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空气教学设计(完整资料).doc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空气教案

初三化学空气教案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初三化学
课题1 空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完整)初三化学空气教学设计.docx

(完整)初三化学空气教学设计.docx

《空气》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空气》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科目教学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资源空气化学年级九年级第一课时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难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

多媒体,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教师行为【活动导入】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可是空气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你能设计实验让我们感觉到空气的存在吗?【互动交流】因为汞有毒,你能改进上述实验,通过水面上升的体积反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师生共同归纳出探究实验的要点。

一、空气的组成:【提出问题】那么你对空气都知道了些什么呢?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根据已有知识,设疑,激发学生兴趣生活经验回答问题,将学生的视线引导到课题要学习的内容中来。

设计实验等根据已有知识,生活经验说出空气中含有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氧气、二氧化碳等。

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解决问题通过化学史实激发学生的人是怎么知道空气的成的呢?探究欲望。

【】本P26 拉瓦探究空气成分的化学史。

思考: 1.拉瓦是怎么知道气体体减少1/5 的?2.写出拉瓦程中的两个反的文字表达式3.拉瓦锡的实验得出了怎样的结论?【互交流】因汞有毒,你能改上述,通水面上升的体反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生共同出探究的要点。

学生交流。

1、找到一种可燃物来消耗氧气。

2、利用力差来生水倒流。

激活学生的知构,引学生将已学知与新的有机合,激学生的学机。

⋯⋯演示【 2-1 】器介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操作原因,察象,口答序,注意事。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空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空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空气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存在。

教学难点:理解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存在的实验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材《化学》九年级上册。

2. 实验器材:燃烧用的火柴、砂纸、试管、燃烧瓶等。

3. 实验课件和PPT。

4. 教学板书内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实验的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重要性。

二、讲解空气的组成(10分钟)
1. 介绍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等。

2. 通过对比空气和纯氧气的氧气的比例,引导学生理解空气的组成。

三、实验检验空气中氧气的存在(15分钟)
1. 利用燃烧瓶中的火柴燃烧产生氧气,再通过灭火棒的灭火来验证空气中存在氧气的方法。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四、实验检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存在(15分钟)
1. 利用燃烧瓶中的氢氧化钠与醋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再通过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来验证空
气中存在二氧化碳的方法。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五、总结与交流(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和结果,巩固学生对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存在的认识,解答
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加以调整教学方法。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精选5篇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精选5篇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精选5篇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篇1】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空气污染及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初步了解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空气的组成的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难点:能否用红磷以外的物质来测定空气的组成。

课型:探究型,多媒体课时:二课时实验准备:集气瓶、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烧杯、导管、弹簧夹、酒精灯、红磷、水、火柴。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出示一幅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图片提问1:这幅图片上除了蓝天、白云、草地、人、动植物外还有什么?——空气提问2: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空气。

讨论:请说出空气与我们的关系。

2、新课探究:空气的组成阅读:课本思考:二百多年前,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那他是如何研究的呢?拉瓦锡的结论是什么?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

[实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反应停止后,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内体积的1/5结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推论:空气中剩余的约4/5体积的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探究:1、在实验中发现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小于1/5,可能的原因是什么?2、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3、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探究参考:1、少于1/5的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温度没冷到室温就观察,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当燃烧到一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低,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2、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反应结束后瓶内有残余氧气;氧气含量低时,红磷熄灭,氧气剩余。

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案

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案

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空气的组成、性质和重要性。

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认识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空气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用一幅描绘大自然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大自然中有哪些元素?人是否需要这些
元素?为什么?引出本课将学习的内容。

2. 学习空气的组成(15分钟)
A. 进行实验,将空气通过氧气和氮气两种气体分析管分别放入氢气,观察气体发生的变化。

通过实验结果引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B. 教师讲解空气的组成,让学生用笔记记录要点。

3. 学习空气的性质(15分钟)
A. 进行实验,用空气和火柴发生反应,让学生观察火柴燃烧和灭火的结果。

通过实验结果
引出空气中含有氧气,是燃烧的必需气体。

B. 教师讲解空气的性质,让学生用笔记记录要点。

4. 空气的应用和重要性(10分钟)
教师结合实际例子,讲解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5. 拓展练习(5分钟)
课后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解题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有了初步了解,认识到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珍惜资源的观念,让学生从小懂得保护大自然。

初中化学教资教案空气

初中化学教资教案空气

初中化学教资教案空气
主题:空气
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以及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导入(5分钟)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空气,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作用和重要性。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空气”。

二、探究空气的组成和性质(15分钟)
1. 讲解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通过实验或示意图让学生了解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比例。

2. 探究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不可见、具有质量等。

三、探究空气的重要性(15分钟)
1. 了解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供给生物呼吸氧气、燃烧的必需品、传播声音等。

2. 讨论空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意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四、小结与评价(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空气的组成、性质和重要性。

通过提问或讨论,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家庭作业(5分钟)
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整理空气的组成、性质和重要性,并写下自己对保护空气的看法。

六、延伸活动(10分钟)
对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如果没有空气会发生什么?”等,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空气对人类和环境的重要性。

七、课后反思(5分钟)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道空气是什么,明白空气的组成成分。

2. 了解空气的性质和用途。

3. 知道怎样保护空气环境,让空气更加清洁。

教学重点:
1. 空气是什么,空气的组成成分。

2. 空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
1. 空气中氧气、氮气的含量比例。

2. 空气的组分对生物有什么作用。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空气分析装置。

2. 教具:空气模型、图片、实物样品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一下:你对空气有什么了解?空气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空气?
二、讲解(15分钟)
1. 空气是指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物,主要由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氩气和其他稀有气体组成。

2. 空气的性质和用途:支持燃烧、维持生命活动、调节气候和气象、传播声音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老师展示空气分析装置,教学生如何使用。

2. 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空气分析实验,观察空气中氧气、氮气的含量比例。

四、讨论(1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空气中氧气、氮气的含量比例对生物有什么作用。

五、总结(5分钟)
老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空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并提倡保护空气环境。

六、作业
1. 完成空气的组成成分表格。

2. 思考如何保护空气环境,写一篇小作文。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空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空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空气第一章:空气的组成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各种成分的体积分数。

2. 掌握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分数。

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

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教具:氧气瓶、蜡烛等。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氧气瓶和点燃蜡烛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成分和氧气的性质。

2. 讲解空气的组成成分:介绍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如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3. 讲解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的助燃性和氧化性。

4. 讲解氧气的用途:介绍氧气在呼吸、燃烧、医疗等方面的应用。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并思考氧气的用途。

教学反思:1. 学生对空气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分数的理解和记忆。

2. 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空气的污染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主要污染物。

2. 掌握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教学重点:1. 空气污染的原因和主要污染物。

2.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教学难点:1. 空气污染原因的理解。

2. 防治空气污染措施的实施。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教具:污染空气的样品、口罩等。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污染空气的样品和佩戴口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污染问题。

2. 讲解空气污染的原因:介绍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焚烧垃圾等导致空气污染的原因。

3. 讲解主要污染物:介绍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4. 讲解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介绍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监管、发展清洁能源等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5. 课堂练习: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空气污染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教学反思:1. 学生对空气污染原因的理解和记忆。

2. 学生对防治空气污染措施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空气质量的衡量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质量的衡量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空气》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学设计
(4)该反应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5)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实验讨论】实验结束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5分钟后回答:(1)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什么?
(2)燃烧匙内放过量红磷的目的是什么?
(3)为什么实验开始前要关闭弹簧夹?如未关闭,可能的后果是什么?
(4)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结果可能是什么?
(5) 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
主要是什么?有什么性质?
减小。

不冷却气体处于膨胀状态实
验结果会偏小。

(4)原理:磷+氧气五氧化二

P+O2P2O5
(5)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

学生讨论思考5分钟后回答:
(1)一是防止热的生成物溅落炸
裂瓶底;
(2) 使瓶内的氧气全部被消耗
掉。

(3)防止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后
逸出,使测定结果偏大。

(4)燃烧结束时瓶内压强减小,
瓶外的空气会进入集气瓶,引
起测量结果偏低。

(5)氮气。

难溶于水、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

培养分析能力
【实验反思】实验过程中的哪些操作的不当会造成
实验结果的偏差?
【归纳】
1、装置漏气。

2、红磷量不足,不能充
分耗尽瓶内的氧气。

3、未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就
读数。

4、将引燃的红磷伸入集
气瓶速度太慢。

【板书】空气的成分猜想、讨论
记录:体积分数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

增强记忆
【课堂小结】
1、空气的组成
2、物质的分类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包括
知识、技能、方法等。

提高学生的总结归
纳能力。

巩固新知
学习反馈
1、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
A、4:1
B、1:4
C、1:5
D、4:5
2、小浩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试猜想一下:
(1)他将观察到哪些现象?
(2)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到氧气占空气体积的的结论外。

还可以得出有关氮气性质的哪些结论?
(3)如他得到的结果中氧气含量小于理论值,试着帮他分析一下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清新的空气。

B、汽水
C、液态氧
D、水泥砂浆
4、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曾被称为稀有气体
B、都是无色无味气体
C、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
教学反思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将教学的起点放在已知与未知的衔接点上,是教师在这节课教学时着力考虑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在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地发表他们的想法与观点,突出学习目标的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