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悲,在于不可重来
2010世辩表演赛辩词——生命的可悲可喜在于不可重来

2010世辩表演赛辩词——生命的可悲可喜在于不可重来2010年世界辩论比赛的辩题是“生命的可悲/可喜在于不可重来”。
作为主持人的我也会感到紧张,但我相信我的有限经验和认识可以谈谈这个话题。
生命本来就是有悲有喜,悲喜交替。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生命中的悲和喜是否是由于生命不能重来这个事实所留下的烙印。
我们认为,生命的可悲在于它不能重来,因为这造成了人生的三大悲痛。
第一,失去后无法再拥有带来的痛苦。
时间过去了就过去了,青春没有了就没有了。
因此,我们会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悲情。
亲情过去了就过去了,所以我们会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情。
当情人过去了就过去了,当你想追回来时你得不到了。
所以XXX会说,“后来,我终于学会了怎么去爱”。
第二,犯错过后无法再回头带来的悔恨之情。
有位叫XXX的朋友在新加坡因为贩毒被抓了,一失足造成的,是千古之恨。
德国老兵们过去犯下的错误纵使他们懊悔了,但人死不能复生。
这个悲痛一直成为他们生命中漫长节日中每天要煎熬的苦处。
第三,失败后没有机会再去尝试带来的懊恼之心。
XXX出师未捷身先死,结果怎样,没有机会尝试的结果就只能是“长使英雄泪满襟”。
有些辩手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参加大专辩论赛了。
在败北那一刻,会泪流不止,因为他们知道机会已没有。
我们并不是主张追求生命的重来,而是认同生命不能重来所带来的悲痛。
虽然生命能重来可能会带来混乱,但今天生命的不能重来却为我们的人生留下了痛苦。
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明白,生命不可重来带来的可悲,并不代表整个人生都是可悲的。
我们要珍惜今天所能够拥有的,包括身边的战友和家人,以及创造的一切价值。
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个辩题有意义。
生命不可重来的最大可悲在于,错过了一次机会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因此,我们用三个论点、两个澄清以及价值的平常心来论证命题。
反方的论述并不是要让大家拥抱整个可悲,而是希望大家能够明白不可重来的痛苦,并珍惜今天的一切。
生命的可喜在于不能重来VS生命的可悲在于不能重来

生命不可重来,有些人在不可逆转的时光里成为他人不忍割舍的回忆;有些义举,因为生命的脆弱而凸显伟大,我们不禁思考,这种不可重来到底是可喜还是可悲呢?VS星云璀璨,宇宙浩渺,沧海桑田在跨越亿万年的历史长河面前也不过是短短一瞬。
人类的一生,因为须臾几十年显得分外渺小也格外珍贵。
我们今天思考生命不能重来是可喜的还是可悲的衡量标准是它是否实现了人生价值。
生命的可喜在于它不能重来,是因为它唤起了三股力量,推动我们前行,帮助我们实现人生价值。
第一,生命不能重来唤起了我们认真反思的力量。
好花无常日,胜景无常时。
时间不可逆,今天过去,只能成为我们脚下的昨日。
对于一些已经无法改变的事物,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来对待,而不只是沉湎于过去。
生命不是莽撞的前行,我们需要不断总结,无论是自己的过去,还是他人的往昔。
生命不能重来,教会了我们反思,所以我们踏出的每一步才都那么铿锵有力。
第二,生命不能重来唤起了我们努力珍惜的力量。
生命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它是唯一的。
我们无法阻止生命前进的脚步,也正是这前进的脚步,让我们懂得了珍惜当下和未来,珍惜身边的人和事,这才是生命的要旨。
在此基础上,我们去追求生命价值的不朽,精神的永恒,才显得有意义。
至于生命中的一些可悲之处,其根源并不在于生命不能重来,而是人对自身的不满或懊悔。
第三,生命不能重来唤起了我们奋然前行的力量。
行动前的犹豫常常会使机会悄然溜走,而生命不能重来,却给我们以鞭策。
诗人朗费罗曾说过,“不要老叹息过去,她是不再回来的,要理智地改善现在,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未来。
”人生没有机会可以重新开始,也正是因此,才能让我们勇敢地放下过去的一些遗憾,不畏惧,不退缩,乘着生命的横流奋然前行,这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我们相信一次的生命就可以很精彩,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人生,在反思中认知人生,在珍惜中把握人生,在前行中点亮人生。
当我们的一生因反思和珍惜而有了意义,因为奋然前行而有了价值,这样的人生又怎么能说是可悲的呢?生命的可喜 在于不能重来正方观点生命的可喜在于不能重来文韬理略Heated Debate青春期健康74VS反方观点生命珍贵而短暂,人们都尽其所能去避免危机,修正谬误,致力于完善、优化人生,但华年易逝,生命不能重来,时光总是留下诸多遗憾。
生命的可悲之处在于不可重来一辩发言稿[五篇模版]
![生命的可悲之处在于不可重来一辩发言稿[五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6917832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6a.png)
生命的可悲之处在于不可重来一辩发言稿[五篇模版]第一篇:生命的可悲之处在于不可重来一辩发言稿生命的可悲之处在于不可重来一辩稿谢谢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在场观众:大家晚上好。
我方持有观点为:生命的可悲之处在于其不可重来。
纳兰性德《木兰词》有云: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简短的十四个字却告诫我们世间万物都是瞬息万变的,在时间的流逝中我们早已找不回当初的感觉。
而生命的可悲之处恰在于我们无法让一切从头再来。
在《辞海》中,可悲的解释是令人悲伤,而悲伤根据其程度又可划分为:遗憾、失望、难过、悲痛和极度悲痛。
“在于”在判断句中作用相当于“是”生命不可重来则是一个客观的不可否定的既定事实,所以重来则是一个伪命题。
法国诗人吕凯特曾说过: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
柯震东因为吸毒而断送光明的星途,高官因为贪腐而被人人喊打锒铛入狱,马加爵因为年少冲动而杀人被判处死刑,众多鲜活的实例告诉我们,正是因为他们无法重活一次,无法再次选择人生轨迹,而造成了如此的人生悲剧。
生命的可悲之处其一就在于它无法抹去悔恨,无法抹去错误,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罗曼罗兰说过: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往返。
人生若是一段旅途,那段让你醉心的风景错过后就绝无再有,你是否会为不可驻足而遗憾呢?正是因为生命不可重来,所以我们无法重现过去的记忆。
难道我们没有过在夜深人静时想起故人的音容笑貌,在回忆里流连徘徊的经历吗?无法让时间停止,就无法阻止回忆的累积。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当我们回首过去时,无不叹息于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时光不再有。
上了中学怀念小学的天真,上了大学怀念中学的充实,走上社会怀念学校的单纯。
人总是在捡拾记忆中缅怀过去,因为不可重来而伤情。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而“散”注定是某一时刻的悲哀。
当生命猝然离世,没有人不叹息悲哀。
正因为生命不可重来,所以才倍感失落。
生命的可悲在于它不能重来-一史上最全的辩稿

生命的可悲在于它不能重来-一史上最全的辩稿生命的可悲在于它不能重来谢谢主席,各位观众,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生命珍贵而短暂,人们都尽其所能,去避免危机,修正谬误,致力于完善、优化人生,但华年易逝,生命不能重来,时光总是留下诸多遗憾。
让我们从理论、事实和价值三个层面来看待这一问题。
理论层面,就微观而言,人的认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而不断深化且趋向于更加理性,因而当我们基于更加深刻的认识,站在更加理性的视角审视过去时总是报以合理的总结与更高的期待,然而美好的期待因为生命不能重来而总是留下遗憾乃至于悔恨;从宏观来看,大自然的规则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人类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不断进化,迄今为止,人类并非先知,而无力操控生命的进化规律,其根源在于自然进化规律的后一节点并非前一节点的人的认识所能及,而其差距难免。
此则生命的可悲在于它不能重来之根源所在。
事实层面,因为生命不能重来,失去便不可再拥有,犯错过后无法再回头,失败之后不能再尝试。
年老方觉读书迟,一失足成千古恨,直到后来,才学会怎样去爱……生命历程的这一系列可悲都因为它不能重来,每个人优化生命的欲望无限,因而在生命中因为它不能重来而导致的遗憾在所难免,其分别只在程度:机会稍纵即逝,不过酿成遗憾与悔恨;而“子欲养而亲不待”则近乎残忍而让人抱憾终生!“遗憾已然酿成”这一事实的存在是人们奢望生命能够重来的逻辑前提。
所以,生命不能重来是可悲的。
价值层面,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认同生命不能重来是可悲的,并不意味着我们基于可以重来的假设而追求生命可以重来,因为,这是荒谬也是不理性的;相反,我们倡导基于生命不能重来是可悲的认识,去珍惜生命,一来,避免可悲再度重演,二者,尽我所能去把握机会,去体验人生,去铸就无悔与可喜,而这份可喜并非因为生命不能重来,而是因为它根本不必重来!生命可以重来的假设的荒谬性论证:1、如果生命的重来发生在同一时空,那么这是一个时间悖论:现在在某人身上发生了不幸结果A,他让生命重来做出了避免导致结果A的行动,到达结果B。
生命之悲喜在于不可重来

正一,胡渐彪原来第一次当主辨也会紧张,其实我也还很年轻。
真的还很年轻。
三十多年的人生经验。
但是允许我用这么一点点有限的阅历和认识来谈谈今天的辨题。
其实生命本来就是有悲有喜,悲喜交集。
那今天我们要谈的是什么?我们要谈的就是,生命中的悲和喜,到底是不是,由生命不可重来这个既定的事实, 留下的烙印。
而我们认为,生命的可悲在于它不能重来,因为起码我们发现,这造成了人生的三大可悲。
第一,它造成了因为失去而不能再拥有的痛惜之情。
看看我们的岁月,时间过去了就过去了,青春没有了就没有了。
所以我们才会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悲情。
也因为生命不能重来,亲情过去了就过去了,所以我们才会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情。
也因为生命不能重来,所以我们才会发现,当情人过去了就过去了,当你想追回来时你得不到了。
所以刘若英才会说, "后来,我终于学会了怎么去爱"的感慨第二,我们发觉,不能重来也带来另外一种悲情,那就是犯错过后无法再回头的悔恨之情。
有位叫杨伟光的朋友在新加坡因为贩毒被抓了,一失足造成的,是千古之恨。
我们更看到,德国老兵们过去犯下屠杀的错误纵使他懊悔了,但是人死不能复生阿。
这一个悲,这一个遗恨一直成为他生命中漫长节日中天天要煎熬的苦处。
第三,我们也发觉,他带来的可悲也在于,因为失败过后,没有机会再去尝试的懊恼之心。
各位,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结果怎样,没有机会尝试的结果就只能是"长使英雄泪满襟"。
台下有很多辩手,有一些辩手甚至是,他们可能没有机会再参加大专辩论赛了。
为什么在下台那一刻,在败北那一刻,会泪流不止,我也是过来人,因为你知道,机会已没有。
各位,我们今天告诉大家,生命不能重来带来可悲,我们并不是要传达一个什么错误的讯息。
以及,我有两点,希望大家能够明白。
第一,我们今天说生命的可悲在于它不能重来,我们并不是主张,要让我们追求生命的重来。
各位,你要知道,我们今天说,它不能重来,我们认同它造成的可悲。
结辩:可悲

结辩:生命的可悲之处在于不可重来。
反观我方,从事实、逻辑、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了完整而周密的论述。
从事实上,亲人离去、憾事难补、美事难再、物种灭绝,这都是切切实实的生命不能重来的可悲。
从逻辑上,我方认为,生命不能重来本质可悲,可喜的得出是在与更可悲的事情的比较中产生的自我调节与安慰,比较前提默认生命不能重来可悲。
价值层面,今天,我们为什么认识到生命不能重来是可悲的?不是说我们因此去追求重来,更不是说我们要消极面对人生。
相反,是因为生命中的种种不能重来令人痛苦。
痛苦会促使我们痛定思痛,思痛的过程让我们更了解生命的本质,进而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与美好,去追求,去奋斗,去铸就生命的无悔与可喜。
这份可喜,不是因为生命不可重来,而是我们在认识到生命不可重来可悲,进而去铸就的不需要重来的生命。
就像我方立论中说的:可悲的是生命不能重来,可喜的是生命不需要重来。
我们希望,当有一天,我们走到生命的尽头,意识到生命真的是一张单程票,不能重来的现实,我们可以拍着胸脯说:“这辈子,值了。
”这时,生命能不能重来,已经不再重要。
而这一切的基础都是:生命的可悲之处在于不可重来。
综上,立足事实、逻辑、价值,我方坚持认为生命的可悲之处在于不可重来。
生命的可悲之处在于不可重来

谢谢主席,大家好,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大致也有整体意义和个体意义两个方面的内容,可悲是指令人悲伤,使人心痛,不可重来是指不能重新来过,而今天探讨生命的可悲之处在于不可重来就是要讨论因为不能重新来过,对于生命整体和个体的影响情况。
接下来我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阐述我方观点:第一,从生命整体意义考虑,随着科学的进步,技术的发展乃至文化领域的拓展,人的认知水平在逐渐提高,人们考虑分析问题也趋于理性和全面,所以用现代的眼光考量之前的问题总是能得出比之前更好的结果,而这更好的结果使人们产生更美好的期待和追求,同时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有对事物的美好期待会促使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所以生命的不可重来打破了这一积极循环,美好的期待也因为生命的不可重来化为泡影。
无论人们从之前的失败中吸收多少经验,甚至创造出了完美的事物,但也无法掩盖之前的存在的问题与恶果,就如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的核爆炸问题已然解决,但是那些无辜死去的民众却无法重新活过一样,试想,如果是现在,可能事故就不会发生。
时代越是发展,问题越是可以解决,人们对那些遗憾越是心痛,越是悲伤。
世界的发展让人们更加渴求完美,生命的不可重来却直接把人们对过去的完美幻想扼杀,对生命整体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便是留在人们心中那永远不可抹去的悲伤。
第二,从生命的个体意义考虑,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所以一旦失去,便不可重来。
虽然人的生命在时间的长河中只是沧海一粟,但是对于每个人而言,生命就是自己和家人的全部,在这短暂的时光中,有谁不希望自己能够活出精彩,活出个性那?然而又有谁没有过遗憾与过失那?可能因为自己的一个不小心,让自己错过了心爱的女孩,可能因为自己的疏忽,与升职成功失之交臂,也许时间久了,这些事情只能在心底留下一丝遗憾,但是仔细回想,明明有机会改变命运,追求幸福,却与美好的未来擦肩而过,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无奈与叹息。
更进一步思考,如果出现“子欲养而亲不待”等情况,留给我们的更是抱憾终身的悲痛呀,这难道对我们个人而言是快乐的事情?其实,我方所讲生命的可悲之处在于不可重来并不是说要每个人都重新活一遍才能可喜可贺,这样做也不符合人的理性,而是说基于生命的不可重来的现实,虽然对人们造成的悲痛的影响,但是也要化悲痛为力量,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有悲痛但不要沉溺,才能体会真实可感的人生。
生命的可悲之处在于不可重来 一辩论发言稿

生命的可悲之处在于不可重来一辩论发言稿
尊敬的主持人、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
生命的可悲之处在于不可重来。
这句话或许曾在我们心中萦绕过无数遍,或许我们也就此感慨着生命的短暂、珍贵和遗憾,但是,有多少人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真正珍视自己的生命,并为之努力拼搏呢?
人生苦短,时间如流水,不可逆转。
我们的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决定,都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而这一切都是不可逆转的。
比如我们在考试中作弊,等到被发现后再想挽回局面,早已来不及了。
再比如,我们对家人、朋友等身边的人漠然视之,当他们离我们而去后,再想后悔都已经晚了。
生命的可悲之处就在于,它的每一次转折都是不可预测的,一旦错过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当然,所谓的不可重来,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去弥补,去改变。
我们不可能倒带重放,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去吸取教训,不再重蹈覆辙,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因为我们生命中的每一次经历和遭遇,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精神火炬。
因此,生命的可悲之处其实也是有其积极的一面。
它提醒我们时刻珍惜眼前的每一个瞬间,不要浪费时间,不要错失机会,在失去之前好好把握住。
更要做好自己,让每次经历都成为人生的财富,去成就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总之,生命的可悲之处在于不可重来,所以我们应该时刻珍惜眼前的每个瞬间,机会稍纵即逝,所以我们应该把握住它。
同时,我们也要珍惜我们生命中的可悲和不易,它们塑造我们的性格和价值观,让我们更加成熟、智慧,也更加坚强、自信。
让我们一起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
今天我方观点认为,生命之悲,在于不可重来。
(我们说什么是生命?生命是指生物体所具有的存在和活动的能力。
而在今天的辩题中,我们探讨的主体是人。
而悲,是指悲伤,惋惜,怜悯,遗憾是与“喜”相对的。
生命不可重来是生命的一种无法改变的本质。
) 接下来我方将用以下几点来论述我方观点:
第一,生命的历程具有单向性,我们不可能折返,只能在生命的单行线上向前行,
这就使我们在做所有事情时必然会有初次尝试,每个人都会因经验不足而使得成功率较低,一蹴而就只是种奢望,我们只能通过一次次的尝试来丰富我们的经验,期望下一次取得成功,但是我们过去的失败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只能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暗自咀嚼失败所带来的痛楚,同时感叹短暂而有限的生命因不可重来而让我们被动的看着它流淌,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啊。
第二,时间不可逆具有一维性,从而导致生命的不可控制。
原定空间的一切不
能随我们的意愿而更改。
霍金提出的科学理论认为:当一个物体的运行速度大于光速时,就可以回到过去,但是你回到过去的时候,就到了另一个空间,却改变不了原空间的历史,因为这两个空间的平行性导致了原空间无法改变,而当人妄图去改变这种不可更改的事时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啊!
第三,生命的客观本质决定了生命具有太多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从而造
成了生命的高风险。
我们希望走好生命中的每一步路,但却因生命不可以重来,使得我们做过的事都已成为定局,再无变更的可能。
一位肇事者在接受审判时说:如果生命可以重来,我可能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可是生命没有这样的如果,人生已造成的污点不可抹去,改变不了已经发生过得即成事实,只能被冷酷的推着往前走,可是谁会没有过失,一个偶然的过失可能会成为一个人人生中不可挽回的悲剧,一失足成千古恨,这难道不是一种残酷吗?
最后,我们说生命之悲在于不可重来并不是宣扬一种消极的态度,不是告诉大家生命的阴暗面,而是要宣扬要坦然接受生命不可重来之悲,使让人们看到生命的珍贵,珍惜此时所拥有的东西,珍惜生命中的每一点每一滴。
从而在一次性的短暂的生命中去寻找我们的幸福和美好。
至此,请允许我再一次表明我方观点,生命之悲,在于不可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