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的思想情感教学设计
边塞诗 教案(全国)

边塞诗教案(全国)边塞诗教案(全国)2021届一轮复习边塞诗教案(全国)一、自学目标1、掌握边塞诗的特征及鉴赏技巧.2、体会边塞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掌控边塞诗歌品酒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培育学生边塞诗歌鉴赏能力。
二、独立自主先学(一)边塞诗词简介边塞诗,以歌咏边塞风光居多,充份显现出来了战争的状况与男儿的豪情壮志。
边塞诗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照。
其蓬勃发展的原因,由于唐代国力强悍,不断开拓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存有若干仕途不得志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作求得功名的新途径。
而塞外的风光截然不同,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代莱生活经验与相同的视野,提振了写诗的启发。
其中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二)常用意象与意境:1、事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2、地名和民族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3、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4、意境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边塞诗的特点:1、就是浓烈的汉代情结。
唐代边塞诗存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战的军队称作汉兵,将领称作汉将,边塞称作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作汉月。
不仅如此,通常的边塞诗在提到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用汉代的称呼,把激战对方称作匈奴,把其首领称作单于、左贤。
在称许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及的也就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重回。
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承继,又就是对历史的打破。
2、在诗的题材内容上,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
描写的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狂风、酷热、严寒、冰雪、大沙漠、惨烈悲壮的战役、异国情调的胡乐等。
人物多为都护、将军、单于、胡姬、征人、戍卒、胡儿。
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天山、阴山、瀚海、轮台、疏勒等。
初中语文_古诗词鉴赏——边塞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古诗词鉴赏——边塞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诗专题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典型的边塞诗,归纳边塞诗的常见意象,体会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2.通过典型的习题,让学生运用边塞诗的相关知识去鉴赏边塞诗。
3.体会戍守边疆将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归纳边塞诗的常见意象,体会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掌握鉴赏边塞诗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探究、归纳、点拨教学过程:一、导入。
齐读诗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共同的名字:边塞诗。
二、了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征战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汉魏六朝初步发展隋代开始兴盛唐代黄金时代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三、梳理“边塞诗”常见意象1.边塞诗中有哪些常见的意象?(提示:可以从景物、地名、战事意象、乐器等方面考虑。
)生找出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能体现典型的边塞风情的)、战事意象、常见的地名、常见的音乐(乐器和乐曲),各小组同学到黑板上板书。
2.教师点评,小结: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四、体会边塞诗人的情感1.边塞诗的常见主题有哪些?请大家阅读一组边塞诗,结合诗句说说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3.学生发言。
师点评并板书。
【1】表现战士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达对将士英勇威猛的赞美。
如何读懂诗歌之定位诗歌情感类型边塞诗(教学设计)

“如何读懂诗歌”专题教学之定位情感类型(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边塞诗的特点,并能区分不同的情感类型,为更好读懂诗歌做准备。
2、培养学生读懂不同情感类型边塞诗的能力。
3、从不同情感类型的边塞诗的学习中与诗人的审美体验达成共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关注意象和关键字词,把握边塞诗歌不同情感类型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归纳、领悟边塞诗歌情感类型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强两节课学习的内容:羁旅行役类诗歌;送别诗;咏物诗2、读懂诗歌的路径:关注题目;关注意象;关注关键词;关注注释;关注作者。
3、引入本节要讲的边塞诗。
边塞诗的定义: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和学生们一起从定义入手,选取不同角度归纳出边塞诗可能有的情感类型。
一、从戍边战士的角度:①写战争的惨烈、戍边生活的艰苦;②写不惜为国捐躯、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③边塞雄奇壮丽的景观;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二、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
三、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二)小组讨论、教师点拨——让学生把所给的边塞诗按不同情感类型进行归类。
1、课前发放十七首诗歌。
、问题一:这十七首诗歌分别归类?5分钟明确:2、每类选取一首为例,进行分析。
从题目、意象、关键词(能体现作者情绪)、作者等角度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形成习惯。
问题二:每个学习小组选取一道两首进行分析。
准备5分钟(学生展示)明确:教师就学生的分析加以点评、、纠正、补充。
提供分析的路径:①从题目入手②从意象入手③关键词④作者。
部编版初中阶段边塞诗教案

部编版初中阶段边塞诗教案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教材版本:部编版教学内容: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欣赏边塞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边塞诗的豪迈气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边塞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边塞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1. 边塞诗意境的理解。
2. 边塞诗情感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边塞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边塞诗》的相关内容。
2. 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初步体会边塞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边塞诗的特点,如豪迈、壮丽、悲凉等。
2. 教师分析边塞诗的情感,如爱国情怀、豪情壮志等。
3. 教师举例分析边塞诗的意境,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国边塞诗的理解和感悟。
2. 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选择一首边塞诗进行赏析,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边塞诗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诗人。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边塞诗的欣赏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唐代诗人的边塞诗教案

唐代诗人的边塞诗教案1. 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
唐代诗人以其优美婉约的诗风闻名于世,其中边塞诗更是唐代诗歌的一大特色。
边塞诗以其浪漫激昂的情感表达和壮丽奔放的意境描绘,成为了唐代诗歌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这篇教案中,我们将探讨唐代边塞诗的特点、主题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2. 唐代边塞诗的特点在唐代,边塞诗成为了诗人们经常追求的创作题材。
边塞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爱国情怀:唐代边塞诗的诗人大多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怀,他们以自己亲临边塞战场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为素材,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他们通过描绘边塞的风光和战争的场面,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和对边塞守卫者的敬意。
(2) 壮丽奔放的景物描写:唐代边塞诗的景物描写以雄浑壮丽、奔放豪迈为特点。
诗人们通过丰富的词藻和生动的比喻,将边塞的壮观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仿佛置身于边塞的苍茫和辽阔之中。
(3) 英雄主义情怀:唐代边塞诗多以歌颂英雄和英勇士兵为主题。
诗人们通过对战士的形象描绘和英雄事迹的讴歌,表达了对勇士们的景仰和敬意,展示了不屈不挠、奋发向前的英雄精神。
(4) 忧国忧民的思想:除了歌颂英雄,唐代边塞诗也常常承载着对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忧念。
诗人们对战争的残酷、百姓的苦难以及社会的动荡表达了深深的关切,并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时局的忧心。
3. 唐代边塞诗的主题唐代边塞诗有着丰富多样的主题,以下是其中几个常见的主题:(1) 英雄壮志:许多边塞诗歌以歌颂英雄和英勇士兵为主题,赞颂他们的英勇和牺牲精神。
这些诗歌通过复杂的叙事结构以及铿锵有力的词句,展示了英雄们不屈不挠的斗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2) 边塞风光:边塞诗以其壮丽的景色描写而闻名。
诗人们通过诗歌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了边塞的山川草原、宽广的河流和苍茫的天空,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3) 故土情怀:边塞诗饱含着诗人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家国的思念。
诗人们通过写作表达了对自己的家乡、亲人和乡亲们的牵挂和思念之情。
边塞诗教案初中

边塞诗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边塞诗,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能够分析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边塞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边塞诗的兴趣,使学生感受边塞诗的豪迈、悲壮之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边塞诗的定义和特点2. 边塞诗的表现手法3. 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边塞诗的概念,激发学生对边塞诗的兴趣。
2. 教学边塞诗的定义和特点: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定义和特点,如写作背景、地域特色、表现手法等。
3. 教学边塞诗的表现手法:通过具体诗例,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表现手法,如夸张、比喻、象征等。
4. 教学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通过分析具体诗例,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如豪迈、悲壮、思乡等。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选取代表进行分享。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边塞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分析一首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写一篇短文进行阐述。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边塞诗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分析边塞诗的特点和主题。
但在情感分析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出塞》优秀教学设计5篇

《出塞》优秀教学设计5篇《出塞》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但是构思巧妙,把意境引向了深远。
诗人从千年以前的秦汉、万里之外的关山写起,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
以下是整理的《出塞》优秀教学设计,供您阅读,参考。
《出塞》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2.体会语文学习的快乐,掌握感悟古诗的方法。
3.会写1个字。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诗人王昌龄的资料。
2.收集和阅读其他的边塞诗。
(二)教学过程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并且通过课后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感悟古诗的几种方法,从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具体建议如下:1.朗读指导教师范读,学生体验诗的语感和情感。
学生自由朗读,感知诗的内容,做到熟读成诵。
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指导其读出节奏和韵味。
2.理解感悟古诗。
古诗教学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去体会诗的意境。
可安排下列内容:(1)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体会诗意。
结合注释、查字典或利用其他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以及其在表达思想感情中的作用。
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不是专指秦汉时期的明月和山关,而是用来说明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争一直在无休止地发生。
这样一来,“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可见战争是无情的,带给人们无尽的苦难。
“但”是“只要”的意思。
“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由于他英勇善战,威震龙城,被匈奴称为“汉之飞将军”。
这里是化用典故,指扬威北方边关的名将。
后两句诗抒发了作者的心中的感慨和希望:如果有李广那样英勇善战的飞将军驻守边关,绝对不会让敌骑越过阴山。
(2)体会意境。
在学生理解了诗意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本诗的深远意境。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明月”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
但在这两个词之前加了“秦”和“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发兴高远”,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
边塞诗初中教案

边塞诗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边塞诗的背景特点,能够分析边塞诗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边塞诗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边塞诗的背景特点和主题思想。
2. 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边塞诗的艺术价值的评价。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边塞诗的相关资料,如边塞诗的定义、发展历程、代表诗人等。
2. 学生预习《凉州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边塞诗,如《出塞》、《塞下曲》等,总结边塞诗的特点。
2. 提问: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凉州词》,理解诗歌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凉州词》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诗歌解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边塞诗的背景出发,深入理解《凉州词》的主题思想。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黄河”、“长城”、“烽火”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3. 探讨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的豪情壮志和对祖国的热爱。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分享自己的感悟。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编写一篇关于《凉州词》的鉴赏文章,不少于300字。
2. 推荐一首自己喜欢的边塞诗,并简要说明理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诗歌解析,使学生对边塞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使他们在欣赏边塞诗的同时,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自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塞诗的思想情感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
中国古典诗歌虽说浩如烟海,但如从题材的角度看,总有一些题材相同、情感相近、手法相似的诗歌。
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争取“读一首诗,知一类诗”。
诗歌的分题材教学是帮助学生读懂诗歌的有效方法之一。
边塞诗的教学分3课时:边塞诗的意象内容、手法、思想情感,本课是第3课时。
让学生自主先学、合作交流,学会归纳总结边塞诗常见的思想情感,养成自主学习、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演练中活学活用,体验成功。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慧眼识题材,把握边塞诗这一常见题材的特征。
2、掌握边塞诗常见的思想感情。
技能目标:小组讨论总结,老师适当点拨,让学生自己归纳。
情感目标:通过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诗歌的能力,感受边塞诗人的情怀,体会诗歌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
三、重难点
掌握从题材入手理解诗歌的方法,争取“读一首诗,知一类诗”。
四、教学方法的设计:自主先学法小组讨论法强化训练法
教学过程
【活动方案】
一、温故知新学情检测
慧眼识题材,边塞诗常有哪些标志?
二、课前自主先学
要求:反复诵读以下边塞诗句,理解诗意,并分类概括这些诗句蕴含的思想情感。
边塞诗常见思想感情分类
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从军北征》(回乐峰、受降城是地名)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情感概括:
⑵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十三首》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唐杨炯《从军行》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唐李白《塞下曲》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情感概括:
⑶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走马川行》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李白《塞下曲》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柳中庸《征人怨》
情感概括:
⑷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唐李益《从军北征》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宋范仲淹《渔家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唐岑参《逢入京使》
情感概括:
⑸誓扫凶奴不顾身,五千貂裘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高适《燕歌行》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李颀《古从军行》情感概括:
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李颀《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己亥岁感事》
情感概括:
三、小组讨论交流以上自主先学内容。
四、小组展示,中心发言人发言,其余小组补充或质疑。
五、检测反馈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六、巩固提升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七、课堂小结
自评得失:
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
作业 1、把本课知识点整理到《边塞诗知识清单》上;
2、大一轮P130练中悟2。
边塞诗的思想情感活动单答案
⑴描写边塞独特的自然景观,表达对雄奇壮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的赞美;
⑵表现将士渴望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壮志豪情,表达对将士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的赞美;
⑶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以及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苦;
⑷将士思亲、思乡的浓重愁思;
⑸控诉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对战士及家属寄予深切同情;
⑹厌恶连年战事,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批判边将无能、腐败,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应该注意的是:边塞诗的思想情感也可能是矛盾复杂的,如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
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赞美边塞壮丽的风光,有展现边塞环境的艰苦恶劣,有和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有对家乡的思念。
《征人怨》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①题目《征人怨》是边塞诗常见题目:
②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马策、刀环是战事用具。
③内容上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军城早秋》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4分)
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4)
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部署军士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以及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了必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