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国家示范重点高中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声声慢》精品教案一等奖(精选

《声声慢》精品教案一等奖(精选

《声声慢》精品教案一等奖(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声声慢》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1. 课文阅读:理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分析词的韵律、节奏及情感。

2. 课文解析:对词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讲解,解析词的意境和寓意。

3. 课文背景: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声声慢》的词牌特点,理解词中的生僻字、词,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验词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的韵律、节奏和意境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声声慢》的词牌特点,词中的生僻字、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字词卡片,课后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声声慢》,注意词的韵律、节奏。

3. 课文解析:讲解生僻字、词,分析词的意境和寓意。

4. 课文背景: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作。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经典句子,引导学生体会词中的情感。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句默写、翻译,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声声慢》2. 词牌特点:上片写景,下片抒情3. 生僻字词:重点字词、释义4. 作者简介:李清照,宋代女词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声声慢》的词牌特点。

(2)翻译课文中的经典句子。

(3)课后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比较其风格特点。

2. 答案:(1)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2)例句翻译。

(3)课后拓展阅读,学生自主完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创作风格。

《声声慢》教案一等奖(精选

《声声慢》教案一等奖(精选

《声声慢》教案一等奖(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词赋”中的《声声慢》。

教学内容包括:阅读鉴赏李清照的《声声慢》,分析词的音韵、情感、意境,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品鉴词的音韵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2. 把握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理解词中所表达的家国情怀和个人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作者创作背景的把握。

教学重点:词的音韵、情感、意境的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教材、《声声慢》词谱、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词人的情感世界。

3. 诗词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声声慢》,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感受词的音韵美。

4. 诗词解析:分析词牌特点,讲解词的韵律、意境、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与《声声慢》风格相近的词,分析其音韵、情感、意境,让学生实际操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声声慢》为词牌的词,分享并讨论。

六、板书设计1. 《声声慢》2. 内容:(1)词牌特点:音韵、情感、意境(2)李清照:生平事迹、创作背景(3)鉴赏要点:音韵美、意境美、情感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词,从音韵、情感、意境三个方面进行鉴赏。

2. 答案要求:不少于300字,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她的创作风格。

(2)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古代诗词文化。

3《声声慢(寻寻觅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1

3《声声慢(寻寻觅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1

3《声声慢(寻寻觅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声声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代表作,是饱含其痛苦情感的绝唱,是技艺如火纯情的经典之作。

尤其是叠词的运用和意象的巧妙选取,很值得鉴赏学习。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过清照词,对李清照并不陌生,但是对其整体的创作风格并不了解。

可以从其熟悉的篇目《如梦令》《醉花阴》等诗歌导入。

初升高的学生的鉴赏能力还较弱,所以本课以感性阅读切入,以文本深层次挖掘、引发对古诗词阅读兴趣、提升文学素养为要务。

【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南渡以后的风格变化,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2、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在朗读中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初步写作文学简评。

3、体会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后颠沛流离又孤独哀愁,感悟痛苦深沉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比较学习法【教学过程】一、课前预热1.熟读《声声慢》。

2、经典咏流传,今人爱上诗词,只是需要一个契机!二、课文导入——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梦令》和《醉花阴》(引领学生回忆朗读,配有优美的音乐)从《如梦令》和《一剪梅》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见到一个什么样的清照呢?提示:开朗活泼快乐和几分闲愁。

三、粗读,找出词眼:愁。

词人为何而愁?引出李清照南渡后的遭遇。

提示:国愁--亡国之恨;家愁--离乡之哀;情愁--独居之苦。

朗读:学生单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教师指导:读出节奏,尤其要读出沉痛、压抑的感情。

四、细品,词人是如何写愁的?(一)怎样入愁——叠词的运用。

1、分析叠字的情感:寻寻觅觅,清照在寻觅什么呢?动作若有所失寻觅无果冷冷清清,是什么冷清呢?环境处境冷清心境清冷凄凄惨惨戚戚,又写出了清照什么样的心理呢?痛苦,欲哭无泪。

2024版《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范文(通用)

2024版《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范文(通用)

01课程介绍与目标Chapter《声声慢》背景及作者简介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教学目标与要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意和作者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方法与手段朗读法讨论法分析法多媒体辅助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文本结构及写作特点结构分析写作特点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意象描绘审美体验情感表达及主题思想情感表达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表达了自己在国破家亡、夫死孀居的境遇下,内心深处的孤独、苦闷和无尽的哀愁。

全词情感真挚、深沉,读来令人动容。

主题思想本词的主题思想是孤独与哀愁。

词人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描写和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在孤独中苦苦挣扎、无法摆脱的情感状态。

同时,词中也透露出词人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命运的无奈与感伤。

03知识拓展与延伸Chapter相关文化背景介绍古代文学背景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类似作品比较分析与其他婉约派词作比较与豪放派词作对比现代汉语运用能力提升词汇积累与运用《声声慢》中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词汇来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词汇,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这些词汇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句式分析与仿写该词中运用了多种句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长句、短句、倒装句等。

通过分析这些句式的结构和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句式仿写练习,提高他们的句子组织能力和写作水平。

04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Chapter分组讨论小组内角色分配分享感受030201小组讨论与分享角色扮演或朗诵表演角色扮演朗诵表演配乐朗诵创意写作或改编尝试创意写作以《声声慢》为灵感来源,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改编尝试鼓励学生将《声声慢》改编成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舞蹈、戏剧等,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分享交流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作品,互相交流学习,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2024精选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024精选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024精选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声声慢》。

本诗是唐代诗人李清照的名作,全诗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声声慢》;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3. 学习古诗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声声慢》;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学习古诗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播放秋天的景象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 诗歌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声声慢》,指导学生正确停顿和语气。

3. 诗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文。

4. 情感体会: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

5. 写作技巧讲解:教师讲解古诗的写作技巧,如平仄、对仗、意象等,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6.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创作自己的小诗。

六、板书设计:《声声慢》李清照秋天景象怀念美好时光无奈现实生活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声声慢》;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3. 请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创作自己的小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和难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诗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诗歌朗读:1. 朗读速度:教师需要控制好朗读的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以确保学生能够跟上并理解诗歌的内容。

2. 停顿与语气:教师需要根据诗歌的节奏和意义,适当地停顿和调整语气,以突出诗歌的重点和情感。

3《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3《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3《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声声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李清照生平经历、前后期词的不同风格;2.通过诗歌意象积累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意象",体会词情。

过程与方法: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通过赏析重点词句、分析表现手法,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逆境的勇气。

【教材分析】《声声慢》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的一首古诗,本单元人文主题“生命的诗意”,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不同的审美追求,以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

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高一第一学年重点诗歌单元,本文是最后一篇诗歌。

同学们经过前面的学习,掌握了一些诗歌鉴赏方法。

第9课已经重点学习了两首豪放派宋词,故本课重点在于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小组协作掌握宋词的鉴赏方法,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重点、难点】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词的深刻意蕴,赏析重点词句、分析表现手法,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点拨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课前预习】制定预习案,学生自读了解李清照生平经历、前后期词的不同风格;通过自主学习预习案诗歌意象积累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意象",体会词情。

完成预习案自主学习测试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偏逢乱世,命运多舛。

她的前半生有家人的陪伴,爱人的呵护,生活美满幸福,曾写下许多清丽缠绵的佳作。

可她的后半生历经波折,国破家亡,人生坎坷起落铸就她千回百转的词心,后期作品情调多沉郁凄婉。

她就是“千古奇女子”“婉约词宗"李清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她的传世佳作《声声慢》。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范文(通用6篇)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范文(通用6篇)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范文(通用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篇11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知人论世﹚。

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4.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经验。

2重点难点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

3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讨论法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愁,仕途失意壮志难酬,两地相思离愁别绪,愁是我国古代文化风景中凄凉的一角。

李煜的愁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贺铸的愁是“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崔莺莺的愁是“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那么,作为词坛愁将的李清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词——《声声慢》。

二、新课学习:1、作家作品简介。

——明确:时代背景,突出“国破家亡夫死”这一悲惨命运。

2、学生朗读。

3、教师范读。

4、疏通词意。

5、把握词眼。

﹙古诗词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常有“诗眼” “词眼”之说。

“眼”传神之所,“词眼”是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情感的字、词或句子,请找出本词的“词眼”。

﹚——明确:词眼是:“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活动2【讲授】品味语言(1)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明确: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后人评价“自然贴切”,“无斧凿痕”,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开头七组叠字是怎样从多角度抒写愁情的?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感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意蕴。

——明确:﹙希望找到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结果不但无获,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反而感到凄凉忧戚。

《声声慢》教案一等奖(精选

《声声慢》教案一等奖(精选

《声声慢》教案一等奖(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宋词选读》中的《声声慢》,详细内容为词作全文及其背景介绍,涉及词牌知识、词人李清照的生平简介,以及对词中意象、语言、情感的深入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宋词的基础知识,掌握《声声慢》的词牌特点,理解李清照的词风及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词作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中意象的把握与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点:分析《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品味词句,感悟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中的哀愁。

随后提问:“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首充满哀愁的宋词《声声慢》。

”2. 背景介绍(5分钟)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词作奠定基础。

3. 词牌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词的韵律美。

4. 诗词解析(10分钟)(1)阅读全文,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词作的初步感受。

(2)分析词中的意象,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体会作者的情感。

(3)讲解词句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叠词等。

5. 例题讲解(15分钟)以“分析《声声慢》中的意象及其作用”为例,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练习分析词中的其他意象,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声声慢》2. 内容:(1)词牌特点:七言绝句,仄起平收,韵律优美。

(2)意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等。

(3)情感:孤独、哀愁、失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声声慢》中的意象,谈谈你的理解。

(2)结合李清照的生平,谈谈你对《声声慢》情感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声慢》国家示范重点高中公开课一等奖教案《声声慢》国家示范重点高中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红笺一叶
《声声慢》国家示范重点高中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一、导入
人世间有万般情感:快乐、欣喜、悲伤、忧愁……
情感需要表达。

音乐家,用声音来传递心中的情感,于是有了贝多芬和他的《命运交响曲》;画家用色彩来描绘心中的情感,于是有了梵高和他的《向日葵》。

而诗人呢?用诗。

词人呢?用词。

于是就有了李清照和她的传世名篇《声声慢》。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婉约词名作《声声慢》,走进李清照和她的情感世界.
看看李清照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什么情感?她又是如何表达这样的情感的?
二、朗诵感知。

自由朗诵,体会情感。

学生朗诵,正音;缓慢;低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大家的朗诵水平真是一日千里啊。


提问:词人在这首词中,写了一种什么情感?
齐读:就让我们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来传达女词人清照这种浓浓的哀愁吧。

三、具体分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投影)自庾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

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而词中句句皆现愁。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词中句句皆现愁,(分组讨论),你觉得哪句最能体现愁字?为什么?
要求:确定一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不断产生。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觅什么?往昔快乐生活,并不是生来如此孤独愁苦,她也有过快乐生活。

《如梦令》:春游、饮酒。

结果如何?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为何要寻觅?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追忆往昔生活?说说生活体验。

可以调换?不可以,感情逐层深入:动作——身体——心理
可以单字?叠字使情感更浓厚。

举例体会。

庭院深深深几许?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
《听听那冷雨》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
(投影)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朗读随机。

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为何喝酒?借酒浇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不足为奇,与其它的不一样的地方,淡酒说明什么?愁浓。

词人浓烈的愁绪,本以为可以解酒来消除,但酒淡压不住愁浓啊,更何况在这样一个风急得傍晚。

自己排解愁绪的方法谈谈体会:谈琴、散步。

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急风、淡酒、浓愁的情境中,一大雁给词人给人孤寂冷清之感。

旧相识:曾经寄来丈夫赵明诚的信。

《一剪梅》,而现在大雁虽在,而人已去。

岁月依然无情远去,抛下她一个人在孤寂中打发冷清时日。

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无人共摘:往昔生活,明诚插花清照发,小俩口恩爱非常。

当日与之共同赏菊的良人已去
憔悴损的只是菊花么?更是词人自己。

女人好比一朵花,年轻时鲜丽娇嫩,嫁作他人妇,爱情滋润更是娇嫩异常,而后来世事变化,国破家亡,良人已去,晚年孤寂,千万愁绪无人倾诉时,再娇嫩的花也憔悴不堪了。

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叶大。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
兼细雨:你的感受?傍晚、细雨打在梧桐树上。

不是滴在树上,是滴在词人的心理啊。

小结:真是句句皆现愁啊。

四、体会意境。

(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在南宋,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秋风冷雨里,一位寡居的老人,无依无靠。

她寻觅着往日的美好生活,但是遍寻不着,反而更添惆怅难耐。

想凭借两盏淡酒浇去心中浓浓孤寂之愁,无奈敌不过冷冷秋风秋雨。

看过去所见之景:是满地憔悴之菊,是哀戚的大雁,听到的是雨打梧桐,一滴一滴,声声滴在心里啊。

这样画面,怎一个冷清可以形容;这样的浓愁。

又岂是一个愁字就能说得清的!
(朗读体会)
加深了理解后,再次自由朗读,根据我们刚刚对词的分析和理解来处理。

(要求:提高)提示:除了语速舒缓外,也许我们还应该在个别字上面,加以重音、语调的处理,情感投入。

表扬。

五、写作方法指导练习
愁是抽象的情感。

而词人李清照把抽象的愁化作了秋风冷雨,化作了两盏淡酒,化作了南飞的大雁,化作了满地的落菊,化作了梧桐和细雨……把抽象的情感化作了具体的意象。

历史:其实不仅是李清照,古往今来,很多词人都是如此传达他们的愁绪的。

(投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
问题:体会;回答分别是通过那些意象写愁的?写出了愁的量、形、重。

小结:抽象的愁通过意象一下子变得具体可感,愁托付给了一江春水、一川烟草、满城风絮、黄梅雨……
现实:我们自己。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我们也有万般情感,何不也用自己的生花妙笔,通过具体的意象去勾勒,去表达呢?也许一不小心,一个大文豪就诞生了。

(练笔)练笔展示。

教师展示。

老师也有愁绪,面对时间。

共赏析。

六、知人论世。

]
凡人皆有愁。

那么李清照有什么样的愁呢?使得她化为这曲《声声慢》。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出身官宦世家,这样的出身使得她能够饱读诗书,这样就使得她既貌美如花,又内秀如竹。

18岁的时候,遇到了生命中最宝贵的另一半——她的丈夫赵明诚,他们情投意合,恩爱非常。

但造化弄人,上天把最大的幸福和最大的不幸都统一到了李清照的身上。

国家破碎,清兵入侵,李清照经历了人生的三大磨难:一是丈夫早逝,遭遇感情生活磨难;二是国家破碎,身世飘零,居无定所;三是晚年孤独,身边无亲无友。

晚年李清照,想把毕生所学传给一位孙姓女童,才藻非女子事也,拒绝了她。

一代才女,却无人能懂。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一个女子所能得到的最甜美的幸福,也承受了一个女子所无法承受的苦痛,其中既有个人身世的苦痛也有国家的破灭的悲痛。

是李清照在这国家与个人灾难性的打击下依然不屈,依然顽强的展现出自己全部的美。

以心抗世,以笔唤天。

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或许就是这极端的幸福与苦痛造就了旷世才女李清照。

她是一代才女,是乱世美神。

齐读。

机动: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词人之中的。

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

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

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

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