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复习:热点题型3 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分析

合集下载

2024年新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4单元 微专题三 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

2024年新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4单元 微专题三 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

跟踪训练
2.(2023·江苏南通高三模拟)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XDY,一 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其中一个细胞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 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
B.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无性染色体 C.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D.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互换
跟踪训练
cd段细胞表示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的前期、中期,减数分裂过 程中会出现四分体,不会出现92条染色体,B错误; 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即 (cd段),de段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 体分离,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C 错误;
跟踪训练
分析子细胞的基因型可知,两个极体均含基因A,卵细胞含Aa,一 个极体不含A和a,说明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过程中Aa所在的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未移向细胞两极,发生了染 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
跟踪训练
若该细胞分裂至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 离,此时1个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4条染色 体,8条染色单体,C正确; 若该图表示基因型AAXBY的精原细胞,已知产生 了一个AXBY的精细胞,则同时产生的精细胞可能 为AXBY、A、a,也可能为aXBY、A、A,D错误。
跟踪训练
5.(2023·吉林长春高三模拟)雌性蝗虫体细胞有两条性染色体,为XX型, 雄性蝗虫体细胞仅有一条性染色体,为XO型。关于基因型为AaXRO的 蝗虫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的细胞仅有一条性染色体 B.减数分裂Ⅰ产生的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数为1条或0条
跟踪训练
6.人体中一个基因型为AAXBXb的卵原细胞,在完成一次减数分裂后, 产生了基因型分别为AaXb(卵细胞)、AXB、AXB和Xb的子细胞,此过程 中染色体数量与核DNA数量比值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A.细胞在bc段发生了基因突变,染色体数目加倍 B.处于cd段的细胞中无四分体,有92条染色体 C.细胞在de段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内染色

2021高考生物冲刺:《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关系》附历年高考真题及解析

2021高考生物冲刺:《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关系》附历年高考真题及解析

高考生物总复习: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关系【考纲要求】1.理解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2.掌握可遗传变异的类型,理解其发生时期3.理解细胞分裂与遗传的关系4.重点掌握细胞分裂与变异的关系【考点梳理】要点一、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指的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

1.基因重组(1)概念:通常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2)产生原因: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结果:产生多种类型的配子。

如上图: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产生了4种配子。

②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结果:在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基础上,使配子更具有多样性。

产生配子要点诠释:我们一般讲的基因重组的原因就是上面阐述的两个,需要注意的是基因工程即转基因技术的原理也是基因重组,它是不同种生物间基因的重新组合。

2.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2)结果:产生等位基因(3)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物理因素:各种射线、紫外线等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秋水仙素等生物因素:各种病毒和某些细菌(4)发生时期:最易发生基因突变的时间为DNA复制时DNA复制过程是外界诱变因素起作用的有利时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DNA复制时均可发生基因突变。

3.染色体变异(畸变)(1)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缺失某片段(缺失)增加某片段(重复)倒位易位注意:易位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染色体结构变异,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则属于基因重组。

病例:猫叫综合征患者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发生时期: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间期染色体复制时易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

(2)染色体数目变异①非整倍体变异: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发生时期: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病例:21三体综合征病因:减Ⅰ时同源染色体(两条21号染色体)或减Ⅱ时21号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未分离未被分到两个细胞中②整倍体变异: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四单元微专题提升系列解题技巧三、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分析课件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四单元微专题提升系列解题技巧三、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分析课件

3.减数分裂与染色体变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一些原因也会出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的配子,可通过配子将这些变异传递给下一代,现分析如下: 如果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则所形成的配子全部不正常;如果减数第二 次分裂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异常,则所形成的配子有的正常,有的不 正常。如图所示:
4.XXY 与 XYY 异常个体成因分析 (1)XXY 成因
杂合子(Aa)的自交后代出现的性状分离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低温使 XYY 综合征是由于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 期时,复制的姐妹染色单体 YY 没有分到 2 个子细胞中去,A 错误;三 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紊乱造成的, B 正确;杂合子 (Aa)的自交后代出现的性状分离,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 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导致等位基因的分离引起的,C 正确;低温在 有丝分裂前期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使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 D 正确。 答案:A
(2)XYY 成因:父方减Ⅱ异常,即减Ⅱ后期 Y 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两条 Y 染色体共同进入同一精细胞。
1.基因型为 AaXBY 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 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 AA 型配子。 等位基因 A、 a 位于 2 号染色体。 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2 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②2 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目录
CONTENTS
微专题提升系列 解题技巧 三、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
异的关系分析
1.减数分裂与基因突变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 分子复制过程中,如复制出现差错, 则会引起基因突变,此时可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这种突 变能通过配子传递给下一代,如图所示。

高考生物专项复习《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

高考生物专项复习《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

题型三 减数分裂与染色体变异的有关分析
基本模型
1.减数分裂异常导致配子种类变化的规律 (1)如果减数分裂Ⅰ异常,则所形成的配子全部不正常。如图所示:
从基因型的角度分析:若减数分裂Ⅰ异常,则染色体数目增多的细胞 内会存在等位或相同基因。
基本模型
(2)如果减数分裂Ⅱ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异常,则所形成的配子有的 正常,有的不正常。如图所示:
从基因型的角度分析:若减数分裂Ⅱ异常,则染色体数目增多的细胞 内会存在相同基因。
基本模型
2.XXY与XYY异常个体的成因分析 (1)XBXb×XBY→形成XbXbY的原因可能为: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 Ⅱ后期时含有b的X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形成的两条X染色体进入同一子 细胞,最终产生了含有XbXb的卵细胞。 (2)XBXb×XBY→形成XBXBY的原因可能为:①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 裂Ⅰ后期时,X、Y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最终产生了含有XBY的精细胞, 最终与XB的卵细胞结合。
典例突破
A.卵细胞基因组成最多有5种可能 B.若卵细胞为Ee,则第二极体可能为EE或ee
√C.若卵细胞为E且第一极体不含E,则第二极
体最多有4种可能 D.若卵细胞不含E、e且一个第二极体为E,则第一极体最多有3种可能
典例突破
正常情况下,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E或e,减数分裂 Ⅱ时,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为EE或ee,着丝粒分开 后,2个环状染色体互锁在一起,2个环状染色体随机 交换一部分染色体片段后分开,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EE、ee、_ _ (表示没有相应的基因)、E、e,若减数分裂Ⅰ时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 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卵细胞的基因组成还可以是Ee,卵细胞基因组 成最多有6种可能,A错误;
基本模型
②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时,含有B的X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形 成的两条X染色体未移向细胞两极,最终产生了含有XBXB的卵细胞。 (3)XBXb×XBY→形成XBYY的原因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 后期时,Y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形成的两条Y染色体未移向细胞两极,最 终产生了含有YY的精细胞,最终与XB的卵细胞结合。

高考生物专题精研课3 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

高考生物专题精研课3  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
高考生物专题精研课
3 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 系
1.正推法推断细胞分裂过程中异常细胞产生的原因 (1)减数分裂与基因突变
(2)减数分裂与基因重组 ①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自由组合定律)。
②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3)减数分裂与染色体变异
2.逆推法推断异常细胞产生的原因
A.6;9 答案:A
B.6;12
C.4;7
D.5;9
解析:基因型为Aa的多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时,仅A、a所在的同源染 色体异常联会且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若A、a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 生交换,则A、a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①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进入1个子 细胞,则子细胞基因组成为AAaa或不含A、a,经减数分裂Ⅱ,同源染色体分 离而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可形成基因型为Aa和不含A、a的精子;②异常 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进入2个子细胞,则子细胞基因组成为Aa,经减数分裂Ⅱ, 可形成基因型为A或a的精子。若A、a所在的染色体片段未发生交换,①异 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进入1个子细胞,则子细胞基因组成为AAaa或不含A、 a,经减数分裂Ⅱ,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可形成基因型为 AA、aa和不含A、a的精子;②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进入2个子细胞,则子 细胞基因组成为AA或aa,经减数分裂Ⅱ,可形成基因型为A或a的精子。综 上所述,精子的基因组成包括AA、aa、Aa、A、a和不含A、a,共6种,与基 因组成为A或a的卵细胞结合,受精卵的基因组成包括AAA、AAa、Aaa、 aaa、AA、Aa、aa、A、a,共9种。
【对点训练】
1.(2021重庆高考)人的一个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 没有分开而进入次级卵母细胞,最终形成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卵细胞个数为

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

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

示的基因组成,即MMRo与moro杂交,后代为MmRr、
MoRo、Mmro、Mooo(幼胚死亡),宽叶红花∶宽叶白花
=2∶1;若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即MoRo与moro,后
代为MmRr、MoRo、moro、oooo(幼胚死亡),宽叶红 花∶窄叶白花=2∶1。 方案2 选择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红花植株(mR)
与该宽叶红花突变体进行杂交。若为图甲所示的基因
组成,即MMRr与moRo杂交,后代为MmRR、MoRo、
MmRr、Moro,宽叶红花∶宽叶白花=3∶1;若为图乙所
示的基因组成,即MMRo与moRo,后代为MmRR、MoRo、
MmRo、Mooo(幼胚死亡),后代全部为宽叶红花;若为 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即MoRo与moRo杂交,后代为 MmRR、MoRo、moRo、oooo(幼胚死亡),宽叶红花∶窄 叶红花=2∶1。
则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
Ⅲ.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
【解题探究】 1.理解两种异常配子产生的原因: (1)含一对等位基因的配子很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 同源染色体 不分离导致的。 ___________
(2)含一对相同基因的配子很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 姐妹染色单体 不分离导致的。 _____________
(2)根据题意,该物种染色体数目为2n,图甲细胞内染 色体数目为2n且存在同源染色体,并含有姐妹染色单 体,故可判断图甲表示初级精母细胞;而图乙中没有 同源染色体,也无染色单体,表示精细胞。
(3)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内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
个体。
答案:(1)自由组合 (2)初级精母细胞
交叉互换 精细胞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可遗传变异、DNA复制的关系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可遗传变异、DNA复制的关系

加强提升课(3)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可遗传变异、DNA复制的关系突破一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1.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图像辨析(1)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判断细胞分裂方式及时期(2)结合染色体的奇、偶数识别细胞分裂时期2.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与受精过程中核DNA、染色体数目的变化(1)模型(2)判断方法3.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含量变化上图所示曲线适用于减数分裂,也适用于有丝分裂,相关分析如下:A→B B′→C C→D D→E 特点及其变化减数分裂对应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有丝分裂对应时期间期前期和中期后期末期图甲中表示有丝分裂的是①,表示减数分裂的是②。

图乙中表示有丝分裂的是③,表示减数分裂的是④。

5.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相关柱形图的比较(1)模型图(2)相关解读①只有染色单体的数目才可能是0,染色体和核DNA的含量不可能是0。

染色单体会因着丝点的分裂而消失,所以柱形图中表示的某结构若出现0,则其一定表示染色单体。

②染色体的数目不可能超过核DNA分子的数目。

因为核DNA分子未复制时,其数目与染色体一样多,而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

即核DNA∶染色体可能为1∶1 或2∶1,但不可能是1∶2。

1.以下甲~丁为某高等动物体内的一些细胞分裂图,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的顺序依次为乙→丁→丙→甲B.乙是卵原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甲最可能为卵细胞C.甲、乙、丙、丁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依次为1、2、4、1D.没有突变、交叉互换发生时,如果乙的基因组成是EEeeFFff,那么丁的基因组成是EeFf解析:选C。

细胞分裂的顺序依次为丙→乙→丁→甲;乙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初级卵母细胞;没有突变、交叉互换发生时,如果乙的基因组成是EEeeFFff,那么丁的基因组成是EEff或eeff或EEFF或eeFF。

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联系-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

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联系-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用)
2. 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并不是简单地平行靠拢,而是在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某些部位因交换形成清晰可见的交叉,下图为某细胞中交换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交换是交叉的结果,在减数分裂Ⅰ前期能观察到B. 一般情况下,染色体越长,可形成的交叉数目就越多C. 该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产生 、 、 、 四种配子D. 交换是基因重组的一种常见类型,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3. 与 异常个体成因分析
(1)一定源自基因突变
(2)一定源自交换
(3)无任何提示,则上述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4)若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或姐妹染色单体同一位置出现了“不同字母”的基因,如 与 ,则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如移接等)。
4.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分析
2.细胞分裂过程中异常细胞产生的三大原因分析
(1) 成因
(2) 成因:父方减数分裂Ⅱ异常,即减数分裂Ⅱ后期 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后两条 染色体进入同一精细胞。
C
[解析] 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以是平行状态,但是当同源染色体相邻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部分基因片段后,相邻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就会交叉,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可以观察到,A项正确;一般情况下,染色体越长说明染色体上的基因片段越长,可交叉的基因数目就越多,B项正确;题图中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的片段在 和 、 和 之间, 与 所在区段没有交换,故非姐妹染色单体上 与 的等位基因没有发生交换,故该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只有 和 两种,C项错误;交换是基因重组的一种常见类型,为进化提供原材料,D项正确。
CC
C
4.人类(2n=46)14号与21号染色体二者的长臂在着丝点处融合形成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该染色体携带者具有正常的表现型,但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其细胞中形成复杂的联会复合物(如图)。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若该联会复合物的染色体遵循正常的染色体行为规律(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关于平衡易位染色体携带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减数分裂与基因重组
(2017·全国Ⅱ,1)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
审题关键
(1)由题干可知,某种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G和g、H和h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G和g所在染色体大,而H和h所在染色体小.
(2)A图细胞特点是染色体散乱分布,没有同源染色体,则其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该分裂过程中,含有基因G和基因H(或基因g和基因h)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B图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特点和A图相同,只是在分裂过程中,含有基因g和基因H(或基因G和基因h)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
(3)C图细胞特点是染色体数目减半,没有姐妹染色单体,则其为B图所示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所形成的子细胞.
(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特点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正常情况下,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不应该含有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
答案 D
减数分裂中基因重组的两种方式
(1)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因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出现基因重组,如A与B或A与b组合.
(2)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可因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而导致基因重组,例如原本A与B组合,a与b组合,经重组可导致A与b组合,a与B组合.
1.如图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A与a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基因突变是等位基因A、a和B、b产生的根本原因
答案 C
解析在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上都有黑色和白色两种片段,说明两条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A项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两条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和b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B项正确;由图可知,两条染色体上A与a所在部分发生了交叉互换,因此,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项错误;等位基因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D 项正确.
二、减数分裂与基因突变
如图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B.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
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
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审题关键
(1)由题干可知该生物基因型为AABb,因此图示细胞中基因a不可能是交叉互换产生的,只能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的.
(2)题干图示细胞的特点是不含同源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则其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
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若为次级精母细胞,则能产生AB和aB两种精子;若为次级卵母细胞,则能产生AB或aB一种卵细胞.
(3)由题干信息可知动物体细胞内含有二个染色体组,图示细胞所含染色体组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在有丝分裂后期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答案 A
1.减数分裂与基因突变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如复制出现差错,则会引起基因突变,此时可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这种突变能通过配子传递给下一代,如图所示:
2.姐妹染色单体(或分开后形成的子染色体上)存在等位基因的原因分析
(1)若为有丝分裂(如图1),则为基因突变.
(2)若为减数分裂(如图2),则可能是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需要再结合个体的基因型和基因个数进行判断.
2.(2018·郑州一中高三考前模拟)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体内一个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示意图(未发生染色体变异).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7条染色单体
B.等位基因的分离只能发生在图示所处时期
C.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A突变为a
D.该细胞分裂完成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分别是aY、aY、aX和AX
答案 D
解析题图为哺乳动物体内一个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图像,此时每条染色体均含有两条姐妹染
色单体,因此图中共有8条染色单体,A错误;据图可知,图中的基因在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同一条染色体上带有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此时等位基因的分离也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但不确定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是显性突变(a→A)还是隐性突变(A→a),C错误;据图可知,3号与4号染色体大小、形状不同,且3号较小,因此3号是Y染色体,4号是X染色体,根据减数分裂的规律可知该细胞分裂完成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分别是aY、aY、aX和AX,D正确.
三、减数分裂与染色体变异
一个基因型为AaX b Y的雄果蝇经减数分裂产生了甲、乙两个异常精细胞,精细胞甲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YY,精细胞乙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AX b Y.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精细胞甲和精细胞乙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B.与精细胞乙同时形成的另外三个精细胞都是异常精细胞
C.精细胞甲形成的原因是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多复制了一次
D.精细胞乙形成的原因是X和Y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未分离
审题关键
(1)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X b Y,其处于四分体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及基因组成为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b位于X染色体上.
(2)正常减数分裂中,减数第一次分裂是A、a分离,X b、Y分离,自由组合后可形成配子的基因型为AX b、aX b、AY、aY四种.
(3)据此判断,精细胞甲形成的原因是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精细胞乙形成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X、Y)没有分开.
答案 C
减数分裂与染色体变异的关系分析
(1)减数分裂异常导致配子种类变化的规律
如果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则所形成的配子全部不正常;如果减数第二次分裂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异常,则所形成的配子有的正常,有的不正常.如图所示:
(2)XXY与XYY异常个体的成因分析
①XXY成因
②XYY成因:父方减Ⅱ异常,即减Ⅱ后期Y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两条Y染色体共同进入同一精细胞.
3.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下列示意图最能表明其原因的是( )
答案 D
解析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用B、b表示相关基因.表现型正常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X B X b、X B Y;患病孩子的基因型为X b X b Y,其是由X b X b型卵细胞与Y型精子结合发育形成的,X b X b卵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卵母细胞着丝点分裂后产生的两条X b没有分开,一同进入卵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