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体检调查儿童超重肥胖情况及健康教育分析

合集下载

幼儿园健康之光:肥胖儿个案跟踪观察记录分析

幼儿园健康之光:肥胖儿个案跟踪观察记录分析

幼儿园健康之光:肥胖儿个案跟踪观察记录分析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孩子们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肥胖在幼儿园阶段就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幼儿园的角度出发,对肥胖儿的个案进行跟踪观察,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肥胖儿的健康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地帮助他们改善健康状况。

1. 肥胖儿的健康问题在幼儿园阶段,肥胖儿的健康问题是非常突出的。

肥胖儿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对身体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危害。

肥胖儿在心理方面也容易出现自卑、焦虑等问题,影响其健康的心理发展。

及早发现并有效干预肥胖儿的健康问题,对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2. 肥胖儿个案跟踪观察记录在进行肥胖儿的个案跟踪观察时,我们首先对学生的生活习惯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通过对学生的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肥胖儿往往存在过多的高热量食物摄入、缺乏运动等问题。

我们还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了定期的体检和记录,发现其体重指数明显超标,体脂含量偏高等情况。

3. 肥胖儿个案分析通过对肥胖儿的个案跟踪观察记录的分析,我们发现肥胖儿的健康问题是多方面的。

肥胖儿的生活习惯存在着明显的问题,需要及时调整和改善。

肥胖儿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对其健康状况也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帮助孩子改善健康状况。

肥胖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 如何有效帮助肥胖儿改善健康状况针对肥胖儿的健康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帮助措施。

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健康的重视和认识。

学校餐厅需要提供更加健康、均衡的饮食,避免过多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学校也需要增加体育课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学校还需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成为孩子健康生活的引领者,共同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个人的观点来看,幼儿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学校需要给予肥胖儿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幼儿园肥胖儿个案观察记录及育儿指导方案

幼儿园肥胖儿个案观察记录及育儿指导方案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多个角度对幼儿园肥胖儿的个案进行全面评估,同时提供育儿指导方案,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一、幼儿园肥胖儿个案观察记录1. 肥胖儿的身体状况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肥胖儿的体重明显超出正常范围,腰围增加,身体活动能力下降,甚至出现心理压力等问题。

2. 饮食习惯肥胖儿往往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缺乏蔬果摄入等。

3. 家庭环境一些肥胖儿的家庭环境往往存在饮食无节制、缺乏运动、过度保护等问题,这些环境对儿童的肥胖问题可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4. 心理健康状况肥胖儿往往会因为身体原因受到同龄人的歧视或排斥,从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包括自卑、焦虑等。

二、育儿指导方案1. 健康饮食教育家长和老师需一起为儿童提供健康的饮食教育,引导孩子选择均衡饮食,避免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食物。

2. 鼓励运动家长和幼儿园老师需要共同推动孩子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

3. 家庭环境调整家长需要督促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提供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减少不良的影响。

4. 心理健康关怀需要给予肥胖儿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树立健康自信的心态。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育儿指导方案中,我认为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的合作至关重要。

他们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帮助肥胖儿解决问题。

培养孩子的健康饮食和运动习惯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引导,不能急功近利。

我们需要给予肥胖儿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总结回顾肥胖儿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家长、幼儿园老师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妥善解决。

在日常教育和关怀中,我们需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通过对幼儿园肥胖儿个案的全面评估和育儿指导方案的提出,我深刻理解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之道。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家长和幼儿园老师有所帮助,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肥胖儿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之道在幼儿园肥胖儿个案的全面评估和育儿指导方案的提出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之道。

幼儿园体检调查儿童超重肥胖情况及健康教育的分析

幼儿园体检调查儿童超重肥胖情况及健康教育的分析

幼儿园体检调查儿童超重肥胖情况及健康教育的分析作者:张迅来源:《人人健康》2019年第10期【摘要】目的:于幼儿园体检中调查儿童超重肥胖情况,阐述健康教育方法,观察健康教育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100名体检儿童作为样本,对其BMI指数进行计算。

体检后,医院应统一对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

结果:100例儿童中,超重者占10%、肥胖者占4%。

肥胖超重儿童家长接受健康教育后,健康知识(98.0±1.4)分、儿童减重依从性(92.6±2.0)分、儿童BMI(19.1±0.2)kg/cm2,与正常体重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目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率较高。

从病因、饮食、运动、生活等方面出发,对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其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有助于使超重肥胖儿童的体重得以减轻。

【关键词】幼儿园体检;儿童超重肥胖;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7X(2019)19-0295-01近年来,随着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加,以及家庭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超重肥胖儿童的数量显著提高,儿童的健康状况已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临床研究发现,与正常体重者相比,超声肥胖儿童发生糖尿病、冠心病的风险较高,这使得我国慢性病患者逐渐低龄化。

为全面改善儿童的健康状况,本所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的幼儿园体检活动中,随机选取100名儿童作为样本,对超重肥胖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展开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100名体检儿童作为样本,儿童性别:男/女=61/39,年龄(4.48±1.39)岁,班级:大班26人、中班30人、小班44人。

所有儿童家长均同意参与研究。

1.2 方法1.2.1 超重肥胖判定方法测量儿童的身高以及体重,对BMI指数进行计算。

根据儿童的年龄,判断有无超重肥胖:(1)3~4岁者,BMI>18.9者视为肥胖,17.1≤BMI<18.9者视为超重。

幼儿园儿童肥胖症调查分析

幼儿园儿童肥胖症调查分析

幼儿园儿童肥胖症调查分析儿童肥胖实际属于营养不良。

很多人认为肥胖属于营养过剩,其实不是这样的,是因为我们给孩子提供的蛋白质特别是非优良蛋白质过多以后,在体内引起的胰岛素和胰岛素样因子分泌增加,导致了肥胖基因活性的增加,使人体内脂肪细胞数量增加,稍微每个细胞增大一些就会成为一个很典型的肥胖。

一、肥胖的危害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肥胖儿童大量的脂肪进入肝脏,在肝组织内堆积形成脂肪肝,称为非酒精性脂肪肝。

2.对泌尿系统的影响由于肥胖儿童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部分肥胖儿童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

3.患慢性病风险增加有部分肥胖的儿童血糖比正常儿童高,糖耐量试验也出现异常改变,这些都为将来患糖尿病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还有的肥胖儿童血压、血脂偏高,这说明肥胖儿童中部分已存在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这些肥胖的儿童将来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将明显增加。

4.易患呼吸道疾病肥胖的儿童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

重度肥胖的儿童,由于胸腹部、咽喉部脂肪增多,妨碍正常的呼吸,容易造成缺氧,一旦患呼吸道疾病,往往不容易治愈,甚至会发生呼吸衰竭而死亡。

此外肥胖的儿童还会出现夜间呼吸暂停的现象,严重时会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堆积,危及生命。

5.心肺功能降低在年龄、身高相同的情况下,肥胖儿童的体重高于正常体重的儿童,那么心肺就要增加循环和呼吸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这相当于给心肺额外增加了负担。

肥胖程度越重,心肺的负担也越重,心肺长期超负荷工作必然会导致功能的下降。

运动时,心肺的负荷更重,很容易出现疲劳而使运动能力下降。

肥胖导致的心肺功能降低在开始时是可逆的,如果体重恢复正常,心肺功能会恢复正常。

如果肥胖状况持续下去,将会出现心室肥大等器质性病变,就无法恢复正常。

二、肥胖的原因1.遗传因素父母有一方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可能性有40%;父母双方均为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发生率上升为70%-80%。

2.进食过多进食量过多,消耗过少,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体内。

幼儿园体弱与肥胖儿童的实时追踪分析

幼儿园体弱与肥胖儿童的实时追踪分析

幼儿园体弱与肥胖儿童的实时追踪分析一、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儿童体弱与肥胖问题日益严重。

根据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已经超过20%,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儿童体弱与肥胖问题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还可能对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对幼儿园体弱与肥胖儿童进行实时追踪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已成为我国幼儿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幼儿园体弱与肥胖儿童进行实时追踪分析,了解其身体发育状况、生活习惯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特点,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三、研究方法1. 数据收集:收集幼儿园体弱与肥胖儿童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生活习惯,包括饮食、睡眠、运动等;以及运动能力,包括力量、速度、柔韧性等。

2. 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体弱与肥胖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生活习惯及运动能力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间的差异和特点。

3. 追踪研究:对体弱与肥胖儿童进行长期追踪,定期收集其身体发育、生活习惯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数据,以观察其变化趋势。

4. 干预措施: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包括饮食调整、运动指导、心理辅导等,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

四、研究结果1. 体弱与肥胖儿童身体发育状况: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体弱儿童身高、体重均低于正常儿童,而肥胖儿童身高、体重则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2. 生活习惯:体弱儿童普遍存在挑食、偏食现象,睡眠质量较差;肥胖儿童则普遍喜欢零食、甜食,运动量较少。

3. 运动能力:体弱儿童在力量、速度、柔韧性等方面均低于正常儿童;肥胖儿童在力量方面表现较好,但在速度和柔韧性方面相对较弱。

4. 变化趋势:长期追踪研究发现,体弱儿童在饮食和生活习惯方面进行干预后,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有所改善;肥胖儿童在饮食和运动方面进行干预后,体重和运动能力有所改善。

五、结论与建议1. 幼儿园应加强对体弱与肥胖儿童的关注,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了解其身体发育状况。

儿童肥胖报告数据分析(3篇)

儿童肥胖报告数据分析(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

儿童肥胖不仅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还可能导致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儿童肥胖的现状、原因及发展趋势,本报告通过对某地区儿童肥胖报告的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某地区卫生健康部门提供的2018年至2022年儿童肥胖报告,包括儿童年龄、性别、体重、身高、BMI指数等指标。

2. 数据处理(1)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剔除异常值和缺失值。

(2)数据分类:根据儿童年龄将数据分为0-5岁、6-10岁、11-14岁三个年龄段。

(3)统计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三、数据分析结果1. 儿童肥胖现状(1)肥胖率:2018年至2022年,该地区儿童肥胖率逐年上升,由2018年的8.5%上升至2022年的11.2%。

(2)年龄段分布:0-5岁、6-10岁、11-14岁三个年龄段的儿童肥胖率分别为7.8%、10.2%、13.4%。

(3)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儿童肥胖率分别为10.6%和10.8%,无明显性别差异。

2. 儿童肥胖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家长对儿童饮食和运动关注不足,家庭聚餐过多,烹饪方式不合理等。

(2)学校因素:学校食堂提供的食物热量高、营养不均衡,缺乏体育锻炼。

(3)社会因素:社会压力大,家长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儿童饮食和运动。

3. 儿童肥胖与相关指标的关系(1)BMI指数与体重、身高呈正相关,肥胖儿童BMI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儿童。

(2)肥胖儿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

四、干预措施建议1. 家庭层面(1)加强家长对儿童肥胖的认识,提高家庭对儿童饮食和运动的关注度。

(2)合理膳食,控制热量摄入,提倡低盐、低糖、低脂的饮食习惯。

(3)鼓励家庭成员参与体育锻炼,增加亲子互动。

幼儿园肥胖儿个案跟踪观察记录

幼儿园肥胖儿个案跟踪观察记录

幼儿园肥胖儿个案跟踪观察记录
一、引言
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肥胖问题日益凸显。

肥胖不仅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其心理和性格产生不良影响。

为此,本文以一名幼儿园肥胖幼儿为例,进行个案跟踪观察,以期为解决幼儿肥胖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二、肥胖幼儿的基本情况
该名肥胖幼儿,男,4岁。

观察期间,体重明显超过同龄幼儿,BMI指数超标。

除此之外,幼儿性格活泼,喜欢运动,但饮食和作息时间不稳定。

三、肥胖原因分析
经过调查,幼儿肥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饮食不均衡: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过多,导致能量过剩。

2.运动不足:虽然喜欢运动,但日常运动量不足,无法消耗多余热量。

3.作息不规律:熬夜、晚睡等不良作息习惯,影响身体新陈代谢。

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采取以下干预措施:
1.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

2.增加运动量:鼓励幼儿参加户外活动,如跑步、游泳等,保证每天运动时间达到30分钟以上。

3.调整作息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五、干预效果及反思
经过为期3个月的干预,该名肥胖幼儿的体重逐渐下降,BMI指数趋于正常。

同时,其生活习惯也有所改善。

然而,肥胖问题的解决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

六、结论
幼儿园肥胖幼儿个案跟踪观察表明,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改善幼儿肥胖问题具有显著效果。

在今后的工作中,教师和家长应密切关注幼儿的饮食、运动和作息等方面,为幼儿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幼儿园幼儿身高体重分析总结【三篇】

幼儿园幼儿身高体重分析总结【三篇】

幼儿园幼儿身高体重分析总结【三篇】篇一:幼儿园幼儿身高体重的分析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发生了改变。

这些改变以及其他因素都会对幼儿的身高和体重产生影响。

在幼儿园中,身高和体重是常被家长和老师关注的方面之一。

首先,幼儿的身高和体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包括遗传、环境、饮食、锻炼等。

对于身高而言,遗传因素最为重要,但同时,饮食和运动也是决定身高的重要因素。

对于体重而言,饮食摄入和运动消耗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如果幼儿长期处于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中,同时又缺乏运动,那么很容易导致体重偏胖。

其次,在幼儿园中,我们可以通过定期的身高、体重测量来了解幼儿的身高和体重情况。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判断幼儿是否存在身高或体重异常,如果存在异常,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调整幼儿的饮食、增加运动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幼儿的身高和体重进行分类统计,得出某个年龄段或某个性别中身高和体重的平均值,以此来了解幼儿的整体情况。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幼儿期的身高和体重是处于不断增长和发育中的,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根据数据上的大小而做出判断。

如果幼儿身高或体重超过了平均值,当然需要关注,但我们也应该充分考虑孩子的家庭和个人特征,以及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和处理。

总之,在幼儿园中,身高和体重是需要时刻被关注和记录的,它们不仅关乎孩子的身体健康,还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层面。

我们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全面了解和管理孩子的身高和体重,让他们健康成长。

篇二:幼儿园幼儿身高体重的分析总结在幼儿园中,我们经常会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以了解孩子们的生长发育情况。

除此之外,身高体重的数据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参考,以制定幼儿园健康教育和营养膳食计划。

下面,我们来对幼儿园幼儿身高体重的测量数据做一个简要的分析总结。

首先,从幼儿园幼儿总体来看,身高和体重两个指标均呈正态分布。

也就是说,大部分幼儿身高和体重都处于正常水平范围内,少部分幼儿存在身高或体重偏高或偏低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体检调查儿童超重肥胖情况及健康教育分析
发表时间:2017-09-11T14:45:59.4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5期作者:纪文姝
[导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儿童的肥胖和超重问题成为了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问题。

(丹徒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科江苏镇江 212028)
【摘要】目的:对丹徒区某社区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超重及肥胖的状况展开调研,调研的内容还涉及到幼儿园员工的营养搭配知识、对儿童超重和肥胖情况的认知等,旨在获取关于进行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状况的解决方法,并对健康教育在降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中发挥的作用进行论证。

方法:从某社区幼儿园内随机抽取儿童、家长200名,幼儿园工作人员30名展开调研,健康教育的对象为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为期12个月,干预前后进行了儿童体检工作,并对家长和工作人员展开了围绕营养知识、儿童健康维护等方面的考核工作。

结果:干预前后,肥胖超重儿童的比例发生了差异。

出现超重肥胖结果的原因,与进食的速度、能量、偏食等有之际饿的关系。

如超重肥胖组儿童的运动时间就比正常体重组儿童的运动赶时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对社区的学龄前儿童的超重肥胖状况的调查,并开展健康知识教育之后,该社区的家长、幼儿园工作人员的营养知识以及喂养儿童的方法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说明加强营养知识的教育,提升家长的幼儿园从业人员的工作态度具有推广的价值[1]。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肥胖超重;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355-0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儿童的肥胖和超重问题成为了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问题。

如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疾病正在低龄化[2]。

但是学龄前的儿童,无论是智力发育还是知识水平尚不能自我来进行调理,必须要求家长和相关的幼儿园从业人员承担起的教育和抚育的责任,了解和学习营养知识,通过积极的行为和教育,引导儿童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3]。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对某社区幼儿园的儿童和家长抽样调查的方法,针对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工作人员的营养知识、行为和态度的现状,发生超重肥胖的原因以及如何开展健康教育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调查。

1.2 方法
儿童体检:
对随机抽取的儿童进行了体检,测量的内容包括身高、体重,并计算出儿童的体质指数。

根据BMI指数标准的规定,0~6岁的儿童的BMI参考值总:3~4岁的BMI指数在17.1到18.9之间,4~5岁的BMI指数在18.1到19.4之间。

5~6岁的BMI指数在18.4到20.5之间,均为超重,大于各个年龄段BMI超重指数最大值的,均为肥胖。

家长和工作人员调查:
对家长和工作人员展开了营养指数、态度行为等的问卷调查,包含了营养知识、饮食行为等主要内容,要求家长和工作人员对上述问题回答后,将调查问卷送回。

健康教育:
对家长和社区幼儿园的员工展开了12个月的健康教育,要求家长要对儿童传达教育讲座中的内容,社区要围绕儿童健康营养主题展开宣传[4]。

质量控制和评价:
体检前,由工作人员负责先参加BMI计算等内容的专业培训,然后参加专门的调查活动。

2.结果
2.1 参加本次调查的共有200名学龄前儿童和家长,体检的儿童200名,幼儿园工作人员30名营养调查问卷发出300份,回收275份。

营养教育干预后除了2名儿童由于迁出没有继续接收随访,其他体检儿童均参与了回访。

2.2 经过体检发现,参与调查的学龄前儿童200名,超重儿童30名,肥胖儿童18名,超重肥胖儿童比例为24%,营养干预后,超重儿童11名,肥胖儿童6人,所占比例降低为10%,干预前后超重肥胖儿童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将干预前检出的超重肥胖儿童分为超重肥胖组,随机选取正常体重身高儿童作为正常组。

经过对比发现,正常组儿童中和超重肥胖组中在进食速度、进食选择上有明显差异。

超重肥胖组儿童进食速度更快,进食能量更高,并喜欢吃西式油炸食品,而且超重肥胖组的儿童喜吃含糖量高的事物,每日平均运动量低于正常组。

3.讨论
由于某些营养素过多后产生的营养代谢异常,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成为超重及肥胖儿童,而且这个数字在逐年增加[5]。

当前在发达
国家中,儿童肥胖问题已经受到到医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针对学龄前儿童、肥胖展开对家长和看护人员教育势在必行。

经过对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因素加以分析后,得到的结论是,学龄前的超重和肥胖的因素受到遗传、出生体重、睡眠、饮食等情况的影响[6]。

通过对该社区学龄前儿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后,发现,健康教育在学龄前儿童、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为每个月进行一次健康教育课,课后由家长转达给儿童;社区开展主题活动,围绕儿童健康营养的主题内容,张贴海报,制作黑板报;针对营养过剩的儿童开展强化教育,做好家长课堂授课工作,同时改善儿童的饮食结构和运动方式。

经过加强健康教育,家长和幼儿园的工作人员的营养搭配知识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对学龄前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状况起到了改善的作用。

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的营养知识、形态和态度等都得到了提升,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值得在幼儿园工作中加以推广[7]。

【参考文献】
[1]徐莎.幼儿园体检调查儿童超重肥胖情况及健康教育分析[J].母婴世界,2016,(12):218-219.
[2]张申尧.上海市长寿路社区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调查及健康教育[J].复旦大学,2012.
[3]王金子,李宏亮,赵艾等.出生体重对3~6岁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6):6039-6042.
[4]乜国霈.城市、农村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3):2062-2064.
[5]华月芳.泰兴市学龄前儿童“六一”体检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5,(10):767-769.
[6]王欢,于盼,张雅蓉等.中国7城市学龄前儿童膳食模式与超重肥胖关系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0):4967-4971.
[7]杨丽萍.环境影响因素及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与3-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关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