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中国石拱桥》教案及知识点

合集下载

八年语文上册第17课《中国石拱桥》

八年语文上册第17课《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茅以升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说明文及与记叙文的区别;2、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及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认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并说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1、体会分析举例的典型性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解说明顺序,说明技巧。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材分析:《中国石拱桥》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在这之前,学生学习的课文绝大多数是记叙文,对说明文是陌生的,学生学习中一定会有困难,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思想准备,一定要动脑筋、想办法,将教学设计好,把学习说明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学好说明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单元提示中已明确指出: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一位桥梁专家,他虽然只是向普通读者介绍有关中国石拱桥的一般性的知识,却显得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作者抓住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举例说明,要言不烦。

多处运用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体现了作者谨严的治学态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新的文体—说明文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2、事物、事理说明文。

说明文的说明对象。

有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特点、功能;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

3、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根据具体内容、写作目的来选用。

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和引资料。

4、说明文要有一定的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具体、从原因到结果、从现象到本质……),可综合运用。

二、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

2、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进行说明。

3、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7课《中国石拱桥》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7课《中国石拱桥》教案
(4)石拱桥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石拱桥所蕴含的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以及其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举例:分析石拱桥上的石雕、碑刻等文化艺术品,体会其反映出的时代特征和文化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难点和重点内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2)石拱桥的史料实证:运用历史史料,对石拱桥的起源、发展、变迁进行实证研究,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举例: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石拱桥史料,探讨石拱桥建筑技艺的演变。
(3)石拱桥与其他类型桥梁的异同:分析石拱桥与梁桥、浮桥等其他类型桥梁在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举例:比较石拱桥与木结构桥梁在承重能力、耐用性等方面的差异。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石拱桥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石拱桥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欣赏古代建筑艺术。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中国石拱桥》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石拱桥的历史和建筑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许多有深度的问题。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一些思考:
首先,通过导入新课时的生活化问题,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迅速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这种贴近生活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石拱桥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石拱桥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中国石拱桥

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中国石拱桥

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中国石拱桥三:抓住特点,找说明方法环节四:课堂小结环节五:学以致用二、自主探究:(一)初读课文,思考:1.本文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学生思考,抢答完成)板书明确:文体:说明文(多媒体出示说明文的概念,教师讲解)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学生思考,抢答完成)板书明确: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3.3分钟快速阅读课文,在文中画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的词句。

特征: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二)再读课文,把握文章结构跳读课文,圈画关键句子,列出文章提纲,说出文章的层级结构。

三、合作探究重点研读课文第4-8段·1.本文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说说它们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什么特点。

2.老师讲解的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再读课文第4-8段:第4-8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请分别找出说明赵州桥和卢沟桥的说明方法,批注其作用,然后小组交流。

(多媒体出示说明方法:列数字,引用,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摹状貌等)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四、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欣赏了它的优美形态,同时也对说明文有了更深的理解,下节课我们在一起去探究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和发展。

五、作业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介绍“我们的教室”,写一段300字的小短文。

说明对象,能找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的词句。

能说出文章层级结构。

能找到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学会说明方法的作用。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进行写作。

板书设计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摹状貌作比较打比方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石拱桥》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石拱桥》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国石拱桥》教案【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光辉成就。

作者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着重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伟大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从而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学情分析】对于有一点文学基础的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他们说出抓住怎样的特征来介绍事物的不难,但是在前面没有系统地接触过说明文这种体裁,要他们理清说明顺序和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有难度。

【教学目标】1.了解说明对象,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2.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绩,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献身科学的志向和严谨务实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学习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说明文文体知识,重点强调阅读和写作说明文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即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公式”去分析问题。

2、针对难点,分组竞赛,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以教师的点拨引导,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的解释“桥”。

桥是这么简单,但桥又是充满魅力的,它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身。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桥。

在我国,我们的祖先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建造了各种各样的桥梁,距今已一千多年的隋代,李春建造的赵州桥就是世界桥梁史上的一个奇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桥的一些特点。

二、掌握重点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弧形(hú)拱桥(gǒng)匀称(chèn)惟妙惟肖(xiào)推崇(chóng) 桥墩(dūn) 洨河(xiáo) 饮涧(jiàn)2.重点词语的词义。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中国石拱桥》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中国石拱桥》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中国⽯拱桥》是中国⽂学作家茅以升的⼀篇⽂章,⽂章运⽤科学数据,以及赵州桥、卢沟桥两个具体的例⼦,说明了⽯拱桥在⼈类⽂明中的历史地位、科学含量等。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阅读。

1.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七课《中国⽯拱桥》教案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内容,了解中国⽯拱桥的特点,理清说明的顺序。

过程与⽅法:学习⼏种常见的说明⽅法,品味说明语⾔的准确性,探究说明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赞赏我国古代劳动⼈民的⽆穷智慧和⼒量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把握⽯拱桥的特点,掌握说明事物的⽅法。

品味说明⽂语⾔的准确性与周密性。

难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拱桥的特点,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三、教法学法 教法:多媒体教学法、阅读法、问题解决法 学法:⾃主探究法、⼩组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图⽚导⼊,激发兴趣 向学⽣展⽰⼀系列形态各异的桥的图⽚,同时设计了这样的述说导⼊语:同学们,我们常常⽤桥梁来⽐喻友谊,因为友谊就象桥⼀样把两个⼈连了起来,可见桥是在没有路的地⽅搭起来的路。

⽽“桥是经过放⼤的⼀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的解释过“桥”。

桥是这么简单,但桥⼜是充满魅⼒的,它集实⽤功能与审美价值于⼀⾝。

本节课就让我们⾛进茅以升的《中国⽯拱桥》来体味桥的特点 这样的导⼊⾃然引出课题,让学⽣⾃然、亲切的⾛进语⽂课堂,快速地进⼊课堂学习中。

(⼆)、预习检测、诵读感知 1、发放导学案,完成字词拼写部分,并与同桌交换批改,请学⽣上台讲解易错字词,让学⽣充当⼩⽼师,发挥学⽣的主体地位 2、开展说明⼿法数量⼤赛,将学⽣通过⾃由朗读找出的说明⼿法更好展⽰出来。

(三)、研读课⽂、深⼊体会 1、整体把握 此环节让学⽣带着“中国⽯拱桥的总特点是什么”这⼀问题通读全⽂,前后四⼈⼀⼩组展开讨论,同时开展“我是⼩解说员”活动,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部分,分别解说赵州桥和卢沟桥,评选出解说员,同时以表格的形式展⽰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及说明⽅法,让学⽣在把握⽂本的基础上学以致⽤。

《中国石拱桥》精品教案 2022年部编版语文八上

《中国石拱桥》精品教案 2022年部编版语文八上

17 中国石拱桥课题中国石拱桥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应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了解本文作者茅以升的根本情况。

2.了解并概括有关石拱桥的知识,理解怎样去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过程与方法1.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按时间先后说明事物的顺序。

2.学会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志向和务实的精神。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茅以升(1896—1989),原名以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专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桥梁之父〞。

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他还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

著有《中国桥梁史》《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本文原载1962年3月4日《人民日报》,后经作者补充、修改。

作者在谈到本文的写作时说:“石拱桥这一体系,又是多种多样的。

本文所写的这两座桥,乃是千百万座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之作。

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兴旺而长足开展,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局部,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即传播有关石拱桥的知识。

读准字音弧.形〔hú〕拱.桥〔ɡǒnɡ〕推崇.〔chónɡ〕匀称.〔chèn〕洨.河〔xiáo〕桥墩.〔dūn〕河堤.〔dī〕混.凝土〔hùn〕漳.州〔zhānɡ〕饮涧.〔jiàn〕惟妙惟肖.〔xiào〕张鷟.〔zhuó〕辨清字形理解词语长虹卧波:拱桥像长长的彩虹一样横卧在波涛上。

雄跨:威武雄壮地跨越。

雄姿:威武雄壮的姿态。

《中国石拱桥》八年级语文教案

《中国石拱桥》八年级语文教案

《中国石拱桥》八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石拱桥的特点及成因。

学习课文中的说明方法,提高说明文的写作能力。

掌握词语的用法和含义,积累词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欣赏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提升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

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的热爱,培养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石拱桥的特点及成因。

学习课文中的说明方法,提高说明文的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石拱桥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关注石拱桥的特点。

2.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了解石拱桥的历史、特点及成因。

3.课堂讨论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讨论石拱桥的特点及成因。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交流。

4.分析课文说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对比、分类等。

学生学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5.素材积累教师提供相关素材,如赵州桥、卢沟桥等,让学生了解更多石拱桥的知识。

6.课堂小结7.作业布置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评价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说明文的写作质量。

3.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延伸1.课后拓展学生参观附近的石拱桥,了解其历史、特点及成因。

2.活动组织开展“我眼中的石拱桥”摄影比赛,激发学生对石拱桥的兴趣。

3.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石拱桥研究活动,共同探讨石拱桥的魅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石拱桥的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说明文写作能力,培养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石拱桥的图片,问:“你们知道这些建筑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中国石拱桥》,了解这些桥梁背后的故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中国石拱桥》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中国石拱桥》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中国石拱桥》教案及知识点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文化意义;2.通过学习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3.能够理解并运用相关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手法;4.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中国石拱桥》的历史文化意义;2.难点:理解和运用相关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图片并描述,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同时,复习上一课的内容,进行知识铺垫。

2. 阅读文章(30分钟)学生阅读课文,先整体了解文中要表达的核心意思,再逐段分析。

老师可就文中有难度的词汇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文章的语言韵律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增强阅读能力。

3. 课文分析(40分钟)1.词汇解析:让学生集思广益,通过课前准备和课中合作探讨,完成生字词的解析和归纳;2.语法分析:探究语法结构和句法变化的规律,并通过例句加深理解;3.修辞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探究其语言表达效果。

4. 讨论交流(30分钟)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就问题进行思考,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和思考能力。

5. 小结(5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和归纳,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并留下相应的课后作业。

四、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文化意义;2.理解和运用相关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手法。

五、教学难点1.理解和运用相关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手法。

六、课后作业1.精读文章,对生字词的部首、音、义进行总结;2.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类和总结;3.查找文献资料,编写《中国石拱桥》的历史文化知识策划;4.听取小组内同学的在线口头汇报,进行互动交流,相互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中国石拱桥》教案及
知识点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中国石拱桥》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说明的顺序。

过程与方法: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探究说明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赞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力量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点,掌握说明事物的方法。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周密性。

三、教法学法
教法:多媒体教学法、阅读法、问题解决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向学生展示一系列形态各异的桥的图片,同时设计了这样的述说导入语:同学们,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因为友谊就象桥一样把两个人连了起来,可见桥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搭起来的路。

而“桥是经过放大的一
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的解释过“桥”。

桥是这么简单,但桥
又是充满魅力的,它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身。

本节课就让我们走进
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来体味桥的特点
这样的导入自然引出课题,让学生自然、亲切的走进语文课堂,快速
地进入课堂学习中。

(二)、预习检测、诵读感知
1、发放导学案,完成字词拼写部分,并与同桌交换批改,请学生上
台讲解易错字词,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开展说明手法数量大赛,将学生通过自由朗读找出的说明手法更
好展示出来。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整体把握
此环节让学生带着“中国石拱桥的总特点是什么”这一问题通读全文,前后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同时开展“我是小解说员”活动,将全班同学
分成两个部分,分别解说赵州桥和卢沟桥,评选出解说员,同时以表格的
形式展示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及说明方法,让学生在把握文本的基础
上学以致用。

2、细读关键段落语句
本环节以掌握本科的说明顺序和手法这一问题为核心,带领学生品读
关键性语句,完成课后练习题第二大题,辅之以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体会
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运用逻辑顺序说明的优点,通过不同方向引导学
生把握本节课重难点。

(四)、巩固小结、升华情感
本环节侧重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播放桥梁人背后的艰辛的视频,结合文章最后两段进行解读,让学生体味到劳动人民的艰辛与智慧,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作业布置、斩获知识
1、解说一下我们的校门。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说明文。

2、下节语文活动课老师将带领大家进行现场解说,并录制成视频合集,相信以后一定是一份美好的回忆。

五、板书设计
中国石拱桥
特点
顺序
语言
2.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中国石拱桥》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

2、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掌握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3、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
掌握说明事物要突出事物特征,准确选取事例的说明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
1、你知道我们学校在新华路上公交站的站名吗?这个站名说明什么?
“香花桥路”站――曾经这里有一座“香花桥”
(复旦中学所在法华镇是一座千年古镇,曾经的法华镇像大多数江南
古镇一样,有着小桥流水,随着时代的变迁,小桥流水不见了踪影,但
“种德桥”“香花桥”这些独具江南古韵的桥名却得以保存了下来。


2、结合你对中国古镇的了解和小桥流水的印象,想象香花桥的样子。

(什么材质?什么造型?)
3、香花桥到底是不是一座石拱桥呢?我们先要对石拱桥有所了解。

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看一看桥梁专家茅以升是怎样介绍中国石
拱桥的。

二、初读文章,整体把握(15分钟)
1、初读课文,思考:本文介绍了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
沟桥等,本文的说明对象究竟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
说明对象特点: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式优美艺术水平高
2、说明对象既然是中国石拱桥,文章第1、第2小节介绍一般石拱
桥似乎就有些多余,那么第1、第2小节能不能去掉?
先从整体上介绍一般的石拱桥的共性,对石拱桥有大致的了解,后具体介绍中国石拱桥,既能够使读者了解石拱桥的一般特点,更能对中国石拱桥的特性有深刻的印象。

3、文章第几小节到第几小节主要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从整体上采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进行介绍说明?
第3-8小节举例子――赵州桥、卢沟桥
4、文章结尾第9、第10小节分别介绍了什么?
第9小节介绍中国石拱桥的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第10小节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现代发展
三、比较阅读,“大同小异”(25分钟)
赵州桥卢沟桥
历史悠久: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2、既然都能体现中国石拱桥的三大特点,能否只选取其中一座桥来介绍?这样介绍不是更简洁吗?(可从造型结构和介绍侧重点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赵州桥卢沟桥
造型结构拱上加拱联拱
介绍侧重历史最悠久,设计很科学艺术价值高,历史意义大
赵州桥:先总写赵州桥的整体情况,再分四个方面具体介绍赵州桥的
特点
4、介绍卢沟桥时与介绍赵州桥时的说明顺序有什么相同之处?
卢沟桥:先总写卢沟桥的情况,再具体写桥的与众不同之处
共同点:先简要介绍总体情况,后重点介绍主要特点
5、小节:说明文中选取事例要既有代表性,能体现说明对象的共性,又能在说明对象的特征方面有所侧重,表现出独特的个性。

四、分析说明语言(15分钟)
1、这篇文章很好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解答课后“学习建议”中第四小问的问题。

2、归纳类型:
准确性:关联词:指明句子中不同部分的逻辑关系
限制词:限制范围在当时
限制程度
表示估计:几乎约
生动性:打比方:两肩这座古桥恢复了青春
3、找一找文中是否还有类似的词语
五、总结课文(5分钟)
1、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了解了说明事物特
征的方法,体会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传说中的香花桥是否的确如我们所愿,是一座优美精巧的中国石拱桥呢?老师提供一条线索:历史悠久,古色古香的香花桥后来移至了中山公园,感兴趣的同学不妨去一探究竟。

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中国石拱桥》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茅以升(1896―1989),原名以�N,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专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桥梁之父”。

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他还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

著有《中国桥梁史》《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二、文体知识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

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语言的先决条件。

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三、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概述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重点字词
弧(hú)形拱(�括�n�溃┣拧≡瘸疲�chèn)��(xiáo)河桥墩(dūn)河堤(dī)混(hùn)凝土
漳州(zhān�溃�饮涧(jiàn)惟妙惟肖(xiào)张�|(zhuó)
长虹卧波:拱桥像长长的彩虹一样横卧在波涛上。

雄跨:威武雄壮地跨越。

雄姿:威武雄壮的姿态。

巧妙绝伦:形容技艺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没有比得上的。

初月出云:看起来好像是穿出云层的一弯新月。

长虹饮涧:看起来好像是入涧饮水的一道长虹。

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

千态万状:形态多种多样。

惟妙惟肖:文中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

肖,相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