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与研究学术论文
中国教育改革浅述论文(2)

中国教育改革浅述论文(2)中国教育改革浅述论文篇二《浅谈中国教育改革》【摘要】中国教育改革了几十年,取得一些成就,但没有取得根本性改变,究其根本原因,那就是中国教育有一把无形的具有无穷魔力的“剪刀”和“指挥棒”在一直不断的引导者中国教育的方向和选拔中国的人才。
从根本上改变这把无形的“剪刀”才能改变“指挥棒”,才能改变中国教育。
【关键词】中国教育改革;“剪刀”;“指挥棒”一、中国教育的本质中国教育的本质就是“剪刀”和“指挥棒”。
那么这把无形的“剪刀”和“指挥棒”是什么呢?这个“指挥棒”就是中国人上学、读书的动机;这把无形的“剪刀”就是各个学校、工作单位选拔人才的标准。
二、中国教育的改变中国教育的改革需要通过立法进行改革,需要通过国家政策的引导才能进行改革。
从根本上改变这把无形的“剪刀”和“指挥棒”。
一个国家的立法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外源性立法,一种是内源性立法。
外源性立法是因外部原因主导立法,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立法,有反复性,立法在前,思想观念变革在后。
内源性立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立法,比较平和、成熟的立法。
三、中国教育的改革(1)“剪刀”与“指挥棒”的影响。
中国人上学、读书的动机,在古代唯一的目的是出仕做官、光宗耀祖;在当代的目的是读好学校,上好大学,找好工作。
上好大学成了出人头地的出路。
这种思维几乎在所有的中国人头脑中根深蒂固,不可动摇。
各个学校、工作单位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呢?那就是成绩、文凭。
这种思维是错误的,因为它禁锢了学生发展的天性、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自由、限制了人成长的规律。
我们是在工厂内对人才进行规模化生产。
(2)教育体制改革。
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稳步发展,但发展还不够。
国家继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办好职业教育。
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是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发展民办教育,我国的民办教育也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关于中国教育改革的形论文范文

关于中国教育改革的形论文范文自上个世纪至今,许多国家都对教育进行了改革。
我国也不例外。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改革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教育改革的论文范文篇一:《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摘要:在当前的高等教育领域当中,广播电视大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在新时期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当中,计算机教育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在新时期的社会当中,对于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来说,计算机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素质。
因此,应当对新时期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教育进行有效的改革与优化,同时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使计算机教育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一、引言在广播电视大学当中,计算机教育看似较为简单,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却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新时期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当中,对于计算机教育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思考。
针对当前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对于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应当对课程与课程体系自我完善的思维方式进行超越,协同研究和实践各个教学环节的改革,从而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教学内容。
因此,在新时期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二、提高与完善教材体系的质量在广播电视大学当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所取得的效果却十分不理想,这其中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对于这一问题,教育领域的相关专家和人员组织了大量的经验交流会议,以期能够寻找到全新的思路和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解决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效果与社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联系,而社会发展对于广播电视大学教育也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要求。
对此,应当着眼于将传统的思维局限打破,站在高于课程体系自我完善的角度之上来看待和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1]。
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范文

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论文范文现今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教育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发展,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改革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教育改革的论文范文篇一:《地方高校动画教育改革与探索》摘要:我国动画教育的开展在“燥热期”的泡沫破碎后渐渐进入“冷却期”。
本文通过对当代地方高校动画教育开展中的师资、教学投入、教学体系、校企合作、学生就业等问题做出思考,提出了一些对策和看法,以期为处于“冷却期”的当代地方高校动画教育教学的开展与课题研究作出贡献。
关键词:地方高校动画教育开展师资校企合作思考截至2014年,全国开设动画及相关专业的高校接近1500余所,然而近年在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动画专业连续数年位列红牌警告的首位。
地方高校动画教育开展的“燥热期”导致供大于求,真正培养出合格的动画策划、制作、营销等人才的院校极少。
表面上动画专业开办一片繁荣,实际上师资力量严重匮乏、教学条件普遍较差,教学体系混乱,校企合作困难重重,生源质量不稳定,毕业生质量和就业问题困难重重。
地方高校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学习者自身都存在很多问题。
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探索一条引领地方高校动画教育走向春天的道路,为振兴动画产业的道路添砖加瓦,是当前动画教育开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探索: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缩减招生规模师资队伍匮乏是地方高校动画教育开展的最大瓶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时间,但更需要相关部门在政策上的支持和高校自身在引进对策上的改进。
地方高校必须根据自身现有动画教师数量规模缩减招生规模,这是当下解决师资力量匮乏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大优秀教师引进力度是深层次解决教师匮乏的长久之策。
第一,“一名合格的动画教师必须具备四个基本要求:首先必须懂导演理论与表演艺术,其次必须懂得原画创作、人与动物的动作规律及运动规律等,其三是必须对三维动画软件应用非常了解,最后必须参与过专业动画电影电视的创作。
中国教育改革论文(2)

中国教育改革论文(2)中国教育改革论文篇二《浅析中国教育现状及改革方案》[摘要]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抉择,因而教育问题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
本文从中国教育改革的现状入手,通过分析中国教育发展的不足和弊端,以及对中外教育观念和方式上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提出了在我国教育改革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
[关键词]教育弊端;中外对比;改革方案一、我国教育现状1.就学人口多,培育出的人才少由于教育体制的思想问题,引发了人才结构出现了严重失衡的问题,当代人社会价值取向以及人生观产生了一系列的分歧。
社会上关注的是把教育和将来的工作、生活、居住、收入以及名声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家产生了这样的认为,读了大学,而且是要上名牌大学才是好事,只在乎形式和结果,并不在乎现在的大学教育的实际效果是否理想,这就是嫡传于2000多年前的“升官发财”的思想。
这种思想的结果不仅导致了中国人才结构的不平横,同时也误导学子们的道德价值取向,他们上学的根本目的,首先并不是从学术的研究,学业上的成就入手。
而是更多的考虑学业结束后找什么样的工作,过怎么的生活,使得很多的价值取向发生分歧。
这就造就了就学的人口虽多,但培育出的人才就较少的现状。
2.教育成本投入高,质量低改革开放的30年以来,我过更多的重视经济建设而忽视了对教育的投入,在随后的教育改革中,我国鼓励地方和民间办校,导致了民办学校高费招生的状况,产生了所谓的贵族学校,这使得中国的教育出现高低不同的差距,虽然在教育事业上投入了巨资,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3.职业教育的虚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不断开设,虽然已不属于义务教育,但在现在这个考试择校的时代,高校的招生意向人客观上影响着教育取向,我们选择的高校,往往是针对其可以培育出高素质的全方面人才,而且在课程改革中以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只是一种虚化的形式,使得那些我们承载着的是国家社会的期待和希望以不在那么引人注目。
有关教育改革的论文

有关教育改革的论文新中国60年来的教育历程大体是一个改革的过程。
其间诸多重大教育改革,均为基于政治一经济需要和逻辑推论而操持的教育改革。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教育改革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有关教育改革的论文篇一《改革教育改革》摘要:新中国60年来的教育历程大体是一个改革的过程。
其间诸多重大教育改革,均为基于政治一经济需要和逻辑推论而操持的教育改革。
建国初年,伴随着新民主主义教育政策的颁布,思想改造运动政治化地整饬了教师的角色;“52调整”既是经济重工业的迫切需要,也是政治整齐化的重大举措;“85决定”则直接造就了此后20年转移政治一经济义务的“义务教育”,并与重点学校制度一道使教育公平问题积重难返。
1992改元市场经济以降,教育改革,尤其高等教育改革惟经济主义马首是瞻,走上“扩招”、“升级”、“并校”的产业化和大跃进之路。
作为政治一经济改革的教育改革,要么沦为政治的工具,要么用于经济的筹码,抑或受二者钳夹,效果堪忧。
有必要改革教育改革,走向作为社会一文化的教育改革,并保有文化视野。
关键词:教育改革;政治一经济改革;社会一文化改革;教育社会学改革与发展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也是我国教育的主题和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历程,大体亦是一个改革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
但60年来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其问诸多重大教育改革,均为作为政治一经济的教育改革,亦即基于政治一经济需要和逻辑推论而操持的教育改革。
一、作为政治一经济改革的教育改革作为政治―经济改革的教育改革,贯穿60年来的教育历程。
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六篇

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六篇教育教学改革论文范文1高等教育大众化后,会计专业同学就业难的问题突显出来。
这一方面说明会计教育有其体系方面的缺陷。
会计教育在人才培育的指导思想、规格定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进展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某些学校的短期行为,认为会计教育只要一把算盘、几本书,成本低、效益高,跟风走,一拥而上,造成近几年来会计教育办的过多、过滥。
此外,也应从会计教育自身反思。
(一)由于高校会计教育的进展定位不准,思路不清,培育模式特色不明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多变为本科压缩型,就业力量、创新力量、创业力量培育没有凸现出来。
(二)适应市场需要、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育模式、规格探究讨论不够,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还未真正树立起来。
(三)课程设置上反映信息化内容不多、创新力量的培育力度不够。
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充实滞后于会计业务的进展。
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不少学校“纸上谈兵”。
黑板“记账”,课堂“理财”。
试验室建设与实训基地的建立严峻滞后,学研产结合基本没有。
(四)学问和教学内容陈旧,课程和教材内容重复较多,课程教学缺乏对同学智力进展的培育,课堂方案刚性过强、弹性不足,限制了同学选择与进展的空间。
课程结构和人才培育过于僵化、封闭,培育模式落后。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简洁化,只注意书本学问的传授,不注意同学动脑、动手力量的培育;仅注意专业教育,忽视对同学综合力量的训练。
二、高校会计教育模式改革(一)改革必要性高等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育为目的,让同学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具备超群的从业技能。
因此,面对市场的竞争,面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逐年走低的现实。
我们应当糊涂的熟悉到:1、市场经济给会计人才学问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详细的要求。
为适应社会对更高层次信息的需求,要求会计人员的学问结构由核算型逐步向猜测、决策和理财型会计转变,即会计人员不仅成为核算人才,而且要成为用计算机分析财务活动的专家,对企业的经营猜测进行管理。
教育毕业论文教学改革问题对策研究论文(共3篇)

教育毕业论文教学改革问题对策研究论文(共3篇)论文一:教学改革问题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改革成为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然而,当前的教学改革仍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评价体系不科学、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等。
本文旨在研究教学改革问题的对策,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改革、问题对策、教育资源、评价体系、教师培训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到。
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然而,教育领域的问题和困扰仍然层出不穷,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学改革。
本文旨在研究教学改革问题的对策,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对策1. 制定合理的教育资源分配政策,确保教育机会公平2. 加强财政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3. 加强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评价体系不科学的问题对策1.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2. 改革评价方式,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纳入评价体系3. 加强对教育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利用,推动教学改进四、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对策1. 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2. 加强教师职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3. 注重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五、结论本文对教学改革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评价体系不科学和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是当前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只有通过改革和完善,才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论文二:教学改革问题对策研究摘要: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大热点话题,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扰。
本文通过对教学改革问题的深入研究,探讨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教育改革研究论文范文

教育改革研究论文范文摘要本论文探讨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通过综合分析现有的研究和数据,我们发现教育改革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社会发展和培养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教育改革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包括财政投入不足、教师素质不高以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为了有效实施教育改革,我们提出了一些策略和建议,包括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师培训和提升教育管理水平等。
引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改革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本论文旨在探讨教育改革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教育改革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推动社会进步和培养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综合素质。
其次,教育改革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流动,缩小教育差距,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发展。
最后,教育改革可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繁荣做出贡献。
教育改革的挑战与困难教育改革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财政投入不足是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
其次,教师素质不高也是一个关键因素,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另外,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也是一个难题,需要加强教育均衡发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实施教育改革的策略和建议为了有效实施教育改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建议:1. 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经费的占比,保障教育资源的供给。
2. 改善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3. 推进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4. 加强教育管理,优化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结论教育改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师培训和提升教育管理水平等策略和建议,我们可以有效地推动教育改革的实施,实现教育的公平、优质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改革与研究学术论文
——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之一,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从而使计算机成为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作为21世纪的主人的小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知识与技能成为他们的基本素质。
而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大趋势。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小学生怎样学电脑?”,作为一名教师,又该如何把计算机知识即深入浅出又活泼生动的教给学生,很值得我们研究。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要知道:小学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小学生能在未来教育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学习过程中,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是我们不能把枯燥乏味带给学生,使学生对学习计算机。
这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手段和工具。
)结合这一目标,从以下几方面探析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一、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面对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小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引导显得十分重要。
这就要求教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学习教材、教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师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合作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审视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与学生互动,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教师应当转变自己的角色,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另外,教师还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更是层出不穷,信息技术教师更应当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游刃有余。
二、了解学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具体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让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其次,教师还应当不断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充分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备出适应学生发展、适应课堂教学需求的好课。
三、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排除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小学生都喜欢新奇、有趣的事情,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培养学生
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及学生的记忆效果。
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创设一种和谐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到感兴趣的事件或环境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相对突出,而且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枯燥使得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方法不适应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
1.形象教学法小学生对物体的感官认知超过了理性认知,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实物模型,形象性地直接感知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有优势,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
如《计算机的组成》一课教学开始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不说电脑术语,而是让学生自己接触电脑。
首先告诉学生计算机各部分的名字,然后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将名称与电脑实物配件相结合,接着引导学生看看每个部件的线通到哪里,看看那里有什么。
通过这样的教学,小学生不仅可以很快地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位,而且可以了解相互之间是如何连线的,更可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在各个学科都得到了运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也不例外。
任务驱动法是教师提出一系列的任务,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学环节的设计
应具有灵活性,教师应当精心分析教材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其次,教师应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担当指导者、引导者的角色,在不束缚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加以指导;最后,教师应做到赏罚分明,及时对学生的作业作出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以便学生能及时地纠正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3.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即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获得知识。
这种方法经常还用于在小学课堂中,而计算机课程的特殊性,更加促进了游戏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游戏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分量,有主人公的意识,敢于参与,勇于表现,慢慢地把“学计算机”变成“玩计算机”。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好这门课程。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齐仁德.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3).
[2]周建平.游戏教学关论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