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色素调色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菠菜色素实验报告

菠菜色素实验报告

菠菜色素实验报告菠菜色素实验报告引言:菠菜是一种富含营养的蔬菜,其深绿色的叶子给人一种健康的感觉。

这是因为菠菜中含有丰富的叶绿素,这种天然的色素不仅赋予了菠菜独特的颜色,还具有许多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特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提取菠菜中的色素,观察其变化并探究其特性。

材料与方法:1. 菠菜叶:从市场购买新鲜的菠菜叶,洗净并切碎。

2. 酒精:用于提取菠菜中的色素。

3. 滤纸:用于过滤提取的菠菜色素。

4. 试管:用于容纳提取的菠菜色素。

5. 石油醚:用于去除菠菜中的脂肪。

6. 无水硫酸钠:用于除去提取液中的水分。

步骤:1. 将切碎的菠菜叶放入搅拌机中,加入适量的酒精。

2. 搅拌机中搅拌菠菜叶和酒精混合物,直到获得均匀的绿色提取液。

3. 将提取液倒入试管中,并用滤纸过滤。

4. 将过滤后的液体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下一步的实验,另一部分用于去除脂肪。

5. 将待去除脂肪的液体加入适量的石油醚中,并轻轻摇晃,待分层后取出上层液体。

6. 将上层液体倒入试管中,并加入少量的无水硫酸钠,用滤纸过滤。

7. 得到纯净的菠菜色素液体。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提取了菠菜中的色素,并得到了纯净的菠菜色素液体。

观察菠菜色素液体的颜色,我们可以看到它呈现出深绿色,这与菠菜叶子的颜色相似。

这表明我们成功地提取了菠菜中的叶绿素。

叶绿素是一种光合色素,它在光合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叶绿素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植物所需的化学能。

这也是为什么菠菜叶子呈现出鲜绿色的原因。

除了颜色上的相似性,我们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观察到菠菜色素的特性。

例如,我们可以将菠菜色素溶液分别加热、冷却、稀释等,观察其颜色的变化。

我们还可以将菠菜色素溶液与其他溶液进行混合,观察是否发生反应。

此外,菠菜色素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

抗氧化物质可以帮助人体抵抗自由基的侵害,从而减少细胞的氧化损伤。

因此,菠菜中的叶绿素对人体的健康具有一定的益处。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提取了菠菜中的色素,并得到了纯净的菠菜色素液体。

红辣椒色素实验报告

红辣椒色素实验报告

红辣椒色素实验报告红辣椒色素实验报告引言:红辣椒是我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调味品之一,它不仅能为食物增添香辣的味道,还能给菜肴增添美丽的红色。

这种红色来自于红辣椒中的一种化合物,即红辣椒色素。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提取红辣椒中的色素,并观察其性质和特点,以深入了解红辣椒色素的结构和应用。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1. 红辣椒2. 酒精3. 滤纸4. 烧杯5. 水6. 试管7. 称量器具方法:1. 将红辣椒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的酒精中,搅拌均匀。

2. 将搅拌好的红辣椒酒精溶液过滤,收集滤液。

3. 将滤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溶液稀释。

4. 取一定量的溶液倒入试管中,进行观察和性质测试。

实验结果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红辣椒酒精溶液经过过滤后,滤液呈现出醒目的红色。

这说明红辣椒中的色素成功地被提取出来了。

我们进一步观察了红辣椒色素的性质。

首先,我们发现红辣椒色素在酒精中溶解性较好,而在水中溶解性较差。

这是因为红辣椒色素是一种脂溶性物质,而酒精是有机溶剂,与红辣椒色素有较好的相容性。

而水是无机溶剂,与红辣椒色素的相容性较差。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红辣椒色素的稀释实验。

我们将红辣椒酒精溶液稀释后,发现颜色逐渐变淡,直至透明。

这说明红辣椒色素的颜色是与其浓度有关的,浓度越高,颜色越鲜艳。

红辣椒色素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在实验中,我们将红辣椒色素溶液暴露在阳光下,发现颜色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这表明红辣椒色素对光的稳定性较好,不易受到光的破坏。

红辣椒色素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调味品、食品着色剂等方面。

红辣椒色素不仅能提供食物所需的香辣味道,还能增加食物的色彩,使其更加诱人。

因此,红辣椒色素在食品工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提取了红辣椒中的色素,并观察了其性质和特点。

红辣椒色素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浓度与颜色有关,对光稳定。

红辣椒色素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红辣椒色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加了我们对食品科学的兴趣。

蔬菜化学变色实验报告(3篇)

蔬菜化学变色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蔬菜中天然色素的种类及特性。

2. 探究不同化学物质对蔬菜颜色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蔬菜中的天然色素主要分为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

这些色素在特定的化学物质作用下,会发生颜色变化。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蔬菜在不同化学物质作用下的颜色变化,来探究化学物质对蔬菜颜色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菠菜、胡萝卜、紫甘蓝、黄瓜、柠檬汁、食醋、白酒、氢氧化钠、硫酸铜、碘酒、酒精、蒸馏水等。

2. 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滴管、镊子、酒精灯、剪刀、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将菠菜、胡萝卜、紫甘蓝、黄瓜分别洗净,切成小块,放入烧杯中。

2. 分别向四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柠檬汁、食醋、白酒、氢氧化钠,观察蔬菜颜色变化。

3. 分别向四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碘酒,观察蔬菜颜色变化。

4. 分别向四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观察蔬菜颜色变化。

5. 将切好的蔬菜块分别放入试管中,加入不同的化学物质,观察蔬菜颜色变化。

6. 观察并记录不同化学物质对蔬菜颜色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柠檬汁:菠菜、胡萝卜、紫甘蓝、黄瓜在柠檬汁的作用下,颜色均无明显变化。

2. 食醋:菠菜、胡萝卜、紫甘蓝、黄瓜在食醋的作用下,颜色均无明显变化。

3. 白酒:菠菜、胡萝卜、紫甘蓝、黄瓜在白酒的作用下,颜色均无明显变化。

4. 氢氧化钠:菠菜在氢氧化钠的作用下,颜色由绿色变为黄色;胡萝卜、紫甘蓝、黄瓜在氢氧化钠的作用下,颜色均无明显变化。

5. 硫酸铜:菠菜在硫酸铜的作用下,颜色由绿色变为蓝色;胡萝卜、紫甘蓝、黄瓜在硫酸铜的作用下,颜色均无明显变化。

6. 碘酒:菠菜、胡萝卜、紫甘蓝、黄瓜在碘酒的作用下,颜色均无明显变化。

7. 蒸馏水:菠菜、胡萝卜、紫甘蓝、黄瓜在蒸馏水的作用下,颜色均无明显变化。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柠檬汁、食醋、白酒、碘酒、蒸馏水对蔬菜颜色的影响较小,基本无变化。

食物中的色素含量测定实验

食物中的色素含量测定实验

食物中的色素含量测定实验食物中的色素含量测定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通过检测食物中的色素含量,可以了解食物的品质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色素含量测定实验方法,并分析实验结果的意义。

实验材料与仪器:1. 食物样品:可以选择果汁、蔬菜、糖果等色彩鲜艳的食物样品。

2. 乙醇:用于提取食物中的色素。

3. 经滤膜过滤的试剂瓶:用于过滤提取的色素溶液。

4. 显色液:可以选择NaOH溶液与萘酚溶液的混合物。

5. 分光光度计:用于测定色素溶液的吸光度。

实验步骤:1. 准备食物样品:将选择的食物样品洗净并切碎。

2. 提取色素:将切碎的食物样品加入足够量的乙醇中,放入离心机中离心。

离心后,取上清液作为色素提取液。

3. 过滤提取液:将色素提取液过滤到试剂瓶中,去除杂质。

4. 加入显色液:将提取液中加入适量的显色液,混匀。

5. 测定吸光度:将混合液放入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吸光度。

6. 统计浓度:根据实验所用显色液的浓度,结合吸光度测定结果,计算出色素的含量。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的洁净,避免被外来色素污染。

2. 实验操作要轻柔,避免溅出样品。

3. 测定吸光度时要参照分光光度计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实验前后要对实验仪器进行清洁和消毒。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测定得到的色素含量,可以对食物的品质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一般来说,食物中的色素含量越高,颜色越鲜艳,但并不意味着食物质量的提高。

某些食品中添加的合成色素会给身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因此,测定食物中的色素含量对于监测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色素含量的测定还可以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控制。

合理的色素添加量可以改善食物的外观和质感,提升消费者的食欲和购买欲望。

然而,过量的色素添加会对食品的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通过色素含量的测定,可以为食品加工过程提供参考依据。

总结:食物中的色素含量测定实验是一项重要的食品分析技术。

通过本实验所介绍的步骤,可以对食物样品中的色素含量进行准确测定。

面食食品色素分析报告

面食食品色素分析报告

面食食品色素分析报告
分析目的:本次实验旨在对面食食品中的色素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实验方法:首先,我们选取了市场上常见的几种面食食品作为研究对象。

然后,使用常见的食品色素检测方法对样品中的色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其中,定性分析采用观察样品颜色的变化,并与标准色素进行比对。

定量分析则通过测定样品中色素的吸光度,并与标准曲线进行对比,得出样品中色素的含量。

实验结果:经过检测和分析,我们发现样品中含有多种色素,包括红色、黄色和蓝色的色素。

其中,红色素主要为二氧化钛、柠檬黄;黄色素主要为胭脂红、果胶黄;蓝色素主要为亮蓝色素。

这些色素都属于常见的食品色素,用于给食品增加色彩,提高产品的吸引力。

分析讨论:尽管食品色素在面食食品中广泛使用,然而,一些研究表明长期大量摄入某些食品色素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例如,某些食品色素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呼吸道问题、肠胃不适等症状,尤其对于易过敏人群来说更为突出。

此外,某些食品色素还被怀疑与某些健康问题的发生有关,如儿童多动症等。

结论:综上所述,面食食品中的色素主要以红色、黄色和蓝色为主,这些色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食品的色泽和吸引力。

然而,长期大量摄入这些食品色素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风
险,并与某些健康问题的发生有关。

因此,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建议食品生产企业监控和控制面食食品中色素的使用量,并选择更为安全的替代品。

此外,消费者在选择和摄入面食食品时也应适度,合理平衡饮食,以维护健康。

制作彩色蔬菜实验报告(3篇)

制作彩色蔬菜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不同蔬菜的颜色来源。

2. 探究如何通过烹饪方法使蔬菜颜色更加鲜艳。

3. 丰富日常饮食,提高人们对蔬菜营养价值的认识。

二、实验材料1. 蔬菜:胡萝卜、菠菜、西红柿、黄瓜、紫甘蓝等。

2. 调味品:盐、糖、酱油、醋等。

3. 烹饪工具:锅、刀、砧板、碗等。

三、实验方法1. 准备工作:将各种蔬菜洗净,切成适当大小的块或片,备用。

2. 烹饪步骤:a. 胡萝卜:将胡萝卜切成片,放入开水中焯水,捞出后加入少许盐和糖,翻炒均匀即可。

b. 菠菜:将菠菜焯水后,加入少许盐、酱油、醋,快速翻炒均匀。

c. 西红柿:将西红柿切块,放入开水中焯水,捞出后加入少许盐和糖,翻炒均匀。

d. 黄瓜:将黄瓜切片,加入少许盐、糖,腌制10分钟,捞出后沥干水分。

e. 紫甘蓝:将紫甘蓝焯水后,加入少许盐、糖,翻炒均匀。

3. 摆盘:将各种彩色蔬菜摆放在盘子里,可根据个人喜好添加调料或配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胡萝卜:焯水后加入少许盐和糖,可以使胡萝卜的颜色更加鲜艳,口感更佳。

2. 菠菜:焯水后加入少许盐、酱油、醋,可以去除菠菜的苦涩味,使颜色更加鲜亮。

3. 西红柿:焯水后加入少许盐和糖,可以使西红柿的颜色更加鲜艳,口感更佳。

4. 黄瓜:腌制后口感清脆,颜色更加诱人。

5. 紫甘蓝:焯水后加入少许盐和糖,可以使紫甘蓝的颜色更加鲜艳,口感更佳。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不同蔬菜的颜色来源,并掌握了如何通过烹饪方法使蔬菜颜色更加鲜艳。

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营养需求,合理搭配各种彩色蔬菜,提高饮食质量,丰富餐桌色彩。

六、注意事项1. 在烹饪过程中,注意火候和时间,避免蔬菜煮烂或颜色变暗。

2. 蔬菜焯水时,加入少许盐和糖,可以提味和保持蔬菜颜色。

3. 腌制黄瓜时,注意不要腌制时间过长,以免口感变差。

4. 选用新鲜蔬菜,以保证口感和营养价值。

5. 在烹饪过程中,注意个人安全,避免烫伤或割伤。

七、拓展实验1. 尝试将不同颜色的蔬菜搭配在一起,制作出更具视觉冲击力的菜品。

实验三 色素拼色及调味实验

实验三 色素拼色及调味实验

食品分析实验三色素拼色及调味实验一、目的要求1.掌握基本色、二次色、三次色的不同色谱。

2.学习拼色的基本方法。

3.了解饮料的糖酸比,掌握调味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红、黄、蓝是所有色彩中的基本色,由这3种基本色可配制出不同的色调。

在食品工业中,色调的选择要符合人们的心理和习惯上对食品颜色的要求,即选择符合自然色泽的颜色,如橘子汁要选橙黄色、杨梅要选红色等,还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2种或3种色素配成不同的色调。

基本方法是由基本色配制成二次色,或由二次色配制成三次色。

其过程表示如下:红黄蓝红黄 (基本色)橙绿紫橙 (二次色)橄榄蓝灰棕褐 (三次色) 不同的色调可由不同的色素按不同比例拼配而成,见下表。

几种色调的拼配比例表(数据来源:食品添加剂基础.刘志皋,高彦祥等,1995)单另外,各种食用合成色素溶解在不同的溶剂中可能产生不同的色调和颜色强度。

尤其是2种食用合成色素拼色时,情况更为显著。

三、实验器材试管和试管架、滴管、吸量管(1、2、5、10 mL)。

四、实验试剂1.无水乙醇2.0.02%苋菜红溶液3.0.02%胭脂红溶液4.0.02%日落黄溶液5.0.05%柠檬黄溶液6.0.02%亮蓝溶液7.0.01%靛蓝溶液8. 柠檬酸溶液(浓度 10g/L )9. 糖精溶液(浓度 5g/L )五、操作步骤1.由基本色配制二次色取6支洁净干燥的试管,依次排列于试管架上,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并记加入试剂后摇匀,仔细观察3种二次色的颜色。

2.二次色配制三次色按上述方法再配成橄榄、蓝灰、棕褐三次色,并记录滴数。

配完后仔细观察三次色的颜色。

3.不同色调的配制:(1)葡萄酒色调:取1支洁净干燥的试管,加入0.02%苋菜红溶液7.5 mL,加入0.02%柠檬黄溶液2.0 mL(0.05%柠檬黄溶液稀释制得),再逐滴加入0.02%亮蓝溶液使成葡萄酒色调,记录滴数。

(2)蛋黄色调:取1支洁净干燥的试管,加入0.02%柠檬黄溶液(稀释制得)9.3 mL,加入0.02%日落黄溶液0.5 mL,逐滴加入0.02%苋菜红溶液使成蛋黄色调,记录滴数。

色素应用实验报告

色素应用实验报告

色素应用实验报告色素应用实验报告引言:色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化学物质,具有丰富的颜色和多样的功能。

本实验旨在探究色素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效果和特性,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一、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1.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色素对食品颜色的影响。

2. 实验方法:选取几种常见的食品,如果汁、糖果等,将其分成若干份,分别加入不同色素,观察颜色的变化。

3. 实验结果:发现不同色素对食品颜色的影响显著,可以通过调整色素的种类和用量来改变食品的颜色,增加食欲和美观度。

4. 实际应用:食品生产厂商可以利用色素来改善产品的外观,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通过色素的添加来区分不同口味或品牌的产品。

二、色素在纺织品中的应用1.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色素对纺织品染色效果的影响。

2. 实验方法:选取几种常用的纺织品材料,如棉布、丝绸等,将其分成若干份,分别加入不同色素进行染色,观察染色效果。

3. 实验结果:发现不同色素在不同纺织品上的染色效果有所不同,有些色素具有较好的染色性能,可以使纺织品色彩鲜艳持久,而有些色素则染色效果较差。

4. 实际应用:纺织品行业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色素进行染色,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色素的使用也可以提高纺织品的附加值,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色素在化妆品中的应用1.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色素对化妆品颜色和质地的影响。

2. 实验方法:选取几种常见的化妆品,如口红、眼影等,分别加入不同色素,观察颜色和质地的变化。

3. 实验结果:不同色素可以使化妆品颜色更加鲜艳,质地更加柔滑,从而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和使用体验。

4. 实际应用:化妆品制造商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选择合适的色素,以打造出独特的产品系列;同时,色素的使用也可以为化妆品添加更多的功能,如防晒、抗氧化等。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色素在食品、纺织品和化妆品等领域中的应用效果和特性。

色素的使用可以改变物品的颜色、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和附加值,为各个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色素调色实验报告
天然食品的颜色容易受光、热、氧以及加工处理过程的影响,极易失去其天然色泽,然而食品外观最终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也就直接降低了商品的价值。

所以为了
使食品的外观色泽均匀一致,各种食用色素常常被用来改善食品的外观,提高产品的
商品性。

食用色素按来源不同可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大类。

天然色素色泽
自然,不少品种兼有营养价值,有的还具有药疗效果,然而,天然色素稳定性较差、
易褪色、不易溶解致使染色不均匀、产量有限导致提取成本高,所以在食品加工产业
中的使用也受到的很大的限制。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随着化学工业和食品工业
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获得了多种人工色素。

人工合成色素多数属煤
焦油系苯胺类染料化合物,从结构上分为偶氮类色素(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柠檬黄等)和非偶氮类色素(赤藓红、亮蓝、靛蓝等)。

人工合成色素具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稳定性好、无臭无味、易溶于水和调色、品质均一、成本低廉等特点,目前在食
品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有赤藓红、喹啉黄、柠檬黄、日落黄、苋菜红、胭脂红、新红、诱惑红、偶氮玉红、亮蓝和靛蓝。

我国食品色素的使用标准是国家专
门机构根据严格的动物毒性试验制定的,在适用范围及限量标准内使用是安全的。


于各国的文化背景和科技水平发展的不同,对于食用色素的品种、适用范围、限量标
准都有一定的差异,世界各国使用合成色素最多的时候,品种多达100余种,美国目前仅剩下7种是FDA认定合法,而瑞典、挪威、法国等一些欧盟国家更是禁止使用偶氮类色素,在挪威更是完全禁止在食品添加任何化学合成色素。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关于人工食用色素安全性的问题受到很大的关注,尤其对儿童的影响更是人们关注的
焦点。

儿童的器官正处于发育时期,更容易受到有毒物质的侵害。

研究表明,过量进食
含有人工色素的彩色零食,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和发育。

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
色素与儿童多动症的既往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合成色素与儿童多动症存在
一定的相关性。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应英国食品标准局请求,进行食用人工色素对儿童
发育影响的研究,并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著名期刊《Lancet》上。

研究对象包括了153名3岁儿童和144名8-9岁儿童,随机分组饮用含有混合物A(柠檬黄、胭脂红、日落黄、偶氮玉红和苯甲酸钠)、混合物B(日落黄、偶氮玉红、喹啉黄、诱惑红和苯甲酸钠)和不含混合物的果汁,结果发现实验组儿童表现出了多动、躁动、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3];儿童进食合成色素给尚未发育健全的肝脏和肾脏增加负担,会干扰体内正常代谢,出现腹泻、腹胀、腹痛、营养不良和多种过敏症,如皮疹、荨麻疹、哮喘、鼻
炎等。

虽然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在对人工色素安全性的评估中指出了上述研究的局
限性,其中包括样本量较小,证据尚不充分等,但也认为1-10岁的儿童的确会有更
高的致病风险,欧洲食品安全局出于从加大对儿童健康的保护的考虑,认为应该加强
人工色素监管。

由于担忧人工合成色素对儿童的各种潜在危害,欧洲多个消费者组织
敦促欧盟全面禁用6种合成色素,分别是晚霞黄、蓝光酸性红、柠檬黄、胭脂红、喹
啉黄和艳红,虽然目前还未实施,但也证明了人工合成色素在儿童中的安全性问题越
来越受到关注。

如果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合理添加人工合成色素,其安全性尚且处于
可控,但是有一些不法商家违规添加合成色素,包括在食品中加大食用色素使用量、
添加非食用色素等,其后果就堪忧。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是近年来更为突出,目前爆出
的苏丹红事件就属于食品中非食用人工色素的违规添加。

苏丹红属于偶氮类色素,对
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研究证实偶氮化合物在体内分解以后形成芳香胺化合物,而芳香
胺已知可致多个靶器官癌变。

研究证实偶氮类色素可与人血清白蛋白及DNA结合[5,6] 发挥毒性作用,长期摄入偶氮类色素的实验大鼠肝脏和肾脏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对动物机体产生生殖毒性、遗传毒性及致癌、致突变的作用[7];含诱惑红的食物会导致喂养老鼠的DNA受到损伤[8];柠檬黄和酸性红同样对大鼠的肝肾功能有不利影响[9];前苏联的科学家曾对苋菜红进行长期动物实验,结果发现其致癌率高达22%。

儿童对色彩鲜艳以及甜味的食物有天生的喜爱,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常常会造成其过量食用。

所以建议大家在挑选食品的时候,尤其是儿童食品,应仔细查看产品标签,尽量选择具有质量保证的正规企业生产的食品;此外要对孩子进行约束,避免短时间内进食过多含有人工色素的食品,造成人工色素食用过量而影响健康;将人工色素的对机体的不利影响降到可控制的安全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