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原理及整定方法

合集下载

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

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

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1、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与线路纵差保护的原理相同,都是比较被保护设备各侧电流的相位和数值的大小。

2、变压器差动保护与线路差动保护的区别:由于变压器高压侧和低压侧的额定电流不相等再加上变压器各侧电流的相位往往不相同。

因此,为了保证纵差动保护的正确工作,须适当选择各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及各侧电流相位的补偿使得正常运行和区外短路故障时,两侧二次电流相等.变压器纵差动保护的特点1 、励磁涌流的特点及克服励磁涌流的方法1)励磁涌流在空载投入变压器或外部故障切除后恢复供电等情况下在空载投入变压器或外部故障切除后恢复供电等情况下,变压器励磁电流的数值可达变压器额定6~8倍变压器励磁电流通常称为励磁涌流。

2)产生励磁涌流的原因因为在稳态的情况下铁心中的磁通应滞后于外加电压90°,在电压瞬时值u=0瞬间合闸,铁芯中的磁通应为—Φm。

但由于铁心中的磁通不能突变,因此将出现一个非周期分量的磁通+Φm,如果考虑剩磁Φr,这样经过半过周期后铁心中的磁通将达到2Φm+Φr,其幅值为如图8-6所示.此时变压器铁芯将严重饱和,通过图8-7可知此时变压器的励磁电流的数值将变得很大,达到额定电流的6~8倍,形成励磁涌流.-3)励磁涌流的特点:①励磁电流数值很大,并含有明显的非周期分量,使励磁电流波形明显偏于时间轴的一侧。

②励磁涌流中含有明显的高次谐波,其中励磁涌流以2次谐波为主.③励磁涌流的波形出现间断角.4)克服励磁涌流对变压器纵差保护影响的措施:①采用带有速饱和变流器的差动继电器构成差动保护;②利用二次谐波制动原理构成的差动保护;③利用间断角原理构成的变压器差动保护;④采用模糊识别闭锁原理构成的变压器差动保护.2、不平衡电流产生的原因(1)稳态情况下的不平衡电流①变压器两侧电流相位不同电力系统中变压器常采用Y,d11接线方式,因此,变压器两侧电流的相位差为30°,如下图所示,Y侧电流滞后△侧电流30°,若两侧的电流互感器采用相同的接线方式,则两侧对应相的二次电流也相差30°左右,从而产生很大的不平衡电流。

变压器差的动保护原理(详细)

变压器差的动保护原理(详细)

变压器差动保护一:这里讲的是差动保护的一种,即变压器比例制动式完全纵差保护(以下简称差动);二:差动保护的定义由于在各种参考书中没有找到差动保护的具体定义,这里只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给差动保护下一个定义:当区内发生某些短路性故障的时候,在变压器各侧电流互感器CT的二次回路中将产生大小相同,相位不同的短路电流,当这些短路电流的向量和即差流达到一定值时,跳开变压器各侧断路器的保护,就是变压器差动保护三:下面我以两圈变变压器为例,针对以上所述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定义,对差动保护进行阐述:1、图一所示:为一两圈变变压器,具体参数如下:主变高压侧电压U高=220KV,主变低压侧电压U低=110KV,变压器容量Sn=240000KV A,I1’:流过变压器高压侧的一次电流;I”:流过变压器低压侧的一次电流;I2’:流过变压器高压侧所装设电流互感器即CT1的二次电流;I2”:流过变压器低压侧所装设电流互感器即CT1的二次电流;nh:高压侧电流互感器CT1变比;nl:低压侧电流互感器CT2变比;nB:变压器的变比;各参数之间的关系:I1’/ I2’= nh I”/ I2”= nl I2’= I2” I1’/ I”= nh/ nl=1/ nB2、区内:CT1到CT2的范围之内;3、反映故障类型:高压侧内部相间短路故障,高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单相接地故障以及匝间、层间短路故障;四:差动的特性1、比率制动:如图二所示,为差动保护比率特性的曲线图:下面我们就以上图讲一下差动保护的比率特性:o:图二的坐标原点;f:差动保护的最小制动电流;d:差动保护的最小动作电流;p:比率制动斜线上的任一点;e:p点的纵坐标;b:p点的横坐标;动作区:在of范围内,由于电流小于最小制动电流,因此在此范围内,只要电流大于最小动作电流Iopo,差动保护动作;当电流大于f点时,由于电流大于最小制动电流,此时保护开始进行比率制动运算,曲线抬高,此时只有当电流在比率制动曲线以上时保护动作;因此,图中阴影部分,即差动保护的动作区;制动区:当电流在落在曲线以下而大于最小动作电流的时候,由于受比率制动系数的制约,保护部动作,这个区域就是差动保护的制动区;比率制动系数K:实际上比率制动系数,就是图二中斜线的斜率,因此我们只要计算出此斜线的斜率,就等于算出了比率制动系数。

变压器纵差动保护动作电流的整定原则

变压器纵差动保护动作电流的整定原则

变压器纵差动保护动作电流的整定原则差动保护初始动作电流的整定原则,是按躲过正常工况下的最大不平衡电流来整定;拐点电流的整定原则,应使差动保护能躲过区外较小故障电流及外部故障切除后的暂态过程中产生的最大不平衡电流。

比率制动系数的整定原则,是使被保护设备出口短路时产生的最大不平衡电流在制动特性的边界线之下。

为确保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动作灵敏、可靠,其动作特性的整定值(除BCH型之外)如下:Idz0=(0.4,0.5)IN,Izd0=(0.6,0.7)IN,Kz=0.4,0.5式中,Idz0为差动保护的初始动作电流;I,zd0为拐点电流;Kz =tgα点电流等于零的;IN为额定电流(TA二次值)。

电流速断保护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特点速断保护是一种短路保护,为了使速断保护动作具有选择性,一般电力系统中速断保护其实都带有一定的时限,这就是限时速断,离负荷越近的开关保护时限设置得越短,末端的开关时限可以设置为零,这就成速断保护,这样就能保证在短路故障发生时近故障点的开关先跳闸,避免越级跳闸。

定时限过流保护的目的是保护回路不过载,与限时速断保护的区别在于整定的电流相对较小,而时限相对较长。

这三种保护因为用途的不同,不能说各有什么优缺点,并且往往限时速断和定时限过流保护是结合使用的。

瞬时电流速断保护与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区别就是,瞬时是没有带时限的,动作值达到整定值就瞬时出口跳闸,不经过任何延时。

而限时电流速断是带有延时的,动作值达到整定值后经过一定的延时才启动出口跳闸;瞬时电流速断保护与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区别,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与过电流保护有什么不同,瞬时电流速断和限时电流速断除了时间上的区别外就是他们在整定的大小和范围的不同,瞬时速断保护的范围比限时的要小,整定动作值要比限时速断的要大。

过电流保护和限时电流速断的区别?电流速断,限时电流速断和过电流保护都是反映电流升高而动作的保护装置。

区别:速断是按躲开某一点的最大短路电流来整定,限时速断是按照躲开下一级相邻元件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来整定,而过流保护是按躲开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的。

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原理及整定方法

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原理及整定方法

热电厂主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原理及整定方法浙江旺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周玉彩一、构成变压器纵差动保护的基本原则我们以双绕组变压器为例来说明实现纵差动保护的原理,如图1所示。

由于变压器高压侧和低压侧的额定电流不同,因此,为了保证纵差动保护的正确工作,就必须适当选择两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使得在正常运行和外部故障时,两个二次电流相等,亦即在正常运行和外部故障时,差动回路的电流等于零。

例如在图1中,应使图 '2I =''2I = 。

同的。

这个区别是由于线路的纵差动保护可以直接比较两侧电流的幅值和相位,而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则必须考虑变压器变比的影响。

二、变压器纵差动保护的特点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同样需要躲开流过差动回路中的不平衡电流,而且由于差动回路中不平衡电流对于变压器纵差动保护的影响很大,因此我们应该对其不平衡电流产生的原因和消除的方法进行认真的研究,现分别讨论如下: 1、由变压器励磁涌流LY I 所产生的不平衡电流变压器的励磁电流仅流经变压器的某一侧,因此,通过电流互感器反应到差动回路中不能平衡,在正常运行和外部故障的情况下,励磁电流较小,影响不是很大。

但是当变压器空载投入和外部故障切除后电压恢复时,由于电磁感应的影响,可能出现数值很大的励磁电流(又称为励磁涌流)。

励磁涌流有时可能达到额定电流的6~8倍,这就相当于变压器内部故障时的短路电流。

因此必须想办法解决。

为了消除励磁涌流的影响,首先应分析励磁涌流有哪些特点。

经分析得出,励磁涌流具有以下特点:(1) 包含有很大成分的非周期分量,往往使涌流偏向于时间轴的一侧 ; (2) 包含有大量的高次谐波,而以二次谐波为主; (3) 波形之间出现间断,在一个周期中间断角为ɑ。

根据以上特点,在变压器纵差动保护中,防止励磁涌流影响的方法有: (1) 采用具有速饱和铁心的差动继电器;İ1′′ n İ1′(2) 利用二次谐波制动;(3) 鉴别短路电流和励磁涌流波形的差别等。

变压器的纵联差动保护工作原理解析

变压器的纵联差动保护工作原理解析
s UN —h n Xu c e
( hagah nBec o pn f eo g agC a G op S unysa 0 C ia Sunysa rnhC m ayo i nj n ol ru ,h agahn15 ,hn ) H l i 51 0
Absr c : h i ee t lpoe t n ue e c rtru h i Wh n te t a t T edf rni rtci sst urn ea oc mp r o tec re t ih f w ho g t f a o h w l . e h
c to . tr a he r tct n a t n f rt e ta f r r u f I e c s p oe i ci o rnso me . o o h
K e r s:rn fr r df rena rtctn; n aa c u e t y wo d t s me ; ien tilpoe i a o f o u b ln ec r n
摘 要: 差动保 护利 用 电流继 电器对流 经 电流进 行对 比 , 电流 大于继 电器整定 电流 , 继电 器就动作 断路 器跳 闸 , 瞬
时切除故 障 , 变压 器起 到保 护作 用 。 对
关 键词 : 变压 器 ; 差动保 护 ; 不平衡 电流
中图分类 号 : M 0 T 41
文献标识码 : B Ana y i f t n iud n lDi e e ta l ss o he Lo g t i a f r n i l Pr t c i n wo k ng Pr n i l f Tr n f r e s o e to r i i c p e o a s o m r
感器二 次 电流大小 相等 , 相位 相 同 , 流入继 电器 的电流

分析主变纵差动保护不平衡电流原因及解决方法(2)

分析主变纵差动保护不平衡电流原因及解决方法(2)

分析主变纵差动保护不平衡电流原因及解决方法(2)对于由电流互感器计算变比与实际变比不同而产生的不平衡电流可采用2种方法来克服:一是采用自耦变流器进行补偿。

通常在变压器一侧电流互感器(对三绕组变压器应在两侧)装设自耦变流器,将LH输出端接到变流器的输入端,当改变自耦变流器的变比时,可以使变流器的输出电流等于未装设变流器的LH的二次电流,从而使流入差动继电器的电流为零或接近为零。

二是利用中间变流器的平衡线圈进行磁补偿。

通常在中间变流器的铁心上绕有主线圈即差动线圈,接入差动电流,另外还绕一个平衡线圈和一个二次线圈,接入二次电流较小的一侧。

适当选择平衡线圈的匝数,使平衡线圈产生的磁势能完全抵消差动线圈产生的磁势,则在二次线圈里就不会感应电势,因而差动继电器中也没有电流流过。

采用这种方法时,按公式计算出的平衡线圈的匝数一般不是整数,但实际上平衡线圈只能按整数进行选择,因此还会有一残余的不平衡电流存在,这在进行纵差保护定值整定计算时应该予以考虑。

2、由变压器两侧电流相位不同而产生的不平衡电流的克服方法对于由变压器两侧电流相位不同而产生的不平衡电流可以通过改变LH接线方式的方法(也称相位补偿法)来克服。

对于变压器Y形接线侧,其LH采用△形接线,而变压器△形接线侧,其LH采用Y形接线,则两侧LH二次侧输出电流相位刚好同相。

但当LH采用上述连接方式后,在LH接成△形侧的差动一臂中,电流又增大了3倍,此时为保证在正常运行及外部故障情况下差动回路中没有电流,就必须将该侧LH的变比扩大3倍,以减小二次电流,使之与另一侧的电流相等。

3、由变压器外部故障暂态穿越性短路电流产生的不平衡电流的克服方法在变压器外部故障的暂态过程中,使纵差保护产生不平衡电流的主要原因是一次系统的短路电流所包含的非周期分量,为消除它对变压器纵差保护的影响,广泛采用具有不同特性的差动继电器。

对于采用带速饱和变流器的差动继电器是克服暂态过程中非周期分量影响的有效方法之一。

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及逻辑图

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及逻辑图

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及逻辑图1、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与线路纵差保护的原理相同,都是比较被保护设备各侧电流的相位和数值的大小。

2、变压器差动保护与线路差动保护的区别:由于变压器高压侧和低压侧的额定电流不相等再加上变压器各侧电流的相位往往不相同。

因此,为了保证纵差动保护的正确工作,须适当选择各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及各侧电流相位的补偿使得正常运行和区外短路故障时,两侧二次电流相等。

例如图8-5所示的双绕组变压器8.3.2变压器纵差动保护的特点1 、励磁涌流的特点及克服励磁涌流的方法(1)励磁涌流:在空载投入变压器或外部故障切除后恢复供电等情况下在空载投入变压器或外部故障切除后恢复供电等情况下,变压器励磁电流的数值可达变压器额定6~8倍变压器励磁电流通常称为励磁涌流。

(2)产生励磁涌流的原因因为在稳态的情况下铁心中的磁通应滞后于外加电压90°,在电压瞬时值u=0瞬间合闸,铁芯中的磁通应为-Φm。

但由于铁心中的磁通不能突变,因此将出现一个非周期分量的磁通+Φm,如果考虑剩磁Φr,这样经过半过周期后铁心中的磁通将达到2Φm+Φr,其幅值为如图8-6所示。

此时变压器铁芯将严重饱和,通过图8-7可知此时变压器的励磁电流的数值将变得很大,达到额定电流的6~8倍,形成励磁涌流。

(3)励磁涌流的特点:①励磁电流数值很大,并含有明显的非周期分量,使励磁电流波形明显偏于时间轴的一侧。

②励磁涌流中含有明显的高次谐波,其中励磁涌流以2次谐波为主。

③励磁涌流的波形出现间断角。

表8-1 励磁涌流实验数据举例(4)克服励磁涌流对变压器纵差保护影响的措施:①采用带有速饱和变流器的差动继电器构成差动保护;②利用二次谐波制动原理构成的差动保护;③利用间断角原理构成的变压器差动保护;④采用模糊识别闭锁原理构成的变压器差动保护。

2、不平衡电流产生的原因(1)稳态情况下的不平衡电流①变压器两侧电流相位不同电力系统中变压器常采用Y,d11接线方式,因此,变压器两侧电流的相位差为30°,如下图所示,Y侧电流滞后△侧电流30°,若两侧的电流互感器采用相同的接线方式,则两侧对应相的二次电流也相差30°左右,从而产生很大的不平衡电流。

变压器保护原理介绍

变压器保护原理介绍
变压器保护原理介绍
变压器的故障和保护配置

变压器是一种静止电器,它把一种电压、电流的交流电能转换成同频率的另一种电压、电流的交流
电能。
绕组的相间短路
绕线的匝间短路
绕组引线与外壳发生
单相接地短路
铁芯烧损
引出线间的各相间短路故障
引出线单相接地故障
过电流;
过负荷;
油面降低;
过励磁
其它
绕组的相间短路
I
2

K


100
%

K
5

Z
2
I
1

K


五次谐波制动比
5

Z
I


基波电流
1

I


五次谐波电流
5

K


五次谐

波制动比
5
•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励磁涌流?如何消除?
2.由变压器两侧电流相位不同而产生的不平衡电流
由于变压器常常采用Y,dll 的接
线方式, 因此, 其两侧电流的相位差
30º。此时,如果两侧的电流互感
3.变压器纵差动保护的基本元件
• (1)装置启动元件
• (2)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元件
• (3)差动速断保护元件
• (4)励磁涌流判别元件
• ( 5 ) TA 断 线 闭 锁 元 件
• (6)其它
(2)比率制动式纵差动保护

比率制动式纵差动保护的动作值随着外部短路
电流的增大而自动增大。灵敏可靠,优点显著,
成的油面降低,同时还反应开
焊故障
纵差保护或电
流速断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电厂主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原理及整定方法浙江旺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周玉彩一、构成变压器纵差动保护的基本原则我们以双绕组变压器为例来说明实现纵差动保护的原理,如图1所示。

由于变压器高压侧和低压侧的额定电流不同,因此,为了保证纵差动保护的正确工作,就必须适当选择两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使得在正常运行和外部故障时,两个二次电流相等,亦即在正常运行和外部故障时,差动回路的电流等于零。

例如在图1中,应使图1 变压器纵差动保护的原理接线'2I =''2I =1'1l n I =21''l n I 或 12l l n n 1'1''I I =B n 式中:1l n —高压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2l n —低压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B n —变压器的变比(即高、低压侧额定电压之比)。

由此可知,要实现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就必须适当地选择两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使其比值等于变压器的变比B n ,这是与前述送电线路的纵差动保护不同的。

这个区别是由于线路的纵差动保护可以直接比较两侧电流的幅值和相位,而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则必须考虑变压器变比的影响。

二、变压器纵差动保护的特点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同样需要躲开流过差动回路中的不平衡电流,而且由于İ1′′ n İ1′差动回路中不平衡电流对于变压器纵差动保护的影响很大,因此我们应该对其不平衡电流产生的原因和消除的方法进行认真的研究,现分别讨论如下: 1、由变压器励磁涌流LY I 所产生的不平衡电流变压器的励磁电流仅流经变压器的某一侧,因此,通过电流互感器反应到差动回路中不能平衡,在正常运行和外部故障的情况下,励磁电流较小,影响不是很大。

但是当变压器空载投入和外部故障切除后电压恢复时,由于电磁感应的影响,可能出现数值很大的励磁电流(又称为励磁涌流)。

励磁涌流有时可能达到额定电流的6~8倍,这就相当于变压器内部故障时的短路电流。

因此必须想办法解决。

为了消除励磁涌流的影响,首先应分析励磁涌流有哪些特点。

经分析得出,励磁涌流具有以下特点:(1) 包含有很大成分的非周期分量,往往使涌流偏向于时间轴的一侧 ; (2) 包含有大量的高次谐波,而以二次谐波为主; (3) 波形之间出现间断,在一个周期中间断角为ɑ。

根据以上特点,在变压器纵差动保护中,防止励磁涌流影响的方法有: (1) 采用具有速饱和铁心的差动继电器; (2) 利用二次谐波制动;(3) 鉴别短路电流和励磁涌流波形的差别等。

2、由变压器两侧电流相位不同而产生的不平衡电流由于变压器常常采用Y/d -11的接线方式,因此,其两侧电流的相位差30°,二次电流由于相位不同,也会有一个差电流流入继电器。

为了消除这种不平衡电流的影响,通常都是将变压器星形侧的三个电流互感器接成三角形,而将变压器三角形侧的三个电流互感器接成星形,即用电流互感器的接线方式进行补偿。

但需注意,当电流互感器采用上述联接方式以后,在互感器接成三角形侧的差动一臂中,电流又增大了3倍。

此时为保证在正常运行及外部故障情况下差动回路应没有电流,就必须将该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加大3倍,以减少二次电流,使之与另一侧的电流相等,故此时选择变比的条件是B l l n n n =312式中1l n 和2l n 为适应Y ,d 接线的需要而采用的新变比。

3、由计算变比与实际变比不同而产生的不平衡电流由于两侧的电流互感器都是根据产品目录选取标准的变比,而变压器的变比也是一定的,因此,三者的关系很难满足B l l n n n =12的要求,此时差动回路中将有电流流过。

当采用具有速饱和铁心的差动继电器时,通常都是利用它的平衡线圈ph w 来消除此差电流的影响。

4、由两侧电流互感器型号不同而产生的不平衡电流由于两侧电流互感器的型号不同,它们的饱和特性、励磁电流也就不同,因此,在差动回路中所产生的不平衡电流也就较大。

此时应采用电流互感器的同型系数K CC =1。

5、由变压器带负荷调整分接头而产生的不平衡电流带负荷调整变压器的分接头,是电力系统中采用带负荷调压的方法,实际上改变分接头就是改变变压器的变比B n 。

前面已经说过,变压器的差动保护与变压器的变比有关,如果差动保护已经按照某一变比调整好(如利用平衡线圈),则当分接头改换时,就会产生一个新的不平衡电流流入差动回路。

此时不可能再用重新选择平衡线圈匝数的方法来消除这个不平衡电流,这是因为变压器的分接头经常在变,而差动保护的电流回路在带电的情况下是不能进行操作的。

因此,对由此而产生的不平衡电流,应在纵差动保护的整定值中予以考虑。

总括看来,上述5项原因中,1、2、3项是主要原因。

此外,2、3项不平衡电流可用适当地选择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的接法和变比、以及采用平衡线圈的方法,使其降到最小。

但1、4、5各项不平衡电流,实际上是不可能消除的。

因此,变压器的纵差动保护必须躲开这些不平衡电流的影响。

由于在满足选择性的同时,还要求保证内部故障时有足够的灵敏性,这就是构成变压器纵差动保护的主要困难。

根据上述分析,在稳态情况下,为整定变压器纵差动保护所采用的最大不平衡电流m ax .bp I 可由下式确定l n d CC Un I m U K I max/.max .)%10.(∆+∆+=式中 10%—电流互感器容许的最大相对误差; tx K —电流互感器的同型系数,取为1;U ∆—由带负荷调压所引起的相对误差,如果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在相当于被调节变压器额定抽头的情况下处于平衡时,则U ∆等于电压调整范围的一半;m ∆—由于所采用的互感器变比或平衡线圈的匝数与计算值不同时,所引起的相对误差;l n d I m ax/.—保护范围外部最大短路电流归算到二次侧的数值。

三、变压器纵差动保护的整定计算原则 1 、变压器纵差保护纵差保护是变压器内部故障的主保护,主要反应变压器油箱内部、套管和引出线的相间和接地短路故障,以及绕组的匝间短路故障。

1.1、对220~500kV 变压器纵差保护的技术要求a)在变压器空载投入或外部短路切除后产生励磁涌流时,纵差保护不应误动作。

b)在变压器过励磁时,纵差保护不应误动作。

c)为提高保护的灵敏度,纵差保护应具有比率制动或标积制动特性。

在短路电流小于起始制动电流时,保护装置处于无制动状态,其动作电流很小(小于额定电流),保护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当外部短路电流增大时,保护的动作电流又自动提高,使其可靠不动作。

d)在最小运行方式下,纵差保护区内各侧引出线上两相金属性短路时,保护的灵敏系数不应小于2。

e)在纵差保护区内发生严重短路故障时,为防止因电流互感器饱和而使纵差保护延迟动作,纵差保护应设差电流速断辅助保护,以快速切除上述故障。

1.2 、纵差保护整定计算内容a)与纵差保护有关的变压器参数计算,包括变压器的各侧额定电流,电流互感器和中间电流互感器的变比选择等。

b)短路电流计算。

c)纵差保护动作特性参数的整定。

d)纵差保护灵敏系数的校验。

e)其他辅助验算和经验数据的推荐,包括谐波制动比(对谐波制动原理的差动保护)和闭锁角 (对间断角原理的差动保护)的推荐。

1.3、纵差保护的整定计算1.3.1.变压器参数计算与纵差保护有关的变压器参数计算,可按表1所列的公式和步骤进行。

在表1中作了如下假定:三绕组变压器;额定容量S N;绕组接法为Y N,Y N,d11;如低压侧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最小,则选低压侧为基本侧;电流互感器二次额定电流为1A。

表 1 变压器参数计算表(举例)可选二次电流较小侧为基本侧。

1.3.2.短路电流计算一般情况下,为整定变压器纵差保护,需作两种运行方式下的短路电流计算。

一种是在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变压器外部短路时,计算通过变压器纵差保护的最大穿越性短路电流(通常是三相短路电流),其目的是为计算差动保护的最大不平衡电流和最大制动电流。

另一种是在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计算纵差保护区内最小短路电流(两相或单相短路电流),其目的是为计算差动保护的最小灵敏系数。

计算短路电流所采用的系统最大和最小运行方式,对于运行整定用的应由系统调度部门提供;对于设计过程中用于保护选型计算的,应由系统设计专业提供。

1.3.3.纵差保护动作特性参数的计算带比率制动特性的纵差保护的动作特性,通常用直角坐标系上的一条折线表示。

该坐标系纵轴为保护的动作电流I op;横轴为制动电流I res,如图2所示。

折线ACD的左上方为保护的动作区,折线右下方为保护的制动区。

图 2 纵差保护动作特性曲线图这一动作特性曲线由纵坐标OA,拐点的横坐标OB,折线CD的斜率S三个参数所确定。

OA表示无制动状态下的动作电流,即保护的最小动作电流I op.min。

OB 表示起始制动电流I res.0。

动作特性三个参数,目前在工程实用上有两种整定计算方法,现分述如下。

a)第一种整定法:折线上任一点动作电流I op与制动电流I res之比I op/I res=K res称为纵差保护的制动系数。

由图2中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可导出,制动系数K res与折线斜率S之间的关系如下式所示(1)(2)从图2可见,对动作特性具有一个折点的纵差保护,折线的斜率S是一个常数,而制动系数K res则是随制动电流I res而变化的。

在实际应用中,是通过保护装置的参数调节整定折线的斜率来满足制动系数的要求。

1)纵差保护最小动作电流的整定。

最小动作电流应大于变压器额定负载时的不平衡电流,即I op.min=Krel(Ker+△U+△m)I b2n(3)式中:I N——变压器额定电流;n——电流互感器的变比;aK——可靠系数,取1.3~1.5;relK——电流互感器的比误差,10P型取0.03×2,5P型和T P型取0.01×2;erΔU——变压器调压引起的误差,取调压范围中偏离额定值的最大值(百分值);Δm ——由于电流互感器变比未完全匹配产生的误差,初设时取0.05。

在工程实用整定计算中可选取I OP.min =0.2~0.5I n 一般工程宜采用不小于0.3I N /n a 的整定值。

根据实际情况(现场实测不平衡电流)确有必要时也可大于0.5I N /n a 。

2)起始制动电流I res.0的整定。

起始制动电流宜取I ree =(0.8~1.0)I N /n a 。

(4)3)动作特性折线斜率S 的整定。

纵差保护的动作电流应大于外部短路时流过差动回路的不平衡电流。

变压器种类不同,不平衡电流计算也有较大差别,下面给出普通双绕组和三绕组变压器差动保护回路最大不平衡电流I unb.max 计算公式。

双绕组变压器I unb.max=(Kap ×Kcc ×Ker+△U+△m) I k.max/n(5) 式中:K er ,ΔU ,Δm ,n a 的含意同式(5),但K er =0.1; K cc ——电流互感器的同型系数,K cc =1.0;I k.max ——外部短路时,最大穿越短路电流周期分量;K ap ——非周期分量系数,两侧同为T P 级电流互感器取1.0;两侧同为P 级电流互感器取1.5~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