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文化人物和思想家,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新纪元。
本文将着重探究这个时期文化艺术的发展和主要特点。
一、文学和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和诗歌成为各个领域中最受关注和重视的一部分。
魏晋时期的文学家主要是“九品诸侯”,他们都是身居高位、富有才学的人,他们的著作大多是对当时时局和社会变迁的反思和沉淀。
代表性作品有《世说新语》《齐民要术》等。
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的诗歌风格更为自由开放,注重表达感受和情感,曲艺和音乐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代表作品有王微、王羲之、陆机等人的诗歌和李琛的《离骚》等。
二、绘画绘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成就。
当时的绘画以山水画为主,作品注重表现意境和气势,充满了独特的自然美和哲学思想。
同时,人物画、鸟兽画等也成为了时代的精品,中国的绝大部分古代画作都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瑰宝之一。
代表画家有王献之、顾恺之、张择端等。
他们的作品以笔墨优美、构图得当、色彩鲜明为特点,是中国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三、雕刻雕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得到了相当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雕刻大多表现为玉器和石器的雕刻,作品主要分为装饰和祭祀用品两类。
装饰用品多为玉器、绸带等,祭祀用品则包括青铜器、石雕等。
代表性作品有山西玉雕、冀州石刻等。
这些雕刻作品以造型优美、神韵逼真、风格独特为特点,成为当时文化艺术的瑰宝。
四、剧场和戏曲剧场和戏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了当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时的戏剧主要包括“六代”戏和杂剧两种。
六代戏主要是表现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其节奏明快、唱腔优美、行动繁多。
而杂剧则注重表现社会生活和百姓的生活状况,具有丰富的幽默元素。
当时的著名剧作家有郑思肖、刘义庆等,他们的作品以情节曲折、人物鲜明、歌唱婉转为特点,深受群众的喜爱和关注。
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

汇报小组:凝眸大队
1
1
1 2
魏晋南北朝 绘画艺术成就 石窟艺术的繁荣 书法艺术
3
4
目录
Contents
Part
1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 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 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
一.魏晋南北朝 亦被称为“三国” (220 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 一段时期,主要有曹魏、 蜀汉及孙吴三个政权。魏 晋南北朝是一个动荡时期, 在三百几十年中,战乱纷 繁、朝代迭更。虽有短暂 的统一,但绝大部分时间 都处于若干政权对峙的局 面,把它作为乱世来看, 当无疑义。
① 魏晋南北朝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
② 三国时期的曹不兴是我国佛像画的鼻祖
③ 东晋的顾恺之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画家,与曹不兴、陆探微、
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6
6
7
7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8
8
Part
3பைடு நூலகம்
石窟艺术的繁荣
三.石窟艺术的繁荣
南北朝时期的雕塑继承了两汉的传统,同时受到印度艺术的重 大影响,形成独特风格。那是,北方统治者到处开山凿窟,雕塑佛像, 形成许多石窟艺术。
Part
2
绘画艺术成就
著名代表人物:顾恺之
二.绘画艺术成就
经历了汉代之后,随着社会对艺术审美 的愈加关注,人物画也 随之进人历史的转型 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脱离了前期的 稚 拙风格,开始讲究绘画的技法,“形神”、 “气韵”、“骨法”等 审美概念是对这一时期人 物画成就的概括,同时还出现了许多为后 世 称道的大师。
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魏晋南北朝艺术成就

清商乐-乐器
清商乐-乐器
清商乐
《大面》
起源于北齐、盛行于唐代的假面舞蹈。又名《代面》,原名《兰 陵王入阵曲》。此舞歌颂了北齐兰陵王高长恭。他勇猛善战,而且面 貌秀丽如同女人,但怕不够威武足以震慑敌人,所以打仗时就戴上假 面。在一次与北周的战斗中,本来处于危机的北齐军由于高长恭的出 现,大获全胜。军士们为歌颂他的英勇,编制了《兰陵王入阵曲》, 依此曲发展而成表现“指挥刺击”作战动作的面具舞。因为表演者戴 面具而舞,所以唐代时叫《代面》或《大面》。高长恭不仅英勇,而 且“……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 果,必与将士共之。”(《北齐书· 兰陵武王孝瓘传》)也是由于这 种美德,使得他在死后被人们传颂。唐代教坊发展了此舞,成为符合 盛唐审美的“软舞”,大曲也依然流行。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绘画风格: 特别注重点睛传神 和表现人物的特征。
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 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 以及提出的“六法”。为中国传 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顾恺之:《女史箴图》(摹本)
《洛神赋图》第一卷(局部摹本)
顾恺之 《洛神赋图》长卷
二.音乐与舞蹈艺术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 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 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 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 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 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 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艺术

东晋 王羲之 《兰亭序》
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 若浮云,矫若惊龙”,《兰 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 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 是“书圣”。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 三绝:才绝、痴绝、画绝 《洛神赋图》
石窟 北朝 艺术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四)
东晋羲之写字行, 书法艺术集大成, 代表作品《兰亭序》,“行书”天下第一名, 后人给王送美誉, 尊称他为大“书圣”。 (五) 东晋恺之画人物,形象逼真好艺术, 代表作品有两幅,《女史箴图》《洛神赋》。 (六) 北朝劈山凿石窟, “云岗”“龙门”最杰 出, 继承秦汉的风格, 吸收佛教的艺术。 结束语 历史知识多奇妙, 学好历史人开窍, 做人处世与治国, 历史当做镜子照。
背景: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 期,书法艺术逐渐成熟,书法字体有楷体、行书 草书
时代:东晋
特点: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代表作:《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顾恺之(擅长人物画)背景源自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有了很高的成就
特点: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
佛教和道教都能得到统治者扶持 的原因是?
答:
A、都宣传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B、有迎合统治者想长生不老的愿望
C、都可以麻痹人民的思想
D、都宣扬长生不老
佛教的传入
二、精美壮丽的石窟艺术
发展原因: 统治者对佛教的宣传和大力提倡,在全
国各地修建了大量佛寺和石窟寺。
代表作品: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北魏前期都城平 城附近的山崖上)、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北魏迁 都后)
艺术特点:集成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 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艺术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的鼎盛已经离我们很远,东汉繁华的江南水乡已经不在,而大都市洛阳的黄河也已经不再是文化的中心,这个时期的文学艺术却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
在这个时期,隋唐文学的萌芽已经开始出现,而且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从文学上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骈文到离骚的交替时期。
骈文的主要特点是整齐、条理分明、句子对仗规则明确。
骈文风范严肃,用于表达正统思想,因此在官方文学和训诂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骈文时期产生的文学作品主要为诗歌,虽然有少量的戏剧和小说,但都比较零散。
骈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至今仍有延续。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学开始向严肃和传统脱离。
骈文被视为官方语言而逐渐移转到民间,文学开始更加注重感性、诗性以及经验。
这是南北朝时期的趋势,也是唐朝发展的重要基础。
这个时期的文学艺术以诗歌最为突出。
《楚辞》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集之一,为魏晋南北朝末期于《庄子》和《列子》之后出现的古代著作,对于之后的文学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有些《楚辞》的作品比较生动,尤其是《九歌》和《离骚》。
其中最有名的肯定是屈原的《离骚》。
《离骚》是中国古代伟大文学作品之一,涵盖了政治、哲学、历史和诗歌等多方面的内容。
它反映了屈原对流放的不满和对自己祖国的思念和热爱。
《离骚》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是中国文学以及世界文学的重要艺术遗产之一。
除了骈文和楚辞,南北朝时期还有其他的文学艺术形式。
其中,俚曲是比较有特色的。
俚曲是一种民间音乐,其特点是讲故事、富有节奏性和易于记忆。
俚曲主要表现在儿歌、山歌、花灯歌、雅歌和小曲等形式。
这些曲子多以爱情、感情和民间故事为主题。
另外,还有一种称为俳谐、抒情和闲逸的小品文体,为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精品之一。
大量的小品文,经过魏晋文学的熏陶,逐渐发展为唐代的散文体。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虽然没有唐诗、宋词这样的经典作品,但其中的经典作品和艺术形式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表现和文化面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表现和文化面貌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其文化艺术表现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本文将重点讨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表现和文化面貌。
一、文学艺术的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繁荣发展,文学作品层出不穷。
其中,文人墨客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
有代表性的诗人如陶渊明、曹操等,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怀古的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也十分发达,其中以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家最为著名。
他们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奠基人,而且还开创了行书、楷书、隶书等多种书法风格,成为了后世书法艺术的重要传承人。
此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也有很高的成就。
山水画、花鸟画等成为了当时的主流,其中以顾恺之的人物画最为精湛。
他的画作以形神兼备、笔法流畅为特点,被誉为中国古代绘画的典范之一。
二、思想文化的转变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权力的更替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社会思想文化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道教、佛教、儒学等哲学思想开始兴起,形成了多元的文化面貌。
道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兴盛。
道家思想上升至宗教层面,成为一种广泛的信仰。
刘禹锡的《陶渊明集序》中就有“贵以道德,论以清静”这样的阐述,表达了当时道家思想的火爆局面。
佛教的传入则极大地影响了文化思想。
佛教哲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追求,成为了社会中重要的一部分。
其中以庐山论剑最为著名,这次辩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三、文化及社会的多样性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和社会具备着强烈的多样性。
这是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复杂性所导致的。
首先,政治因素是造成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政权更替的频繁,不同的政治势力会对文化思想的传播和发展产生影响。
比如刘宋推崇佛教文化,儒家文化相对抑制。
这样的政治扭曲会导致各种文化的相互交锋和碰撞。
其次,经济发展也影响了文化多样性。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和艺术表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和艺术表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文化和艺术的表现异常丰富多彩。
在政治、社会、思想等各个方面,这个时期都有着非常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思考方式。
一、政治和社会背景下的文化和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
政治和社会都处于剧烈的变革过程中,这就使得文化和艺术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南北朝时期,由于分裂的政治局面和地理分离的状况,各个地区的文化和艺术发展差异很大。
但总的来说,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和艺术,是中国文化史上最有特色和最具价值的时期之一。
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1、绘画艺术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此时期出现了三大流派,即“楼观派”、“东晋石渠派”和“南朝笔法派”。
这些流派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绘画艺术形成了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风格。
2、书法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有了较大的发展,诸如王羲之、张旭、颜真卿等名家,也伴随着这个时期而出现了。
此时期的书法艺术已经逐渐有了强烈的个性化和风格化特征,更加注重了文化内涵。
3、音乐艺术南北朝时期,音乐艺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在音乐这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表现在新的器乐演奏和音律构成方面。
三、思想背景下的文化和艺术1、玄学思想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思想的兴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
玄学思想打破了传统哲学体系,形成了一种新的思想体系和分析方法。
它成为了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
2、诗歌与文学的创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文学创新,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以前的风格。
此时的诗歌和文学更加注重对个人、感情、人生和自然的深入探究,以及文化和心灵层面的研究。
四、历史意义下的文化和艺术1、文化传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和艺术,为后来的文化和艺术传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它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使得中国文化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文化交流南北朝时期的长期分裂,实际上也促进了各地文化艺术的交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放光彩的艺术

其子王献之书法造诣极高,同王羲之并称
“二王”。
Go
《 兰 亭 集 序 》 《黄庭经》
2、绘画艺术
特点:魏晋南北朝时 期的绘画带有宗教色彩;
代表:三国时的曹不兴; 东晋时的顾恺之。
·
佛(他曹 像今的不 画浙名兴 的江字, 始湖又三 祖州作国 。)曹
人弗吴 。兴国 是,画 我吴家 国兴,
顾恺之,东晋著名的画家,字长康, 小字虎头 。擅长画人物和山水,其代表 作是《女使箴图》和《洛神赋图》.
石 万 年
余间公
窟 躯 。 里
。现处
10
16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3公里处的伊河两岸,凿 于北魏年间。1352个窟中,有佛像9.7万多尊,题记碑
刻3600余品,佛塔40余座。
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 特点?
1、气势雄健,规模宏大,内容丰 富多彩。
2、既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同 时又继承了秦汉造型艺术的风 格。
说教学过程
1、导入:魏晋南北朝的时代大背景。 2、讲授新课:书法艺术成就
绘画艺术成就 石窟艺术宝库 3、小结:这一时期艺术的地位。 4、作业:随堂演练
说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三的学生, 整堂课内容设计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培 养学生的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本节课秉承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师 传统讲述的基础上,通过提问的方式充 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堂课始终 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 念。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放光彩的 艺术
1.书法
曹魏书法家---钟繇
东晋书法家,汉魏以来书法之 集大成者---王羲之
钟繇:三国时期曹 魏书法家,字元常, 太傅,人称钟太傅。
钟繇的贡献:开始把 字体由隶书转化为 直书(直书-楷书),是 汉字书法的一种进 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开通向这一历史之门的,是汉末动乱 带来的整个旧世界的崩溃和新的精神空 间的建立。
被儒学正统思想压制了数百年的先秦的 名、法、道诸家。重新成为研究和探索 的热点。清谈之风一时盛行。
清谈与道家哲理相结合,培育出文人放 荡、自由的风度,史称魏晋风度。
隐居被看作是一种高尚的行为。隐士超 脱的风貌姿容成为人们欣赏、学习和推 崇的对象。
汉代已传人中国的佛教趁机兴起,它提倡的一 些思想和观念,使中国人耳目一新,为苦难中 的众生提供了新的精神支柱,佛教因此深入社 会各阶层
两汉时期的载道文艺观变为魏晋六朝的缘情( 抒情)文艺观
缘情(抒情)—突出文艺本身的自主性,主张文 艺以抒发情怀、陶冶性情为目的。因而,山水 诗、山水画、花鸟画兴起,文艺面向大自然, 开辟了新的创作领域。人物画由两汉时的重外 形变为重神韵(人物形象内在的神态气质),“ 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等文艺理论应运而 生。
佛像起初是由僧人康僧会带到江南的。曹不兴依据 这些印度佛画范本作画,由此佛像艺术传播开来。
三国时,康僧会等人携印度佛像范本远游至吴,曹 摹写不已 。
西晋画家卫协、张墨有“画圣”之称。
戴逵(326—396年)字安道,安徽人东晋早期雕塑家 、画家,他终生隐居,晚年长住稽剡(yan)县(今浙江 新昌) 。是卫协之后,顾恺之以前最有成就的画家。
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
画论:
宗炳(375—443年)字少文,河南南阳人。他 多才多艺,书画和音乐都很有造诣。宗炳既 是肖像画家又是山水画家。他的《画山水序 》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篇山水画理论著作。
宗炳主张“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写实主 义创作原理,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开辟道路 。他还明确提出山水画的功能在“畅神”— —抒发情怀,陶冶性灵,突破了汉代仅提倡 艺术的政治功能和道德教化功能的狭隘主张 ,为艺术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为艺术家提 供了更自由的创作范围。
概况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战乱 的时代。社会和民族矛盾尖锐,加上天 灾人祸的肆虐,造成动乱和战争不断, 政权四分五裂,国势极不稳定。
这是一个最混乱的年代,又是一个王朝 快速更迭、各色人物追逐权利和秩序的 时代;这是一个人口死亡特多的时代, 又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这是一个人 心最痛苦的时代,又是智慧大喷射的时 代;这是一个最感压迫、身不由己的时 代,又是一个精神最为自由放任的时代 ……。但对中国传统艺术来说,正是从 这里开始了它的“自觉时代”。
戴逵也是山水画初创时期的一位先驱者。还是最早 创作漆雕佛像的艺术家。
南朝绘画
南朝绘画比较发达,水平也比较高。 著名画家有陆探微、顾宝光、宗炳、王
微、谢庄、袁倩、顾景秀、宗测、刘系 宗、浓标、谢赫、谢惠连、萧绎、陶弘 景等。其中以陆探微最有名。南朝人把 他与顾恺之、张僧繇相提并论,我国古代第一批留下姓名及作品于史册的著名画家出 现在魏晋之际。他们是有高度文化修养的文人,有的 甚至是帝王。画史记载不下几十人,如三国时蜀国的 诸葛亮、张飞,吴国曹不兴,魏国杨修等;西晋的卫 协、张墨;东晋的戴逵;南朝的陆探微、顾宝光、宗 炳、王微、谢庄、袁倩、顾景秀、宗测、刘系宗、浓 标、谢赫、谢惠连、萧绎、陶弘景等;北朝的蒋少游 、杨乞德、王由美、高孝珩、刘杀鬼、曹仲达和杨子 华等。
王微(414~453年)字景玄,山东临沂人。他对山水画法作过深 入研究。《叙画》一文流传至今,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他提 出,要以曲折缓慢之笔画大山,突出山脉的雄伟;以激昂急疾 的笔法画高山,突出山峰的挺拔;以劲健有力之笔画险山,以 突出山峰的险峻。
因发生在汉献帝建安时期,故后人称这一时期的文
学为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三曹”和“建安七子”, 以三曹为核心。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 今存其乐府诗20余首,代表作《蒿里行》描写了军 阀混战时期的惨景,《短歌行》更是脍炙人口的名 篇。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其诗歌委婉悱恻,多以爱 情、伤感为题材。两首《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 言诗。其所著《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 的重要著作。曹植是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流 传下来的诗赋文章共有100多篇,如描绘人民痛苦生 活的《泰山梁甫行》,描写爱情的《美女篇》,《 洛神赋》等,曹植写《七步诗》的原委,更流传为 尽人皆知的佳话。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之句 ,可知建安文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曹不兴,亦名弗兴,三国时吴国吴兴人,被 称为“画佛之祖”。善画,被成为吴中八绝 ”之一。所谓八绝,是指当时书、画、算、 相、棋、占梦、星象、候风气等领域的八名 高手,其中善书的黄象、善星象的刘敦、善 算的赵达等,都是历史上的知名人物。善画 被列为“八绝”,正说明画已经成为了但是 较重要的文化标志之一。它不但受到上层文 化圈的特殊重视,而且已渐渐成为独立的门 类影响社会文化。
(四)建筑已逐渐成熟。以南北轴线为中 心的方形宫城布局已经形成,大屋顶和 斗拱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五)活泼的清商乐发展很快。琴乐成就 显著,出现以嵇康和桓伊为代表的琴音 乐家。
建安文学: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巾起义到魏明 帝景初末年,大约五十年时间。在东汉 末群雄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 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 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 文人集团。
魏晋南北朝艺术发生的新变化
(一)出现许多著名画家,社会普遍重视艺术 。(王羲之、王献之、陆探微、戴逵、宗炳 、张僧繇、杨子华等。其中顾恺之成就最大 。谢赫六论是最有影响的画论)
(二)佛教艺术繁荣。新疆石窟、敦煌石窟、 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都有风格各异 的佛像和壁画。
(三)瓷器艺术发展。瓷分南北两系;北白南 青,北雄南雅。
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 期的产物。
“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特征,建安文人开 阔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远大抱负、积极通脱的 人生态度,直抒胸臆、质朴刚健的抒情风格,形成 了建安诗歌所特有的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风貌。
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确立了“建安风 骨”这一诗歌美学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