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外貌描写十种技巧
学习描述人物外貌和个性特点

学习描述人物外貌和个性特点人物的外貌和个性特点是我们在进行描写和描述时必不可少的部分。
通过生动而准确的描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想象出人物形象,并对他们的行为和情感产生共鸣。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描述人物的外貌和个性特点,帮助读者有效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
一、外貌描写细致而准确地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可以让读者对其形象有更直观的感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外貌描写方法:1. 头发:描述人物的发型、长度、颜色和质地。
例如,“她的乌黑长发披肩而下,如瀑布般迷人。
”2. 眼睛:描述人物的眼睛大小、形状、颜色和神情。
例如,“他的深邃蓝眼里透露出一丝忧郁。
”3. 鼻子:描述人物的鼻子形状和大小。
例如,“她的小巧鼻子微微翘起,给她增添了一丝俏皮的感觉。
”4. 嘴唇:描述人物的嘴唇形状和颜色。
例如,“他的厚唇紧紧抿着,露出坚定的表情。
”5. 面部轮廓:描述人物的脸型特征,如下巴、颧骨和脸颊等。
例如,“他的棱角分明的面庞透露出坚强的个性。
”6. 肤色:描述人物的皮肤颜色和质地。
例如,“她的白皙肌肤散发着健康的光泽。
”二、个性特点描写除了外貌描写,个性特点的描述同样重要。
通过准确描述人物的个性,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个性特点描写方法:1. 行为举止:描写人物的动作和姿态,以展现其个性特点。
例如,“他挺胸抬头,步伐坚定,展现出自信和果敢。
”2. 言辞举止:描述人物的语气、用词和口头表达,以展示其个性特点。
例如,“她说话温柔细腻,给人一种亲和力。
”3. 内心活动:透过人物的内心独白或行为描写,展现其思考和情感。
例如,“他的眼神里透露出深思熟虑的表情,似乎有着无尽的智慧。
”4. 情绪体验:描述人物的情感起伏和情绪状态,以突出其个性特点。
例如,“她的眉头紧皱,似乎在思考着某个重要的问题。
”5. 价值观和信念:通过人物的言谈和行为,揭示其价值观和信念系统。
例如,“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从不妥协。
六种方法,教你怎样进行人物外貌描写

六种方法,教你怎样进行人物外貌描写
作文中对人物的外貌描写或粗、或细;或通俗、或生动;都会带给读者不同的感受。
下面我就让我们一同欣赏几个片段,看看哪个更能打动你?
1、轻描淡写
对笔下的人物外形不加任何修饰,直白的叙述,通俗而朴实!
2、细致勾勒
从军衣、身躯、面孔、眉毛、眼睛到手掌,对人物的外部特征进行一一描述,清晰而具体!
3、形象概括
寥寥数笔就刻画出一个与众不同、特点鲜明的人,简洁而明了!
4、镜头特写
抓住人物最具特点的部位细描,鲜明而生动!
5、巧妙点睛
在简洁的描绘之中,又有细笔点缀,精巧而别致!
6、自然融情
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却饱含深情,含蓄而生动!
根据人物不同年龄、不同身份和所处的不同环境,学会灵活运用人物外貌描写方法,给自己的作文加分!。
小说中形容相貌的描写方法

小说中形容相貌的描写方法
在小说中,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描写人物的相貌。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描写方法:
1. 直接描写:直接描述人物的面容、身材特征等。
比如,“他有一张英俊的面孔,高大的身材,深邃的眼睛。
”
2. 比喻描写:用具象化的比喻手法,将人物的相貌与其他事物相联系,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形象化人物。
比如,“她的眼睛像两颗明亮的星星,皮肤如白玉一般光滑。
”
3. 反差描写:通过对比人物相貌的不同特点来突出人物形象的独特性。
比如,“他的五官看起来普通平凡,但那双深邃的眼睛却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
4. 第一人称描述:通过人物的视角和感受来描写自己或其他人物的相貌。
比如,“我看着她那张红扑扑的脸庞,笑容荡漾,顿时感到心旷神怡。
”
5. 镜子反射:人物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形象,同时描述出来的形容也是对人物相貌的一种描绘。
比如,“他走到镜子前,看着自己那张苍白的脸庞,轻轻摸了摸那刺人的胡渣。
”
无论使用哪种描写方法,都应当注意细节的刻画,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让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人物的相貌特征。
同时,描写相貌应与人物的性格特点、
情感状态以及故事情节相协调,以增强描写的效果,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怎么写外貌描写的方法

怎么写外貌描写的方法
1. 观察细致:首先,你需要仔细观察你要描述的人或物,注意他们的每一个细节。
例如,他们的眼睛是什么颜色?他们的头发是直的还是卷的?他们的皮肤是白的还是黑的?等等。
2. 使用生动的语言:在描述时,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画面。
例如,你可以说“她的眼睛像两颗闪烁的星星”,而不是简单地说“她的眼睛很大”。
3. 利用比喻和象征:比喻和象征是描写外貌的有效手段。
例如,你可以说“他的眼睛像猫一样狡黠”,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你的意思。
4. 注意顺序:在描述外貌时,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例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
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你的描述。
5. 结合性格和动作:外貌描写不仅仅是对人或物的外表的描述,还可以结合他们的性格和动作进行描写。
例如,你可以说“他的眼睛虽然小,但是充满了智慧的光芒”,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你的意思。
6. 避免过度描写:在描述外貌时,应该避免过度描写,只描述那些对人物性格或故事情节有影响的部分。
过度描写可能会让读者感到厌烦。
7. 适当使用感官描写:除了视觉之外,还可以使用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感官进行描写,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你的意思。
人物外貌描写十种技巧

人物外貌描写十种技巧(一)工笔细描法所谓工笔细描,就是讲究文笔工整,注重人物细部的详细刻画和细致描写,是国画方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巧妙借用,也是人们在刻画人物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工笔细描的显著特点,是讲究人物微观的具体展示。
工笔细描法的具体实施,往往从人物的整体面貌上用墨,既写面部,又及全身,给人以整体的印象。
这种描写,多用于比较陌生的人物和主要人物,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了解并熟悉所写的人物,才能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故乡》中对闰土的描写,就采用了这种工笔细描的方法,请看其中一段文字:“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这段文字,对中年闰土的肖像描写,就是工笔细描。
它既写了闰土的整体“身材”,又写了五官细部,而又以后者为主,从脸色,到脸皱,从眼睛,到眼睛周围;既写了上端头部“破毡帽”,又写了中端身部“极薄的棉衣”;既写了手里的物件,又写了两手着实“像是松树皮了”;既写了静态,整体形象犹如一个“木偶人",又写了动态,“浑身瑟索着”,而又以静态为主;既有现实闰土的精雕细刻,又有他过去外貌的顺带点墨,而又以前者为主,这样,我们看到的中年闰土,就是一个有头脸,有衣装,有细部,有全部的完整形象。
工笔细描法是外貌描写的基本方法之一,运用这种方法,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要遵从一定的顺序,根据写作需要和人物特点,按照作者或文中线索人物的观察顺序进行有条不紊的描写。
例如,上面对闰土的描写,就是先“身材",后“脸"部,再衣着,从上到下;写脸部是先“脸”后“眼”,由总到分;写衣着是先“帽”后“衣",从上到下;写眼部是先“眼睛”后“周围”,先内后外;写手部是先手中的“物件"后手中的“实情”,由外到内.这样,主人公的形象就随着作者的笔墨,先后有序逐渐完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外貌描写的手法

外貌描写的手法是指通过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细致的描绘,以展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外貌描写手法:
1. 细节描绘:通过对人物的面容、身形、穿着等方面的细节进行描绘,以展现人物的外貌特征。
例如,描写眼睛清澈明亮,如同剪水的双瞳;或者眉毛弯弯的,如同柳叶。
2. 比喻和拟人: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绘人物外貌特征。
例如,描写嘴唇如玫瑰花瓣一般柔软;或者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着光芒。
3. 动态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动作和神态进行描绘,以展现人物的外貌特征。
例如,描写人物微笑时嘴角上扬的弧度;或者眼神中流露出的深情。
4. 感官描写:通过描述人物的气息、声音、温度等感官感受,以展现人物的外貌特征。
例如,描写人物说话时声音甜美动听;或者肌肤白皙细腻。
5. 对比描写: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外貌特征,以展现他们的差异和特点。
例如,描写两个人物的不同发型、肤色等特征,以展现他们的个性差异。
通过以上手法进行外貌描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增强作品的形象感和艺术感染力。
怎么写好人物的外貌人物的外貌描写技巧

怎么写好人物的外貌人物的外貌描写技巧一、细观察要写好人物外貌,关键在于平时仔细观察。
人的外貌往往受到其身份、职业、年龄、教养、习惯、生活经历、家庭环境、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不同职业的人往往外貌也有所区别,如舞蹈演员的腿较粗而四肢修长;举重运动员往往比较壮实;渔民则肤色较黑,脚趾因长期在船上行走而像蒲扇般张开。
人的教养不同,也往往能从外貌上看出来,有教养的人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有文化的人讲话文绉绉的,且条理清楚;没有教养的人坐着站着东倒西歪,说话粗鲁而无条理。
即便是同样的部位在不同的人身上也会有所不同,如婴儿的手绵软饱满,老人的手青筋凸露,拿笔杆子的人中指会磨出茧子,吸烟的人食指和中指被熏得发黑,弹琴的人手指修长而灵巧,搬运工的手粗糙而有力……凡此种种,我们要仔细观察,并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描述,人物的形象才能准确地描写出来。
二、有顺序如果你想从多方面写人物的外貌,那就应该排排队,先写长相还是先写身材,先写表情还是先写穿着。
如果只从一方面来写,也要按一定顺序,比如,写人物的长相或者穿着,可以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也可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描写人物外貌切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给人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感觉。
建议同学们学一点绘画素描的基本方法,先捕捉人物总貌,勾勒轮廓,再重点观察,局部细描。
三、抓特征为避免出现“千人一面”的毛病,在描写人物时,我们要善于抓住其显著的外貌特征,准确描绘,这样可以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明。
以下两段文字相信你一看就能知道写的是谁。
(1)他,有一张白净消瘦的面孔、一头乌黑浓密的短发和一双翠绿明亮的眼睛,戴着一副用许多透明胶带粘在一起的圆框眼镜,他对自己的外表最喜欢的就是额头上那道闪电似的淡淡的疤痕。
(2)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
这两个小片段描写的对象就是大家非常喜欢的哈利·波特和孙悟空,作者正是抓住了他们显著的外貌特征,只粗疏几笔就勾勒出了人物的轮廓。
小学生人物外貌描写技巧

小学生人物外貌描写技巧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我们总要写作各种各样的文档,优美的文章总会让人眼前一亮,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还有可能会得到领导的赏识,甚至升职都有可能,可问题是很多人可能不那么擅长于写作或者表达,那怎么办?那我们就走捷径,通过学习、参考、借鉴别人写得好的文档,学以致用,让自己写出优秀的文档,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学生人物外貌描写技巧,希望能够帮到您!1、她是一个活泼、开朗、阳光、自信的女孩;她,一个天真、脆弱的女孩;她是我的同桌,冯玲玲。
一双水汪汪的眼睛,小小的耳朵,小小的嘴巴,樱桃味的。
她是我的同桌。
2、高高的圆圆的脸,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一张小嘴。
一排调皮的牙套着钢丝,那是牙调皮的惩罚哟,你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我的同桌,张小龙。
3、她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她有一张像苹果一样的小嘴,平时总是爱笑,一双大眼睛总是转来转去,仿佛隐藏着满满的喜悦。
4、她有像月亮一样的眉毛,一双水汪汪的眼睛,眼睛下面有一个圆圆的鼻子,有一张鲜红的嘴巴,有两排雪白的牙齿,笑着带着两个深深的酒窝。
5、我的同桌喜欢聊天、大笑、跳舞和开玩笑。
她的小嘴喜欢吃樱桃。
黑色的眉毛下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像两颗星星,像两颗珍珠,像两片黑色的牡丹花瓣溶解在玉杯玉露之中。
6、他的头圆圆的,眼睛像两颗亮晶晶的珠子,总是仔细地听着,鼻子很灵敏,什么都能闻出来,他的嘴很小,耳朵很大,我听老师说:耳朵有福了。
7、她有一张圆圆的脸,一个又矮又瘦的身体,一双小眼睛,这使她成为一个聪明的女孩。
她学习好,舞跳得好。
她是学校舞蹈队的主力。
8、一双水灵灵的眼睛,有点像唱京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红红的小苹果脸,还有那樱桃一样的小嘴巴,再加上她乌黑的头发,变得活泼可爱而动人。
9、她中等身材,大眼睛,弯弯的眉毛,挺直的鼻子,一张小嘴,笑起来有两个迷人的酒窝,编着辫子。
她学习很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10、她非常讲究,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下面长着一张樱桃似的小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外貌描写十种技巧(一)工笔细描法所谓工笔细描,就是讲究文笔工整,注重人物细部的详细刻画和细致描写,是国画方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巧妙借用,也是人们在刻画人物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工笔细描的显著特点,是讲究人物微观的具体展示。
工笔细描法的具体实施,往往从人物的整体面貌上用墨,既写面部,又及全身,给人以整体的印象。
这种描写,多用于比较陌生的人物和主要人物,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了解并熟悉所写的人物,才能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故乡》中对闰土的描写,就采用了这种工笔细描的方法,请看其中一段文字:“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这段文字,对中年闰土的肖像描写,就是工笔细描。
它既写了闰土的整体“身材”,又写了五官细部,而又以后者为主,从脸色,到脸皱,从眼睛,到眼睛周围;既写了上端头部“破毡帽”,又写了中端身部“极薄的棉衣”;既写了手里的物件,又写了两手着实“像是松树皮了”;既写了静态,整体形象犹如一个“木偶人”,又写了动态,“浑身瑟索着”,而又以静态为主;既有现实闰土的精雕细刻,又有他过去外貌的顺带点墨,而又以前者为主,这样,我们看到的中年闰土,就是一个有头脸,有衣装,有细部,有全部的完整形象。
工笔细描法是外貌描写的基本方法之一,运用这种方法,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要遵从一定的顺序,根据写作需要和人物特点,按照作者或文中线索人物的观察顺序进行有条不紊的描写。
例如,上面对闰土的描写,就是先“身材”,后“脸”部,再衣着,从上到下;写脸部是先“脸”后“眼”,由总到分;写衣着是先“帽”后“衣”,从上到下;写眼部是先“眼睛”后“周围”,先内后外;写手部是先手中的“物件”后手中的“实情”,由外到内。
这样,主人公的形象就随着作者的笔墨,先后有序逐渐完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二是要有重点,不能从头到脚,不分主次地全面描述,要根据人物思想性格和外在特点,抓住主要本质特征进行重点描写。
例如上面写闰土外貌,身材和衣着是略写,脸部和手部详写;脸部中,眼睛又详写,手部中,手的实情又详写,至于头部的鼻嘴和脸的下部只字未提。
这样,就突出了闰土中年穷苦、麻木、近于木偶的个性特征。
(二)粗笔勾勒法所谓粗笔勾勒,原是一种绘画手法,近于速写,用在文学作品中,就是采用简单线条,粗略地把人物的主要特点,迅速地几笔描写出来。
这种方法的特点,正好与“工笔细描法”相对,用语简略,运墨便利,几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
如果是反面人物,又近于漫画,常用夸张手法。
这种方法,多采用大手笔式的宏观描写,笔下的人物形象,常给人以粗线条、大轮廓、总特征的印象,至于人物肖像的细部内容,一般不作展示,即使有,也是点到为止,见好即收。
粗笔勾勒法在作品中的运用有两种情况。
一是单一性,即文中只有一次很简单很粗略的描写。
例如《小桔灯》中对主人公小姑娘的描写:“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的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登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
”全文仅此一处外貌描写,它粗线条地勾勒出了小姑娘的外在特征,从头到脚,一句一个肖像内容,一句一个外貌部位,文句简明,给人以大概的印象。
二是多样性,即文中出现不止一次外貌描写,每次写的内容又不尽相同,具有片断性和零散性,单独看来,是人物形象的某一两个方面,综合看来,又可以构成人物的整体面貌。
但就某处描写而言,仍然是蜻蜓点水式的,是粗笔勾勒式的,例如《第二次考试》中对主人公陈伊玲的粗笔勾勒就达三次之多。
第一次是:“嫩绿色的绒线上衣,咖啡色的西裤。
”第二次是:“一双聪颖的眼睛显出黯然无神。
”第三次是:“一张朝气蓬勃、叫人喜欢的脸,小而好看的嘴,明快单纯的眼睛,笑起来鼻翼稍稍皱起的鼻子。
”这三次描写,第一次写衣着,第二次写眼睛,第三次写面部,每次所写的肖像内容各不相同,它们在文中出现的位置也有先后之分,但都是用简短的文字进行粗笔勾勒,轮廓式显现,而三次综合起来看,又可以互为补充,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形象。
这种外貌描写,由于多次出现,可以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外貌,最大的优点就是简省笔墨,给人以总体形象。
运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粗笔勾勒不等于描写模糊,不是隔着纱巾看人,给人的印象仍然是清晰的,鲜明的,实实在在的;二是粗笔勾勒虽具零散性,但要零而不碎,散而不乱,要有合理的顺序。
(三)特征显示法所谓特征显示法,就是在描写人物的外貌时,抓住所写的人物区别于其他人物特点的征象、标志,进行具体刻画,让其显示出来,以突出这个人物的这个特征,以至一提到某个特征,就会使人想到某个人物,是人物外貌描写最有效、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种技巧。
运用特征显示法,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征。
选择特征的主要依据,就是这个人物最显眼而又与众不同的闪光点。
特征的部位要因人而易,就初中课文而言,人物特征多体现在脸部,这是因为,人们写肖像一般都把主要笔墨用在脸上。
例如《我的老师》中,对蔡芸芝先生的描写:“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
右嘴边有揄钱大小一块黑痣。
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这段文字共有三句话,先说老师的年龄,后说对她的总体印象,中间这句话就是特征描写,特征的集中显示就是与众不同的“黑痣”。
“黑痣”的特点,一是位置,在“右嘴角边”;二是大小,与“榆钱”一般。
通过前后两句的配合映衬,蔡芸芝先生的“黑痣”就显得十分突出,她的形象特征也因此而生动丰富,以致人们一提到脸上右嘴边榆钱大小的“黑痣”,就自然会想到:“你说的那就是蔡芸芝。
”可见,这颗“黑痣”,不但没有损伤她的外貌,而且增加了这个人物形象的美学意韵,突出了她“温柔和美丽”的特点,给人以永久难忘的印象。
特征显示法的运用虽然很简单,一般只需一句话完成,但因为这句话是外貌描写的关键和精华所在,所以这句话的出现位置常常在中间。
前有引渡,后有总结,前有铺垫,后有延伸,使之在众多语言,众多外貌内容中熠熠生辉。
这就要讲究整个外貌描写的和谐性,既不能一写人物,首句就是特征,这会显得突兀,也不能外貌描写结束了,还不见人物特征,不能抓住特征,人物形象也就毫无特色。
打个比方,整个人物外貌描写是“画龙”,而特征显示则是“点睛”。
没有“点睛”之笔,没有人物特征显示,外貌描写等于失败。
人物特征的显示部位,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同是像上文提到的“黑痣”,也有大小之差,有位置之异;即使是与蔡芸芝先生的“黑痣”位置大小色泽完全相同,还有个年龄之别、性别之差、性格之异。
这种种差异表现在某一个人物身上,特征就鲜明突出了。
因此,我们在写人物外貌时,要善于观察,善于比较,捕捉特征。
这方面的例子,初中课本里还有很多。
如《一面》中鲁迅的隶体“一”字胡须,《藤野先生》中藤野的“八”字胡须,《第二次考试》中陈伊玲笑起来的“鼻皱”,《普通的劳动者》中小李子从软胎帽舌底下掉出的“一绺头发”,等等。
这些都是各自人物的显著特征,也都是特征显示法巧妙运用的成功范例。
(四)逐步显现法所谓逐步显现,就是通过作者或文中人物(多为“我”)的观察,来表现所写人物的外貌特征。
具体运用有两种情况,一是被写者由远而近地向观察者走来,二是观察者由远而近地向被写者走去,而又以后者为多,因为观察者是主体,被写者是客体。
通过距离远近的不同,来描写同一个时间里同一个人物略有差异的外貌,能充分表现出这个人物丰富的形象特征。
逐步显现法的鲜明特点,一是运用的文字频率至少在两次以上,二是描写的外貌要呈现一定的梯度,这个梯度要与观察者由远而近的距离移动同步发展,犹如推摄镜头,最后是特写形象。
例如,《一面》对鲁迅的外貌描写:第一次:“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腾起一阵烟雾。
”这是在“我”进门时对鲁迅的第一次外貌描写。
因为是“阴天”,“暗得很”,“我”又是从店里往“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望”去,距离较远,所以只能“模糊辨出”鲁迅先生的大概身形和基本特征,给人以总体印象。
第二次:“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却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这是在鲁迅先生“走了出来”之后对他的第二次外貌展示,距离缩短拉近了,描写也清晰具体了。
先写面孔,次写头发,再写胡须,把人物最显眼的外部特征,由整体到局部到细部,逐一展现在读者面前,突出了鲁迅的战斗精神。
第三次:“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这是在“我”意外地听到鲁迅赠书的亲切话语,“惊异”地抬起头来看他时对他的第三次外貌描写。
这是将近镜头化为特写镜头,“我”更仔细地端详着这位“不平常”的人,进一步赞颂了鲁迅先生坚毅、镇定、安详、乐观的战斗风格。
这三次肖像描写,一次比一次清晰,一次比一次深刻,一唱三叹,反复强调,尽情展示,纵情抒怀,使鲁迅先生的光辉形象,由远而近,越来越鲜明清晰,越来越完整高大地矗立在我们面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一要防止简单重复,先写的要概括些,粗线条勾勒,宏观展示,用墨应简略;后写的要具体些,细致些,微观描摹,用语应详尽。
二是几次所写的外貌要有所区别,先少后多,逐渐增加,重点特征每次都要写到,以加深人们的印象,如《一面》写鲁迅的三次外貌,都写了“瘦”。
(五)虚实结合法所谓虚实结合,就是在描写人物的外貌中,既有写实内容,又有虚的配合。
写实,就是描写人物的现实外在特点,客观性比较强;写虚,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表现人物并不存在或联想中的外貌,主观性明显。
虚以实为基础,没有实写,便无法虚现;实又往往需要虚来补充,来衬托。
它们的共同目的就是通过虚实并呈,密切配合,来充实人物形象,丰富人物性格。
虚实结合法的运用,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通过观察者的心理作用,来感觉人物的形象特点,或夸大,或缩小,或褒赞,或贬损,外貌之中饱含着感情,读后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例如《一件小事》对“车夫”的描写:“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
”这里就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
它有五个小句子,第一句引渡,交代下文外貌描写产生的原因;第二句写实,写车夫的”后影“,写后影的特点“满身灰尘”;后三个小句则是虚写,写车夫“高大”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