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

合集下载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参考书目(初试)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参考书目(初试)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参考书目(初试)袁军、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本)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雷跃捷:《新闻理论》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雷跃捷:《媒介批评》梁一高:《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修订2版)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谭云明:《新闻编辑》王振业:《新闻评论写作教程》赵玉明:《广播电视辞典》(重点看第2、3章)《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红宝书》凯程考研334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2版)》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2版)》邵培仁:《媒介管理学概论》宫承波《媒介融合概论》王军:《传媒法规与伦理》《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红宝书》凯程考研【中传考研经验】凯程2015年中传考研成绩辉煌,拿下多个重要专业的第一名,例如,中传艺术硕士第一名王园璐,中传新闻传播硕士第一名郑家威,凯程学员总共考取中传超过30人,基本都是跨专业的学生,中传在录取的时候非常公平,招生人数多(总数达200人),加上凯程的专业辅导与人脉关系,凯程已经成为了中传考研的黄埔军校,每年考取中传的人数是其他辅导班的总和还要多。

在凯程网站有很多成功学员的视频,凯程学校里有专门针对中传艺术硕士、新闻传播硕士、新闻学、传播学等专业的内部讲义,这是其他机构所不具备的,同学们到了凯程学校可以实地查看(有些机构根本就没有开过中传课程,自然没有讲义了)(其中中传讲义包括:中传艺术硕士、新闻传播凯程通,热点讲义,真题讲义,冲刺讲义、题库等)。

此外,其他机构1个经验谈视频都没有,凯程的中传考研经验谈非常多,在凯程网站有展示,同学们可以查看。

相信同学们能够正确选择考研辅导班,凯程一直以来,以“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为理念,创建最强的中传考研培训学校。

关于凯程: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新闻采访 新传考研

新闻采访 新传考研
新闻采访
考研资料, 威 信:幺齐齐伞耳幺齐耳齐耳灵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用书 西北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用书 大连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用书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用书
334
440
1.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2011-2020考研真题加真题讲解和答案
2.陈力丹 新闻理论十讲 笔记
3.方汉奇 中国新闻史 考研考点讲义
视觉采访与视觉新闻:所谓视觉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 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 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实面貌。这样,新 闻就可以克服枯燥和概念化的缺陷,更好地适应今天这个 电视发达的时代。
【书面采访】是指记者在同采访对象不能面对面交谈的情况下, 通过书面提问的形式进行采访,得到书面答复。
四、采访的七个环节
① 报道策划 ② 采访前准备 ③ 访问气氛 ④ 采访提问 ⑤ 现场观察 ⑥ 采访记录 ⑦ 采访核实
Q:为什么在采访前要进行准备? A:为了确保事实的真实性、报道的时效性、内容的深刻性、
材料的生动性。
Q:需要准备什么? A:政策、背景、知识、采访对象、方案、提问、设备。
为什么说临时性的采访准备和经常性的采访准备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怎样在【因特网上采访】 1、了解最新信息。 2、拓展消息来源。 3、运用网络进行调
查。 4、通过电子邮件进行采访。 5、收集背景资料。
应该树立的几种观念 首先树立“补课”观念,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一要加强对
信息技术的掌握。二是掌握外语,提高外语阅读能力。 其次,树立“法制”观念,了解并遵守与网络相关的法规。 最后,树立“网络规范”的观念,有序操作。
采访准备工作有临时性和经常性的两种。所谓临时性的,指在接受 某项具体报道任务时,根据具体报道任务的需要所进行的准备工 作。这样的准备工作,目标明确,具体;所谓经常性的,指平时 的积累,比如跑工业的记者,对工业生产的情况就要经常关心, 经常积累,至于工业方面的政策和知识,也要注意学习。跑其他 战线的记者亦然。这样的准备工作和临时性的准备工作比较起来, 目标虽然不那么具体,但却是报道的基础。这个基础打好了,一 旦某项报道任务到来,再围绕具体的任务做准备,那就称得上是 “锦上添花”了,是打有准备的仗了。如果碰到紧急任务,立即 就要奔赴新闻发生的现场,没有时间去慢慢准备,也不会感到两 手空空。还应该看到,记者的采访任务是一个接一个的,采访前 的准备工作也是一次接一次的,这些临时性的准备工作日积月累, 年复一年,反过来又充实了经常性准备工作的内容。这表明,临 时性准备工作和经常性准备工作之间存在着辨证关系,它们是相 辅相成的。

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二)【圣才出品】

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二)【圣才出品】

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8×5=40分)1.新闻价值2.新闻手段3.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4.“三贴近”原则5.舆论强势二、简答题(15×3=45分)1.新闻的本源是什么,如何坚持新闻本源的真实性?2.什么是新闻的倾向性,它是如何产生和体现的?3.新闻自由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三、论述题(第1题15分,第2、3题各25分,共65分)1.试论述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2.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有哪些?请逐一论述。

3.有人认为,资产阶级新闻自由是超阶级的自由,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

你如何看待这种认识,为什么?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8×5=40分)1.新闻价值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因此,新闻价值的根本着眼点就是广大受众的普遍关注,它是人们衡量事实是否能成为新闻的一条重要标准。

新闻价值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几个基本要素。

2.新闻手段答:新闻手段是消息、通讯、评论、新闻图片、标题、版面及节目编排等传播形式的总称,它们是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和新闻纪录电影进行新闻报道时普遍使用的手段。

新闻手段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报道事实,就事实发表评论,并以此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

它不能强迫人们信奉或放弃某种思想、某种观点,只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影响或说服受众。

3.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答: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是指一定社会的阶级、集团、政治法律、思想观点、文化传统等对新闻事业所施加的影响,目的在于规范新闻传播活动,最终使传播内容更符合施控者的利益。

控制了新闻事业也就控制了新闻自由。

4.“三贴近”原则答:“三贴近”原则是2002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对新闻战线的工作者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工作原则。

其基本内涵:①贴近实际,是指要从实际出发部署新闻工作,按实际需要推进新闻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新闻工作,使新闻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②贴近生活,是指要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深入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③贴近群众,是指要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把握群众脉搏,说群众想说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话,为群众提供想看爱看、真实可信的新闻信息产品。

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配套题库-新闻事业的性质【圣才出品】

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配套题库-新闻事业的性质【圣才出品】

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配套题库-新闻事业的性质【圣才出品】第四章新闻事业的性质一、概念题1.新闻体制(制度)(湘潭大学2009年研;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研;复旦大学2007年研;人大2006年研)答:新闻体制,是指新闻传媒机构的隶属关系、传播宗旨、管理方式和经营运作模式,新闻媒介体制的核心,是资产的所有权和新闻报道的支配权。

新闻传播体制实质是新闻传播的制度问题,主要包括新闻资产的所有制问题、新闻业的组织结构问题、人事制度问题等。

在这些具体的体制内容中,新闻资产的所有制是新闻体制的核心,它决定着其他体制内容的具体安排方式。

新闻制度、新闻体制受制于一个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在一种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下,在一种主导的新闻体制下,可能会有其他一些非主导的体制形式。

新闻体制在新闻业的运行中有着根本性的作用。

2.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是指新闻媒介作为反映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既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信息(娱乐)产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不但是一支强大的精神上、道义上的力量,而且还是一支强大的经济力量。

新闻媒体不但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其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

新闻事业具有双重属性,即新闻事业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上述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事业中的外在表现形式。

3.新闻事业的政治性答: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思想、法律思想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它制约着其他的社会意识形式。

各种社会意识形式都不能不关心政治,同时,它们因受政治制约的程度不同而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政治性。

新闻事业作为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手中的舆论工具,更接近政治,更要受到政治、法律思想的制约,因为它们是通过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直传和贯彻所属阶级的政治路线和政策法令,并为这个阶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中心任务服务的。

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8×5=40分)1.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2.社会责任论3.新闻本源4.新闻批评5.企业家经营(传媒业)二、简答题(15×3=45分)1.如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2.为什么说新闻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3.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为什么会确定这样的方针?三、论述题(第1题15分,第2、3题各25分,共65分)1.试论述统治阶级及其政党对新闻事业的宏观控制手段。

2.“反映实际,指导实际是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要求。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舆论监督对社会的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我国现阶段,舆论监督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着怎样的关系?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8×5=40分)1.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答: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是指新闻事业对人类、对社会生活所能发挥的影响和作用,即新闻事业满足社会需要的效能。

新闻事业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迅速、真实、广泛地反映客观世界,又时刻作用和影响客观世界。

归纳起来,当代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主要有:报道新闻、引导舆论、传播知识、提供娱乐、刊播广告。

其中,报道新闻、传播信息是新闻事业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功能,也是其他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

2.社会责任论答:社会责任论是对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补充和修正。

1946年,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发表了《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报告,作为一种明确的理论思想,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被正式提出。

其观点包括:①社会责任理论否认绝对自由的存在,强调自由是伴随着义务和责任的;②报刊自由涉及三者的利益,即报刊拥有者的利益、公众利益和社会利益;③社会责任理论提出了“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两个不同的概念;④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政府应对传播媒介进行干预。

3.新闻本源答:新闻本源是指新闻的根本来源。

它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回答“新闻是什么?”、“新闻从哪里来?”的问题。

2021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2021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考研经验首先我想跟大家说的是考研仅仅自己埋头复习是不行的,一定要和别人进行交流,我当时是在high研App和大家一起学习,也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帮助,下面我也给大家说说我的考研经验。

【初试参考书】初试参考书 712新闻传播史论袁军、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本)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雷跃捷:《新闻理论》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雷跃捷:《媒介批评》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郭镇之:《当代广播电视学》石磊:《广播电视学概论》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2版)《新闻传播史论红宝书》815新闻实务梁一高:《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修订2版)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谭云明:《新闻编辑》王振业:《新闻评论写作教程》课外期刊:《现代传播》、《新闻与传播》、《新闻记者》、《新闻战线》王振业:《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赵玉明:《广播电视辞典》(重点看第2、3、8章)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通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张彩《世界广播发展研究》王振业《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复试参考书】9032广播电视学与媒介前沿叶子:《电视新闻:与事件同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赵淑萍:《当代电视新闻采访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任金州:《电视新闻摄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何苏六:《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胡正荣:《传播学总论(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本专业发展方向】广播电视学发展方向:广播电视史论;广播学;电视学;纪录片学;广播电视学传播方向,互联网与社会。

【本专业复习经验】(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IM《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笔记

IM《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笔记

IM《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笔记《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笔记导论第一节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方法一、新闻学学科介绍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客观规律的一门学科。

我国新闻学术界一般认为,新闻学是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广义的新闻学包括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应用新闻学三个构成部分。

理论新闻学,也叫新闻理论。

主要研究新闻的本质特征和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探讨和揭示新闻事业在社会生活中地位和作用,它的社会功能和特点,它的工作原则、方法和一般规律。

历史新闻学,也叫新闻事业史。

主要研究中外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以及中外新闻界名人史。

它要探寻人类最早的新闻传播活动是怎样产生的?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新闻传播媒介是怎样从低级向高级形式演进的?它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什么联系?应用新闻学,也叫新闻业务。

主要研究新闻业务方面的应用知识。

它探讨的是新闻采、写、编、摄、录及经营管理方面的技能方法和一般规律。

狭义的新闻学,指的是理论新闻学、即新闻理论、新闻传播学概论、新闻学原理等。

理论新闻学——是新闻学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其性质是为了探讨和掌握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启发人们从事新闻传播活动时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自觉意识。

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新闻传播事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二、"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三、"新闻传播与社会的关系。

二、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研究目的是探索新闻现象的深层本质,揭示新闻活动的一般规律。

新闻现象指新闻传播行为的存在形态,包括产品形态和产业形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闻报道和新闻事业。

新闻活动指新闻传播行为的运行过程,包括新闻传媒对新闻信息的采写编播过程,社会公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和反馈过程,新闻事业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以及新闻学术研究和新闻人才培养的过程。

第二节西方新闻理论评析一、综合性的宏观研究从新闻事业与政治制度的关系入手,西方新闻学者对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和新闻思想进行总结和概括,形成了集权主义新闻理论、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和社会责任新闻理论。

新闻评论新传考研

新闻评论新传考研

四、新闻评论的分类
一、 按其主要性能来分。
1、 带有全面部署性的。通过对全局性的问题进行发言,及时传达 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指示精神,阐述当前政府在某一时期或某一 阶段的方针、政策、分析形势,部署任务,指出方向和道路,交 代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措施,对各行各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 带有说理启发性的。对党在各个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重大部 署和重要工作,对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的典型和倾向性问题,主要 从理论上和思想上启发读者觉悟,提高人们的认识,文章有一定 理论色彩。
编者按可放文前、文后,也可放文中。
【编后】
简要说明编辑部对有关新闻报道或文章的基本态度,多因 事抒感,借题发挥,用于一些已作过多次宣传的主题, 从新的角度或用新的材料、新的论证方法,给以简单 的必要的新说明。 一般都配合新闻报道、文章发表, 起深化主题,强调重点的作用。可拟标题,也可不拟。
几种由个人著名发表的评论形式
三、新闻评论概述
学习评论写作应有的态度
一、打破“评论神秘”的观念,树立苦战能过关的志向 二、克服“评论无学”的思想,认清评论与政治及理论的
关系 三、改变“眼高手低”的状况,做评论园地里坚持练笔的
耕耘者
新闻评论的多重属性
一、人们意见传播与交流的实用工具 二:应用文——实用文体 三、议论文 四、大众传播的新闻媒体这个近代条件下的特殊规定性
五、新闻评论的要素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 所持的态度。论点是经过提炼和浓缩了的观念、思想, 是作者站在正确立场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党 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对客观实际做了周密的 调查和认真的分析研究之后,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 看法、主张和观点,它集中地反映着作者对某个事物 或某个问题的基本见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