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复习分类讨论思想
中考数学压轴题的常见类型与解题思路

2021年3期210中考数学压轴题的常见类型与解题思路熊良斌(湖北省武汉市旭光学校,湖北 武汉 430074)一、分类讨论思想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知识与知识间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体系或知识框架,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应把相应的知识章节看作一个整体,帮学生理顺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理解相互之间依存关系所在。
以几何知识为例,初中数学教学中,几何知识涵盖了诸多图形知识,且在中考压轴题中较为常见,在探究数学几何问题中,依托分类讨论思想,不仅可以改善薄弱分析环节,也是帮助学生多视角、多维度感知几何图形知识的真知灼见,帮助学生提高压轴题解题效率。
例如: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边长为4和6,求另一边。
从表面看,这道例题较为简单,但诸多学生考虑的不够全面,在这道题中没有交代这两边是斜边长还是直角边长。
如基于这两种情况进行探究解题:一是斜边长为6,直角边长为4:二是直角边长为4、6。
基于数学本质而论,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较为高效的数学思想。
二、符号化和化归思想符号化是初中数学代数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初中数学教师在代数教学中应重视培养符号化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引进字母的意义。
以“有理数”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两个不同意义的数来说明“+”与“-”所表示的两个相反量的意义。
化归思想更多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化归思想即把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通过有效地化解和归纳转化为几个简单问题,从而更轻松简单地解答出答案。
初中数学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首先掌握纵向化归和横向化归两种思路,让学生明白纵向化归即将问题整体看作一些互相关联的分问题组,找到问题关键思路,逐个击破,而横向化归思路偏向是将问题划分成相互独立的小问题,独立解决,让问题简单化提高解题效率。
三、辩证思想众所周知,辩证思想广泛运用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当中,是学术知识探讨和学术问题解决的一个基本思想方法。
中国古代“祸福相倚”的故事传说,就充分体现了对立统一转化的辩证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在解中考数学题中的应用

这 楚 概念 的本质 , 不能 单单 从形 式 上去 理解 , 所 参 数 取值 的变 化 , 种形 式 所 反 映 出 的实质 在 以根据参 数不 同 的取值 , 准确 定 位概 念 , 然后 性 的 东 西是 不 是发 生 了变 化 , 搞 清楚 本质 根据不 同类型 的概 念按 照各 自的解题 方 法去 后 对症下药 .
因为 n ≠O时 ,a 1 。 0总成 立 , 以 ( 一 )≥ 所
方程 总有 实数根 . 种思 想 在 简化 研 究 对 象 , 展 思维 方 面起 着 a取 任何 实数时 , 发 分析 在解本 题 中 , 如果 只注重 形式 , 刚 重要作 用 , 因此 , 关分 类讨 论 的思 想 的数 学 有
“取任何 实数 时 , 程 a 。 ( —3 ) 方 x + 1 a +2 一 a 1= :0总 有实数 根. =
何 图形 , 几 何 图形 元 素确 定 的情 形 下正 确 在
解 题
一
个几 何 图形 是 由基 本 元 素 构 成 的 , 如
证明 1 当 n ) 一0时 , 方程 变 为一z 原 一1
整个 问题 的解决 , 一思 想方 法 , 这 我们 称 之为
[ 1 n ]一4 (a 1≥O 一( —3 ) a 2 - ) ,
整 理 得 “一2 +1 0 (一1。 O a = ,口 )≥ .
“ 分类讨 论 的思 想 ”[ 分 类 讨 论 思 想 是解 决 .1
问题 的一种 逻辑方 法 , 也是 一 种数 学思 想 , 这
摘
要 : 类讨论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分 在数 学解 题 中起 着 特 别 重 要 的 作 用 , 文 通 过 中考 试 本
题 分 析 分 类讨 论 思 想在 解题 中如 何 应 用. 关键词 : 类讨论 ; 分 中考 ; 题 解
中考数学专题《分类讨论思想在压轴题中的应用》原卷

专题20 分类讨论思想在压轴题中的应用分类讨论思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在中考数学压轴题中考查频繁,例如在解决中考压轴题中的存在性问题时,要用到分类讨论思想:1.在解决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时,需要讨论腰和底的多种情况;2.在解决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时,需要对直角的情况进行讨论;3.在解决平行四边形和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存在性时,需要对邻边或对边的情况进行讨论;4.在解决相似三角形存在性问题时,需要对对应边和对应角进行分类讨论;5.压轴题中其他的问题,例如线段的数量和位置关系等,有时也需要进行分类讨论。
(2022·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已知二次函数2y x bx c =-++的图像交x 轴于点()1,0A -,()5,0B ,交y 轴于点C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如图1,点M 从点B BC 向点C 运动,点N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线段OB 向点B 运动,点M ,N 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 秒(05t <<).当t 为何值时,BMN V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3)已知P 是抛物线上一点,在直线BC 上是否存在点Q ,使以A ,C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 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2)过点M 作ME x ⊥轴于点E ,设BMN V 面积为S ,由ON t =,BM =,可得5BN t =-,45ME BMsin t =︒==,即得()21115255()22228S BN ME t t t =⋅=-⋅=--+,由二次函数性质可得当52t =秒时,BMN V 的面积最大,求得其最大面积;(3)由()5,0B ,()0,5C 得直线BC 解析式为5y x =-+,设(),5Q m m -+,()2,45P n n n -++,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求解.【答案】(1)245y x x =-++(2)当52t =时,BMN V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258(3)存在,Q 的坐标为()7,12-或()7,2-或()1,4或()2,3【详解】(1)将点()1,0A -,()5,0B 代入2y x bx c =-++中,得010255b c b c =--+⎧⎨=-++⎩,解这个方程组得45b c =⎧⎨=⎩,∴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245y x x =-++;(2)过点M 作ME x ⊥轴于点E ,如图:设BMN V 面积为S ,根据题意得:ON t =,BM =.()5,0B ,5BN t ∴=-,在245y x x =-++中,令0x =得5y =,()0,5C ∴,5OC OB ∴==,45OBC ∠∴=︒.45ME BMsin t ∴=︒==,()22111515255()2222228S BN ME t t t t t ∴=⋅=-⋅=-+=--+,05t << ,∴当52t =时,BMN V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258;(3)存在点Q ,使以A ,C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理由如下:由()5,0B ,()0,5C 得直线BC 解析式为5y x =-+,设(),5Q m m -+,()2,45P n n n -++,又()1,0A -,()0,5C ,①当PQ ,AC 是对角线,则PQ ,AC 的中点重合,21054505m n m n n +=-+⎧∴⎨-+-++=+⎩,解得0(m =与C 重合,舍去)或7m =-,()7,12Q ∴-;②当QA ,PC 为对角线,则QA ,PC 的中点重合,21050455m n m n n -=+⎧∴⎨-++=-+++⎩,解得0(m =舍去)或7m =,()7,2Q ∴-;③当QC ,PA 为对角线,则QC ,PA 的中点重合,20155450m n m n n +=-⎧∴⎨-++=-+++⎩,解得1m =或2m =,()1,4Q ∴或()2,3,综上所述,Q 的坐标为()7,12-或()7,2-或()1,4或()2,3.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涉及待定系数法,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相关点的坐标和相关线段的长度.(2022·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已知抛物线2y x bx c =++.(1)如图①,若抛物线图象与x 轴交于点()3,0A ,与y 轴交点()0,3B -.连接AB .①求该抛物线所表示的二次函数表达式;②若点P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与点A 不重合),过点P 作PH x ⊥轴于点H ,与线段AB 交于点M .是否存在点P 使得点M 是线段PH 的三等分点?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②,直线43y x n =+与y 轴交于点C ,同时与抛物线2y x bx c =++交于点()3,0D -,以线段CD 为边作菱形CDFE ,使点F 落在x 轴的正半轴上,若该抛物线与线段CE 没有交点,求b 的取值范围.(1)①直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②先求出直线AB 的解析式,设点M (m ,m -3)点P (m ,m 2-2m -3)若点M 是线段PH 的三等分点,则13HM HP =或23HM HP =,代入求解即可;(2)先用待定系数法求出n 的值,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 的长为5,因为四边形CDFE 是菱形,由此得出点E 的坐标.再根据该抛物线与线段CE 没有交点,分两种情况(CE 在抛物线内和CE 在抛物线右侧)进行讨论,求出b 的取值范围.【答案】(1)①2=23y x x --,②存在,点P 坐标为(2,-3)或(12,-154),理由见解析(2)b <32-或b >133【详解】(1)①解:把()3,0A ,()0,3B -代入2y x bx c =++,得20333b c c ⎧=++⎨-=⎩,解得:23b c =-⎧⎨=-⎩,∴2=23y x x --②解:存在,理由如下,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kx +b ,把()3,0A , ()0,3B -代入,得303k b b +=⎧⎨=-⎩,解得13k b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x -3,设点M (m ,m -3)、点P (m ,m 2-2m -3)若点M 是线段PH 的三等分点,则13HM HP =或23HM HP =,即232331m m m -=--或232332m m m -=--,解得:m =2或m =12或m =3,经检验,m =3是原方程的增根,故舍去,∴m =2或m =12∴点P 坐标为(2,-3)或(12,-154)(2)解:把点D (-3,0)代入直线43y x n =+,解得n =4,∴直线443y x =+,当x =0时,y =4,即点C (0,4)∴CD =5,∵四边形CDFE 是菱形,∴CE =EF =DF =CD =5,∴点E (5,4)∵点()3,0D -在抛物线2y x bx c =++上,∴(-3)2-3b +c =0,∴c =3b -9,∴239y b x bx =++-,∵该抛物线与线段CE 没有交点,分情况讨论当CE 在抛物线内时52+5b +3b -9<4解得:b <32-当CE 在抛物线右侧时,3b -9>4解得:b >133综上所述,b <32-或b >133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以及图形的综合,解题的关键是数形结合和分情况讨论.1.(2023·安徽宿州·统考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的顶点B 的坐标为()8,4,OA OC ,分别落在x 轴和y 轴上,将OAB V 绕点O 逆时针旋转,使点B 落在y 轴上,得到ODE V ,OD 与CB 相交于点F ,反比例函数()0k y x x=>的图象经过点F ,交AB 于点G .(1)求k 的值.(2)连接FG ,则图中是否存在与FBG △相似的三角形?若存在,请把它们一一找出来,并选其中一种进行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点M 在直线OD 上,N 是平面内一点,当四边形GFMN 是正方形时,请直接写出点N 的坐标.2.(2022·河南郑州·河南省实验中学校考模拟)在ABC V 中,AB AC =,E 为边AC 上一点,D 为直线BC 上一点,连AD 、BE ,交于点F .(1)如图1,若60BAC ∠=︒,D 点在线段BC 上,且AE CD =,过B 作BG AD ⊥,求证:12=FG BF ;(2)如图2,若BAC BFD ∠=∠,且3BF AF =,求BD BC 的值;(3)如图3,若60BAC ∠=︒.若3BD CD =,将线段A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到AH ,并且使得HAC ADB ∠=∠,连接BH 交AC 于P ,直接写出AC PC= ______ .3.(2022·吉林长春·模拟)如图,在ABC V 中,5AB AC ==,6BC =.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同时点Q 从点C 出发,沿折线CA AB -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到达点A 时,点Q 停止1秒,然后继续运动.分别连接PQ 、BQ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1)求点A 与BC 之间的距离;(2)当3BP AQ =时,求t 的值;(3)当PQB V 为钝角三角形时,求t 的取值范围;(4)点P 关于直线AB 的对称点是点D ,连接DQ ,当线段DQ 与ABC V 的某条边平行时,直接写出t 的值.4.(2022·浙江金华·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菱形OABC 的顶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点C 的坐标为()3,4,点D 从原点O 出发沿O A B →→匀速运动,到达点B 时停止,点E 从点A 出发沿A B C →→随D 运动,且始终保持CDE COA ∠=∠.设运动时间为t .(1)当DE OB ∥时,求证:OCD BCE △≌△.(2)若点E 在BC 边上,当CDE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BE 的长.(3)若点D 的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是否存在这样的t ,使得以点C ,D ,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CD V 相似?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2022·重庆·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y x bx c ++=﹣交x 轴于点A 和C (1,0),交y 轴于点B (0,3),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 轴于点E ,交抛物线于点F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将线段OE 绕着点O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线段OE ',旋转角为α(0°<α<90°),连接,AE BE '',求13BE AE '+'的最小值;(3)M 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N ,使得以A ,B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矩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 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2022·广东佛山·校考三模)已知抛物线223(0)y ax ax a a =--<交x 轴于点A ,(B A 在B 的左侧),交y 轴于点C .(1)求点A 的坐标;(2)若经过点A 的直线y kx k =+交抛物线于点D .①当0k >且1a =-时AD 交线段BC 于E ,交y 轴于点F ,求ΔΔEBD CEF S S -的最大值;②当0k <且k a =时,设P 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点Q 是抛物线上的动点,那么以A ,D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成为矩形?若能,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7.(2022·广东江门·校考一模)如图,抛物线26y ax x =++的图象与直线y kx b =+有唯一交点()1,4A -.(1)求抛物线和直线的解析式;(2)若点拋物线与x 轴的交点分别为点M 、N ,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PA PM +的值最小?如果有,请求出这个最小值,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3)直线y kx b =+与x 轴交于点B ,点Q 是x 轴上一动点,请你写出使QAB V 是等腰三角形的所有点Q 的横坐标.8.(2022·广东佛山·校考三模)如图1,AD 、BD 分别是ABC ∆的内角BAC ∠、ABC ∠的平分线,过点A 作AE AD ⊥,交BD 的延长线于点E .(1)求证:12E C ∠=∠;(2)如图2,如果AE AB =,且:2:3BD DE =,求cos ABC ∠的值;(3)如果ABC ∠是锐角,且ABC ∆与ADE ∆相似,求ABC ∠的度数,并直接写出ADE ABC S S ∆∆的值.。
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参考资料:百度百科1定义每个数学结论都有其成立的条件,每一种数学方法的使用也往往有其适用范围,在我们所遇到的数学问题中,有些问题的结论不是唯一确定的,有些问题的结论在解题中不能以统一的形式进行研究,还有些问题的已知量是用字母表示数的形式给出的,这样字母的取值不同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由上述几类问题可知,就其解题方法及转化手段而言都是一致的,即把所有研究的问题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分成若干类,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来解决,这种按不同情况分类,然后再逐一研究解决的数学思想,称之为分类讨论思想。
2分类时间当数学问题中的条件,结论不明确或题意中含参数或图形不确定时,就应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思想是指在解决一个问题时,无法用同一种方法去解决,而需要一个标准将问题划分成几个能用不同形式去解决的小问题,将这些小问题——加以解决,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是分类讨论思想。
当我们所研究的各种对象之间过于复杂或涉及范围比较广泛时,我们大多采取分类讨论的方法进行解决,即对问题中的各种情况进行分类,或对所涉及的范围进行分割,然后分别研究和求解。
分类讨论解题的实质,是将整体问题化为部分问题来解决,以增加题设条件。
分类讨论的原则是不重复、不遗漏。
讨论的方法是逐类进行,还必须要注意综合讨论的结果,以使解题步骤完整。
3分类讨论一方面可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问题,另一方面恰当的分类可避免丢值漏解,从而提高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提高周密严谨的数学教养。
4常见题目近年来,在各地中考试题中涉及“分类讨论”的问题十分常见,因为这类试题不仅考查我们的数学基本知识与方法,而且考查了我们思维的深刻性。
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因考虑不周全导致失分的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平时的学习中,尤其是在中考复习时,对“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渗透不够.个人水平太低。
5思想运用“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利用“数形结合”可使所要研究的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分类讨论问题(含问题解析)

初三数学专题复习:分类讨论问题【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数学问题,体会分类讨论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探究性、以及归纳的条理性、完整性.【学习重点】用分类讨论思想观察、分析数学问题【学习难点】选择恰当的标准进行分类【学习过程】一、分类讨论概述:1、分类讨论问题就是将要研究的数学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不同的情形,然后再逐类进行研究和求解的一种数学解题思想.2、分类的要求:①分类的标准统一②分类要不重不漏.二、典型例题例1.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的长满足,则第三边长为。
例2.⊙O的半径为5㎝,弦AB∥CD,AB=6㎝,CD=8㎝,则AB和CD的距离是()A. 7㎝B. 8㎝C. 7㎝或1㎝D. 1㎝例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2,BE=CE,MN=1,线段MN的两端在CD、AD上滑动。
当DM=时,△ABE与以D、M、N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例4.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C=900,BC=16,DC=12,AD=21,动点P 从D 出发,沿射线DA 的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Q 从点C 出发,经线段CB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 运动,点P 、Q 分别从D 、C 同时出发,当点Q 运动到点B 时,点P 随之停止运动。
设运动时间为秒。
⑴设△BPQ 的面积为S ,求S 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⑵当为何值时,以B 、P 、Q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二、当堂达标1.如图,点A 的坐标是(2,2),若点P 在x 轴上,且△APO 是等腰三角形,则点P 的坐标不可能是( )A .(4,0)B .(1,0)C .(-2 2,0)D .(2,0)2.若函数y =⎩⎪⎨⎪⎧x 2+2(x ≤2),2x (x >2),则当函数值y =8时,自变量x 的值是( )A .± 6B .4C .±6或4D .4或- 6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分别平行x 、y 轴的两直线a 、b 相交于点A (3,4),连接OA ,若在直线a 上存在点P ,使△AOP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是( )A .(8,4)B .(8,4)或(-3,4)C .(8,4)或(-3,4)或(-2,4)D .(8,4)或(-3,4)或(-2,4)或⎝⎛⎭⎫-76,44.矩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分矩形一边长为1 cm 和3 cm 两部分,则这个矩形的面积为多少cm 2?( )A .4B .12C .4或12D .6或85.若正比例函数y =2kx 与反比例函数y =kx(k ≠0)的图象交于点A (m,1),则k 的值是( )A .-2或 2B .-22或22 C.22D. 2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10°,则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应该为______________. 7.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C =90°,AD =AB =6,BC =14,点M 是线段BC上一定点,且MC=8.动点P从C点出发沿C→D→A→B的路线运动,运动到点B停止.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使△PMC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有________个.8.在△ABC中,AB=AC=12 cm,BC=6 cm,D为BC的中点,动点P从B点出发,以每秒1 cm的速度沿B→A→C的方向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过D、P两点的直线将△ABC 的周长分成两个部分,使其中一部分是另一部分的2倍,那么t的值为________.9.已知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DC上,DE=2,EC=1,如图所示.把线段AE绕点A旋转,使点E落在直线BC上的点F处,则F、C两点的距离为_______.10.如图,点A、B在直线MN上,AB=11 cm,⊙A、⊙B的半径均为1 cm,⊙A以每秒2 cm的速度自左向右运动,与此同时,⊙B的半径也不断增大,其半径r(cm)与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式为r=1+t(t≥0),当点A出发后________秒两圆相切.11.(2010·柳州)如图,AB是⊙O的直径,弦BC=2 cm,F是弦BC的中点,∠ABC=60°.若动点E以2 cm/s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着A→B→A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0≤t<3),连接EF,当t值为多少时,△BEF是直角三角形.12.(2011·南通)已知A(1,0),B(0,-1),C(-1,2),D(2,-1),E(4,2)五个点,抛物线y=a(x-1)2+k(a>0),经过其中三个点.(1)求证:C、E两点不可能同时在抛物线y=a (x-1)2+k(a>0)上;(2)点A在抛物线y=a (x-1)2+k(a>0)上吗?为什么?(3)求a和k的值.13、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2,点A的坐标为(1,0),以CD为直径,在矩形ABCD 内作半圆,点M为圆心.设过A、B两点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bx+c,顶点为点N.(1)求过A、C两点直线的解析式;(2)当点N在半圆M内时,求a的取值范围;(3)过点A作⊙M的切线交BC于点F,E为切点,当以点A、F,B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C、N、M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时,求点N的坐标.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分类讨论问题参考答案一、例题参考答案【例题1】解:由已知易得⑴若是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则第三边长为。
2021年中考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思想(方法指导及例题解析)

中考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思想一、概述:当我们面对一大堆杂乱的人民币时;我们一般会先分10元;5元;2元;1元;5角;…… 等不同面值把人民币整理成一叠叠的;再分别数出各叠钱数;最后把各叠的钱数加起来得出这一堆人民币的总值。
这样做;比随意一张张地数的方法要快且准确的多;因为这种方法里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
在数学中;分类思想是根据数学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数学的研究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一种数学思想;正确应用分类思想;是完整解题的基础。
而在中考中;分类讨论思想也贯穿其中;几乎在全国各地的重考试卷中都会有这类试题;命题者经常利用分类讨论题来加大试卷的区分度;很多压轴题也都涉及分类讨论;由此可见分类思想的重要性;下面精选了几道有代表性的试题予以说明。
二、例题导解:1、(上海市中考题)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和8,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等于 .③解:①当6、8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时;斜边长为10;此时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等于21╳ 10 =5②当6是这个三角形的直角边;8是斜边时;此时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等于21╳ 8=42、(北京市中考题)在△ABC 中;∠B =25°;AD 是BC 边上的高;并且AD BD DC 2·;则∠BCA 的度数为____________。
解:①如图1;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 ∠BCA=90°-25°=65°①如图2;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 ∠BCA=90°+25°=115°图1 图2这是一道比较基础却很典型的分类 讨论题;关键是要注意题设中的“两条边长”。
这是一道非常容易出错的题目;很多同学由于看惯了图1所示的图形而漏解;一些难度并不很大的题目频频十分很多时候就是由于缺乏分类思想。
3、(济南市中考题)如图1;已知Rt ABC △中;30CAB ∠=;5BC =.过点A 作AE AB ⊥;且15AE =;连接BE 交AC 于点P . (1)求PA 的长:(2)以点A 为圆心;AP 为半径作⊙A;试判断BE 与⊙A 是否相切;并说明理由:(3)如图2;过点C 作CD AE ⊥;垂足为D .以点A 为圆心;r 为半径作⊙A :以点C 为圆心;R 为半径作⊙C .若r 和R 的大小是可变化的;并且在变化过程中保持⊙A 和⊙C 相切..;且使D 点在⊙A 的内部;B 点在⊙A 的外部;求r 和R 的变化范围.(1)在Rt ABC △中;305CAB BC ∠==,;210AC BC ∴==.AE BC ∥;APE CPB ∴△∽△. ::3:1PA PC AE BC ∴==. :3:4PA AC ∴=;3101542PA ⨯==. (2)BE 与⊙A 相切.在Rt ABE △中;AB =15AE =;tan AE ABE AB ∴∠===60ABE ∴∠=. 又30PAB ∠=;9090ABE PAB APB ∴∠+∠=∴∠=,;BE ∴与⊙A 相切.(3)因为5AD AB ==,所以r的变化范围为5r <<当⊙A 与⊙C 外切时;10R r +=;所以R的变化范围为105R -<<: 当⊙A 与⊙C 内切时;10R r -=;所以R的变化范围为1510R <<+CD 图1 图24、(上海市普陀区中考模拟题)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2;-1); 点T (t ;0)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1) 求点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 '的坐标: (2) 当t 取何值时;△P 'TO 是等腰三角形? 解:(1)点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 '的坐标为(2;1). (2)5='P O .(a )动点T 在原点左侧.当51='=O P O T 时;△TO P '是等腰三角形∴点)0,5(1-T .(b )动点T 在原点右侧.①当P T O T '=22时;△TO P '是等腰三角形.得:)0,45(2T .② 当O P O T '=3时;△TO P '是等腰三角形. 得:点)0,5(3T .③ 当O P P T '='4时;△TO P '是等腰三角形. 得:点)0,4(4T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t 的值为4,5,45,5-. 5、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3,0),B (0,3)两点, ,点C 为线段AB 上的一动点,过这是济南市的中考数学压轴题;其中第(3)小题涉及圆的位置关系分类讨论;须分内切和外切两种情况加以讨论;只要解题时注意读题;“相切..”两字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字。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一分类讨论思想PPT课件

AC
∴AD=AC×sin 45°, 在Rt△ABD中,∠B=30°,
∴AB=2AD=2AC×sin 45°=750 2 m.
答案:750 2 m
【知识归纳】解直角三角形实际应用的两点技能 1.转化:利用直角三角形或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一 般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若题目中无直角三角形,需 要添加辅助线(如作三角形的高等)构造直角三角形,再利用解 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 2.前提:解直角三角形时结合图形分清图形中哪个三角形是直 角三角形,哪条边是角的对边、斜边、邻边,此外正确理解俯 角、仰角、坡度、坡角等名词术语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前提条件.
5.一次函数:已知一次函数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求k 的值,常分直线交于坐标轴正半轴和负半轴讨论;确定反比例函 数与一次函数交点个数,常分一、三象限或二、四象限两种情 况讨论. 6.圆:圆的一条弦(直径除外)对两条弧,常分优弧和劣弧两种情 况讨论;求圆中两条平行弦的距离,常分两弦在圆心的同旁和两 旁两种情况讨论;圆与圆的相切,此时要考虑分外切和内切两种 情况讨论.
4.在几何中的应用:对于几何问题,我们常通过图形,找出边、 角的数量关系,通过边、角的数量关系,得出图形的性质等.
【例2】(2013·兰州中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1= k 的图象与
x
一次函数y2=ax+b的图象交于点A(1,4)和点B(m,-2). (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2)视察图象,当x>0时,直接 写出y1>y2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如果点C与点A关于x轴对称, 求△ABC的面积.
5.(2013·十堰中考)如图,在小山的东侧A点有一个热气球,由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分类讨论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分类讨论题中考数学专题复:分类讨论题直线型分类讨论直线型分类讨论问题主要是对线段、三角形等问题的讨论,特别是等腰三角形问题和三角形高的问题。
这些问题中,等腰三角形顶角度数和三角形高的长度是重要的考点。
例如,对于一个等腰三角形,如果其中一个角度数为50°,则需要分类讨论这个角是顶角还是底角。
如果这个角是顶角,则可以通过求解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得到顶角的度数;如果这个角是底角,则可以通过计算底角的度数来得到顶角的度数。
因此,顶角可能是50°或80°。
同样地,在解决三角形高的问题时,也需要分类讨论。
例如,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底边和斜边长度已知,需要求解这个三角形的高的长度,则需要分类讨论这个高是否在三角形内部。
如果高在三角形内部,则可以利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高的长度;如果高在三角形外部,则可以利用平移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高的长度。
圆形分类讨论圆形分类讨论主要是解决圆的有关问题。
由于圆是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因此在解决圆的问题时,需要注意分类讨论,以避免漏解。
例如,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以直角为圆心画圆,则这个圆与斜边只有一个公共点。
这个问题可以分类讨论,分别考虑圆与斜边相切和圆与斜边相交的情况,从而得到圆的半径的取值范围。
函数方程分类讨论函数方程分类讨论主要是解决复杂的函数方程和方程组的问题。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注意分类讨论,以避免遗漏解或得到错误的解。
例如,对于一个函数方程,如果该方程在某个区间内有多个解,则需要分类讨论这些解的性质,例如它们是否为连续函数、是否为单调函数等等。
从而可以得到方程的解的取值范围。
总之,分类讨论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复杂的问题。
在进行分类讨论时,需要认真分析问题,将问题分成若干个互不重叠的情况,并对每种情况进行单独的讨论和求解。
本题涉及到函数的分类讨论和解析式的求解,同时也需要注意特殊点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讨论
【知识要点】
分类是基本逻辑方法之一.依据数学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的数学思想叫做分类的思想。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将事物进行分类,然后对划分的每一类分别进行研究和求解的方法叫做分类讨论的方法。
分类的思想是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又叫做逻辑划分。
不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都是深化研究对象、发展科学必不可少的思想。
因此分类讨论既是一种逻辑方法,也是一种数学思想。
需要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的数学问题,就其引起分类的原因,可归结为:①涉及的数学概念是分类定义的;②运用的数学定理、公式或运算性质、法则是分类给出的;③求解的数学问题的结论有多种情况或多种可能;④数学问题中含有参变量,这些参变量的取值会导致不同结果的。
应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必须保证分类科学、统一,不重复,不遗漏,并力求最简。
运用分类的思想,通过正确的分类,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得到清晰、完整、严密的解答。
1命题动态:
分类讨论思想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历年来,备受全国各省市命题者的青睐,题型多样,主要考察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经常与分类讨论相关的题目有绝对值的化简与计算,三角形边角关系,等边三角形,实际问题以及动点问题中,难度系数较大,对学生能力要求很强,纵观广州近几年考卷,几乎都在动点问题和实际问题中,平均分值16分左右。
2 突破方法:
a.牢固掌握概念,掌握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b.动点问题中的分类讨论是难点,需要同学们认真、细致的分析运动过程,依据动点某时刻所处的位置,化动为静,再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去处理。
c.实际问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数学的驾驭能力以及一些常识性问题,比如人数不能为小数,时间不能为负数等等。
【考点精析】
考点1. 许多定义,定理,公式是分类的。
例1. 化简a 32a ---。
例2. 求11+--=x x y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举一反三】
1.化简:1x 2x --+
考点2. 某些运算和推理过程需要分类
例3. 已知0≠abc ,且,p b
a
c a c b c b a =+=+=+,那么直线p px y +=一定过
A . 第一第二象限
B 第二第三象限
C 第三第四象限
D 第一第四象限
【举一反三】
1. 已知实数b ,a 满足0ab ,1b a 22>=+,求22a 1b b 1a -+-的值。
2.求a b c a
b
c
+
+
的值。
考点3. 题设条件不确定要分类
例4.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
已知A 、B 是两格点,如果C 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 ∆为等腰三... 角形..
,则点C 的个数是 A .6 B .7
C .8
D .9
例5.已知:一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x 、y 满足方程组2-3,
328,
x y x y =⎧⎨
+=⎩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5
B .4
C .3
D .5或4
例6.已知圆中两条平行弦长分别为10和24,圆的半径为13,求这两条平行弦间的距离。
例7、某博物馆的门票每张10元,一次购买30张到99张门票按8折优惠,一次购买100张以上(含100张)按7折优惠。
甲班有56名学生,乙班有54名学生。
(1)若两班学生一起前往参观博物馆,请问购买门票最少共需花费多少元?
(2)当两班实际前往该博物馆参观的总人数多于30人且不足100人时,至少要多少人,才能使得按7折优惠购买100张门票比实际人数按8折优惠购买门票更便宜?
【举一反三】
1、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和8,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等于 .
2.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 ) A .50° B .80° C .65°或50° D .50°或80°
3.某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cm 和6cm ,则它的周长为( ) A .9cm B .12cm C .15cm D .12cm 或15cm
考点4.题中含有参数
例8. 解关于x 的方程0a ax 2x )1a (2
=+--。
例9 已知直线b kx y +=不经过第三象限,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0b ,0k >>
B 。
0b ,0k ><
C 。
0b ,0k <<
D 。
0b ,0k ≥<
【举一反三】 1:关于x 的方程22
(21)10k x k x
+-+=有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4k ≤ B.104k k ≤
≠或 C.k<14 D. k ≥14
2:关于x 的方程(a-1)x 2
+x+ a 2
-1=0的一个根是0,则a 的值为()
A .1 B. -1 C. 1或-1 D.
1
2
3.关于x 的方程(a -5)x 2-4x -1=0有实数根,则a 满足()
A .a ≥1
B .a >1且a ≠5
C .a ≥1且a ≠5
D .a ≠5 4.已知关于x 的方程,1
x m
1x 11x 1x 2-=--+-求m 为何值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考点5. 图形运动变化过程中可能产生诸多情况,需要分类。
例10.如图所示,四边形OABC 是矩形,点A 、C 的坐标分别为(3,0),(0,1),点D 是线段BC 上的动
点(与端点B 、C 不重合),过点D 作直线y =-
1
2
x +b 交折线OAB 于点E . (1)记△ODE 的面积为S ,求S 与b 的函数关系式; (2)当点E 在线段OA 上时,若矩形OABC 关于直线DE 的对称图形为四边形OA 1B 1C 1,试探究OA 1B 1C 1
与矩形OABC 的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该重叠部分的面积;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例11.如图13,二次函数)0(2
<++=p q px x y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0,-1),ΔABC 的面积为
4
5。
(1)求该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过y 轴上的一点M (0,m )作y 轴上午垂线,若该垂线与ΔABC 的外接圆有公共点,求m 的取值范围;
(3)在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是否存在点D ,使四边形ABCD 为直角梯形?若存在,求出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举一反三】
1.已知:如图,⊙A 与y 轴交于C 、D 两点,圆心A 的坐标为(1,0), ⊙A 的半径为5,过点C 作⊙A 的切线交x 于点B (-4,0)。
(1)求切线BC 的解析式;
(2)若点P 是第一象限内⊙A 上一点,过点P 作⊙A 的切线与直线BC 相交于点G ,且∠CGP=120°,求点G 的坐标;
(3)向左移动⊙A (圆心A 始终保持在x 上),与直线BC 交于E 、F ,在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点A ,使得△AEF 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A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2x-8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点P(0,k)y 轴的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以P为圆心,3为半径作⊙P.
(1)连结P A,若P A=PB,试判断⊙P与x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当k为何值时,以⊙P与直线l的两个交点和圆心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