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关系和弱关系理论

合集下载

社交类产品设计中的强关系与弱关系

社交类产品设计中的强关系与弱关系

社交类产品设计中的强关系与弱关系社交关系按用户之间联系及互动频率可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

不管这个划分是否严谨,我觉得足以在产品设计时进行区分对待,强关系与弱关系在设计产品时显然是不同的。

一:强关系强关系以QQ空间为代表。

强关系社交网络中的关系以维系为主,特点是:1:圈子小: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强关系是双方的,所以存在匹配的情况,匹配比不匹配,连接的可能性就更小,二是互动频率强,而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所以是现实导致的结果;2:优质内容与唠叨型内容并存:互动频率强,关系更密切,更了解彼此,更信任,才会更宽容。

所以用户可以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没有必要把自己表现得很完美。

比较随性。

所以在强关系中产生的优质内容比弱关系中少,唠叨的内容较之弱关系较多。

3:用户加入强关系社区,是为了维系感情,倾诉情感。

所以,产品设计上应以降低用户的维系的成本,更多倾诉情感的方式。

例如QQ空间,好友动态的PUSH,在一个QQ空间就可以关注所有好友的动态,快速回复,互动得多,感情越深。

比用QQ一个一个跟好友聊,成本小很多。

另外一个就是情感的倾诉,例如日志,照片,签名,说说等,例如QQ空间日志的信纸,QQ空间的背景及音乐等。

说得危言耸听一些,想一开始就做强关系,除了腾讯,其他企业基本上机会很小。

就更不用说创业公司了。

个中原因,相信很多人都能体会。

在这一点上,婚恋交友网站 我觉得是比较聪明的,它一开始就定位于弱关系,用户之间建立联系之后,就可以离开51230了,甚至51230要做的就是让用户早点离开,而有的征婚交友平台或产品就过于天真,想访设法要留住用户,推出各种功能希望让用户多花时间,企图让一个婚恋社交成为一种强关系,其实这和井底捞月没有什么分别。

怎么做强关系,在此不描述了。

一是研究得比较少,二是我觉得去观察、去使用、去思考腾讯的产品就是最好的学习途径。

二:弱关系弱关系以新浪微博、YY语音、唱吧、啪啪等产品为代表。

弱关系社交网络中的关系以展示自我和获得提高为主,通过模仿优秀用户、自己的努力提高内容的发布质量获取别人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影响力,成为某个小群体或大群体中的名人。

弱关系优势理论生活事例

弱关系优势理论生活事例

弱关系优势理论生活事例脉脉是马克·格拉诺维特提出的弱关系理论的践行者!1974年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拉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提出弱关系理论,他说人与亲朋好友、同事、同学是强关系,而人与无意间接触到的人则是弱关系;此外,马克·格拉诺维特认为,其实与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关系最密切的社会关系并不是强关系,而常常是弱关系。

“紧密的朋友基本帮不上忙,真正能介绍到工作的往往是陌生人。

”事实上,弱关系和强关系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无处不在。

以社交为例,生活中,微信为代表的IM连接着每个人日常联系最多的150强关系人,而微博、YY语音等等则连接着数以千计的弱关系人群,例如你和粉丝;在工作中,带有聊天功能的办公平台串联着你和同事,而求职招聘平台则是弱关系,你不跳槽的时候可能永远不会打开它并且连接到HR或者猎头。

2022的夏季跳槽季也正式开启。

这个招聘季的背后,正是强关系、弱关系展现的一个最好的诠释:生人在求职招聘这个特定的场合正起着比熟人大得多的作用。

2013年10月上线的脉脉将自身定位成基于职场人的弱关系平台,通过一度人脉撬动不熟悉的二度人脉资源,再去为用户连接和职场相关的一切,例如塑造个人职场形象,了解行业动态,学习新的技能、探寻新的合作,找到新的工作,甚至发现创业的契机。

多年的发展时间,脉脉从天使轮融资走向了C轮7500万美元融资,用户数量也从零开始达到了数千万的规模,它赖以生存的恰恰是马克·格拉诺维特提出的弱关系理论,这个理论不仅支撑着脉脉成为新晋独角兽(即估值10亿美金以上)公司,也为中国职场人打开了一扇新的成长大门。

脉脉创始人兼CEO林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一个故事,2014年年初正值脉脉寻找B轮融资的时间点,林凡在脉脉上偶然认识了清华校友、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经过谈判,IDG资本决定投资脉脉,并与晨兴创投共同合投了脉脉的B轮2000万美元融资。

强大的弱关系

强大的弱关系

强大的弱关系社会就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只不过,在这网上,不是只蹲着一只蜘蛛,而是布满了各种各样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构成这张大网的丝,只不过,有的丝比较强壮,直接将你与这个社会的主干相联系起来,有的丝却比较纤细,细到弱有弱无,似乎存不存在都变得不那种重要,这就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特殊的关系,学名叫:弱关系。

所谓弱关系是相对于强关系而被提出的概念,它不同于家人、亲密朋友、交好的同事等熟人圈子的关系,而是指的那些“泛泛之交”。

你与这些有过萍水之缘的人的关系,就像那些极丝的蛛网,看似可有可无,却往往是在最关键的时候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能否抓到美味的晚餐,全靠这些游丝的力量,而且,你根本无法提预料会是哪一根细蛛丝会产生力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件你求爷爷告奶奶都无法办到的事情,忽然被一个从未想到过的人轻轻松松地解决了,这个人可能是你读书时的一个同学,却在上学时连几句完整的话都没有说过,也可能是你前公司的一个同事,而这个同事又恰恰从来没有跟你吃过一次饭、碰过一杯酒。

那种受宠若惊的心情就像是在最饥饿时天上忽然掉下来了最爱吃的馅饼,无心买的彩票中了百万大奖一样。

于是为多年来没有好好的经营这个难能可贵的关系而感慨万千,唏嘘不已,面对人家的时候,也会觉得脸上发烧,嘴上发瓢,心里与眼神中都存满了惭愧的谢意。

弱关系这个词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与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经济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于1973年发表了的论文《弱关系的力量》,于是将大家的目光转向了从未注意到的地方。

就像当年的长尾理论一样,催生了像E-buy这样的电商,从而改变了商业零售业的格局。

格兰诺维特有关“弱关系的力量”的假设是:弱关系促成了不同群之间的信息流动。

这个假设的意思是,不是很熟悉的人为你提供的信息,有用的程度要远高于那些极熟悉的人所提供的信息。

于是,那些弱关系的中的信息中肯定就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

深度:强弱社交人脉关系圈的不同意义

深度:强弱社交人脉关系圈的不同意义

深度:强弱社交人脉关系圈的不同意义来源 | 圈子篇幅较长,干货颇多,建议先转发收藏,空出时间仔细看~在开始之前,我先澄清一下,这篇文章并不是在讲你的好友关系。

好朋友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可遇不可求。

有缘遇到,就不计回报、不计得失地真心对待,根本无需一篇文章来做什么讨论。

人际网络的分类强关系是指跟你处于同一个圈子的人群,是你的朋友。

而弱关系是圈外的那些交集甚少的人。

这篇文章讲的更多的是弱关系。

下面先介绍一下人际网络的整体概念。

根据牛津大学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的研究,每个人的社交网络中,最核心的圈子有3、5人,最为亲密。

然后是12-15人,失去他们会给你带来重创。

继而是30-40人,这是你经常保持联系的一群。

然后是150人,而这150人是人类智力允许其拥有的稳定网络的人数上限(也被称为邓巴数字)。

著名的社交产品Path,规定好友上限人数不超过150,就是基于这个理论。

至于150人以外的人际网络,你会认识这些人,但并不会那么在意他们,你们的交集一般也很少。

关系如下图:而根据斯坦福大学教授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的研究,又把人际关系根据心理距离的远近,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

如下图:强关系是指你们处于同一个圈子,比如一起工作、一起居住、一起娱乐,你们的相处时间较长,通常想法也倾向于相似。

而所谓弱关系,就是指你圈子以外的人,你认识、但不那么关心,可能是朋友的朋友,或者刚认识不久,你们的想法常常不同。

综合这两个理论来说,你人际网络里面,强关系人不会超过150个,而其他人都是弱关系。

弱关系,通常建立在价值交换的基础上(请注意,这里的价值是广义的价值,不仅仅是指经济价值,有趣也是一种价值啊)。

比如,他所在的公司正在招聘,而你恰好在找这样的工作,也是一个符合要求的候选人,帮你做一下内部推荐是他举手之劳的事情,双方获益、双方开心。

而强关系对象是你的好友,好友是单方面不计回报地付出。

数独九宫格各种链的关系

数独九宫格各种链的关系

第一种情况:A==B--C==D由A的真假情况可以做出以下BCD关系的枚举。

再次请大家注意本文开头所提到的强弱关系本质1.强关系是说A与B两个事件,假如A不成立,则B一定成立。

2.弱关系是说A与B两个事件,假如A成立,则B一定不成立。

XY-Wing了,下面是一个XY-Wing的例子:•通常解释XY-Wing原理的时候会用如果r4c2=1则r5c1=4;如果r4c2=9则r4c8=4,所以不论r4c2是1还是9,r5c1与r4c8中至少有一个是4,从而得到r5c1与r4c8的等位群格位交集部分(图中蓝色格)不含4。

•这样是不是有点猜测的味道呢?很多人都说高级技巧是把猜的东西合理化,其实不然。

•用强弱强链的观点可以这样看r5c1(4)==r5c1(1)--r4c2(1)==r4c2(9)--r4c8(9)==r4c8(4),也是得到r5c1与r4c8中至少有一个是4。

•与XY-Wing较相近的要数XY-Chain。

•XY-Wing由三格组成,分别为xy格,xz格,yz格。

XY-Chain不止三格,需要把一些格合并当作XY-Wing组成格之一来看。

•单数链以强、弱方式构成环,称为X-Cycle,无法构成环,则称为X-Chain。

•X-Cycle 的弱环节除节点外,单元内其它格位的相同候选数均可删除。

•X-Chain 在开口处之两节点共同作用格的相同候选数均可删除。

本质上X-Cycle 只是X-Chain 的特例,因此统称为单链。

•单链若由两条强链与一条弱链构成,就是习称的双强链,有摩天楼、双线风筝、鱼三种连结方式。

•单链若由两条强链与两条弱链构成环,就是习称的X-Wing。

XY-Wing的结构可以分为两种:1. xy格与xz格或者xy格与yz格同宫。

2. xy格、xz格、yz格在三个不同宫。

XY-Chian首尾若能连接起来就成为了XY-Cycle(Multi X-Wing)r4c1(7)==r5c4(7)--r5c2(7)=={r1c2, r2c2}(7) 断开任意一条弱链(绿色表示)即成为XY-Chain的结构。

社会学简答题答案

社会学简答题答案

1、简述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Weak Ties)优势理论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假设:强关系是群体内部联系的纽带,而弱关系则是群体之间的纽带,由弱关系相联系的不同群体掌握着不同的信息,因此弱关系起着有效传递信息的桥梁作用。

2、新生态范式的基本观点有哪些?观点是:1、社会生活是由许多相互依存的生物群落构成的,人类只是众多物种中的一种,2、复杂因果关系之网中的复杂反馈,常常使有目的的社会行动产生预料不到的后果。

3、世界是有限度的,因此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以及其他社会现象,都存在自然的和生物学上的潜在限制。

3、怎样理解博特的“结构洞”理论?结构洞:博特认为,社会网络中某些个体和其他个体无直接联系或者关系间断的现象,就是结构洞,存在结构洞时,连接两者的第三者拥有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第三者可能尽力保持结构洞的存在,从而使其他两者高度依赖于自己。

4、简述社会化与个体化的基本关系(一)社会化与个体化是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发展的理论刻画,人的社会化和个体化是同一现代性过程的两个侧面、两个维度,它们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持续递进和现代人不断成长的时间经历,社会化与个体化是社会学理论对现代性历程的一种深入思考和理论总结。

(二)社会化与个体化拥有不同的含义(三)个体化在某些方面是传统社会化的超越。

5、网络时代社会互动的特点有哪些?(1)超时空性(2)匿名性和符号性(3)自由、自治性6、如何理解和评价艾文·戈夫曼的拟剧论?戈夫曼把社会现实-自我转换为“戏剧-演员”加以研究,创造了拟剧论的研究视角,人们的行动场所包括前台与后台,前台包括场景setting(又可分为装置、舞台装饰及其他道具)、外表(appearance)、举止(manner),在后台,行动者可以稍事放松、调整并准备和操作前台所需的表演,前台是一种制度化了的社会存在,它所构成的先决条件已有特定时空的历史环境决定,对演员的角色行为形成制约,而所谓印象管理,就是演员努力向观众呈现一个好的形象,使自己的表演理想化,在别人的心目中塑造一个自己希望的印象。

弱关系创造机会,强关系建立链接

弱关系创造机会,强关系建立链接

弱关系创造机会,强关系建立链接不论是之前的微商还是正在火热的自媒体内容创业,本质上都是因为社交而产生的一个生意。

而腾讯的QQ、微信这样的互联网工具的出现,让整个社交活动变得更加高频,所以这里面就产生了很大的商业上的价值,基本上这几年普通人可以参与的一些机会都产生于社交,微商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微商这个东西是在骗人,但是确实有一段时间可以躺着赚钱,当然现在对于普通人来说再去参与这个事情,已经没有意义。

很多人都觉得过去的这一年的确没有什么好的机会,事实也确实如此。

不过尽管大的环境不太好,但是行动总好过什么也不做。

有一段时间我觉得社群会是一个趋势,因为移动互联网最大的一个趋势就是碎片化,社群是把这些碎片化的流量聚集起来的一个很好的载体。

但是在今天在看的话,碎片化的已经没有那么明显,流量还是在原来巨头的手里,只是百度作为流量入口的优势没有以前那么明显。

不过总体上来看,社群这个事情还是有得做,做得好一年四五百万的收入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当然达到这个门槛需要一些个人才华作支撑。

尽管在目前来说,社群还没有办法支撑起一个大产业,更多的价值在于提高个人用户的粘性,形成重复购买,集中用户能量营销造势。

我不赞成存在什么社群经济,但是我认为在未来社群会是主流的圈层或者商业的一个标配。

同时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社群这个东西会不会变成一个大生意。

在谈社群之前,我们先了解两个概念,强关系和弱关系。

这个概念本身是一个社会学理论,理论中的概念是这样,强关系指的是人的社会网络同质性较强(即交往的人群从事的工作,掌握的信息都是趋同的),人与人的关系紧密,有很强的情感因素维系。

而弱关系的特点则是个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较强(即交往面很广,交往对象可能来自各行各业,因此可以获得的信息也是多样的),但是人与人的关系并不紧密,不会有太多的感情维系。

所以我们在做社群的时候更多的是从弱关系开始,一开始大家聚在一起可以在信息上互通有无。

等有了更深的沟通和交流之后,又会转变成一种强关系。

强关系弱关系的例子

强关系弱关系的例子

强关系弱关系的例子强关系和弱关系是人际关系中的两种不同的联系方式。

强关系通常指的是亲属、朋友、伴侣等关系,这些关系通常具有亲密度高、信任度深、持久性长等特点。

而弱关系则指的是那些不太亲近、不太熟悉的人际关系,比如同事、邻居、陌生人等。

下面是一些以强关系和弱关系为题材的例子:1. 强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父母一直陪伴、关心、教育孩子,建立起了一种无法割舍的亲密关系。

弱关系:邻居之间的关系。

虽然住在同一栋楼里,但邻居之间并没有太多接触和交流,只是偶尔会打个招呼。

2. 强关系:夫妻之间的关系。

夫妻之间共同经历了婚姻仪式、共同生活、共同育儿等,建立起了一种深厚的感情。

弱关系:同事之间的关系。

在工作场所,同事之间通常只有工作上的交流,很少涉及个人生活和情感方面的交往。

3. 强关系:朋友之间的关系。

朋友之间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相似的价值观和经历,建立了一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友谊。

弱关系:陌生人之间的关系。

在公共场所,人们通常对陌生人保持着距离感,只是礼貌性地打个招呼或交流一些琐碎的话题。

4. 强关系: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兄弟姐妹之间共同成长、共同分担家庭责任,形成了一种深厚的兄弟情谊。

弱关系:网络社交平台上的关系。

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人们通常只是通过文字、图片等方式进行交流,很少有实质性的互动和纽带。

5. 强关系:恋人之间的关系。

恋人之间有着独特的情感连接,彼此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建立了一种深刻的爱情关系。

弱关系:商业伙伴之间的关系。

在商业领域,合作伙伴之间主要建立在商业合作的基础上,没有太多情感上的交流和亲密度。

6. 强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关心学生的成长,学生对老师抱有尊敬和敬意,形成了一种师生情谊。

弱关系: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

医生在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提供医疗服务,病人对医生抱有信任和依赖,但关系通常只限于医疗领域。

7. 强关系:宗教信仰中的导师与信徒之间的关系。

导师在信仰者的心灵成长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信徒对导师抱有虔诚的崇敬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关系和弱关系理论
这两个实际上都是一个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提出来的。

他认为个人际关系网络可以分为强关系网络和弱关系网络两种。

强关系指的是个人的社会网络同质性较强(即交往的人群从事的工作,掌握的信息都是趋同的),人与人的关系紧密,有很强的情感因素维系着人际关系。

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关系很铁。

反之,弱关系的特点是个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较强(即交往面很广,交往对象可能来自各行各业,因此可以获得的信息也是多方面的),人与人关系并不紧密,也没有太多的感情维系。

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泛泛之交。

格兰诺维特认为,关系的强弱决定了能够获得信息的性质以及个人达到其行动目的的可能性。

在他做的调查中,美国社会是一个弱关系社会。

也就是说,一个人他认识的各行各业的人越多,就越容易办成他想要办成的事。

而那些交往比较固定,比较狭窄的人则不容易办成事。

根据格兰诺维特的理论,华裔学者边燕杰提出了强关系假设。

即认为中国社会并非美国的若关系社会,而是一个强关系社会。

也就是说,
在中国,想要办成事,靠的不是弱关系所能够获得的信息的广度与多样性,而是强关系所能给予的确定而有力的帮助。

我们通常说,找关系,就是这个意思。

可以说,边燕杰的强关系假设是很符合中国社会现实的。

实际上所谓的弱关系理论,并不能称之为一个理论,它只是边燕杰在格拉诺维特的基础之上对他的理论在中国做的一次检验,提出了该理论在中国特定环境下的假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