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安全评价师复习资料
安全评价师一级

安全评价师一级
专业能力:
1、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有效期内,企业发生事故,评价机构该如何处理?(20分)
2、电灯不亮,给出7个基本事件,画出事故树。
(10分)
3、泵并联两个阀门,画出泵启动后的事件树。
(10分)
4、一储罐有一个1cm的小孔破裂,请分别求出其气态、液态状态下泄漏速度/数量。
(10分)
5、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一个安全管理五个方面,16个因素的。
(10分)
6、分析三种产品产线的安全效益最大化改造线性方程,同时根据给出条件画出决策树。
(线性方程组应用、决策树应用) (40分)
综合评审:
1、预评价报告技术审核要素(15分)
2、评价过程正确与否分析(15分)
3、平面布置优缺点(25分)
4、事故树问题(25分)
5、死亡总人数判定及社会风险评估(20分)。
安全评价师《国家执业资格(一级)》核心讲义+过关练习(安全评价过程控制)

第3章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第1节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概述学习目标 掌握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含义及内容,了解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一、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含义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含义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概述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内容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安全评价机构建立过程控制体系的主要依据 风险分析 实施评价 报告审核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的主要内容 技术支撑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 内部管理 档案管理 检查改进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文件的构成及编制 构成及层次关系 编制 建立、运行与持续改进 建立 运行和持续改进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是保证安全评价工作质量的一系列文件。
安全评价的质量是指安全评价工作的优劣程度,也就是安全评价工作体现客观公正性、合法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的程度。
安全评价质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安全评价质量仅指安全评价项目的操作过程和评价结果对安全生产发挥作用的优劣程度。
广义的安全评价质量则以安全评价机构为考察单位,是指安全评价机构全部工作的优劣程度。
二、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内容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按其内容可划分为硬件管理和软件管理。
硬件管理主要指安全评价机构建设的管理,包括安全评价机构内部机构的设置,各职能部门职责的划定,相互间分工协作的关系,安全评价人员及专家的配备等。
软件管理主要指软件运行中的管理,包括项目单位的选定、合同的签署、安全评价资料的收集、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写、安全评价报告内部评审、安全评价技术档案的管理、安全评价信息的反馈和安全评价人员的培训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三、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目的和意义(见表3-1)表3-1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的目的和意义要点具体内容第2节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学习目标了解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建立的依据,掌握过程控制体系的主要内容、文件的构成与编制,以及体系的建立、运行和持续改进。
一、安全评价机构建立过程控制体系的主要依据安全评价机构建立过程控制体系的主要依据为:管理学原理、国家对安全评价机构的监督管理要求和安全评价机构自身的特点。
一级安全评价师考试复习题(1)

一级安全评价师考试复习题(1)一、填空、1、审核时必须检查评价结论是否符合客观、()真实的原则,用词是否规范、严谨、明确。
2、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有充分性原则、适应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3、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科学研究分为不同的类型,我们根据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将科学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研究。
4、在编写和实施教案时要注意的几个问、中,不能忽视()的作用。
5、为了对区域内生产运行进行有效的管理,预防、遏制重大灾害的发生,建立区域监管体系是搞好区域安全管理、保证区域安全运行的()。
6、目前,常见的热辐射伤害准则有热通量准则、()、热剂量—时间准则、热通量—时间准则、()。
7、技术支撑体系的内容包括相应的数据库、技术及软件、检测检验及()、协作支撑渠道。
8、基本的业务培训方法中的实践法具有实用、()、有效的优点。
9、泥石流按()分类,可将其分为黏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过渡性泥石流。
10、在基本的业务培训方法中,()适宜综合性能力的提高与开发,包括自学、案例研究法、头脑风暴法、模拟训练法、敏感性训练法等。
11、建设项目及在役装臵均可以使用()分析12、根据()分析,可将工厂(特别是化工厂)中易发生泄漏的设备归纳为下类型:管道、挠性连接器、过滤器、加压器、加压或冷冻气体容器及火炬燃烧装臵等。
13、()是整个培训开发工作流程的出发点,其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整个培训工作有效性的大小。
14、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可采用“()方法”通过按部门调查、按过程调查、顺向追踪和逆向追溯对评价项目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得到。
15、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信息和数据管理的实用技术-()也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完善、发展起来。
16、科学必须依靠技术提供(),技术必须以科学理论为依据。
17、评价工作计划审定的重点包括评价工作的人员安排、评价工作的进度安排、()。
18、 LEC方法概念清晰,操作简便,便于对危险作业进行()评价。
安评一级理论复习材料第一套

31 地质灾害包括滑坡灾害 、地震灾害、台风灾害。(错) 32 地质灾害包括滑坡灾害和泥石流灾害 。(对) 33 干燥烟花炮竹时,一般应采用日光、热风散热器、蒸汽干燥,或用红外线、远红外线烘烤,严禁采用明火 。(对) 干燥烟花炮竹时,一般应采用日光、热风散热器干燥,或用红外线烘烤,不可用蒸汽干燥,并严禁采用明 34 火。(错) 35 海啸是大气圈受太阳辐射的角度不同而受热不均产生的自然现象 。(错)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滑坡等海底地质运动的突然变化引起的具有超长波长和周期的大 36 洋行波。(对) 37 沙尘暴是地球上最具破坏力的天气系统 。(错) 38 预防事故应遵循的原则是预防第一 、防患未然,根除事故原因与局部治理 。(错) 39 预防事故应遵循的原则是预防第一 、防患未然,根除事故原因与全面治理 。(对) 原劳动部在培训教材中曾这样定义业务培训 :“业务培训是按照职业岗位对劳动者提出的要求进行的培训 40 和训练,旨在把一般的人培养训练成为具有一定经济和技术业务素质的合格劳动者 ,以适应职业岗位的需 原劳动部在培训教材中曾这样定义业务培训 :“业务培训是按照职业岗位对劳动者提出的要求进行的培训 41 和训练,旨在把一般的人培养训练成为具有一定政治文化和技术业务素质的合格劳动者 ,以适应职业岗位 42 业务培训教材的基本要素是课程目标和课程老师 。(错) 43 业务培训教材的基本要素是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对) 44 综合性应急演练的实施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分别是演练准备阶段 ,演练评审阶段和演练实施阶段 。 (错) ,分别是演练准备阶段 ,演练实施阶段和演练总结阶段 。 45 综合性应急演练的实施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对) ;实践法;参与法;观察法。(错) 46 安全评价业务培训的方法有直接传授法 47 安全评价业务培训的方法有直接传授法 ;实践法;参与法;适宜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的培训方法 。(对) 48 安全评价业务培训的特点是生产性 、专业性和公开性。(错) 49 安全评价业务培训的特点是生产性 、专业性和经济性。(对) 50 安全评价业务培训教案编写环节由分析教材 、分析大纲、设计教学方法等一些细致复杂的工作环节组成 。 (错) 安全评价业务培训教案编写环节由分析教材 、分析培训对象、设计教学方法等一些细致复杂的工作环节组 51 成。(对) 52 安全评价业务培训教材编写环节包括分析大纲 ;分析培训对象;编写教材。(对) 53 安全评价业务培训教材编写环节包括分析大纲 ;分析培训对象;设计教学方法。(错) 在安全评价业务指导过程中应遵循四个原则 ,分别是以激发和鼓励为主的原则 ;以帮助为主,以示范、典 54 范为指引的原则;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原则 ;创造持续性促进学习环境的原则 。(对) 在安全评价业务指导过程中应遵循四个原则 ,分别是以激发和鼓励为主的原则 ;以帮助为主,以示范、典 55 范为指引的原则;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原则 ;注意公正公平原则。(错) 在安全评价质量管理和安全评价作业指导书中 ,安全评价的目的是查找 、分析和预测工程、系统存在的危 56 险和有害因素及危险 、危害程度,提出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 ,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 ,以实现最低事 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对) 在安全评价质量管理和安全评价作业指导书中 ,安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安全评价过程的质量 ,查找、 57 分析和预测工程、系统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危险 、危害程度。(错) 编制安全评价作业指导书应做到的几点内容之一是要正确理解各项活动的全部输入与输出 ,并加以全面控 58 制。(对) 59 编制安全评价作业指导书应做到的几点内容之一是与质量管理体系的业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安全评价师《国家执业资格(一级)》复习全书【核心讲义+过关练习】(第一部分 第13~17章)【圣才出

理、公众过急等突发行为的复杂性等。
应急活动复杂性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现场处置措施的复杂性。重大事故的处置措施往往
பைடு நூலகம்
涉及较强的专业技术支持,对每一行动方案、监测以及应急人员防护等都需要在专业人员的
支持下进行决策。
3.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和放大 公共安全事故、灾害与事件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后果一般比较严重,能造成广泛的公 众影响。因此,重大事故(件)的处置必须坚决果断,而且越早越好,防止事态扩大。 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具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 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 当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第 六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 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五十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 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危险化学品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 急救援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2006 年 1 月 8 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指导预防和 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预案中规定,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 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 机构。
安全评价师《国家执业资格(一级)》复习全书【核心讲义+过关练习】(第一部分 第10~12章)【圣才出

第一部分《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第10章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第1节建筑施工专业知识学习目标熟悉建筑施工的特点、伤亡事故类别及危险源的辨识。
掌握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了解施工现场及过程中的安全规定、安全操作知识及安全措施。
一、建筑施工的特点及伤亡事故类别建筑业事故的特点是由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的。
(一)建筑施工的特点1.产品固定,人员流动建筑施工最大的特点就是产品固定,人员流动。
2.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操作,属繁重体力劳动建筑施工绝大多数为露天作业,露天作业约占整个工程的70%。
3.建筑施工变化大,规律性差,不安全因素随工程形象进度的变化而改变(二)易发和多发事故的类别建筑施工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和机械伤害四个类别的伤亡事故被称为建筑业四大伤害。
现在,在四大伤害的基础上增加了坍塌事故。
二、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一)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在国家和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的指导下,从施工的全局出发,根据各种具体条件,确定工程施工方案、施工程序、施工流向、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对劳动组织、技术措施、施工进度、材料供应、运输道路、场地利用、水电能源保证等现场设施的布置和建设做出规划,以便对施工中的各种需要及其变化做好事前准备,使施工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从而确保高速度地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全局、统筹规划建筑工程施工活动全过程的组织、技术、经济文件。
因此,从工程施工招投标、申报施工许可证和进行施工等活动都必须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指导。
施工组织设计一般分为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类。
1.施工组织总设计施工组织总设计是以建设项目或群体工程为对象进行编制,对其进行统筹规划,指导全局的施工组织设计。
一般在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或扩大设计批准后,即可进行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
由于大、中型建设项目施工工期需多年,因此,施工组织总设计又是编制施工企业年度施工计划的依据。
安全评价师《国家执业资格(一级)》核心讲义+过关练习(职业危害基础知识)

第5章 职业危害基础知识【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 第1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学习目标 来源和分类 化学成分生产性粉尘危害 分散度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 溶解度与密度 形状与硬度 荷电性 爆炸性 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 生产性毒物危害 密闭通风排毒系统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治理措施 局部排气罩 排出气体的净化 个体防护 分类生产性噪声 特性危害 振动 产生振动的机械 振动的危害 物理因素危害 射频辐射 非电离辐射 红外线辐射辐射 紫外线辐射 激光电离辐射 高温作业 职业危害基础知识熟悉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分类及理化性质。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一)来源生产性粉尘来源十分广泛。
(二)分类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混合性粉尘3类。
1.无机性粉尘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金属性粉尘,人工无机性粉尘。
2.有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动物性粉尘,人工合成有机粉尘。
3.混合性粉尘混合性粉尘是上述各种粉尘的混合物,一般包括两种以上的粉尘。
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就是混合性粉尘。
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见表5-1)表5-1 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害越大第2节生产性毒物危害学习目标了解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
掌握生产性毒物危害治理措施。
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一)来源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毒物主要来自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有时也可能来自加热分解的产物。
(二)存在形态生产性毒物可以以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0.1~10μm。
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筛分、包装等可引起粉尘飞扬。
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等微粒,统称为气溶胶。
二、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治理措施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基本途径。
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办法。
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见表5-2。
三级、二级、一级安全评价师考试复习资料

安评师考试复习资料1.对于安全评价来说,间接采集的信息一般均属过去时间和空间的信息,是否可以在当前评价中使用,要有信息( “适用性”)的判断。
2.评价项目组以评价机构和委托评价单位签订的( 安全评价合同 )为依据,确定安全评价的工作目标,提出安全评价信息需求的内容。
3.在安全评价信息的采集中,若条件允许,则尽量( 直接采集 )信息。
4.在安全评价信息的采集中,信息采集结束的标志是( 完成安全评价报告 )。
5.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在安全评价中的作用是将生产安全事故案例作为信息,用于安全评价项目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找到可能存在的( “事故隐患”)。
二、单项选择题1.作为元素系统,若每个元素出现的概率相等,则为无序状态,这时符号熵被称为( D)。
A.高熵B.低熵C.最小熵D.最大熵2.下列关于信息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熵是无序性的定量量度B.一般情况下,把混乱的状态称为“低熵”C.一般情况下,把有规律排列的状态称为“低熵”D.一个系统越是有序,信息熵就越高3.控制论的核心问题是( C)。
A.消息B.调节C.信息D.管理4.控制论的核心问题不包括( C)。
A.信息的提取B.信息的传播C.信息的管理D.信息的存储5.下列关于控制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控制论的核心问题就是信息,包括信息的传播、信息的管理、信息的存储B.任何一个控制系统都有两组状态变量,一组是可控的,一组是不可控的C.控制论以管理为基础D.控制论在理论上用较具体的方式来研究一切控制系统的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的特点和规律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评价单元的工艺对策措施的包括( CD)。
A.机械化和自动化工艺对策措施B.安全检测工艺的对策措施C.防火防爆工艺对策措施D.静电工艺控制对策措施E.保险装置工艺对策措施2.下列属于评价单元的方式对策措施的包括( ABE)。
A.安全检测B.惰性气体保护C.功能分区D.防火间距E.隔离密封3.下列关于评价单元的技术对策措施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BD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例:尾矿库是一种人造的具有高势能的泥石流,是重大危险源。
1)建立安全评价指标:①尾矿坝坝体特性。
②排洪系统状况。
③水利输送系统状况。
④)安全管理缋效。
以上方面用综合因素集合来表示U= u 1,u 2,u 3,u 4
2)建立综合评价集:好,较好,中,较差,差。
用集合 V=v 1,v 2,v 3,v 4,v 5来表示。
3)确定权重集 权重系数由10位专家组成的检查组讨论决定。
确定U 中各因素的权重分别为:0.2、0.2、 0.2、 0.4,用集合A=0.2、0.2、 0.2、 0.4来表示
4) 建立指标与评价间的模糊关系
01.00
1
.03
.05
.00
1.02.06.01.01.04.02.02.01
.02.03.04.0⋅=
R 5)综合评价B= A*R (0.2,0.4,0.3,0.1,0.1)6)归一化处理得(0.18,0.37,0.27,0.09,0.09)。
7)得到模糊评价结论。
上述对该尾矿库按5个等级进行评价的结果说明,专家检查组认为
尾矿库运行的综合安全状况为较好、中等的分别占37%、 27%,认为好的占18%。
较差和差占9%。
如果对以上分布赋以数值如好95,较好80,中65,较差45,差30,则总得分为: E=95×18%+80×37% +65×27%+45×9%+30×9%=71
这样对尾矿库的评价就得到了量化。
依据上述赋值原则,这一量化值对应的安全结论介于较好和中等之间。
气体或蒸气经小孔泄漏模型
计算泄漏前,首先应判断泄漏气体的流动性质:
10
12-⎪⎪⎭
⎫ ⎝⎛+≤γγ
γp p 属于声速流动1
12-⎪⎪⎭⎫ ⎝⎛+γγγ p p 属于亚声速
Po 一环境压强Pa , p 一管道中的绝对压强,Pa ;
γ-泄漏气体的绝热指数,为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的比值, 气体泄漏量用下式表示
1
1
012
-+⎪⎪⎭
⎫ ⎝⎛+=γγγγRT M Ap
C
Q d
1
1
012-+⎪⎪⎭
⎫ ⎝⎛+=γγγγRT M Ap
YC
Q d
Qo 一泄漏速度,kg/s M 一气体分子质量,kg/mol ;R 普通气体常数,
8.314J/(mol ·K);Cd 一裂口形状系数,圆形取1.00,三角形取0.95,长方形取0.90;A ^小孔的面积,m2; T ~气体的温度; 例:某生产厂有一空气柜,因外力撞击,在空气柜一侧出现一小孔。
小孔面积为19.6cm2,空气柜中的空气经此小孔泄漏人大气中。
已
知空气柜中压力为2.5×105
Pa ,温度为To=330K ,大气压力为105 Pa ,绝热指数1.4。
求空气泄漏的最大质量流量:: 解:先根据判断气体的流动性质
528.014.1212
4.010
5.210
1
4.14
.11
5
5
0=⎪⎭
⎫ ⎝⎛+=⎪
⎪⎭
⎫ ⎝⎛+≤=⨯=
--γγ
γp
p
属于声速流动:
1
1
12
-+⎪⎪
⎭
⎫ ⎝
⎛
+=γγγ
γRT
M
Ap
C
Q
d
1
4.14
.13
4
514.12
330
314.810294.110
96.1105.21---⎪⎭
⎫ ⎝⎛+⨯⨯⨯⨯⨯⨯⨯⨯==1.09(kg/s)
液体经管道上小孔泄漏模型 泄漏的速率计算
0022gz p
A C Q +∆=ρ
ρ
gh p
Cd
u 22+∆=ρ
Q 一泄漏速度,kg/s Co -一裂口形状系数,取0.61~ 1.0 A -小孔的面积,m2;p ∆-管道内压强和外界大气压之差Pa ρ-管内液体密度kg/m 3 g-重力加速度9.8m/s 2 Zo-小孔距液面的高度,m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文件的内容: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文件包括过程控制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经安全评价机构负责人批准实施,并定期检查改进。
过程控制文件内容包括:1) 风险分析(在合同签订前)2)实施评价3报告审核4)技术支撑5)作业文件6)内部管理7)档案管理8)检查改进。
过程控制文件的编写的原则:指令性、目的性、符合性、系统性、协调性、可行性、先进性,可检查性。
报告内部审核是由安全评价机构内非项目组成员进行的审核。
主要内容包括评价依据是否充分和有效、危险和有害因素识别是否全面、评价单元划分是否合理、评价方法选择是否适当、对策措施是否可行、结论是否正确、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文字是否准确等。
技术负责人审核是在评价报告内部审核完成后,由技术负责人重点对现场收集的有关资料是否齐全、有效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充分性、评价方法合理性、对策措施针对性、结论正确性及格式文字等内容进行的审核。
控制负责人审核是在内部审核和技术负责人审核完成后,由过程控制负责人重点对评价项目整个过程是否符合过程控制文件要求而进行的审核。
主要包括是否进行了风险分析、是否编制了项目实施计划、是否进行了报告审核、记录是否完整、是否满足过程控制要求等内容。
事故概率分析与评价的步骤: 研究熟悉系统\分析初始事件\事件序列分析\初始事件和中间事件概率的评估\不确定性分析.
定量风险水平评估过程: 调研和对研究基础进行限定\危险和有
害因素辨识\事故概率估算\后果评估\风险计算\风险评估.
定量风险评估过程中计算的是个人风险与社会风险。
计算一个网格点处的个人风险的步骤: 选择一个LOC ,确定每个LOC 的失效频率f s (以每年计)。
\选择一个概率为P m 的天气等级M ,然后再选择一个概率为P φ的风向φ,概率P φ是在给定天气等级M 下获得风向的概率。
通常,同时获得天气等级M 与风向φ的概率由P m ×P φ给出。
/对可燃物的释放,选择条件概率为Pi 的起火事件。
/计算特定的LOC 天气等级M 、风向ψ及起火事件i 下网格点上的死亡概率Pd ,计算的参考高度等于1m 。
/计算LOC ,天气等级M 、风向ψ及起火事件i 对网格点个人风险的综合贡献ΔIR s ,M ,ψ,i 如下: ΔIR s ,M ,ψ,i = f s ×P m ×P φ×Pi ×Pd
对所有的起火事件重复3~5步的计算;对所有的天气等级和风向重复2~5步的计算;对所有的LOC,1~5步的计算,则网格点处的总的个人风险由下式计算:IR=∑∑∑∑ΔIR s ,M ,ψ,i
蒸气云爆炸(UVCE)计算模型:例:某一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泄漏的质量为13.72kg 。
如果泄漏出的天然气中有90%发生燃烧,形成爆炸火球。
试计算火球的热辐射伤害范围。
解:由于可燃气云中90%发生燃烧,形成火球,则火球的有效质量为:M=13. 72×90%=12.384 (kg),分别计算火球的直径和持续时间为:D=4.54M 0.320=4.54×12.3840.320 =10.15(m) T=1.544M 0.32=1.54×12.3840.320=3.441(s)
对于Cn 一度烧伤取2.817×106、对于二度烧伤,取8.425×106
、对于死亡,取1.459 ×107.
由t -1/3[2.04×104M 1/322002/3/(1+161.7R 2/D 2)]4/3=Cn 得:
一度烧伤半径R1=7.36m 二度烧伤半径R2=4.82m 死亡半径R3=3.9m 安全评价新方法的运用:危险度计算:H=H 内+H 外
H 内=C (V+K ×B );C-系统内工艺特定危险系数;V-系统内危险品具有的固有危险;K-系统内可控危险度的未受控系数;B-系统内可控危险度。
C 值取值范围为1.0 ~ 1.5。
一般C 值设定为1.0;当系统内含研究性工艺、产品研制、工艺试制,以及工艺中重要的设备为未定型设备或处于损耗故障期时,结合可参考的类比工程,C 值可取1.1-1.3 ,没有类比工程可参考时,C 值可取1.4-1.5。
K 值取决于系统内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完好率,环境安全条件和人员安全素质、管理水平等综合因素。
系统内固有危险度V=αβ
式中α―物性危险系数,即火炸药综合感度特征值; β物量危险系数,由火炸药数量及其威力特性决定. H 外=∑(1-R1i/R0i)Ci
R1i 第i 个建(构)筑物或设施距离爆炸中心的实际距离值R0i 标准与规范规定的安全距离值; 1-R1i/R0i 系统外第i 个建(构)筑物或设施的安全距离未达标率;Ci 系统外第i 个受系统内爆炸事故影响的建(构)筑物或设施的危险严重度。
A 与行两两相比取基小, 然后所得列取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