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修辞赏析
大学英语修辞赏析及其教学意义

、
11 i l( 喻 ) .Smi 明 e
Sm l( 喻 ) 词 源 于拉 丁语 s i s 其 意 为l e 像 ) ii 明 e 一 i l , m e i ( 。它 k 是 一 种最 简 单 、 常 见 的修 辞 方 法 , 以 两种 具 有 共 同特 征 的 最 是 事 物 或现 象 进 行 对 比 , 明本 体 和 喻 体 的 关 系 , 者 都 在 对 比 表 两 中 出 现 , 基 本 格 式 是 “ 像 B , 用 连 词 a , 词l e a i a 其 A ”常 s介 i ,s f s k , to g .s s . 词 se h uh a… o 动 e m等 . 及 句 型 A t B a C t D等 表 示 以 … o s … o “ 好像 ” 思 的 比喻 说 法 。例 如 : 意
( ) s ake e h n k oi e ls ; i amsa dlg 1 Hi r y ss o el ep l h dgas hs r n s d i s e
mo eu e p c e l a tc e n e n w rs v n x e t dy, si a a h dt u s e i . ft o e
大 学 英 语 修 辞 赏 析 及 其 教 学 意 义
王 春 霓
( 南 医学 院 人 文社 科 学 院 外 语 系 , 赣 江西 赣 州 3 1 0 ) 4 4 0 摘 要 : 文通过对《 本 新视 野 大 学 英 语 ( 二 版 ) 读 写教 第 》 程 中 的修 辞 格 分析 ,提 出 大 学 英语 教 师应 该 充 分 利 用课 本 中 的修 辞 格 语 料 . 发 学生 的 学 习兴 趣 , 高其 语 言 的综 合 应 用 激 提 能力, 并转 变教 学 中单 纯 的语 言点 知 识 讲 解 , 观把 握 篇 章 。 宏 关 键 词 :大学 英 语 教 学 修 辞 赏析 教 学 意 义 修 辞是 为 了达 到 文 章 表 达 目的 与 效 果 而 采 取 的 写作 和表 现 手 法 。 是最 有 效 地 运 用 语 言 , 语 言 能很 好 地 表 达 思 想感 它 使 情 的 一种 艺 术 。 本文将以《 视 野大学英语 ( 二版 )读写教程 为蓝本 , 新 第 》 从 以 下 三方 面 着 重 分 析 该 套 教 材 中 的 修 辞 格及 其对 大学 英 语 教 学 的借 鉴 作 用 。 教 材 中 的修 辞 格 赏 析 1词 义修 辞 格 : 语 言 形 象 生动 。 . 使
英语修辞antithesis的用法及例句赏析

今天,小兔将给大家介绍一种英文修辞手法“Antithesis(对偶)”Antithesis is a figure of speech which is a contrast of ideas expressed by parallelism of strongly contrasted words, generally for a tuneful rhythm and wisdom of brevity.对偶也可称为“平行对照”,是由结构平行的词语,从句,或句子排列而成,语义上相互对立或对照的一种修辞格,即contrast+parallelism。
对偶与矛盾修辞(Oxymoron)不同,对偶旨在显示前后两部分的平行对立,且常讲究对应词语对仗;矛盾修辞则旨在突出主从两部分的矛盾统一。
英汉对偶基本类似,因为两者都是将意义相对或相反的字、词、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一一对应地排列起来,强调其差异,突出其矛盾,赋予文字以极大的感染力,从而表达一个深层的题旨。
从音、形、义三方面看,它音律节奏铿锵,形式整齐匀称,内容既适于重复强调,又适于反衬对照,在诗词、议论文、演说、寓言、谚语、成语、对联或广告中特别常见。
英语中对偶可分为四种,即单词(single words),短语(phrases),从句(clauses)和句子(sentences)。
(1)single wordsArt is long, life is short. 人生有限,学问无穷。
Easy come, easy go. 来得容易去得快。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眼不见,心不烦。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Like father, like son. 有其父必有其子。
I take thee to my wedded wife, to have and to hold from this day forward, for better or worse, for richer or poorer,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to love and cherish, till death do we part, according to God’s holy ordinance, and thereto I plight thee my troth.我愿遵照上帝圣仪,娶汝为妻。
英语文学作品中比喻修辞格赏析

英语文学作品中比喻修辞格赏析文学语言是在作家经过深思后刻意提炼的,能够真实再现生活的感受,给读者留下美好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
因此,伟大的作家注重自己的作品风格和艺术。
有些简单自然,庄凝深厚,有些很锋利辛辣;他们中的一些人平和优雅,表情优美。
有的则幽默风趣。
当我们在对英国文学进行阅读时,我们会发现,比喻修辞是作者最常用的写作手法。
例如,英国作家马考莱在他的《约翰生传》中有这样一段话。
The old philosopher is still among us in the brown coat with the metal buttons.And the shirt which ought to beat wash,blinking,puffing,rollinghishead,drumming with fingers,tearing his meat like a tiger,and swallowing his tea in oceans.(ThomasB.Macauly,SamuelJohnson)这位目光炯炯、喘气咻咻的老学者,吃起肉来如猛虎,喝起茶来似海饮,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将约翰生怪僻的性格和饕餮的神态生动地描述出来,如今我们读到这段内容时,就仿佛约翰生就在我们眼前。
比喻(imag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imago,其本意是“肖像”“影像”“映像”。
所谓比喻,就是把两种本质区别开来事情,拿相似的特点进行比较。
让一件东西的特性借助别的东西更加凸显它的特征,让人们获得具体的感受。
所以,比喻就是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当我们说:“Boyle was the father of chemistry and the brother of the earl of Cork.”这不是比喻,只是事实的叙述。
又如:“Acatislikeatiger.”或“The cat is as ?erce as a tiger.”这都不是比喻,而只是事物的对比。
英语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赏析

不 冒进, 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一切 其次, 矛盾 的修 之 间有 相同的特征 , 英语文学中的明喻随处可见 , 一般 以 a s i f 握好度 , / a s t h o u g h t / l i k e 等词作为标志, 例如 , L i f e b e b e a u t i f u 1 l i k e s u m- 辞手法能使文学作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得到增强,通过事物 让读者在感官上得到刺激 , 在 审美上得 me r l f o w e r s a n d d e a t h l i k e a u t u mn l e a v e s ( 生如夏花之绚烂 , 死 内存矛盾 的鲜明对比, 如I i f n d n o p e a c e , a n da l l myw a r i s d o n e( 我 没 有 找 到 如秋叶之静 美) , 泰戈尔 的这句诗巧用 比喻的修辞技法 , 把 生 到愉 悦 ,
英语 文学作 品中修辞 手法 的赏析
潘 启玲
( 商 丘职 技 术 学院
摘 要 些常用修辞 , 学会鉴 赏英语文 学作 品之美。 关键词 英语文学 修辞手法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图分类号: H3 1 9
河南 ・ 商丘
4 7 6 0 0 0 )
英语文学作品中的修辞赏析

英语⽂学作品中的修辞赏析2019-10-24摘要:纵观中外⽂学的作品中,⽆⼀例外的都有或多或少的修辞⼿法应⽤。
把⽐喻、拟题、夸张、排⽐等修辞⼿法应⽤到⽂学作品中,可以让⼈物或者事物更加⽣动形象,惟妙惟肖,让读者流连忘返,为⽂章增加更多动⼈⾊彩。
本⽂就英语⽂学作品中的⽐喻、拟⼈和夸张修辞⼿法做⼀个简要的赏析。
关键词:英语⽂学修辞赏析前⾔每⼀部⽂学作品的产⽣,都是集齐作者的⽣活经历、感悟为⼀体,加上⼀些⾔语表达技巧⽽成,它不仅仅反映这社会的真实状态,同时也在抒发作者的情感。
每⼀位成功的⽂学家抑或是作家,都有⾃⼰独特的语⾔⽂字表达⽅式。
他们风格各异,在修辞格的运⽤上⾯也各有千秋,不同的修辞格在不同作家的笔下,给读者带来的⽂学感受也是不同的。
修辞格的使⽤在各⼤⽂学作品中都会出现,了解修辞格,可以更好地赏析⽂学作品的内涵。
⼀、英语⽂学作品中的⽐喻修辞赏析⽐喻就是把两个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较,使得其中⼀个事物更加鲜活。
⽂学作品中加⼊⽐喻的修辞⼿法可使⽂章更加⽣动形象,⽂章的可读性也得到了⼤⼤的加强,绝⼤部分的⽂学作品中都会使⽤这种修辞⼿法,它们颇受作家的钟爱。
⽐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
明喻在英语⽂学作品中的运⽤和我国汉语的⽤法⼤致是相同的,有本体和喻体,通过对两个事物的特征或者形态进⾏对⽐,从⽽得出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之处。
英语⽂学作品中,通常会⽤⼀些列如“like”“as if”“such as”等的标志词。
伟⼤⽂学家莎翁《⼗四⾏诗》⼀⽂中有这样⼀句话:“ So are you to my thoughts as food to life .”⽂意为:“你对我的思想就像⾷物对于⽣命⼀样重要。
”莎翁把⼈与⼈的相思之情和⾷物对于⼈的⽣命作⽐较,⽣动形象地表达了他的爱之切,⽤情⾄深。
另⼀种是⽂中并不出现“like”“such as”这样的象征词。
如wrence作品中⼀句:“with the quickness of a long cat,she climbed up into the nest of cool-bladed foliage.”暗喻即隐喻。
英语文学作品中比喻修辞格赏析

1.引言在英语文学作品中,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或象征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意思。
比喻修辞格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常见,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比喻的赏析需要我们深入理解作者的用意,以及比喻所涉及的象征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对英语文学作品中比喻修辞格进行深度赏析。
2.比喻的定义与特点比喻是一种通过对比或象征来表达含义的修辞手法。
它常常将一种事物或概念与另一种事物或概念进行类比,以便更生动、更具体地表达某种含义。
比喻的特点在于它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通过暗示或比拟来传达某种深层含义。
3.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在英语文学作品中,比喻被广泛运用,不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看到比喻的身影。
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哈姆雷特》中就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比喻的应用使作品更加生动、深刻,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用意。
4.比喻的深度赏析在赏析一篇文学作品中的比喻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作者的用意,比如作者为何选择了这个比喻,它所暗示的含义是什么等等。
需要理解比喻所涉及的象征意义,这需要我们对文学作品的背景和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只有深入赏析比喻,才能真正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5.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比喻是一种极具魅力的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可以让作品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
通过对比或象征的方式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不仅可以增加作品的趣味性,也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会特别关注作者的比喻运用,以便更全面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6.总结通过本文的深度赏析,我们对英语文学作品中的比喻修辞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比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作品中表达作者意图的重要方式。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喻的赏析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用意,更深刻地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结语:通过本篇文章,我希望你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文学作品中的比喻修辞格,以及它在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你在阅读和赏析文学作品时,能够更深入地关注作者的比喻运用,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英语修辞手法分析

英语修辞手法分析英语修辞手法分析一般的者认为,语法是研究词的变化和遣词造句的规则,而修辞则是依据题旨情境,恰当地选择语言手段,选择表达方式,以有效地表达思想感情。
一般认为只有运用辞格(比喻、借代、提喻、拟人、讽喻、代换、双关、婉言、夸张等)才是修辞。
其实不然,在很多情况下,运用英语的语法,也能达到修辞效果,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法修辞也称为消极修辞,它是没有相对固定格式的修饰性写作技巧,是运用语法对语言进行描写,使演讲和写作更能有达意,传神之功效。
以下为常见的几种具有修辞作用的语法现象。
I 动词时态的修辞作用就英语和汉语而论,动词时态只属英语范畴。
在汉语中,动词的词形不因行为的时间而变化,行为、举止和事件的发生的时间不体现在谓语动词的变化上。
而英语中的动词,其形式因时间而异,同一动词的不同形式不仅可表示出动词动作的时间和体态,在一些创造性作家手中,也可以用来作为一种修饰语言的技巧,使正规语言变得更为生动、形象、逼真。
例如:1、I’m telling you, I nearly fainted on the spot last week. I’m in the sitting-room with my wife, when this chap next door staggers past and in a drunken fit throws a brick through our window.作者为了强化过去行为,使之具有现实性,文中使用了动词的一般现在时,这里用一般现在时来叙述往事,增强了描写的生动性和真实感,使情节形象逼真,以前一系列的动作宛如发生在读者眼前一般,栩栩如生。
这一语法修辞手法称为历史性现在时或戏剧性现在时。
2、A wood fire was burning on the hearth,and a cat was sleeping in front of it.A girl was playing the piano and singing softly to herself. Suddenly there was a knock on the door.The girl stopped playing.The cat woke up.四个进行时的连续使用,把一幅生动真实的冬日之夜的画面展现出来,一派安闲自得的气氛弥漫在空气之中,这为后来动作发生的突变作了铺垫。
高级英语中的修辞手法总结带课文中例句

高级英语中的修辞手法总结带课文中例句
高级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
1. 隐喻(Metaphor):隐喻是一种不直接说明事物,而是通过比较或比喻来暗示某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例如,“爱情是一座城堡,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归属”(隐喻,将爱情比喻为城堡)。
2. 反讽(Irony):反讽是一种表面说一套,实际上表达的却是与字面意思
相反的修辞手法。
例如,“我很喜欢去健身房锻炼,只是我的床喜欢把我困住”(反讽,表达的是作者不想去健身房)。
3. 排比(Parallelism):排比是一种通过使用结构相似的句式来表达相近
或相同意思的修辞手法。
例如,“他跳得高,跑得快,游得远”(排比,强调他各方面都很优秀)。
4. 拟人(Personification):拟人是一种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类特性的修辞手法。
例如,“月亮害羞地躲进了云层里”(拟人,将月亮人格化)。
5. 夸张(Hyperbole):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来表达强烈情感的修辞手法。
例如,“他高兴得像中了彩票一样”(夸张,强调他非常高兴)。
以上是高级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例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quirements
Class attendance Previewing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Class Assignments Reviewing before the exam
Rhetoric 修辞学
Introduction
The Classical Rhetoric
Division of Rhetoric
Communicative Rhetoric 交际修辞 (Negative Rhetoric 消极修辞) -- To add to people’s knowledge; accurate, plain; Aesthetic Rhetoric 美学修辞 (Positive Rhetoric 积极修辞) -- To get people affected, or moved; vivid, brilliant, colorful.
The three uses of similes:
Descriptive描述型明喻; Illuminative启示型明喻 ; Illustrative说明型明喻;
;
Descriptive 描述型
Her lips were red, her locks were yellow as gold. Pop looked so unhappy, almost like a child who’s lost his piece of candy. The big black flies hit us like bombs.
Its function is to give deeper insight
into persons or things.
The quality that similes must possess:
Freshness Originality The repeatedly used similes should be avoided: e.g. as cold as ice; as good as gold; as strong as an ox; as cunning as a fox;
Illuminative启发型
E.g.
What happened to a dream deferred (postponed)? Like a raisin (葡萄干) in the sun? Or fester (化脓) like a sore? Does it stink like a rotten meat?
10th Week: Chapter 12 (Climax and Anticlimax 层进与 突降) 11th Week: Chapter 13 and 14 (Hyperbole, Euphemism and Understatement 夸张,委婉语和低调 陈述) 12th Week: Chapter 15 and 16 (Pun and Antithesis 双 关语和对照) 13th Week: Chapter 17 (End Weight 重尾) 14th Week: Chapter 18 (Phonetic Rhetoric 语音修辞) 15th and 16th Week: Reviewing:①Communicative Rhetoric Aesthetic Rhetoric 交际修辞与美学修辞, ② figures of speech各种修辞手段
Illustrative说明型
E.g. What is tennis? Tennis is like a pingpong game scaled up to a sizable court. Its function is to explain abstract or complicated ideas or things unfamiliar to you in simple, concrete ideas, or things familiar to you.
tycoon
successful businessman detective prisoner
spy jailbird
Group 2: the Origin of the Word (词 词 源): “commence”; Group 3: Historical Origins (历史渊 历史渊 源) of a Word: “gringo”; “blackmail”;
Group 6: the Association with the Knowledge on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技常识中的联想 科技常识中的联想): 科技常识中的联想 “anemic”; “allergic”; “surgical”; -- These three words are also cases of metaphor.
Compar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Jim looks like his brother Billy. My car runs as fast as the train. A real friend is like a mirror that can help you see any dirt on your face. Life was like a journey full of pitfalls. -- (The first two sentences are not cases of simile.) Simile is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unlike things across domains (跨领 域).
英语修辞赏析
秦妍
Syllabus 教学纲要
1st, 2nd Week: Introduction: Chapter 1 (Introduction绪 论) 3rd Week: Chapter 3 (Choice of Diction用词精当) 4th Week: Chapter 6 (Simile and Metaphor:明喻和暗喻) 5th Week: Chapter 6 (Simile and Metaphor continued; Synecdoche and Personification 提喻和拟人) 6th Week: Chapter 7 (Metaphor 借代) 7th Week: Chapter 8 (Antonomasia 换称) 8th Week: Chapter 9 (Bifocal Visions 双重聚焦) 9th Week: Chapter 10 and 11 (Transferred Epithet and Rhetorical Repetition 移就和叠言)
*Stylistics
语体文体修辞学
-- is focused on different types or styles of writing: e. g. News English, Oral English, Scientific English, personal style of a writer, or the style of a certain period, etc.
中性
government employee investor policeman spokesman union official
legal consultant lobbyist labor leader union boss
captain of industry investigator captive
Why Do We Learn Rhetoric?
To understand the author’s intention better. To find out the common ways people know the world and ways people express themselves.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explicit or not, of the language. To learn how to achieve an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Rhetoric
人文修辞学
-- deals with the choosing of the most appropriate words for a particular circumstanc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What is Rhetoric?
It is more than those figures of speech (修辞格), such as simile (明 喻), metaphor (隐喻), metonymy (借 代), or personification (拟人). Rhetoric is wording.
Group 4: Polysemy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arsenal”; “arrival”; “beam”; Group 5: Resorting to Image (借助 借助 意象): 意象 “bath”; “on knife’s edge”; “latch onto”; “finger”;
Chapter 3 Choice of Diction用词精当 The examples chosen: Group 1: the Connotation (内涵 of a 内涵) 内涵 Word: “Jess”, “The person” “caliber”; “persona”; “proportion”; “savvy”; “set”;
Connotation of words
Connotation is the association and the overtones about that word. “thick in body because of presence of superfluous flesh”: “stout”: suggesting robust health; “plump”: suggesting a pleasant fullness of figure; “fat”: suggesting the neutral, general uncomplimentary connotation; “obese”: implying un unhealthy excess of f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