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必修五《陈情表》复习学案

必修五《陈情表》复习学案

必修五《陈情表》复习学案一、自主复习梳理课文,加深理解,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边复习边做笔记。

二、自我检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慈父见背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指出句式)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察臣孝廉,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当侍东宫臣具以表闻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则告诉不许犹蒙矜育不矜名节愿陛下矜悯愚诚过蒙拔擢,宠幸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日薄西山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听臣微志谨拜表以闻1、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2、出自这篇文章的典故:三、虚词练习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②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选自《左传》)【注】①乡校: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

②子产:名公孙侨,郑国大夫。

然明也是郑国大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②不知木兰是女郎③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④是吾师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 )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公披袄( )避,琴坏于壁。

〈陈情表〉的复习教案

〈陈情表〉的复习教案

<陈情表>的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陈情表>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其主旨和背景。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陈情表>的文言文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3. 学生能够通过复习<陈情表>,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陈情表>的文言文内容理解和记忆。

2. <陈情表>的文言文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陈情表>在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和影响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陈情表>中的难懂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陈情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

3. <陈情表>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意图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陈情表>的内容和意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陈情表>的文言文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和提高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要介绍<陈情表>的作者李时中及其背景,引发学生对<陈情表>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陈情表>,理解其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3. 内容讲解:对<陈情表>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释难懂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 表达技巧分析:分析<陈情表>的文言文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欣赏并学会运用。

5. 历史背景讲解:讲解<陈情表>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其在历史中的意义和影响。

6. 练习与讨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并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复习<陈情表>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并进行反思和改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陈情表复习学案

陈情表复习学案

《陈情表》复习学案复习目标:丰集高中语文组武婷2011.10.161.常见的文言现象。

2.课文素材运用。

一、词类活用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5、则刘病日笃。

( )6、夙遭闵凶。

( )7、猥以微贱。

( )8、臣少多疾病。

( )9、具以表闻。

( )二、一词多义(一)虚词“以”1、用作介词猥以微贱。

( )臣具以表闻。

( )汾阳王以副元帅( )( )臣以险衅( )臣以供养无主( )但以刘日薄西山( )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2、用作连词夫夷以近( )谨拜表以闻( )今不忍人无寇暴乱,以乱天子边事( )木欣欣以向荣,水涓涓而始流()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憧。

(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可不翻译( )(三)文中重点掌握实词1、当(1)当侍东宫。

(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 ) 2、命(1)辞不赴命。

( )(2)人命危浅。

( )(3)更相为命。

( )3、终(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 )(2)无以终余年。

( )(3)愿乞终养。

( )(四)表示官职变动的实词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4、迁,改官。

5、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6、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7、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8、出,指出京受任。

9、去,卸职。

《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10、黜,废免,革职免官。

《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11、放,放逐。

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3、夺,罢官免职。

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陈情表复习学案

陈情表复习学案

《陈情表》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背诵默写课文;2、熟练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

【知识链接】(一)古代官职变动用词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

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

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

”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

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

三是降职,即“左迁”。

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

《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9、去,卸职。

《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10、黜,废免,革职免官。

《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以对“臧使者”的处分。

11、放,放逐。

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陈情表

陈情表

古今异义
(1)至于成立 ) (2)至于成立 ) (3)九岁不行 ) (5)则告诉不许 ) 6)臣之辛苦 )
古今异义
今义: (1)至于:至于成立(①古义:到。②今义: )至于:至于成立( 古义: 程度副词 (2)成立:至于成立(①古义:成人自立。 )成立: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 )不行: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 ②今义:不可以) (5)告诉:则告诉不许(①古义:申报告诉。 )告诉: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报告诉。 今义:说给别人听) ②今义:说给别人听) 6)辛苦:臣之辛苦(①古义:辛酸苦楚。② )辛苦:臣之辛苦( 古义:辛酸苦楚。 今义:劳累) 今义:劳累)
句式
(1)急于星火(介词结构后置) )急于星火(介词结构后置) (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判断句)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判断句) )(省略句 (3)谨拜表以闻(陛下)(省略句) )谨拜表以闻(陛下)(省略句) 奉圣朝,沐浴清化(省略句) (4)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省略句) ) (5)则告诉(陛下)不许(省略句) )则告诉(陛下)不许(省略句) 伪朝(省略句) (6)少仕(于)伪朝(省略句) )少仕(
无以至今日 无以至今日 更相为命 更相为命 是臣尽陛下之日 实所共鉴 实所共鉴 庶刘侥幸 谨慎拜表以闻
祖母刘愍 祖母刘愍臣孤弱怜悯 躬亲抚养 躬亲抚养 亲自 晚有儿息 晚有儿息 儿子 茕茕独立 茕茕独立 孤单的样

无以至今日 无以至今日 没有用
来……的办法 的办法 更相为命 更相为命 更替 轮流
形影相吊 形影相吊 逮奉圣朝 逮奉圣朝 不矜名节 岂敢盘桓 岂敢盘桓
成语
1.孤苦伶仃 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孤苦伶仃 孤独困苦, 2.茕茕孓立 孤独无依的样子。茕茕,孤独。 茕茕孓立 孤独无依的样子。茕茕,孤独。 3.形影相吊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 形影相吊 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 指身体; 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形,指身体;吊, 慰问。 慰问。 4.日薄西山 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 日薄西山 太阳接近西山。 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迫近。主谓结构。 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薄,迫近。主谓结构。源 出《汉书扬雄传上》:“恐日薄于西山。”近义成 汉书 扬雄传上》 恐日薄于西山。 扬雄传上 气息奄奄。反义成语:旭日东升。 语:气息奄奄。反义成语:旭日东升

【高中语文】《陈情表》复习导学案

【高中语文】《陈情表》复习导学案

《陈情表》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文言基础知识挖空练习,动手做笔记;2、重点句子翻译;3、情景默写训练;4、课本素材提炼,理性分析“忠”和“孝”的含义。

一、课文重点实词挖空训练(第一段)臣密言:臣以.( )险衅..( ),夙.( )遭闵.( )凶.( )。

生孩六月,慈父见.( )背;行年..( )四岁,舅夺.( )母志。

祖母刘愍.( )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零丁( )孤苦,至于....( ),晚有儿息..( )成立..( )。

既无伯叔,终.( )鲜.( )兄弟,门衰祚薄( )。

外无期功....( ),形影相吊.( )。

而刘..[ ]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夙.( )婴.( )疾.( )病,常在床蓐.(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

(第二段)逮.( )奉圣朝,沐浴....( )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 )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 )臣秀才( )。

臣以.( )供养无主.( ),辞.( )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 )臣郎.中( ),寻.( )蒙国恩,除.( )臣洗马..( )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 )。

猥.( )以微贱,当.( )侍东宫,非臣陨首闻.( ),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 ),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 )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 ]不许.( ):臣之..( ),则.( )刘病日.( )笃.( );欲苟.( )顺私情,则告诉进退,实为狼狈..( )。

(第三段)伏惟..(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 )..( )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 ),犹蒙矜育臣少仕伪朝,历职..( )。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本图宦达,不矜.( )名节..( )郎署过蒙拔擢..( )。

但.( )以( )刘日薄西山......( ),有所希冀..( ),岂敢盘桓..( ),宠命优渥( ),气息奄奄..( )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 ),朝不虑夕。

(完整版)陈情表复习学案(含答案+被动句知识点)

(完整版)陈情表复习学案(含答案+被动句知识点)

《陈情表》学案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①犹蒙矜育(②不矜名节(););险衅()祚()薄应()门③愿陛下矜悯愚诚();之童猥()以微贱陨()首责臣逋(床蓐()慢)日笃(3、至:①至微至陋();)拔擢()宠命优渥()②无以至今日();二.通假字夙遭闵凶闵通()4、见:①慈父见背();常在床蓐蓐通()②二州牧所见明知();零丁孤苦零丁通()5、亲:臣今年四十有四有通()①躬亲抚养();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三.古今异义6、日:①零丁孤苦,至于成立①日薄西ft();成立古:今:组织机构等②报养刘之日短();筹备成功开始存在③而刘病日笃()②臣欲奉诏奔驰7、当:奔驰古:今:飞跑①当侍东宫();③则告诉不许②死当结草();告诉古:今:对别人说8、薄:④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①日薄西ft();区区古:今:数量小②门衰祚薄();⑤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9、拜:辛苦古:今:身心劳苦①拜臣郎中();②谨拜表以闻();四.重点虚词10、于:1、以:①臣以险衅();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②臣以供养无主();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③谨拜表以闻(););④猥以微贱();11、夙: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①夙遭闵凶();⑥臣具以表闻();②夙夜忧叹()五.重点实词1、行:六.词类活用①行年四岁(); 1.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②九岁不行();)2、矜:2.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6)人命危浅: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

(7)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3. 则刘病日笃。

日:()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

4. 夙遭闵凶。

闵凶:()(8)皇天后土:古代对天地的尊称。

皇天:指天。

5. 猥以微贱。

微贱:()后土:指地。

6.臣少多疾病。

疾病:(7.①具以表闻)知识卡片(一)被动句的标志②拜表以闻。

闻:() 1.动词本身含被动含义8.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1)而刘夙婴疾病。

婴,被……缠着。

陈情表 复习学案

陈情表  复习学案

1.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句式:);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句式:),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2.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句式:)。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句式:):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3.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句式:),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句式:),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句式:),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情表》学案2011-9-22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2.赏析本文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3.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一、.复习全文,对照注释,翻译全文。

找出课文中自己有疑问的字、词、句。

二、给以下加点字注音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日薄西山茕茕孑立床蓐猥以贱微生当陨首责臣逋慢犹蒙矜育过蒙拨擢宠命优渥期功强近终鲜兄弟除臣洗马刘病日笃更相为命三、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言知识。

1.找出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③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

④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并把你认为重要的其它词语整理在空白处。

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②行年四岁,舅夺母志③零丁孤苦,至于成立④门衰祚薄,晚有儿息⑤而刘夙婴疾病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⑦逮奉圣朝,沐浴清化⑧前太守逵察臣孝廉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⑩诏书切峻,责臣逋慢⑾母孙二人,更相为命⑿皇天后土实所共鉴⒀过蒙拔擢,宠命优渥⒁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⒂庶刘侥幸,保卒余年⒃谨拜表以闻⒄无以至今日⒅本图宦达,不矜名节3.辨析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不同①零丁孤苦,至于成立②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③臣欲奉诏奔驰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⑤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⑥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⑦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⑧臣之辛苦4.指出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②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③臣侍汤药,未曾废离④非臣陨首所能上报⑤臣具以表闻⑥则以刘病日笃⑦猥以微贱,当待东宫⑧历职郎署⑨凡在故老,犹蒙矜育⑩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⑾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⑿谨拜表以闻5.一词多义舅夺母志保卒余年博闻强识卒成帝业志寻向所志卒五万兵难卒合项脊轩志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门衰祚薄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薄但以刘日薄西山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厚古薄今戍卒叫,函谷举犹蒙矜育举一反三矜不矜名节举世闻名愿陛下矜悯愚诚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臣具以表闻得复见将军于此臣以供养无主于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以谨拜表以闻急于星火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吾祖死于是猥以微贱,当待东宫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余船以次俱进6.指出下列句式类型①臣具以表闻②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③今臣亡国贱俘④而刘夙婴疾病⑤过蒙拔擢,宠命优渥⑥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⑦非臣陨首所能上报⑧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课堂能力检测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mǐn)凶终鲜(xiǎn)兄弟常在床蓐(rù)B.猥(wěi)以微贱责臣逋(bǔ)慢犹蒙衿(jīn)育宠命优渥(wò)C.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yì)茕茕孑立(qióng) 除臣洗(xiǎn)马D.逮(dǎi)奉圣朝过蒙拔擢(zhuó)门衰祚(zuò)薄更(gēng)相为命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B.门衰祚薄,晚有儿息C.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D.祖母今年九十有六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晚有儿息:子形影相吊:安慰B.逮奉圣朝:等到日薄西山:靠近C.寻蒙国恩:不久听臣微志:听从D.刘病日笃:病重夙婴疾病:缠绕4.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②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B.①凡在故老,犹蒙矜育②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C.①行年四岁,舅夺母志②少多疾病,九岁不行D.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②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5.下列加点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急于星火:像B.臣之进退:取消句子独立性C.无以至今日:没有用来……的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因此6.与例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B.猥以微贱,当侍东宫C.臣具表以闻,辞不就职D.圣朝以孝治天下7.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A.至于成立B.则告诉不许C.实为狼狈D.举臣秀才8.填空: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__________,至于成立。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无祖母,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①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②臣欲奉召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③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崇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翼。

9、成语: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谈孝道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

几千年来,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

忠孝是圣人提出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

它是中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从秦汉开始,中国就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建成它并维护它要有两条保证。

第一条,要保持对广土众民的大国高度集权的有效统治;第二条,要使生活在最基层的个体农民,安居乐业,从事生产。

高度集中的政权与极端分散的农民双方要互相配合,减少对立,在统一的国家协调下,才能从事大规模跨地区的工程建设、文化建设,防止内战,抵御外患,救灾防灾。

个体农民从中受到实惠,则天下太平。

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社会根据自然环境的合理选择。

家庭是中国古代一家一户的基层生产组织,从而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

小农生产的家庭对国家有纳税的义务,国家有保护小农的责任。

“国”与“家”的关系协调得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

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子孝慈的最高原则是“孝”。

相传古代圣王多是造福氏族的领袖。

国家组织被看作氏族组织的扩大。

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细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较,孝比忠更基本。

《十三经》中的《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

后来北宋的张载作《西铭》,在《孝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融忠、孝为一体,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把伦理学、政治学、心性论、本体论组成一个完整的孝的思想体系。

这种高度抽象概括意义的孝,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价值观的共识,几千年来起了积极作用,功不可没。

“五四”以来,有些学者没有历史地对待孝这一社会现象和行为,出于反对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说成罪恶之源,是不对的,因为它不符合历史实际。

孝道是古代社会历史的产物,不能看作是古代圣人想出来专门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当然也不是天经地义,永恒不变的。

古代农业社会,政府重农,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安土重迁,所以有“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古代职业世袭,有“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训条。

古人生活于家庭之内,子女对父母要“晨昏定省”。

古代父母与子女不是平等的地位,片面义务,所以“天下无不是父母”。

古代婚姻不考虑子女双方的感情因素,只凭父母之命即可组成婚配。

进入现代社会,中国社会结构正在转型过程中。

社会老龄化现象对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课题。

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大量独生子女。

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新型家庭一对夫妇要照顾双方的两对父母。

传统观念规定的某些孝道行为规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难以照办。

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无论父母或子女,家庭仍然起着安全港湾的作用。

今天对孝道的理解和诠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把几千年来以家庭为基地培育起来的、深入到千家万户的传统观念,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再认识。

这一课题关系社会治乱,更关系到民族兴衰。

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时日,深入研究,必有丰厚的成绩。

附参考答案:1.A(B责臣逋(bū)慢C有所希冀(jì)D逮(dài)奉圣朝)2.B3.C (听:准许)4.B5.A6.A7.C(A成立:成人自立;B告诉:申诉;D秀才:优秀人才)8.①零丁孤苦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②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无以至今日无以终余年是以区区不能废远9.①既没有叔伯,又没有兄弟。

门户衰败,福气浅薄,很晚才有了儿子。

在外没有任何近亲,在内没有照应门户的僮仆。

孤孤单单,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慰问。

②我本想接受皇帝的旨意马上去京,可是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想苟且顺从私情,向上官申诉却不被允许。

我简直是进退维谷,实在狼狈。

③现在我是个亡国的俘虏,是最微贱最鄙陋的,过分地蒙受朝廷的破格提拔,恩宠优厚,怎么敢徘徊逗留、犹疑不决,有什么非分的企图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