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版高中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2

b8版高中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2
b8版高中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2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等差数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明确等差中项的概念;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公式, 能通过通项公式与图像认识等差数列的性质,能用图像与通项公式的关系解决某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等差数列的图像的应用,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通过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运用,渗透方程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使学生明确等差数列与一般数列的内在联系,从而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首先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n a -1-n a =d ,(n ≥2,n ∈N +

),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 ”表示)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d n a a n )1(1-+= (=n a d m n a m )(-+或n a =pn+q (p 、q 是常数))

3.有几种方法可以计算公差d

① d=n a -1-n a ② d=11--n a a n ③ d=m n a a m

n --

Ⅱ.讲授新课

问题:如果在a 与b 中间插入一个数A ,使a ,A ,b 成等差数列数列,那么A 应满足什么条件?

由定义得A-a =b -A ,即:2b a A +=

反之,若2b a A +=,则A-a =b -A 由此可可得:

,,2b a b a A ?+=成等差数列 [补充例题]

例 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1a +6a =9, 4a =7, 求3a , 9a .

分析:要求一个数列的某项,通常情况下是先求其通项公式,而要求通项公式,必须知道这个数列中的至少一项和公差,或者知道这个数列的任意两项(知道任意两项就知道公差),本题中,只已知一项,和另一个双项关系式,想到从这双项关系式入手……

解:∵ {an }是等差数列

∴ 1a +6a =4a +3a =9?3a =9-4a =9-7=2

∴ d=4a -3a =7-2=5 ∴ 9a =4a +(9-4)d=7+5*5=32 ∴ 3a =2, 9a =32

[范例讲解]

已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1)

7532a a a =+是否成立?9512a a a =+呢?为什么? (2)

112(1)n n n a a a n +-=+>是否成立?据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3)2(0)

n k n n k a a a n k +-=+>>是否成立??你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性质)在等差数列中,若m+n=p+q ,则,

q p n m a a a a +=+ 即 m+n=p+q ?

q p n m a a a a +=+ (m, n, p, q ∈N ) 但通常 ①由q p n m a a a a +=+ 推不出m+n=p+q ,②n m n m a a a +=+

探究: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Ⅲ.课堂练习

1.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05=a ,3112=a ,求首项1a 与公差d

2. 在等差数列{}n a 中, 若 65=a 158=a 求14a Ⅳ.课时小结

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2a b A a A b +=?成等差数列

2.在等差数列中, m+n=p+q ?q p n m a a a a +=+ (m, n, p, q ∈N ) Ⅴ.课后作业

高中数学必修五《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优秀教学设计

2.2等差数列 2.2.1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重点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1)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2)概括通项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从函数、方程的观点看通项公式.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2.正确认识使用等差数列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归纳推理能力; 2.通过等差数列变形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 知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以及给出数列和表示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数列的例子:(课本P41页的4个例子 (1)0,5,10,15,20,25, (2)48,53,58,63, (3)18,15.5,13,10.5,8, (4)10 072,10 144,10 216,10 288,10 366, 请你们来写出上述四个数列的第7项 生第一个数列的第7项为30,第二个数列的第7项为78,第三个数列的第7项为3,第四个数列的第7项为 师我来问一下,你依据什么写出了这四个数列的第7项呢?以第二个数列为例来说一说 生这是由第二个数列的后一项总比前一项多5,依据这个规律性我得到了这个数列的第7项为 师说得很有道理!我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我说的是共同特征 生1 每相邻两项的差相等,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师作差是否有顺序,谁与谁相减? 生1 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前项,不能颠倒 师以上四个数列的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起一个名字叫——等差数列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推进新课 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测试题

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测 试题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测试题 1、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2,a n+1-a n +1=0,(n ∈N),则此数列的通项a n 等于 ( ) A .n 2+1 B .n+1 C .1-n D .3-n 2、三个数a ,b ,c 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a ,b ,c 间的关系为( ) A .b-a=c-b B .b 2=ac C .a=b=c D .a=b=c ≠0 3、若b<0 C .a +cb -d 4、若a 、b 为实数, 且a +b=2, 则3a +3b 的最小值为( ) A .18 B .6 C .23 D .243 5、不等式0)86)(1(22≥+--x x x 的解集是( ) C }21{}1{≤≤-≤x x x x D 1{-≤x x 或21≤≤x 或}4≥x 6、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9n S n n =-,第k 项满足58k a <<,则k =( ) A .9 B .8 C. 7 D .6 7、等差数列{}n a 的前m 项和为30,前2m 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m 项和是( ) A 、130 B 、170 C 、210 D 、260 8、目标函数y x z +=2,变量y x ,满足?? ???≥<+≤+-12553034x y x y x ,则有( ) A .3,12min max ==z z B .,12max =z z 无最小值 C .z z ,3min =无最大值 D .z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 9、不等式1 2222++--x x x x <2的解集是( ) A.{x|x≠-2} C.? D.{x|x <-2,或x >2} 10、不在 3x + 2y < 6 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一个点是( ) A (0,0) B (1,1) C (0,2) D (2,0) 11、若0,0b a d c <<<<,则 ( ) A bd ac < B d b c a > C a c b d +>+ D a c b d ->- 12、不等式2320x x --≤的解集是 , 13、在ABC ?中,45,60,6B C c ===,则最短边的长是 , 14、约束条件2232 4x y x y π?≤?-≤≤??+≥? 构成的区域的面积是 平方单位, 15、在△ABC 中,sin A =2cos B sin C ,则三角形为

必修5等差数列基础(一般)

高中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基础 一般测试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__小题) 1.下列通项公式表示的数列为等差数列的是( ) A . B . C . D . 2.设a p 、a q 是数列{a n }的任意两项(p ,q ,n ∈N +),且a p =a q +2003(p-q ),那么数列{a n }( ) A .不是等差数列 B .是等差数列 C .可能是等比数列 D .是常数列 3.设a n =(n+1)2,b n =n 2-n (n ∈N *),则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 .{a n+1-a n }是等差数列 B .{b n+1-b n }是等差数列 C .{a n -b n }是等差数列 D .{a n +b n }是等差数列 4.若数列{a n }是一个以d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b n =2a n +3(n ∈N *),则数列{b n }是( ) A .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 B .公差为2d 的等差数列 C .公差为3d 的等差数列 D .公差为2d+3的等差数列 5.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n+1+a n =2n ,则该数列前25项之和S 25=( ) A .309 B .311 C .313 D .315 6.设2a =3,2b =6,2c =12,则数列a ,b , c 成 ( ) A .等差数列 B .等比数列 C .非等差也非等比数列 D .既等差也等比数列 7.已知数列{a n }的a 1=1,a 2=2且a n+2=2a n+1-a n ,则a 2007=( ) A .2005 B .2006 C .2007 D .2008

鄂州二中高一数学必修五第二章数列测试题

高一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测试卷 2010-3-2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如图,这是一个正六边形的序列,则第(n)个图形的边数为(). A. 5n-1 B. 6n C. 5n+1 D.4n+2 2.在等比数列{}n a中T n表示前n项的积,若T5 =1,则() A.1 3 = a B.1 1 = a C.1 4 = a D.1 5 = a 3. 如果 128 ,,, a a a为各项都大于零的等差数列,公差0 d≠,则 ( ) A、 5 4 8 1 a a a a>B、 5 4 8 1 a a a a=C、 1845 a a a a +>+D、5 4 8 1 a a a a< 4.一个只有有限项的等差数列,它的前5项的和为34,最后5项的和为146,所有项的和为234,则它的第七项等于() A. 22 B. 21 C. 19 D. 18 5.数列{a n}中, 1 a=1 ,对于所有的n≥2,n∈N*都有2 123n a a a a n ????=,则 35 a a +等于( ) A. 16 61 B. 9 25 C. 16 25 D. 15 31 6.设} {n a) (N n∈是等差数列,n S是其前n项的和,且6 5 S S<,8 7 6 S S S>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0 < d B.5 9 S S> C.0 7 = a D.6S与7S是n S的最大值 7.等差数列} { n a共有1 2+ n项,其中奇数项之和为319,偶数项之和为290,则其中间项为(). A. 28 B. 29 C. 30 D.31 8、在等比数列{}n a中,12 a=,前n项和为 n S,若数列{}1 n a+也是等比数列,则 n S等于 A.1 22 n+- B.3n C.2n D.31 n- 9、设S n是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若 S3 S6= 1 3,则 S6 S12=( ) (A) 3 10(B) 1 3(C) 1 8(D) 1 9

(完整版)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练习题

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 1.记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为n S ,若244,20S S ==,则该数列的公差d =( ) A 、2 B 、3 C 、6 D 、7 2.已知{}n a 是等差数列,124a a +=,7828a a +=,则该数列前10项和10S 等于( ) A .64 B .100 C .110 D .120 3.若等差数列的前5项和,且,则( ) A .12 B .13 C .14 D .15 4.已知等差数列{}n a 满足244a a +=,3510a a +=,则它的前10项的和10S =( ) A .138 B .135 C .95 D .23 5.已知数列{}n a 对任意的*p q ∈N ,满足p q p q a a a +=+,且26a =-,那么10a 等于( )A .165 - B .33- C .30- D .21- 6.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232,13,a a a =+=则456a a a ++等于( ) (A )40 (B )42 (C )43 (D )45 7.等差数列{a n }的前m 项和为30,前2m 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m 项和为( ) A.130 B.170 C.210 D.260 8.已知等差数列共有10项,其中奇数项之和15,偶数项之和为30,则其公差是( ) A.5 B.4 C. 3 D.2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1.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a 3 + a 8 = 22,a 6 = 7,则a 5 = ___________ 2.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a 12=-8,S 9=-9,则S 16= . 3.在△ABC 中,若三内角成等差数列,则最大内角与最小内角之和为_____ . 4.在数列}{n a 中,31=a 0,(2,)n n N =≥∈,则n a =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S 3S 6=13,求 S 6S 12 的值。 2.若一个等差数列前3项的和为34,最后3项的和为146,且所有项的和为390, 求这个数列的项数n 。 {}n a 525S =23a =7a =

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测试题(卷) 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考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A.B. C.D. 2.不等式的解集是() A.B.C.D. 3.若变量满足,则的最小值是() A.B.C.D.4 4.在实数等比数列{a n}中,a2,a6是方程x2-34x+64=0的两根,则a4等于( ) A.8B.-8C.±8D.以上都不对 5.己知数列为正项等比数列,且,则()A.1B.2C.3D.4 6.数列 1111 1,2,3,4, 24816 L前n项的和为() A. 2 1 22 n n n + +B. 2 1 1 22 n n n + -++C. 2 1 22 n n n + -+D. 2 1 1 22 n n n + - -+ 7.若的三边长成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最大角的正弦值为,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A.B.C.D. 8.在△ABC中,已知,则B等于( ) A.30°B.60°C.30°或150°D.60°或120° 9.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a>b?ac2>bc2B.a>b?a2>b2 C.a>b?a3>b3D.a2>b2?a>b 10.满足条件,的的个数是( ) A.1个B.2个C.无数个D.不存在

11.已知函数满足:则应满足()A.B.C.D. 12.已知数列{a n}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且成等比数列,则为()A.-2B.-3C.2D.3 13.等差数列的前10项和,则等于() A.3 B.6 C.9 D.10 14.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若,则的值为()A.B.C.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5.已知为等差数列,且-2=-1,=0,则公差= 16.在中,,,面积为,则边长=_________. 17.已知中,,,,则面积为_________. 18.若数列的前n项和,则的通项公式____________ 19.直线下方的平面区域用不等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20.函数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 21.已知,且,则的最小值是______. 三、解答题 2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1)(2) 23.△的角、、的对边分别是、、。 (1)求边上的中线的长;

高中数学必修5高中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复习教案 (1)

等差数列复习 知识归纳 1. 等差数列这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 2. 等差数列的定义、用途及使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n ≥2,a n -a n -1=d (常数) 3.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如何?结构有什么特点? a n =a 1+(n -1) d a n =An +B (d =A ∈R ) 4. 等差数列图象有什么特点?单调性如何确定? 5. 用什么方法推导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公式内容? 使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前n 项和公式结构有什么特点? 2)1(2)(11d n n na a a n S n n -+=+= S n =An 2+Bn (A ∈R) 注意: d =2A ! 6. 你知道等差数列的哪些性质? 等差数列{a n }中,(m 、 n 、p 、q ∈N+): ①a n =a m +(n -m )d ; ②若 m +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 等差数列定义通项 前n 项和 主要性质n a n d <0n a n d >0

③由项数成等差数列的项组成的数列仍是等差数列; ④每n项和S n, S2n-S n , S3n-S2n…组成的数列仍是等差数列. 知识运用 1.下列说法: (1)若{a n}为等差数列,则{a n2}也为等差数列 (2)若{a n} 为等差数列,则{a n+a n+1}也为等差数列 (3)若a n=1-3n,则{a n}为等差数列. (4)若{a n}的前n和S n=n2+2n+1, 则{a n}为等差数列. 其中正确的有( (2)(3) ) 2. 等差数列{a n}前三项分别为a-1,a+2, 2a+3, 则a n=3n-2 . 3.等差数列{an}中, a1+a4+a7=39, a2+a5+a8=33, 则a3+a6+a9=27 . 4.等差数列{a n}中, a5=10, a10=5, a15=0 . 5.等差数列{a n}, a1-a5+a9-a13+a17=10, a3+a15=20 . 6. 等差数列{a n}, S15=90, a8= 6 . 7.等差数列{an}, a1= -5, 前11项平均值为5, 从中抽去一项,余下的平均值为4, 则抽取的项为( A ) A. a11 B. a10 C. a9 D. a8 8.等差数列{a n}, Sn=3n-2n2, 则( B) A. na1<S n<na n B. na n<S n<na1 C. na n<na1<S n D. S n<na n<na1能力提高 1. 等差数列{a n}中, S10=100, S100=10, 求S110. 2. 等差数列{a n}中, a1>0, S12>0, S13<0,S1、S2、…S12哪一个最大?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数列测试题

高中数学必修5 第二章数列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a n }是首项a 1=1,公差为d =3的等差数列,如果a n =2 005,则序号n 等于( ). A 、667 B 、668 C 、669 D 、670 2、在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中,首项a 1=3,前三项和为21,则a 3+a 4+a 5=( ). A 、33 B 、72 C 、84 D 、189 3、如果a 1,a 2,…,a 8为各项都大于零的等差数列,公差d ≠0,则( ) A 、a 1a 8>a 4a 5 B 、a 1a 8<a 4a 5 C 、a 1+a 8<a 4+a 5 D 、a 1a 8=a 4a 5 4、已知方程(x 2-2x +m )(x 2-2x +n )=0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 41的等差数列,则|m -n |等于( ) A 、1 B 、43 C 、2 1 D 、83 5、等比数列{a n }中,a 2=9,a 5=243,则{a n }的前4项和为( ). A 、81 B 、120 C 、168 D 、192 6、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首项a 1>0,a 2 003+a 2 004>0,a 2 003·a 2 004<0,则使前n 项和S n >0成立的最大自然数n 是( ) A 、4 005 B 、4 006 C 、4 007 D 、4 008 7、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2,若a 1,a 3,a 4成等比数列, 则a 2=( ). A 、-4 B 、-6 C 、-8 D 、-10 8、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35a a =9 5,则59S S =( ). A 、1 B 、-1 C 、2 D 、2 1 9、已知数列-1,a 1,a 2,-4成等差数列,-1,b 1,b 2,b 3,-4成等比数列,则 212b a a -的值是( ). A 、21 B 、-21 C 、-21或2 1 D 、41 10、在等差数列{a n }中,a n ≠0,a n -1-2n a +a n +1=0(n ≥2),若S 2n -1=38,则n =( ). A 、38 B 、20 C 、10 D 、9 二、填空题(每题6分,12题15分,16题10分,共49分) 11、设f (x )=221 +x ,利用课本中推导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方法,可求得f (-5)+f (-4)+…+f (0) +…+f (5)+f (6)的值为 .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则90C <;③若 222a b c +<,则90C >. 注: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如图所示:隔河看两目标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数列》知识点归纳

数列知识点总结 一、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定义 1+n a -n a =d n n a a 1 +=q(q ≠0) 通项公式 n a =1a +(n-1)d n a =1a 1-n q (q ≠0) 递推公式 n a =1-n a +d, n a =m a +(n-m)d n a =1-n a q n a =m a m n q - 中项 A=2b a + 推广:A=2a k n k n a +-+(n,k ∈N + ;n>k>0) ab G =2。推广:G=k n k n a a +-±(n,k ∈N + ;n>k>0) 。任意两数a 、c 不一定有等比中项,除非有ac >0,则等比中 项一定有两个 前n 项和 n S =2 n (1a +n a ) n S =n 1a + 2 ) 1(n -n d n S = q q a n --11() 1 n S =q q a a n --11 性质 (1)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 (2)数列{}{}{}12212,,+-n n n a a a 仍为等差数列,232n n n n n S S S S S --,,……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 n 2; (3)若三个成等差数列,可设为 a d a a d -+,, (4)若n n a b ,是等差数列,且前n 项和分别为n n S T ,,则 21 21 m m m m a S b T --= (5){}n a 为等差数列2n S an bn ?=+(a b ,为常数,是关于n 的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 (6)d= n m a n m --a (m ≠n) (7)d>0递增数列d<0递减数列d=0常数数列 (1)若m n p q +=+,则 m n p q a a a a =·· (2)232n n n n n S S S S S --,,……仍 为等比数列,公比为n q 二、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 1、通项公式法: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2、涉及前n项和S n 求通项公式,利用a n 与S n 的基本关系式来求。即 例1、在数列{n a }中,n S 表示其前n项和,且2 n n S =,求通项n a . 例2、在数列{n a }中,n S 表示其前n项和,且n n a 32S -=,求通项n a 3、已知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 (1)叠加法:递推关系式形如()n f a a n 1n =-+型 ???≥-===-) 2() 1(111n s s n a s a n n n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等差数列测试题

等差数列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设数列11,22,5,2,……则25是这个数列的 ( ) A.第六项 B.第七项 C.第八项 D.第九项 2.在-1和8之间插入两个数a ,b ,使这四个数成等差数列,则 ( ) A. a =2,b =5 B. a =-2,b =5 C. a =2,b =-5 D. a =-2,b =-5 3.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开始为正数,则公差d 的取值范围是 ( ) A.d >83 B.d >3 C.83≤d <3 D.83 <d ≤3 4.等差数列}{n a 共有n 2项,其中奇数项的和为90,偶数项的和为72,且3312-=-a a n ,则该数列的公差为 ( ) A .3 B .-3 C .-2 D .-1 5.在等差数列}{n a 中,,0,01110>,则在n S 中最大的负数为 ( ) A .17S B .18S C .19S D .20S 6.等差数列{a n }中,a 1=-5,它的前11项的平均值是5,若从中抽取1项,余下的10项的平均值是4,则抽取的是: ( ) A.a 11 B.a 10 C.a 9 D.a 8 7.设函数f (x )满足f (n +1)= 2)(2n n f +(n ∈N *)且f (1)=2,则f (20)为 ( ) A.95 B.97 C.105 D.192 8.已知无穷等差数列{a n },前n 项和S n 中,S 6S 8 ,则 ( ) A .在数列{a n }中a 7最大 B .在数列{a n }中,a 3或a 4最大 C .前三项之和S 3必与前11项之和S 11相等 D .当n ≥8时,a n <0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9.集合{}*6,,且60M m m n n N m ==∈<中所有元素的和等于_________. 10.在等差数列{}n a 中,37104118,14.a a a a a +-=-=-记123n n S a a a a =++++L ,则13S =_____

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练习

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练习3 文 班 考号 姓 名 A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1.如果R b a ∈,,并且b a >,那么下列不等式中不一定能成立的是( ) A.b a -<- B.21->-b a C.a b b a ->- D.ab a >2 2.等比数列{}n a 中,5145=a a ,则111098a a a a =( ) A.10 B.25 C.50 D.75 3.在ABC ?中,若b 2 + c 2 = a 2 + bc , 则A =( ) A .30? B .45? C .60? D .120? 4.已知数列{}n a 中,11=a ,31+=+n n a a ,若2008=n a ,则n =( ) A.667 B.668 C.669 D.670 5.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100,302==n n S S 则=n S 3( ) A.130 B.170 C.210 D.260 6.在⊿ABC 中,A =45°,B =60°,a=2,则b 等于( ) A.6 B.2 C.3 D. 62 7.若将20,50,100都分别加上同一个常数,所得三个数依原顺序成等比数列,则此等比数列的公比是( ) A. 21 B. 23 C. 34 D. 3 5 8.关于x 的不等式x x x 352 >--的解集是( ) A.}1x 5{-≤≥或x x B.}1x 5{-<>或x x C.}5x 1{<<-x D.}5x 1{≤≤-x 9.在一幢10米高的楼顶测得对面一塔吊顶的仰角为060,塔基的俯角为0 45,那么这座塔吊的高是( ) A.)3 3 1(10+ B.)31(10+ C.)26(5+ D.)26(2+ 10.已知+ ∈R b a ,且 11 1=+b a ,则 b a +的最小值为( ) A.2 B.8 C. 4 D. 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测试题及答案(AB卷)

数学5(必修)第二章:数列(A 卷) 一、选择题 1.在数列55,34,21,,8,5,3,2,1,1x 中,x 等于( ) A .11 B .12 C .13 D .14 2.等差数列9}{,7,3,}{51第则数列中n n a a a a ==项等于( ) A .9 B .10 C .11 D .12 3.等比数列{}n a 中, ,243,952==a a 则{}n a 的第4项为( ) A .81 B .243 C .27 D .192 4.12+与12-,两数的等比中项是( ) A .1 B .1- C .1± D . 2 1 5.已知一等差数列的前三项依次为34,22,++x x x ,那么21是此数列的第( )项 A . 2 B .4 C .6 D .8 6.在公比为整数的等比数列{}n a 中,若,12,64231=+=+a a a a 则该数列的第3项为( ) A . 56 B .512 C .524 D .5 48 7. 如果-1,a,b,c,-9成等比数列,那么( ) A.b=3,ac=9 B.b=-3,ac=9 C.b=3,ac=-9 D.b=-3,ac=-9 8.设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10,141==s a ,则S 5为 ( ) A .14 B .15 C .21 D .28 9. 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n n a n -+= 1,则该数列的前9项之和等于( ) A .1 B .2 C .3 D .4 10. 设{a n }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公比q=2,且a 1a 3 =24 ,则a 1a 2a 3a 4a 5等于( ) A.210 B.220 C.215 D.216 二、填空题 11.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47a =,则7s =_________ 12.在等差数列{a n }中,a 2=-5,a 6=a 4+6,则a 1等于______________ 13.在等比数列{}n a 中, 若,75,393==a a 则15a =___________. 14.在等比数列{}n a 中, 若101,a a 是方程06232 =--x x 的两根,则47a a ?=___________.

高中数学必修5第二章等差数列知识点

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的概念:1 2,n n d a a n n N d -=-≥∈()为常数(用来判断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11(1)()n a a n d dn a d n N =+-=+-∈,首项:1a ,公差:d ,末项:n a ; 推广:d m n a a m n )(-+=,从而m n a a d m n --= 。 3、等差中项: (1)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2b a A += 或b a A +=2 (2)等差中项: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11122(2)2n n n n n n a a a n a a a +++=+≥?=+ 4、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①22111()(1)1()2222 n n n a a n n d S na d n a d n An Bn +-= =+=+-=+ (其中A 、B 是常数,所以当0d ≠时,n S 是关于n 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 ②特别地,当项数为奇数21n +时,1n a +是项数为2n+1的等差数列的中间项 ()()()12121121212n n n n a a S n a +++++==+(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的各项和等于项数乘以中间项) 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若d a a n n =--1或d a a n n =-+1(常数*∈N n )?{}n a 是等差数列; (2)等差中项: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11122(2)2n n n n n n a a a n a a a +++?=+≥?=+; (3)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n a kn b ?=+(其中b k ,是常数); (4)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n S An Bn ?=+,(其中A 、B 是常数)。 6、等差数列的证明方法: 定义法:若d a a n n =--1或d a a n n =-+1(常数*∈N n )?{}n a 是等差数列. 7、提醒: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1a 、d 、n 、n a 及n S ,其中1a 、d 称作为基本元素。只要已知这5个元素中的任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即知3求2。 (2)设项技巧: ①一般可设通项1(1)n a a n d =+- ②奇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2,,,,2a d a d a a d a d --++,…(公差为d ); ③偶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3,,,3a d a d a d a d --++,…(注意;公差为2d ) 8、等差数列的性质: (1)当公差0d ≠时,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且斜率为公差d ; 前n 和211(1)()222 n n n d d S na d n a n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 (2)若公差0d >,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0d <,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0d =,则为常数列。 (3)当m n p q +=+时,则有q p n m a a a a +=+,特别地,当2m n p +=时,则有2m n p a a a +=。 注:12132n n n a a a a a a --+=+=+=??? (4)若{}n a 、{}n b 为等差数列,则{}{}12n n n a b a b λλλ++,都为等差数列。 (5)若{n a }是等差数列,则232,,n n n n n S S S S S --,…也成等差数列。 (6)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每隔* ()k k N ∈项取出一项23(,,,,)m m k m k m k a a a a +++???仍为等差数列。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5 命题人:魏有柱 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 1.数列1,3,6,10,…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A )a n =n 2-(n-1) (B )a n =n 2-1 (C )a n =2)1(+n n (D )a n =2 )1(-n n 2.已知数列3,3,15,…,)12(3-n ,那么9是数列的() (A )第12项 (B )第13项 (C )第14项 (D )第15项 3.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0,若a 5、a 9、a 15成等比数列,那么公比为 () A . B . C . D . 4.等差数列{a n }共有2n+1项,其中奇数项之和为4,偶数项之和为3,则n 的值是 () A.3 B.5 C.7 D.9 5.△ABC 中,cos cos A a B b =,则△ABC 一定是()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6.已知△ABC 中,a =4,b =43,∠A =30°,则∠B 等于() A .30° B .30°或150° C .60° D .60°或120° 7.在△ABC 中,∠A =60°,a=6,b=4,满足条件的△ABC( A ) (A)无解 (B)有解 (C)有两解 (D)不能确定 8.若110a b <<,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不等式有 () ①a b ab +< ②a b > ③a b < ④2b a a b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下列不等式中,对任意x ∈R 都成立的是 () A .2111x <+ B .x 2+1>2x C .lg(x 2+1)≥lg2x D .244 x x +≤1 10.下列不等式的解集是空集的是(C) A.x 2-x+1>0 B.-2x 2+x+1>0 C.2x-x 2>5 D.x 2+x>2 11.不等式组 (5)()0,03x y x y x -++≥??≤≤?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 )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 一、指数函数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a x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n >1,且n ∈N *. ◆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00=n 。 当n 是奇数时,a a n n =,当n 是偶数时,? ??<≥-==)0() 0(||a a a a a a n n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 1,,,0(*>∈>=n N n m a a a n m n m , )1,,,0(1 1*>∈>= = - n N n m a a a a n m n m n m ◆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r a ·s r r a a +=),,0(R s r a ∈>; (2)rs s r a a =)(),,0(R s r a ∈>; (3)s r r a a ab =)(),,0(R s r a ∈>.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1,0(≠>=a a a y x 且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 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 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注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图象还可以看出: (1)在[a ,b]上,)1a 0a (a )x (f x ≠>=且值域是)]b (f ),a (f [或 )]a (f ),b (f [; (2)若0x ≠,则1)x (f ≠;)x (f 取遍所有正数当且仅当R x ∈; (3)对于指数函数)1a 0a (a )x (f x ≠>=且,总有a )1(f =; 二、对数函数 (一)对数 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N a x =)1,0(≠>a a ,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N x a log =(a — 底数,N — 真数,N a log — 对数式) 说明:○1 注意底数的限制0>a ,且1≠a ; ○ 2x N N a a x =?=log ; ○ 3 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两个重要对数: ○ 1 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N lg ; ○ 2 自然对数:以无理数 71828.2=e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N ln .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幂值 真数

高中数学全套讲义 必修5 等差数列 中等学生版

目录 等差数列深入 (2) 模块一:数列的基础概念 (2) 考点1:数列的单调性 (2) 考点2:an与Sn关系 (5) 模块二:等差数列的an与Sn (6) 考点3:等差数列基本量 (6) 模块三:等差数列的性质 (8) 考点4:等距离性质 (8) 考点5:中项求和性质 (9) 模块四:等差数列判定 (10) 考点6:等差数列的判定 (10) 课后作业: (10)

等差数列深入 模块一:数列的基础概念 1.数列的概念 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 项,…,所以,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123a a a ,,,简记为{}n a . 2.数列的分类 ① 按照数列的项数的多少可分为: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叫有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叫无穷数列. ② 按照数列的每一项随序号变化的情况可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减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叫做常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摆动数列. ③ 按照任何一项的绝对值是否小于某一正数可分为:有界数列和无界数列. 3.数列{}n a 的前n 项和用n S 来表示,如果n S 与n 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前项和公式. 数列的前n 项和121n n n S a a a a -=++++.于是有111 2 n n n S n a S S n -=?=?-?,,≥, 1121n n n S S n a S n --?=? =?,≥, 考点1:数列的单调性 例1.(1)(2017秋?八步区校级月考)在数列{}n a 中,22293n a n n =-++,则此数列最大项的值是( ) A .103 B . 865 8 C . 825 8 D .108 (2)(2019春?桥西区校级月考)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2*2(,)n a n n n N R λλ=-+∈∈,若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5全套教案

课题: §1.1.1正弦定理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教学重点 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A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能否 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C B Ⅱ.讲授新课 [探索研究] (图1.1-1)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1.1-2,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 义 , 有 sin a A =, sin b B =,又s i n 1 c C == , A 则sin sin sin a b c c A B C = = = b c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 sin sin sin a b c = = C a B (图1.1-2)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由学生讨论、分析)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C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b a 从而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A c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