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动画片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动画的起源与发展

《摄影师的报复》
• 这是一部用逐格拍摄手法摄制的动画 片,用经过防腐处理的甲虫当作拍摄 对象。
• 在古希腊的陶瓶上也发现了连续动作的绘 画。
• 中国最早的动画现象:在我国青海马家窑发现的 距今四五千年前的“舞蹈纹彩陶盆”上面绘有手 拉手在河边舞蹈的人物,这是我们的先民试图表 现人物连续运动最早的动画形式。
连环画是动画的另一个来源
上林苑斗兽图
洛神赋图
单纯的绘画
记录动作的瞬间,不论是重叠性绘画或 是连续性绘画,都只是把不同瞬间的动作 过程画在一起,只是表达了对运动过程记 录的渴望。 在一张图上把不同时发生的动作画在一 起,这种“同时进行”的概念无不体现出人们 记录“运动着的画面”的愿望。 捕捉瞬间的动作并把它保留下来。
活动照片
• 1851年以来,第一次的“活动照片”拍摄 成功了,采取连续拍摄的方法,将人物动 作逐格拍摄下来。这种方法虽然很不完善, 但却预示了未来电影的发展方向。
变焦实用镜
1877年至1879年间,爱德华· 穆布里治首先将一套马 在奔跑的连续照片搬上幻透镜,随后又改良了艾米 尔“雷诺的装臵,发明了“变焦实用镜”,它被称 为“第一架动态景象放映机”。
幻盘
1825年,英国人约翰 ·A·派里 斯根据视觉暂留原理,发明 了幻盘。
• 1833年,比利时人约瑟夫· 普拉托Joseph Plateau发明了“转盘画面影像镜”,也叫 “诡盘”。
诡盘
• 1832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 普拉托和 奥地利大学教授丹普佛尔利用“视象残留” 原理先后发明了“诡盘” (Phenakistiscope)。 • 这种玩具由固定在一根轴上的两块圆形硬纸 盘构成,在前面纸盘的圆周中间刻上一定数 目的空格,后面纸盘绘上一个个人的连续动 作画面。用手旋转后面的纸盘,透过空格观 看,就使静止的分解图象产生了动感。 • 1833年以后,“诡盘”成为电影放映或摄制 的原理。
影视简介演示

后期制作
剪辑和拼接
将拍摄的素材进行剪辑、拼接,形成 完整的影片。
音效制作
录制和编辑背景音乐、音效,增强影 片的听觉效果。
特效制作
添加特效镜头,如CGI特效、动态图 形和合成效果。
颜色校正和音频混合
调整影片的颜色和音频效果,使影片 整体效果更加协调和出色。
03
影视产业
影视产业链
内容创作
包括剧本创作、电影或电视剧 的拍摄等环节。
拍摄阶段
场景布置
根据剧本要求布置拍摄场景,包括道具、灯光和 布景。
实际拍摄
按照计划进行拍摄,确保画面质量、演员表现和 镜头衔接达到预期效果。
ABCD
拍摄计划制定
制定详细的拍摄计划,包括镜头调度、演员走位 和拍摄时间表。
现场沟通和调整
在拍摄过程中与导演、演员和其他工作人员保持 沟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拍摄计划。
制作与发行
涉及后期制作、宣传发行等环 节,将作品推向市场。
放映与传播
通过影院、电视台、网络等渠 道,将作品呈现给观众。
衍生品开发
如音像制品、游戏、玩具等, 进一步扩大作品的市场影响力
。
影视市场分析
市场规模
竞争格局
全球影视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新兴市场潜 力巨大。
各大影视公司竞争激烈,内容创新成为关 键。
影视对审美观念的
塑造
影视作品通过画面、音乐和故事 情节,影响观众的审美观念,引 导其审美取向。
文化对影视的制约
1 2
文化背景对影视创作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对影视作品的接受度和 理解程度存在差异,影响作品的传播效果。
文化传统对影视创新的制约
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创新往往受到诸多限制和挑 战,需要克服文化惯性和保守观念的束缚。
动画发展史2

动画片的发展史2008-06-27 03:50:03| 分类:品味|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动画的发展历史很长,从人类有文明以来,透过各种形式图像的记录,已显示出人类潜意识中表现物体动作和时间过程的欲望。
法国考古学家普度欧马(Prudhommeau )在1962年的研究报告指出,两万五千年前的石器时代洞穴画上就有系列的野牛奔跑分析图,是人类试图用笔(或石块)捕捉凝结动作的滥觞。
其它如埃及墓画、希腊古瓶上的连续动作之分解图画,也是同类型的例子。
在一张图上把不同时间发生的动作画在一起,这种“同时进行”性的概念间接显示了人类“动着”的欲望。
达文西有名的黄金比例人里几何图上的四只胳膊,就表示双手上下摆动的动作。
十六世纪西方更首度出现手翻书的雏形,这和动画的概念也有相通之处。
在中国的绘画史上,艺术家一向有把静态的绘画赋予生命的传统,如“六法论”中主张的气韵生动,聊斋的“画中仙”中人物走出卷轴与人过往,但大抵上是以想像力弥补实际操作。
真正使图上画像生动起来的点睛工夫,还是在西方世界一步步发展出来的。
动画的故事(也是所有电影的)开始于十七世纪阿塔纳斯珂雪( Athanasius Kircher)发明的“魔术幻灯”,这个人是个耶稣会的教士。
所谓“魔术幻灯”是个铁箱,里头搁盏灯,在箱的一边开一小洞,洞上覆盖透镜。
将一片绘有图案的玻璃放在透镜后面,经由灯光通过玻璃和透镜,图案会投射在墙上。
魔术幻灯流传到今天已经变成玩具,而且它的现代名字叫projector,投影机。
魔术幻灯经过不断改良,到了十七世纪末,由钟和斯桑(Johannes Zahn)扩大装置,把许多玻璃画片放在旋转盘上,出现在墙上的是一种运动的幻觉。
18世纪末,魔术幻灯的灵趣在法国风行起来,戏法越变越多,因为灯光的关系,影子可以互溶,加上一些小道员,所以刚死的可怕的政治人物投射在一片白烟中、镜子里、布或玻璃上,还会动,还有骷髅身,调整这些透镜就可以弄得满室阴气森森鬼影幢幢。
美国动漫史

第一节美国动漫史美国第一部动画片出现于1907年,至2002年为止,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
1907~1937年是开创阶段。
1907年,第一部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由美国人布莱克顿拍摄完成,美国动画片史正式开始。
这一时期的动画影片只有短短的5分钟左右,用于正式电影前的加演,制作比较简单粗糙。
这个时期的动画先驱还有温莎·麦克凯、弗莱舍兄弟,沃尔特·迪斯尼等。
麦克凯是美国商业动画电影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品有《恐龙》《露斯坦尼亚号的沉没》等,1911年,麦克凯作出生平的第一部动画片,内容取名为“小尼莫”漫画中人物逗趣动作。
他虽然不是动画的发明人但是却是第一个注意到动画动画的艺术潜能的人,也是第一个最早对动画艺术性和商业化进行建设性探索的出色动画艺术家1914年,他创造了真人与动画合成的影片《恐龙》和第一部以动画形式表现的《露斯坦尼亚号的沉没》,都代表出当时动画最高艺术水平,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商业效益。
弗莱舍兄弟的作品有<蓓蒂·波普〉<大力水手>(1933年由Fleischer Studios拍成卡通电影短片,交由派拉蒙电影公司(Paramount)发行,风靡全球。
Fleischer Studios拍了108集,1942年改由派拉蒙自己的动画部门Famous Studios自行拍摄,至1957年停止,拍了126集。
)等。
沃尔特·迪斯尼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崛起,1928年他推出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汽船威利号〉,1932年推出了第一部彩色动画片《花与树》。
1937~1949年是美国动画片的初步发展时期。
1937年,迪斯尼公司推出了《白雪公主》,片长达74分钟,这在美国动画片史上是个史无前例的创举。
米老鼠和唐老鸭的诞生,给华特•迪士尼带来了极大的成功。
迪斯尼成了名人,邀请迪士尼参加的宴会一个接着一个,他本应该好好享受自己的成功,可是他对这些并不看重,在他的心里,正酝酿着一个更加野心勃勃的计划。
影视动漫行业发展历程

武汉影视动漫行业发展历程在现今还在研究如何进行电影产业化的时候,已经拥有了近百年的电影产业化经验,它拥有了包括投资、生产、发行、播映体系的完善产业链,各环节公司分工明确,共享电影产业的庞大市场看右边。
而这些年的发展又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制作人才,这些人才包括导演、演员、编剧、剪辑、摄影、特效师等等,他们普遍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国际市场上的新鲜元素和热门元素以及商业元素把握到位,从而创造出具有强大号召力的电影。
而在其高速发展的这些年,中国的电影却是处于资金不足、设备落后、人才欠缺等各种不利状况之中,难以与其竞争,所以电影在中国风靡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以上内容,将好成日本,将电影换成动漫,完全适用。
在中国还在研究动漫产业化的时候,日本已经拥有了完善的动漫产业链,基本包括动画、漫画、游戏及相关的产业。
日本动漫产业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漫画创作——图书出版发行——影视动画片生产——影视播放——音像制品发行——衍生产品开发和营销的较为成熟和完善的动漫产业链流程。
这七十多年的发展,又培养出了一大批在动漫领域具备才能的策划、漫画家、声优、监督、演出、摄影、特效等等,他们的奇思妙想,往往能制作出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脍炙人口的动漫作品。
日本动漫已经不仅仅是小孩子的玩意,它不只是描绘各种广阔而奇妙的世界,丰富多彩的冒险,刺激和张扬的梦想,还包括各种思考深刻、话题尖锐的社会问题,对诚实、正义和爱的追求和向往,它是画给大家看的。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影视产业也在飞速的发展,据有关数据统计2012年我国各类电影共893部,同比增加60%,电影票房达到170.73亿元,较上年增长30.18%,其中国产电影票房82.73亿元,占总票房的48.46%。
中国电影总票房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
中国电影发展迅速,面对中国广大的影视文化消费群体,如何生产好的影视作品并且完善相关的产业链,好好利用好中国这个巨大的文化市场不仅仅是中国电影人的职责更是我们文管人的义务!中国影视业发展有很多的问题,这其中有影视业本身的问题,也有消费群体的问题,比如中国影视业的原创性不足、中国影视业没有特色,盲目追求国际化,中国消费群体的娱乐化与低档化比如泰囧的火爆,而相同时期1942的冷淡,很明显是中国消费者审美低档化的体现。
浅谈中国动画发展历程与前景

出的《 虎斑斑》 中国第一部全 三维制作 的动画片 。 2 0 小 是 06年 《 小兵张嘎》 《 、勇士》 《 、动物狂欢节》 等。 就此看来 , 中国动 画从苦心探索到确立风格 , 从片种的发掘 再到 内容与技术的丰富 、 提高 , 一路走来给国人乃至世界都 留下 了宝贵且经典的动画作 品 , 其贡献不容忽视 , 优点更是不可否认
风格的影 院动画一度辉煌 。短片的创作亦有保障 , 同样 以推出民 族风格为前提 , 创作出的部部佳作 , 不同于西方 自由的个性 化道 路, 皆建立在悠久 的传统文化背景之上 。
中 国动 画 的发 展 经 历 了一 个 由盛 到 衰 的过 程 。 在上 世 纪 5 、 0
此时中国动画片的创 作和生产 的特点有 :9 2年 , 15 以题材为 主的,为少年儿童打造 了一 系列的经典童话故事 ,如 《 小猫钓
年, 第一部水墨动 画片《 小蝌蚪找妈妈》 诞生 , 为世界动画影坛增
添了最能代表华 夏风范的新 片种 ;小蝌蚪找妈妈》 《 《 、牧笛》 可以
说 是其中的代表作。它们用事实 向世界证 明了中国的水墨动画
在制作技术和艺术表 现形 式上的成熟 。《 济公斗蟋蟀》 《 、金色的
海螺》 等影片 , 吸收 了中 国皮影戏 和民间窗花 的艺术特 色 , 动 将 画形象塑造得生动丰满 , 也使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得到发扬 。 16 年 , 9 1 由万籁明导演 的鸿篇 巨制《 大闹天宫 》 以说是 当 可 时 国内传 统动画的巅峰 之作 ,大 闹天宫》 自《 《 取 西游记 》 的前 七
中仔 活了下来 , 对中国动 画的发展有着难 以估量 的价值 , 这 万籁 呜、 万古蟾 、 万超尘为代表的第 一代 中国动画人。
14 年 , 9 1 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长片《 铁扇公主》 取材于古典 , 小说 《 西游记 》 孙行者 三借芭蕉扇 ” 中“ 一段 故事 , 在原有 的情 节 上又增加了一些 细节 , 于卷起 中国第一阵动画风 。该 动画除 了 终
【推荐下载】关于中国动画的五个发展阶段

关于中国动画的五个发展阶段本文是中国动画的五个发展阶段 中国影视动画艺术历史悠久,在辉煌时期的动画片创作形式多样,民族特色浓郁,制作技术精湛,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在国际动画艺术界享有独树一帜的中国动画学派美誉。
改革开放后,中国动画得到进一步发展,电视动画片也涌现出很多优秀作品。
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开始滞后。
面对中国动画在国际中的尴尬境地,国产动画该何去何从?如何在传承民族文化基础上创新,增强中国动画产业的竞争力,抢回国内市提供场,并且以一种文化战略走向世界,让世界人民更多地了解现在的中国和中国文化? 进人21世纪,经济全球化潮流决定了文化艺术的国际化和多元化。
在世界动画艺术的舞台中,中国动画同样经受着全球化大浪的冲击。
它从20世纪20年代初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80年的漫长历程,但其前后的历史风貌却有着巨大的变化,从享有中本国动画学派美誉到现在与动画大国存在较大差距。
基于此点,我们只有站在整个动画历史发展视野下,通过比较中国动画在萌芽阶段、繁荣时期、黄金时期和如今低迷期发展,再来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动画在国际动画中的变迁,来探析中国动画的发展之路。
动漫音乐论文 一、中国动画的五个发展阶段 1. 1922-1945年是中国动画的萌芽和探索时期。
1926年,中国动画电影创始人万氏兄弟创作了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
1941年万氏兄弟又推出中国动画第一部也是亚洲第一部90分钟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2. 1946-1956年是中国动画片的稳定发展时期。
这时期中国动画人开始认真考虑中国动画创作民族化的问题,致力于动画技艺和艺术手法的提高。
1955年木偶片《神笔》是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的中国美术片。
1956年《骄傲的将军》民族特色十足,人物造型借鉴京剧脸谱,人物动作设计有京戏之风,画面与中国戏曲音乐完美结合,洋溢着浓郁的民族化气息。
这两部动画电影是中国动画学派的开山之作,为当时的民族风格探索起到极大的指引作用。
中外影视动画史

中外动画史重点一动画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概况1.什么是动画?•卡通(cartoon):非真人电影。
即用绘画语言讲述故事的电影。
现今意义得到拓广。
•美术片:电影四大片种之一。
是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的总称。
•动画片(Animation):意即“赋予生命”。
人为绘制的,表现物体运动过程的静止的图画,用现代科技,通过逐格拍摄的手法记录到胶片或磁带上,再以一定的速度,连续的在屏幕上呈现,使其活动起来。
动画的原理——视觉暂留西洋镜2. 动画的基本属性•假定性:动画影像是虚拟的非现实影像。
创作过程、欣赏与读解皆是假定性的。
•技术性:通过对事物的运动过程和形态的分解,画出一系列运动过程的不同瞬间动作,然后进行逐张描绘、顺序编码、计算时间以及逐格拍摄等工艺技术处理过程。
•综合性:结合了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吸收了文学、音乐、雕塑、戏剧、美术、电影等多种艺术成分。
•时尚性:和不同时代的流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是现代人建立精神联系的一种语言方式,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
3. 动画的起源•动画的雏形:•希腊陶瓶上奔跑的马有多腿造型•原始壁画上奔跑的马•我国古代彩绘陶器上的连续动作纹饰•古埃及神庙的石柱•希腊古瓶•中国人最早发现“视觉暂留”——走马灯•动画的萌芽期:•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制作了活动电影机,以每秒通过十六个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
将电影带入了新纪元。
——《火车进站》•1902年,乔治·梅里爱拍摄了科幻短片《月球之旅》该片运用了定格的技巧,成为日后3D动画的基础技术。
——《月球之旅》•世界上第一部动画影片——1906年,美国人斯图尔特·勃莱克顿摄制的《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
影片表现了一个画家在黑板上做滑稽面孔速写的过程。
•动画的探索期——商业动画和艺术动画分离•现代动画之父——1908年,法国漫画家埃米尔·科尔拍摄动画系列影片《幻影集》•1914年,赛璐璐片发明——提高了动画制作效率•1914年,温瑟·麦凯里程碑——动画《恐龙葛蒂》•动画的开创期•美国动画——派特·苏立文•弗莱舍兄弟《小丑可可》、《贝蒂·波普》、《大力水手》•《小丑可可》是现代动画的雏形•传奇的华尔特·迪斯尼——1928年第一部有声动画片《蒸汽船威利》•1932年第一部彩色有声动画片《花与树》二动画的分类以技术分类:平面动画立体动画电脑动画其他平面动画:最常见、最古老的动画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动画片的发展历程动画产生迄今已有百年历史,纵观其发展过程,先后经历了探索阶段、行业形成阶段、行业发展阶段和行业成熟几个阶段。
一、探索阶段虽然中国早在一两千年前就有了类动画艺术——皮影戏和走马灯,即动画艺术的雏形,但是动画片的真正形成,是在欧美经过艰辛探索逐渐发展起来的。
16世纪,西方首次出现了一种如同火柴盒大小的手翻书(F1ipBook),这种书的每一页都画着有些细微动作差异的图画,用拇指快速翻动书页时,画幅中的图画就活动了起来。
当时这种能使图画“活动”的书,引起了许多艺术家、物理学家的注意。
是什么原因使快速翻动的书本,像变魔法似的出现有生命“活动”的奇迹呢?此后,许多人对运动、时间、距离等画面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探索和研究。
这个时期,也就是人们有意识研究“动画’’效果的萌芽时期。
当时的人们还不曾想到,他们所做的种种努力,是在为未来一项伟大的艺术发明揭开层层面纱。
从以下为研究动画而发明的装置的演变,反映了人们早期探索动画的过程:1.光影动画的出现17世纪,一位名叫阿塔纳斯•珂雪(Athanasiuskircher)的法国传教士发明了一种被称为“魔术幻灯”(MagicLantern)的装置,其原理是使画面图样以光影的形式投射在墙上。
这一产生光影图像的发明,引起许多研究者的关注,随后魔术幻灯得到多次改良。
17世纪末,一位名叫约翰尼斯.赞(JohannesZahn)的人,在“魔术幻灯”基础上,进行突破性改造,将许多玻璃画片放在能够旋转的盘上,在光照下转动的玻璃图样依次投射在墙上,墙上的图样就“活”了起来。
这是人造影像首次以转动原理成为光影活动画面的记录,也可以说是最早的光影动画。
到了18世纪末,“魔术幻灯”风行欧洲,在许多音乐厅、杂耍戏院演出,以说故事的形式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这一时期,中国的影灯技术——皮影戏也被引入并盛行于欧洲,以它的精致和风趣性,受到各地观众的欢迎。
2.视觉暂留现象的破解与运用随着连续分解动作画面,在快速闪现时产生类似生命“活动”现象的疑问,被英国科学家们破解。
1824年彼得.罗热(PeteRogQt)出版了一本关于眼球构造与物体运动关系的书《移动物体的视觉暂留现象》(Persistence of Vision With Regard to MovingObjects),他的观点引起了以后近50年对视觉与画面的实验热潮,动画赖以生存的视觉暂留从此被发现。
1825年,约瑟夫.普拉托根据彼得•罗热的文章,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发表了一篇《论光线在视感上产生印象的几个特征》的论文,进一步阐明亮度与时间对快速闪动画面的影响依据。
当时,许多人开始热衷于发明幻盘、视觉玩具盘、幻透镜(诡盘)以及西洋镜、光学影戏机等利用视觉暂留观看动作的器物和玩具。
种种发明都是利用画面在旋转时,产生视觉暂留现象的原理,达到欣赏动作图像的目的。
这个时期的动画研究,仍停留在通过外力,使若干单幅静态的图片或照片,产生连续动作现象的,而对真实动作的动态捕捉,还未有先例。
3.连续动作的拍摄1873年,爱德华.麦布里奇(EdwardMuybridge)用若干台照相机,拍摄出世界上第一套马在奔跑的连续动作过程.随后他不断从事动作捕捉的研究。
1877年,他将马跑的连续照片制成长条置于回转式画筒,并把它放到“幻透镜”上放映,使这套动作捕捉的连续照片在幕布上“活”了起来。
后来他又尝试改良埃米尔.雷诺(EmileReynaud)(图3-23)的“实用镜”,发明了“变焦实用镜”(Zoomprax-inoscope)。
他还将他所做的研究,集成《运动中的动物》和《运动中的人物》两套摄影集。
他和他的助手们当时创造的捕捉与分解方法,为生物学与人体学研究以及动画运动规律学的探索,提供了很好的研究依据并一直沿用到今天,也为动画乃至电影艺术的产生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使银幕艺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4.动画的诞生19世纪末,随着摄影技术的更新,更多的艺术家投入到动作捕捉与分解的研究中,致力探索动作运动的规律特性。
1888年,爱迪生的连续画片记录器发明成功,它虽然比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早出现了很多年,但并不是用投影的方式,而是将图像先在卡片上处理好,然后显在“妙透镜”(Mutoscope)上,它其实可以说是机器化的“手翻书”。
真正动画片诞生的时间,比1895年电影发明时间晚了近十年左右。
因此,在电影史的记录中,动画片常被排在真人电影之后。
5.欧美动画影片的出现1904年第一部动画影片在法国问世,是由法国人埃米尔.柯尔(EmileCohl)完成的。
他将每张画面拍成底片冲洗后,直接用底片播放,这个影片没有故事情节,只是由黑色背景和白色线条的人物动作构成。
其中《方头》是他的代表作品。
1906年,他开始用摄影停格的技术拍摄第一部动画系列片《幻影集》,以表现视觉效果、开发动画的假象性为主导,不注重故事情节。
该影片技法简单而粗糙,更谈不上有艺术价值。
从1908到1921年,柯尔共完成250部左右的动画短片。
他的动画不重故事和情节,而倾向用视觉语言来开发动画的可能性,如图像和图像之间的“变形”和转场效果。
他的创作理念,将动画导向自由发展和个人创作的路线。
此外,他还是动画与真人表演合成拍摄成影片的开创者。
他利用遮幕摄影(MattePhotography)法,拍摄出了第一部动画与真人动作的结合画面影片。
美国动画片的出现比法国晚了近两年。
出生于英国的斯图尔特.勃莱克顿(James StuartBlackton),在美国开了一家名叫维太格拉夫的公司,他运用自己公司中一位技师发明的逐格拍摄法,制作出美国第一部动画影片《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
后来又制作了《闹鬼的旅馆》、《奇妙的自来水笔》等几部动画影片。
这个时期动画影片由于受资金、环境和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发展非常艰难,影片质量一般,内容也相当简单。
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动画艺术家们通过长期反复探索研究,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能使画面在银幕上“活起来”,已实属不易了。
经过自16世纪以来二百多年漫长的探索过程,动画艺术的发掘研究此时已初见曙光。
二、行业形成阶段由于动画影片的一次次轰动效应,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开始关注动画、喜爱动画,同时动画爱好者、漫画家、故事家等也都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更多的人开始投身动画艺术研究。
随着许多有趣的动画影片不断出现,动画片中的卡通人物也悄悄走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心中的明星,受到大众的喜爱。
动画这一艺术形式渐渐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娱乐内容之一,也逐渐形成了它自身的行业特性,在各个国家发展起来,并出现了许多不同的风格,动画行业就这样悄然形成了。
1、彩色动画的出现1867年生于美国的动画家温瑟•麦凯(Winsor Mccay),为美国动画行业的形成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他是一位著名的漫画专栏画家。
1911年,做出他的第一部动画片,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使动画从此有了颜色。
该片取材于他的漫画集,故事古怪幽默,其中的每张画幅都是他亲手上的颜色。
1914年他完成了动画史上著名的影片《恐龙葛蒂》(GertietheDinosaur),被称为动画史上的种子电影。
他把故事以动画角色和真人表演安排在一起,画面时间计算精确,每格都重画一遍背景,画面透视感强烈。
整部片子用了5000多张画幅。
1935年他完成了动画史上第一部动画纪录片《卢斯坦尼亚号之沉没》(TheSinking of theLuistania),将这个几千人堕入大海的悲剧新闻,在影片中表现出来,他画了近25000张动画,这对当时个人化制作影片的情况来说,创造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
他的影片,开始使用每秒24格的方法制作,有了丰富的故事内容和强烈的画面透视,并在影片中大量融入他漫画家的幽默特质,为美国动画业走向特色发展,开辟了黄金之路。
由子布雷克顿和温瑟.麦凯的成功,美国的动画片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也随之涌现出许多动画大师,他们在动画技术、技艺与动画发展上的许多创新,使动画制作逐渐朝规模化发展,为行业性生产打下基础。
2.第一家动画公司1913年,世界上第一家动画公司是由拉马尔.巴雷在纽约成立的巴雷公司。
据记载,他当时为动画片制作制定了一套固定绘画系统,制作出一系列由漫画改编的《希拉.莱尔上校》的冒险故事。
1915年,巴雷公司的马克斯•佛莱雪(MaxFleischer)发明了转描机(Rotoscope),可将真人电影中的动作,写真地转描在赛璐珞片或纸上,他的著名作品《墨水瓶人》(Outof the Inkwell)就是利用转描机完成的。
三、行业发展阶段1.赛璐珞片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动画行业的发展1915年美国人埃尔.赫德(Earl Hurd)发明了以赛璐珞片(也称明片,是一种以醋酸纤维为原料的光滑、透明薄片)作为描画动画的片基,取代以往动画纸的方法。
即将有动作变化的角色单独画在赛璐珞上,把背景垫在下面相叠拍摄,从而改变了在此之前,作者们不得不将背景与有动作的角色在同一画面中,一遍遍地画出来的繁重的工作。
因此,赛璐珞片在动画制作中的广泛应用,建立了动画片的基本拍摄方法,成为推动动画大规模他生产的转折点,从而形成了“传统动画”的经典制作方法,大大地促进了动画片的制作,也进一步推动了动画行业的发展。
2.电影销售方式的出现1919年底,一只成为商品的卡通造型菲力猫,在派特.苏利文公司出品的《猫的闹剧》中诞生了。
它标志着一种崭新的电影销售方式的出现以及动画工业模式的开辟。
由奥托•梅斯麦导演和设计的菲力猫形象,有许多表情和姿势,表现出动画特色的视觉趣味。
他吸取了温瑟.麦凯塑造葛蒂的技巧,赋予菲力猫生动的个性特征,使菲力猫与众多动画角色有很大区别,成为连续十年美国最受欢迎的卡通明星。
随着菲力猫声名鹊起,菲力猫玩具、贴纸、唱片、图像等等都成为新的商品延伸卖点。
这些商品主要的顾客是儿童,由此产生了以儿童为主的卡通用品市场,为商家带来惊人的利润,也为动画电影相关产品开辟了广阔的销售领域。
随后相继出现了许多至今仍脍炙人口的动画人物,如大力水手波派(Poppeye),啄木鸟乌迪(WoodyWoodpecker)等。
随着动画制作技术上的提高与改进,尤其是赛璐珞片在动画制作中的运用,使大规模动画片生产成为可能,也为美术创作者开启了一个广阔的发挥空间。
当时很多美术、电影工作者投入到动画制作行列中,为动画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
一时间,动画制作成为美国年轻人最喜爱的职业之一。
美国的众多动画片厂,都随着这股热潮积极开发创意、研究各种制作技术,创作不同风格的动画片,一时间产生出许多动画短片,并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
其间主要的影片有米高梅公司的《猫和老鼠》、华纳公司的《兔宝宝》等。
由此美国开始了震撼世界的动画发展黄金时代,其中最有代表性和辉煌业绩的当属沃特•迪斯尼制片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