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地方——分封制: (2)目的:巩固西周统治。 (3)内容:①对象(分给谁):同姓子弟、先代贵族和功臣
【对点图文解读
分封制的对象及布局 】 【信息解读】 解读一:在富庶地区大部分 是姬姓贵族,在偏远和贫脊 地区往往是异姓贵族。从布 局上看,王族占据战略要地, 是分封的主体,直观地反映 了“拱卫王室”的分封意图。 同姓与异姓诸侯的封国交错 在一起,用同姓诸侯来控制 异姓诸侯,以此达到巩固西 周的统治。
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辽夏金元,明清王朝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1.王位世袭制:
禹建立夏朝,启即禹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对后世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之形,
可能表示
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象宫室屋宇 D.皇帝宝座
答案:C
〖知识点解读〗 “宗”,是一个会意字, 从宀示,示指神祇,宀指房屋,即在室内 对祖先进行祭祀。同祖曰“宗”,“法”即行为规范。一般意义上的“宗法”意为宗 族法规。宗族内部,权位继承关系到宗族的生存与稳定,是宗族内部最大的法规, 所以宗法制主要是指宗族内部权位的继承制度。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答案:C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解析〗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根据“同姓不婚”,鲁国是姬姓封国,晋
两正燕国确两③④不;国封封宋可可国国国通以权义婚不通力务,是婚可姬,::知姓可定在①封知期封正国④朝国确正,贡内;确晋、享。燕宋国两提有是国供世姬可军袭姓以赋统封通和治国婚力权,,役可因。知此。③晋正燕确两;国不秦可国以不通是婚姬,姓可封知国②,不秦
专题一 中国的早期政治制度

专题一中国的早期政治制度难点l 如何理解宗法制西周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用来规定宗族内部嫡庶系统的制度。
同学们备考复习时要特别理解什么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之间的关系。
图示解说重点剖析(1)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就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
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就是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位尊,而且只有一个,这样确定继承人,就杜绝了众子对宗子地位的争夺,从而保证了宗族内部的稳定。
(2)如何理解宗法制下嫡长子和其余诸子之间的关系宗法制的主要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嫡长子继承制和其余诸子分封制。
周天子由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
其余诸子称为“别子”,被分封为诸侯。
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则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宗法制从表面上看是以血缘为主,但实质上是要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定财产、权位的继承或分配。
所以宗法制既是贵族间解决财产、权位继承或分配的一种制度,也是团结同姓贵族、加强王室和封国关系的手段,它巧妙地将政权和族权结合起来,成为巩固分封制和加强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工具。
【例1】中国古籍中有些人名,如:刘敬先、殷孝祖(《宋书》),杨延宗(《新唐书》),汤显祖(《明史》)等,这一现象主要受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A.程朱理学 B.宗法制度 C.王位世袭制 D.礼乐制度解析:认祖归宗、光宗耀祖体现了尊重祖先、重血缘关系,而宗法制是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的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故本题答案为B。
【例2】《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士以其子弟为仆隶),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按等级递减)。
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C
2宗法制
宗法制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
承权力 的制度
1).目的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等级秩序, 最终确保王权的稳定。
2)、宗法制的核心和实质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实质:等级制
宗法制
3).体系:大宗和小宗(相对、双重) 4).特点:分封与宗法相结合,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5).作用: 对西周 对后世
尧 舜 商 后 后 后 代 代 代 (蓟) (陈)(鲁)
《周朝诸侯分类示意表》
2、根据材料并结合 教材说明,天子与诸 侯之间的关系。
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
楚强盛后,庄王曾率军至周都洛邑 郊外示威,向周王的代表询问鼎之 大小轻重,史称“楚王问鼎”。
洛阳市区去老城区的路中央立 有一座九龙石柱,名曰:九龙鼎。 鼎是王者权力的象征。“九鼎”对应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476年)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公元前221年—— 1912年)
夏、商、周
秦
清朝
让我们从今天的社会现象,开始中国早期政治制 度的探索历程。
周星驰宁波寻根问祖 拒绝进入天一阁查家谱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夏、商、周)
1、深入理解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 基本内容。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C
宗法制将“国”与“家”结合在一起,其根本目的是 A.保证周王的权威和政治隶属关系 B.保证各级贵族的世卿世禄特权 C.保证各级大宗的地位,维护内部稳定 D.保证权力和财产的再分配
A
下列制度中,对我国社会影响最深远的 是( ) A.礼乐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井田制
C
(2009高考广东单科)“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 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解析】A“封建社会”的概念既然是自近代 引入中国的,那么柳宗元所说的“封建制”, 显然不是后来的社会形态概念,原意应该是 “封邦建国”的意思。 2009高考天津文综)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 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1、禅让制——王位世袭制 2、内外服制度——封邦建国 3、宗法制、礼乐制度
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
禹陵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东南郊会稽山麓)
禹
二里头夏朝宫殿基址
二里头夏朝宫殿复原图 (正面俯视)
在今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面积3.75平方公里。1959年开始发掘。遗址 中,现已发现建筑基址多座。其中一座基址中心建筑为面阔八间、进深三 间的大型宫殿。同时,遗址中出土有制陶、铸铜、制骨、制石的手工作坊 和一些陶器、铜器等。其年代晚于河南龙山文化而早于商代二里岗文化; 经碳 —14 法测定,遗址年代约当公元前 1900—前 1600 年,与文献中所记夏 朝时间相符。学术界普遍认为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属于夏文化。
记日食卜骨
商卜狩猎的牛胛骨
占卜>弥漫着神权色彩
卜辞记载战争的史实相当多,卜问 内容包括战事的时间、地点、将领、吉 凶祸福等。 此甲骨记载有二类不同的内容。一 段为殷(商)王将征伐,卜问哪位将领 合适。另外一段记录殷王牙齿有病,卜 问是否来自祖先作祟,能否痊愈。 商人祭祀的对象包括祖先与自然 神(天帝、日、风、雨、社、山、 川),尤以祖先的祭祀最为频繁。祭 祀时多用牛、羊、猪、犬为牺牲,卜 问祭祀祖先要用五牛或是三牛。图中 甲骨上刻有二段卜辞。
墓内的编钟(湖北曾侯乙墓出土)
礼乐制度
据《周礼》记载,衮服是西周统治 阶级的最高一级礼服
西周一般贵族服饰
解析与探究
材料一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 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左传· 桓公二年》
材料二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 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探究活动】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 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 合当今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1)积极: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 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B
C、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是绝对的 D、大宗和小宗只是家族的等级关系
4、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
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
的是( )
1)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2)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C 3)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诸侯独立性强;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
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形成割据混战局面。
中 国 古 代 早 期 的 政 治 制 度
西周的宗法制
宗法制
1)概念: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 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 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
实质2):特按点照:血嫡统长子关继系承分制配;政血治缘权与政力治,结是合一种 等级制度.
共性特点
森严的等级制;王位(贵族)世袭制 ;血 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 里
表 分封制
核心
宗法制在政治 制度上的体现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A、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B、“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 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C、“宗”是“分”的内核和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 定与团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里
分封制
宗法制
表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1)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2)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3)以血缘为纽带,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典型
(家国一体) (4)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
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本义为 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为
❖ 4.《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 得益于
A.周代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B.周代盛行“礼乐文化” C.周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D.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
❖ 5.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 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 成为大宗的是:
尧 后 代 (蓟)
舜 后 (代陈)
商 后 代 (宋)
3.宗法制:(西周政治制度的核心)
1)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 2)特点:
a.小宗服从大宗。 b.血缘关系的亲疏决定等级的高低。 3)作用: a.维护贵族的特权地位。 b.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
嫡长子
周天子
诸 子
周天子 周天子 嫡长子
A.财产 C.信仰
B.地域 D.血缘
❖ 2. 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B.促进了西周经济的发展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统治 D.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
❖ 3.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 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挡 周部落的进攻 B.乙同学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为西周王室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高一历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宗法制是分 封制的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 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在家中 、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它能防 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保证了贵 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 部的稳定与团结。
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是西周政治制度 的三大支柱。宗法制是分封制的重要依据,分 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和保障,它们共 同构成了西周政权的基础,而礼乐制度则是维 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 发展而来的,在原始社会其基本的社会关系就 是血缘关系,所以在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也 不可避免地带有这种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 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这也正是中 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文
• (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 对曰:“在德不再鼎。”庄王曰:“子无 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史记》
楚王问鼎”一事出自《史记·楚世家》。前613年, 楚庄王即位后,楚国再次强盛。前606年,楚庄王 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之戎,一直打到洛水边, “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周王派王 孙满去慰劳,庄王竟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 鼎于楚。王孙满说:“统治天下重在德,而不在 鼎。”楚庄王傲然地对王孙满说:“你不要阻止铸 鼎之事,我们楚国只要把折断的钩(一种铜兵器)尖 收集起来,就足够铸造九鼎了。”楚庄王大有取周 而代之的气势。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歌
夏商与西周,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辽夏金)元, 明清王朝完。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历史总结与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历史总结与笔记)——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夏朝: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公共权力和王位世袭制度。
商朝:内外服制度。
特点:商王有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力,但控制力有限;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分封制。
一.分封制: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
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前提),周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封国,拱卫王室。
2.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
3.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异姓贵族。
4.分封内容:土地、人口、物资和武装。
5.影响:①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周王与各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③周王确立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加强。
④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⑤易形成割据势力,威胁中央政权和国家统一,埋下春秋战国分裂割据的祸根。
6.分封制瓦解原因及表现:原因: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受封的诸侯力量日益强大,王室衰微。
表现:出现了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的混乱局面,商鞅变法在秦国推行郡县制,开始否定分封制,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实行郡县制。
二.宗法制:1.含义: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2.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②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大宗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③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4.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③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前提和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领域的具体表现。
6. 西周的宗法制对今天依然有影响主要表现:①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认祖归宗,提倡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设计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
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
相关历史网站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方法来学习相关问题。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大量考古材料的同时,要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解答问题,并随时予于恰当的评价。
同时,还要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通过对考古知识的了解与运用,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
通过对祖国文明进程的认识,理解历史不断前进的规律,增强维护祖国历史光荣、推动民族文化进步的责任心。
使学生深入理解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生刚刚开始涉及政治专题知识,纵向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尚欠缺,教师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提高汲取历史传说中有关知识的能力。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概念性很强的内容,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图片、史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
在引导学生复习中国朝代更替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实施背景、内容和作用的讲述或讨论,了解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教师向学生提供“古代中国朝代沿革表”,帮助他们从整体上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并以此作为时间坐标,为政治史的学习打下基础。
【导入新课】师:大家在初中就已了解我国古代的历史,能否准确背诵出中国古代朝代的更迭顺序?生:答后,学生齐声朗读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歌夏商与西周,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辽夏金)元,明清王朝完。
师:没错!夏商周是我国古代的朝代,而夏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那在夏之前的中国社会是什么样的呢?生:原始社会。
师:其最重要的社会组织单位是什么?生:部落、部落联盟。
师:对,这些社会组织是以血缘关系来维系的。
那当时的一个重要制度是什么?生:禅让制。
师:但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在禹死后禅让制被破坏,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讲授新课】一、夏商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师: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推选首领注重的是“贤”与“能”,夏部落的大禹因治水有功,威望较高,根据禅让制,舜到了晚年,传位于禹。
到禹时,夏部落逐渐强大,其权力也越来越大,最终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在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即位,确立了王位世袭制。
请问什么是世袭制?生:(财产、爵位等)父子相传、兄终弟及。
师:世袭制开始了一种私有制“家天下”,标志着我国过渡到奴隶社会。
(小结)师:我们可以看到夏商的政治制度主要内容有二,一是实行王位世袭制,二是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略)。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是传承的,夏商的王位世袭制及地方的管理制度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的影响。
(导入)二、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分封制师: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实行分封制。
那么,何谓“分封制”呢?(1)概念:简单来讲就是“封邦建国”,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臣属,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在西周分封的过程中,有两个重要人物,即周武王和周公。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5页及课件投影资料,分析西周主要分封哪些人?(投影分封制关系示意图)(2)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师:为什么是封这些人?生1:王族是天子最信赖的人。
生2:功臣对建立新的政权有贡献,需要拉拢他们,必须给予一定的奖赏以示对天子忠诚的鼓励。
生3:可以借助先代贵族的威望减少新政权的阻力。
(3)目的:巩固统治(投影:西周疆域图)师:对,在勾心斗角的政治中,统治者能依赖的只有他们最亲近的人如亲戚及他们身边的大臣,特别是王族,所以我们看到这些诸候国以同姓为主。
(4)内容:一方面,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依次分封;另一方面,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5)评价:西周这样统治有什么作用呢?生:由于层层分封所确立的诸侯、卿大夫与天子之间有着严格的隶属关系,各方诸侯都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因而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王权要比夏商牢固,这对巩固和扩大西周王朝起了积极作用。
师:说得好!西周的分封制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统治,但这种制度有没什么隐患?生1:有。
分封制下的诸候国,独立性比较大,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这就使得他们有强大的可能性,而对此周王是较难加以控制的。
生2:诸候也有野心,谁不想号令天下?当诸候的力量强大到一定程度后,他们也会想当天子,周朝的统治就岌岌可危。
(投影:评价的总体板书)师:没错,在西周前期,周天子的势力强大,可以控制诸候。
但到了西周后期,随着王权衰落,诸候国势力日益强大,诸候开始挑战周天子的权威,于是出现大国吞并小国,诸侯相互相争战的局面。
而周天子对此却无力干预,这时出现了“楚王问鼎”的故事。
请同学们阅读课件关于“楚王问鼎”的材料,分析一下“楚王问鼎”的实质是什么?生:(回答)师:“鼎”在中国有特殊意义,它原指中国古代的炊具,后来成为最重要的祭祀礼器。
相传禹曾铸九鼎,象征九州,故九鼎寓意天子的地位。
诸侯对它除了毕恭毕敬以外,是没有资格来问津的。
否则即视之为大不敬,是对王权的挑战。
发生这样的事情,恰恰说明了,诸候势力的强大,周王室衰微,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强大起来的诸侯国开始跃跃欲试,争霸中原。
这严重冲击着分封制,标志着其开始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
(过渡)提问:师:我们刚才讲分封制,但具体哪些人受封,哪些人继承王位呢?是否任何人都可以受封?受封的对象与周天子之间主要是靠什么联系在一起的?(血缘)这就涉及到西周的另一种制度——宗法制。
(导入宗法制)2、宗法制(1)概念:划分宗族内嫡庶系统,与分封制表里如一的制度(2)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生:嫡长子继承制。
(课件投影材料:)一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小儿子)。
师:什么是嫡子?什么是庶子?什么是嫡长子?生:正妻(大老婆)生的儿子称为嫡子,其他妻室生的称为庶子,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称为嫡长子。
师:嫡长子继承制即是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周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的嫡子和庶子应分封到地方去作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国君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继承封号,其余诸子分封为士。
所以,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嫡子及庶子有着双重关系,在血缘上他们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他们又是君臣关系。
(投影宗法制关系示意图)问:“想一想:“大宗”一定“大”吗?“小宗”就一定“小”吗?”分封制下又有大宗和小宗之别。
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
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
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又是小宗。
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大宗和小宗的划分,明确了下级贵族臣服于上级贵族、全体贵族服从于天子的政治隶属关系。
师: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如何?它对西周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3)作用: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它能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师:即使是今天,宗法制仍对我们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你们能举例说明吗?生1:现在很多人仍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认为只有生儿子才能传宗接代延续香火。
生2: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我认为现在我们仍要遵循长孝顺、尊敬长辈等也跟宗法制的影响有关。
师:说得很好,宗法制对我们社会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当然我们今天对这些传统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总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原始社会其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所以在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这种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这也正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概括)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探究活动:编《家谱》角色体验:角色体验-----走进早期政治文明下列是某同学在模拟西周的政治生活中的一段独白。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独白中的错误之处。
我是家里的嫡长子,被父亲分封到东方。
前几天,我出兵教训了前来“问鼎示威”的楚王。
父亲因此免除了我的贡赋,并允许我在自己的封国内收取赋税,设置官员。
过几天,各诸侯国将要向我汇报他们治理自己封国的情况。
他们之间整天勾心斗角,打个不停,我心里(学生小组讨论,然后交流发言)7页的“自我测评”和“材料阅读与思考”;课后以本人姓氏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