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_化学药物口服缓释制剂释放度研究
新型口服缓释_控释制剂的研究及发展

新型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的研究及发展王汝兴,马 超,刘喜纲(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 067000)【关键词】缓释制剂;控释制剂;研究发展【中图分类号】R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879(2002)02-0146-03 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其中药物释放主要是一级速度过程。
控释制剂系指药物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制剂,其中药物主要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速度释放。
1 发展历史缓释、控释制剂可使人体获得平稳的有效治疗血药浓度,使疗效—剂量最佳化。
国外是在50年代开始研制口服缓释、控释制剂,70年代被医学界认可上市的药物品种逐渐增多。
国外上市的口服缓释制剂药物品种已有200余种,不同规格的商品计有400种以上。
而其中的口服缓释制剂是现在国内外医药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由于开发周期短,投入较少,经济风险低且产品技术含量高等优点而被制药企业看好。
目前,口服缓释、控释制剂技术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每日给药一次、恒速释放、定位释放和定时释放技术等。
恒速释放可以大大减少血药浓度波动情况,增加病人服药的顺应性;定位释法可增加局部治疗作用或增加特定吸收部位对药物的吸收,定时释放可根据生物时间节律的特点释放需要量药物,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
每日给药一次的制剂便于患者服用,在保证有效治疗浓度的同时,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目前已研制了多种药物的每日给药一次的制剂,如硝酸异山梨酯、萘普生、尼索地平、伪麻黄碱等[1—4]。
这些制剂都是控制药物剂量和缓慢消除来维持24h有效治疗血药浓度,现今每日给药一次的缓释制剂研究将目光投注于恒速释放、定位释放和定时释放技术的结合。
2 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原理[5,6]在设计口服缓释制剂时首先要了解药物的理化性质、生理、药理以及生物利用度等特性,然后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应用药物动力学原理对制剂的释药时间、释药速度以及释药部分与缓释部分的比例加以合理的预估,使制剂具有较平稳的血药浓度和较长的疗效。
苦参碱缓释片的制备及释放度研究

苦参碱缓释片的制备及释放度研究杜娟08312069 08药学(2)班摘要: 苦参碱具有抗心律失常,抗肿瘤等临床作用。
但该药消除半衰期较短,若制成一般的口服制剂,常需每日口服3~4次,给药次数较为频繁。
因此制成缓释片对不易口服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对缓释骨架材料的筛选,由不同黏度不同量的HPMC与EC测出对释放度的影响制出苦参碱最优质处方。
再通过在一定色谱条件下的苦参碱缓释片的含量、稳定性、释放度、回收率及释药特性的研究,得出缓释制剂作为一种给药系统,其质量控制和评价的关键是药物释放具有特定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该缓释片的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
12 h释放度> 75% , 16 h释放度> 85% ,并与普通片相比,具显著的缓释效应,达到了预期目标。
关键词:苦参碱;缓释剂;HPLC;释放度前言:苦参碱(Matrine)是从豆科槐属植物苦豆子苦参根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为白色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本品在乙醇、氧仿、甲苯、苯中极易溶解,在丙酮中易溶,在水中溶解,在石油醚、热水中略溶[1],mP为75.5~76.5℃。
本品的氛仿溶液在420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苦参碱具有抗心律失常、抗炎、抗柯萨基B组病毒、升白等作用,并能抑制某些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一6IL一6)的产生,或对某些细胞(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人肝癌细胞系SMMC一7721)具有诱导分化的作用,临床用于急慢性肝炎[2]及恶性肿瘤的治疗。
目前用于治疗的剂型中,仅有注射剂、栓剂等,尚无片剂及缓释制剂问世。
由于该药消除半衰期较短,若制成一般的口服制剂,常需每日口服3~4次,给药次数较为频繁。
本品的主要副作用有头晕、恶心、呕吐、便秘等,因此有必要将其制成缓释制剂,以期达到方便患者用药的目的[3] 。
材料:1.试剂:苦参碱(宁夏博尔泰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纯度98. 5% )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四川泸州化工厂) ,乙基纤维素(EC) (四川泸州化工厂) 。
口服缓/控释药物制剂的技术研究分析

口服缓/控释药物制剂的技术研究分析【摘要】目的:对口服缓/控释药物制剂的技术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对口服缓/控释药物制剂的技术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该系统分为定速释放制剂、定位释放制剂和定时释放制剂,3类制剂各有特色,互为补充。
结论:口服缓/控释药物制剂的技术在增加患者的顺应性、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值得深入的科研研究。
【关键词】口服缓/控释药物制剂研究分析释药系统给药后缓释制剂能在预定的时间内以零级或接近零级的速度释放药物,使血药浓度长时间的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给药后控释制剂能在预定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放药物,使血药浓度的波动维持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
口服缓控释药物制剂能防止血药浓度波动度过大,提高了疗效,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作用持续时间长,减少患者的服药次数,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
随着材料学和工艺学的发展,新材料和新工艺越来越多的使用在口服缓控释药物制剂方面,推动了缓控释药物制剂的发展[1]。
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口服缓/控释药物制剂的技术进行研究分析。
1 缓/控释药物制剂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1.1 优点①缓控释制剂的释药方式平稳,能有效的防止血药浓度波动,使药物的不良事件减少;②缓控释制剂一般都是长效的,患者每次仅需服用1或2次,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患者长期服药的不便;③能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作用,使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大降低。
1.2 缺点①其使用的都是新材料和新工艺,相对来说药物的价格较高;②一般缓控释制剂的给药量较大,如使用不当可导致药物过量而中毒;③胃肠道运动对某些缓控释制剂有很大的影响;④使用缓控释制剂如需停用更换其他药物,需要较长时间,导致给药方案不灵活。
缓/控释药物制剂的适用范围:(1)有很强的首过效应的药物;(2)半衰期很短、需要反复给药的药物;(3)某些抗菌类药物;(4)某些易成瘾性的药物[2]。
琥乙红霉素缓释片释放度研究

药物研究 ・
D u e e rh rg R s ac
Chi na Pha ma e inl r c utc s
中回 荡
21 0 2年 9月 5日 第 2 卷第 1 期 l 7
Vo . 1 No 1 , e tmb r5 2 2 1 2 , . 7 S p e e , 01 o n ̄ g f
f . eat n o h r c, e l sHo i l h n U i rt,W h n ue hn 4 0 6 ; D pr J metf P amay P o e s t ,Wua nv sy u a,H bi ia 3 0 0 p pa ei ,C 2 C lg h r c,W h n U i rt . ol eo P amay u a n e i,Wua , bi hn 40 7 ) e f v sy hn Hue ,C ia 3 0 2
0 i vto ee s a ayss M e h f n i rl a e n l i. r t ods W ih 00 mL f 0.1mo /L d g s i te td y o h oi a i a t dis l to me i.te oa t 9 o l e a sng r ae h drc lrc cd s he so ui n da h r t- t n l p e o 75 r i a s e d f o /m i a d 5% n n 7 s f ic cd ou in s h c lr e e t h rla e ae f ul ur a i s l to a t e oo rag n ,t e e e s r t o Ert r my i Et ys cn t S — y h o cn h luc i ae us
关于布洛芬缓释微丸的制备及释放度研究

关于布洛芬缓释微丸的制备及释放度研究布洛芬( ibuprofen) 是英国1969 年上市的一种疗效确切而毒副作用较小的解热镇痛抗炎药。
由于其生物半衰期短,需频繁服药以维持治疗有效浓度,且肠胃道刺激作用较大,曾使本品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如制成缓释制剂则可减少服药次数,并减轻药物的副反应。
1990 年国内上市的布洛芬缓释胶囊,是将一定量的缓释微丸填充入胶囊制成,具有其它口服固体剂型难以比拟的优点。
有很多关于布洛芬缓释微丸制备的报道,国外有挤出滚圆,但需包衣或通过熔融法等工艺; 国内有无母核生产工艺,即用缓释粘合剂制丸芯,并在丸芯上包缓释包衣液制得。
作者用丸芯直接包衣上药的方法制备布洛芬缓释微丸,无需包衣,具有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等优点。
1 仪器与试药DPL - Ⅱ多功能功能制粒包衣机( 重庆精工制药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RCZ -8B 溶出仪、RZQ -8A 溶出仪自动取样器( 天津大学无线电厂) ,岛津LC - 14A 高效液相色谱仪( LC - 14AT 泵、SPD -10A 紫外检测器,日本岛津公司) ; ZORBAX SB -C18 柱( 4. 6 150mm,5m,Agilent) ,标准检验筛( 浙江省上虞县纱筛厂) ; 微晶纤维素( 日本旭化成,批号:184C) ,硬脂酸( 北京凤礼精求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批号:CG81970001)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 k30( 德国巴斯夫公司,批号: 52304324U0) ,磷酸二氢钾( 分析纯,广东汕头市西陇化工厂) ,氢氧化钠( 分析纯,沈阳正信高科技研究所) ,布洛芬( 原料,山东新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号: 09103122,99. 9% ) ,布洛芬( 标准品,中检所,批号: 130492 -200001,100% ) ,布洛芬缓释微丸( 自制,300mg /粒,批号: 100405、100407、100409) ,芬必得( 市售,300mg /粒,批号: 09060430) 。
布洛芬缓释片的处方筛选及体外释放度研究

布洛芬缓释片的处方筛选及体外释放度研究摘要】筛选12h缓释的布洛芬骨架片处方,并考察其在体外的释放规律。
筛选布洛芬缓释片体外释放方法。
以缓释片在pH6.0介质中释药行为与目标释药曲线之间的相似因子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筛选和正交设计优化布洛芬缓释片处方工艺。
结果表明,选用pH依赖型的丙烯酸树脂可以得到在体外12h释放达到90%的布洛芬缓释片,处方重现性良好,稳定性佳。
【关键词】布洛芬;缓释片;释放度;处方筛选【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8-0025-03Prescription optimization and in vitro release of ibuprofen sustained - release tabletsDai Linnan,Dong Yangyu,Yang Lei,Yin Lifang.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98, Jiangsu,China【Abstract】The prescription of 12-hour sustained-release ibuprofen tablets wasscreened and its release in vitro was investigated.The similarity factor between the release behavior of the sustained release tablets and the target drug release curve was used as the evaluation index to guide the optimization of pretreatment process of the ibuprofen sustained release tablets by single factor screening and orthogonaldesig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buprofen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of which the in vitro release reached 90% within 12 hourscan be achieved by using pH-dependent acrylic resin.The prescription reproducibility and stability was excellent.【Key words】Ibuprofen;Sustained release tablet;Release rate;Prescription screening布洛芬临床运用时间长,其解热镇痛消炎作用强大,安全系数高,可用作儿童药。
药物释放度研究概述

药物释放度研究概述药物释放度是指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在规定条件下释放的速率和程度,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内在指标,是制剂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释放度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生物药剂学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药品检验方法。
20世纪70年代确立了溶出度在口服固体制剂中的重要地位,至20世纪80年代,缓释、控释技术发展迅速,释放的概念随之提出。
美国药典1985年版(第21版)率先引入释放度检查法,对缓释制剂、肠溶制剂的溶出进行监控,2000年版(第24版)收载释放度检查品种36个。
中国药典1995年版引入释放度检查法,2000年版收载释放度检查品种15个,2005年版收载释放度检查品种26个。
1释放度研究的意义释放度研究的对象一般为半衰期相对较短(2~4h),首过效应明显,治疗剂量范围较窄,在很广的pH值内较稳定,并经胃肠道充分吸收的药物。
将此类药物制成缓、控释制剂,可通过控制释药速率来降低临床不期望的高峰血药浓度,减少“峰谷”现象,避免血药浓度频繁波动起伏或是控制血药浓度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维持在有效浓度以上,从而提高药物疗效,提高患者用药的顺应性。
与普通制剂相比较,药物治疗作用持久,毒副作用低,用药次数减少,药物缓慢地释放进入体内,血药浓度“峰谷”波动小,能保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以维持疗效。
研究药物释放度,在有效控制制剂质量,指导制剂处方筛选和指导制剂制备工艺优化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2体外药物释放度试验体外药物释放度试验是在模拟体内消化道条件(如温度、的pH值、搅拌速率等)下,对制剂进行药物释放速率试验,以监测产品的生产过程与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同时也是筛选缓、控释制剂处方的重要手段。
仪器装置 USP25共收录了7种装置用于释放度测定。
装置1(转篮法)、装置2(桨法)、装置3(往复筒法)、装置4(流通池法)用于缓释制剂释放度的测定。
装置5和装置6用于透皮给药系统释放度的测定。
装置7(往复夹法)两者均适用。
坦索罗辛缓释制剂释放度检测分析

检测认证坦索罗辛缓释制剂释放度检测分析■ 王卓琰 高莹莹 商丽丽(白城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摘 要:盐酸坦索罗辛属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药物,为选择性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引起的排尿障碍。
口服本品常释制剂会出现血药浓度迅速升高,易引起血压下降,因此本品适宜制成缓释制剂。
盐酸坦索罗辛吸收迅速(BCS I类),故稳定释放是保证本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本文根据吉林省检验研究院关于《盐酸坦洛新(坦索罗辛)缓释制剂质量分析》,进一步进行关于坦索罗辛缓释制剂释放度检查分析。
关键词:坦索罗辛,释放度,处方工艺,标准,分析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8.032Analysis of the Release Degree of Tamsulosin Sustained-ReleasePreparationWANG Zhuo-yan GAO Ying-ying SHANG Li-li(Baicheng Institute of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Abstract:Tansulosin hydrochloride is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which is a selective α1 adrenaline receptor blocking agent used for urination disorders caused by prostatic hyperplasia. The blood concentration of oral regular release preparation of this product increases rapidly, which is easy to decrease blood pressure, so this product is suitable for slow-release preparation. Tansorosin hydrochloride is absorbed quickly (BCS class I), so the stable release is an important condition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is product. Based on the quality analysis of Tanluoxin (Tansorlosin) by Jili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Inspection, this paper carries out the inspe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lease degree of Tansorlosin preparations.Keyword: tansulosin hydrochloride,release degree, prescription process, standard, analysis坦索罗辛是日本山之内制药公司研发的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主要采用其盐酸盐的形式,商品名为“哈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许真玉,女,主管药师,主要从事药品的技术审评工作。
联系电话:(010)68585566-514,E 2mail:xuzhy@cde .org .cn 。
・新药申报与审评技术・★指导原则解读系列专题(十九)化学药物口服缓释制剂释放度研究许真玉,马玉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北京100038) [摘要] 文中根据“化学药物口服缓释制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对释放度研究方法的建立、缓释制剂释药行为研究的内容、质量标准中释放度检查方法的建立进行了讨论。
其中对释放度研究方法的建立包括仪器装置、释放介质、转速等方面;缓释制剂释药行为研究的内容包括不同条件下释药特性的考察、释药重现性和均一性的考察、与原研产品的释放度比较研究;质量标准中释放度检查方法的建立包括取样点的设置、释放度限度确定等内容。
[关键词] 缓释制剂;释放度;质量标准[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3-3734(2010)08-0654-04Research on D issoluti on Test of Extended Relea se O ra l D os age Form sXU Zhen 2yu,MA Yu 2nan(Center for D rug Evaluation,S ta te Food and D rug A dm inistration,B eijing 100038,Ch ina )[Abstract] According t o “Guidance for Phar maceutical Researches on Extended Release O ral Dosage For m s ”,establishment of diss oluti on method,release perfor mance of extended release drug and devel opment of dis 2s oluti on li m it in s pecificati on were discussed .Establish ment of diss oluti on method included apparatuses,diss oluti on medium and r otating s peed etc,release perf or mance of drug comp rised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and release compari 2s on with original drug p r oduct at different conditi ons,devel opment of diss oluti on li m it in s pecificati on consisted of selecti on of sa mp ling ti m e 2points and release li m it etc .[Key words] extended release;diss oluti on;s pecificati on 口服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的制剂。
缓释制剂中的药物按适当的速度缓慢释放,血药浓度“峰谷”波动较小,可避免超过治疗血药浓度范围的毒副作用,又能较长时间保持在有效浓度范围之内以维持疗效。
与普通制剂比较,缓释制剂可延长治疗作用持续时间,降低毒副作用,减少用药次数,改善用药的依从性。
缓释制剂的释放度系指缓释制剂在规定溶剂中释放的速度和程度,是处方工艺筛选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有效控制产品质量、验证批内与批间产品质量是否一致、确定产品是否可以放行以及产品在效期内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指标。
在“化学药物口服缓释制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1]中,对释放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要求,从释放度研究的总体考虑、具体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中释放度检查方法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这里就其中几点具体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1 释放度研究方法的建立释放度研究方法的建立包括测定条件的选择及释放量测定方法的建立,这里主要就测定条件的选择进行讨论。
药物的体外释放行为受制剂本身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制剂因素系指主药的性质、处方、工艺,外界因素系指释放度测定的仪器装置、释放介质、转速等条件。
释放度测定条件的选择就是要结合制剂本身的特点,包括主成分的性质、处方工艺特点等,通过研究确定释放度检查的仪器装置、释放介质、转速等。
1.1 仪器装置 各国药典附录中对口服制剂的溶出度/释放度检查的仪器装置均有所介绍。
美国药典介绍了篮法、桨法、往复圆筒法、流通池法,英国药典介绍了篮法、桨法、往复圆筒法、流通池法,欧洲药典介绍了篮法、桨法、流通池法,中国药典介绍了篮法、桨法、小杯法。
对于缓释制剂,选择仪器装置时需要考虑具体的剂型及可能的释药机制。
通常情况下,建议选择药典收载的仪器装置进行释放度检查。
片剂一般倾向于选择桨法,胶囊剂多选择转篮法,如采用其他特殊仪器装置,需提供充分的依据。
例如,某一化合物由不同的研究者开发研制了缓释片和缓释胶囊,缓释片采用凝胶骨架技术,缓释胶囊采用缓释微丸技术。
考虑到凝胶骨架技术是以亲水胶体为骨架,在液体中逐渐吸水膨胀,药物逐渐扩散到表面而释放,制剂在释放度测定过程中会吸水膨胀变大,研究者首先考虑采用桨法。
而缓释胶囊的研究者发现采用桨法时,胶囊壳破裂后,内容物缓释微丸容易聚集在溶出杯底部,影响释放情况,故经过研究采用了篮法。
1.2 释放介质 释放介质的选择依赖于药物的理化性质(溶解性、稳定性、油水分配系数等)、生物药剂学性质(吸收部位等)及口服后可能遇到的生理环境。
由于不同pH下药物的溶解度、控制药物释放行为的关键辅料的水化、溶胀、溶蚀速度可能不同,需要对不同pH值(模拟胃肠道的生理环境)条件下的释放行为进行考察。
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类似胃肠液的pH值,如pH1.2的盐酸溶液、pH4.5和6.8的缓冲液,有些情况下亦可考虑pH718及以上的释放介质,或者不同pH介质的更换。
张霖泽等[2]报道,两家不同生产单位生产的葡萄糖酸奎尼丁缓释片,一种为原研产品,一种为仿制产品,在0.1mol・L-1盐酸溶液,或者先在0.1mol・L-1盐酸溶液然后转移至pH 71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测定释放度时,两者的释放曲线都很相似,但两者体内生物利用度却分别为90%和40%左右。
后经研究采用pH5.4的缓冲液为释放介质,两者在8h的释放度分别>80%和40%,显示出了很大的不同。
这一研究结果显示采用0.1 mol・L-1盐酸溶液或者先采用0.1mol・L-1盐酸溶液然后转移至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为释放度检查介质显然不能有效控制产品质量,而pH5.4的缓冲液为相对更加合理的释放介质。
这个研究实例提示,充分研究产品在不同释放条件下的释放行为,有助于全面了解产品质量,此时,可以通过绘制产品的三维释放曲线图的方式更加直观地了解产品的释放特性。
如上述提到的在对原研厂生产的葡萄糖酸奎尼丁缓释片和仿制的葡萄糖酸奎尼丁缓释片的释放度进行研究时,通过研究两者在不同pH条件下的释放度,绘制了时间2释放量2pH的三维释放图,结果发现,在pH约为1的条件下,两者释放行为基本一致,基本完全释放,随着pH值的升高,两者的释放均呈下降趋势,但仿制产品较原研产品下降得更加明显,两者均在pH4.2左右达到了释放曲线最低点,此时原研厂产品释放60%左右,而仿制产品几乎不释放。
随后,随着pH 的升高,两者的释放曲线均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两者均在pH5.3左右达到了释放曲线最高,但原研产品几乎完全释放,而仿制产品仅释放50%左右。
从此项研究中,可以清楚地发现两者在不同pH条件下的释放度情况有明显差别,从而为判断两者释放行为是否一致及质量是否相当提供丰富的信息。
在释放度研究过程或者处方工艺筛选研究过程中,有些研究者考虑到人体的胃肠道的生理pH值变化范围是1~7.8,而且是一个连续的逐渐变化的过程,所以采用梯度介质法,先采用酸性介质,再逐步升高pH值[3]。
这种情况下,对于变更介质的方式,变更pH值的时间间隔等都需要详细的研究。
考虑到介质更换的操作比较复杂,引入的影响因素增加,对测定的准确性也会有所影响,故对于最终确定的质量标准中的释放度检查方法,除非有特殊的原因,一般不再采用复杂的梯度介质法。
关于介质的体积,需使药物符合漏槽条件,一般要求不少于形成药物饱和溶液量的3倍。
如药物的溶解性很差,也可在其中加入少量的表面活性剂。
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使用有机溶剂。
1.3 转速 某些缓释制剂在不同转速下的释放行为基本一致,说明其释放特性受释放介质的流动形态影响较小。
但对于大部分制剂而言,不同转速下的释放行为会有不同。
在确定转速时,需要考察制剂在不同转速下的释放行为。
转速过快,可能削弱对不同制剂释放行为的区分能力,所以不推荐首选过高转速。
2 缓释制剂释药行为研究的内容缓释制剂体外释放行为的研究一般包括不同条件下的释放特性的考察、释药模型的分析、产品批间重现性及批内均一性的考察。
2.1 不同条件下释药特性的考察 虽然缓释制剂质量标准中通常采用一种条件测定释放度,但在制剂的处方筛选及质量研究过程中,应当考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释放度,以充分了解所研发制剂的释药特性,同时为确定质量标准中采用的释放度测定条件提供依据。
例如,某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以丙烯酸树脂共聚物为缓释骨架材料制备了缓释片,在释放度研究中,考察了主成分在pH1.2,pH4.2,pH6.8和水4种溶液中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并比较了在研缓释片和已上市缓释片在以上4种溶液各500mL为释放介质情况下的释放行为,经比较研究后确定采用水为释放介质。
2.2 释药重现性和均一性的考察 为考证生产工艺的重现性及稳定性,需对同一批次内制剂的释放行为及连续3批制剂的释放行为进行考察,其中每批制剂至少要选择6个测试样品。
研究中应选取足够多的取样点,记录和计算每个时间点测得的单一数值、平均数值及相对标准差。
对于早期释放点,相对标准差一般不应超过20%,后续释放点一般不应超过10%。
在目前的缓释制剂的研究开发中,一般都会进行批内和批间的释放均一性的考察,每批制剂会选择6个测试样品,但不足之处为取样时间点偏少,一般仅按照质量标准拟定的3个时间点取样。
由于取样时间点偏少,所绘制的释放曲线不能充分反映产品的释放特性,有时候会对下一步的判断造成影响,也无法进一步确证质量标准中拟定的时间点和释放度限度的合理性。
另一方面的不足之处为对数据的处理比较粗略,一般不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仅根据释放曲线粗略的判断释放均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