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安全检测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合集下载

车辆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车辆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车辆管理系统设计方案济南蓝鹏电子有限公司二零零九年八月目录1、企业概况 (2)1.1济南蓝鹏电子有限公司简介 (2)1.2济南蓝鹏电子有限公司组织机构 (2)1.3部分工程业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方案设计的目标、依据及原则 (2)2.1方案设计依据 (2)2.2方案设计目标 (3)2.3方案设计原则 (3)3、BlueRoc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及硬件介绍 (4)3.1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平面示意图 (4)3.2停车场功能特点 (5)3.3自动道闸 (6)3.4车辆检测器 (7)3.5出入口控制机 (8)3.6、远距离读卡器 (10)3.6.1 读卡器的先进性 (10)3.7有源卡片感应卡 (11)4、BlueRoc智能停车场管理软件 (12)4.1卡片管理 (12)4.1.1 发行 (12)4.1.2 挂失 (12)4.2报表 (12)4.3数据备份、恢复及整理 (12)4.4停车场管理人员的权限管理 (13)5、停车场管理系统需求分析及流程简介 (13)5.1需求分析 (13)5.2车辆进出工作流程 (14)5.2.1 进场过程 (14)5.2.2 出场过程 (15)5.2.3 值班人员工作程序 (15)5.2.4 管理人员工作程序 (16)6、系统培训计划 (16)7、售后服务 (17)8、系统配置及价格 (17)1、企业概况1.1 济南蓝鹏电子有限公司简介济南蓝鹏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集产品研发、市场推广、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十余年来,我们陆续研制成功包含门禁、停车场、考勤、消费、巡更、电梯控制等智能卡一卡通系统在内的数十种产品,主要产品均已获得权威部门的检测认证,公司也已获得ISO9001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汽车碰撞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汽车碰撞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汽车碰撞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汽车交通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汽车碰撞事故成为一种严重威胁道路安全的风险。

为了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行车素质,汽车碰撞监测与预警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汽车碰撞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系统总体设计汽车碰撞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总体设计包括硬件、软件和通信子系统。

硬件设计方面,首先需要安装前向摄像头、红外传感器、毫米波雷达和控制单元等装置。

前向摄像头用于实时拍摄路面情况,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行驶中的物体,毫米波雷达则可以更加精准地探测周围环境。

控制单元将负责对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判断。

软件设计方面,其中最关键的是图像识别和数据分析算法。

图像识别算法可以识别前方的障碍物类型和距离,通过比对相关数据库中的车辆信息,判断是否存在碰撞的风险。

数据分析算法则负责对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对车辆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的分析,判断可能的碰撞情况。

通信设计方面,汽车碰撞监测与预警系统需要与车辆的中央计算机和位置导航系统进行通信。

通过与中央计算机通信,系统可以获取车辆的基本信息,并进行数据传输和处理。

与位置导航系统的通信可以实时获取车辆的位置信息,从而更加准确地预警驾驶员。

2. 功能实现汽车碰撞监测与预警系统主要包括前方碰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和盲点检测等功能。

前方碰撞预警是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

当系统检测到前方障碍物,并判断存在碰撞风险时,会通过视觉提示、声音警示或震动座椅等方式提醒驾驶员采取紧急刹车或躲避行动。

预警信息可以通过中央显示屏显示,同时也会通过语音指令告知驾驶员。

车道偏离预警可以有效防止驾驶员因为驾驶疲劳或分神导致车辆偏离车道。

当系统检测到车辆偏离车道时,会及时通过声音或震动进行提醒。

此外,还可以通过驾驶员座椅调整或方向盘振动来改变驾驶员的注意力。

盲点检测可以消除驾驶员在车辆转弯或换道时盲点带来的安全隐患。

系统会通过物体检测和距离计算算法检测侧后方的车辆,在有车辆进入盲区时,及时通过声音或显示指示驾驶员注意,并避免发生碰撞。

1机动车查验、检验系统要求

1机动车查验、检验系统要求

机动车查验、检验监督综合管理系统技术要求一、招标内容:《机动车查验、检验监督综合管理系统》二、设计目标采取视频、音频监控、检测数据监测、数据上传、查验复核等方式,加强对机动车检验过程的动态监管,对不按标准检验、出具虚假检验报告或重复上线的行为强化监管,不仅强化队伍廉政建设,而且提高了执法规范化水平。

三、系统应符合以下标准和要求(一)系统符合的标准《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联网技术规范》《机动车登记规定》《机动车登记工作规范》GB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21861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A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GA/T134 机动车安全检测站条件GA801 机动车查验工作规程GA802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GB/T20271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A/T16 道路交通事故信息代码第1部分:事故类型代码GA/T16 道路交通事故信息代码第2部分:事故形态代码GA/T16 道路交通事故信息代码第3部分:事故原因代码GA24.2 机动车登记信息代码第2部分:定期检验情况代码GA24.7 机动车登记信息代码第7部分:号牌种类代码GA24.8 机动车登记信息代码第8部分:机动车身颜色基本色调代码GA24.9 机动车登记信息代码第9部分:燃料(能源)种类代码GA329.2 全国道路交通管理信息数据库规范第2部分:机动车登记信息数据结构GA380 全国公安机关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A408.1道路交通违法管理信息代码第1部分:交通违法行为分类与代码GA/T70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如果本项目采购时有新的代替上述标准或规定,按照新的执行。

(二)系统基本要求本系统应遵循“稳定、可靠、实用、先进、高效、开放和规范”的原则。

1、系统应具有对查验和检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机动车外观远程查验信息采集,检测数据自动分析判断,检验合格标志远程打印,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和检测线信息维护、系统管理、查询统计等功能。

车载生命监测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

车载生命监测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

车载生命监测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1. 车载生命监测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概述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普及,交通事故和驾驶员疲劳驾驶等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本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款车载生命监测系统。

该系统通过实时监测驾驶员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给予预警,以降低驾驶员疲劳驾驶的风险。

通过对驾驶员的行为进行分析,为驾驶员提供合理的休息建议,从而提高驾驶员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本研究旨在为车载生命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为道路交通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交通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车载生命监测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车载生命监测系统进行设计与实验研究,旨在为道路交通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减少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数百万人,其中大部分事故是由于驾驶员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不良驾驶行为所致。

如何提高道路交通安全,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车载生命监测系统是一种通过实时监测驾驶员生理参数(如心率、血压等)来判断驾驶员状态的技术。

当驾驶员出现异常状况时,系统可以及时发出警报,提醒驾驶员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车载生命监测系统还可以与其他智能交通系统(如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等)相结合,实现对驾驶员的全方位监控,进一步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评估车载生命监测系统的实际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有望为道路交通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减少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设计和实验研究一种车载生命监测系统,以提高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基于yolo算法的智慧车辆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yolo算法的智慧车辆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I. 概述智慧交通系统是目前智能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智慧车辆监控系统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基于yolo算法的智慧车辆监控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识别车辆及其行为,能够有效提升交通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水平,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本文将从系统架构设计、yolo算法原理、系统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在智慧交通系统中的潜在应用。

II. 系统架构设计1. 数据采集层智慧车辆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层包括摄像头、传感器、雷达等设备,通过这些设备可以实时获取路面车辆的信息数据。

2. 数据处理层数据处理层主要通过数据预处理和特征提取等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后续的车辆识别和行为分析提供支持。

3. 车辆识别层车辆识别层采用yolo算法进行实时车辆检测和识别,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路面车辆的类型和位置信息。

4. 数据存储与分析层数据存储与分析层主要对识别出的车辆信息进行存储和分析,并可以根据需要生成相应的报表或分析结果。

III. yolo算法原理yolo(You Only Look Once)算法是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算法,采用单个神经网络直接在全图上预测边界框和类别概率。

相较于传统的目标检测算法,yolo算法能够实现实时高效的目标检测和识别。

1. 网络结构yolo算法的网络结构主要由卷积层、池化层和全连接层组成,其中卷积层用于提取图像特征,池化层用于降低数据维度,全连接层用于进行目标的分类和定位。

2. 目标检测yolo算法通过将整个图像划分为多个网格单元,每个网格单元负责检测图像中的目标,同时预测目标的边界框和类别概率,从而实现对目标的快速检测和识别。

IV. 系统应用场景1. 交通管理智慧车辆监控系统可以通过对路面车辆的监测和识别,实现对交通状况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2. 交通安全系统可通过实时监测车辆的行为,及时发现危险驾驶行为,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提升交通安全水平。

车辆出入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车辆出入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车辆出入管理系统方案设计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车辆出行需求不断增长,城市交通拥堵,交通安全性等问题也随之崛起,车辆出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因此,设计一款车辆出入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系统概述车辆出入管理系统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安全技术实现车辆出入检测、识别、查询和管理的综合系统。

它主要实现车辆出入的电子化管理,提高了停车场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了停车场管理的效率与安全性。

功能设计车辆出入管理系统应当包含以下功能:车辆出入检测和识别功能车辆进出停车场的每个检测点都应设置相应的检测设备,如车辆探测器和视频监控摄像头等。

通过对车辆颜色、型号、牌照等特征的检测和识别,对进出停车场的车辆进行有效控制和准确识别。

同时,系统还应该支持人工手动输入车辆信息,便于后续的车辆管理。

车辆信息管理功能车辆进入停车场后,系统应该自动将车辆信息记录到数据库中,包括车辆车牌、型号、颜色、入场时间等。

当车辆离开停车场时,系统应该自动更新数据库中记录,统计车辆出入时间、次数等信息。

车辆出入权限管理功能车辆出入停车场应该有相关的权限设置。

对于特定停车场,只允许特定车辆进出或者禁止某些特定车辆进出,在系统中预设特定的车辆白名单、黑名单等,进行车辆出入权限管理。

车位管理功能车辆进入停车场后,系统会根据已停车位数量和停车位归属状态做出相应提示。

并在车辆进入停车场时,自动为车辆分配停车位,并更新系统当前的空余车位情况。

收费管理功能车辆离开停车场时,系统应该自动计算车辆需支付的停车费用。

根据不同的停车场管理模式,系统应支持不同的计费规则和费用统计方式,比如按小时计费、按时间段计费等。

同时,收费管理功能应该支持各种支付方式,如现金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

数据分析报表功能车辆出入管理系统应当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报表功能,能够根据需要针对车辆出入数据进行分析和展示。

包括车辆进出场统计、停车时长与收费金额相关报表等,帮助管理者进行更全面、深入和科学的数据管理和分析。

车管所智慧监管系统设计方案

车管所智慧监管系统设计方案

车管所智慧监管系统设计方案车管所智慧监管系统设计方案一、系统概述车管所智慧监管系统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车辆监管系统。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车辆信息进行全面的实时监控和分析,提高车辆监管的效率和精确度,方便车管所工作人员进行车辆管理和服务。

该系统可以实现对车辆运行状况、违法行为、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全面监管和管理。

二、系统功能1. 车辆违法监管:通过车辆识别技术和违法行为识别算法,实时监控车辆的违法行为并进行记录和处理,提高违法行为的查处率。

2. 车辆行驶监管:通过车辆定位技术和行驶轨迹分析,监管车辆的行驶区域、速度、里程等信息,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 车辆安全监管:通过车辆安全检测设备和驾驶员行为识别算法,监测车辆的安全状况、驾驶员的行为是否合规,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4. 环境污染监管:通过车辆排放检测设备和排放数据分析,监管车辆的排放情况,对超标车辆进行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5. 车辆管理服务:实现对车辆基本信息、购车信息、维修保养记录等进行管理,方便车管所工作人员提供服务。

三、系统架构1. 硬件设备:系统将部署车辆识别设备、安全检测设备、排放检测设备等,通过传感器采集车辆信息。

2. 数据平台:将采集到的车辆信息传输至数据平台进行存储和分析,实现对各类数据的实时获取和处理。

3. 人工智能算法:系统将采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包括图像识别、违法行为识别、驾驶员行为识别等。

4. 前端展示:通过网页端和移动端,向车管所工作人员展示监管数据和结果,并提供相应的操作和管理接口。

四、系统实现1. 车辆识别与违法行为识别:利用车辆识别技术和违法行为识别算法,对路面上的车辆进行自动识别和违法行为检测,如闯红灯、超速行驶等。

2. 行驶轨迹分析:通过车辆定位设备获取车辆的实时位置信息,对车辆的行驶轨迹进行分析和处理,发现异常行为和区域。

3. 驾驶员行为识别: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和驾驶员行为识别算法,对驾驶员的行为进行监测和识别,如打电话、抽烟等。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检测智能审核系统分析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检测智能审核系统分析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检测智能审核系统分析摘要: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提高,有关检测及审核需求也越来越多。

文章对原有审核技术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开展了分析,探讨了基于AI算法技术实施的检测智能审核系统。

对于该系统来说,可以极大地增强审核效率,减小误判率,强化对有关领域的管理,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智能监控系统的研究,可以对车辆检验流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能够掌握高质量车辆检验系统的关键作用,围绕社会效益方面来看,加强对系统分析及设计的研究,可以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分析方法等知识形成深入了解,以便对系统设计获得更深的感受,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安全技术检验;机动车保有量;智能审核系统;人工审核引言:基于人们生活水平的增强,促使机动车保有量获得了提升。

在交通网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机动车年检需求也开始提升,使得检验业务压力逐渐变大。

针对传统的安全技术检验审核,主要都是通过人工方式完成,其控制效率不高,还有着较高的误判率,且人力资源不足,使得人工审核方式难以满足现阶段车主及检测机构的实际需求。

在公安部发布的提升交管服务措施的相关通知中,对其“放管服”变革实施了审核,有助于促进交管服务便利化,借助科技措施达到监管审核智能化发展。

对此,文章对智能审核系统开展了讨论。

1.人工审核的现状基于远程监管中心的构建,以及全国统一监管软件的运用,全方位达到了远程核发检验合格的目标。

对于远程监管中心和交警支队审核平台的建设,每天都会让专门工作者借助全国统一检验监管系统对有关机构传输的检验照片等开展人工审核。

若是审核结果合格,同时检验监管系统不能发现异常状况,就会让公安交管部门授予其检验合格标志。

伴随近些年的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多,人工审核逐渐出现了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审核压力大,每天民警及辅警要审核大量的车辆数据,其每辆车的审核大概要3到5分钟,即使加班加点也不会审核很多,在众多审核数据下,不但要增加工作者数量,人工审核将难以实现承受的极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5-8451(2005)06-0028-03收稿日期:2004-12-22作者简介:牛红霞,讲师。

第14卷第6期Vol.14 No.6管理与维护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RAILWAYCOMPUTERAPPLICATION车辆安全检测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牛红霞(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郑州450052 )摘要:分析海量数据传输和管理系统的功能,并针对系统特点提出了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解决方案,最后介绍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海量数据传输和管理系统;C/S结构;B/S结构;面向对象中图分类号: U271∶TP216文献标识码: A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Giant Data Transmiss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based on C/S and B/S combined structureNIU H ong-xia(Zhengzhou Railway Vocationa and Technical College, Zhengzhou450052, China) Abstract: It was analyzed the function of Giant Data Transmiss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and given the scheme based on C/S and B/S combined structure. Finally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were introduced.Key words:Giant Data Transmiss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C/S structure; B/S structure; object-oriented 铁路安全检测与管理包括统计局管内的列出数量,检测与跟踪列车设备状态,完成如对列车的轴温分析、热轴跟踪与报警等数据分析,并向相关部门提供热轴预报等数据。

铁路这一大联动机要24 h不间断运行,安全检测必须实时、准确和不间断,否则就有可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而现有的检测手段已不能满足现代化运输的要求。

因此,研究设计了一套全新的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海量数据传输和管理系统,该系统有如下特点:(1)传输数据量大;(2)实时性要求高;(3)安全性要求高。

1系统功能分析1.1数据传输和分发子系统功能数据传输和分发子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完成客户端数据的接收、分发和存储。

它接收各客户端的各通过列车车辆的探测数据和探测站设备状态实时数据,并把各种数据存入数据库,同时向其他原铁路分局、总局和所属单位转发数据。

该子系统具有传输数据量大,实时性要求高,安全性要求高的特点。

1.2 数据管理子系统功能数据管理子系统,主要用于铁路内部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管理。

基本功能详述如下。

1.2.1数据查询与统计功能为不同类型的用户、管理职能部门分配不同的管理权限和密码,根据不同的权限和密码实现对列车数据和设备状态数据的查询与统计。

1.2.2 数据分析功能对原始列车数据和设备状态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得出结论,完成对列车的轴温分析、热轴报警、热轴预报、热轴跟踪和设备状态故障检查、故障报警以及报表打印等业务的处理。

必要时上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给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1.2.3用户管理功能对管理职能部门的用户进行管理,可以进行删除、添加、修改用户密码和口令等。

1.3 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功能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完成对数据库的搬迁和删除记录,生成报表等功能。

2系统架构设计和运行开发环境选择针对客户端地理位置上分布散的特点和不影响传输速度的前提要求,在系统设计上采用了以广域网为系统平台的C/S和B/S的复合软件结构,如图1所示。

3.1.1数据传输和分发子系统功能的实现数据传输和分发子系统在设计中采用了面向对象、多线程等先进技术。

使用面向对象技术完成了通信软件的分析与设计;使用多线程技术完成了探测站(客户端)到原铁路分局中心(服务器端),原铁路分局中心间,原铁路分局中心到铁路局中心,原铁路分局中心到段中心的数据的准确、实时、高效和安全传输,其中原铁路分局间互为客户端和服务器。

所需传输数据主要是列车探测数据和探测设备状态数据的特点,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研究设计封装了如下对象:(1)列车探测数据:列车类(CTrain-Class)、车辆数据类(CVVehicleData)、车轴数据类(WheelbaseData)、轴承数据类(CAx- letreeData)、热轴数据类(CHotAxleData)和过车设备自检类(CDynamicCheckData);(2)探测设备状态数据:故障数据类(CFailureData)、故障恢复数据类(CFailure-ResumeData)和定时自检类(CStaticCheckData)。

一列列车是由不同数量车辆构成,车辆由不同数量的车轴组成,通过这种组合关系,可以完整描述各探测站过车列车数据;同时列车又客货有别,车辆有机车和非机车之分,通过面向对象的继承技术解决这一差别。

共研究设计封装了20多个对象。

由于要把接收数据存入数据库,提供了和数据库的接口,设计了如下表结构:列车表数据结构、列车统计值表结构、车辆表结构、轴承表结构、波形表结构、轮距表结构、过车自检数据表结构、过车设备状态表结构、定时自检数据表结构、定时自检设备状态表结构、故障表结构和热轴处理表数据结构等12个数据结构。

数据传输和分发子系统的物理架构如图4所示。

海量数据传输和管理系统探测站到原铁路分局中心采用C/S结构,分为客户端软件和服务器端软件,他们分别用各自的配置文件初始化。

如图2所示。

数据管理子系统采用B/S结构,使用3层结构,结构如图3所示。

图2C/S结构的数据传输和分发子系统图3B/S结构的数据管理子系统应用层提供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负责与用户交互,他根据用户的操作调用相应的中间层逻辑,但不能直接访问后台数据库;中间层(应用服务器)是应用系统的关键,它负责处理用户请求,进行具体的运算和决定程序的流程,并把处理的结果返回给应用层;数据层(数据访问部分)提供对数据库的支持、维护和更新应用程序的数据。

系统的运行平台采用的Window 2000 Server作为原铁路分局中心(服务器端)的操作系统;采用Orcale9i作为整个应用系统的统一数据库;B/S结构的数据管理子系统采用ADO(ActiveX Data Object)连接数据库,提供对数据库的访问。

客户端采用ASP.net和Dreamweaver作为动态页面和静态页面的开发工具。

中间层由VC/VB开发。

数据传输和分发子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软件采用VisiualC++6.0作为开发工具。

3 系统的实现及特点3.1系统功能的实现图1海量数据传输和管理系统软件体系结构图4数据传输和分发子系统的物理架构尽管采用了面向对象和多线程技术,但由于数据传输和分发子系统的结构复杂,探测站(客户端)数量巨大,原铁路分局中心不但负责自己的各探测车辆安全检测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管理与维护第14卷第6期系统选用Windows 2000作为网络操作系统、Oracle9i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IIS5.0作为Web服务器软件,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安全性。

3.3.3可伸缩性强数据传输和分发子系统和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只需通过修改配置文件而不需修改代码就可适应新的应用需求。

数据管理子系统只需通过修改配置文件和MTS结构的配置而不需修改代码就可适应新的应用需求。

3.3.4 运行速度快,稳定性好系统核心部分采用C/C++开发设计,代码效率高;充分使用面向对象技术、多线程技术和物理布局上的均分方法,运行速度快,稳定性好。

3.3.5 可扩展性强系统核心部分采用C/C++开发设计,充分使用面向对象技术;数据管理子系统使用中间层组件(应用服务器)技术,当用户需求改变时,开发人员只需使用C++的继承、重载、多态特性和改变中间层组件(应用服务器)业务逻辑,即可更新应用。

4结束语海量数据传输和管理系统是一个传输数据量大,实时性要求高,安全性要求高的系统,它集成了面向对象技术、多线程技术和COM/DCOM技术,并已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但由于时间和技术的关系,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同时在开发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所需要解决的重点技术是海量数据传输和分发的多线程技术和网络安全及数据一致性技术,这是海量数据传输和分发系统开发的关键,因此该系统的开发和设计为其他类似系统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1]陈奇.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高级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2]Bruche Ecke. C++编程思想[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4.[3]Bjarne Stroustrup.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4]王瑜,余鹏. Delphi程序设计教程[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2.站(客户端)数据接收、存储,而且还负责向其他原铁路分局中心、铁路局中心和段中心转发数据,其负担过重,因此在物理上采用均分探测站(客户端)方法,即在原铁路分局中心根据其所连探测站(客户端)数量,均分探测站(客户端)到不同的计算机(服务器),数个计算机(服务器)组成小型局域网,共享同一数据库。

通过使用以上技术和方法,使系统无论从软件结构或在物理结构上更加趋于合理,使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完全满足甚至超过设计要求。

一辆列车数据的转输从探测站到原铁路分局中心一般不超过20 s,原铁路分局中心到相临原铁路分局中心一般不超过10 s,原铁路分局中心到铁路局、段中心一般不超过10 s(使用10/100MB/s以太网)。

3.1.2数据管理子系统功能的实现数据管理子系统功能的实现之所以采用B/S结构,主要由于它用于铁路部门内部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管理。

B/S结构界面直观、友好,便于内部工作人员处理内部业务。

从数据管理子系统,主要做了连接客户端与后台服务器的中间业务层的建设。

通过对业务需求的分析与总结,系统实现的组件主要有以下3种:(1)数据查询与统计组件;(2)数据分析组件;(3)用户管理组件。

3.1.3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功能的实现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功能的实现,我们采用Del-phi6.0完成,主要是考虑到Delphi6.0对数据库的支持、操作功能强,界面易于开发设计。

3.2系统安全性实现对于系统的安全性考虑,选用安全性较高的Windows 2000 Server作为系统运行平台,并且系统补丁升级到SP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