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动力电池行业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中国软包动力电池行业优势、发展背景、市场空间及企业格局分析

中国软包动力电池行业优势、发展背景、市场空间及企业格局分析

中国软包动力电池行业优势、发展背景、市场空间及企业格局分析一、软包动力电池行业优势三种形态电池中软包质量最轻、能量密度最高。

目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动力电池包括三元软包、三元方形、三元圆柱以及磷酸铁锂方形。

软包动力电池是典型的“三明治”层状堆垒结构,区别于方形硬壳和圆柱电池形态。

软包内部结构由正极片,隔膜,负极片依次层叠起来,外部用铝塑膜包装,然后焊接正负极极耳,注电解液并封口,最后化成分容形成正式商品化的软包电池;圆柱电池则以正极、隔膜、负极的一端为轴心进行卷绕,封装在圆柱金属外壳之中,注液封顶盖,外部套上塑料绝缘胶皮,形成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圆柱外壳尺寸直径通常有18mm、高65mm或直径21mm、高70mm,则成为普遍的18650型和21700型的圆柱电池;方形硬壳电池通常有两个轴心,正极、隔膜、负极叠层围绕着两个轴心,进行卷绕,然后以间隙直入方式装入方形铝壳之中,外部喷绝缘漆或套塑料膜,通用的方形外壳尺寸长、宽、高分别为355mm*152mm*110mm,即标准VDA尺寸电池单体电芯。

以上三种电池形态中,在容量相同的条件下,软包电池采用轻量化材料如铝塑膜,整体质量比其他两种形态的电池更轻,因而能量密度更高。

软包电池能量密度遥遥领先。

目前能量密度最高的电池单体为软包动力电池,现在行业技术水平软包动力电池单体平均在260Wh/Kg,而现在的圆柱和方形硬壳电池单体平均水平只能做到210Wh/Kg和190Wh/Kg,远落后于软包电池。

相同容量的电池,软包的整体质量要比圆柱轻20%,比方形硬壳轻30%以上,因此在能量密度方面,软包动力电池具有绝对领先优势。

根据电池产业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比较三种电池单体形态的能量密度及未来发展规划,同期软包能量最高并遥遥领先。

2020年软包的能量密度预计将达到300Wh/Kg,其他两种行业水平只有260Wh/Kg。

软包动力电池优势众多且显著。

软包动力电池除了结构重量轻,能量密度高等显著优点以外,还具有方形硬壳和圆柱不具备的其他众多优势:1)电池单体内阻小,能达到毫欧级别;2)灵活的包络结构设计,可以根据布置要求,调整电池的三维尺寸和布置方式;3)高安全性能。

2018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2018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2018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第一节2017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环境分析 (4)第一节政策法规 (4)第二节汽车行业热点分析 (9)第二章2017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1)第一节汽车工业经营情况 (21)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快,增幅回落 (21)二、利润总额增速趋缓,增幅下降 (22)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 (23)四、亏损企业家数有所增加 (24)五、应收账款、产成品库存资金增长较快 (25)第二节全国汽车商品进出口情况 (25)一、汽车商品进口情况分析 (26)二、汽车商品出口情况分析 (30)第三章2017年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情况 (36)第一节节能汽车市场情况 (36)一、产销总体情况 (36)二、产销细分情况 (36)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37)第二节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分析 (40)一、产销总体情况 (40)二、产销细分情况 (40)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43)第四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政策及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45)第一节相关政策环境分析 (45)一、节能汽车 (45)二、新能源汽车 (46)第二节产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48)一、节能汽车 (48)二、新能源汽车 (53)第六章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55)第一节动力电池发展分析 (55)一、市场发展 (55)二、分类配套 (56)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61)第二节驱动电机发展分析 (62)一、市场发展分析 (62)二、分类配套 (63)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69)表1 2017年汽车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变动情况 (21)表2 2017年汽车行业各小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22)表3 2017年汽车行业利润总额增长率变动情况 (22)表4 2017年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情况 (23)表 5 2017年汽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变动情况 (24)表 6 2017年汽车行业各小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4)表7 2017年汽车行业各小行业亏损额情况 (25)表8 2017年我国节能乘用车分排量产销量 (37)表9 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 (40)表10 2016年至今发布或实施的部分汽车节能政策法规(简表) (46)表11 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政策汇总 (47)表12 2017年市场份额前十电池企业动力电池配套情况 (55)表13 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电池装机量前十 (58)表14 2017年新能源客车电池装机量前十 (59)表15 2017年新能源专用车电池装机量前十 (60)表16 2017年新能源汽车电机装机量十大企业 (63)图录图 1 2016~2017年1.6L及以下乘用车占乘用车销量比重月度趋势 (36)图 2 2017年我国节能乘用车分车型产销量占比 (37)图 3 2017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量前十城市 (41)图 4 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车企榜 (42)图 5 2015年车用燃料替代量 (49)图 6 2017年1~12月新能源汽车电池装机总电量 (55)图7 2017年1~12月新能源汽车分类电池装机电量 (56)图8 2017年新能源汽车各电池材料装机电量 (57)图9 2017年四种类型动力电池份额占比 (57)图10 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电池类型统计 (58)图11 2017年新能源客车电池类型 (59)图12 2017年新能源专用车电池类型 (61)图13 2017年度电机类型市场结构情况 (64)图14 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电机月度装机量 (65)图15 2017年前十新能源乘用车电机供应商装机情况 (66)图16 2017年1~11月新能源客车配套电机分类占比 (67)图17 2017年1~11月前十新能源客车电机生产企业配套情况 (67)图18 2017年1~11月新能源专用车配套电机分类占比 (68)图19 2017年1~11月前十新能源专用车电机生产企业配套情况 (69)第一节2017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环境分析2017年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

2018年深圳市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机制与政策研究报告

2018年深圳市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机制与政策研究报告

深圳市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机制与政策研究Research on the Power Battery Recycling Mechanism and Policy for Shenzhen2018目录一、项目背景、意义 (1)二、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已有政策分析 (1)2.1动力电池的设计及生产 (1)2.2溯源编码及信息化平台建立 (2)2.3报废动力电池回收主体及责任 (2)2.4报废电池的收集、运输与贮存 (3)2.5梯级利用 (4)2.6再生利用 (5)2.7处罚措施 (5)三、深圳市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 (6)3.1深圳市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现状 (6)3.2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路线图 (6)3.2回收参与主体 (8)3.3回收流程 (10)3.4规范要求 (11)3.5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后可产生的效益 (13)四、深圳市动力电池梯级利用政策分析 (14)4.1梯级利用技术可行性 (15)4.2梯级利用的主要市场 (15)五、深圳市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建议 (18)5.1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定位 (18)5.2建立溯源编码管理信息化平台 (19)5.3废旧动力电池收集 (19)5.4贮存运输要求 (19)5.5梯级利用 (19)5.6再生利用 (19)5.7支持相关技术与标准的研发 (20)附件 (21)A.废旧动力电池污染分析 (21)1.原材料的提取 (21)2.电池生产 (21)3.电池本身污染 (23)4.湿法回收污染 (24)B.报废量预测 (26)1.中国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26)2.中国动力电池现状 (28)3.报废量预测 (30)C.已有政策罗列 (37)D.动力电池成本构成分析 (41)1.正极材料: (41)2.负极材料 (42)3.电解液 (43)4.隔膜 (44)5.结构件、NMP、铜箔成本 (44)6.成本拆分汇总 (45)7.各类电池成本占比情况 (47)E.梯级利用可行方向与潜力 (49)1.梯级利用技术可行性 (49)2.梯级利用主要市场方向 (50)F.动力电池回收再生利用经济分析 (51)1.回收拆解技术发展现状 (51)2.回收拆解成本收益 (53)参考文献 (57)一、项目背景、意义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动力电池报废渐成规模。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调研报告(简介)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调研报告(简介)

Policy政 策47Research report on recycling of new energy vehicle power battery(introduction)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调研报告(简介)为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现状,把握发展方向,制定有效政策措施,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有关单位实地调研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中部地区的10余个城市,走访了汽车生产、动力蓄电池生产及综合利用等企业;多次组织座谈会,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等进行了广泛交流。

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我国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现状,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新能源汽车及动力蓄电池产业发展现状(一)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从科研、产业化到市场推广的“三级”转变。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已超280万辆,推广规模居于世界首位。

车辆类型上,乘用车、商用车分别占总产量约70.4%、29.6%;动力类型上,以纯电动为主,占总产量约78.5%,插电式混合动力约21.5%。

区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广东、上海、北京、山东、浙江保有量位列全国前5位。

(二)动力蓄电池产业我国动力蓄电池累计配套量超过131GWh,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配套类型上,磷酸铁锂、三元电池分别占比约54%、40%。

纯电动乘用车、商用车中三元电池配套占比分别约71%、17%,磷酸铁锂电池配套占比分别约23%、7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中三元、磷酸铁锂电池配套占比分别约53%、33%。

外形设计上,方形、圆柱形、软包占比约78.7%、20.6%、0.7%。

(三)动力蓄电池原材料产业随着动力蓄电池需求量的快速上升,原材料行业投资规模快速扩大。

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及电解液行业龙头企业在市场占有率和技术研发方面优势明显,行业集中度较高。

2017年,我国正极材料产量达32.3万吨,磷酸铁锂产量为6万吨,负极材料产量达14.6万吨,隔膜销量13.6亿平方米,电解液产量为10.2万吨。

2018年动力电池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8年动力电池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8年动力电池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由于政府补贴将在2020年之后退出,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和动力电池需求存在疑虑。

我们认为,随着锂电池成本持续下降,新能源汽车作为消费品的性价比优势将逐步体现,渗透率持续提升,加上储能行业即将突破,动力电池在未来十几年内的需求将维持25%以上的高复合增速。

核心观点●在汽车电动化和储能需求的推动下,2017年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出货量达到73GWh,在锂离子电池的出货占比超过一半,当前仍处于电动化的早期,电动车销售占比刚刚突破1%,随着电动车渗透率的提高和储能市场逐渐打开,动力电池未来仍有数十倍的成长空间。

●电动车与传统燃油车性价比的优劣是决定汽车电动化进程的核心因素,当前电动车的购臵成本和使用全成本(TCO)仍高于燃油车,因此行业处于补贴驱动阶段。

随着电池成本持续降低,电动车将逐渐步入TCO平价阶段和购臵车成本平价阶段,同时,各国政策对于燃油车的环保要求日益严苛,将迫使传统车企加大电动车的生产和销售力度,电动车的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动力电池行业驱动力切换的内因在于成本快速下降,电动车成本竞争力持续增强,外部原因在于产业政策的调整。

●锂电池在储能市场的应用空间随其成本下降逐渐打开。

储能在电力系统中可扮演多种重要角色,包括调峰调频、备用电源、削峰填谷等,预计未来十年全球复合增速可达40%以上。

储能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有赖于电池循环性能的提升,同时大规模储能对于电池的安全性要求极高,因此该细分市场也将向头部企业集中。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在汽车电动化和储能的共同推动下,锂电池将成为具备持续高成长性的行业,同时这两大细分市场对于安全性的高要求将使得行业呈现高集中度的格局,龙头企业及其供应链企业值得重点关注。

●电池企业建议关注龙头宁德时代(300750,未评级),2017年宁德时代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并计划到2020年将产能扩大2倍,目前其产能利用率仍然供不应求,预计将成为动力电池高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获益者;供应链方面,建议关注宁德时代的正极前驱体材料供应商格林美(002340,买入)、负极材料和设备供应商璞泰来(603659,未评级),隔膜供应商创新股份(002812,未评级)以及电解液龙头天赐材料(002709,买入)和新宙邦(300037,未评级)。

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2019-08-27 18:35一、行业概况1、行业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2、行业分类按照动力类型,新能源汽车可分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四大类型,其中纯电动汽车是目前研发和推广的主流,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按照车型,新能源汽车可分为乘用车、客车和专用车,其中新能源乘用车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流车型。

3、行业特征政策作用明显。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基于能源安全、环境保护以及建设汽车工业强国的考虑制定的基本国策。

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属于当前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战略性发展产业,尤其是税费减免、财政补贴、限购豁免等扶持政策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作用巨大。

随着国家和地方财政补贴同步从2017年开始逐年退坡,并将在2020年完全退出,新能源汽车行业转型面临较大挑战,但短期内政策依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引擎”。

周期性。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逐步从孕育期、导入期步入到成长初期,政策扶持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行业景气周期。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节能与新能源技术路线图》预测,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汽车总销量的40%-50%,保有量将达到8千万-1亿辆。

区域性。

汽车产业具有规模经济、关联产业多、配套环节多、产业链长、技术及资本密集性等典型特点,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易于形成产业集群模式。

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长三角产业集群、泛珠三角产业集群、京津产业集群、西南产业集群、中部产业集群和河北、河南及山东地区产业集群等六大产业集群。

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行业内的主要客户、主要竞争对手也主要位于这六大区域内。

季节性。

我国车载电源行业的生产和销售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保持一致,有一定季节性。

一般而言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为生产和销售淡季,第三、第四季度为生产和销售旺季。

2018年电动车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8年电动车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8年电动车行业深度研究报告1.推倒重来?!补贴周期结束,高端周期开启2.高端产业链业绩加速在即3.新能源汽车的“戴维斯双击”4.投资建议1.推倒重来?!补贴周期结束,高端周期开启2.高端产业链业绩加速在即3.新能源汽车的“戴维斯双击”4.投资建议图:2014-2018新能源乘用车国补与成本情况(万元/辆)上一轮景气周期:高额补贴24681020142015201620172018(80≤R<150)补贴(150≤R<250)补贴 (250≤R)补贴 (80≤R<150)成本 (150≤R<250)成本(250≤R)成本资料来源:财政部,天风证券研究所备注:图表仅反映行业大致情况;R 为工况续驶里程,单位为km1020304020142015201620172018补贴三电成本整车成本图:2014-2018新能源轻型客车国补与成本情况(万元/辆)资料来源:财政部,天风证券研究所备注:图表仅反映行业大致情况,2016-2018年补贴额取标准上限,下同国补对成本的覆盖减少102030405020142015201620172018补贴三电成本整车成本2040608020142015201620172018补贴三电成本整车成本国家推广大型客车资料来源:财政部,天风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财政部,天风证券研究所图:2014-2018新能源中型客车国补与成本情况(万元/辆)图:2014-2018新能源大型客车国补与成本情况(万元/辆)中游短缺是核心矛盾2014 2015 2016 2017E 2018E 2019E全球供给 16 16.4 20.2 24.3 29.2 38.3 全球需求15.5 17.720.6 23.9 29.2 35.1 新能源汽车 1.2 2.5 3.6 5.8 10.2 15.1 油电混动汽车 0.9 1 1 1 1 1 3C2.42.6 2.83.1 3.4 3.8 电动工具及其他电池 0.5 0.6 0.7 0.8 1 1.2 玻璃陶瓷及其他需求 10.4 1111.6 12 12 12 供给-需求0.5-1.3-0.40.4-0.13.2表:2014-2019锂资源供需测算(万吨)资料来源:刚果(金)央行,Darton ,公司公告,天风证券研究所2015 2016 2017E 2018E 2019E 2020E 全球供给 12.1 11 12.3 13.3 15.2 17.9 全球需求11 11.3 12.7 13.9 15.6 18.3 3C 用钴 5.4 5.6 6.1 6.5 7 8.3 动力电池用钴 0.30.4 1.1 1.5 2.4 3.5 高温合金 1.4 1.4 1.6 1.7 1.9 2.1 硬质合金 0.7 0.8 0.8 0.9 1 1 其他 3.3 3.13.13.23.33.3供给-需求1.03-0.25 -0.36 -0.6 -0.35 -0.38表:2015-2020钴资源供需测算(万吨)资料来源:刚果(金)央行,Darton ,公司公告,天风证券研究所51015202013/12014/12015/12016/12017/12018/1图:2013-2018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万元/吨)资料来源:Wind ,天风证券研究所 0204060802013/12014/12015/12016/12017/12018/1金属钴:最低价(万元/吨)金属钴:最高价(万元/吨)图:2013-2018金属钴价格(万元/吨)资料来源:Wind ,天风证券研究所下一轮景气周期:高端消费——双积分推动销量(万辆)渗透率(%) 2019 2020 2019 2020当年乘用车预计销量(万辆) 2680 2840 /NEV 积分比例10% 12% NEV 积分目标总额(分)(按比例计算) 268 341 须抵偿的CAFC 负积分(工信部预估) 147 242 合计须产生的NEV 积分415 583 NEV 单车积分平均值(动态值)2 208 291 7.7% 10.3% 2.5 166 233 6.2% 8.2% 3 138 194 5.2% 6.8% 3.5 119 167 4.4% 5.9% 4 104 146 3.9% 5.1% 4.5 92 130 3.4% 4.6% 5 83 117 3.1% 4.1% 5.5 75 106 2.8% 3.7% 669972.6%3.4%表:双积分并行考核要求下,行业NEV 生产/进口销量及渗透率来源:工信部等,天风证券研究所•双积分政策接力补贴,推动全球车企的电动化转型 : 国际,大众、日产雷诺、特斯拉、通用为一线阵营,福特、宝马、丰田为二线阵营。

2023年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市场调研报告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高性能动力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领域。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也在逐年增长。

本文对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市场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一、行业概况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是一个高度竞争激烈的领域,市场主要由三大巨头:松下、LG 化学和宁德时代垄断。

这三家公司占据了市场份额的80%以上。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企业和新兴企业正在发力,力图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的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据统计,2018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约为60亿美元,2025年预计将达到22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以上。

这主要是受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推动和电子产品需求的增长所驱动的。

二、市场分析1.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动需求增长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节能减排的要求逐渐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得到快速发展,这也带动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需求。

以中国为例,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达到125万辆,同比增长了82.1%。

此外,欧洲、美国等地也在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这些都促进了锂离子动力电池市场的发展。

2.电子产品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高电子产品的需求正在逐年增长,这也为锂离子动力电池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目前,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高端电子产品都采用了锂离子电池作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未来还有更多新兴的技术产品将会出现,这些都将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市场带来更多机会。

3.市场竞争激烈,但头部企业优势明显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但头部企业由于拥有更多的技术和资源优势,仍然保持着绝对的市场地位。

松下、LG化学和宁德时代三家公司在市场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尤其是宁德时代,近几年出货量快速增长,市场份额连续多年排名全球第一。

三、趋势展望1.新能源汽车市场更加火热预计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持续扩大,这也将带动锂离子动力电池市场的需求快速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动力电池行业
分析报告
2018年9月
目录
一、汽车电动化是动力电池需求的主要来源 (4)
二、新能源汽车驱动力切换,不改电池行业高成长性 (6)
1、性价比决定汽车电动化进程,电池成本是关键推手 (6)
2、补贴政策助力新能源汽车完成市场导入 (9)
3、补贴退坡,限制性政策登场,行业驱动力悄然换挡 (11)
(1)国内:补贴退坡,双积分接棒 (12)
(2)国外:排放标准趋严提升燃油车成本 (14)
(3)TCO趋于平价,细分市场有望不断涌现 (16)
4、生产者平价开启消费驱动新时代 (17)
三、储能:应用前景无限,市场即将破晓 (19)
1、应用场景多元,需求空间广阔 (19)
2、锂电池储能优势明显,成本下降已接近临界点 (22)
3、长寿命和高安全性要求有利于集中度提升 (24)
四、市场空间大,竞争格局好,龙头及其产业链企业前景光明 (26)
由于政府补贴将在2020年之后退出,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和动力电池需求存在疑虑。

随着锂电池成本持续下降,新能源汽车作为消费品的性价比优势将逐步体现,渗透率持续提升,加上储能行业即将突破,动力电池在未来十几年内的需求将维持25%以上的高复合增速。

在汽车电动化和储能需求的推动下,2017年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出货量达到73GWh,在锂离子电池的出货占比超过一半,当前仍
处于电动化的早期,电动车销售占比刚刚突破1%,随着电动车渗透率的提高和储能市场逐渐打开,动力电池未来仍有数十倍的成长空间。

电动车与传统燃油车性价比的优劣是决定汽车电动化进程的核
心因素,当前电动车的购置成本和使用全成本(TCO)仍高于燃油车,因此行业处于补贴驱动阶段。

随着电池成本持续降低,电动车将逐渐步入TCO 平价阶段和购置车成本平价阶段,同时,各国政策对于燃油车的环保要求日益严苛,将迫使传统车企加大电动车的生产和销售力度,电动车的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动力电池行业驱动力切换的内因在于成本快速下降,电动车成本竞争力持续增强,外部原因在于产业政策的调整。

锂电池在储能市场的应用空间随其成本下降逐渐打开。

储能在电力系统中可扮演多种重要角色,包括调峰调频、备用电源、削峰填谷等,预计未来十年全球复合增速可达40%以上。

储能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有赖于电池循环性能的提升,同时大规模储能对于电池的安全性要求极高,因此该细分市场也将向头部企业集中。

一、汽车电动化是动力电池需求的主要来源
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22.3万辆,比2016年增长58%,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在全球汽车总销量当中的占比首次突破1%。

2012年以来,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持续高速增长,近五年来复合增速达到54%。

截至2017年底,全球累计新能源车销量已接近400万辆,占全球汽车保有量的0.3%,其中中国新能源车累计销量超过160万辆,占全球累计总量的42%,除中国以外的主要市场还包括美国、日本以及挪威、德国等欧洲国家,前十大消费国累计销量占全球总量的93%。

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从2011年不足1万辆增加到2017年近80万辆,6年复合增速超过100%,2017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50%以上,2018年以来继续保持高增长,前7个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45万辆,同比增长近80%,占国内汽车总销量的比例达3%以上,汽车电动化的趋势已经明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