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骨图分析法(又名因果图)
鱼骨图(fishbone diagram)

鱼骨图(fishbone diagram)原因分析类工具适用于质量改进的5阶段发散思维又名:因果图(cause-and-effect diagram),石川馨图(Ishikawa diagram)方法演变:原因列举图,过程分析图,延时鱼骨图,CEDAC(有附加卡片的因果图),期望-结果鱼骨图,反向鱼骨图➢概述鱼骨图将原因和结果联系起来。
它可以用来组织头脑风暴的会议,并对观点进行有效分类。
➢适用场合·当需要找出可能的原因时;·当组织的思维趋于定式时。
➢实施步骤所需材料:挂纸或者白板、标记笔。
1确定一个讨论主题(结果)。
在挂纸或白板的正中写下问题,在问题周围画框,然后画一个水平的箭头指向它。
2用头脑风暴法讨论造成问题原因的主要种类。
如果不好决定,可采用一般性种类:方法、机器(设备)、人(人力)、材料、测量、环境。
在主箭头的旁边画上分支表示原因的分类。
3用头脑风暴法找出所有可能的原因。
提问:“为什么会这样?”有了答案后辅导者就在对应的原因分支上记下来。
如果有多重关系,子原因可以写在几个地方。
4再对于原因提问:“为什么会这样?”在子原因的分支下记下它的子原因。
继续问“为什么?”以找出更深层次的原因。
分支的层次表示原因的关系。
5当找出了所有原因后,集中讨论原因较少的部分。
➢示例图表5. 59是ZZ-400用来找出阶段性铁污染原因的鱼骨图,这个例子是第4章中ZZ- 400改进案例中的一部分。
小组选用了六个常用分类,找出了问题的深层原因所在。
例如,在“机器”标题下,“建筑材料”显示了四种设备及其具体的机器型号。
有些想法出现在两个不同的地方。
“刻度”既出现在“方法”下,表示分析过程中的一个因素,也出现在‘‘测量”下,表示一种造成误差的原因。
“铁具”出现在“方法”一项中,作为分析步骤的一个因素,或者出现在“人力”一项中,作为劳动力失误原因。
另一个用于表示改进过程的鱼骨图请参阅第4章圣鲁克医院的案例和Medard的案例是构造鱼骨图的非传统的方法。
鱼骨图分析法(又名因果图)

鱼骨图Cause & Effect/Fishbone Diagram 第1章概念与来源鱼骨图又名特性因素图是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所发展出来的,故又名石川图.鱼骨图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它也可以称之为“因果图"。
鱼骨图原本用于质量管理。
问题的特性总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我们通过头脑风暴找出这些因素,并将它们与特性值一起,按相互关联性整理而成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并标出重要因素的图形就叫特性要因图。
因其形状如鱼骨,所以又叫鱼骨图(以下称鱼骨图),它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又叫因果分析图。
同时,鱼骨图也用在生产中,来形象地表示生产车间的流程。
下图为鱼骨图基本结构:一般可转化为三种类型:A、整理问题型鱼骨图(各要素与特性值间不存在原因关系,而是结构构成关系,对问题进行结构化整理)B、原因型鱼骨图(鱼头在右,特性值通常以“为什么……”来写)C、对策型鱼骨图(鱼头在左,特性值通常以“如何提高/改善……”来写)第2章应用场景鱼骨图常用于查找问题的根因时使用,如对于现场客户的需求进行分析整理时可使用该工具分析用户的本质需求.第3章使用步骤制作鱼骨图分两个步骤:分析问题原因/结构、绘制鱼骨图。
分析问题原因/结构A、针对问题点,选择层别方法(如人机料法环测量等)。
B、按头脑风暴分别对各层别类别找出所有可能原因(因素)。
C、将找出的各要素进行归类、整理,明确其从属关系。
D、分析选取重要因素。
E、检查各要素的描述方法,确保语法简明、意思明确。
分析要点:a、确定大要因(大骨)时,现场作业一般从“人机料法环”着手,管理类问题一般从“人事时地物”层别,应视具体情况决定;b、大要因必须用中性词描述(不说明好坏),中、小要因必须使用价值判断(如…不良);c、脑力激荡时,应尽可能多而全地找出所有可能原因,而不仅限于自己能完全掌控或正在执行的内容。
对人的原因,宜从行动而非思想态度面着手分析;d、中要因跟特性值、小要因跟中要因间有直接的原因—问题关系,小要因应分析至可以直接下对策;e、如果某种原因可同时归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请以关联性最强者为准(必要时考虑三现主义:即现时到现场看现物,通过相对条件的比较,找出相关性最强的要因归类。
鱼骨图分析法实际案例

鱼骨图分析法实际案例鱼骨图分析法,又称因果图或石川图,是一种用于分析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
它通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因素,并将这些因素以鱼骨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帮助人们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介绍鱼骨图分析法的应用。
在某家制造企业中,产品的质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客户投诉数量大幅增加。
为了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该企业决定采用鱼骨图分析法进行分析。
首先,他们确定了产品质量下降的主要问题,包括产品外观缺陷、尺寸不准确、材料问题等。
然后,他们将这些问题作为鱼骨图的鱼刺,分别列在鱼骨图的左侧。
接下来,该企业对每个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他们发现,产品外观缺陷可能是由于生产工艺不当、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的。
尺寸不准确可能是由于设计问题、测量误差、材料变形等原因导致的。
材料问题可能是由于供应商质量不过关、存储条件不当、加工工艺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的。
随后,该企业对每个问题的具体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他们优化了生产工艺流程,加强了员工培训,维护了设备的正常运行;他们优化了产品设计,提高了测量精度,改进了材料的存储和加工工艺;他们与供应商进行了沟通,加强了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优化了采购流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和实施,该企业的产品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客户投诉数量也大幅减少。
通过鱼骨图分析法,他们成功地找到了产品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并采取了有效的改进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这个实际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鱼骨图分析法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问题分析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方法,对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提升工作效率。
总之,鱼骨图分析法不仅在制造业,而且在各个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这个方法,发挥其作用,解决各种问题,提升工作质量,实现更好的发展。
鱼骨图分析法分析案例

鱼骨图分析法分析案例鱼骨图分析法,又称因果图、石川图,是一种常用的问题分析工具,用于识别和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
接下来以一个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为例,进行鱼骨图分析法的分析。
在某企业的生产线上,最近出现了一批产品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产品外观粗糙、颜色不均匀。
为了找到问题根本原因,并解决质量问题,我们可以利用鱼骨图进行分析。
首先,在纸上画出鱼骨图的基本框架,如下图所示:---------------> 人员 ---------------> 方法 ---------------> 环境 ---------------> 材料 ---------------> 设备人员素质操作规程生产环境原材料质量生产设备然后,我们可以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逐项分析可能的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人员这一项。
在人员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可能是操作技术不熟练、经验不足或者是缺乏必要的培训。
其次,对于操作规程,我们需要检查操作规程是否科学合理,并且是否能够清晰明确地指导操作流程。
再者,对于生产环境,可能需要查看生产场所是否有灰尘、异味等污染物,以及温湿度等环境参数是否适宜。
接下来,我们来看原材料质量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是因为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质量不稳定,或者是存储、运输环节对原材料的影响较大。
最后,我们来看生产设备这一项,可能存在的问题可能是设备老化、维护不当导致设备状态不稳定。
接下来,我们对这些问题逐项进行分析,并进行进一步细化。
比如,在人员素质方面,我们可以考虑是否需要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加强技术人员的素质提升;在操作规程方面,我们可以确认操作规程的可行性,是否需要对操作规程进行修订,并要求操作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生产环境方面,我们可以进行环境检测,确认环境参数是否符合要求,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善;在原材料质量方面,我们可以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要求提供稳定质量的原材料,并进行严格的进货检验;在生产设备方面,我们可以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并提前进行设备更新计划。
QC(旧)七大手法之四——鱼骨图

QC (旧)七大手法之四——鱼骨图(Fishbone Diagram)一.定义:因果图(Cause and Effect Diagram ),又称特性要因图、鱼骨图、鱼刺图、树枝图、因素图、河图、石川图。
是一种用于分析质量特性(结果)与影响质量特性的可能原因/因素(即潜在原因)之间关系的一种工具。
1953年,由日本东京大学教授Kaoru Ishikawa 石川馨(日本最著名的质量权威,以其发明的鱼骨图——TQM 的七大手法之一而著称,另有一句名言——顾客是任何一个你工作的下家,而不论是他在组织内部还是组织外部——这个创意发展为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首次运用鱼骨图帮助川崎钢铁厂的工程师们理解造成生产问题的各因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所以因果图又称为石川图。
因果图的定义:一种表明质量特性与其影响原因之间的关系的图形。
因果图它形象地表示了探讨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有条理地逐层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原因—结果”与“手段—目标”的关系,使问题的脉络完全显示出来。
绘制鱼骨图的步骤:1) 确定要对哪些质量问题进行因果分析。
2) 选择其中的一个质量问题,把它写在纸的右侧。
从左至右画出脊骨线,把质量问题用方框框住,当作“鱼头”。
然后写下作为大骨的影响质量问题的基本原因,并用方框框住。
3) 写下影响大骨(基本原因——5M1E )的第二层原因(中骨)和影响中骨的第三层次原因(小骨)。
原因之间的关系必须是因与果的关系。
如果需要还可以展开到第四层的更为细小的原因(小小骨),直到可以采取措施的具体原因为止(注:大骨与脊骨之间的夹角以60-75º为宜,中骨与脊骨平行,小骨与中骨的夹角同样为60-75º。
一个完整的因果图至少应有二层,许多因果图有三层或更多层。
4) 对每一个原因都进行重要性划分(真因判断——见真因判定表),标识出看上去对质量特性有重要影响的原因(即一般称为的“要因”),从最层次的原因中(即小骨或小小骨)选取和识别少量的(3~5个)可能对结果有最大影响的原因,将其作为制定改进措施的重点考虑对象,标识的方法可以是用方框框起来或加注特殊的符号。
QC七大手法之鱼骨图(因果图)精讲

品管(QC)七大手法之鱼骨图(因果图)摘要:问题的发生,必然有其内外因,原因的存在,又必会产生变异的结果,就是说,原因与结果之间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在中,我们就用因果图来分析品质的异常。
什么是鱼骨图(因果图)?问题的特性总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我们通过头脑风暴法找出这些因素,并将它们与特性值一起,按相互关联性整理而成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并标出重要因素的图形就叫特性要因图。
因其形状如鱼骨,所以又叫鱼骨图(以下称鱼骨图),它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同时,鱼骨图也用在生产中,用来形象地表示生产车间的流程。
鱼骨图也称为因果图,它看上去有些像鱼骨,问题或缺陷(即后果)标在"鱼头"外。
在鱼骨上长出鱼刺,上面按出现机会多寡列出产生生产问题的可能原因。
鱼骨图有助于说明各个原因之间如何相互影响。
它也能表现出各个可能的原因是如何随时间而依次出现的。
这有助于着手解决问题。
鱼骨图(因果图)的用法●鱼骨图是一个非定量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引起问题潜在的根本原因。
●它使我们问自己:问题为什么会发生?使项目小组聚焦于问题的原因,而不是问题的症状。
●能够集中于问题的实质内容,而不是问题的历史或不同的个人观点。
●以团队努力,聚集并攻克复杂难题。
●辨识导致问题或情况的所有原因,并从中找到根本原因。
●分析导致问题的各原因之间相互的关系。
●采取补救措施,正确行动。
鱼骨图的三种类型A、整理问题型鱼骨图(各要素与特性值间不存在原因关系,而是结构构成关系)B、原因型鱼骨图(鱼头在右,特性值通常以“为什么……”来写)C、对策型鱼骨图(鱼头在左,特性值通常以“如何提高/改善……”来写)鱼骨图的基本结构鱼骨图分析法的步骤①决定问题的特性。
简单的说特性就是“工作的结果”,首先,对团队成员讲解会议目的,然后,认清、阐明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就此达成一致意见。
②特性和主骨。
●特性写在右端,用四方框圈起来。
●主骨用粗线画,加箭头标志。
鱼骨图&因果图

量測 不良率高 為 什 麼 延
氣溫高
庫存量低 無計劃
遲 交期過短 交 貨
環境
會議目的: 會議日期: 與會者:
因果圖
1 以目視掌握因果關系和各要因的關聯性 2 問題的歸類和整理, 將多數的意見和構想 整理為一個體系, 通用更多的細節來鑒別 和分析存在的問題 3 通過尋找所有與問題相關的可能原因,為 下一步發現最可能的原因以便進行更深層 的分析作准備。
問題特性
因 素 因 素
2
因果圖
將這些因素按照大、 將這些因素按照大、中、小要因分類整理成為有條理且相互 關聯的圖形,這個圖形稱為因果圖, 也稱為特性要因圖, 關聯的圖形,這個圖形稱為因果圖, 也稱為特性要因圖, 魚骨圖和石川圖 石川圖。 魚骨圖和石川圖。 問題特性 大要因 大要因 中要因 中要因 中要因
小要因 小要因
中要因
中要因 中要因 大要因
中要因 大要因
中要因
3
因果圖
製作步驟
步驟一: 步驟一:決定問題或品質的特性 為 什 麼 延 遲 交 貨
4
問題 特性
因果圖
製作步驟
步驟二:依腦力激蕩法(集思廣益法)收集所有可能的原因. 步驟二:依腦力激蕩法(集思廣益法)收集所有可能的原因. 步驟三:原因分類, 分為大、 小要因. 步驟三:原因分類, 分為大、中、小要因. 6M- 機器,材料,方法, 如: 大要因 6M-人,機器,材料,方法,量測和環境 機器 人 量測 為 什 麼 延 遲 環境 材料 方法 交 貨
1
因果圖
也稱:特性要因圖,魚骨圖,石川圖. 也稱:特性要因圖,魚骨圖,石川圖. 分類和鑑別與某個問題或某種情況相關的所有可能 原因
1
因果圖
一個問題的特性是由許多因素造成的, 一個問題的特性是由許多因素造成的, 如:上班遲到有很多的原因:睡過頭,鬧鐘壞,天下雨, 上班遲到有很多的原因:睡過頭,鬧鐘壞,天下雨, 交通堵塞, 交通堵塞,等等 因 素 因 素 因 素 因 素
QC(旧)七大手法之四——鱼骨图

QC (旧)七大手法之四——鱼骨图(Fishbone Diagram)一.定义:因果图(Cause and Effect Diagram ),又称特性要因图、鱼骨图、鱼刺图、树枝图、因素图、河图、石川图。
是一种用于分析质量特性(结果)与影响质量特性的可能原因/因素(即潜在原因)之间关系的一种工具。
1953年,由日本东京大学教授Kaoru Ishikawa 石川馨(日本最著名的质量权威,以其发明的鱼骨图——TQM 的七大手法之一而著称,另有一句名言——顾客是任何一个你工作的下家,而不论是他在组织内部还是组织外部——这个创意发展为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首次运用鱼骨图帮助川崎钢铁厂的工程师们理解造成生产问题的各因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所以因果图又称为石川图。
因果图的定义:一种表明质量特性与其影响原因之间的关系的图形。
因果图它形象地表示了探讨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有条理地逐层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原因—结果”与“手段—目标”的关系,使问题的脉络完全显示出来。
绘制鱼骨图的步骤:1) 确定要对哪些质量问题进行因果分析。
2) 选择其中的一个质量问题,把它写在纸的右侧。
从左至右画出脊骨线,把质量问题用方框框住,当作“鱼头”。
然后写下作为大骨的影响质量问题的基本原因,并用方框框住。
3) 写下影响大骨(基本原因——5M1E )的第二层原因(中骨)和影响中骨的第三层次原因(小骨)。
原因之间的关系必须是因与果的关系。
如果需要还可以展开到第四层的更为细小的原因(小小骨),直到可以采取措施的具体原因为止(注:大骨与脊骨之间的夹角以60-75º为宜,中骨与脊骨平行,小骨与中骨的夹角同样为60-75º。
一个完整的因果图至少应有二层,许多因果图有三层或更多层。
4) 对每一个原因都进行重要性划分(真因判断——见真因判定表),标识出看上去对质量特性有重要影响的原因(即一般称为的“要因”),从最层次的原因中(即小骨或小小骨)选取和识别少量的(3~5个)可能对结果有最大影响的原因,将其作为制定改进措施的重点考虑对象,标识的方法可以是用方框框起来或加注特殊的符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骨图Cause & Effect/Fishbone Diagram 第1章概念与来源
鱼骨图又名特性因素图是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所发展出来的,故又名石川图。
鱼骨图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它也可以称之为“因果图”。
鱼骨图原本用于质量管理。
问题的特性总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我们通过头脑风暴找出这些因素,并将它们与特性值一起,按相互关联性整理而成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并标出重要因素的图形就叫特性要因图。
因其形状如鱼骨,所以又叫鱼骨图(以下称鱼骨图),它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又叫因果分析图。
同时,鱼骨图也用在生产中,来形象地表示生产车间的流程。
下图为鱼骨图基本结构:
一般可转化为三种类型:
A、整理问题型鱼骨图(各要素与特性值间不存在原因关系,而是结构构成关系,对问题进行结构化整理)
B、原因型鱼骨图(鱼头在右,特性值通常以“为什么……”来写)
C、对策型鱼骨图(鱼头在左,特性值通常以“如何提高/改善……”来写)
第2章应用场景
鱼骨图常用于查找问题的根因时使用,如对于现场客户的需求进行分析整理时可使用该工具分析用户的本质需求。
第3章使用步骤
制作鱼骨图分两个步骤:分析问题原因/结构、绘制鱼骨图。
分析问题原因/结构
A、针对问题点,选择层别方法(如人机料法环测量等)。
B、按头脑风暴分别对各层别类别找出所有可能原因(因素)。
C、将找出的各要素进行归类、整理,明确其从属关系。
D、分析选取重要因素。
E、检查各要素的描述方法,确保语法简明、意思明确。
分析要点:
a、确定大要因(大骨)时,现场作业一般从“人机料法环”着手,管理类问题一般从“人事时地物”层别,应视具体情况决定;
b、大要因必须用中性词描述(不说明好坏),中、小要因必须使用价值判断(如…不良);
c、脑力激荡时,应尽可能多而全地找出所有可能原因,而不仅限于自己能完全掌控或正在执行的内容。
对人的原因,宜从行动而非思想态度面着手分析;
d、中要因跟特性值、小要因跟中要因间有直接的原因-问题关系,小要因应分析至可以直接下对策;
e、如果某种原因可同时归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请以关联性最强者为准(必要时考虑三现主义:即现时到现场看现物,通过相对条件的比较,找出相关性最强的要因归类。
)
f、选取重要原因时,不要超过7项,且应标识在最未端原因;
绘制鱼骨图
鱼骨图做图过程一般由以下几步组成:
1.由问题的负责人召集与问题有关的人员组成一个工作组(work group),该组成员必须对问题有一定深度的了解。
2.问题的负责人将拟找出原因的问题写在黑板或白纸右边的一个三角形的框内,并在其尾部引出一条水平直线,该线称为鱼脊。
3.工作组成员在鱼脊上画出与鱼脊成45°角的直线,并在其上标出引起问题的主要原因,这些成45°角的直线称为大骨。
4.对引起问题的原因进一步细化,画出中骨、小骨……,尽可能列出所有原因
5.对鱼骨图进行优化整理。
6.根据鱼骨图进行讨论。
完整的鱼骨图如图2所示,由于鱼骨图不以数值来表示,并处理问题,而是通过整理问题与它的原因的层次来标明关系,因此,能很好的描述定性问题。
鱼骨图的实施要求工作组负责人(即进行企业诊断的专家)有丰富的指导经验,整个过程负责人尽可能为工作组成员创造友好、平等、宽松的讨论环境,使每个成员的意见都能完全表达,同时保证鱼骨图正确做出,即防止工作组成员将原因、现象、对策互相混淆,并保证鱼骨图层次清晰。
负责人不对问题发表任何看法,也不能对工作组成员进行任何诱导。
鱼骨图使用步骤
(1)查找要解决的问题;
(2)把问题写在鱼骨的头上;
(3)召集同事共同讨论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尽可能多地找出问题;
(4)把相同的问题分组,在鱼骨上标出;
(5)根据不同问题征求大家的意见,总结出正确的原因;
(6)拿出任何一个问题,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7)针对问题的答案再问为什么?这样至少深入五个层次(连续问五个问题);
(8)当深入到第五个层次后,认为无法继续进行时,列出这些问题的原因,而后列出至少20个解决方法。
第4章最佳实践
利用鱼骨图对某炼油厂市场营销问题的分析:
鱼骨图分析法是咨询人员进行因果分析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简捷实用,比较直观。
现以某炼油厂情况作为实例,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对其市场营销问题进行解析,具体如图所示:
图中的“鱼头”表示需要解决的问题,即该炼油厂产品在市场中所占份额少。
根据现场调查,可以把产生该炼油厂市场营销问题的原因,概括为5类。
即人员、渠道、广告、竞争和其它。
在每一类中包括若干造成这些原因的可能因素,如营销人员数量少、销售点少、缺少宣传策略、进口油广告攻势等。
将5类原因及其相关因素分别以鱼骨分布态势展开,形成鱼骨分析图。
下一步的工作是找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可以根据现场调查的数据,计算出每种原因或相关因素在产生问题过程中所占的比重,以百分数表示。
例如,通过计算发现,“营销人员数量少”,在产生问题过程中所占比重为35%,“广告宣传差”为18%,“小包装少”为25%,三者在产生问题过程中共占78%的比重,可以被认为是导致该炼油厂产品市场份额少的主要原因。
如果我们针对这三大因素提出改进方案,就可以解决整个问题的78%。
该案例也反映了“20:80原则”,即根据经验规律,20%的原因往往产生80%的问题,如果由于条件限制,不能100%解决问题,只要抓住占全部原因20%,就能够取得80%解决问题的成效。
第5章局限性
该分析问题的方法重点是从逻辑思考的顺序进行层层解析,鱼骨图无法具体衡量因素间的影响和反馈结果,因此对于相关因素存在相互影响,存在反馈作用时,采用鱼骨图反而可能会混淆工作组成员的思路,应换其它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
第6章相关的其它工具
鱼骨图成功完成后,影响问题的原因一般能详尽的列出。
但哪些是主要原因,哪些是次要原因,该如何确定呢?各个主要原因的重要性、优先程度应如何确定?层次分析法(AHP)做了最好的回答。
AHP的基本思路与鱼骨图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
两者都是在深人分析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将有关因素按不同的属性自上而下的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次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下一层因素的作用。
一个鱼骨图可方便的转化成层次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得出层次模型后,对每一层次的因素按规定的准则两两进行比较,建立判断矩阵,运用特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的正交特征向量,得出每一层次各因素的权重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在一致性检验通过之后,再计算各层次因素对于所研究问题的组合权重;根据权重便可对各原因进行评分、排序和指标综合如果说鱼骨图体现了人的大脑对复杂问题的分解过程的话,AHP 则体现了求解复杂问题的分解一判断一综合的整个过程,使人们对复杂问题的判断、决策过程得以系统化、数量化。
AHP的具体算法请参见有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