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美丽的公园

合集下载

中班建构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美丽的公园》5篇

中班建构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美丽的公园》5篇

中班建构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美丽的公园》中班建构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美丽的公园》精选5篇(一)一、教案《美丽的公园》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公园的特点,增强对公园环境的认知。

2.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幼儿园中班教室或户外空地。

2. 石头、木块、玩具动物、塑料花等道具。

3. 白纸、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幼儿回忆上次的公园参观活动,并根据幼儿的回答简单地介绍公园的特点和作用。

2. 游戏:教师将教室或户外空地布置成一个小型公园,其中包括草地、小河、游乐设施等。

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角色(例如园丁、游客、动物等)。

教师根据游戏情节设定任务,如让园丁在公园里种树、让游客观光、让动物找食物等,并给予相应的道具和提示。

3. 分析:游戏结束后,教师带领幼儿讨论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引导幼儿分析问题的原因,并让幼儿从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4. 总结:教师向幼儿介绍公园需要维护和保护的重要性,提醒幼儿保持公园的卫生和整洁,让每个人参与到公园的建设中来。

教学扩展:1. 角色扮演: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进一步加深对公园的理解和认知。

2. 制作公园模型:幼儿可以借助教具和材料制作一个公园模型,从中观察和了解公园的各个部分。

二、教学反思《美丽的公园》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一场关于公园的建构游戏活动《美丽的公园》,通过这个活动,幼儿能够了解到公园的特点和作用,并在游戏中培养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合作意识。

在游戏之前,我进行了导入,通过引导幼儿回忆公园参观活动,帮助他们对公园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游戏中,我将教室或户外空地布置成一个小型公园,让幼儿分成小组扮演不同角色,在游戏中完成各自的任务。

游戏的任务设置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幼儿们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游戏结束后,我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通过与幼儿讨论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引导幼儿分析问题的原因,并让幼儿从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中班综合教案:美丽的公园

中班综合教案:美丽的公园

1. 了解公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2. 通过观察、描述公园中的景物,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公园的景色:花草、树木、湖泊、游乐设施等。

2. 观察和描述公园中的景物。

3. 手工制作:制作公园中的景物。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公园的图片、视频等。

2. 手工材料:彩纸、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3. 户外活动:提前安排好户外活动场地,准备相关的游乐设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公园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公园的美丽景色,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基本部分:(1)观察公园中的景物:带领幼儿户外活动,观察公园中的花草、树木、湖泊等景物,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所见所感。

(2)手工制作:根据观察到的公园景物,引导幼儿动手制作相关的手工作品,如花草、树木、湖泊等。

3. 总结与反思:通过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公园中的快乐经历,培养幼儿对公园的喜爱。

1. 观察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公园景物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 评价幼儿在手工作业中的完成情况,了解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搜集幼儿在课堂上的发言,分析幼儿对公园景物的认识和喜爱程度。

六、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掌握观察公园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幼儿用语言描述公园景物的能力。

3. 指导幼儿正确使用手工材料,完成手工作品。

七、教学步骤:1. 展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公园的图片,让幼儿对公园景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公园的美景,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景物。

3. 发放手工材料,指导幼儿根据观察到的公园景物,动手制作手工作品。

4. 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让幼儿相互欣赏、交流,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5. 总结课堂内容,引导幼儿热爱公园,保护环境。

八、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展示法,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公园景色。

2. 运用观察法,引导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观察公园景物,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中班建构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美丽的公园》3篇

中班建构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美丽的公园》3篇

中班建构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美丽的公园》中班建构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美丽的公园》精选3篇(一)教案课程名称:中班建构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美丽的公园》教案目的:1. 学会使用建构材料〔如积木、模型、磁力棒等〕进展游戏。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才能。

3. 提供一个创造性的环境,让学生自由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教学准备:1. 建构材料:积木、模型、磁力棒等。

2. 课程道具:公园模型、小树、小花等装饰品。

3. 布置学习环境:在教室里搭建一个公园模型,在模型周围放置一些小树和小花。

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1. 向学生展示公园模型,并介绍今天的游戏主题是“美丽的公园”。

2. 引导学生观察公园模型,并询问他们对公园的印象和想象。

第二步:讲解规那么和目的1. 解释游戏的规那么和目的:通过合作和创意,使用建构材料来建造一个属于你们自己的美丽公园。

2. 介绍建构材料的种类,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来建造公园。

第三步:分组和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 每个小组讨论他们希望在公园中建造哪些元素和景点,并制定一个方案。

第四步:建立公园1. 分发建构材料给每个小组,并鼓励他们开场建造公园。

2. 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建造公园的方式,可以使用积木搭建建筑物,使用模型制作花坛,使用磁力棒连接游乐设施等。

第五步:展示和分享1. 鼓励学生在建造完成后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2. 学生可以互相观看和欣赏其他小组的作品,并给予反应和赞赏。

第六步:总结和反思1. 让学生回忆他们在建造公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2. 引导学生考虑如何改良自己的设计和建造技巧。

教学反思:在本次游戏教学中,学生通过自由建造公园的活动,有效地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才能和创造力。

课程设计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让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建造材料和设计元素,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中班综合教案:美丽的公园

中班综合教案:美丽的公园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公园中的常见景物和设施,培养幼儿对公园的热爱之情。

2. 通过观察、讨论、创作等方式,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增强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公园中的常见景物:花、草、树木、湖泊等。

2. 公园中的设施:座椅、游乐场、健身器材等。

3. 公园的美景: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1. 实物图片:公园中的景物和设施。

2.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

3. 音乐、故事等相关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带领幼儿参观公园,观察公园中的景物和设施,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

2. 主题活动一:认识公园中的常见景物和设施。

a. 展示实物图片,让幼儿辨认公园中的景物和设施。

b. 讲解公园中景物和设施的作用,让幼儿了解它们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3. 主题活动二:欣赏公园美景。

a. 带领幼儿欣赏公园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景,让幼儿感受公园的变化。

b. 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季节和原因。

4. 主题活动三:创作属于自己的公园。

a. 发给幼儿创作材料,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公园。

b.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心得。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公园的认识和喜爱程度。

2. 评价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考察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培养他们的合作、分享等良好品质。

六、教学活动:公园探索之旅1. 活动目标:增强幼儿对公园地理环境的认知。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活动准备:公园地图。

指南针。

记录本和笔。

3. 活动过程:教师向幼儿介绍公园的地图,并讲解如何使用指南针。

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张公园地图和指南针。

每组制定一个探索计划,确定探索路线。

幼儿们在公园中根据计划进行探索,记录下所见所闻。

探索结束后,每组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验。

七、教学活动:公园里的动植物1. 活动目标:增进幼儿对公园内动植物的了解。

幼儿园中班社会美丽的公园教案

幼儿园中班社会美丽的公园教案

幼儿园中班社会美丽的公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公园的美丽景色和设施,培养幼儿对公园的喜爱。

2. 通过参观公园,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教育幼儿爱护公共设施,保护环境,做一个有社会公德心的好孩子。

二、教学内容:1. 公园的景色:花、草、树木、湖泊等。

2. 公园的设施:游乐场、长椅、垃圾桶、公共厕所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公园,提前了解公园的布局和设施。

2. 准备公园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 准备环保袋、垃圾夹等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公园,引导幼儿观察公园的景色和设施。

2. 观察: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公园的景色,如花、草、树木、湖泊等,让幼儿用词语描述所见所闻。

3. 体验:教师组织幼儿在公园里进行游戏,如捉迷藏、丢沙包等,让幼儿体验公园的乐趣。

4. 教育:教师向幼儿讲解公园的设施及其作用,如游乐场、长椅、垃圾桶等,教育幼儿爱护公共设施。

5. 实践:教师带领幼儿清理公园里的垃圾,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公园里的表现,了解幼儿对公园景色和设施的认识。

2. 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公园的喜爱程度。

3. 评估幼儿在清理垃圾过程中的表现,检验幼儿的环保意识。

4. 收集幼儿的绘画作品,了解幼儿对公园的感悟和表达。

六、教学内容:1. 公园中的动植物:认识常见的公园中的动植物,如小鸟、蝴蝶、松鼠等。

2. 公园中的季节变化:了解公园在不同季节的景色变化,如春天的花开、夏天的绿荫、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景。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公园,提前了解公园的动植物和季节变化。

2. 准备公园中的动植物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 准备四季的公园景色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八、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公园,引导幼儿观察公园中的动植物。

2. 观察: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公园中的动植物,如小鸟、蝴蝶、松鼠等,让幼儿用词语描述所见所闻。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美丽的公园》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美丽的公园》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美丽的公园》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美丽的公园》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美丽的公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美丽的公园》1一、说教材1、目标定位:A、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喜欢玩科学小游戏。

B、引导幼儿认识小问号"?",并愿意和小问号做朋友。

C、幼儿通过操作,感知从空心纸筒传出的声音与实心纸筒的声音不一样。

2、活动重点: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体会到两种纸筒传出的声音不同。

3、活动难点:在体会到不一样的基础上,能比较出声音的清晰、模糊、并能自己找出答案(为什么不同?)4、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套纸筒(空心、实心),小问号卡片一张。

二、说教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本次活动中我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操作法:放手让幼儿通过操作去发现,不事先做示范,不直接告诉他们结果。

为什么外观一样的纸筒传声的效果不同?答案是幼儿在玩中寻找出来的。

以此来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这次活动预设了四次操作机会:第一次:全部是实心筒,引起幼儿兴趣,进行观察。

第二次:少数几根实心筒,引导幼儿提出问题。

第三次:全部是实心筒,进行观察,回忆比较。

第四次:空心、实心筒,操作、比较不同。

2、交流讨论法:在教师引导下,围绕中心问题"有小问号的传声筒与没有问号的传声筒有什么不同?幼儿进行讨论。

3、赏识激励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

三、说学法1、体验法:让幼儿通过视觉、皮肤、听觉及多种活动感知纸筒的不同。

2、比较法:每名幼儿通过人手一份的空心、实心筒的操作,比较声音传出的不同。

中班科学说课稿:美丽的公园

中班科学说课稿:美丽的公园

中班科学说课稿:美丽的公园一、说课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让中班幼儿了解公园的基本概念和构成,通过观察和探索公园的生态环境,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自然观察能力,了解公园的重要性和美丽之处。

二、教学内容1.公园的基本概念2.公园的构成3.公园的生态环境4.公园的重要性和美丽之处三、教学准备1.幼儿游戏玩具2.带手柄放大镜3.核桃、松果等植物实物4.绘本《美丽的公园》四、教学步骤1. 游戏环节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我们将从游戏开始。

请幼儿站成一排,根据老师的提示,模仿各种公园里的动物,如站成鸟儿的样子,做猴子的样子等等。

通过游戏让幼儿初步认识公园中各种生物,了解公园的生态环境。

2. 概念讲解接下来,我们将向幼儿介绍公园的概念。

公园是城市中的绿地,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还有许多小动物。

公园是人们休息、娱乐和锻炼身体的好地方。

3. 生态环境探索我们将用手柄放大镜和实物植物等工具,带领幼儿一起探索公园的生态环境。

我们将观察植物、昆虫、鸟类等。

观察它们的外观和行为,让幼儿初步了解公园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4. 绘本故事我们将向幼儿展示一本绘本:《美丽的公园》。

通过这本绘本,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公园的构成和美丽之处。

我们将与幼儿一起回顾故事中出现过的各种植物和小动物,并与幼儿分享它们的美丽和特征。

5. 归纳总结讲解和探索完成之后,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什么是公园?公园有什么用途?公园有哪些构成要素?公园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是怎样的?五、教学重点1.带领幼儿认识公园的基本概念和构成2.带领幼儿感受公园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自然观察能力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

通过游戏、观察、绘本等多种教学形式,带领幼儿了解公园的基本概念和构成,了解公园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因为时间关系,教学内容未能覆盖公园的各个方面,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补充和完善。

幼儿中班科学《美丽的公园》说课稿教案实用

幼儿中班科学《美丽的公园》说课稿教案实用

幼儿中班科学《美丽的公园》说课稿教案实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公园里常见的植物和动物,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会观察、描述公园里的美景,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公园里的植物和动物,学会观察、描述美景。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公园图片、植物和动物卡片、画笔、颜料、纸张等。

2.环境准备:提前布置好教室,营造出公园的氛围。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公园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公园里的美景。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曾在公园里的快乐时光。

2.教学活动(1)认识公园里的植物①教师出示植物卡片,引导幼儿说出植物的名字和特点。

②邀请幼儿上台展示植物卡片,并描述植物的外貌特征。

(2)认识公园里的动物①教师出示动物卡片,引导幼儿说出动物的名字和特点。

②邀请幼儿上台展示动物卡片,并描述动物的外貌特征。

(3)观察、描述公园里的美景①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张公园图片,进行观察。

②各小组分享观察到的美景,并用语言描述。

3.实践活动(1)教师发放画笔、颜料和纸张,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美丽公园。

(2)幼儿合作完成画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画作,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描述和实践活动,让幼儿对公园里的植物和动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学会了合作、分享,增进了同伴间的友谊。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4.不足之处:在实践活动环节,部分幼儿对画笔和颜料的使用不够熟练,教师需要加强对幼儿的指导。

六、教学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公园,实地观察公园里的植物和动物。

2.邀请家长参与课堂,与幼儿一起完成画作,增进亲子关系。

3.开展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公园里的趣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教精品资源——*
美丽的公园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感受公园美丽的景象。

2、使幼儿懂得公园的美丽是园林工人辛勤劳动的结果。

活动准备
1、操作卡片《美丽的公园》、电视机、展示仪
2、联系参观有关事宜。

活动过程
1、带幼儿到公园游玩,并提出以下问题:
公园的大门是什么样的?秋天的公园是怎样的?有些什么?公园哪儿最美?你喜欢逛公园吗?为什么?
2、带领幼儿寻找公园里的秋天。

提问:你找到秋天的景色了吗?在哪里?是什么?
3、带领幼儿观看园林工人的劳动,让幼儿了解公园如此美丽,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也离不开我们每一个游客的共同努力。

他们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我们怎样才能帮助他们?
4、回园后让幼儿看操作卡片,组织幼儿讨论人们为什么喜欢玩公园。

公园里有山、有水,风景秀丽,大家都喜欢到公园里来游玩。

公园的美丽离不开园林工人的辛勤劳动,我们每一个游客在游玩时都要讲卫生,注意保护公园的一草一木。

使公园更干净、更美丽。

延伸活动
要求幼儿回家后,向爸爸、妈妈讲述在公园里游玩的事。

*——幼教精品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