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接触网和普速接触网的区别[2]

合集下载

高速接触网和普速接触网的区别

高速接触网和普速接触网的区别

高速接触网‎和普速接触‎网的区别国际上高速‎铁路的建设‎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至今已有四‎十余年的历‎史,它是一种成‎熟、可靠、节能、环保的交通‎方式,我国经过十‎余年的论证‎、研究和技术‎储备,除个别子系‎统外,已初步具备‎了修建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能力,建设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符合我国国‎情,与我国经济‎规模相一致‎,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是为国民提‎供中长距离‎快速、舒适、便捷交通的‎必然选择。

根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对高速‎铁路的规定‎:客运专线3‎00km/h、客货混线2‎50km/h以上的新‎建铁路称之‎为高速铁路‎,高速铁路的‎建设,既要保证高‎的速度目标‎值,同时又要保‎证列车运行‎的舒适性和‎平稳性。

为实现此速‎度目标值的‎牵引运行,电力牵引方‎式是必须的‎;为保证列车‎的舒适性和‎平稳性,轮轨关系和‎弓网关系是‎高速铁路研‎究中两个主‎要的理论方‎向,其中弓网关‎系就是受电‎弓与接触网‎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弓网‎关系的深入‎研究,不仅强调了‎受电弓与接‎触网的匹配‎关系,更主要的是‎揭示了高速‎接触网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内在标‎准都与普速‎铁路接触网‎发生了质的‎变化。

虽然从外观‎上接触网的‎结构形式没‎有大的变化‎,但是在结构‎参数和材料‎设备选择标‎准上有了质‎的区别,并且通过研‎究纠正了普‎速接触网理‎论中的一些‎认识偏差。

区别1:高速与普速‎接触网第一‎个主要区别‎是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在普速铁路‎中,机车的负荷‎主要是牵引‎负载和克服‎线路阻力,因此牵引特‎性表现为负‎荷小和非均‎匀性。

反观高速铁‎路的牵引负‎荷主要是列‎车克服高速‎行驶下空气‎阻力所需的‎动力,而牵引负载‎及线路状况‎所占的比例‎较低,因此高速牵‎引负荷的特‎点是负荷大‎(是普速牵引‎负荷3~4倍)并具有持续‎性。

为保证大负‎荷持续供电‎,接触网的载‎流量要求有‎大的提高,由此引出了‎高速接触网‎与普速接触‎网在结构参‎数和材质上‎的质的区别‎。

接触网

接触网
二分析高速铁路接触网弓网系统的受流特性。
答:1接触网的波动特性对受流起主导作用
2受电弓幌动量明显增大
3空气动力对弓网系统的作用明显
4牵引负荷大电过热现象突出
5电磁干扰大
6机械强度高
7噪声较大
三高速接触网接触线架设的技术标准。
答:1 按设计要求和《施规》 5.7.1 -5.7.5及5.8.5条检查材料质量
四、德国、法国、日本高速接触网新线架设时初伸长是如何处理?
答:一、法国——不占用封闭线路的接触线超拉工法 :对时速200KM的普通干线接触网设计额定张力为12KN,接触线设计额定拉应力为112N/mm2.采用1.25倍额定张力超拉张力为15KN超拉应力约为140N/mm2,持续时间72h
二、德国——额定张力下的预张拉工法:德国额定张力下预拉工艺RE250和RE330高速新线和RE200电化改造的接触网施工中承力索和接触线新线初伸长均是在其额定张力下放置一段时间来克服
2 复线曲线处加固应根据曲线半径和承力索的张力计算水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力大于垂直张力时,方可采取加固措施
3 S 钩的长度应事先根据设计额定张力计算,分为A、B两种,即靠近悬挂点为A,跨中为B。放线时,按型号位置安装。放出的接触线应处于平顺状态,避免有明显上下起伏,该要求对接触线平直度,影响较大。
4 起锚处接触线补偿坠陀在支柱上加固:在支柱适当位置处安装一临时固定抱箍,用钢丝套把坠陀固定在支柱上,抱箍应牢固可靠(或用尼龙套固定在坠陀框架的合适位置)
三、日本——预超拉工法 :对承力索、辅助承力索和接触线均进行超拉以克服新线的初伸长。根据线材型号额定张力等因素确定超拉张力和超拉时间。超拉采用架线车上的紧线装置,在接触线上串接张力计

高速铁路接触网课件1

高速铁路接触网课件1
链形悬挂: 按照接触线、承力索的补偿情况: 未补偿、半补偿、全补偿 按照接触线、承力索的相对位臵: 直链型、半斜链形、斜链形 按照定位点处是否安装弹性吊索: 简单链形和弹性链形
按承力索的多少分为: 单链形(1根) 双链形(2根) 多链形(3根及以上)
中国接触网主要采用:全补偿简单(弹性)直(半)斜链形悬挂。
Page: 48
(2) 半斜链形悬挂
半斜链形悬挂示意图
1-接触线 2-承力索 3-吊弦
承力索沿线路中心线布臵,接触线在每一支柱定位点处, 通过定位装臵被布臵成“之”字形。半斜链形悬挂风稳定性好, 提速改造以前,我国在直线区段大量采用这种悬挂方式 。
Page: 49
(3) 斜链形悬挂
斜链形悬挂示意图
Page: 47
(三)按照接触线、承力索在空间的位臵关系分类:
直链型、半斜链形、斜链形 (1) 直链形悬挂
直链形悬挂示意图
1-接触线 2-承力索 3-线路中心线
承力索和接触线布臵在同一垂直平面内,它们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是一条直线。便于吊弦长度计算,提高了施工精度,避免接触线在吊 弦存在纵向倾斜时出现的接触线偏磨甚至是线夹与受电弓的碰撞。是 我国提速线路优先选用的悬挂形式。
接触线
Page: 39
弹性吊索
弹 性 链 形 悬 挂
(∏型吊弦)
接触线
承力索
吊弦
Page: 40
Page: 41
(2)双链形
双链形悬挂示意图
1-承力索 2-吊弦 3-辅助吊索 4-接触线 5-短吊弦
接触线弛度小,受流稳定性和风稳定性都比较优越,弹 性均匀度好,有利于电力机车高速运行取流。但结构较复杂, 投资及维修费用高,我国仅在个别地段试用。

高速铁路接触网特点及要求

高速铁路接触网特点及要求
高速铁路接触网特点及要求
§2-2高速铁路接触网特点及要求
一、高速接触网与普速接触网的比较
① 接触网的波动特性发生了变化。 ② 空气阻力对弓网的作用明显。 ③牵引负荷大,对接触网的电气强度及接地系统有 更高的要求 。 ④ 线索张力大,对接触网的机械强度,受流稳定性 要求更高。 ⑤ 牵引电流大,高速列车单车电流可达600~1000A, 而普速列车电流一般不大于300A。高次谐波产生的 高频电磁场对通 讯环境有较大影响,应采取必要的 防护措施。 ⑥ 运行密度高。客运专线列车追踪间隔一般为3~4 分钟;客运专线列车运行速度一般在250km/h以上。
◇ 静态作用力越小,机械磨耗越小,但不利于受电弓克服风、震 动等惯性,难以稳定取流,必然产生不合适的电弧,增大滑板和 接触线的电气磨耗,滑板和接触线的合理使用时限也会缩短。 ◇动态下的弓网作用力,表现为运行中的受电弓对接触线的瞬时 作用力,反映了受电弓和接触网的动态特性。 ◇当弓网动态作用力大到超过一定数值后,一方面造成接触网和 受电弓的不合理磨耗,降低其使用时限;另一方面还会引起接触 线的过度抬升,加快接触线的机械疲劳,甚至造成弓网事故; ◇当弓网动态作用力低于一定数值后,取流效果下降,甚至引起 电弧,烧损滑板、接触线,大的电弧甚至可烧断承力索。
§2-2高速铁路接触网特点及要求
二、高速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系统的受流特性
接触网
受电弓
2、接触网—受电弓系统
弓网受流
◇弓和网是两个独立的机电系统,受电弓高速移动,接触网 固定不动, 二者是动与静,刚与柔的耦合 ◇受电弓和接触网的设备属性和功能属性相分离; ◇ 弓网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 ◇弓网受流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设计、分析、解决弓 网问题必须从系统的认识出发,设计和实施一个整体,以求 达到所希望的效果。 ◇系统工程是工程技术,是技术就不宜泛称为科学。

高速、普速维规对照表1.0

高速、普速维规对照表1.0

有无裂纹、变形、烧伤,线索有无锈蚀、散股、断股、烧伤等。

(二)重点处所的附加导线对地距离及线索、引线、接触悬挂间距测量,接触线重点磨耗测量,高压电缆绝缘测试。

(三)利用接触网作业车检测受电弓检查动态包络线。

第六十七条单项设备检查周期和项目:(一)6个月检查1次的项目:1.分段绝缘器;2.分相绝缘器;3.远动隔离开关及其操作机构。

(二)12个月检查1次的项目:1.避雷装置(雷雨季节前,含接地电阻测量);2.非远动隔离开关;3.高压电缆及附件。

第六十八条非常规检查是指在特殊情况下进行的状态检查。

一般用于在接触网发生跳闸、故障或出现极端天气气候条件和灾害后,对相应接触网设备状态变化、损伤、损坏情况进行检查。

非常规检查的范围和手段根据检查目的确定。

零部件检验绝缘部件清扫周期如下:(一)Ⅰ、Ⅱ级污秽等级区段:3 年。

(二)Ⅲ级及以上污秽等级区段:1 年。

(三)分段、分相绝缘器:6 个月。

特殊处所应缩短周期,适时安排清扫。

潮湿隧道的绝缘部件参照Ⅲ级及以上污秽等级管理。

第六章质量评价与鉴定第一节质量评价第八十九条质量评价是通过对接触网动态几何参数、接触线平顺性参数、弓网受流性能参数等进行综合分析,掌握设备动态运行功能。

第九十条质量评价一般以正线公里为单元,根据每公里接触网扣分数进行评价。

质量评价等级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种。

具体评价标准见附件 5。

总扣分 t<10 为优良,10≤t<40 为合格,t≥40 为不合格。

第九十一条区段质量评价根据区段内每公里接触网评价结果确定,优良、合格、不合格公里数为相同质量等级公里数之和。

优良率、合格率、不合格率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第六十九条零部件检验是指对拆卸送检的接触网零部件进行外观检查、补充特殊试验,确认其质量状态的过程。

零部件性能下降、状态劣化,判定即将或基本达到寿命时,应进行更换。

第七十条当接触网零部件接近预期寿命,或日常检查发现存在质量隐患、无法确认其能否在预期寿命周期内安全运行时,应对该类批零部件进行抽样质量检验。

高速接触网的特点

高速接触网的特点

高速接触网的特点作者:中国铁路来源: 高速铁路技术更新时间:2007-08-18高速列车是靠受电弓与接触导线的滑动接触来获取电能的,所以,高速铁路的接触网是与速度直接相关的,关系更为密切,它必须满足高速列车受流的要求,高速接触网除具有常速下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性能和特点外,还具有下列特点:1.由于高速铁路安全性的要求,高速接触网必须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这主要表现两个方面:①接触网设备本身应具有很高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主要设备和零部件的使用材料应选用强度高、耐腐蚀、电气性能好的材料,在制造结构方面应做到设计合理,制造精良,以确保设备和零件的使用寿命。

②接触网的设计和安装的主要几何参数应适应高速铁路的运营要求,接触网与运营安全性直接相关的几何参数有:拉出值、导线高度、定位器坡度、线岔位置、锚段关节。

下面分别介绍:(1)拉出值:高速铁路中,由于列车速度的提高,机车车体和受电弓的横向摆动量的增大及受电弓滑板宽度的缩小,接触导线的拉出值一般都小于常速电气化铁路接触导线的拉出值。

如:高速铁路接触导线的拉出值均为200~300 mm,其中,直线区段200 mm,曲线区段300 mm。

(2)接触导线高度:由于高速电气化线路上不运营超限货物列车,高速接触网的导线高度低,在5 300~5 500 mm之间。

(3)定位器坡度:高速行驶时,受电弓弓头和上下部框架受空气动态力的影响,最终结果是增大了受电弓对接触导线的抬升力,导致接触导线的动态抬升量增大,接触导线上下振动剧烈,定位器抬升量增大,如果定位器坡度不足,定位器根部或支持器将撞击受电弓滑板,危及行车安全,因此,高速接触网定位器坡度较大或采用新型结构的定位器。

(4)线岔位置:由于导线抬升量的增大和提高受流性能的要求,常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直接交叉式线岔已不能适应高速的要求,高速接触网的线岔一般采用无交叉线岔。

(5)锚段关节:由于高速接触网张力的增大,另外,工作支和非工作支过渡平滑的要求,高速铁路的接触网将采用三跨或五跨锚段关节。

第2讲 高速接触网与常速接触网的比较

第2讲 高速接触网与常速接触网的比较

第2讲高速接触网与常速接触网的比较2.1 我国高速铁路的理论体系根据线路的设计速度,接触网可分为常速接触网、快速接触网、准高速接触网和高速接触网,它们对应的速度分别为:120km/h以下,120~160km/h,160~200km/h,200km/h以上。

表3.4-1 高速接触网与常速接触网的比较高速接触网与常速接触网比较,其在电气强度、机械强度、结构稳定性、悬挂弹性及均匀性、悬挂抬升量、导线高度及其变化率、弓网振动特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均不相同。

常速接触网一般侧重于机械参数和电气参数的静态特性,高速接触网除了侧重机械参数和电气参数的静态特性外,更关心接触网的动态特性和弓网动态匹配关系,表3.4-1对二者间的差异作了部分粗略的比较。

(1)悬挂类型为了保证接触线和承力索张力稳定,消除大气温度变化对线索张力的影响,高速接触网均采用全补偿链形悬挂。

国外经验表明:简单链形悬挂、弹性链形悬挂、复链形悬挂均可用于高速接触网,只是对悬挂线索的材质、补偿张力、载流量、安全系数的要求比常速接触网高。

日本新干线最初采用全补偿复链型悬挂,后改为重型(5.5t )全补偿复链型悬挂,其组成为:Cu170mm 2接触线、补偿张力由15kN 提高为20kN ;St180mm 2镀锌钢绞线承力索、补偿张力为24.5kN ;PH150mm 2硬铜绞线辅助承力索、补偿张力为12kN 。

法国TGV 东南线采用全补偿弹性链形悬挂,接触网总张力为28kN ,预留弛度1000/l ,定位点处安装弹性吊弦。

在运营中发现该结构在定位点处弹性过大,定位器的抬升量较大,常发生打弓事故。

因此、后建的TGV 大西洋线取消了弹性吊弦,采用简单链形悬挂,由TGV 电动车组牵引创造了h km /3.515的最高度试验记录。

TGV 大西洋线的接触线张力为33kN ,运行速度h km /300。

与法国电气化铁路相反,德国接触网除了早期的Re75、Re100采用简单链形悬挂外,以后发展起来的Re200系列和Re300系列均采用全补偿弹性链形悬挂,并将其定为德国接触网的标准形式。

高铁电力与普速电力的区别

高铁电力与普速电力的区别
高铁电力与普速电力的区别
2010-12
济南供电段
一、电力线路与既有线完全不同。
既有线一般采用架空线敷设,京沪高铁全线采用全 电缆敷设,名称与既有线不同,分为一级贯通及综合贯 通,其中一级贯通为单芯70mm2铜芯电缆,综合贯通 为单芯95mm2电缆,单芯铜芯非磁铠装。
单芯电缆的型号为:YJV62,即为交联聚乙烯双铝 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缆。与普速上使用的YJV22不同, YJV22电缆为交联聚乙烯双层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 缆。因为高速上使用的是单芯电缆,为了防止在电缆钢 带上产生涡流,导致钢铠发热,长时间运行烧坏电缆, 故采用非磁材料护铠,一般采用铝铠、铝合金铠、不锈 钢铠等非磁材料,从而不在电缆外铠装层上产生涡流。
而当采用单芯电缆,电缆金属外护层的感应电压问题也越加 明显。为了减轻电缆外护层感应电荷的影响,可将电缆按照品字 形敷设,而由于实际原因(如电缆沟过于狭窄、电缆过硬难以弯 曲),很难讲其按照品字形敷设。此时,金属护层两端的感应电 压则不会为零,单芯电缆的导线与金属护套的关系,可以看作是 一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当电缆导线通过电流时,其 周围产生的一部分磁力线将于金属护套交链,使护套产生感应电 压,感应电压的大小与电缆的长度和流过导线的电流成正比。由 于电磁感应,长线路高压单芯电力电缆与金属屏蔽层(或金属护 套)产生较高的感应电压,护套上的感应电压叠加起来可达到危 及人身安全的程度,如果此时电缆两端金属护套同时接地,由于 电缆的电阻较小,就会在金属护套上形成较大电流,导体和金属 护套同时发热使得电缆的绝缘老化,同时降低了绝缘等级,造成 电缆寿命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费电能;更严重的在线路发生 短路故障、遭受操作过电压或雷电冲击时,屏蔽上会形成很高的 感应电压,一旦感应电压超过电缆外护套击穿电压值,导致外护 套击穿时,形成单芯电缆接地故障。因此,大电缆护层不能两端 直接接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接触网和普速接触网的区别
国际上高速铁路的建设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至今已有四十余年的历史,它是一种成熟、可靠、节能、环保的交通方式,我国经过十余年的论证、研究和技术储备,除个别子系统外,已初步具备了修建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能力,建设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符合我国国情,与我国经济规模相一致,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是为国民提供中长距离快速、舒适、便捷交通的必然选择。

根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对高速铁路的规定:客运专线300km/h、客货混线250km/h以上的新建铁路称之为高速铁路,高速铁路的建设,既要保证高的速度目标值,同时又要保证列车运行的舒适性和平稳性。

为实现此速度目标值的牵引运行,电力牵引方式是必须的;为保证列车的舒适性和平稳性,轮轨关系和弓网关系是高速铁路研究中两个主要的理论方向,其中弓网关系就是受电弓与接触网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弓网关系的深入研究,不仅强调了受电弓与接触网的匹配关系,更主要的是揭示了高速接触网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内在标准都与普速铁路接触网发生了质的变化。

虽然从外观上接触网的结构形式没有大的变化,但是在结构参数和材料设备选择标准上有了质的区别,并且通过研究纠正了普速接触网理论中的一些认识偏差。

区别1:高速与普速接触网第一个主要区别是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在普速铁路中,机车的负荷主要是牵引负载和克服线路阻力,因此牵引特性表现为负荷小和非均匀性。

反观高速铁路的牵引负荷主要是列车克服高速行驶下空气阻力所需的动力,而牵引负载及线路状况所占的比例较低,因此高速牵引负荷的特点是负荷大(是普速牵引负荷3~4倍)并具有持续性。

为保证大负荷持续供电,接触网的载流量要求有大的提高,由此引出了高速接触网与普速接触网在结构参数和材质上的质的区别。

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高速弓网关系的研究已经形成其完善的理论体系和试验测试方法,为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程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高速铁路原创国日、德、法基于不同的悬挂类型(复链型、弹性链型、简单链型),从波动传播速度、弹性不均度µ、反射因数γ、多普勒因数α、增强因数r和离线率等多种理论入手对高速接触网进行研究,形成了不同的判定体系,但是有一点是大家的共识,最高运营速度与接触线的波动传播速度的比值ß是决定高速接触网性能和实现高速受流的关键,ß应小于等于0.7,因此提高接触导线波动传播速度(Vj )是提高高速接触网性能的基本方向,可以肯定地说,接触网悬挂确定后,ß越小弓网关系越好,离线越少,适应能力越强。

接触线的波动传播速度(Vj):受电弓沿接触线高速滑动时,引起接触线的上、下震动的横波。

T:接触线的张力(N) ;
ρ:接触线的密度(kg/m)。

对于300km/h运行的高速线路,接触线的波动传播速度(Vj)要达到428km/h 以上。

从公式可以看出,Vj与材质和接触线张力有关,而高速牵引负荷的特点
就是持续的大负荷电流,以至于在决定牵引供电设施布置上由普速的末端电压指标控制,变为载流量与末端电压指标双重控制。

为提高接触网的载流量,导线截面需要加大,造成接触线的密度随之提高,使波动传播速度变得更低,因此为实现高速运行唯一的措施就是大大提高接触线的张力。

为满足ß小于等于0.7的标准,接触线的张力由普速的15kN提高到25kN以上。

导线张力的提高对线材的抗拉强度要求更高,再考虑一定磨耗情况下接触导线的安全系数,普速接触网选用的银铜接触线已不能满足要求,取而代之是具有更高强度且导电率相对较高的锡铜或镁铜合金接触线。

锡铜或镁铜合金接触线的使用对施工工艺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接触线硬度的提高,如果操作不当,施工过程中易产生不可克服的缺陷——波浪弯,影响受流质量,因此在放线技术上从普速的采用阻尼放线方法,变为采用先进的恒张力架线技术,目的是保证接触线以制造过程中卷盘张力值加以释放,并在放线过程中确保持续和平顺。

区别2:总结高速铁路的试验数据和运行经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速度达到一定数值后,“柔软接触网性能良好,硬性接触网性能差”的观点是错误的。

通过不断提高接触线的张力,虽然可以大幅度提高接触线的波动传播速度,系统地满足高速受电弓的平稳持续取流的需要,但是在接触悬挂系统的接口上还存在薄弱环节,可能产生硬点,造成致命的损害。

因为受电弓与接触线的接触是软接触,任何硬点的冲击都将造成离线,中段收留并产生电弧,烧损接触线,缩短接触线的使用寿命,因此控制离线率是高速接触悬挂系统与普速区别的重要指标。

以离线率作为判定接触悬挂系统优劣的标准,是高速铁路原创国判定体系中的共同方法,要求最长离线时间tmax≤200ms, 离线率S≤5%。

为达到上述指标,消除硬点,对接触悬挂系统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造提高是高速与普速区别的主要内容,在接触悬挂中,主要的薄弱环节有电分相、线岔、定位装置及悬挂装置。

区别3:电分相,在普速中电分相采用分相绝缘器方式,负载集中、断线安装,是硬点集中区,在高速运营情况下已经不能满足受流的需要,因此采用锚段关节方式取代分相绝缘器方式,实现无硬点平滑过渡。

根据列车和受电弓的布置对中性段长度的要求,可以采用六跨、七跨、九跨及以上多种锚段关节方式。

区别4:线岔是两线交汇点,普速铁路采用交叉线岔方式,双线交叉负载集中,外加线岔装置重量和受电弓始触区的精密要求,传统的施工工艺已经不能满足高速受电弓通过的要求,因此在高速接触悬挂系统与正线连接的线岔采用无交叉线岔方式,在精确的结构布置下,保证高速正线列车在通过道岔时,不与侧线发生接触,实现无接触通过;而侧线低速列车由于速度低,也可以正常取流地通过。

区别5:定位装置及悬挂装置是保证系统结构参数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负载集中易产生硬点的位置,为保证高速悬挂的稳定性和消除硬点,采取了两项主要措施,一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单支柱碗臂结构,在站场条件不具备时采用硬横梁方式,消灭了普速铁路中普遍采用的软横跨方式,避免由于接触
线的振动对相邻接触线的影响;同时以铝合金等轻型材质的定位器取代普通钢质定位器,以减少悬挂点处的负载重量,消除可能产生的硬点。

区别6:为保证线路两侧的人身安全,设置贯通综合接地系统是高速铁路与普速铁路的主要区别。

根据欧洲EN50122-1标准(见下表)在正常和短路情况下的电位要求,采用普速铁路中的接地措施已经不能满足高速铁路牵引负荷条件下安全电压要求,必须设置贯通地线,以消除牵引供电对通信、信号等系统的影响并保障线路设备、人身的安全。

根据计算,在不设贯通接地线的情况下,短路故障时,钢轨最高电位可达到5500V,远远大于欧洲标准的规定,但是设置贯通底线后,短路故障时,钢轨最高电位小于1650V,贯通线电位小于240V;正常运行时,钢轨最高电位小于120V,完全满足标准的要求。

项目接触电压(V) 钢轨电位(V)
正常、长期运行60 120
故障、短时运行(0.1s) 842 1684
区别7:高速接触网工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从各个环节均应匹配,在大张力接触悬挂的情况下,支柱强度要相应提高;在高速铁路曲线半径大于7000m 的线路条件下,接触网定位方式大为简化和标准化,取消了软定位等定位形式;高速客运专线作为服务大众交通的工具,建筑体的外观形象设计要以人为本,追求标准、统一的形式,这也是高速接触网工程与普速的明显区别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