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辩-生命的可悲之处在于不可重来
2010世辩表演赛辩词——生命的可悲可喜在于不可重来

2010世辩表演赛辩词——生命的可悲/可喜在于不可重来正一,胡渐彪原来第一次当主辨也会紧张,其实我也还很年轻。
真的还很年轻。
三十多年的人生经验。
但是允许我用这么一点点有限的阅历和认识来谈谈今天的辨题。
其实生命本来就是有悲有喜,悲喜交集。
那今天我们要谈的是什么?我们要谈的就是,生命中的悲和喜,到底是不是,由生命不可重来这个既定的事实, 留下的烙印。
而我们认为,生命的可悲在于它不能重来,因为起码我们发现,这造成了人生的三大可悲。
第一,它造成了因为失去而不能再拥有的痛惜之情。
看看我们的岁月,时间过去了就过去了,青春没有了就没有了。
所以我们才会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悲情。
也因为生命不能重来,亲情过去了就过去了,所以我们才会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情。
也因为生命不能重来,所以我们才会发现,当情人过去了就过去了,当你想追回来时你得不到了。
所以刘若英才会说, "后来,我终于学会了怎么去爱"的感慨第二,我们发觉,不能重来也带来另外一种悲情,那就是犯错过后无法再回头的悔恨之情。
有位叫杨伟光的朋友在新加坡因为贩毒被抓了,一失足造成的,是千古之恨。
我们更看到,德国老兵们过去犯下屠杀的错误纵使他懊悔了,但是人死不能复生阿。
这一个悲,这一个遗恨一直成为他生命中漫长节日中天天要煎熬的苦处。
第三,我们也发觉,他带来的可悲也在于,因为失败过后,没有机会再去尝试的懊恼之心。
各位,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结果怎样,没有机会尝试的结果就只能是"长使英雄泪满襟"。
台下有很多辩手,有一些辩手甚至是,他们可能没有机会再参加大专辩论赛了。
为什么在下台那一刻,在败北那一刻,会泪流不止,我也是过来人,因为你知道,机会已没有。
各位,我们今天告诉大家,生命不能重来带来可悲,我们并不是要传达一个什么错误的讯息。
以及,我有两点,希望大家能够明白。
第一,我们今天说生命的可悲在于它不能重来,我们并不是主张,要让我们追求生命的重来。
反方人生可悲之处在于不能重来

反方人生可悲之处在于不能重来各位评委老师以及在场的同学大家好!首先,认为人生不可重来可悲并不代表我们消极啊!正因我们认识人生不可重来可悲,我们才会在可悲中汲取经验创造价值从而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可贵啊!人生不可重来这是一个既定的事实。
因此我方认为我们今天并不是讨论人生本身的可悲,而讨论的是人生不能重来这件既定的事实很令人遗憾。
人生就是人类生存致死亡的完整过程,也是人们渴求和享受幸福的过程。
而人生的不能重来就使得人生像一部没有回放的绝版电影。
下面,我方将从3个方面阐明为何不能重来是人生的可悲之处。
的疲惫;你也可以去看日落的夕阳,它会让你回忆那记忆中永不凋谢的青春岁月;最后你还可以去品尝一本好书,让朴实无华的文字和世间最美的情感融入你的大脑……而当你经历每一次失败挫折时,你会汲取教训从而转化成成功的动力,使得人生更加宝贵。
所以人生的欢乐带来的喜悦与坎坷带来的感悟也是人生可贵的因素。
正因人生这么美好,所以当人生逝去而不能再次体验时,不就显得更加可悲吗?如果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多么想更好地谱写我的人生啊!可惜我做不到,因为人生不能重来,可悲啊!正是因为一、不能重来造成了因为失去而不能再拥有的痛惜之情。
从青丝到银发,从幼小到衰老,我们行走在消逝中。
时间竟是这样短暂,说流走就流走了,所以才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悲哀。
亲情过去了就过去了,所以我们才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爱情错过了就错过了,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呢?不能重来使得我们错过和失去后不再拥有,而人往往在失去后才察觉出它的珍贵,但为时已晚,所留下的只有悲哀的一声叹息。
二、人生不能重来使我们失去许多弥补过失和创造更大价值的机会。
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为二战中被德国屠杀的犹太人谢罪。
但人生不能重来,他替他的先辈谢罪并不能挽回死去的生命。
屠杀犹太人将成为他心中永远放不下的大石。
而那些英年早逝的烈士、在灾难等突发事件中死去的孩子以及那些危害社会的人,他们本有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可能,但人生不能重来决定了他们没有第二次选择的机会,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若对方辩友认为人生不可重来是可贵的,那么这些人人生不可重来的可贵之处何从体现。
2010世辩表演赛辩词——生命的可悲可喜在于不可重来

2010世辩表演赛辩词——生命的可悲可喜在于不可重来2010年世界辩论比赛的辩题是“生命的可悲/可喜在于不可重来”。
作为主持人的我也会感到紧张,但我相信我的有限经验和认识可以谈谈这个话题。
生命本来就是有悲有喜,悲喜交替。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生命中的悲和喜是否是由于生命不能重来这个事实所留下的烙印。
我们认为,生命的可悲在于它不能重来,因为这造成了人生的三大悲痛。
第一,失去后无法再拥有带来的痛苦。
时间过去了就过去了,青春没有了就没有了。
因此,我们会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悲情。
亲情过去了就过去了,所以我们会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情。
当情人过去了就过去了,当你想追回来时你得不到了。
所以XXX会说,“后来,我终于学会了怎么去爱”。
第二,犯错过后无法再回头带来的悔恨之情。
有位叫XXX的朋友在新加坡因为贩毒被抓了,一失足造成的,是千古之恨。
德国老兵们过去犯下的错误纵使他们懊悔了,但人死不能复生。
这个悲痛一直成为他们生命中漫长节日中每天要煎熬的苦处。
第三,失败后没有机会再去尝试带来的懊恼之心。
XXX出师未捷身先死,结果怎样,没有机会尝试的结果就只能是“长使英雄泪满襟”。
有些辩手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参加大专辩论赛了。
在败北那一刻,会泪流不止,因为他们知道机会已没有。
我们并不是主张追求生命的重来,而是认同生命不能重来所带来的悲痛。
虽然生命能重来可能会带来混乱,但今天生命的不能重来却为我们的人生留下了痛苦。
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明白,生命不可重来带来的可悲,并不代表整个人生都是可悲的。
我们要珍惜今天所能够拥有的,包括身边的战友和家人,以及创造的一切价值。
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个辩题有意义。
生命不可重来的最大可悲在于,错过了一次机会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因此,我们用三个论点、两个澄清以及价值的平常心来论证命题。
反方的论述并不是要让大家拥抱整个可悲,而是希望大家能够明白不可重来的痛苦,并珍惜今天的一切。
生命的可悲在于不可重来攻辩小结

生命的可悲在于不可重来攻辩小结第一篇:生命的可悲在于不可重来攻辩小结谢谢主席。
感谢双方辩友激烈的公辩环节。
下面我来指出对方辩友的一些谬论。
第一,对方辩友说如果生命重来的话,仍会有遗憾的存在,仍然会是可悲的,首先从逻辑上,生命不可重来是可悲的,并不能推出如果生命可以重来就是不可悲的。
就像我说这支钢笔不是我的,难道就是说明,只要不是这支钢笔,那都我的吗?那对方辩友把你手中的笔给我吧,那是我的!另外从现实上说,我们今天只是在讨论到底人们对这种不可重来的生命,内心的情感倾向如何,和如果重来后怎么怎么样没有关系,因为,生命不存在如果。
第二,对方辩友又说因为生命的不可重来,生命的唯一性才使我们对整个人生更加珍惜,才会从失败中学到教训。
可是要照这样说的话,我们根本没必要去珍惜生命了,随我怎么生活,好的反正是好的,不好的会使我今后的生活更好,我还珍惜以后的生命干嘛?无论它怎么发展对我都是有益的,那就干脆随它去得了。
那我明天就把我看不惯的人暴打一顿好了,反正我进监狱以后我就会知道人是不能随便乱打的了,我的生命仍是可喜的。
对方辩友,对您方的观点我真是不敢苟同啊。
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无数人意识到生命不可重来这一可悲的事实,才懂得要珍惜生命啊!因此,我方依然坚信,生命的可悲在于不可重来。
第二篇:一辩稿:人生的可悲在于生命不可重来谢谢主席,在场各位晚上好:我们说生命都是亦悲亦喜,悲喜交加的。
而我们今天讨论的是什么呢?我们讨论的不是生命本身是喜是悲,而是,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种不可重来不可轮回的既定事实,到底值得我们可悲还是可喜。
我方认为人生的可悲在于生命不能重来,理由如下:首先,客观的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灾难和意外,这些灾难和意外造成的损失是无法挽回的。
古人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命残酷在于会发生一些人们难以接受却必须接受的事实,诸如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每年都会夺去数以万计人的生命,还有许多人因为疾病,车祸而非常态死亡。
生命的可悲在于它不能重来-一史上最全的辩稿

生命的可悲在于它不能重来-一史上最全的辩稿生命的可悲在于它不能重来谢谢主席,各位观众,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生命珍贵而短暂,人们都尽其所能,去避免危机,修正谬误,致力于完善、优化人生,但华年易逝,生命不能重来,时光总是留下诸多遗憾。
让我们从理论、事实和价值三个层面来看待这一问题。
理论层面,就微观而言,人的认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而不断深化且趋向于更加理性,因而当我们基于更加深刻的认识,站在更加理性的视角审视过去时总是报以合理的总结与更高的期待,然而美好的期待因为生命不能重来而总是留下遗憾乃至于悔恨;从宏观来看,大自然的规则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人类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不断进化,迄今为止,人类并非先知,而无力操控生命的进化规律,其根源在于自然进化规律的后一节点并非前一节点的人的认识所能及,而其差距难免。
此则生命的可悲在于它不能重来之根源所在。
事实层面,因为生命不能重来,失去便不可再拥有,犯错过后无法再回头,失败之后不能再尝试。
年老方觉读书迟,一失足成千古恨,直到后来,才学会怎样去爱……生命历程的这一系列可悲都因为它不能重来,每个人优化生命的欲望无限,因而在生命中因为它不能重来而导致的遗憾在所难免,其分别只在程度:机会稍纵即逝,不过酿成遗憾与悔恨;而“子欲养而亲不待”则近乎残忍而让人抱憾终生!“遗憾已然酿成”这一事实的存在是人们奢望生命能够重来的逻辑前提。
所以,生命不能重来是可悲的。
价值层面,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认同生命不能重来是可悲的,并不意味着我们基于可以重来的假设而追求生命可以重来,因为,这是荒谬也是不理性的;相反,我们倡导基于生命不能重来是可悲的认识,去珍惜生命,一来,避免可悲再度重演,二者,尽我所能去把握机会,去体验人生,去铸就无悔与可喜,而这份可喜并非因为生命不能重来,而是因为它根本不必重来!生命可以重来的假设的荒谬性论证:1、如果生命的重来发生在同一时空,那么这是一个时间悖论:现在在某人身上发生了不幸结果A,他让生命重来做出了避免导致结果A的行动,到达结果B。
结辩:可悲

结辩:生命的可悲之处在于不可重来。
反观我方,从事实、逻辑、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了完整而周密的论述。
从事实上,亲人离去、憾事难补、美事难再、物种灭绝,这都是切切实实的生命不能重来的可悲。
从逻辑上,我方认为,生命不能重来本质可悲,可喜的得出是在与更可悲的事情的比较中产生的自我调节与安慰,比较前提默认生命不能重来可悲。
价值层面,今天,我们为什么认识到生命不能重来是可悲的?不是说我们因此去追求重来,更不是说我们要消极面对人生。
相反,是因为生命中的种种不能重来令人痛苦。
痛苦会促使我们痛定思痛,思痛的过程让我们更了解生命的本质,进而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与美好,去追求,去奋斗,去铸就生命的无悔与可喜。
这份可喜,不是因为生命不可重来,而是我们在认识到生命不可重来可悲,进而去铸就的不需要重来的生命。
就像我方立论中说的:可悲的是生命不能重来,可喜的是生命不需要重来。
我们希望,当有一天,我们走到生命的尽头,意识到生命真的是一张单程票,不能重来的现实,我们可以拍着胸脯说:“这辈子,值了。
”这时,生命能不能重来,已经不再重要。
而这一切的基础都是:生命的可悲之处在于不可重来。
综上,立足事实、逻辑、价值,我方坚持认为生命的可悲之处在于不可重来。
生命的可悲之处在于不可重来 一辩论发言稿

生命的可悲之处在于不可重来一辩论发言稿
尊敬的主持人、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
生命的可悲之处在于不可重来。
这句话或许曾在我们心中萦绕过无数遍,或许我们也就此感慨着生命的短暂、珍贵和遗憾,但是,有多少人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真正珍视自己的生命,并为之努力拼搏呢?
人生苦短,时间如流水,不可逆转。
我们的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决定,都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而这一切都是不可逆转的。
比如我们在考试中作弊,等到被发现后再想挽回局面,早已来不及了。
再比如,我们对家人、朋友等身边的人漠然视之,当他们离我们而去后,再想后悔都已经晚了。
生命的可悲之处就在于,它的每一次转折都是不可预测的,一旦错过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当然,所谓的不可重来,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去弥补,去改变。
我们不可能倒带重放,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去吸取教训,不再重蹈覆辙,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因为我们生命中的每一次经历和遭遇,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精神火炬。
因此,生命的可悲之处其实也是有其积极的一面。
它提醒我们时刻珍惜眼前的每一个瞬间,不要浪费时间,不要错失机会,在失去之前好好把握住。
更要做好自己,让每次经历都成为人生的财富,去成就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总之,生命的可悲之处在于不可重来,所以我们应该时刻珍惜眼前的每个瞬间,机会稍纵即逝,所以我们应该把握住它。
同时,我们也要珍惜我们生命中的可悲和不易,它们塑造我们的性格和价值观,让我们更加成熟、智慧,也更加坚强、自信。
让我们一起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世辩表演赛辩词——生命的可悲-可喜在于不可重来

世辩表演赛辩词——生命的可悲/可喜在于不可重来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世辩表演赛辩词——生命的可悲/可喜在于不可重来反方总结马薇薇:谢谢主席,大家好!今天我们和对方辩友有一个共识,就是生命中的确是充满痛苦的!但是对方辩友只追问我们生命的痛苦,却忘了向我们论证这种痛苦的到底是在于不可重来?还是在于人类本身的欲求?好,这个时候对方辩友在我们反复追问的时候说,你不要做假设哦,你千万不要假设生命可以重来,因为我们是摆事实。
对,摆事实之后还有讲道理,讲道理之中难免说逻辑,说逻辑的时候我们怎么不可以作假设?对方辩友在提到生命不可重来的时候难免要论证这所有的悲痛都由不可重来所导致。
那么是不是我们的却可以假设,当它重来的时候,这些痛苦就将消失、就将被弥补呢?可是事实是这样吗?对方三辩告诉我们说,他结束了一段七年的爱情,他追悔莫及,他像至尊宝一样希望能再来一次,他希望这种爱可以有一万年。
但是我们看到电影里,至尊宝的选择是什么?人家是有月光宝盒的,随时可以回去,oK!好,但是她他依然选择了放弃他所爱的人,他不是不痛、他不是不苦,而是在于他能够接受这种痛苦!当你接受了这种痛苦之后,唯一的可喜之处便在我们的生命中慢慢的浮现。
好,紧接着对方三辩又说,如果我们的父亲离开了我们,那将会怎么办?甚至二辩还告诉我们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假设可以轮回,这种痛苦会消失吗?也许,不能陪在父母身边的痛苦会消失,但是,你剩下的精力,你可能就不能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可能会不能追求自己的爱情,可能不能再去交那么多的朋友,你依然还会有痛苦,于是你怎么样?oK,再轮回一次!你在不断的轮回之中,不断的发现新的痛苦。
所以你会发现,你的重复并不能解决你的痛苦,你所能做的,就是克制这种痛苦的根源--------欲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反复劝导对方辩友要放下自己的欲望。
这个时候对方辩友问我们说,请问你们能放下吗?我方有的人说能,有的人说不能,有的情况下比较能,有的比较不太能!oK,因为我们四个都是人类!我们不是佛,你们不要把握神化,我们只是有一颗向佛的心而已!你以为我们是在劝导你们吗?不是,其实我们也在开解自己!生命太脆弱了!大多无妄之灾!我无法改变,就像你们说的,这是一个事实,我只能假设,但是我告诉你,今天像对方这样假设都会造成更多的苦难!不如,你就认为它不可重来!这个时候你会欣然接受!对,你不会high到去开派对,这个时候你只会在历经苦楚之后沉淀出一抹微笑挂在脸上,这种笑,是佛祖拈花微笑的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辩:
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很荣幸能和对方三位前辈讨论生死这个从古至今一直争议不断的问题;对方辩友比我们多过了几年生活,确实比我方看得开。
对方想看宏观,告诉我人生的不可重来之所以可喜在于人生那种追求真善美的极致。
什么是真善美?对方说真是学会珍惜,用教训来学会面对真理,但是
大家想一想,人已经开始用代价来学会本来就应该知道的事实的时候,会可喜么?对方的善,高度我们尊重生命是幸福的,对,我方承认这是幸福的,但是
和生命的不可重来有关系么?对方没有论证。
最后的美对方说是活出人生,可我就纳闷了,活出了人生的美好到底是生命本身有美好还是因为不可重来带来的
对方说可喜在于提升生命的厚重感,可能我真的不明白对方今天在论述的到底是生命本身追求真善美的属性还是不可重来带来的?
回来看我方观点,其实我方今天观点很简单,受制于20年的人生经历,我看不开所谓生死一回眸,我做不到笑着对生死,我就是个凡夫俗子,所以今天
我们就来看看我们这些平凡人的生死观。
我相信每个人都做过一件事,午夜梦回躺在床上,黑暗里望着天花板,遥想自己死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不是
佛,我们做不到笑看人生,我们在生死面前会恐惧,会迷茫,会好奇,我们就像个孩子面对未知那种复杂的情愫。
在场各位我们来想想,我们什么时候会去
想一件事情能不能重来这样的问题?电影里的反派人物往往在被抓住后会说一句什么:能不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保证重新做人,我当时只是一时糊涂!我
们在期末考考了59分的时候会想如果让我回到第一堂课,我一定好好学习。
而当我本来只有考400分的水平在高考我却考了500分,我会欣喜若狂,我会感谢
天感谢地,但是我根本不会去想重来一次的问题。
我们不难发现,人往往在想去挽回或改变某种事实的时候才会去想象重来一次。
所以我方的论证也是基于
这种情感惯性。
我们生命最想去挽回的是什么?是美好如逝水。
我们生命里最想改变的是什么?是失足犯错的结果。
我方认为生命的可悲在于不可重来不是
因为事情他本身可悲,一切都在于不可重来。
亲友离世,我们叹息生死无常夺走我们挚爱,而我们却无能为力,我们会去想和他们还有什么没有完成的心愿
,对他们是否有所亏欠,我们还想再有一次把酒言欢谈天说地的时间,但是很可惜,生命不可重来,我们只能怅然与无奈。
当我一瞬间纸糊住了心脑袋一热
犯了错伤了人种下恶果,我是多么希望能有一次机会重来有所弥补,但是事实残酷,我做不到。
有人说错误让我们学会珍惜难道不可喜?我方想说,如果我
们付出的是无法偿还的代价来学会珍惜,请问各位还可喜么?我方不希望悲悯的看待生命,只是对待生命不可重来的可悲,我们着实可惜,仅此而已,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