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学复习要点

金属工艺学复习要点
金属工艺学复习要点

第一篇金属材料材料导论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

第一节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的定义: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的性能。

一、强度与塑性

概念:应力;应变

拉伸实验

F(

F

?L(mm)

?L e

1.强度:

定义:塑性变形、断裂的能力。

衡量指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1)屈服点:

定义: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

公式:σs=F s/A o(MPa)

(2)抗拉强度:

定义:最大应力值。

公式:σb=F b/A o

2.塑性:

定义:发生塑性变形,不破坏的能力。

衡量指标:伸长率、断面收缩率。

(1)伸长率:

定义:

公式:δ=(L1-L0)/L0×100%

(2)断面收缩率:

定义:

公式:Ψ=(A0-A1)/A0×100%

总结:δ、Ψ越大,塑性越好,越易变形但不会断裂。

二、硬度

硬度:

定义:抵抗更硬物体压入的能力。

衡量: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等。

1.布氏硬度:HB

(1)应用范围:铸铁、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

(2)优缺点:精确、方便、材料限制、非成品检验和薄片。

2.洛氏硬度:HRC用的最多

一定锥形的金刚石(淬火钢球),在规定载荷和时间后,测出的压痕深度差即硬度的大小(表盘表示)。

(1)应用范围:钢及合金钢。

(2)优缺点:测成品、薄的工件,无材料限制,但不精确。

总结:数值越大,硬度越高。

第二章铁碳合金

第一节纯铁的晶体结构及其同素异晶转变

一、金属的结晶

结晶:液态金属凝结成固态金属的现象。

实际结晶温度-金属以实际冷却速度冷却结晶得到的结晶温度Tn。一、金属结晶的过冷现象:

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总是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n

过冷度:To-Tn=?T(变量)。

理论结晶温度

实际结晶温度

O 时间

总结:晶粒越小,则材料的力学性能越好。

细化主要途径是:

(1)提高过冷度:冷却速度越大,生核速率越大>长大速率。

(2)变质处理(孕育处理):在液态金属中,加入一些细小的金属粉末(变质剂)

(3)机械振动

(4)热处理

(5)压力加工

二、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纯金属的晶格类型:

1.体心立方晶格:纯铁(α-Fe)

2.面心立方晶格;γ-Fe

三、纯铁的同素异晶转变

纯铁:α-Fe(912℃)→γ-Fe(1394℃)→δ-Fe(1538℃)→L

第二节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

一、固溶体:

定义:溶质原子进入溶剂中,依然保持晶格类型的金属晶体。

1.铁素体F:C→α-Fe中形成的固溶体。

2.奥氏体A:C→γ-Fe中形成的固溶体。

二、金属化合物Fe3C

硬度极高,而塑性、韧性极低。

三、机械混合物:

1.珠光体P:F+Fe3C

两相,机械混合物。0.77%C。

机械性能:δ=20~25%、σb=800~850MPa、HBS=280~260。

第三节铁碳合金状态图

一、Fe-Fe3C合金状态图的分析:

1.点(特性点):

C; E ;S。

2.线(特性线):

(1)ECF(2)PSK线;(3)ES线;(4)GS线;3.分类:

含碳量分类:

钢:0.0218%

钢分类:共析钢:亚共析钢:过共析钢。

二、三类钢在室温下的组织

第四节工业用钢简介

要求:1.掌握碳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和用途。

一、钢的分类

碳钢的分类、编号和用途:

分类:

①低碳钢:<0.25%C

②中碳钢:0.25%≤C<0.60%

③高碳钢:0.60%

用途:

①碳素结构钢:

②碳素工具钢:

二、碳素钢:

碳素钢分如下三类:

(1)普通碳素结构钢:

Q235Aσs≥235MPa。

通常用于制造型材、螺钉、铁钉、铁丝、建筑材料等。(2)优质碳素结构钢:

(3).碳素工具钢:

优质碳素工具钢:T+数字。

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T+数字+A。

举例:T7、T8、。含义:0.7%C、0.80%C、

三、合金钢:

合金钢:低合金钢、合金钢。

1.合金结构钢

起首两位数字表示平均含碳量的万分之几。

例:12CrNi3:0.12%C、Cr<1.5%、3%Ni

第四章钢的热处理

要求:1.掌握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目的、种类、方法及应用。

热处理:钢在固态范围内,通过加热、保温、冷却,改变金属材料的内部组织,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能。

分类:

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热处理

第二节退火和正火

一、退火:

把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炉冷)的热处理工艺法。

目的:①提高钢的塑性和韧性;②消除钢的内应力;③均匀组织;

④为随后的热处理做准备。

退火的种类:

(1)完全退火:(亚共析钢)

A C3+30~50℃

组织分析:P+F→A→A′→P+F (重结晶退火)。

(2)球化退火:(过共析钢)

A C1+20~30℃

二、正火:

A C3线或A CCm线以上30~50℃经过保温后,随空气冷却的一种工艺。

第三节淬火和回火

一、淬火:

在固态范围内,把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以大于或等于临界冷却速度冷却下来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目的:获得马氏体组织,从而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二、回火:

定义:将淬火后的钢加热到A c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的一种工艺。

目的:①降低材料的脆性、消除内应力;

②获得要求的力学性能;

③稳定工件尺寸;

④降低合金钢的硬度,使之易被切削。

(1)低温回火(150~250℃):

应用于需要高硬度,高耐磨的材料零件。例如:刃具、量具、模具、滚动轴承等。

(2)中温回火(350~500℃):应用于需要较高弹性、韧性的材料零件等。例如:弹簧、板簧、发条、冲击工具等。

(3)高温回火(500~650℃)组织:应用于受交变载荷作用的材料零件等。例如:轴、丝杠、齿轮、连杆等。

淬火+高温回火:调质处理。

第二篇铸造

第一章铸造工艺基础

第二节铸件的凝固与收缩

一、铸件的凝固方式

1.逐层凝固:

2.糊状凝固:

3.中间凝固:大多数的凝固均是这样。

二、铸造合金的收缩

合金的收缩经历三阶段:每个收缩阶段会形成什么缺陷

(1)液态收缩

(2)凝固收缩

(3)固态收缩

三、铸件中的缩孔与缩松

1.缩孔与缩松的形成

(1)缩孔它是集中在铸件上部或最后凝固部位容积较大的孔洞。(2)缩松分散在铸件某区域内的细小缩孔。

2.缩孔和缩松的防止

(1)定向凝固:设置冒口。

(2)安放冷铁。

第三节铸造内应力、变形和裂纹

一、内应力的形成

1.热应力

减少热应力的基本途径是尽量减少各个部位间的温度差,使其均匀地冷却。

2.机械应力

它是合金的固态收缩受到铸型或型芯的机械阻碍而形成的内应力。二、铸件的变形与防止

防止铸件变形的措施:

使铸件壁厚均匀、形状对称,采用同时凝固和反变形。

也可采用时效处理: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

第二章常用合金铸铁的生产

第一节铸铁件生产

灰铸铁的分类:

②灰口铸铁:C以片状石墨形式存在,G片。

③可锻铸铁:C以团絮石墨状形式存在,G絮。

④球墨铸铁:C以球状石墨形式存在,G球。

⑤蠕墨铸铁:

一、灰铸铁

2. 影响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因素(G=石墨)

(1)化学成分:

(2)冷却速度:

3.灰铸铁的孕育处理(变质处理):变质剂:硅铁75%。

孕育处理组织性能

4.灰铸铁的牌号

(1)灰铸铁的牌号HT250:

二、可锻铸铁牌号

三、球墨铸铁牌号

四、蠕墨铸铁牌号

第三章砂型铸造

第一节造型方法的选择

一、手工造型

1.单件、小批生产:

2.成批生产

二、机器造型

第二节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

浇注位置是指浇注时铸型分型面所处的空间位置,而铸型分型面是指铸型组元间的结合面。

一铸件浇注位置选择原则:

1铸件重要的加工面应朝下,若做不到,可放侧面或倾斜

2 铸件的大平面应朝下

3 面积大的薄壁部分放下面或侧面

有利于金属充填,防止浇不足

4 易形成缩孔的铸件,厚的部分放在铸型上部或侧面,便于安置冒口,以补缩.

二铸型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分型面选择的合理可以简化造型操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1 便于起模,故分型面应选择在铸件最大截面处

2 应尽量减少分型面和活块数量(中小件)

3应尽量使铸件的重要加工面或大部分加工面和加工基准面位于同一砂型中

4 尽量采用平直分型面,以简化操作及模型制造

5 尽量减少型芯和便于下芯,合型及检验位置

第三节工艺参数的选择

二、起模斜度的作用

四、型芯(型芯及芯头的作用)

第四章特种铸造

要求:1.熟悉特种铸造工艺。

第一节熔模铸造

一、熔模铸造的工艺过程

1.蜡模制造

2.型壳制造

3.焙烧和浇注

二、熔模铸造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优点:

(1)型腔表面极为光滑

(2)能生产高熔点的黑色金属铸件

(3)生产批量不受限制。

第二节金属型铸造

第三篇金属压力加工

第二节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 加工硬化:随变形程度的增大,强度和硬度上升而塑性下降的现象。

2 冷变形、热变形:

冷变形:在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变形。

热变形: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

T再=0.4T熔

加工硬化:塑性变形程度越高,强度和硬度就升高。

消除方法:再结晶退火。

3 纤维组织:平行纤维方向:塑、韧性↑

垂直纤维方向:塑、韧性↓

第三节金属的可锻性

金属的可锻性是衡量材料在经受压力加工时获得优质制品难以程度的工艺程度。

一.可锻性的衡量指标

塑性和变形抗力

二.影响可锻性的因素

1.变形温度的影响

锻造温度:

温度过低:导致锻件破裂报废。

温度过高:将产生过热、过烧、脱碳和严重氧化等缺陷。

第二章锻造

第一节锻造方法

一、自由锻

1.自由锻工序

(1)基本工序

镦粗、拔长、冲孔、弯曲、扭转、错移。

二、模锻

1.锤上模锻

(1)模锻模膛

(2)制坯模膛

第二节锻造工艺规程的制订

一、绘制锻件图

二、坯料重量和尺寸的确定

三、锻造工序的确定

四、锻造工艺规程中的其它内容

模锻件选分模面:

原则:a、保证锻件能完整地从模膛中取出

b、使模膛浅而宽,便于加工、利于金属流动

c、应使上、下模膛沿分模面的轮廓一致,便于检查上、下模错移

d、分模面应使锻件上敷料最少

e、分模面尽量选平面

第三章板料冲压

板料冲压是利用冲模使板料产生分离或变形的加工方法。

第一节分离工序

一、落料及冲孔(通称冲裁)

1.冲裁变形过程

2.凹凸模间隙

3.凹凸模刃口尺寸的确定

冲孔模:2)以凸模为基准,加上间隙,设计凹模

落料模:

b)以凹模尺寸为基准,减去间隙,设计冲模

4.冲裁件的排样

第二节变形工序

一、拉深

1.拉深中的废品

2.防止拉穿的方法

二、弯曲

回弹现象

第四篇焊接

第一章电弧焊

焊接:用加热或加压的方法,通过材料的原子扩散,使其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工艺过程。

焊接分三类:①熔化焊:②压力焊:③钎焊:

第二节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2.焊接热影响区

(1)熔合区

(2)过热区

(3)正火区

(4)部分相变区

第三节焊接应力与变形

一产生应力与变形原因

根本原因:加热不均,冷却速度也不相同。各处热胀冷缩不同,又是整体,各部分互相限制

二焊接变形基本形式

1)收缩变形

2)角变形

3)弯曲变形

4)波浪变形;

5)扭曲变形

三防止和减少焊接变形措施

1 合理结构设计

1)尽量减少焊缝,焊缝长度,截面厚的件两面开坡口。

2)焊缝对称

3)避免密集交叉

4)利用型材、冲压件代替,减少焊缝。

2 工艺措施

2) 反变形法:焊前使焊件处于反变形位置,以抵消焊后变形.

3) 刚性固定法: 将工件固定夹紧, 或点焊在工作台上, 焊后变形大大减少,这种方法适于塑性好的低碳钢件.

4) 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 对称两侧都有焊缝,尽量使收缩能互相抵消.

5) 焊前预热:

第四节焊条电弧焊

二、电焊条

1.焊条芯:导电、填充焊缝。

2.药皮:稳定电弧、保护、排除渣子。

3.焊条的种类、型号和牌号

第五节埋弧焊

二、埋弧焊的特点

(1)生产率高

(2)焊接质量高而且稳定

(3)节省金属材料

(4)改善了劳动条件

三、埋弧焊的应用

第六节气体保护焊

一、氩弧焊

1.不熔化极氩弧焊

2.熔化极氩弧焊

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

CO2气体保护焊应用

第二章其它常用焊接方法

第一节电阻焊

一、点焊

二、缝焊

三、对焊

第三节钎焊

一、硬钎焊

二、软钎焊

第三章常用金属材料的焊件

第一节金属材料的焊件性

二、钢材焊接性的估算方法

根据经验:

W(C)当量<0.4%时,钢材塑性良好

W(C)当量=0.4%~0.6%时,钢材塑性下降,淬硬倾向明显,焊接性能相对较差。

第二节碳钢的焊接

一、低碳钢的焊接

二、中、高碳钢的焊接

焊接的特点:

第五篇金属切削加工

第一章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切削运动及切削要素

一、零件表面的形状及切削要素

切削运动包括主远动和进给运动

二、切削用量

1.切削速度

2.进给量

3.背吃刀量

第二节刀具材料及刀具构造

一、刀具材料

1.对刀具材料的基本要求

(1)较高的硬度

(2)足够的强度和韧度

(3)较好的耐磨性

(4)较高的耐热性

(5)较好的工艺性

2.常用的刀具材料

高速钢

硬质合金

第三节金属切削过程

一、切屑种类

1.切屑种类

(1)带状切屑

(2)节状切屑

(3)崩碎切屑

五、切削液的选用

1.切削液的作用和种类

常用的切削液有以下两大类:

(1)水基切削液:主要起冷却作用,也有一定的润滑作用。

(2)油基切削液:主要起润滑作用,也有一定的冷却作用。

第三章常用加工方法综述

车削的加工特点及其应用

一、车削的工艺特点

1.易于保证工件各加工面的位置精度

2.切削过程比较平稳

3.适用于有色金属零件的加工

4.刀具简单

二、车削的应用

加工精度可达IT8~IT7,表面粗糙度R a值为1.6~0.8μm。

普通车床的工艺:

1.打中心孔;

2.车外圆;

3.车端面;

4.钻孔;

5.镗孔;

6.铰孔;

7.切槽、切断;

8.车螺纹;

9.车锥体;

10.滚花;

11.车成形面;

钻、镗削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

一、钻削的工艺特点

1容易产生“引偏):指加工时由于钻头弯曲而引起的孔径扩大、孔不圆或孔的轴线歪斜等。

1)预钻锥形定心坑

2)用钻套为钻头导向

3)钻头的主切削刃刃磨对称

二、钻削的应用

三、扩孔和铰孔

1.扩孔

2.铰孔

四、镗孔

刨、拉削的加工特点及其应用

一、刨削的工艺特点

1.通用性好

2.生产率较低

二、刨削的应用

牛头刨床的工艺范围:

刨水平面、刨斜面、刨垂直面、刨槽。

三、拉削

(1)生产率高(2)加工精度高、表面粗糙度较小

(3)拉床结构和操作比较简单

(4)拉刀价格昂贵(5)加工范围较广

第四节铣削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

一、铣削的工艺特点

1.生产率较高

2.容易产生振动

3.刀齿散热条件较好

二、铣削方式

1.周铣法

2.端铣法

三、铣削的应用

1.铣水平面、斜平面、垂直面。

2.在卧式铣床上用角度铣刀铣V型槽。

3.铣沟槽。

第五节磨削的工艺特点及其应用

二、磨削的工艺特点

1.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小

2.砂轮有自锐作用

3.背向磨削力F p较大

4.磨削温度高

四、磨削的应用和发展

1.外圆磨削

(1)在外圆磨床上磨外圆

纵磨法

横磨法

综合磨法

第五章典型表面加工分析

第一节外圆面的加工

一、外圆面的技术要求

(1)本身精度

(2)位置精度

(3)表面质量

二、外圆面加工方案的分析

(1)粗车

(2)粗车-半精车

(3)粗车-半精车-磨(粗磨或半精磨)

(4)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5)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研磨

(6)粗车-精车-精细车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第二节孔的加工

一、孔的技术要求

分三个方面:

(1)本身精度

(2)位置精度

(3)表面质量

二、孔加工方案的分析

第三节平面的加工

一、平面的技术要求

三个方面:

(1)形状精度

(2)位置精度

(3)表面质量

一、平面加工方案的分析

(1)粗刨或粗铣

(2)粗铣(或粗刨)-精铣(或精刨)-刮研

(3)粗铣(刨)-精铣(刨)-磨

(4)粗铣-半精铣-高速精铣

(5)粗车-精车

第六章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第四节典型零件工艺过程

一、轴类零件

金属工艺学期末总复习题及答案

《金属工艺学》期末总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 1、测定淬火钢件的硬度,一般常选用(B)来测试。 A、布氏硬度计; B、洛氏硬度计; C、维氏硬度计。 2、材料抵抗变形或断裂的能力称为(A)。 A、强度; B、硬度; C、塑性; D、韧性; E、疲劳强度。 3、奥氏体为(B)晶格。 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4、金属的(C)越好,则其锻造性能越好。 A、强度; B、硬度; C、塑性; D、韧性; E、疲劳强度。 5、铁碳合金相图上ES线,用代号(B)表示。 A、A1 ; B、Acm ; C、A3 。 6、T10A牌号中,10表示其平均碳的质量分数为(B)。 A、0.10%; B、1.0%; C、10%。 7、在下列三种钢中,(C)钢的弹性最好。 A、T10A; B、20 ; C、65 。 8、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应选择在(A)。 A、Ac1+10~20℃; B、Accm以上; C、Ac3+30~50℃。 9、选择制造下列零件的材料:冷冲压件(A);齿轮(C);小弹簧(B)。 A、08F; B、70; C、45。 10、选择制造下列工具所用的材料:锉刀(C);手工锯条(B)。 A、T9Mn; B、T10A; C、T12 。 11、调质处理就是(C)。

A、淬火+低温回火; B、淬火+中温回火; C、淬火+高温回火。 12、化学热处理与其它热处理方法的基本区别是(C)。 A、加热温度; B、组织变化; C、改变表面化学成分。 13、零件渗碳后,一般需经(A)处理才能达到表面高硬度和耐磨的目的。 A、淬火+低温回火; B、正火; C、调质。 14、将相应的牌号填入空格内:普通黄铜(A);特殊黄铜(D); 锡青铜(B);硅青铜(C)。 A、H70; B、QSn4-1; C、QSi 3-1; D、HAl 77-2。 15、拉伸试验时,试样拉断前能承受的最大标称应力称为材料的(B)。 A、屈服点; B、抗拉强度; C、弹性极限。 16、作疲劳试验时,试样承受的载荷为(C)。 A、静载荷; B、冲击载荷; C、循环载荷。 17、铁素体为(A)晶格。 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18、铁碳合金相图上GS线,用代号(C)表示。 A、A1 ; B、Acm ; C、A3 。 19、铁碳合金相图上的共析线是(C),共晶线是(A)。 A、ECF线; B、ACD线; C、PSK线。 20、08F牌号中,08表示其平均碳的质量分数为(A)。 A、0.08%; B、0.8%; C、8%。 21、选择制造下列工具所用的材料:锉刀(C);手工锯条(B)。 A、T9A ; B、T10 ; C、T12 。 22、将下列合金钢牌号归类:耐磨钢(B);合金弹簧钢(A);

金属工艺学复习资料__考试必备_重要的简答题1

《金属工艺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 1.合金的收缩经历了(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三个阶段。 2.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3.铸件的表面缺陷主要有(粘砂)、(夹砂)、(冷隔)三种。 4.根据石墨的形态,铸铁分为(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四种。 5.铸造时,铸件的工艺参数有(机械加工余量)、(起模斜度)、(收缩率)、(型芯头尺寸)。 6.金属压力加工的基本生产方式有(轧制)、(拉拔)、(挤压)、(锻造)、(板料冲压)。 7.焊接电弧由(阴极区)、(弧柱)和(阳极区)三部分组成。 8.焊接热影响区可分为(熔合区)、(过热区)、(正火区)、(部分相变区)。 9.切削运动包括(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10.锻造的方法有(砂型铸造)、(熔模铸造)和(金属型铸造)。 11.车刀的主要角度有(主偏角)、(副偏角)、(前角)、(后角)、(刃倾角)。 12.碳素合金的基本相有(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 14.铸件的凝固方式有(逐层凝固)、(糊状凝固)、(中间凝固)三种。 15.铸件缺陷中的孔眼类缺陷是(气孔)、(缩孔)、(缩松)、(夹渣)、(砂眼)、(铁豆)。 17.冲压生产的基本工序有(分离工序)和(变形工序)两大类。 20.切屑的种类有(带状切屑)、(节状切屑)、(崩碎切屑)。 21.车刀的三面两刃是指(前刀面)、(主后刀面)、(副后刀面)、(主切削刃)、(副切削刃)。 二、名词解释: 1.充型能力: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成为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2.加工硬化:随着变形程度增大,金属的强度和硬度上升而塑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金属工艺学2019

《金属工艺学》复习题解析A 一、填空题 1.工艺基准可分为定位基准、度量基准、装配基准 2.铸铁按照石墨形态不同分为可锻铸铁、普通灰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 3.合金的收缩由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三个阶段组成。 4.碳在铸铁中的存在形式有石墨和渗碳体。 5.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是热变形和冷变形 二、名词解释 6.砂轮的自锐性答案:砂轮在磨削过程中自行推陈出新,保持自身锋锐的特性,称为砂轮的自锐性 7.晶体结构答案:晶体结构是指晶体的周期性结构,即晶体以其内部原子、离子、分子在空间作三维周 期性的规则排列为其最基本的结构特征。 8.相答案:组成和化学成分相同,具有同样的物化性能,成分均匀的物质。 9.淬透性答案:指在规定条件下,决定钢材淬硬深度和硬度分布的特性,即钢淬火时得到淬硬层深度大小 的能力,它表示钢接受淬火的能力。 10.硬度答案: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或划痕的能力。 11.淬火答案:淬火是将钢加热到A C3或A C1以上温度,保温后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12.同素异晶转变答案:随着温度的改变,固态金属晶格也随之改变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晶转变。 三、简答题 13.什么是加工硬化现象?冷热变形的区分原则是?铅(t熔=327℃)在20℃、钨(t熔=3380℃)在1100 变形,各属哪种变形?答案:在常温下金属随变形程度的增加,其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和韧性降 低的现象,称为加工硬化。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称为热变形,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变形称为冷变形。 铅:T再=0.4T熔=0.4×(327+273)=240k=-33℃ 20℃>-33℃,所以铅的变形属于热变形 钨:T再=0.4T熔=0.4×(3380+273)=1461.2k=1188.2℃ 1100℃<1188.2℃,所以钨的变形属于冷变形 14.硬质合金的性能特点有哪些?答案:硬质合金的硬度高于高速钢;热硬性远高于高速钢;耐磨性比高速 钢要高十几倍;抗压强度高比高速钢高,但抗弯强度低;冲击吸收能量K较低;线膨胀系数小,导热 性差。此外,硬质合金还具有抗腐蚀、抗氧化和热膨胀系数比钢低等特点。 15.有一钢试样,其原始直径是10mm,原始标距长度是50mm,当载荷达到18840N时试样产生屈服现象; 载荷加至36110N时,试样产生颈缩现象,然后被拉断;拉断后试样标距长度是73mm,断裂处直径是6.7mm,求钢试样的σs、σb、δ5和ψ。答案:由题中条件及计算公式得 σs=F s/S o=18840/(3.14*102/4) σb =F b/S o=36110/(3.14*102/4) δ5=(L1-L0)/L0×100%=(73-50)/50=46% ψ=(S0-S1)/S0×100%={(3.14*102/4)-(3.14*6.72/4)}/(3.14*102/4)=(100-44.89)/100=55.11%

金属工艺学期末复习

金属工艺 第二章名词解释 1.疲劳断裂:在变动载荷的作用下,零件经过较长时间工作或多次应力循环后所发生的突然断裂现象。 2.拉伸曲线:拉伸过程中载荷(F)与试样的伸长量(△L)之间的关系,过程;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P5 第三章名词解释 1.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T=Tm-Tn) 第四章名词解释 铁碳合金相图☆P33——41 第五章名词解释 1.退火:将工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或在临界点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以缓慢的冷却速度(一般随炉冷却)进行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2.正火:将钢件加热到Ac 3或Ac cm 以上30——50℃,保温适当的时间后,从炉中 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3.淬火:将工件加热到Ac 3或Ac 1 以上30——50℃奥氏体化后,保温一定的时间, 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冷却(一般为油冷或水冷),获得马氏体或(和)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4.回火:工件淬硬后,重新加热到A 1 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5.C曲线(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表示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的温度,转变时间与转变产物及转变量(转变开始及终了)的关系曲线图。☆P47——48 第六章名词解释 1.冷脆:杂质元素(磷)使钢的塑性和韧性显著下降,并且温度愈低脆性愈严重。 2.热脆:当钢在热变形加工时,共晶体首先熔化,使钢的强度,韧性下降而产生脆性开裂。 3.孕育铸铁:经过孕育处理的灰铸铁☆P93 第十章名词解释 1.铸造:将熔融金属浇铸,压射或吸入铸型型腔中,待其凝固后而得到一定形状和性能的铸件。 2.浇注系统(浇道):为了使熔融金属溶液顺利填充型腔和冒口而开设于铸型中的一系列通道。 第十一章名词解释 1.冷变形强化(加工硬化):金属材料在冷塑性变形时,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提高,但塑性和韧性下降。 第十二章名词解释 1.手工电弧焊:用手工操作焊条进行焊接的一种电弧焊方法。 ☆各种金属焊接性能的比较P209——214. 第二章填空题 1.金属塑性的指标主要有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两种。 2.洛氏硬度的标尺有HRA,HRB,HRC三种。 3.常用测定硬度的方法有布氏硬度测试法,洛氏硬度测试法和维氏硬度测试法。

金属工艺学重点知识点

属 工 -艺 学 第 五 版 上 强度:金属材料在里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指标:屈服点(b s)、抗拉强度(b b)塑性: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产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指标:伸长率(S)、断面收缩率( 3 硬度:金属材料表面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划痕的能力。 1布氏硬度:HBS (淬火钢球)。HBW (硬质合金球) 指标:-2洛氏硬度:HR (金刚石圆锥体、淬火钢球或硬质和金球) 3韦氏硬度 习题: 1什么是应力,什么是应变? 答:试样单位面积上的拉称为应力,试样单位长度上的伸长量称为应变。 5、下列符号所表示的力学性能指标名称和含义是什么?

答:b b:抗拉强度,材料抵抗断裂的最大应力。 (7 S :屈服强度,塑性材料抵抗塑性变形的最大应力。 6:条件屈服强度,脆性材料抵抗塑性变形的最大应力 7 -1 :疲劳强度,材料抵抗疲劳断裂的最大应力。 S:延伸率,衡量材料的塑性指标。 a k :冲击韧性,材料单位面积上吸收的冲击功。 HRC洛氏硬度,HBS压头为淬火钢球的布氏硬度。HBW压头为硬质合金球的布氏硬度。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冷却速度越快,实际结晶温度越低,过冷度越大。纯金属的结晶包括晶核的形成和晶核的长大。 同一成分的金属,晶粒越细气强度、硬度越高,而且塑性和韧性也越好。 原因:晶粒越细,晶界越多,而晶界是一种原子排列向另一种原子排列的过度,晶界上的排列是犬牙交错的,变形是靠位错的变移或位移来实现的,晶界越多,要跃过的障碍越多。 M提高冷却速度,以增加晶核的数目。 J 2在金属浇注之前,向金属液中加入变质剂进行变质处理,以增加外来晶核,还可以采用热处理或塑性加工方法,使固态金属晶粒细化。 3采用机械、超声波振动,电磁搅拌等 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溶合在一起,构成具有金属特性的新物质。组成元素成为组员。 U、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而保持溶剂晶格类型的金属晶体。 铁碳合金组织可分为:2、金属化合物:各组员按一定整数比结合而成、并具有金属性质的均匀物质 (渗 < 碳体) 3、机械混合物:结晶过程所形成的两相混合组织。

金属工艺学复习

金属工艺学复习 第一篇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力学性能(机械性能):强度与塑性、硬度、韧性、疲劳强度 ●同素异晶转变:随着温度的改变,固态金属晶格也随之改变的现象。 ●固溶体:铁碳合金都是间隙固溶体 铁素体:α铁基,低温,含碳量低,特征是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 奥氏体:γ铁基,较高温,含碳较高,强度及硬度不高,塑性优良,锻造常用●化合物:渗碳体Fe3C : 硬而脆 ●机械混合物:珠光体P:F+Fe3C,0.77C,力学性能好,塑性韧性一般; 莱氏体L:含碳4.3%,渗碳体含量多,硬脆高温莱氏体奥氏体+渗碳体Ld(A+Fe3C), 727C以上低温莱氏体珠光体+渗碳体Ld’(P +Fe3C),727C以下。 ●热处理: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渗碳、氮化等) ●1)退火:将工件加热到高于AC3或AC1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随后以足够缓慢的 速度冷却,使钢得到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1调整硬度,便于切削加工。2消除内应力,防止加工中变形。3细化晶粒,为最终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完全退火:加热到AC3以上,得到均一奥氏体组织后再缓冷转变为珠光体组织的过程。 不完全退火:加热到Ac1以上,得到奥氏体加未溶碳化物或铁素体,再缓冷进行组织转变的过程。 球化退火: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得到在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的球状或颗粒状碳化物的组织。目的:使钢中碳化物球化而进行的退火工艺。球化退火主要适用于过共析钢

2)正火:将钢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保温一定时间,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得到细珠光体类型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对于低、中碳钢(≤0.6C%),目的与退火的相同调整硬度利于切削、消除内应力、细化晶粒。1要改善切削性能,调整硬度利于切削、消除内应力、细化晶粒。低碳钢用正火,中碳钢用退火或正火,高碳钢用球化退火。2对于过共析钢,用于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为球化退火作组织准备。 3)淬火:将钢加热到Ac3或Ac1以上,保温一定时间,以一定的速度冷却,得到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淬火目的是为获得马氏体组织,提高钢的性能。 完全淬火:加热到Ac1以上,进行淬火的过程。 不完全淬火:加热到Ac1以上,得到奥氏体加未溶碳化物或铁素体,再淬火的过程。 4)回火:指将淬火钢重新加热到相变点以下的某温度保温后冷却的工艺。 回火的目的:1减少或消除淬火内应力, 防止变形或开裂。2获得所需要的力学性能。 淬火钢一般硬度高,脆性大,回火可调整硬度、韧性。3稳定尺寸。 ●表面淬火:将钢件表面层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温度并急速冷却。 表面淬火目的:1使表面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极限;2心部在保持一定的强度、硬度的条件下,具有 足够的塑性和韧性。即表硬里韧,适用于承受弯曲、扭转、摩擦和冲击的零件。 ●化学热处理:将钢件置于一定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介质中活性原子渗入工作表层,以 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组织,具有某些特殊的机械和物化性能。 与表面淬火相比优点:1化学热处理不仅改变钢的表层组织,还改变其化学成分。2化学热处理也是获得表硬里韧性能的方法之一。3根据渗入的元素不同,化学热处理可分为渗碳、氮化、多元共渗、渗其他元素等。 ●调质处理:淬火加高温回火的热处理,改善力学性能。 第二篇铸造 ●充型:液态合金填充铸型的过程。 影响充型能力的主要因素 1)合金的流动性 2)浇注条件:浇注温度、充型压力 3)铸型填充条件:铸型材料、铸型温度、铸型中气体、铸件结构 ●流动性好的合金有利于将杂质气体上浮并排除,还有利于补缩。 ●铸件的凝固方式:铸件凝固过程中,断面上一般存在三个区域,即固相区、凝固区和液 相区,其中对铸件质量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液相和固相并存的凝固区的宽窄。 1)逐层凝固:纯金属或共晶成分合金凝固过程中不存在液、固并存现象,液固界限清楚 分开,称为逐层凝固 2)糊状凝固:若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很宽,温度分布较平坦(内外温度较小),整个断面 内均为液固并存,先呈糊状而后固化,称为糊状凝固。 3)中间凝固:介于逐层凝固和糊状凝固之间 ●收缩的三个阶段: 1)液态收缩:浇注温度->凝固开始温度间的收缩; 2)凝固收缩:凝固开始温度->凝固终止温度间的收缩;分为状态改变和温度下降两部分, 是缩松、缩孔的基本原因。 3)固态收缩:固相线温度->室温时的收缩,是铸造应力和变形、裂纹基本原因

金属工艺学期末试卷

金属工艺学期末考试卷 (适用数控、模具、汽修专业) 一、填空题(共15分,每空格0.5分) 1机械零件常用毛坯种有、、 、、等。 2 焊接方法按焊接过程特点可为、、。 3 整个焊接接头由:、、组成。 4 一个零件完整的工艺过程由、、、 、组成。 5 焊接性能较好的金属材料是和。 6 机械零件材料选择的一般原为、、。 7 零件失效的主要类型有、、、 。 8 造成定位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和不重合。 9 在焊接长直水平焊缝和大直径环缝应选用焊,仅在立焊位置焊构件应选用焊,焊接易氧化的铝件时多用焊。 二 单选题(每题1.5分,共15分) 1 焊接时在被焊工件的结合处产生()使分离的工件连为一体。

A 机械力 B 原子间结合力 C 粘接力 D A、B和C 2 工件焊接后应进行() A 重结晶退火 B 去应力退火 C 再结晶退火 D 扩散退火 3 根据加工要求,不需要限制六个自由度的定位方案称为() A 过定位 B 欠定位 C 完全定位 D 不完全定位 4 零件加工时精基准一般为() A 工件毛坯面 B 工件的已加工表面 C 工件待加工表面 5 在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使之成为所需零件的过程称() A 生产过程 B 工艺过程 C 工艺规程 D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6 对于重要结构,承受冲击载荷或在低温下工作的结构焊接时应选用碱性焊条,原因是() A 焊缝金属含氢量低 B 焊缝金属韧性好 C 焊缝金属抗裂性强 D A、B和C 7 按基准的不同作用分为设计基准和()两类 A 工艺基准 B 定位基准 C 测量基准 D 装配基准 8 在进行机械加工时,必须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据一个正确位置,这是() A 夹紧 B 装夹 C 压紧 D 定位 9 ()是工艺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 A 工序 B 工步 C 复合工步 D 工位 10 焊接时各类残渣的量多没有足够的时间浮出熔池表面就会产生() A 气孔 B 裂纹 C未焊透 D 夹渣

广西大学金属工艺学复习重点教学教材

广西大学金属工艺学 复习重点

铸造 1金属工艺学是一门传授有关制造金属零件工艺方法的综合性技术基础课。是2铸造到今天为止仍然是毛坯生产的主要方法。是 3铸造生产中,最基本的工艺方法是离心铸造。否 4影响合金的流动性因素很多,但以化学成分的影响最为显著。是 5浇注温度过高,容易产生缩孔。是 6为防止热应力,冷铁应放在铸件薄壁处。否 7时效处理是为了消除铸件产生的微小缩松。否 8浇注温度越高,形成的缩孔体积就越大。是 9热应力使铸件薄壁处受压缩。是 10铸造中,手工造型可以做到三箱甚至四箱造型。是 二、单选题 1液态合金的流动性是以( 1)长度来衡量的. ①. 螺旋形试样②. 塔形试样 ③. 条形试样④. 梯形试样 2响合金的流动性的最显著的因素是(2 ) ①. 浇注温度②. 合金本身的化学成分 ③. 充型压力④. 铸型温度 3机器造型( 1) ①. 只能用两箱造型②. 只能用三箱造型 ③. 可以用两箱造型,也可以用三箱造型④. 可以多箱造型

4铸件的凝固方式有( 1) ①. 逐层凝固,糊状凝固,中间凝固②. 逐层凝固,分层凝固,中间凝固③. 糊状凝固,滞留凝固,分层凝固④. 过冷凝固,滞留凝固,过热凝固5缩孔通常是在(4) ①. 铸件的下部②. 铸件的中部 ③. 铸件的表面④. 铸件的上部 6(3 )不是铸造缺陷 ①. 缩松②. 冷裂 ③. 糊状凝固④. 浇不足 7浇注车床床身时,导轨面应该(1) ①. 放在下面②. 放在上面 ③. 放在侧面④. 可随意放置 8三箱造型比两箱造型更容易(2 ) ①. 产生缩孔和缩松②. 产生错箱和铸件长度尺寸的不精确 ③. 产生浇不足和冷隔④. 产生热应力和变形 9关于铸造,正确的说法是( 2) ①. 能加工出所有的机械零件②. 能制造出内腔形状复杂的零件 ③. 只能用铁水加工零件④. 砂型铸造可加工出很薄的零件 10关于热应力,正确的说法是(3 ) ①. 铸件浇注温度越高,热应力越大②. 合金的收缩率越小,热应力越大

金属工艺学考试资料及答案

1、什么是熔模铸造?试述其大致工艺过程。(P169) 答:熔模铸造是用易熔材料制成模样,然后在模样上涂耐火材料,经硬化后,再将模样熔化,排出型外,获得无分型面铸型,浇注即可获得铸件。因为熔模广泛采用蜡质材料来制造,故这种方法也称失蜡铸造。它是发展较快的一种精密铸造方法。 工艺过程:1、压型制造 2、蜡模制造 3、蜡模组装4、结壳5、脱蜡 6、焙烧、浇注 7、落沙和清理。 2、与自由锻相比,模锻具有哪些优点?(P185) 答:与自由锻相比,模锻的优点:锻件的形状和尺寸比较精确,机械加工余量较小,节省加工工时,材料利用率高;可以锻制形状较为复杂的锻件;生产率较高;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易于实现机械化;锻件内流线分布更为合理,力学性能高。 3、用φ50冲孔模具来生产φ50落料件能否保证冲压件的精度?为什么?P193 答:不能。落料和冲孔时,首先使金属发生弯曲,然后由于凸模和凹模刃口的作用,使坯料在与切口接触处开始出现裂纹,随着凸模继续往下压,上下两处裂纹扩展连在一起,使坯料分离。为了使成品边缘光滑,凸模刃口必须锋利,凸凹模间隙要适当均匀。而用φ50冲孔模具来生产φ50落料件没有间隙了。影响断面质量,模具寿命以及成品的尺寸精度。 4、用φ250×1.5板料能否一次拉深直径为φ50的拉深件?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保证正常生产? P194 答:不能,因为一次性拉伸,变形量过大,容易出现拉穿现象。为了避免拉穿,应分几次进行拉深,逐渐增加工件的深度,减小工件的直径,即所谓多次拉深。 5、解释应力与应变的概念 答: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附加内力称为应力,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不能产生位移时,它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将发生变化,这种形变就称为应变 6、说明晶粒粗细对力学性能的影响。P28 答:细晶粒的金属不仅仅强度较高,而且塑性及韧性也较好。因为晶粒越细,一定体积的晶粒数目越多,在同样变形条件下,变形量分散在更多的晶粒内进行,使各晶粒的变形也比较均匀而不致产生过分的应力集中现象。此外,晶粒越细,晶界就越多,越曲折,越不利于裂纹的传播,从而使其在断裂前能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表现出较高的塑性和韧性。 7、何谓退火和正火?两者的特点和用途有什么不同?P53 答:退火是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退火主要用于铸、锻、焊毛坯或半成品零件,作为预备热处理。退货后获得珠光体型组织。退火的主要目的:软化钢材以利于切削加工;消除内应力以防止工件变形;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为零件的最终热处理做准备。)正火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到50摄氏度,保持适当时间,出炉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差别:前者冷却冷却速度快,得到的组织比较细小,强度和硬度也稍高些。(正火主要应用:1、对力学性能要求不高的结构、零件,可用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以提高其强度硬度和韧性。2、对低、中碳钢,

金属工艺学复习要点

第一篇金属材料材料导论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 第一节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的定义: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的性能。 一、强度与塑性 概念:应力;应变 拉伸实验 F( k· F ?L(mm) ?L e 1.强度: 定义:塑性变形、断裂的能力。 衡量指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1)屈服点: 定义: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 公式:σs=F s/A o(MPa) (2)抗拉强度: 定义:最大应力值。 公式:σb=F b/A o 2.塑性: 定义:发生塑性变形,不破坏的能力。 衡量指标:伸长率、断面收缩率。 (1)伸长率: 定义: 公式:δ=(L1-L0)/L0×100% (2)断面收缩率: 定义: 公式:Ψ=(A0-A1)/A0×100% 总结:δ、Ψ越大,塑性越好,越易变形但不会断裂。

二、硬度 硬度: 定义:抵抗更硬物体压入的能力。 衡量: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等。 1.布氏硬度:HB (1)应用范围:铸铁、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 (2)优缺点:精确、方便、材料限制、非成品检验和薄片。 2.洛氏硬度:HRC用的最多 一定锥形的金刚石(淬火钢球),在规定载荷和时间后,测出的压痕深度差即硬度的大小(表盘表示)。 (1)应用范围:钢及合金钢。 (2)优缺点:测成品、薄的工件,无材料限制,但不精确。 总结:数值越大,硬度越高。 第二章铁碳合金 第一节纯铁的晶体结构及其同素异晶转变 一、金属的结晶 结晶:液态金属凝结成固态金属的现象。 实际结晶温度-金属以实际冷却速度冷却结晶得到的结晶温度Tn。一、金属结晶的过冷现象: 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总是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n

10机械《金属工艺学》复习材料

一、选择题 1、下列不是金属力学性能的是( D )。 A、强度 B、硬度 C、韧性 D、压力加工性能 2、工程上一般规定,塑性材料的δ为( B )。 A、≥1% B、≥5% C、≥10% D、≥15% 3、试样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 D )。 A、抗压强度 B、屈服强度 C、疲劳强度 D、抗拉强度 4、珠光体是( A )。 A、铁素体与渗碳体的片层状混合物; B、铁素体与奥氏体的片层状混合物; C、奥氏体与渗碳体的片层状混合物; D、铁素体与莱氏体的片层状混合物。 5、钢的含碳量一般在( B )。 A、0.77%以下 B、2.11%以下 C、4.3%以下 D、6.69%以下 6、为了减小淬火内应力和降低脆性,表面淬火后一般要进行( B )。 A、正火 B、低温回火 C、中温回火 D、高温回火 7、20Cr是( D ) 。 A、调质合金钢 B、中淬透性钢 C、高淬透性钢 D、低淬透性渗碳钢 8、下列是铸造特点的是(C )。 A、成本高 B 、精度高 C、适应性广 D 、铸件质量高 9、为防止坯料在镦粗时产生弯曲,坯料原始高度应小于其直径 ( C ) 。 A、1倍 B 、2倍 C、 2.5倍 D、 3倍 10、焊接时,焊接电流主要根据 ( A ) 选择。 A、焊条直径 B、焊接方法 C、焊接接头 D、坡口 11、根据拉伸实验过程中拉伸实验力和伸长量关系,画出的力—伸长曲线(拉伸图)可以确定出金属的(A )。 A、强度和塑性 B、强度和硬度 C、强度和韧性 D、塑性和韧性 12、共析钢的含碳量为(A )。 A、Wc=0.77% B、Wc>0.77% C、Wc<0.77% D、Wc=2.11% 13、为保证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对轴、丝杠、齿轮、连杆等重要零件,一般采用的热处理方式是(D )。 A、淬火 B、正火 C、退火 D、调质 14、目前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是气体渗氮法。它是在渗氮罐中进行加热时,不断通入(B )介质。 A、氮气 B、氨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15、45钢是( B ) 。 A、碳素结构钢 B、优质碳素结构钢 C、碳素工具钢 D、优质碳素工具钢 16、机床的床身一般选(C )。 A 、焊接 B 、锻造 C 、铸造 D 、冲压

南昌大学金属工艺学复习题及答案

第二部分复习思考题 一、判断题 ()1. 当以很小的刀具前角、很大的进给量和很低的切削速度切削钢等塑性金属时形成的是节状切屑。√ ()2. 粗磨时应选粒度号大的磨粒, 精磨时则应选细的磨粒。× ()3. 磨硬材料应选软砂轮, 磨软材料应选硬砂轮。√ ()4. 砂轮的组织号越大, 磨料所占体积百分比越大。× ()5. 麻花钻起导向作用的是两条螺旋形棱边。√ ()6. 铰孔既能提高孔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也能纠正原有孔的位置误差。× ()7. 无心外圆磨削(纵磨)时, 导轮的轴线与砂轮的轴线应平行。×()8. 粗车L/D=4~10的细长轴类零件时, 因工件刚性差, 宜用一夹一顶的安装方法。× ()9. 镗床只能加工通孔, 而不能加工盲孔。× ()10. 拉削加工只有一个主运动, 生产率很高, 适于各种批量的生产。× ()11. 粗基准即是粗加工定位基准。× ()12. 钨钛钻类硬质合金刀具适合加工脆性材料。× ()13. 车削锥面时, 刀尖移动的轨迹与工件旋转轴线之间的夹角应等于工件锥面的两倍。× ()14. 当加工表面、刀具、切削用量中的切削速渡和进给量都不变时, 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称为一个工步。√ ()15. 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前角增大, 并使切削轻快省力, 因此对精加工有利。×

()16. 砂轮的硬度是指磨粒的硬度。× ()17. 钻孔既适用于单件生产, 又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18. 由于拉刀一次行程就能把该工序中的待加工表面加工完毕, 故其生产率很高。√ ()19. 精车时, 刃倾角应取负值。× ()20. 在切削用量中, 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大的是进给量。× ()21. 车刀主偏角越大, 刀尖散热条件越好。× ()22. 刨刀在切入工件时受到较大的冲击, 因此刨刀的前角较小, 刀尖圆弧较大。√ ()23. 精车时, 应选较小的背吃刀量、较小的进给量和较低的切削速度。× ()24. 扩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原孔轴线的偏斜。√ ()25. 用中等切削速度切削脆性金属材料容易产生积屑瘤。× ()26. 拉削加工能校正原有孔的位置误差。× ()27. 龙门刨床的主运动为刨刀的直线往复运动。× ()28. 主切削力是计算机床主电动机功率和夹具的夹紧力的主要依据。√ ()29. 逆铣时, 切削厚度的变化是由最大到最小。× ()30. 加工机床导轨面时, 采用铣削比刨削生产率高。√ ()31. 有色金属零件的精加工宜采用磨削加工。× ()32. 加工同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孔, 要比加工外圆面困难得多, 成本也高。√ ()33. 在磨削的三个切削分力中, F c最大。× ()34. 刨削和插削的主要区别是主运动的形式不同。×

金属工艺学重点知识点样本

金 属 工 艺 学 第 五 版 上 册纲要

强度:金属材料在里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能力。指标:屈服点(σs)、抗拉强度(σb)。 塑性:金属材料在力作用下产生不可逆永久变形能力。指标:伸长率(δ)、断面收缩率(ψ)硬度:金属材料表面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划痕能力。 1布氏硬度:HBS(淬火钢球)。HBW(硬质合金球) 指标:2洛氏硬度:HR(金刚石圆锥体、淬火钢球或硬质和金球) 3韦氏硬度 习题: 1什么是应力,什么是应变? 答:试样单位面积上拉称为应力,试样单位长度上伸长量称为应变。 5、下列符号所示力学性能指标名称和含义是什么? 答:σb:抗拉强度,材料抵抗断裂最大应力。 σs:屈服强度,塑性材料抵抗塑性变形最大应力。 σ0.2:条件屈服强度,脆性材料抵抗塑性变形最大应力 σ-1:疲劳强度,材料抵抗疲劳断裂最大应力。 δ:延伸率,衡量材料塑性指标。 αk:冲击韧性,材料单位面积上吸取冲击功。 HRC:洛氏硬度,HBS:压头为淬火钢球布氏硬度。HBW:压头为硬质合金球布氏硬度。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冷却速度越快,实际结晶温度越低,过冷度越大。 纯金属结晶涉及晶核形成和晶核长大。 同一成分金属,晶粒越细气强度、硬度越高,并且塑性和韧性也越好。 因素:晶粒越细,晶界越多,而晶界是一种原子排列向另一种原子排列过度,晶界上排列是犬牙交错,变形是靠位错变移或位移来实现,晶界越多,要跃过障碍越多。

1提高冷却速度,以增长晶核数目。 2在金属浇注之前,向金属液中加入变质剂进行变质解决,以增长外来晶核,还可以采用热解决或塑性加工办法,使固态金属晶粒细化。 3采用机械、超声波振动,电磁搅拌等 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溶合在一起,构成具备金属特性新物质。构成元素成为成员。 1、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而保持溶剂晶格类型金属晶体。铁碳合金组织可分为: 2、金属化合物:各成员按一定整数比结合而成、并具备金属性质 均匀物质(渗碳体) 3、机械混合物:结晶过程所形成两相混合组织。

金属工艺学复习资料分析

《金属工艺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机械设计时常用抗拉强度(σb)和屈服强度(σs或σ0.2)两种强度指标。 2.若退火亚共析钢试样中先共析铁素体占41.6%,珠光体58.4%,则此钢的含碳量为约0.46%。 3.屈强比是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之比。 4.一般工程结构用金属是多晶体,在各个方向上的性能相同,这就是实际金属的各向同性现象。 5.实际金属存在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种缺陷。实际晶体的强度比理想晶体的强度低(高,低)得多。 6.根据组成合金的各组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合金的结构可分为两大类: 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固溶体的晶格结构同溶剂,其强度硬度比纯金属的高。 7.共析钢加热至Ac1时将发生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其形成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8.把两个45钢的退火态小试样分别加热到Ac1~Ac3之间和Ac3以上温度水冷淬火,所得到的组织前者为马氏体+铁素体+残余奥氏体,后者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二、判断改错题 (×)1.随奥氏体中碳含量的增高,马氏体转变后,其中片状马氏体减少,板条状马氏体增多。(×)2.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和过冷奥氏体分解时形成的屈氏体、索氏体,只是形成过程不同,但组织形态和性能则是相同的。 (×)3.退火工件常用HRC标出其硬度,淬火工件常用HBS标出其硬度。 (√)4.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所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当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时,体积发生膨胀。 (×)5.表面淬火既能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也能改善其心部组织与性能。 (√)6.化学热处理既能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也能改善其心部组织与性能。 (√)7.高碳钢淬火时,将获得高硬度的马氏体,但由于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终止温度在0℃以下,故钢淬火后的组织中保留有少量的残余奥氏体。 (×)8.为了消除加工硬化便于进一步加工,常对冷加工后的金属进行完全退火。 (×)9.片状珠光体的机械性能主要决定于珠光体的含碳量。 (×)10.由于钢回火的加热温度在A1以下,所以淬火钢在回火时没有组织变化。 三、选择题 1.钢在淬火后所得的组织是( A) A.淬火马氏体 B.回火索氏体 C.回火屈氏体 D.索氏体 2.在淬火钢中,当含碳量增加到0.6%以后,随含碳量的增加,硬度增加缓慢,这是因为(A ) A. 随含碳量的增加,残余奥氏体的量增多 B. 随含碳量的增加,片状马氏体的量增多 C. 随含碳量的增加,淬火内应力增大 D. 随含碳量的增加,非马氏体的量减少 3.若钢中加入的合金元素能使C曲线左移,则将使钢的淬透性( B) A.提高 B.降低 C.不改变 D.对小试样堤高,对大试样则降低 4.下列钢铁材料中切削性能较好的是( B ) A.工业纯铁 B.45钢 C.白口铸铁 D.T12A钢 5.钢锭中的疏松可以能过下面哪种方法改善( B ) A.完全退火 B.足够变形量的锻轧 C.扩散退火 D.正火 6.正火T8钢与完全退火T8钢相比( B ) A.前者珠光体更细密,故强度要低些 B. 前者珠光体更细密,故强度要高些 C.前者珠光体更粗大,故强度要低些 D. 前者珠光体更粗大,故强度要高些 7.退火亚共析钢,随含碳量的增加(B) A.HBS、σb值减小,δ、a K值增加 B. HBS、σb值增加,δ、a K值减小 C. HBS、σb值增加,δ、a K值增加 D. HBS、σb值减小,δ、a K值减小 8.碳含量为Wc=4.3%的铁碳合金具有良好的( D) A. 可锻性 B. 切削加工性能 C. 可焊性 D. 铸造性能 9.建筑用钢筋宜选用( C) A. 高碳钢 B.中碳钢 C. 低碳钢 D.工具钢 10.下述退火态钢中强度最高的是( D) A.T13钢 B.45钢 C.65钢 D.T8钢 四、简答题

金属工艺学基本知识概念

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习题 1. 当材料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应力在什么条件下,只产生微量的塑性变形。在什么条件下,材料将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 2 在什么条件下,材料将断裂。 3 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硬度各有什么优缺点? 4下列零件用哪种硬度法测量 1. 硬质合金刀头 2 锻件 5 水、油混装在一个瓶子里,是几个相? 将奶粉加开水冲一杯牛奶又是几个相? 6 写出GPS AEC CFD 的组织 7 碳对钢的力学性能有什么影响 8 比较同一钢件正火和退火后的强度和硬度 9 正火的目的 钢的种类正火主要目的 消除过热组织、细化晶粒、改善切削性 低碳 低合金钢 中碳钢消除组织缺陷、保持硬度、为调质做准备 过共析钢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为球化退火和淬火做准备 高合金钢淬火作用(空淬) 10出下列工件的淬火及回火温度,并说明回火后的大致硬度 1.45钢小轴(要求综合力学性能好) 2.65钢弹簧 3. T12钢锉刀 11 1. 分析在缓慢冷却条件下,45钢的结晶过程和室温组织 2. 分析在缓慢冷却条件下,T10钢的结晶过程和室温组织 12 说明下列符号的含义: Q235;20; T12; T12A; 40Mn2 ?测定材料的疲劳强度应有一定的应力循环次数,其中钢材以为基数 而有色金属和某些超高强度钢以为基数。 ?金属材料受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变形,当外力去掉后金属能恢复其原来形 状的性能,被称为。这种随外力消失而消失的变形,叫做。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致引起破坏的性能的,被称 为。在外力消失后留下来的这部分不可恢复的变形,叫做。 ?金属材料的塑性通常用和来表示。 ?常用的硬度指标主要有、等。 1. 选择下列材料的硬度测试方法:

金属工艺学期末复习题

1. 《金属工艺学》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共析体称为。 2、铸件壁厚不均匀会产生应力,其中厚壁受,薄壁受。 3、消除和改善焊接热影响区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焊后进行热处理。 4、金属的塑性越好,变形抗力,金属的可锻性。 5、孔的常用加工方法有、、、等。 6、刀具耐用度是指刀具开始切削至达到为止的切削时间。 7、焊条是由和两部分组成。 8、普通车床的主运动是;进给运动是。 9、前角是面和面之间的夹角。 10、直流电焊机的两种接法是接和接法。 11、柴油机中有铸件毛坯和锻件毛坯零件:气缸是件,连杆是件。 12、切削用量三要素是、和。 13、工艺基准一般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和工序基准等。 14、工件的定位一般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 15、基准重合原则是在选择精基准时候尽量使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重合,以避免基准 不重合引起的误差。 16、焊条电弧焊常用的引弧方法有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17、切削用量三要素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8、车刀的正交参考系中的三个坐标平面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9、切削液的主要作用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清洗碎屑和防锈。 20、铸造时影响充型能力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浇注条件。 21、冲压包含两个工序含义一是板料分离称为__________ ,二是变形称为___________。 22、生产类型按产品生产数量的多少可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3、热处理的三大要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4、常用硬度指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25、金属的塑性变形会导致其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26、钢的整体热处理工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7、三面两刃一刀尖中的三面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切削液的主要作用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清洗碎屑和防锈。 29、铣削方式从切削部位分析,可以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从铣刀切入点的 运动方向与工件运动方向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0、砂轮的特性主要由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组织等决 定 31、车床的主要结构是三箱包括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一体即床体。 32、机加工的工艺过程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工步和行 程。 33、热处理的三大要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4、常用硬度指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工艺学复习题(热)

金属工艺学(热学)期末复习 10、铅在20°C 、钨在1100°C 是变形,各属于哪种变形,为什么?(铅的熔点为327°C ,钨的熔点为3280°C ) 答:因为t 铅=327°C ;t 钨=3280°C 所以T 铅(熔)=t+273=327+273=600°C ,T 铅(再)=0.4xT 铅=0.4x600=240°C T 钨(熔)=t+273=3280+273=3553°C ,T 钨(再)=0.4xT 钨=0.4x3553=1421.2°C T 铅(变形)=20+273=293°C ,T 钨(变形)=1100+273=1373°C , 则T 铅(变形)≯T 铅(再),铅在20°C 的变形为热变形;钨(变形)≮T 钨(再),钨在1100°C 的变形为冷变形。 12、什么是纤维组织?塑性加工零件利用纤维组织有哪些原则? 答(1)铸锭在塑性加工中产生塑性变形时,基体金属的晶粒形状和沿晶界分布的杂质形状都发生了变化,它们将沿着变形方向被拉长,呈纤维形状。这种结构叫纤维组织。 (2)①都应使零件在工作中产生的最大正应力方向与纤维方向一致、最大切应力方向一纤维方向垂直、纤维分布与零件的轮廓相符合。②是纤维组织不被切断。 30 方案I :Φ125两圆台凸起妨碍拔模,轴头孔型 两方案均可行,但I 方案存在错箱可能。该零件 芯头复杂。安放有困难,底部A 处需挖沙处理。 不算太高,顾方案II 稍好,从冒口安放来看,II 方案 方案II :底部A 处妨碍拔模,有错箱的可能。 容易安放(在中间)。 方案III :仅有错箱可能,方案可行。 方案IV :分型面处有圆弧,需要挖沙,顶部圆台 妨碍拔模。 两方案均可,但型芯头形状不同,中心孔应铸出,以 方案I :分型面为曲面,不利于分型。 防缩孔,但因孔较小,型芯较细,应采用油砂芯为 方案II :分型面在最大截面处,且为平面,方案可行。 好,干强调高且容易清理,内孔光滑。 32、机械造型与手工造型的重要区别是什么?(P40) 答:机械造型将造型过程中的紧实型砂和起模等主要工序实现了机械化。消除了操作者技术水平个体差异的影响。 手工造型,主要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机械造型只适用中、小件的成批或大量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