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BME专业简介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专业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一、专业简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从事电力系统及电气装备的运行与控制、信息处理、研制开发、试验分析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方向为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气装备与控制。
世界电力技术的自动化水平迅速提高,电力行业由垄断走向竞争已成国际趋势,电力市场的运作涉及电气工程、信息、经济、管理等技术领域。
电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发展的空间巨大,迫切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持。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广泛运用信息和网络技术,进行包括电力市场技术、电子商务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理论和应用研究广泛交叉的技术领域,是信息技术实现产业化的主要领域之一。
电气装备与控制方向着眼培养机电一体化高级专业人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为电气装备与控制领域注入了勃勃生机。
目前我国生产的机电产品实现机电一体化的还极少,许多领域近于空白,诸如数控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以及大型成套生产加工设备等还多数依赖进口,电气装备与控制是为国家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积极提供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主要领域之一。
我国加入WTO为该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本专业现有院士1名、“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名、教授1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5名)、副教授17名,所在的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设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三个博士点和硕士点,电气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覆盖本专业。
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力系统与电气装备的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以及电力电子、经济管理、计算机网络应用等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特点是强电与弱电、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软件与硬件、元件与系统相结合,使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本专业领域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经济和管理知识。
在宽口径培养的基础上,本专业率先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高年级学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修专业核心课程,走进导师的实验室,参加科研工作。
浙大新增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

浙大新增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浙江大学(浙大)是中国顶尖的综合性大学之一,以其优秀的教育和研究实力而闻名。
日前,浙大宣布新增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进一步扩大了学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和培养力量。
本文将对浙大新增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进行详细介绍。
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是当下最热门和前沿的技术领域之一,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正在涉足各个领域,包括工业、医疗、交通等等。
此次浙大新增的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于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需求。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以机器人技术为主要学科内容的专业,涵盖机器人结构与控制、机器人感知与认知、机器人决策与规划等多个方面。
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掌握机器人的设计与制造、机器人的自主行动能力等核心技术,培养出具备机器人系统设计、开发和维护能力的专业人才。
人工智能专业则主要关注人工智能的算法和应用。
该专业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能,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医疗、交通、教育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将具备广阔的就业前景。
至于浙大的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的课程设置,目前尚未公布具体细节。
不过,根据过往经验和浙大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基础,可以预期这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将充分结合理论和实践,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室实践、项目实训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值得一提的是,浙大在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领域已有多年的研究积淀和成果。
学校拥有一批专业的教师队伍和实验室设施,致力于开展与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和开发。
浙大新增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是学校进一步加强对这两个领域的教育和研究支持的一项重要举措。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简称BME)是一门由理、工、医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多种工程学科向生物医学生物医学渗透的产物。
它是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的角度,在多层次上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其生命现象,为防病、治病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的一门综合性、高技术的学科。
有识之士认为,在新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一门高度综合的交叉学科,这是它最大的特点学科概况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综合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各层次上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控制这类变化,其目的是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它有一个分支是生物信息、化学生物学等方面主要攻读生物、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仪器分析化学等,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发展,为医疗诊断和药物筛选,以及个性化、转化医学提供了生物医学工程新的技术前景,化学生物学、计算生物学和微流控技术生物芯片是系统生物技术,从而与系统生物工程将走向统一的未来。
发展历程生物医学工程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它与医学工程和生物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发展非常迅速,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主要领域之一。
生物医学工程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其发展也是由科技、社会、经济诸因素所决定的。
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美国。
1958年在美国成立了国际医学电子学联合会,1965年该组织改称国际医学和生物工程联合会,后来成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生物医学工程学除了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外,还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前景非常广阔,是目前各国争相发展的高技术之一。
以1984年为例,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和系统的市场规模约为110亿美元。
美国科学院估计,到2000年其产值预计可达400~1000亿美元。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在电子学、微电子学、现代计算机技术,化学、高分子化学、力学、近代物理学、光学、射线技术、精密机械和近代高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在与医学结合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解析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解析生物医学工程(BME)已经成为了一个生物类申请的一个热门,国内开设BME 专业的重点院校都已将其列为重点学科。
关于BME专业的具体情况,就跟随Pivot中枢教育一起学习一下吧。
BME是兼具前沿性与边缘性的专业,该专业覆盖面非常广,即分支专业相当多,总之,它是高科技向生物、医学领域渗透并相互结合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专业介绍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 BME)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新兴边缘学科,其主要研究方向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物学和医学中的有关问题。
多学科的交叉,使它不同于那些经典的学科,也有别于生物医学和纯粹的工程学科。
现在的生物医学工程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方面起着巨大作用,世界各个主要国家均将它列入高技术领域,重点投资优先发展。
课程设置BME主要开设以下课程:生理学Physiology,生物材料Biomaterials,生物运输Biological Transport,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生物技术与环境加工Bio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al Processes,生物工艺设计Bioprocess Design,生物医药流体力学Biomedical Fluid Mechanics,医学设备Medical Devices,神经解剖学原理Principles of Neuroanatomy,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基因学Genetics,生物系统热传效应Heat Transfer in Biological Systems等。
(各个项目之间会存在差别,请以学校公布为准)申请要点语言考试:有的学校不接受雅思成绩,因此建议准备托福。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对于托福的要求较高,一般要达到90-95的区间,但对于以名校为目标的申请人,最好还是要考到100以上。
浙大新增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

浙大新增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成为了热门的学科领域。
浙江大学作为国内一流的高等学府,也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最新的招生计划中新增了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
本文将就此专业进行详细介绍,以及其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是一门集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和控制工程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它主要研究如何设计、制造和应用能够执行各种任务的机器人,以及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使机器人能够具备自主学习和自主决策的能力。
该专业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机器人感知与控制、自主导航与路径规划、人机交互、视觉与语音识别、深度学习与强化学习等方面。
在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的培养目标方面,浙江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掌握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相关工具和软件进行设计和开发工作。
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人合作完成复杂的任务。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能力。
在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方面,由于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相关领域的工作机会也不断增加。
该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从事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开发、人工智能算法研究与开发、智能制造与自动化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工作。
他们还可以选择在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等地从事科研工作或教学工作。
该专业的学生还可以选择创业,将自己的创新点子变成商业产品,并带动更多的就业机会。
浙江大学新增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不仅是满足了社会对这一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学生们可以在浙江大学这个优质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学习到先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经验的积累,他们将能够在将来的工作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200903BME本科专业规范

高等学校本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规范(讨论稿)目录一、本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1. 本专业的主干学科概况2. 学科内涵与作用3. 主干学科的方法论介绍4. 本专业的相关学科及影响本专业教育的因素二、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1. 本专业培养目标2.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1)素质要求(2)能力要求(3)知识要求三、本专业教育内容1.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2.专业教育知识体系(1)本专业知识体系一览;(2)本知识体系的知识领域;(3)每个知识领域包含的核心知识单元及应选修的知识单元;3.实践能力培养体系4.创新训练体系四、本专业的课程体系(1)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2)各课程的最少学时数或实验时间(应考虑讲授、网上学习、自学等不同学习形式的差别)。
五、本专业的教学条件1.师资力量2.教材3.图书资料4.实验室5.实习基地6.教学经费7. 应具备的基本教学文件8. 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要求9. 专业考核指标评估体系六、制定本专业规范的主要参考指标1.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2. 制定本专业规范的主要参考指标附录A知识学习体系、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创新训练体系附录B核心课程描述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1、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概况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与方法而发展起来的理工医交叉性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运用工程学技术与方法,研究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其它生命现象,研究用于防病、治病、人体功能辅助及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装置和系统,发展仿生工程科学的理论和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支柱。
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起源至少可追溯到17世纪显微镜技术的开创和19世纪心电及X射线的发现。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了心电、脑电、心音等实用的医学电子诊断技术。
但直到5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及材料科学等多种学科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医学和生物学领域,才形成和迅速发展了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生物医学工程。
浙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浙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学术底蕴的专业,其学科建设和科研实力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以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的、应用型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是国家首批重点学科之一。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有着丰硕的成果。
在教学方面,专业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完备,实验条件优越。
在科研方面,专业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科研团队,涵盖了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加工、性能表征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将接受系统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还将接受专业实践和科研训练。
学生毕业后,将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从事科研、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工程设计等工作。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实力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专业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的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包括高分子材料的设计与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与表征、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同时,专业还与国内外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开展了一系列产学研合作项目。
总之,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学术底蕴的专业,其学科建设和科研实力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专业以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的、应用型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为国家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浙大新增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

浙大新增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浙江大学近日宣布将新增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的未来前景备受期待。
浙江大学作为国内知名高等学府,其新增此专业将为我国培养更多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做出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专业设置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是一个融合了机械、电子、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交叉学科。
该专业在培养学生机器人设计与控制、人工智能算法与应用、机器人系统集成与测试、人机交互与智能感知、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等方面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
浙江大学新增该专业将进一步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创新和应用,有利于提升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二、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科交叉、知识结构完整、能力全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将学习机器人技术、传感器技术、控制系统、神经网络与智能控制等相关知识,具备机器人系统和应用领域所需的设计、开发、制造和应用能力。
学生还将学习人工智能算法、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知识,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
通过多学科交叉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浙江大学将通过提供专业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科研创新等多种途径,全面培养该专业的学生成为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掌握一流的科学和技术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未来发展前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该专业毕业生将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服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投入资金和人才,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浙江大学新增该专业将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高级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做出重要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Colleg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 Instrument Science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
1977年 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1978年 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第一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1981年 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第一个博士学位授予点 1985年 我国第一个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88年 建立《生物传感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 1994年 建立卫生部《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技术评估中心》 1996年 启动国家“211工程”、 “985工程 ” 重点建设项目 2000年 建立《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2002年 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3年 全国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综合评估排名第一 2007年 浙江大学本科特色专业 2007年 通过国家重点学科再次评估 2008年 国家级生物医学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点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机建模仿真
数字医学信息
图象重建技术 计算机辅助医学诊断 医疗信息系统
生物传感与现 代医学仪器 定量与系统生 理方法学
生物医学传感技术 医疗仪器及技术评估 心脑血管系统定量生理方法学 神经系统生理及神经工程 系统定量分析新技术及方法学
方向一:数字医学信息
计算机建模仿真:建立了世界先进水平的、基于离子通道层次的虚拟心脏模型。
方向一:数字医学信息
图像处理及分析 图像处理及分析
数字X线图像处理 多尺度影像增强算法,有效抑制噪声、更 好表现组织和边缘细节。
胸肌检测 肿 计 块 算 分 机 割 辅 结 助 果 乳 腺 诊 断 技 微钙化检测 术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
研发了多个医学信息处理系统,并在数十家大中型医院投入临床使用。
方向一:数字医学信息
院 信 内主 息 干 系 统
综合生理检查 综合生理检查 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
Nihon Kohden合作项目
心电图、脑电图等功能信息与超 声、内窥镜、CT、MRI等形态信息综 合用于诊断,提高诊断有效性。
心电图室、心血管检查室、超声检 查室、放射检查室、住院、门诊等检 查信息统一电子化保存、管理,并支 持实时检索。
ISDN等 其它医疗机 构远程互连
心电图、呼吸机 关联网络
院 内
主 干 网
护 信 理支 息 持 系 统 络 (H IS )
住 信 院监 息 护 系 统
脑神经、肌电图 关联网络
超声、内窥镜关联 图像网络
Certificate of Commendation
放射关联 图像网络
研发的医学信息处理及系统在日本市场 占有率居首位
方向一:数字医学信息
医院基干网(HIS) 医院信息系统 广域网
数字化医院 数字化医院 示范工程 示范工程
其它医疗机构
门诊电子病历/Enterprise Viewer
病房电子病历/Enterprise Viewer
手术室
病理科
ICU
超声、内窥镜
急救 DSA导管手术
数字化医院,实现诊 疗数字化以及医疗流 程的自动化
心电、脑电、呼吸机检查室
放射科
临床信息系统
图像信息系统
方向一:数字医学信息
放疗计划
3D可视化 — DigiBrain
解剖、功能图像融合
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定位
方向一:数字医学信息
基于投影的自动网格定位
芯片图像自动倾斜校正
基于知识的芯片信息表达
多种类芯片的表达分析
生物芯片全自动分析
方向二:生物传感与现代医学仪器
硅半导体传感器 光寻址电位传感器
声波 传感器
集成电化 学传感器
研制了系列化呼吸气体检测、重金属离子硅半导体传感器、光寻址电位传感器、 集成电化学传感器、声波传感器
方向二:生物传感与现代医学仪器
研制了细胞生理参数检测、细胞代谢、药物作用等检测的新型细胞传感器、细 胞微生理计及检测技术
方向二:生物传感与现代医学仪器
多酶固定化技术和多通道微弱信号同步检测技术;以MEMS为基础 的便携式多功能微量全血生化检测仪器及相关技术
原理
糖尿病相关血液检测微系统
糖尿病相关血液参数生物传感器
血糖
酮体
胆固醇
乳酸
尿酸
方向二:生物传感与现代医学仪器
纳米碳管和定向纳米碳管气敏功能材料,用于甲醛、三苯等有机污染 气体及其他微量痕量气体的检测
定向纳米碳管薄膜俯视
定向纳米碳管薄膜剖面
检测仪器系统
三氧化二铝基底金电极定向纳米碳管气敏薄膜阵列
手持式气体检测系统
方向二:生物传感与现代医学仪器
多学科交叉;自主知识产权
扫描、分析一体化系统结构设计 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速的扫描光路 高性能生物芯片图像和数据表达分析方法
双激光共聚焦生物芯片荧光分析仪
方向二:生物传感与现代医学仪器
新型智能临床监护仪
基于嵌入式信息处理的 便携式实时宽频带心电监护仪
便携式血糖分析仪
方向二:生物传感与现代医学仪器
无创心功能监测仪
方向二:生物传感与现代医学仪器
微生物总量自动原位监测仪 海洋叶绿素自动原位监测仪
方向三:定量与系统生理方法学
正常培养心肌细胞内 钙-收缩动力学
膜片钳技术
方向三:定量与系统生理方法学
Same trace move in long distance
Dual-direction transfer in long distance
control
insulin
降血糖药物药效评价新技术
方向三:定量与系统生理方法学
单细胞、在体NO检测药物药效评价和药理作用研究 在体NO检测技术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术
胞内NO的三维分布
神经细胞中NO标记
NO浓度变化动态过程
DSI telemetry system
Computer Network Sleep stage analysis
特征点提取
24h连续血压检测及评估
求是高等研究院研究团队测试现场
基于植入式的神经接口
a.无线控制大鼠在八臂中运动
b.可以同时用于刺激和采集的
背包
c.便携式系统上显示采集到的
d
无线刺激和获取系
传感器与仪器
信息与图像处理生命科学类
设计
电子电路设计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浙江大学学生科学仪器技术服务中心
Cambridge University, UCLA, NUS, U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