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加工工艺与设备——第六章

合集下载

油脂制取及浸出工艺与设备

油脂制取及浸出工艺与设备
过多时应换新。若仅有较小的磨损,如擦伤等,可将轴承 表面打磨光洁,并将轴承内储油膛内油垢清洗后再更换新 润滑油。
3、辊体检修 经长期运行振动,辊体和辊轴的配合可能会产生松旷现
象,这时必须进行修理,或更换新轴,以防断裂后发生事 故。
第四章 蒸 炒
第一节 蒸炒基本理论
一、概念 蒸炒是将生胚经过加水(湿润)、加热、干燥(炒胚)
二、清理方法
1、筛选。筛选主要是根据油料和杂质颗粒 大小的差别,利用它们之间的宽度和厚度 的不同,借助于筛选设备以除去大于和小 于油料的杂质的一种方法,筛选是油厂常 用的一种清理方法。
2、风选。风选是根据油料和杂质在气体动 力学性质上的差别,利用气流借助于风选 设备将浮尘及其他轻于或重于油料的油料 的杂质除去的一种方法。
(二)具体要求
1、剥壳效率: 剥壳效率的高低取决与两个方面:剥壳设
备的性能和剥壳的操作工艺。两者配合恰 当,剥壳效率就高。
2、壳中含仁率: 分离出的壳中含仁率要求尽量低,同时要
求剥壳时粉碎度要小,否则产生的仁屑过 细,则油易被挤出,使壳上粘有油脂以及 仁屑混入壳中,影响出油率。
第三节 剥壳和仁壳分离的工艺流程
的大块杂质,如石块、铁块等。为此,必 须将磁选设备装置于轧胚工序之前。
控制好待轧胚油料的水分,不能太高,否 则易粘辊。
2、正常操作
(1)注意调整好整个轧辊的胚片薄厚,做 到轧辊左、中、右各部位的胚片均匀一致。
(2)存料箱应装置观察窗,以便观察存料 是否充分,保持连续性轧胚。
(3)严禁在设备运行时爬上去检修,不得 用手接触轧辊或用手去拿落入的异物,以 免发生危险,皮带轮应套上防护罩,以保 证安全生产。
2、缩短油路。 颗粒油料经轧胚成薄片后,大大缩短了油

粮油加工学(第6章2 农大教材)

粮油加工学(第6章2 农大教材)
第二节 植物油的提取
植 物 油 的 提 取 方 法
机械压榨法
溶剂浸出法
水溶剂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一、机械压榨法取油
借助机械外力把油脂从料坯中挤压出来的过程
特点
工艺简单,配套设备少,对油料品种适应性强,
生产灵活,油品质量好,色泽浅,风味纯正。
但压榨后的饼残油量高,出油效率较低,动力
消耗大,零件易损耗。
子间的直接接触、相互间产生压力而造成某粒子的 塑性变形,尤其在油膜破裂处将会相互结成一体。 榨料已不再是松散体而开始形成一种完整的可塑体, 称为油饼。 油饼的成型是压榨制油过程中建立排油压力的前提,
更是压榨制油过程中排油的必要条件。
2
压榨法制油的基本原理
压榨过程中,压力、黏度、和油
饼成型是压榨法制油的三要素。压力 和黏度是决定榨料排油的主要动力和 可能条件,油饼成型是决定榨料排油 的必要条件。
饼的顺利成型,是排油必要条件。料坯受压形成饼, 压力可以顺利建立起来,适当控制温度,减少排油阻 力,排油深度就会提高。
饼的成型,与以下因素有关
物料含水量要适当,温度适当,求得物料有一 定的受压变形可塑性,抗压能力减小到一个合 理数值,压力作用就可以充分发挥起来;
排渣、排油量适当 物料应封闭在一个容器内,形成受力而塑性变 性的空间力场。
(二)影响压榨取油效果的因素 1
榨料结构性质对出油效果的影响
①细胞破坏程度:榨料中被破坏的细胞越 多,越有利于出油。
②颗粒大小:大小、容重适当。
③榨料性质(弹性、可塑性):水分、温 度、蛋白质变性程度。塑性高,压力难以建 立,甚至由于榨料软而直接挤出;塑性低, 榨料难以塑性变形。
2
压榨条件对出油效果的影响

油脂提炼技术资料 第六章.油脂精炼1

油脂提炼技术资料 第六章.油脂精炼1

水脱胶油→干燥(脱溶)→脱胶油
↓ 回收油←油脚处理←富油油脚
(1)高温水化法
A、适用范围:胶质含量高的豆油。 B、预热:毛油加热至80℃左右 C、加水水化:加水量为胶质含量3.5倍 D、静置沉降:保温沉降5~8 h后,放出上层 净油,含有较多油的絮凝胶团留在水化罐里 混入下批粗油脱胶。 E、加热干燥脱水: 脱胶油含0.3~0.6%水分,需真空干燥。 温度100~105℃,真空度680-700mmHg。
四、脂溶性杂质
(一)游离脂肪酸 1、含量:一般为0.5%~5%,高者达20%左右。 2、影响油脂质量: (1)油脂风味; (2)胶溶性杂质溶解度增加; (3)油脂、磷脂水解的催化剂。 3、除去方法:A、碱炼中和;B、蒸汽蒸馏法; (二)甾醇:在碱炼脱酸、吸附脱色、脱臭时除去。。 (三)生育酚:富集于脱臭馏出物中 。 (四)色素:影响外观和使用、油品安定性不利; 采用吸附脱色。
第二节 油脂脱胶(degumming )
一、水化脱胶 二、酸化脱胶 三、其他脱胶方法
脱胶的目的和方法
1、胶溶性杂质的危害: (1)影响油脂稳定性(吸湿水解); (2)影响精炼工艺效果(如引起乳化、增加脱 色剂的用量、脱臭后回色等); (3)影响油品的应用(加热时起泡末); 2、脱胶方法: (1)水化脱胶; (2)酸炼脱胶; (3)吸附脱胶; (4)热聚脱化前粗油要充分搅拌,使胶体分散 相分布均匀 (2)加水的温度: 水化时添加水温应与油温相等或略高 (3)毛油的含悬浮杂质量: (4)计量的准确性: (5)加水的水质: (6)操作稳定性:
(三)水化脱胶工艺
1、间歇式水化脱胶工艺 软水 ↓ 过滤毛油→预热→水化→静置沉降→分离→含
(八)其他油溶性杂质 甘一酯、甘二酯、甘油;氧化产物醛、酮、酸等; 设备或包装器具污染使油脂含有微量金属离子等。 五、多环芳环烃、黄曲霉素及农药 (一)多环芳烃 自然界约有200多种,其中很多都具有致癌活性; (二)黄曲霉毒素 (三)农药 这些杂质可在完善的精炼过程中通过碱炼、吸附、 脱臭中除去。

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课件 第六章(2)

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课件  第六章(2)

第三节 油脂脱酸
第六章 油脂精炼
(2) 碱的用量:
A、碱量不足,中和不完全,对其他杂质作用不好。 B、用碱过多,中性油被皂化量增大。 C、碱炼时的总耗碱量: ①理论碱量—按粗油酸值或游离脂肪酸百分含量计算。 GNaOH理=7.13 ×10-4 ×G油×AV (6-5) GNaOH理—氢氧化钠的理论加入量(kg); AV—油脂的酸价(mgKOH/g油); G油—油脂的重量(kg) GNaOH理 = 0.1421 ×G油 × FFA% (6-7) FFA%--脂肪酸含量%
O ‖ CH2─O─C—R1 │ O │ ‖ CH ─O─C─R2 + 3NaOH ====== │ O │ ‖ CH2─O─C─R3
CH2─OH │ R1COONa │ CH ─OH + R2COONa │ │ R3COONa CH2─OH
第三节 油脂脱酸
第六章 油脂精炼
2.碱炼脱酸的特点
(1)脱杂范围广:
第三节 油脂脱酸
第六章 油脂精炼
6.杂质的影响:
胶溶性杂质、羟基化合物、色素等,对碱炼效果有重 要影响,促使碱炼产生持久乳化;其他色素增加用碱量,造 成中性油皂化机率。 碱液中的杂质影响碱的准确用量,其中的钙、镁盐在 中和时产生水不溶性的钙皂或镁皂,给洗涤操作增加困难。 配制碱溶液应使用软水。
7.分离:
(一)碱炼脱酸的基本原理及作用
1.中和反应:
(1)烧碱中和游离脂肪酸:
RCOOH + NaOH === RCOONa + H2O
(2)钠皂为表面活性物质:
吸附其他杂质形成皂脚与油脂分离。
(3)磷脂、棉酚与烧碱中和皂化反应形成皂脚。
(4)少量中性油皂化:
引起油脂精炼损耗增加。

油脂制取工艺与设备

油脂制取工艺与设备

油脂制取工艺与设备首先,油脂制取的工艺包括原料准备、粗油提取、精炼、脱臭、脱色、脱水等步骤。

其中,原料准备是最为基础的一步,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原料进行清洗、破碎、烘干等处理,以确保原料的质量和干净度。

粗油提取是油脂制取的核心步骤,常采用压榨或溶剂提取等方法进行,以获得含油较高的原油。

在精炼、脱臭、脱色和脱水等步骤中,通过蒸馏、冷冻、吸附、离心等工艺手段,可以进一步提炼和改善油脂的质量。

其次,油脂制取的设备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常见的油脂制取设备包括预处理设备(如清洗机、破碎机)、粗提取设备(如压榨机、萃取机)、精炼设备(如蒸馏塔、冷冻设备)、加工设备(如脱臭机、脱色机)和脱水设备(如离心机、真空干燥设备)等。

通过这些设备的配合与运用,可以高效地实现原料到油脂的转化过程。

总的来说,油脂制取工艺与设备对于油脂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只有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设计和优质的设备配置,才能够制取出符合标准和市场需求的油脂产品。

因此,制取油脂的生产企业和加工厂应当在工艺与设备的选择上下足功夫,以保证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

油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用油和食品加工原料。

为了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油脂制取工艺与设备的创新与改进显得尤为重要。

在油脂制取的工艺中,首先是原料的准备。

原料的选择和预处理对于油脂产品的品质和产量至关重要。

优质的原料可以通过清洗、破碎、烘干等处理,以保证原料的质量和干净度。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依靠预处理设备来完成,包括清洗机、破碎机、烘干设备等。

这些设备在处理原料时需要考虑到成本、能耗、产量等因素,确保在资金和资源上的合理配置。

其次是粗油提取环节,其常见的提取方法有压榨和溶剂提取。

压榨是通过在高压下将原料中的油液挤出,而溶剂提取则是通过一种有机溶剂从原料中提取出油脂。

这一步骤需要依靠相应的提取设备,包括压榨机、萃取机等。

针对不同的原料和提取方法,需要选择适合的设备来进行提取,以确保提取过程中的效率和油脂的质量。

油脂加工工艺与设备

油脂加工工艺与设备

常见问题:油脂 酸败、黄曲霉素 污染等
防范措施:选用 优质原料、控制 加工温度和时间、 使用抗氧化剂等
食品安全标准: 油脂中酸价、过 氧化值等指标需 符合国家食品安 全标准
环保问题:油脂 加工过程中会产 生废水、废气和 废渣等,需采取 有效治理措施, 减少环境污染。
油脂加工环节的环保要求与节能减排措施
脂肪酸、甘油等产品的提取与利用 饼粕的综合利用:饲料、食品等 磷脂、蜡等产品的提取与利用 油脚、皂脚等废水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05
油脂加工行业现状与前 景
国内外油脂加工行业现状分析
国内油脂加工行业现状
国内外油脂加工行业对比分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国外油脂加工行业现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国内外油脂加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油脂加工企业的经营策略探讨
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 拓展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形象
油脂加工行业的前景展望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高端化、品牌化、差异化发展 产业链整合与技术创新 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06
油脂加工的食品安全与 环保问题
油脂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
环保与节能减排的结合:在油脂加 工过程中,将环保与节能减排相结 合,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实 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油脂废水的处理工艺与方法
预处理:去除油脂、悬浮物、色素等污染物 一级处理:通过物理、化学方法进一步去除污染物 二级处理: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去除营养盐类 深度处理:去除难降解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油脂加工行业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油脂加工行 业竞争激烈,企业 需要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成本、加强研 发创新

油脂加工工艺流程优化指南

油脂加工工艺流程优化指南

油脂加工工艺流程优化指南第1章油脂加工概述 (4)1.1 油脂加工的定义及分类 (4)1.1.1 按原料分类 (4)1.1.2 按加工方法分类 (4)1.1.3 按产品类型分类 (4)1.2 油脂加工的重要性 (4)1.2.1 满足人民生活需求 (5)1.2.2 促进农业发展 (5)1.2.3 推动工业进步 (5)1.3 油脂加工工艺流程简介 (5)1.3.1 原料预处理 (5)1.3.2 油脂提取 (5)1.3.3 油脂精炼 (5)1.3.4 油脂改性 (5)1.3.5 副产品处理 (5)1.3.6 油脂包装与储存 (5)第2章原料选择与处理 (5)2.1 原料的选择 (5)2.2 原料的预处理 (6)2.3 原料的质量检测与控制 (6)第3章油料压榨工艺优化 (6)3.1 油料压榨方法及设备选择 (7)3.1.1 油料压榨方法 (7)3.1.2 设备选择 (7)3.2 压榨工艺参数优化 (7)3.2.1 油料预处理 (7)3.2.2 压榨参数优化 (7)3.3 油渣分离与利用 (7)第4章油脂浸出工艺优化 (8)4.1 油脂浸出方法及设备选择 (8)4.1.1 油脂浸出方法 (8)4.1.2 设备选择 (8)4.2 浸出工艺参数优化 (8)4.2.1 溶剂的选择 (8)4.2.2 溶剂用量 (8)4.2.3 浸出温度 (8)4.2.4 浸出时间 (9)4.2.5 搅拌速度 (9)4.3 溶剂回收与处理 (9)4.3.1 溶剂回收 (9)4.3.2 溶剂处理 (9)第5章油脂精炼工艺优化 (9)5.1 油脂精炼方法及设备选择 (9)5.1.1 油脂精炼方法 (9)5.1.2 设备选择 (9)5.2 脱胶工艺优化 (10)5.2.1 脱胶方法选择 (10)5.2.2 工艺参数优化 (10)5.3 脱酸工艺优化 (10)5.3.1 脱酸方法选择 (10)5.3.2 工艺参数优化 (10)5.4 脱色工艺优化 (11)5.4.1 脱色方法选择 (11)5.4.2 工艺参数优化 (11)5.5 脱臭工艺优化 (11)5.5.1 脱臭方法选择 (11)5.5.2 工艺参数优化 (11)第6章油脂改性工艺优化 (11)6.1 油脂改性方法及设备选择 (11)6.1.1 油脂改性方法 (11)6.1.2 设备选择 (12)6.2 油脂氢化工艺优化 (12)6.2.1 催化剂选择 (12)6.2.2 反应条件优化 (12)6.2.3 后处理工艺优化 (12)6.3 油脂酯交换工艺优化 (12)6.3.1 酯交换剂选择 (12)6.3.2 反应条件优化 (13)6.3.3 产物分离与纯化 (13)6.4 其他油脂改性工艺 (13)6.4.1 脂肪酸改性 (13)6.4.2 甘油酯结构改性 (13)6.4.3 脂肪替代物制备 (13)第7章油脂包装与储存 (13)7.1 油脂包装材料选择 (13)7.1.1 阻隔性:包装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阻隔功能,防止油脂与外界氧气、水分等发生反应,保持油脂的新鲜度。

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第六章 油脂的改性

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第六章 油脂的改性

了氢气在油中的溶解度。Ⅱ、升温降低了油的
黏度。Ⅲ、高温下反应快,易产生位置或反式
异构
2、压力
油脂氢化通常是在压力为0.7~ 0.39MPa下进行的。
增大压力可增大氢在油中的溶解度,
使催化剂表面吸附的有效氢处于饱和状
态,从而加速氢化反应。
高压对异构化和选择性的影响较少。
3、搅拌
为了提高传质、传热效果,确保催化 剂与油脂、氢气的充分混合,氢化过程 必须伴有高效的搅拌混合。
酯交换的种类
根据酯交换反应中的酰基供体的种类不 同,可将其分为酸解、醇解、酯-酯交换。
酸解
油脂与脂肪酸作用,酯中酰基与脂 肪酸酰基互换,生成新酯的反应成 为酸解;
特点:
1、反应十分缓慢,反应有更多副反应; 2、可以将低(高)分子量的酸引入到由
较高(低)分子量脂肪酸构成的油脂中 去;
3、很少用于食用油的加工;
泽、风味 增加植物油的适用性
油脂氢化机理
在催化剂的存在下,油脂不饱和双键加 氢,这一过程称为氢化。 -CH=CH- + H2→ -CH2-CH2-
氢化反应是有液相(油)、固相(催化 剂)和气相(脂氢化是固体(催化剂)、液体 (油脂)、气体(氢气)三相同时参与 反应,达三合一时,其氢化反应才能进 行。(均相催化机理)
反式脂肪酸
影响油脂氢化的因素
对于非均相的氢化反应,温度、压力、搅 拌和催化剂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氢化反应诸条件之间是相互关联、制约 的。
1、温度
提高反应温度对氢化速率的影响较小,而且 其影响程度与搅拌速率有关。在高速搅拌下, 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稳定增加。
温度对氢化的影响:Ⅰ、温度升高增大
酯交换的催化剂 酯交换的反应温度 原料油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知识难点: 本章知识难点:
1. 影响油脂脱蜡、脱脂的因素; 影响油脂脱蜡、脱脂的因素; 2. 油脂脱蜡、脱脂的工艺及其操作要点。 油脂脱蜡、脱脂的工艺及其操作要点。
油脂加工工艺与设备
第六章 脱蜡和脱脂
蜡:高级一元羧酸与高级一元醇形成的酯
。 O CH3(CH2)n — C— O—(CH2)mCH3 (n:13-16;m:24-36)
四、间歇式脱蜡工艺
(一)间歇式脱蜡设备 1. 结晶罐(crystallizer )
换热装置为夹套式,搅拌速度为 换热装置为夹套式,搅拌速度为10-13r/m。 。
2.分离设备 分离设备
多采用布袋过滤器、板式过滤机和离心分离机等。 多采用布袋过滤器、板式过滤机和离心分离机等。
油脂加工工艺与设备
第六章 脱蜡和脱脂
二、脱蜡的原理
1. 油脂和蜡的熔点
部分油脂的熔点
熔点( 熔点( 油脂名称 熔点(℃) 油脂名称 熔点(℃) 蜡名称
部分商业天然蜡的熔点
熔点(℃) 熔点( 蜡名称 熔点(℃) 熔点(
大豆油
-23—-20
橄榄油
-3—0
蜂蜡
61—65
羊毛蜡
38—44
米糠油
0—8
玉米油
-12—-10
鲸蜡
45—49
小烛树蜡
66—71
降温速度快: 降温速度快:晶粒小而松散 降温速度慢: 降温速度慢:结晶大而结实
低熔点蜡 低熔点蜡 低熔点蜡 低熔点蜡
高熔点蜡
低熔点蜡 低熔点蜡
油脂加工工艺与设备
第六章 脱蜡和脱脂
(二) 养晶温度
冷却到一定温度后恒温保持一段时间, 冷却到一定温度后恒温保持一段时间,使蜡结晶析出并逐渐 长大的过程叫养晶。 长大的过程叫养晶。 养晶温度一般控制在结晶的终温或稍低一点。 养晶温度一般控制在结晶的终温或稍低一点。
葵花籽油
-18—-16
棕榈油
33—40
巴西棕榈蜡
82.5—86
米糠蜡
79—82
猪油
33—46
椰子油
23—26
糖甘蔗蜡
70—79
日本蜡
50—56
油脂加工工艺与设备
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章 脱蜡和脱脂
2. 脱蜡的原理 根据蜡与油脂熔点的差异 熔点的差异和蜡在油脂 根据蜡与油脂熔点的差异和蜡在油脂 中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的特性, 中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的特性,通 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的特性 过降温促使蜡质结晶析出形成悬浊液(俗 降温促使蜡质结晶析出形成悬浊液( 促使蜡质结晶析出形成悬浊液 称冬化),再通过机械分离方法将其与油 称冬化),再通过机械分离方法将其与油 ),再通过机械分离 脂分离。 脂分离。
(三) 搅拌速度
一般控制在10-13r/m 一般控制在 (四) 辅助剂 不同的脱蜡方法需要采用不同的辅助剂。 不同的脱蜡方法需要采用不同的辅助剂。 (1)溶剂 ) 作用
降低体系粘度 使蜡易于结晶析出
常用的溶剂:己烷 常用的溶剂:
油脂加工工艺与设备
第六章 脱蜡和脱脂
(2)表面活性剂 )
使蜡易于结晶析出
(二)间歇式脱蜡工艺
1. 通用工艺流程
待脱蜡油
前处理
冷却结晶
养晶
分离
脱蜡油
粗蜡
压榨
熔化
蜡糊
软脂
油脂加工工艺与设备
第六章 脱蜡和脱脂
2. 袋滤脱蜡工艺 袋滤脱蜡工艺——常用于米糠油等含蜡较多的油脂的脱蜡
脱酸油 蜡饼 硬化 脱色 精制蜡
脱色 压榨 粗软脂 脱色 脱臭 精制软脂
过滤 装袋
冷却室 熔化
布袋过滤 袋中蜡糊
第六章 脱蜡和脱脂
3. 常规脱蜡法的特点
设备简单
操作简单
油、蜡 分离慢
脱蜡油 得率低
常规脱蜡的优点
常规脱蜡的缺点
投资少
浊点高
软脂 纯度差
油脂加工工艺与设备
第六章 脱蜡和脱脂
五、连续式脱蜡
1. 连续式脱蜡设备
(1)结晶塔 ) 圆柱形筒体 上下碟封头 结构 中心搅拌轴 搅拌桨叶 导流圆盘挡板 孔板 夹套
油脂加工工艺与设备
第六章 脱蜡和脱脂
3. 搅拌速度
一般以10rpm为宜。 为宜。 一般以 为宜
4. 辅助剂
常用的有溶剂、表面活性剂和结晶促进剂。 常用的有溶剂、表面活性剂和结晶促进剂。 (1)溶剂 ) 在油脂中按比例掺进某一溶剂构成混合油体系, 在油脂中按比例掺进某一溶剂构成混合油体系,然后进行冷却 结晶、分离的脱脂方法。 结晶、分离的脱脂方法。 (2)表面活性剂 ) 在油脂冷却结晶后添加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使结晶的固体脂润湿 在油脂冷却结晶后添加表面活性剂水溶液, 并在液体油中呈分散状态,然后再进行分离的脱脂方法。 并在液体油中呈分散状态,然后再进行分离的脱脂方法。
油脂加工工艺与设备
第六章 脱蜡和脱脂
第六章 脱蜡和脱脂
本章知识要点: 本章知识要点:
1. 油脂脱蜡、分提、脱脂的概念、作用和原理; 油脂脱蜡、分提、脱脂的概念 作用和原理; 概念、 因素; 2. 影响油脂脱蜡、脱脂的因素; 影响油脂脱蜡、脱脂的因素 3. 油脂脱蜡、脱脂的设备和工艺及其操作要点。 油脂脱蜡、脱脂的设备和工艺及其操作要点。 设备 及其操作要点
6. 油脂品种及其品质
(1)油脂的品种 )
油脂加工工艺与设备
第六章 脱蜡和脱脂
不同品种的油脂, 不同品种的油脂,甘三酯组分不同使脂晶在分离难易上存在很大 差别。 差别。
棕榈油 椰子油 棉籽油 米糠油 脂肪酸组成较整齐 容易 分提
花生油
脂肪酸碳链长短不齐
不能 分提
油脂加工工艺与设备
第六章 脱蜡和脱脂
油脂加工工艺与设备
第六章 脱蜡和脱脂
三、影响脱蜡的因素
脱蜡温度 降温速度 分离 方式 养晶 温度
输送 方式
影响 因素
搅拌 速度
油脂品质 及前处理
辅助剂
油脂加工工艺与设备
第六章 脱蜡和脱脂
(一)脱蜡温度及降温速度
1. 脱蜡温度 一般常规冷冻法,脱蜡温度控制在20-30℃,溶剂法控制在20 ℃左右。 一般常规冷冻法,脱蜡温度控制在 ℃ 溶剂法控制在 左右。 2. 降温速度 适宜的降温速率常通过冷却试验来确定。 适宜的降温速率常通过冷却试验来确定。 要求: 要求:晶粒大而结实
油脂加工工艺与设备
第六章 脱蜡和脱脂
(2) 连续式养晶罐 )
导流圆盘挡板 孔板 桨叶式搅拌器 夹套 液位计
进油 出水
进水
出油
油脂加工工艺与设备
第六章 脱蜡和脱脂
(3) 硅藻土处理罐 )
在有辅助剂加入的脱 蜡工艺中, 蜡工艺中,用于蜡与 辅助剂的分离。 辅助剂的分离。
油脂加工工艺与设备
第六章 脱蜡和脱脂
油脂加工工艺与设备
第六章 脱蜡和脱脂
二、脱脂的原理
在一定温度下,利用不同类型的甘三酯的熔点差 在一定温度下,利用不同类型的甘三酯的熔点差 异及溶解度的不同,利用冷却结晶而使固体脂和液 溶解度的不同,利用冷却结晶而使固体脂和液 冷却结晶 体油相互分离。 体油相互分离。
三、影响脱脂的因素
1. 结晶温度和冷却速度 (1)结晶温度 )
24h
70℃ ℃
24h
22℃ ℃
24h
10℃ ℃
袋滤室温度: 袋滤室温度:15 ℃; 袋滤时间: 袋滤时间:10-12h; ; 蜡糊熔化温度: 蜡糊熔化温度:35-37 ℃; 榨盘压力: 榨盘压力:3-5MPa ; 压榨时间: 压榨时间:12h。 。
2 ℃/h
0.5 ℃/h
2-4 ℃
6-8℃ ℃
油脂加工工艺与设备
油脂加工工艺与设备
第六章 脱蜡和脱脂
2. 脱脂的概念
利用不同类型甘三酯熔点的不同, 利用不同类型甘三酯熔点的不同,把天然油脂 中的固体脂和液体油分离的过程称为脱脂。 中的固体脂和液体油分离的过程称为脱脂。
3. 脱脂的作用
开发利用固体脂肪 作用 提高液态油的低温使用性能
注:脱脂属于油脂分提的范畴,但是不能完全代表油脂分提。 脱脂属于油脂分提的范畴,但是不能完全代表油脂分提。
油脂加工工艺与设备
第六章 脱蜡和脱脂
3. 溶剂脱蜡法的特点
油得率高
工艺长 设备复杂
优点 缺点
过滤速度快
消耗溶剂
油脂加工工艺与设备
第六章 脱蜡和脱脂
第二节 脱 脂
一、油脂分提和脱脂的概念和作用 1. 油脂分提的概念
将天然油脂分级,制成性质不同的甘三酯的过程称为油脂的分提。 将天然油脂分级,制成性质不同的甘三酯的过程称为油脂的分提。
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蔗糖脂 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蔗糖脂 肪酸酯、单甘酯、 肪酸酯、单甘酯、脂肪醇硫酸盐 等。
作用
生长快, 生长快,易分离
亲和力 极性基团 非极性基团 蜡的烃基
共聚体
极性强
晶核大
油脂加工工艺与设备
第六章 脱蜡和脱脂
(3)凝聚剂 ) 作用:中和油溶胶中蜡粒子所带的负电荷,使其合并、长大而聚沉。 作用:中和油溶胶中蜡粒子所带的负电荷,使其合并、长大而聚沉。 常用的凝聚剂是食盐和硫酸铝。 常用的凝聚剂是食盐和硫酸铝。 食盐
O CH2 — O — C — R1 O CH — O — C — R2 O CH2 — O — C — R3 S3 S2G S1G2 G3
油脂加工工艺与设备
第六章 脱蜡和脱脂
思考
油脂的分提和油脂脱蜡的区别? 油脂的分提和油脂脱蜡的区别?
目 的 不 同
油脂脱蜡:除去的是能使液态油脂产生浑浊的固体成分。 油脂脱蜡:除去的是能使液态油脂产生浑浊的固体成分。包 括高熔点的甘三酯和高熔点的蜡。 括高熔点的甘三酯和高熔点的蜡。 油脂分提:是油脂改性的过程,以扩大油脂的适用性。 油脂分提:是油脂改性的过程,以扩大油脂的适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