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空气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其性质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空气成分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学生珍惜和保护空气资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2. 难点: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和实验操作。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讨论等方式,掌握空气的组成和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集气瓶、水槽、烧杯、玻璃片、注射器等。

2. 实验药品:澄清石灰水、碘酒、硫粉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质分类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1) 介绍空气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讲解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如氧气的氧化性、氮气的稳定性、二氧化碳的植物光合作用等。

(3) 演示实验:用实验器材和方法展示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如氧气助燃实验、氮气不支持燃烧实验、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等。

(4) 学生分组实验: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和药品,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5) 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所学知识,分析空气的组成和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巩固新知(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空气组成和各成分性质和作用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让学生完成一些有关空气组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问题,讨论如何保护空气资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以及环保意识。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空气组成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对空气组成和各成分性质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初中化学空气优秀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优秀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及物理性质;
3.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氧气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方法:
以问题导向、实验演示和讨论为主要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提出问题:什么是空气?它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什么?
2. 讨论:让学生讨论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引导他们思考。

二、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1. 实验演示:将一根燃烧的木棒放入试管中,观察燃烧现象。

2. 讲解: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氧气是维持生物呼吸和燃烧的必需气体。

三、氧气的制备和性质
1. 实验演示:将过氧化氢加热,观察氧气气体的生成。

2. 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有分解过氧化氢法等,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支持生物呼吸和燃烧。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应用
1. 实验演示: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与醋酸反应,观察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

2. 讲解: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可用于饮料制作、消火等领域。

五、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空气组成和性质的掌握,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应用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实验演示和问题导向为主要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加深对化学空气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空气组成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组成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组成教案
主题:空气的组成
目标:了解空气的组成及氧气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 知道空气由哪些气体组成
2. 了解氧气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3. 掌握如何检测氧气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用氧气检测器
2. 空气成分的图片或图表
3. 白板和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1. 通过展示空气成分的图片或图表,引导学生讨论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

二、讲解空气的组成(15分钟)
1. 介绍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组成。

2. 强调氧气在生命中的重要性,以及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三、实验(20分钟)
1. 使用实验室用氧气检测器,进行检测氧气的实验。

2. 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了解氧气的存在及检测方法。

四、总结(5分钟)
1. 回顾空气的组成和氧气的重要性。

2. 强调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五、布置作业(5分钟)
1. 让学生写一份关于空气组成及氧气重要性的小结。

2. 带回来下节课需要的材料。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及氧气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操作检测氧气,增强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强调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案

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案

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空气的组成、性质和重要性。

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认识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空气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用一幅描绘大自然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大自然中有哪些元素?人是否需要这些
元素?为什么?引出本课将学习的内容。

2. 学习空气的组成(15分钟)
A. 进行实验,将空气通过氧气和氮气两种气体分析管分别放入氢气,观察气体发生的变化。

通过实验结果引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B. 教师讲解空气的组成,让学生用笔记记录要点。

3. 学习空气的性质(15分钟)
A. 进行实验,用空气和火柴发生反应,让学生观察火柴燃烧和灭火的结果。

通过实验结果
引出空气中含有氧气,是燃烧的必需气体。

B. 教师讲解空气的性质,让学生用笔记记录要点。

4. 空气的应用和重要性(10分钟)
教师结合实际例子,讲解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5. 拓展练习(5分钟)
课后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解题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有了初步了解,认识到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珍惜资源的观念,让学生从小懂得保护大自然。

初三化学空气教案人教版范文

初三化学空气教案人教版范文

初三化学空气教案人教版范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空气教案人教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化学空气教案人教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元素的存在,能说出元素的概念,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表格信息,提高交流表达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元素,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组成,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的概念,初步认识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难点】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课前展示几张图片,内容为“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加铁酱油”等,请同学在观看图片的同时说出图片中物品名称并思考这里的氟、钙、碘、铁表示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元素。

【教师引导】没错,经过上节课对原子构成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并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就是刚刚大家所说的元素,而元素其实有100多种。

那么元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解开元素之谜。

环节二:新课讲授内容一:认识元素的概念【图片展示】在多媒体上展示鸡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图片,并介绍它们的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而碳酸钙是由碳、氧、钙三中元素组成,同时请学生思考之前学习的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它们与碳酸钙有哪些相同之处。

【学生回答】氧气、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元素。

【教师引导】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同样的,将质子数都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将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接着请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元素的概念。

空气初中化学教案

空气初中化学教案

空气初中化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掌握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例;
3. 了解空气的污染问题及预防方法。

二、教学重点:
1. 空气的组成;
2. 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例;
3. 空气的污染问题及预防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存在;
2. 空气污染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内容:
1. 空气的组成及性质;
2. 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例;
3. 空气污染及预防方法。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空气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例;
3. 实验:进行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空气的不同成分;
4. 讨论:讨论空气污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六、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对空气知识的掌握情况;
2. 组织学生参加空气污染防治相关活动;
3. 督促学生完成相关作业。

七、教学反思:
1. 对于不同学生的理解程度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2. 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八、课后作业:
1. 完成相关习题;
2. 收集空气污染相关新闻,撰写一篇小结。

以上为初中化学《空气》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教资教案空气

初中化学教资教案空气

初中化学教资教案空气
主题:空气
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以及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导入(5分钟)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空气,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作用和重要性。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空气”。

二、探究空气的组成和性质(15分钟)
1. 讲解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通过实验或示意图让学生了解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比例。

2. 探究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不可见、具有质量等。

三、探究空气的重要性(15分钟)
1. 了解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供给生物呼吸氧气、燃烧的必需品、传播声音等。

2. 讨论空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意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四、小结与评价(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空气的组成、性质和重要性。

通过提问或讨论,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家庭作业(5分钟)
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整理空气的组成、性质和重要性,并写下自己对保护空气的看法。

六、延伸活动(10分钟)
对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如果没有空气会发生什么?”等,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空气对人类和环境的重要性。

七、课后反思(5分钟)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初中化学空气教材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教材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教材教案
课程名称:空气的组成与性质
适用年级:初中
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性质;
2. 掌握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比例;
3. 知道空气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 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不可见;
3. 空气中气体的含量和比例;
4. 空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准备一瓶空气,并向学生展示;
2. 提问: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二、学习(25分钟)
1. 讲解空气的组成及性质;
2. 讲解空气中气体的含量和比例;
3. 展示实验:通过燃烧蜡烛,让学生了解氧气对火焰的作用;
4.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空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三、练习(15分钟)
1. 练习题:空气中氮气的含量约为多少?氧气的含量又是多少?
2.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实验数据来回答问题。

四、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强调空气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5分钟)
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空气的作用和应用的小论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空气的组成及性质,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

同时,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思考、动手实验,增强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学设计
晋源区金胜中学
杜建忠
2012.5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学设计
成分的化学史实。

思考: 1.拉瓦锡是怎么知道气体体积减少1/5的?
2.写出拉瓦锡实验过程中的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拉瓦锡的实验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互动交流】因为汞有毒,你能改进上述实验,通过水面上升的体积反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
师生共同归纳出探究实验的要点。

学生讨论交流。

1、应该找到一种可燃物来消耗氧气。

2、利用压力差来产生水倒流。

……
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
学生将已学知识与新的问
题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
习动机。

演示【实验2-1】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顺序,注意事项。

边做实验边提出观察的注意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盛放红磷的集气瓶内,除了水,还有什么?
(2)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
(3)红磷熄灭冷却后把弹簧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4)该反应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5)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实验讨论】实验结束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5分钟后回答:
(1)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什么?
(2)燃烧匙内放过量红磷的目的是什么?
(3)为什么实验开始前要关闭弹簧夹?如未关闭,可能的后果是什么?
(4)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结果可能是什么?
(5) 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什么?有什么性质?认识仪器
讨论操作原因,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口答
1、空气。

2、红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冒
出白烟。

3、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
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因为红
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导致瓶内压强
减小。

不冷却气体处于膨胀状态实验结果会偏
小。

(4)原理: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P+O2P2O5
(5)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学生讨论思考5分钟后回答:
(1)一是防止热的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2) 使瓶内的氧气全部被消耗掉。

(3)防止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后逸出,使
测定结果偏大。

(4)燃烧结束时瓶内压强减小,瓶外的空
气会进入集气瓶,引起测量结果偏低。

(5)氮气。

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
烧。

用边介绍实验步骤边提出
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观察时
边记录边回答问题,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分析能力
【实验反思】实验过程中的哪些操
【课堂小结】
1、空气的组成
2、物质的分类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技能、
方法等。

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巩固新知
学习反馈
1、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
A、4:1
B、1:4
C、1:5
D、4:5
2、小浩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试猜想一下:
(1)他将观察到哪些现象?
(2)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到氧气占空气体积的的结论外。

还可以得出有关氮气性质的哪些结论?
(3)如他得到的结果中氧气含量小于理论值,试着帮他分析一下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清新的空气。

B、汽水
C、液态氧
D、水泥砂浆
4、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曾被称为稀有气体
B、都是无色无味气体
C、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
教学反思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将教学的起点放在已知与未知的衔接点上,是教师在这节课教学时着力考虑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在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地发表他们的想法与观点,突出学习目标的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