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测试题汇编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应用题100题

1、折线统计图不但表示出(), 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 )变化的情况。
2、折线统计图包括()折线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3、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表示出()数据数量的多少及()情况,而且还能更好的()出两组数据的( )。
4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1)售出图书最多的一天比最少的一天多()册;(2)星期五售出的图书册数是星期四的() ()。
5.下面是一辆汽车与一列火车的行程图表,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汽车的速度是每分钟()千米;(2)火车停站时间是()分钟;(3)火车停站后时速比汽车每分钟快()千米;(4)汽车比火车早到()分钟。
6.小刚和小强赛跑情况如下图所示。
(1)()先到达终点。
(2)请用“快”“慢”来描述他们的比赛情况:小刚是先()后()。
(3)开赛初()领先,开赛()分钟后()领先,比赛中两人相距最远约是()米。
7.看图填空。
(1)小华骑车从家去距离住处5千米的图书馆借书,从所给的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小华去图书馆的路上停车()分,在图书馆借书用()分。
(2)从图书馆返回家中,速度是每小时()千米。
8.如图是航模小组制作的两架航模飞机在一次飞行中飞行时间和高度的记录。
(1)甲飞机飞行了()秒,乙飞机飞行了()秒,乙飞机的飞行时间比甲飞机短()。
(2)从图上看,起飞后第25秒甲飞机的飞行高度是()米,起飞后第()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起飞后大约()秒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
9.画图填空。
1、红旗造纸厂年各季度新闻纸产量如下:第一季度350吨,第二季度400吨,第三季度450吨,第四季度550吨,根据以上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建新造纸厂年度各季度新闻纸产量统计图单位:吨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1)第()季度的产量最高,是( )吨。
(2)四个季度总产量是( )吨,平均每个季度产量是( )吨。
(3)第( )季度到第( )季度的增长幅度最大。
时间(小时) 1 2 3 4 5 6 7 8 甲车路程(千米) 60 120 240 300 420 乙车路程(千米)80160320400560根据上表的数据,在下图中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7.折线统计图测试卷试题(含答案)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7.折线统计图测试卷试题(含答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7.折线统计图(含答案)一、单选题1.能反映事物间变化趋势的统计图是()A. 条形统计图B. 扇形统计图C. 折线形统计图D. 以上均可2.观察一个高烧病人一周内的体温变化情况应绘制( )统计图A. 扇形B. 折线C. 条形3.在“阳光体育节”活动中,某校对六(1)班、(2)班同学各50人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是正确的.A. 喜欢乒乓球的人数(1)班比(2)班多B. 喜欢足球的人数(1)班比(2)班多C. 喜欢羽毛球的人数(1)班比(2)班多D. 喜欢篮球的人数(2)班比(1)班多.4.兴隆商场今年1~5月空调销售情况如图。
(1)总的销售趋势是()。
A.上升B.下降C.不升不降D.无法判断(2)()的增长幅度最大。
A.1~2月B.2~3月C.3~4月D.4~5月(3)总的销售趋势是()。
A.上升B.下降C.不升不降D.无法判断二、判断题5.折线统计图只能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不能体现数据的多少。
6.某地2002年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上面的图形是条形统计图.7.了解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适合选用折线统计图。
8.我们常用折线统计图反映温度的增减变化情况。
三、填空题9.________统计图能够表现一个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10.在统计图中,________统计图能反映各占总数的百分比,________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11.某电脑销售公司2002~2005年电脑年销售量如下表.为宣传公司的销售业绩,两位销售人员分别绘制了A、B两幅统计图.(1)这两幅统计图给你的感受一样吗?________它们包含的信息一样吗?________(2)如果让你选,你会选哪幅统计图来反映销售业绩?为什么?________12.条形统计图是用________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是用________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四、解答题13.下面是某小区的居民在2001~2006年吸烟人数和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统计表。
五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考试卷

五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考试卷一、填空。
1.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甲、乙两地的年平均气温变化情况,应绘制( )统计图。
2.下面是某风景区2015年“十一”期间旅游人数统计图。
(1)在上图中将3日、5日、6日、7日的旅游人数填出来。
(2)( )日的旅游人数最多,( )日的旅游人数最少。
二、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判断。
张明家和李悦家2015年上半年用电情况统计图1.李悦家1~4月的用电量呈上升趋势。
( )2.李悦家3~6月平均每月用电80千瓦时。
( )3.张明家1~4月的用电量呈上升趋势。
( )4.张明家3~6月平均每月用电90千瓦时。
( )5.李悦家4~6月的用电量呈下降趋势。
( )三、看图回答问题。
1.下面是甲、乙两车的行程图,看图回答问题。
(1)哪辆车先出发?哪辆车先到达?(2)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3)甲、乙两车在途中相遇时是几点?2.下面是张华和王芳六次1分钟跳绳成绩统计表。
一二三四五六张华 158 154 156 160 162 164王芳 153 156 154 152 157 156(1)请你根据上面的统计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张华和王芳六次1分钟跳绳成绩统计图(2)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张华的最好成绩是1分钟跳( )个,王芳的最好成绩是1分钟跳( )个,她们的最好成绩相差( )个。
②张华平均一次跳( )个,王芳平均一次跳( )个。
(得数保留整数)③从整体来看,张华的成绩呈( )趋势。
④如果要从这两人中选一人参加比赛,你认为选谁比较合适?为什么?一、1.复式折线2.(1)2.5 1.5 1.5 0.5 (2)4 7二、1.√ 2.× 3. × 4.√ 5.√三、1.(1)甲车先出发,乙车先到达。
(2)甲车的速度:90÷2=45(千米/时)乙车的速度:90÷1=90(千米/时)(3)8:202.(1)略(2)①164 157 7 ②159 155③上升④略文。
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练习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练习题
一、基础型(☆☆☆☆☆☆☆)
1.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常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在一起,称为________条形统计图;将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在一起,称为________折线统计图.
2. 单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明显地看出各种数量的________,而且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_ _______变化情况。
3. 表示自己一学期数学成绩的变化情况,应选择()式()统计图比较合适.
4. 表示你所在学校各年级的人数情况,应选择()式()统计图比较合适.
5. 表示你所在班级的男女生跳绳比赛的情况,应选择()式()
统计图比较合适。
6. 表示王明和李欣两个人1—6年级视力变化情况,应选择()式()
统计图比较合适.
二、综合型(☆☆)
看图回答下面问题。
(1)羽绒服销售量________月份销售量最高。
(2)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羽绒服销售量________月到________增长最快。
(3)羽绒服销售变化情况:________。
(4)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三、拓展型(☆)
(1)B市月平均气温最高是________℃,最低是________℃.
(2)两个城市月平均气温相差最大的是________月,最小的是________月.全年月平均气温变化比较大的是________市.
(3)A市月平均气温小于20℃的有________个月,占全年的()。
(4)小美打算今年暑假与爸爸妈妈一起去A市或B市去旅游,你会推荐她去_____市,理由
是。
小学数学苏教版(2014秋)五年级下册第二章 折线统计图单元复习-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星期天,小梅从家乘车去西湖公园玩了2小时之后又乘车回家,下面()图描述了小梅的行走路线.A. B. C.【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小梅从家出发去西湖公园,折线统计图的折线应该是上升趋势,到达公园玩耍时间的折线应该是持平,又返回家中的折线走势应该是逐渐下降趋势,由此解答即可.【解答】由分析得到,选项C符合小梅的行走路线.选C.2.【答题】小明去上学.小明觉得要迟到了,就跑步上学,跑累了,便走着到学校,下列第()幅图描述了小明的行为.A. B. C. D.【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折线统计图.【解答】小明五上学,行走的路程变化不大;当小明觉得要迟到了时就跑步上学,速度变快了,行走的路程也就变化较大了;跑累了,便走着到学校,走的速度慢,行走的路程变化不大,因此行走的路程也就变化较小了;在这四种图象中,描述小明行走路程的是B.选B.3.【答题】如图是小东骑自行车的行驶路程与行驶时间之间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0时到3时,行驶了30千米B.从1时到2时是匀速前进的C.从1时到2时在原地不动D.从0时到1时与从2时到3时行驶速度相同【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A、由图可知,从0时到3时,行驶了30千米,故A正确;B、从图上折线是水平的可知这段时间路程不变,因而这段时间这个人原地未动,故B错误.C、从图上折线是水平的可知这段时间路程不变,因而这段时间这个人原地未动,故C 正确;D、根据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从0到1时行了15千米,从2时到3时行了30-15=15千米,由此可知这两段时间,行驶速度相同,故D正确.选B.4.【答题】这是2006-2010年我国工业粉尘排放总量变化情况统计图,随着时间的变化,粉尘排放总量呈()趋势.A.上升B.不变C.下降【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随着时间的变化,粉尘排放总量呈下降趋势,选C.5.【答题】看图回答问题.刘明和李梅参加学校1分钟跳绳比赛,提前10天进行训练测试成绩如图所示.(1)刘明和李梅第1天的成绩相差______下,第10天的成绩相差______下.(2)刘明和李梅跳绳的成绩呈现______的趋势(填“上升”或“下降”).【答案】(1)1,2,(2)上升【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1)在图中读出刘明和李梅第1天的成绩,以及第10天的成绩然后作差;(2)根据两条线的变化情况回答.【解答】(1)第1天:153-152=1(下);第10天:167-165=2(下);所以刘明和李梅第1天的成绩相差1下,第10天的成绩相差2下.(2)刘明和李梅跳绳的成绩呈现上升的趋势.故此题的答案是(1)1,2,(2)上升.6.【答题】看图回答.试验田玉米年产量情况如图:(1)产量最高的年份是______年,年产量是______千克.(2)产量最低的年份是______年,年产量是______千克.【答案】(1)1997,1200,(2)1996,45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1)产量最高的年份是1997年,年产量是1200千克.(2)产量最低的年份是1996年,年产量是450千克.故此题的答案是(1)1997,1200,(2)1996,450.7.【答题】丽丽出生时的体重是3.8千克,半年中她的体重变化如下图:看图回答问题:1个月时,丽丽的体重比出生时增加了______千克,6个月时,丽丽的体重比出生时增加了______千克.【答案】1.2,6.2【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5-3.8=1.2(千克),10-3.8=6.2(千克).所以1个月时,丽丽的体重比出生时增加了1.2千克.6个月时,丽丽的体重比出生时增加了6.5千克.故此题的答案是1.2,6.2.8.【答题】某市第一小学去年下半年水电费情况统计图如下.(1)去年下半年平均每月的水费是______元.(2)9月份的电费比水费多______元.【答案】(1)900,(2)20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1)(1000+1100+900+700+900+800)÷6=900(元).所以去年下半年平均每月开支水费900元.(2)1100-900=200(元).所以9月份的电费比水费多200元.故此题的答案是(1)900,(2)200.9.【答题】下面是小明和小华两位同学从A地出发,骑自行车在同一条路上行驶到B地的折线统计图.请看图回答问题.______先到达B地(填“小明”或“小华”).两人所用的时间相差______小时.【答案】小明,1【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由统计图知,小明用2小时到达B地,小华用3小时到达B地,所以小明先到达B地.两人所用的时间相差3-2=1(小时).故此题的答案是小明,1.10.【答题】小红从家去距离4千米的图书馆看书,从统计图可以看出,她在图书馆看书用去______分钟,去时的速度是每时______千米.【答案】70,8【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在图书馆看书的时间:100-30=70(分钟).所以小红在图书馆看书用去70分钟.30分钟=0.5小时,去时的速度是:4÷0.5=8(千米).故此题的答案是70,8.11.【答题】下面是某旅游景点四个季度接待游客情况的统计图,计算这个旅游景点平均每个月接待游客______万人.(答案用小数表示)【答案】1.5【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2.5+5+6+4.5)÷12=1.5(万人),所以这个旅游景点平均每个月接待游客1.5万人. 故此题的答案是1.5.12.【答题】下面是王梅家从2008~2012年收到的普通贺卡和电子贺卡的统计图.______年两种贺卡的枚数最接近.【答案】201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2010年两种贺卡的枚数最接近.故此题的答案是2010.13.【答题】下图是某百货商店2017年下半年毛衣和衬衫销售统计图.毛衣和衬衫的销售量分别在()最大.A.7月,12月B.11月,7月C.12月,11月D.10月,7月【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毛衣的销售量在11月最大,衬衫的销售量在7月最大,选B.14.【答题】下图是一位病人的体温变化记录折线统计图.(1)护士每隔______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2)这个病人的最高体温是______℃,最低体温是______℃.【答案】(1)3,(2)39.5,36.8【分析】(1)通过考查折线统计图可知:护士每隔3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2)这个病人的最高体温是39.5℃,最低是36.8℃.【解答】(1)护士每隔3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2)这个病人的最高体温是39.5℃,最低体温是36.8℃.故此题的答案是(1)3,(2)39.5,36.8.15.【答题】下面的统计图分别表示2016年“五一”期间南京市和北京市的最高气温情况.(1)南京市和北京市______月______日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______月______日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小.(填阿拉伯数字)(2)南京市5月1日至5月7日,平均气温是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1)5,2,5,6,(2)23.4【分析】(1)由统计图观察可知,南京市和北京市5月2日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5月6日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小;(2)求5月1日至5月7日,南京市平均气温约是多少摄氏度,把这几天的气温加起来除以7即可.【解答】(1)南京市和北京市5月2日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5月6日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小.(2)(18+21+23+22+26+28+26)÷7=164÷7≈23.4(℃),所以南京市5月1日至5月7日,平均气温是23.4℃. 故此题的答案是(1)5,2,5,6,(2)23.4.16.【答题】龟兔赛跑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故事大意是: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开始就领先了乌龟很多,兔子不耐烦了,就在路边睡了一觉,而乌龟一直往目的地奔跑,最终乌龟获得了胜利.下面能反映这个故事情节的图是()A. B.C. D.【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如何观察折线统计图并从图中获取信息.【解答】根据题意与分析可得,表示乌龟赛跑的图象应该是一条一直上升的直线,且比兔子早到达终点;表示兔子赛跑的图象应该是开始时是一条上升的直线,中途变为水平直线,然后又变为上升,且比乌龟晚到达终点;所以,A图能反映这个故事情节.选A.17.【答题】如图是小明每天上学走的路程统计图,那么他从家到学校需要走()千米.A. 5B. 2.5C. 10【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单式折线统计图.【解答】观察图可知,小明离开家,走的路程越来越多,走到5千米的地方路程不再增加,也就是到了学校,所以他从家到学校需要走5千米.选A.18.【答题】如图是吴先生国庆节开车从深圳回老家F市的过程.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 F市距离深圳640kmB. 9时~10时车速最快C. 14时~15时行驶了60kmD. 开车4小时后休息了20分钟【答案】D【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折线统计图.【解答】各时间段行驶的路程、速度计算如下:7时~8时行驶了75千米,时速75÷1=75(千米/时);8时~9时行驶了180-75=105(千米),时速105÷1=105(千米/时);9时~10时行驶了300-180=120(千米),时速为120÷1=120(千米/时);10时~11时行驶了410-300=110(千米),时速为110÷1=110(千米/时);11时~12时路程没有变化,时速为0,即休息了1小时;12时~13时行驶了500-410=90(千米),时速为90÷1=90(千米/时);13时~14时行驶了580-500=80(千米),时速为80÷1=80(千米/时);14时~15时行驶了640-580=60(千米),时速为60÷1=60(千米/时).F市距离深圳640km,选项A正确;9时~10时车速最快,选项B正确;14时~15时行驶了60km,选项C正确;开车4小时后休息了1小时,选项D不正确.选D.19.【答题】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特快车从乙地驶往甲地.快车的速度是100千米/小时,特快车的速度是150千米/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1000千米,两车同时出发,则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快车行驶时间(小时)之间的关系的是()A. B.C. D.【答案】C【分析】由题意可知,两车从开始到相遇,这段时间两车之间的距离迅速减小;相遇后向相反方向行驶,快车到乙地,特快到甲地,这段时间两车之间的距离迅速增加;特快到达甲地时,快车未到达乙地,这段时间两车之间的距离缓慢增大.根据“时间=路程÷速度”,用甲、乙两地的距离(1000千米)除以两个车的速度之和就是两车相遇的时间,在这个时间点上,两车的距离为0.据此即可进行选择.【解答】两车从开始到相遇,这段时间两车之间的距离迅速减小;相遇后向相反方向行驶,快车到乙地,特快到甲地,这段时间两车之间的距离迅速增加;特快到达甲地时,快车未到达乙地,这段时间两车之间的距离缓慢增大;1000÷(100+150)=4(小时),4小时后两车距离为0.综合以上情况,图象为:选C.20.【答题】如图是甲、乙两架航模飞机的飞行情况统计图,第()秒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A. 20B. 25C. 30D. 35【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解答】根据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在第30秒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相差27-8=19(米).选C.。
(易错题)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

(易错题)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观察下边的折线统计图,哪一年实际产量超出计划产量最多?()A. 1999年B. 2000年C. 2001年D. 2002年2.要想清楚地表示一个病人一天中的体温变化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A. 条形B. 折线C. 扇形3.甲、乙、丙三人一起修剪一块草坪,三人修剪草坪的速度相同。
一开始三人同时修剪,5分钟后,甲和乙有事离开,只留下丙一人修剪。
下面四幅图中,()能表示修剪的时间t和修剪好的面积S之间的关系。
A. B. C. D.4.张阿姨开车去办事,半途中突然有一只狗冲在车前,她用力刹车才没撞它,张阿姨受惊后仍开车回家.右图曲线是张阿姨开车的速度记录。
张阿姨在什么时间为躲避那只狗而刹车?( )A. 8:01B. 8:06C. 8:08D. 8:11 5.星期天晚饭后,小红从家里出去散步,如图描述了她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米)与散步所用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图,依据图象,下面的描述符合小红散步情景的是()A. 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就回家了.B. 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后,继续向前走了一段,然后回家了.C. 从家出发,散了一会儿步,就找同学去了,18分钟后才开始返回.D. 从家出发,一直散步(没有停留),然后回家了.6.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晰地表示出()A. 数量的多少B. 各部分数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C. 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D. 数据的分布情况7.要反映一~六年级的学生人数最好选择( )统计图。
A. 条形B. 折线C. 扇形8.下面对统计图中信息表述正确的是()A. 小刚先到达终点B. 小刚先快后慢C. 小强先快后慢D. 小刚和小强同时到达终点9.要反映当天气温变化情况,应选用()A. 条形统计图B. 折线统计图C. 扇形统计图10.在常见的折线统计图上,表示()A. 不变B. 缓慢上升C. 缓慢下降D. 大幅上升11.反映一位病人24小时内心跳次数的变化情况,护士需要把病人心跳数据制成()A. 统计表 B. 条形统计图 C. 折线统计图12.育才小学六年级同学从学校出发,乘车0.5时,来到离学校5千米远的科技馆,参观1时,出馆后休息0.5时,然后乘车0.5时返回学校.下面四幅图中,描述了育才小学六年级同学这一活动行程的是图()A. B.C. D.二、填空题13.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去乙地,到达乙地后停留了一段时间后又沿原路返回,(如图),汽车出发一小时后行了________千米,到达乙地的时间是________,在乙地停留了________时,汽车回甲地的速度是________km/时.14.下图是2010年~2014年鹿野化肥厂产量增长情况统计图,看图填空。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习题(有答案)

第七章折线统计图附参考答案第2节复式折线统计图测试题一、下面是张强同学调查的某地区近几年的年降水量情况统计表。
年份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降水量/毫米900 600 700 800 650 950 某地区近几年年降水量情况统计图新|课 | 标|第 | 一| 网看图回答问题。
(1)降水量最多的一年是( )年,最少的一年是( )年,两年的降水量相差( )毫米。
(2)这几年的平均降水量约是( )毫米。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二、已知某县农民2002年------2006年每人年平均收入的情况如下。
(10分)蔬菜种植:2002年每人年平均收入1680元;2003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025元;2004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450元;2005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220元;2006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300元。
畜牧养殖:2002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000元;2003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450元;2004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300元;2005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650元;2006年每人年平均收入3000元。
根据上面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成折线统计图。
(自己设计标题和图例)三、已知北方甲市和南方乙市2007年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20分)北方甲市和南方乙市2007年各月平均气温统计表 2008年2月制月份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气温(℃)城市北方甲市-18 -15 0 10 24 28 30 30 25 12 5 -10南方乙市 5 16 20 25 30 35 35 35 35 30 20 151、根据上面的统计表绘制折线统计图。
2、根据上面的统计(1)这两个城市的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几月?(2)两个城市哪个月的温差最大?差是多少摄氏度?(3)两个城市年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摄氏度?四、北京路小学五年级4班共有50名学生。
这个班2002~2007年拥有电话和电脑的家庭户数如下表。
折线统计图练习题

五折线统计图一、知识点总结归纳1、折线统计图的意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妙处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的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幅度和变化趋势。
3、认识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是由对应点和连结的对应线组成。
点的高度表示数据的大小,线段的上升与下降表示数据的增大与减小,线段上升与下降的倾斜度表示数据增大与减小的快慢。
4、知识回忆:(1)条形统计图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数据的多少。
这种统计图便于看出和比拟各种数量的多少。
(2)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在水平射线上,适当确实定直条的间隔;在垂直射线上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据。
5、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条形统计图根本一样,只是表示数量的方法不同。
条形表示数量,折线是按照数量的多少描点连线。
折线统计图练习题1、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某路口5分钟里各种机动车辆通行情况如下:小汽车:65辆;大客车:44辆;载重车:25辆;摩托车:13辆。
〔1〕请根据上述信息,制作统计表:〔2〕完成统计图:大客车小汽车载重车摩托车〔3〕看图答复以下问题:A、图中每格代表〔〕辆车;年 月 日B 、小汽车辆数是摩托车辆数的〔 〕倍;C 、从上面的表格和统计图你发现:D 、计算平均每分钟通过多少辆机动车?〔得数保存整数〕2、某班学生的体重如下表:〔1〕最重是〔 〕千克,最轻是〔 〕千克;〔2〕根据统计的需要和数据范围的具体情况,先把数据分成四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编制统计表,并完成统计表。
3、根据以下单式统计表,完成复式统计表:数学小组 课外小组人数统计表 生物小组航模小组美术小组4、根据表格,完成下面各题:计算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得数保存一位小数〕计算平均每人捐书多少本?5、五〔1〕50人,共植树136棵;五〔2〕48人,平均每人植树2.5棵;〔1〕计算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2〕两个班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1.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折线统计图不但表示出(), 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 )变化的情况。
2、折线统计图包括()折线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3、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表示出()数据数量的多少及()情况,而且还能更好的()出两组数据的( )。
4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1)售出图书最多的一天比最少的一天多()册;
(2)星期五售出的图书册数是星期四的() ()。
5.下面是一辆汽车与一列火车的行程图表,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汽车的速度是每分钟()千米;
(2)火车停站时间是()分钟;
(3)火车停站后时速比汽车每分钟快()千米;
(4)汽车比火车早到()分钟。
6.小刚和小强赛跑情况如下图所示。
(1)()先到达终点。
(2)请用“快”“慢”来描述他们的比赛情况:小刚是先()后()。
(3)开赛初()领先,开赛()分钟后()领先,比赛中两人相距最远约是()米。
7.看图填空。
(1)小华骑车从家去距离住处5千米的图书馆借书,从所给的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小华去图书馆的路上停车()分,在图书馆借书用()分。
(2)从图书馆返回家中,速度是每小时()千米。
8.如图是航模小组制作的两架航模飞机在一次飞行中飞行时间和高度的记录。
(1)甲飞机飞行了()秒,乙飞机飞行了()秒,乙飞机的飞行时间比甲飞机短()。
(2)从图上看,起飞后第25秒甲飞机的飞行高度是()米,起飞后第()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起飞后大约()秒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
9.画图填空。
1、红旗造纸厂2006年各季度新闻纸产量如下:第一季度350吨,第二季度
400吨,第三季度450吨,第四季度550吨,根据以上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建新造纸厂2006年度各季度新闻纸产量统计图
单位:吨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1)第( )季度的产量最高,是( )吨。
(2)四个季度总产量是( )吨,平均每个季度产量是( )吨。
(3)第( )季度到第( )季度的增长幅度最大。
10、两辆汽车行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如下表,观察其中的规律,填完下表。
根据上表的数据,在下图中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两辆汽车行驶路程情况统计图
100
200
300400500600小时
60千米
甲车 乙车
600 540 480 420 360 300 240 180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