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入口

建筑入口空间构成的要素
摘要:建筑入口外部空间首先作为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必须符合建筑自身的性质和风格形式,体现建筑的整体感和谐美,满足建筑自身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需求。同时,建筑入口外部空间作为建筑与外界的联系,还与所处的外部环境息息相关,是只服从于城市的总体结构,形态和功能,并充分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尊重。
关键词:空间;入口;外部空间;边界;通道

前言:“如果说建筑是一本“书”,那么人们无时无刻不在“阅读建筑”。但是,人们对于建筑的阅读,绝大多数是“无意识的阅读”。而“无意识的阅读”是从脚下起步,从走进建筑开始。正如一本书的“引言”,人们体会建筑,“阅读”建筑需要从建筑的入口开始。”
——顾孟潮《入口的故事》

建筑是一种空间,但并不是所有的空间都是建筑。一般来说,建筑空间是指人们的各种具体的、热锭的生活活动而用人为手段所限定的空间。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形成了露天的、开敞的外部空间。 要研究公共建筑入口外部空间,必须仔细研究与之相关的许多因素,正是这些不同的要素的运用与结合,形成了不同的建筑入口外部环境。

建筑入口外部空间它是依附于建筑入口而存在,与建筑紧密相连。它是以入口为中心向外部扩展的空间,没有明确的边界。通常对于建筑单体而言,入口外部空间表现为入口后退红线后与城市道路之间形成的中间地带;对于建筑组团而言,则常表现为两个以上入口相对的建筑围合而成的庭院广场;还有一种情况即对于一个大的复合式建筑群(如大学校园,社区等),其入口也有外部空间,但这种入口外部空间往往作为某一区域的入口。不同的建筑入口外部空间环境会带给人不一样的情感反应与行为反射。人们在这里进出、交往、游憩、娱乐、礼仪,它也是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外部空间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能集中体现城市的个性与风貌。城市的公共建筑入口外部空间设计对城市的发展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从而,构成入口外部空间的设计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何使建筑入口空间在功能安排、空间布局、造型表达等方面与建筑本身协调统一,对整个城市空间设计的成败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的构成和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入口
建筑入口外部空间是依附于建筑入口的,所以建筑入口是建筑入口外部空间构成因素中的基础。建筑没有入口就无法使用,也不会称之为建筑。追溯其本源,人们创造建筑物的原始动力在于需要一个可以挡风遮雨、防御

野兽的空间,即具有安全感与私密性的空间。于是,在自然环境中,人们建造若干个实体界面,即通称的天花、地板和墙面。通过这些要素的围合,创造了不同于自然界的建筑内部空间。而由风霜雪雨的自然环境进入到这一内部空间,必须在其中某一界面上开口,因此形成了入口。从广义上讲,建筑物的入口不仅是指门、门洞这一点状场所或线状的空间概念,还包括如前的前言空间和入后的后续空间,是由引道、庭院、广场以及门庭、过厅、通道等相关空间元素组成的空间场所。
1. 1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
自然地理条件的差距自然容易生出不同特征的建筑及建筑入口,在炎热或寒冷、潮湿或干燥的不同地区,建筑入口的情况是不同的。相应地,建筑入口外部空间作为被营造出的人为外部环境,它不仅在生态上与自然环境显现出平衡状态,而且在形态上也呈现出有机联系。建筑入口外部空间环境要克服种种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保证有一个怡人的物理环境。
1 .2文化因素的影响
建筑、建筑入口的演变形成总是随着社会形态、社会生活、社会意识的变化而变化的,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像。建筑入口外部空间更是如此,中国古代建筑入口外部空间设计与西方古代相比较就有不同,由于中国古代建筑思想的内向性,主要利用建筑围合成院落以形成内部空间,都是要强调神秘、威严、崇高,都是要强调非人性的神性空间。故而未能创造出如西方一般丰富多彩的供市民使用的入口外部空间。.



2楼

1. 3建筑自身的使用功能影响
建筑入口外部空间是建筑入口的派生物,它的形式必然受到建筑自身使用的直接制约。依建筑自身使用需求的不同,建筑一般大致可以分为纪念性建筑、商业建筑、文化建筑、旅馆办公建筑等。不同的建筑使用功能直接地决定了不同的建筑入口外部空间的形式。
2.主体——空间中的人
人是建筑的主角,空间因为“符合于人的需求才被赋予意义”。我们在研究城市、研究建筑入口的外部空间时就必须要考虑到具体的人,我们应研究人的需求、人的认知模式、行为模式等有何特点,才能真正设计出合理的、适合于人使用的外部空间。
人的需求是从生理需求向心理需求发展的,而且是在与外界环境的作用中获得的。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准则、价值观和功利原则在不断的创造人工环境,并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评判这些环境,如果符合人的需求,将得到保护并存在下去,反之则会被人改造抛弃。外部空间、环境就是这样被人主观能动地创造、保护或改造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因此人的需求赋

予了外部空间存在的意义,并体现其价值所在。
就外部空间而言,人的需求可具体表现为三方面:
第一:人有进行各种活动的需求,即要求外部空间要相应的满足人的工作、出行、交流、购物、休息等需要。从而,建筑入口的设计等该考虑人性化和易识别性。
第二:人对进行的各种活动有空间的需求,即公共建筑需要有能力为各种活动提供便利的外部空间及相配套的入口区域,如购物街、游戏场、广场、公园、休息场所等。
第三:人对.活动的空间环境及其文化气氛的需求,这也是人在活动空间需求这些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产生的较高层次的需求。因此,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及入口设计既一定要符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氛围,还要为人的活动提供视觉观赏效果。
3.构成的实体要素
公共建筑入口外部空间构成的实体要素可分为7类:边界、场所、出入口、通道、周边、自然构成要素、设施。
3. 1边界
边界—将无限定空间进行划分和限定空间的要素,以“隔断性”为特点。
所谓边界就是对茫茫空间采取什么手段进行划分,并将无个性的空间变为个性鲜明、具有特殊氛围的场所要素。因此,会产生无数个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的边界。城墙、护城河、土堤、广场墙、围墙、栅栏、篱笆、柱子、边界桩等等,尽管它们的规模和性格各异,但都是可以作为边界的要素。不能认为边界只是按照人的意志而建造的人工构筑物。有很多由自然要素构成的边界,一棵树或一堆叠石等自然物,都可以被视为象征性的天然边界。
3.2场所
场所——有中心,从内部可感受到宽广的空间,以“广阔性和中心性”为特点。一个不具有任何特点、中性的不确定的空间不能称之为场所。用于区别于其它空间而选定的空间才可称之为场所。因
此,场所不是简单的物质空间,而是物质空间与主体空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可以说能从内部感受到的一种印象的和心理的空间。
一个场所要有中心,就必然会有边缘。这个中心并非一定要与物理、几何概念中的中心相一致,可以说它只是印象中的中心。场
所的基本形态类型是由中心和沿中心向四周划定的边缘所形成的圆形。场所大致有两种划分方法,这也与场所的特点既中心性和广阔性有关。.
3.3出入口
出入口—为了分隔空间,将连续的空间隔断,同时又将相邻的空间连接起来,以“分段性”为特点。
一般来说,出入口都设在边界的某个部位,具有开闭场所的作用。一块场地不是孤立的,一定要存在于与其他场所、其他空间的联系之中。出入口是既能划分连续空间又能连接相邻空间的一个要素。

而,这一要素同时具有开启与闭合、分隔空间与连接空间的双重特征。出入口经常以一种边界的形式出现,作为独立的构成要素它还有不为人们认知的一面,边界的“隔断性”是分隔功能,而出入口的分隔性在于把空间分成区段,他们在空间、形态上虽各有差异,但都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出入口的一种形式。出入口的设计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边界的接口而存在;另一种则暗示边界或场所的存在。




3.4通道
通道一侧各一个场所与其它场所或空间作线性连接而构成通到,以“连接性”为特征。最简单的通道是以出入口为媒介,将一个场所与另一个场所连接而成的线性空间。一般说来,随着空间从住宅这样小的场所向城市那样庞大区域的不断延伸,会产生若干各具特色的场
所,空间组织也变得更加复杂。不过,无论是城市空间还是一块小场所,层次虽然不同,但它们无疑都是具有各自一定秩序的场所空间,也就必然能根据场所的特征即中心性和广阔性来确定中心与边缘的存在与关系。
如果空间组织变得复杂了,其中的各个场所之间就会出现差异。同样,作为连接这些场所并发挥结构作用的通道也会具有各自的特点,正因如此才构成了城市主干道和社区小马路那样性格各异、多种多样的通道。场所需要通道,而通道又会使场所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现实的外部空间中,各种规模或不同形式的通道不计其数,但从空间结构的角度看,可以归纳为几种类型。例如,从街道到住宅门的通道、神社内的参道等都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在通道中间或路旁放置的设施、使用的材料及日常维修方式等,会因具体形状不同而各不相同。
3. 5周边
周边——场所以外向四周延伸的广阔空间,以“广阔性”和“模糊性”为特点。 周边的概念正与场所的概念相反。如果说场所是有中心的确定世界,那么,周边则是模糊的无序空间。若把前者叫做“图”的话,那么后者就可以称为“底’,。
周边虽然是场所以外宽广而模糊的空间,但并不是完全中性、无限定的匀质空间。它不具备像场所那样明确的轮廓,有一种模糊、不太明朗的性格。
因此,边界、场所、出入口、通道、标志都是描绘在周边这块“底”上的“画”,这样能更形象、生动地理解外部空间的结构。
3.6自然构成要素
自然构成要素——以具有生态功能的自然物质为代表的,能为营造良好的建筑入口外部空间起重要作用。
a.植物
“树木、花草与城市的联系有着悠久与光辉的历史”(引自卡伦《城市景观艺术》)。自古以来,植物就是人类的密友,它自身便是一

个活跃的有机体,它是存在于我们之中的绿色生命。植物除了如上述可作为视觉及精神审美对象用于烘托建筑入口外部空间气氛,还具有物质功能特征,可将树木、植物、花草作为构成和完善入口外部空间的特殊手段,如围蔽、遮挡。
b.水
自然界的水千姿百态,它的风韵、气势及流动的声音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引起人们无穷遐想,将水引到生活中,引入到建筑入口外部空间的营造中,是我们设计师的一种常用手段。水的形、声、色、使其成为外部空间中最活跃、最具塑造潜力的要素之一。 水池的形态、深浅、池岸的造型能使环境具有特色。规划方整的水池,构图严谨,气氛庄重;宽的水池能形成开阔的感觉,曲线形的水池则更多自然情趣并起着柔化环境的作用;简洁的流线型水池则会给人以动感和现代的气息。
3. 7设施
设施——摊塑、花坛、废物箱、灯具、电话亭、信箱、室外家具、指示牌、广告等都属于广场的设施。它们的设置是为了使人们使用入口外部空间提供方便、保障安全、提供服务。这些设施的位置、体量、材质、色彩、造型等都对环境的整体效果产生影响,直接反映环境空间的实用性、观赏性和审美价值,是外部空间构成的重要因素。
3. 8无障碍入口外环境设计
在城市公共环境中设置的无障碍设施,既是社会对于残疾人、老年人及能力丧失者的关心,也是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无障碍设施能消除环境中对上述人群活动造成不便的各类障碍,使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处理好建筑物的位置及入口的相对位置,服务处的入口、停车场的相对位置有助于残疾人更方便地使用建筑物。
小结:
以上提到的建筑入口空间构成要素与我们生活与城市建设息息相关。 因此,建筑入口外部空间作为城市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联系空间,对建筑和城市空间相协调起着关键作用。构成建筑入口外部空间的要素可分为建筑入口中的主体——人,还有构成的实体要素。建筑入口外部空间是需要人去感受它的,所以要了解人对外部空间的感知模式。而实体要素构成了建筑入口外部空间的实体外形,人置身于其中去感受它、评价它,所以这两种构成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