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开国大典(修进)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课文

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课文

开国大典李普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

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

广场呈丁字形。

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

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

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

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

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进入会场后,按照规定的地点排列。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接着,升国旗。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课文原文及教案

《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舉行典禮。

參加開國大典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員,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代表,有工人、農民、學校師生、機關工作人員、城防部隊,總數達三十萬人。

觀禮台上還有外賓。

會場在*廣場。

廣場呈丁字形。

丁字形一橫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並排架著五座白石橋;再北面是城牆,城牆中央高高聳起*的城樓。

丁字形的一豎向南直伸到中華門。

在一橫一豎的交點的南面,場中挺立著一根電動旗杆。

主席臺設在*城樓上。

城樓簷下,八盞大紅宮燈分掛兩邊。

靠著城樓左右兩邊的石欄,八面紅旗迎風招展。

丁字形的廣場彙集了從四面八方來的群眾隊伍。

早上六點鐘起,就有群眾的隊伍入場了。

人們有的擎(qíng)著紅旗,有的提著紅燈。

進入會場後,按照預定的地點排列。

工人隊伍中,有從老遠的長辛店、豐臺、通縣來的鐵路工人,他們清早到了北京車站,一下火車就直奔會場。

郊區的農民是五更天摸著黑起床,步行四五十裏路趕來的。

到了正午,*廣場已經成了人的海洋,紅旗翻動,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點整,會場上爆發出一陣排山倒海的掌聲,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出現在主席臺上,跟群眾見面了。

三十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主席臺。

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佈典禮開始。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員就位。

樂隊奏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正是這戰鬥的聲音,曾經鼓舞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奮鬥。

接著,*主席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使全場三十萬人一齊歡呼起來。

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

接著,升國旗。

毛主席親自按動連通電動旗杆的電鈕(niǔ),新中國的國旗——五星紅旗徐徐上升。

三十萬人一齊脫帽肅立,一齊抬起頭,瞻(zhān)仰這鮮紅的國旗。

开国大典ppt课件

开国大典ppt课件

对世界的影响
改变了世界格局
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世界格局,使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得到增强,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压 力。
加强了反殖民主义的力量
新中国的成立加强了反殖民主义的力量,为其他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提供了榜样。
对全球政治局势的影响
新中国的成立对全球政治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改变了国际 关系的格局。
土地改革的重要性
为了解决农民问题,土地改革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要经济政策。这使得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02 准备过程
建立组织机构
01
成立专门的项目组,负责策划、 组织和实施开国大典的PPT课件 制作。
02
项目组中设立内容策划、设计、 制作、审核等专项小组,明确各 小组的职责和分工。
政治背景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 取得了胜利,成为了中国政治舞台上 的主要力量。
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946年,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 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商讨成立新 中国的事宜,这为开国大典奠定了政 治基础。
经济背景
国民经济遭受的破坏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对中国的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因此新中国成立后 需要恢复经济。
05 结语
总结
历史背景
详细介绍了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 ,包括新中国成立前的形势和历
史事件。
事件经过
描述了开国大典当天的盛况和主 要活动,包括阅兵式、群众游行
等。
重要人物
介绍了参与开国大典的重要人物 ,包括国家领导人、外国代表等

历史意义
强调了开国大典在中国历史上的 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6上开国大典课文内容

6上开国大典课文内容

6上开国大典课文内容
一、《开国大典》的分段及段落大意
《开国大典》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本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

文章按时间顺序,以开国大典的流程顺序为基础,写了开国大典前开安门广场的情况、开国大典中的具体流程内容、开国大典后的情况。

1、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以及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广场上的热闹场景;
2、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的前三个流程: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奏国歌、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3、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写阅兵式:出场顺序是海军两个排-步兵一个师-炮兵一个师-战车师-骑兵师-空军;
4、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群众流行的场景;
5、第五部分(第15自然段)写退场的情景。

二、《开国大典》的意义
《开国大典》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新起点。

意味着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从此结束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此可以自由独立,当家作主了。

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庆典,是我们的伟大节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每课一练26.《开国大典》(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每课一练26.《开国大典》(含参考答案)

第八单元26.开国大典一、读拼音,写词语。

zhān yǎnɡpiāo fúdiǎn lǐhuìjí( ) ( ) ( ) ( )xuān bùlǐnɡxiùpái shān dǎo hǎi( ) ( ) ( )二、辨字组词。

檐()钮()爆()佛()瞻()纽()暴()拂()三、选词填空。

①汇集②聚集1.几个人()拢来,站成一个圆圈。

2.丁字形的广场()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①肃立②站立3.三十万人一起脱帽(),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4.他()在那儿,一动不动。

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一个新的国家建立时举行的隆重的典礼。

()2.恭敬而庄严地站着。

()3.比喻力量强,声势大。

()4.恭敬地看。

()五、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

()2.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3.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传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六、缩句。

1.受检阅的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记叙了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在____________举行_________的盛况。

部编版《开国大典》知识点

部编版《开国大典》知识点

《开国大典》知识点梳理一、1.作者简介:李普。

2.词语解释鸟瞰:向下看。

仰望:向下看。

环顾:向四周看。

瞻仰:恭敬地看。

远眺:向远处看。

浏览:粗略地看。

窥视:偷偷地看。

回眸:回过头看。

怒视:生气地看。

视察:上级查看。

二、知识点1.本文记叙了1949 年10 月1日下午3时,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2.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过程:大典过程:群众入场→举行典礼→阅兵仪式→群众游行。

重点写了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这两个场面。

3.开国大典:喜庆、庄严、隆重人们:心情激动、无比自豪4.全文两处点面结合之处。

①点:海军—-炮兵一战车一骑兵—空军面:群众欢呼②点:毛主席(聚焦典型,伟大形象)面:人民群众(烘托气氛,场面宏大)5.重点句子①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①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把“广场”比作“人的海洋”:把“红旗翻动”比作“海上的波浪”。

②作用:生动形象的描述了天安门广场人如海,旗如潮的热闹场面,也反映了参加典礼的人们激动的心情。

)②)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悦起来。

(面的描写,反复的修辞。

作用:生动地写出了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景象。

)③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比喻)④“一齐...一齐...”表现出人们的激动、自豪。

“雷鸣般的掌声”夸张,写出了人民喜悦、激动的心情。

⑤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句话描写了人民群众看到人民解放军接受检阅时的表现。

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人民群众欢喜、激动的心情和对子弟兵无比信赖、无比热爱地思想感情。

⑥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课文开国大典

课文开国大典

课文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

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

广场呈丁字形。

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

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

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

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

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进入会场后,按照规定的地点排列。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接着,升国旗。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开国大典》ppt(完美版)部编版课件

《开国大典》ppt(完美版)部编版课件

7.开国大典语文统编版 六年级上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详略结合的记叙方法。

3.初步掌握点面结合描写场景的写作手法。

4.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热爱党,珍惜新生活。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949年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10月1日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

刚刚就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和朱德两位伟人一前一后,最先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当林伯渠宣布开始后,在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位。

人民领袖毛泽东庄严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背景介绍我会读擎 政府 典礼 委员 汇集 爆发 鼓舞诞生 宣告 瞻仰 肃静 飘拂 选举 检阅 制服 距离 高潮 陆续 阅兵式排山倒海 五颜六色整体感知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写了哪几个场面?课文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写了会场情景、大典开始、阅兵式、群众游行四个动人场面。

大典”?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气氛?课文解读会场情景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

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参加典礼的人员来自各行各业,人数很多,表现了开国大典的隆重以及人民对典礼的重视和期待。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

广场呈丁字形。

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

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不给予中华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

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本文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

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置,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从记叙大会开始,这种激动、兴奋、自豪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强烈。

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显然表达了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之后,课文用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壮的声音……”这样两个长句子,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当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五星红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激动、自豪的感情溢于言表。

如果说,叙述典礼的部分主要表达的是热爱新中国,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兴奋的心情的话,那么,记叙阅兵式的部分,除表达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外,更侧重于表达为人民军队的出色表演而感到自豪的感情。

你看,“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战士们挺着胸膛”“像钢铁巨人一样”,“‘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这些描述,无不渗透着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

在这一个个场面描写中,对毛泽东的直接描写虽然不多,但很典型,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高呼“人民万岁”,按动旗杆的电钮,不断地向群众挥手。

通过这些言行的描写和庄严的会场环境以及人们激动的欢庆场面的烘托,我们能清晰的感受到毛泽东──他是深受人民爱戴的领袖,他的伟大形象历历在目。

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典礼”、“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一是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这是教学的难点。

二是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这是教学的重点。

学生准备:收集与“开国大典”有关的材料。

教师准备:1、开国大典》等电影, 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供学生阅读或观看,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相关课件制作。

学情分析: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怎样帮助学生去体会这种学生本没有体验的思想感情呢?一是要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材料,如上述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让学生对新中国成立意义有所感受。

二是要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

引导学生想象时,要注意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感悟人们的思想感情。

如“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可扣住“直奔”一词,“直奔”是什么情形?人们为什么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从中感受到什么?又如“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可扣住“两股红流”、“流去”,“两股红流”指的是什么?把游行队伍比成“两股红流”,并说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三是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读中领会情感。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要注意和想象场面情景有机结合,读读、想想、读读,在读好一些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的基础上,进而朗读全段、全篇。

还要注意把握好感情基调。

从全课来讲,感情的基调是兴奋、激动、自豪,但各个部分的侧重点不同,语调也略有变化,如第一自然段适宜用庄重而平直的语调朗读。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破题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知道国庆节是什么时间吗?(10月1日)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告诉我今年是国庆多少周年?(54周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2、过渡:(出示图片:中国贫穷落后、人们衣衫褴褛的情景。

)师: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1949 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

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

(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3、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开国仪式。

板书:开国大典4、解题:通过预习,大家知道“开”和“典”分别是什么意思?(“开”是建立、成立的意思;“典”是盛大、隆重的仪式)学生理解“开国大典”的意思:新中国成立举行的盛大的仪式。

二、通读课文,理清段落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弄清楚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根据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

3、课文第二部分讲了几件事?(三件事: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三、讲读第一大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参加开国大典的有哪些方面的人?(通过交流,得出有各方面的人,从而感受到典礼的盛大、隆重,非同寻常)。

引导读第一自然段。

2、思考:会场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主席台在什么地方?(男生读第二自然段,女生读第三自然段。

)3、典礼在下午三点钟开始,为什么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入场了?这说明了什么?这一自然段哪些词句反映了群众来得早?这反映了什么?(学生交流,如:“早已汇集”、“老远的”、“清早”、“五更天摸黑”等都说明了人们想早点看到盛大的典礼,说明了人们心情很兴奋,很激动。

重点理解: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为什么不用走向?)4、会场上的人特别多,如果你是记者,你会怎样来形容会场上的人群之多?(1)学生自由发言。

(2)我们来看看文章是怎样描写人多的:到了正午……像海上的波浪。

感情朗读。

(3)学生读背这一句。

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二、三部分1、默读课文,看看开国大典分为几个部分?那些能体现大典的盛况?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提问,并板书: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1)比较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同:①请你对比地读读下列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对比句)·下午三点整,会场上发出一阵掌声,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人的目光看向主席台。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体会人民群众对毛主席和新中国的无比热爱。

)②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起抬起头,瞻仰(望着)这鲜红的国旗。

(2)这段课文中有几处写了掌声,写法有什么不同?4、快速朗读课文第三段,进行填空练习。

(1)阅兵式的检阅司令员、阅兵总指挥分别是——和——。

受检阅的部队开头是两个排,接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飞过天空。

(2)想想为什么阅兵式最能体现大典的盛况的?(从人民军队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共和国的强大保障等方面来理解。

)(3)体会阅兵式的壮观场面和人民群众看到检阅部队时的激动场面,感情朗读。

5、学习课文第四段。

(1)学生快速阅读这一段,说说作者是抓住哪两个方面来描绘这动人的情景的。

(2)重点理解: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闭上眼睛,结合过去看到的类似的场面体会天安门上礼花此起彼落,广场上灯火辉煌的绮丽景象。

并用自己的话说说。

6.学习课文第五段。

(1)先齐读这段课文。

然后比较“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中带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同。

(2)说说“光明照亮了整个北京城”一句怎么理解?表达了人们的什么思想感情?指导朗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跟“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相似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试说两个这样的句子.二、拓展知识1、过渡:1949年的开国大典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岁月流转,中国的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中国科技的发展了,我们也实现了飞天梦;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我们也要举办举世闻名的奥运会了……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每到她生日这一天,我们就用最真挚的形式为她庆祝!2、观看"开国大典"录像带;新中国成立前的资料;《历史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共产党?》;中国的发展,"两弹三星"的成功;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2002年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国庆50周年阅兵仪式;祖国各个城市的发展等相关的录像和影碟,谈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