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超全!!颌骨囊性常见病变的CT诊断
颌骨囊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5、根尖脓肿 根尖区边界清楚的小团块状骨 质破坏减低密度区,慢性可见骨质增生。
整理ppt
19
6、牙源性腺样瘤 肿瘤内可见多发粟粒大小的 高密度钙化点可与含牙囊肿区别。
整理ppt
36
病理
肉眼:肿瘤大小不一。剖面常有囊实性两部 分,最多见的是混合型。囊液黄色或褐色, 实性成白或灰白,肿瘤可有包膜,但完整 性差。肿瘤可呈芽状生长,形成子囊。
组织学:成釉细胞变异大,主要有滤泡性和 丛状性。
整理ppt
37
X表现
单房或多房圆形或卵圆形的透光区,边 缘光滑而整齐。颌骨膨大变形,生长活跃 的骨皮质破坏软组织内形成肿块。无骨膜 反应。多房性为本病的主要依据,可呈皂 泡状,少数呈蜂窝状,其中间隔以硬化的 增白骨质。瘤内可见牙齿,附近牙齿移位。
鉴别诊断
1、成釉细胞瘤 成釉细胞瘤以多房多见,且 分房大小相差悬殊,相邻牙齿常截断吸收, 肿瘤边缘呈切迹状,多向颊侧膨胀,可与 牙源性角化囊肿鉴别。
2、尖周囊肿 尖周囊肿上方的牙可有龋洞、 死髓、残根等,以病源牙根尖为中心的低 密度灶,边缘硬化完整。
整理ppt
33
成釉细胞瘤
为颌骨中心性、良性牙源性上皮性多形 性肿瘤,但有局部侵袭性。它是最常见的 牙源性肿瘤。
7、牙源性钙化囊肿 肿瘤内可见大小不等的钙 化点或钙化团。
整理ppt
20
残余囊肿
是颌骨内的炎性病变,是根尖肉芽肿在 拔牙后未作适当处理发展而成。多发生于 20-49岁患者,10岁以下儿童并不常见。男 性多于女性,约60%的囊肿发生于上颌骨。
颌骨囊性病变CT影像诊断课件

不同类型颌骨囊性病变的CT影像鉴别
牙源性囊肿:CT影 像表现为圆形或椭 圆形低密度影,边 缘清晰,周围骨质 有硬化带
根尖囊肿:CT影像 表现为圆形或椭圆 形低密度影,边缘 清晰,周围骨质有 硬化带
颌骨囊肿:CT影像 表现为圆形或椭圆 形低密度影,边缘 清晰,周围骨质有 硬化带
颌骨肿瘤:CT影像 表现为不规则形低 密度影,边缘模糊, 周围骨质有破坏带
02
病例2:患者女性,32岁,主诉颌 骨肿胀,CT显示颌骨囊性病变
03
病例3:患者男性,58岁,主诉颌 骨肿块,CT显示颌骨囊性病变
04
病例4:患者女性,25岁,主诉颌 骨疼痛,CT显示颌骨囊性病变
05
病例5:患者男性,65岁,主诉颌 骨肿块,CT显示颌骨囊性病变
疑难病例分析
病例1:患者年龄、性 别、主诉、病史等基本
颌骨骨髓炎:CT影 像表现为不规则形 低密度影,边缘模 糊,周围骨质有破 坏带
颌骨外伤:CT影像 表现为不规则形低 密度影,边缘模糊, 周围骨质有破坏带
颌骨囊性病变的CT影像诊断要点
病变位置:颌骨各部位均可发生, 0 1 以下颌骨多见
病变形态: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 0 2 晰,密度均匀
病变大小:直径通常在1-5cm之间,
的囊肿等
05
感染性囊肿: 如脓肿、结核
性囊肿等
06
肿瘤性囊肿:如 颌骨囊性肿瘤、 颌骨恶性肿瘤等
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表现
疼痛:颌骨囊性病变可能 导致患者出现疼痛,尤其 是咀嚼时。
肿胀:颌骨囊性病变可能 导致患者颌骨肿胀,影响 面部美观。
功能障碍:颌骨囊性病变 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张口受 限、咀嚼困难等症状。
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颌面部解剖及其病变的影像诊断

Chondrosarcoma
横纹肌肉瘤
• 多见于儿童 • 好发
– 腭部 – 鼻咽部
• 平片
– 软组织肿块 – 骨质破坏
• MRI
– T1WI:中等信号 – T2WI:中等信号
Rhabdomyosarcoma of the right buccal sulcus
小涎腺肿瘤
• 约400-500个小涎腺引流至口腔 • 小涎腺肿瘤占涎腺肿瘤的9-23% • 良恶性肿瘤约各占50% • 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良性肿瘤(40%) • 粘表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5-20%)
多形性腺瘤
• 腭部最常见的小涎腺良性肿瘤 • 圆形穹顶状肿块 • 表面光滑
Benign pleomorphic adenoma
粘膜表皮样癌
• 小涎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 常呈无痛性红或蓝色肿胀 • 边缘不规整 • MRI:
– T1WI 低信号 – T2WI 高信号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 MRI
– T1WI:低中信号 – T2WI:高信号
Mandibular osteosarcoma
A
B
C
D
F
G
颌面部软骨肉瘤
• 发生
– 蝶-筛及犁骨-蝶骨结合部 – 上颌骨:前磨牙和磨牙区齿槽嵴 – 下颌骨:磨牙区和冠状突
• CT
– 膨胀性分叶性肿块 – 瘤内钙化
• MRI
– T1WI:中低信号 – T2WI:不均匀中高信号
• 内容
颌下腺浅叶、Wharton’s导管近段 舌下神经、下颌舌骨神经
颈动脉鞘和颌下间隙病变
颏下间隙
• 位于双侧二腹 肌前腹之间
• 与下颌下间隙 无明显屏障
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CT诊断

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CT诊断目的探讨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
方法搜集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4例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中,牙源性角化囊肿6例,单房囊性病变,囊内密度不均;非角化囊肿14例,颌骨内囊肿、界清、密均;造釉细胞瘤4例,为单房或分叶多房状,囊内密度不均,侵犯邻近结构。
结论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CT表现各有其一定的特征,大部分可作出诊断,明显优于X线检查,可作为定位、定性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标签:颌骨;囊性病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牙源性囊肿(odontogenic cyst)是牙齿形成器官的上皮或上皮剩余发生的一组囊肿。
牙源性囊肿多由牙齿发育障碍或病变所形成的囊肿,来源于牙组织者为牙源性肿瘤[1]。
因病变的生物学特性及受侵范围不同,采取的治疗不同,术前定位、定性非常重要。
回顾分析24例颌骨囊性病变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搜集我院2009年8月~2012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24例,男15例,女9例。
年龄12~58岁,平均32.6岁。
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 检查。
1.2 CT检查方法使用SIEMENS欢悦6螺旋CT机,准直1.25,横断面扫描层厚3~5 mm,重建2 mm。
GE LightSpeed VCT 64层螺旋CT;螺距0.984 mm,层厚5 mm,以标准算法将原始图像以0.625 mm层厚重建,用MPR及SSD观察病灶的形态、分部、骨质结构、牙齿数目及囊内密度进行分析。
2 结果2.1 病变类型及分布24例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中,牙源性囊肿20例,其中牙源性角化囊肿6例,非角化囊肿14例(根尖囊肿9例,含牙囊肿5例),牙源性上皮肿瘤(造釉细胞瘤)4例。
囊性病变中,上颌10例,下颌14例。
6例牙源性角化囊肿中,均为单发,其中下颌磨牙区4例,上颌前牙区2例;14例非角化囊肿中,含牙囊肿5例,上颌磨牙区4例,下颌磨牙区1例,9例根尖囊肿中,下颌磨牙区4例,下颌前牙区2例,上颌磨牙区2例,上颌前牙区1例;4例造釉细胞瘤中,下颌磨牙及升支区3例,1例位于上颌磨牙区。
颌骨常见肿瘤及非肿瘤病变的CT诊断

右侧上颌骨尖牙区见囊性低密 度影,中见两个牙齿影,一个 完全位于囊腔内;另一个牙冠 朝向囊腔,囊壁附于根冠交界 处。密质骨变薄、略有膨胀
上颌骨正中两个囊状低密度影, 中见牙齿影,骨质膨胀,边缘硬 化
三、影像学表现
1、含牙囊肿
➢膨胀性生长的含牙囊肿可向唇颊侧膨胀,局部颌骨边缘受压变薄或 吸收消失;囊肿可深入上颌窦或鼻腔,致窦腔膨胀
T2WI
STIR
T1WI
增强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多发囊状骨质破坏,沿颌骨长轴 生长,膨胀相对不明显,局部皮质断裂
T2WI
二、牙源性良性肿瘤
➢ 牙瘤(混合性和组合性牙瘤) ➢ 造釉细胞瘤 ➢ 牙源性腺样瘤 ➢ 牙骨质纤维瘤和骨化性纤维瘤 ➢ 牙源性粘液瘤
1、牙瘤
➢造牙组织分化增殖不规则,形成类似牙的肿瘤(错构瘤),好发 于儿童及青少年,无痛的、缓慢生长的病变,完全成熟以后,会停 止生长
发现下颌骨包块6+月,伴下唇麻木1+月 行C467D56牙拔除术+双侧下颌骨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开窗减压术 下颌骨多个囊样病变,见多个液平,其内可见粗细不均骨嵴和分隔,局部牙根吸收,
3、牙源性角化囊肿
➢鉴别:牙源性角化囊肿的颌骨膨胀程度轻于含牙囊肿,可见分房, 边缘常呈切迹状,常见邻牙斜面样吸收
颌骨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 CT诊断及鉴别诊断
Zzzzzd
概述及分类
➢ 1、颌骨囊肿 ➢ 2、牙源性良性肿瘤 ➢ 3、非牙源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 4、颌骨恶性肿瘤
一、颌骨囊肿
➢ 牙源性囊肿 ✓ 根尖囊肿、含牙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始 基囊肿)
➢ 单纯骨囊肿 ➢ 腭正中囊肿
1、根尖囊肿(radicular cyst)
颌面部解剖及其病变的影像诊断课件

横纹肌肉瘤
• 多见于儿童 • 好发
– 腭部 – 鼻咽部
• 平片
– 软组织肿块 – 骨质破坏
• MRI
– T1WI:中等信号 – T2WI:中等信号
颌面部解剖及其病变的影像诊断
Rhabdomyosarcoma of the right buccal sulcus
颌面部解剖及其病变的影像诊断
小涎腺肿瘤
• 平片
– 病变牙周局限性透光区 – 牙漂浮
• CT
– 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 – 骨样或软骨样物质沉积
• MRI
– T1WI:低中信号 – T2WI:高信号
颌面部解剖及其病变的影像诊断
Mandibular osteosarcoma
A
B
C
D
F
G
颌面部解剖及其病变的影像诊断
颌面部解剖及其病变的影像诊断
颌面部解剖及其病变的影像诊断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颌面部解剖及其病变的影像诊断
Fibrous dysplasia
颌面部解剖及其病变的影像诊断
颌面部骨肉瘤
• 占全部骨肉瘤中5-7% • 远处转移少见 • 下颌骨者多为成骨性,可有骨膜反应 • 上颌骨者多为溶骨性,无骨膜反应
颌面部解剖及其病变的影像诊断
颌面部骨肉瘤
颌面部病变起源
• 肌骨骼结构 • 粘膜 • 牙齿 • 支持结构 •舌 • 涎腺 • 神经
颌面部解剖及其病变的影像诊断
肌骨骼病变
• 骨纤维结构不良 • 恶变的影像诊断
骨纤维结构不良
• 紊乱的纤维骨组织取代骨髓结构 • 75%-80%为单骨性,20%-25%为多骨性 • 头颈部上下颌骨易受累 • 可侵及眼眶、鼻、神经血管孔道 • CT:磨玻璃样改变 ;混杂密度 • MRI:低信号;不均匀信号
颌面部解剖及其病变的影像诊断

肌肉与筋膜
咀嚼肌群
筋膜
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等, 这些肌肉群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控制下 颌骨的运动,实现咀嚼功能。
筋膜是一种结缔组织,起到连接肌肉、 固定骨骼和保护血管神经的作用。
表情肌群
包括额肌、眼轮匝肌、颧大肌、颧小 肌、上唇方肌、下唇方肌等,这些肌 肉群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改变面部表情。
血管与淋巴系统
其他病变
总结词
其他病变在影像学上可能表现为颌面部 软组织和骨骼的异常密度或形态变化。
VS
详细描述
除了炎症、肿瘤、创伤和骨折等常见病变 外,颌面部还可能发生其他各种病变。这 些病变可能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软组织和骨 骼的异常密度或形态变化,例如颌面部发 育畸形、血管病变、代谢性疾病等。对于 这些病变,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制 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创伤与骨折
总结词
创伤与骨折在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颌面部骨骼的断裂或错位。
详细描述
创伤与骨折在影像学上表现为颌面部骨骼的断裂或错位,这些异常可以在X线或CT图像上清晰地观察 到。骨折可能导致骨裂、移位或成角畸形,而创伤则可能引起骨膜反应、骨髓水肿或软组织损伤。治 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评估需要依据具体伤情和影像学表现。
03
颌面部病变的影像诊断方 法
X线诊断
X线平片
用于观察颌面部骨骼结构,如骨折、肿瘤等。
曲面断层X线
可全面观察上下颌骨及相邻组织的结构,常用于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诊断。
CT诊断
CT扫描
可获取颌面部软组织和骨骼的三维图像,有助于发现病变和 确定病变范围。
CT三维重建
通过重建技术,可直观地展示颌面部骨骼形态,对颌面部畸 形、骨折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王国华教授-颌骨囊性病变影像学诊断

M/14y 1.右下颌骨升支 角化囊肿 2.左上颌骨、左上颌窦,
右上颌骨 含牙囊肿并感染
牙源性颌骨囊肿
-根尖囊肿、残留囊肿 -含牙囊肿 -牙源性角化囊肿(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始基囊肿
➢ 始基囊肿 primordial cyst
• 病因、病理 -发生于成釉器发育的早期阶段,牙釉质和牙本质形成之前,在炎症
颌骨囊性病变影像学诊断
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影像科 王国华
1
一、颌骨囊肿
牙源性囊肿:由成牙组织或牙演变而来
-根尖囊肿、残留囊肿 -含牙囊肿 -牙源性角化囊肿(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始基囊肿
非牙源性囊肿:
➢ 裂隙(面裂)囊肿:源于胚胎期面突融合处的上皮残余
-球上颌囊肿 -鼻腭囊肿 -正中囊肿 -鼻唇囊肿
cyst (odontogenic cyst of undetermined origin) 牙源性角化囊肿及始基 囊肿(来源不明的牙源性囊肿)
• 影像学表现
-圆形或卵圆形透光区/低密度(水样密度)影,单发多见,边缘清楚
、整齐,周围常见明显白色骨质反应线
-MRI 长T1、明显长T2信号,边缘清楚
M/18y. Part of panoramic radiograph depicting a unilocular, expansile, cystic lesion,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ird impacted right mandibular molars. The second right mandibular molar was congenitally missing.
➢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Keratocystic odontogenic tumor (牙源性角化囊肿 Odontogenic keratocys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上超全!!颌骨囊性常见病变的CT诊断
颌骨囊性病变主要包括:
•囊肿
•造釉细胞瘤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其中囊肿包括:
1、起源于发生学上缺损所致的囊肿(球状上颌囊肿、切牙管囊肿)
2、齿源性囊肿(根尖囊肿、角化囊肿、单纯滤泡囊肿及含齿囊肿)
3、骨囊肿
球状上颌囊肿
系上颌和前上颌未完全融合所致的退行性变,也是最常见的缝隙性发生学性囊肿,常发生于牙尖部而使切牙和侧切牙移位。
切牙管囊肿
系一中线囊肿,位于切牙管区,其特征为囊肿位于骨面的凹陷处,而不位于骨内。
根尖囊肿
大多数是由根尖慢性感染所致,是齿源性囊肿中最常见者。
牙周膜上皮细胞受炎症刺激而增殖,其内层上皮细胞分泌物潴留形成囊肿,一般为单发,偶尔多发。
CT表现:呈囊状膨胀性骨破坏,边缘清晰光整,可见齿根突入囊腔内
角化囊肿
来源于原始牙胚或压板残余,有人认为始基囊肿,角化囊肿有典型的病理表现,囊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囊内为白色或黄色角化物或油样物质。
好发生于下颌角区。
CT表现:病变分界清晰,边缘光整硬化的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区。
囊内一般无牙组织影。
单纯滤泡囊肿
一般认为系恒齿秞器上皮退行性变而形成,多见于磨牙区,以下颌较多见。
囊肿多为单房,也可双房或多房,一般无症状,当囊肿增大时,颜面部局部隆起,齿区有肿物凸出,按之有乒乓球感,囊肿压迫神经可至疼痛。
CT表现:病变分界清晰,边缘光整而略显硬化的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区。
囊内无牙组织影,多房者其内可见薄壁骨性分隔。
含齿囊肿
系恒齿发育过程中,大部分牙冠已形成时发生,囊肿包绕齿冠。
当囊肿长大时,由于囊内液体压力可至齿冠远离咬合面。
病变好发于磨牙区。
CT表现:病变分解清晰,边缘光整的圆形或卵圆形囊性低密度区,囊内可见未萌出的牙齿,囊壁与齿冠相连,齿根居于囊外,这是与根尖囊肿的重要和鉴别点,附近牙齿可被挤压而推移或脱落。
骨囊肿
多见于年轻人,约半数病例有外伤史,Jaffe认为相当于长骨的孤立性骨囊肿,多发生于下颌骨。
CT表现:呈囊性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缘清楚锐利。
骨皮质呈蛋壳状
造釉细胞瘤
是最常见的由牙源性上皮和牙源性间叶组织发生的一类肿瘤,属临界瘤,有局部浸润生长的特点。
其组织来源可能来自于造釉器和牙板的残余上皮或牙周组织中的上皮残余,也可能来自于口腔黏膜上皮基底细胞,或来自于含牙囊肿和角化囊肿的衬里上皮,造釉细胞瘤患者多为青壮年,年龄30~50岁,主要分布于下颌骨磨牙区和升支部,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早期无自觉症状,后期因体积增大致颌骨膨胀,触之有乒乓球样感,呈膨胀性生长而引起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
CT表现
(1)多房型:有清晰骨间隔,分房大小不等,典型者囊内瘤体呈珊瑚样表现;
(2)蜂窝型:由大小基本相同的小分房组成;
(3)单房型:为圆形或卵圆形单房囊状低密度影,边缘分叶呈脐状,肿瘤增大时特别容易向齿槽突方向发展,引起骨质变薄,并引起牙齿根尖有整齐的骨质吸收表现和牙齿脱落。
肿瘤附近牙齿受挤压呈倾斜或移位状态。
(4)局部恶性征型:颌骨无膨胀,但相邻骨皮质和房、室间隔消失。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主要为骨髓腔中纤维组织增殖,并有数量不等的骨样组织及骨化小梁,排列不规则,偶尔伴软骨化。
纤维组织细胞有时甚少,仅有大量胶原纤维。
在纤维组织中可见多形核巨细胞、成纤维细胞或破骨细胞。
当发生髓质出血,则表现为骨囊肿,正常骨组织消失。
临床表现为缓慢进行性局部肿块,以及由肿块压迫邻近器官所产生的各种畸形及功能障碍。
骨纤维组织异常增殖症侵犯鼻窦及鼻腔,可出现鼻塞、鼻分泌物多、鼻中隔偏曲。
单骨型骨纤维组织异常增殖症在颅面骨多发。
CT表现
CT表现上因瘤体成分不同差异较大,可为均质略高密度或不均质和不规则疏密相间的低、等、高混杂密度影,以磨砂玻璃样并有小囊样改变最多见,呈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周围有硬化边缘。
骨影膨大、增宽、变形,密度不均的阴影中有散在钙化斑点,但无骨膜反应。
病检提示为纤维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及含铁血黄素,正常骨组织消失。
来源:影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