍和说明事物或现象。
【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说明文的写作基本要求和方法。
【教学重点】1. 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和示例,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讲解:讲解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如何找到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些说明文,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4. 写作:布置一篇说明文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清晰、有条理地介绍和说明事物或现象。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掌握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
2. 如何快速获取文章主旨。
3. 分析文章结构的技巧。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章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
3. 学生练习阅读理解题目。
4. 讲解如何快速获取文章主旨。
5. 学生练习获取文章主旨的题目。
6. 讲解分析文章结构的技巧。
7. 学生练习分析文章结构的题目。
8.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古诗文阅读教学目标:1. 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掌握翻译古诗文的方法。
3. 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 古诗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2. 如何理解古诗文的意境。
3. 翻译古诗文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章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讲解古诗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3. 学生练习古诗文阅读题目。
4. 讲解如何理解古诗文的意境。
5. 学生练习理解古诗文意境的题目。
6. 讲解翻译古诗文的方法。
7. 学生练习翻译古诗文的题目。
8.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写作技巧与实践教学目标:1. 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
2. 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写作兴趣。
教学内容:1. 写作的基本技巧。
2. 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3. 写作实践。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章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
3. 学生练习写作题目。
4. 讲解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5. 学生练习提高写作能力的题目。
6.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7. 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
8.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章:听说训练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交际技巧。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1. 听说训练的基本方法。
2. 交际技巧的培养。
3. 听说能力的实际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章教学目标和内容。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全本)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使用者:授课班级:时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人类文化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们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们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们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们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们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们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基础模块1. 阅读与欣赏正确认读并书写3 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
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
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课《红楼点滴》教学设计 (一)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课《红楼点滴》教学设计 (一)一、教材基本信息1.教材名称:《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2.课文名称:《红楼点滴》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某些基本常识、文化知识和技能,通过对《红楼点滴》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社会风俗习惯,提高学生的中文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对于生活和人性的洞察力和把握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红楼点滴》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于优秀文化传统的热爱和尊重,通过文学艺术的欣赏,拓宽学生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观念。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引导学生进入教学主题,并让他们表述自己对于“点滴”这个词的理解。
2.展示文本教师在展示文本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听录音跟读或阅读原文,进一步感受文本的语言艺术和语言魅力。
3.教学重点提取语言特点,如句式、修辞手法、用词等;提取语义、隐喻层次等内容,引导学生穿透表面意义,掌握隐含的文化和情感价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针对难点针对难点,教师可以采用分析过程、例证说明或类比比喻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逐步消除疑惑和迷惑。
5.拓展阅读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阅读相关的诗歌、小说、散文等,并从中领悟文化内涵,进一步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6.语言实践通过不同形式的交流、讨论或写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言语交往技巧。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体现教学目标和学生水平的核心价值,确保开展有效的教学、学习和评价,包括测验、调查、作品评定和教学反思等环节,不断完善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 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教学内容:1. 教学文章:《呐喊》、《彷徨》、《沉默的羔羊》等。
2. 阅读技巧:快速阅读、精读、略读等。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3. 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练习与作业:1. 阅读指定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
2. 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阅读其他文章,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的阅读效率,对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古文阅读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古文的基本内容,把握古文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能够分析古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的古文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教学内容:1. 教学古文:《庄子》、《孟子》、《史记》等。
2. 古文阅读技巧:了解古文的背景和文化,掌握古文的词汇和语法,理解古文的意境和修辞。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阅读古文,理解古文的基本内容。
2. 分析古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帮助学生把握古文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3. 运用所学的古文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练习与作业:1. 阅读指定古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2. 运用所学的古文阅读技巧,阅读其他古文,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的古文阅读理解能力,对古文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的古文阅读效率,对古文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写作技巧与实践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能够独立完成各类写作任务,表达清晰、连贯、有条理。
3. 能够通过写作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中职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

中职语文教案(基础模块)下册备课人:王鑫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识记并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语法结构;(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语气和节奏;(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句式、段落结构等,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3)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第五章:《老人与海》1. 课文内容简介: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气、毅力和人类与自然斗争的故事。
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连续84天未能捕到鱼,终于独自出海,经过两天两夜的搏斗,捕获了一条大马林鱼。
但在归途中,大鱼被鲨鱼不断蚕食,老人也经历了体力、意志和精神的巨大考验。
最终,老人带着剩下的鱼骨回到陆地,成为村民心目中的英雄。
2.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和心理描写,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3)探讨课文中展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老人的胜利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海明威及其作品《老人与海》,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语法结构;(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和心理描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3)探讨课文中展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老人的胜利意义。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后作业: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 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现代文阅读1.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观点和结构。
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关系。
能够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选取一篇中等难度的现代文文章。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如预测、概括、推断等。
1.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预读文章,获取整体感知。
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点评。
针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1.4 作业布置课后阅读一篇现代文文章,并完成阅读理解练习。
第二章:古文阅读2.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古文的主要内容、观点和结构。
能够分析古文的论证方法和逻辑关系。
能够运用阅读技巧,提高古文阅读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选取一篇中等难度的古文文章。
分析古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如推测、归纳、对比等。
2.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预读古文,获取整体感知。
分组讨论,分析古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学生汇报,教师点评。
针对古文内容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2.4 作业布置课后阅读一篇古文文章,并完成阅读理解练习。
第三章:作文写作3.1 教学目标能够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能够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能够进行文章的修改和润色。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分析优秀作文的特点和优点。
进行作文写作练习和修改。
3.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学习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分析优秀作文,引导学生发现其特点和优点。
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学生进行作文修改和润色。
3.4 作业布置课后完成一篇作文,并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修改和润色。
第四章:口语表达4.1 教学目标能够清晰、准确、流畅地进行口语表达。
能够运用恰当的口语表达技巧,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能够进行口语表达的练习和展示。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口语表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进行口语表达的练习和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讲一则故事,请同学们听完后回答:几年后,这三个人的经济情况会怎样?
烈日炎炎下,三个工人挥汗如雨的工作。这时,一个人走前问道:你们在做什么?
甲工人回答道:我在砌砖,乙工人回答道:我在砌一堵墙,丙工人满怀憧憬的说:
我在盖一座美丽的大厦。十年后,甲工人成了熟练的砖瓦工,乙工人成了一名建
筑工头,而唯有丙工人,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了一名身价过亿的房地
二、走进作者
梁衡(1946—)山西霍州人。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曾任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
教材。
三、壶口瀑布简介
黄河流域的一大奇观,是我国第二大瀑布。它位于山西省吉县城西南25公里的黄河壶口
处。壶口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2、作者心中的“黄金的世纪”是怎样的?这样体现了卢梭的怎样的思想和追求?
明确:“黄金的世纪“——没有舆论、偏见和虚假,亲切、甜美、纯洁、快乐、
有甜美的回忆和憧憬。
思想——追求和平自然的真善美
3、在大自然面前,作者让自己的想象自由驰骋,那么,你呢?假如你现在:
(1)、面对的是平坦的绿油油的一片草原
(2)、面对浩瀚无边的大海
教学难点: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之间的联系。
教学媒体:PPT、教案、粉笔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圈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赞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
河天险,壶口最惊人。飞流撼天地,涛声泣鬼神”,今天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来
领略壶口瀑布的雄壮的气势。
教学内容:规划好自己的语文求学之路
教学目标:1、强调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2、提出本学期的新要求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第二周(一)
教学重点:强调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提出本学期的新要求
教学媒体:粉笔、教案
Hale Waihona Puke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都欢度了一个寒假,能跟其他同学分享你在春节期间的趣事吗?
黄河巨流一路奔腾,在山西和陕西交界处曲折南流,到山西吉县与陕西宜川一带,被两岸苍
山挟持,约束在狭窄的石谷中。滔滔黄河,到此由300米宽骤然收束为50余米。这时河水奔腾
怒啸,山鸣谷应,形如巨壶沸腾,最后跌落深槽,形成落差达50米的壶口大瀑布。
四、积累字词
推推搡搡tuītuī-sǎngsǎng前呼后拥qián hūhòuyōng:
教学媒体:PPT、教案、粉笔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圈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的万物,皆有其灵性。对于卢梭,大自然是让他迷恋的。在大自然中个,
扰乱与烦恼都会远去,就让我们一起去追随卢梭,翱翔于大自然中吧!
二、阅读文本,把握文本的内涵。
1、作者“乐意完成各种杂事”,为什么
明确:因事情非处理不可,然后回归大自然
教学媒体:PPT、教案、粉笔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青藏高原西北部,有着世界上仅存的古老、原始而又完整的生态环
境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无人区”——可可西里,而在这片青色山脉中居住着矫健、
善跑的“高原精灵”——藏羚羊。它们是中国重要珍稀物种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
物。它们与冰雪为伴,与严寒为友,生息在世界屋脊之上。就是这种不怕严寒,不
产巨子。
你选择了怎样的心态,也就选择了怎样的人生。
二、总结上学期期末考情况
三、明确道理:
1、样是语文课,同样的老师、时间、作业、考试难度等都一样,有的同学优秀,
越学越精明,有的同学则考了不及格,越学越无奈,其实在乎心态,在于有没有规
划出目标。
2、强调本学期语文学习的要求
3、上课要求
作业布置:
预习《壶口瀑布》
2、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物与人都享有生存的权利,我们应当尊重生命。并品味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及认识尊重生命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第四周
教学重点:品读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悟母性的伟大和老猎人的慈善情怀。
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物与人都享有生存的权利,我们应当尊重生命。并品味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及认识尊重生命
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3、请同学阅读读第三自然段,试比较一下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旱季有哪些方面不同。
六、小结:修辞手法
七、感悟主旨
作者在文末写道:“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如何理解“这伟
大”?
明确:因为冲出壶口是黄河伟力的集中表现,表现出饱历磨难的黄河博大宽厚、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性格特点。
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
教学后记:
学生阅读能力有待提高,对文中作者写作意图较难领悟
教学内容:《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教学目标: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从而热爱自然、善待自然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第三周(一)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从而热爱自然、善待自然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从而热爱自然、善待自然
(3)、面对林木茂密的高山
你心里在想着什么呢?请把你的想法用笔写出来
三、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结合本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与大自然进行对话。
四、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抄写生字词
教学后记:学生对是否该返回大自然做了自己的观点阐述,但理解得比较片面,不
够深刻?
教学内容:《藏羚羊跪拜》
教学目标:1、品读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悟母性的伟大和老猎人的慈善情怀。
教学后记: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增加与学生的感情,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
教学内容:《壶口瀑布》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来体现壶口瀑布的特征的方法。
2.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教学节数:2节
教学时间:第二周(二)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来体现壶口瀑布的特征的方法。
寒噤hánjìn驰骋chíchěng:漩涡xuánwō怒不可遏nùbùkěè
雾霭wùǎi霎时shàshí深不可测shēn bùkěcè
五、研读课文
1、壶口名字的由来
2、阅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壶口瀑布和其他瀑布不同之处何在?
明确:“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