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与配方奶喂养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实效性对照探究
三种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智力发展的影响

三种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智力发展的影响目的探讨喂养方式对婴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方法采用修订版的贝利婴儿发展量表计算婴儿智力发展商(MDI)和运动发展商(PDI)以衡量婴儿的智力发展水平。
结果母乳喂养组MDI、PDI均明显高于混合喂养组、人工喂养组(P<0.05)。
结论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的智能发育。
标签:喂养方式; 智力发展商; 婴儿婴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其智能发育速度在人的一生中也是最快的。
研究表明,不同的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生长、生理机能、抗病能力等多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2]。
本文对2007年6月~2008年12月我院儿保科系统管理的860名婴儿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修订版的贝利婴儿发展量表测量婴儿的智能发展水平,以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智能发育的作用和影响。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选择2007年6月~2008年12月我院儿保科系统管理的月龄范围在4~12个月的健康婴儿860例。
对以上婴儿的母亲就喂养方式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
根据喂养方式调查结果分为三组:①母乳喂养组:出生后4个月内,除母乳外未喂过其他液体或固体食物;②混合喂养组:出生4个月内除母乳外,还给婴儿添加其他饮料或母乳代乳品;③人工喂养组:出生后4个月无母乳,完全喂养母乳代乳品或其他食物。
1.2 智能发育测量各组婴儿满12个月时进行智能发育的评价。
采用中国城市修订版的贝利婴儿发展量表计算婴儿智力发展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和运动发展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以衡量婴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3]。
1.3 统计学分析多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纳入调查研究的婴儿860例,其中返回有效调查827例,母乳喂养343例,占41.5%;混合喂养357例,占43.2%;人工喂养127例,占15.3%。
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指南-确认版

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指南摘要:尽管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是早产儿管理的基础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这也是最具有争议的一个领域。
最佳营养能改善生长和神经系统发育,并且能降低脓毒症发病率,甚至可能降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
关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新生儿专家和儿科医生的观点具有很大差异。
加拿大McMaster大学建立了一个关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指南的工作组,这个工作组列出了很多关于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必须回答的问题,并系统评估文献,严格提出询证依据,最终形成了一套全面的指南。
这些指南为技术水平的评估建立了基础。
这个评估涉及非营养喂养,营养喂养,配方,特殊情况的喂养,喂养耐受的评估及胃潴留,胃食管返流和甘油灌肠的处理。
关键词: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评估1.引言足够的营养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生长和健康的必要条件。
肠内营养可避免血管导管插入,脓毒症,全静脉营养不良反应及禁食相关的并发症,因而优于全部肠道外营养(TPN)。
早期肠外营养可作为肠内营养的补充,在早产儿营养方案中夜也至关重要,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的总体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达到完全肠内营养,同时保持最佳的增长和营养状态,并且避免喂养速度过快所造成的不良反应。
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很困难,并且争议很多。
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一个由新生儿学专家、研究员、营养学家、全科护士、护士、泌乳顾问及职业临床医学家组成的多学科工作组开展了结构化文献查阅,严格提出询证依据,通过新生儿科医生广泛讨论,最终形成了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的实用性建议,这也是评估的基础。
有些地方证据有限,在专家们一致同意的基础上我们对此提出了合理的方法。
我们尽可能按照询证医学中心的标准标注出了证据级别(LOE)。
证据级别分类如下:1a 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系统评价(同质性)1b 置信区间较窄的单个随机对照研究2a 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同质性)2b 单个队列研究和低质量随机对照研究3a 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同质性)3b 单个病例对照研究4 病例系列报道、低质量队列研究和低质量病例对照研究5 没有明确评价的专家意见如果一个负号作为后缀(比如1a-或者1b-),它表示一个研究具有广泛地置信区间或者表示一个系统性评价具有很大的异质性。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的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的指南一、背景新生儿是人类生命的起始阶段,其健康发育离不开适当的营养支持。
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新生儿营养支持的指南。
本文将重点介绍该指南的主要内容。
二、母乳喂养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食品,它具有完整的营养组成和免疫因子。
中国指南强调,在可能的情况下,新生儿应进行独家母乳喂养,即前六个月内只喂母乳。
对于不能或不愿意进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应使用配方奶粉进行喂养。
同时,指南提醒妇女在怀孕期和产后加强营养,以具备充足的母乳供给。
三、蛋白质供给新生儿对蛋白质的需求相对较高,因此指南建议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对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他们可以通过增加每天喂奶的频率和时间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对于配方奶粉喂养的新生儿,应根据其年龄和体重确定蛋白质的摄入量,以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
四、能量供给新生儿的能量需求主要来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指南建议母亲通过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来提供足够的能量给新生儿。
对于不能进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配方奶粉中应含有足够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满足其能量需求。
五、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新生儿对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需求也相对较高。
中国指南推荐给予新生儿适量的铁、锌、钙、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K等营养素的补充。
对于配方奶粉喂养的新生儿,这些营养素应在配方奶粉中得到充分补充。
六、早产儿的营养支持早产儿出生时健康水平较低,需要特殊的营养支持来促进其生长发育。
指南建议早产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进行肠内喂养,并逐渐增加进食量。
对于早产儿,应特别关注蛋白质和能量的供给,以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要。
七、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新生儿可能需要额外的液体和电解质补充,尤其是在需要静脉输入的情况下。
指南建议根据新生儿的生理状态和临床状况,调整液体和电解质的补充量,并密切监测血钙、镁、钾、磷等电解质的水平。
八、其他注意事项指南强调新生儿营养支持的个体化,要根据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临床特征进行调整。
早产儿出院后神经发育支持性照护的最佳证据总结

早产儿出院后神经发育支持性照护的最佳证据总结早产儿出院后神经发育支持性照护的最佳证据总结近年来,早产儿的出生率逐渐增加,早产儿的神经发育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早产儿出院后,针对他们的神经发育问题进行支持性照护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早产儿出院后神经发育支持性照护的最佳证据进行总结,以期为早产儿的发育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首先,尽早建立早产儿的发育评估机制是关键。
早产儿的发育水平与出生时的孕周、出生体重以及患病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早期评估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早产儿的神经发育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支持性照护计划。
早产儿的发育评估工具主要包括Bayley发育量表、Prechtl早产儿发育评估方法等,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婴儿的年龄、行为表现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其次,促进早产儿早期皮肤接触是重要的神经发育支持措施。
早期皮肤接触可以促进早产儿与父母之间的亲密联系,提高早产儿的整体发育水平。
研究表明,早期皮肤接触能够促进早产儿的母乳喂养率,减少感染的发生率,增加婴儿的睡眠时间,提高其情绪稳定性等。
因此,鼓励早产儿与父母之间的早期皮肤接触能够为早产儿的神经发育提供更好的支持。
此外,早产儿在出院后需要接受早期干预以促进他们的神经发育。
早期干预的内容主要包括躯体疗法、听觉疗法、触觉疗法等。
躯体疗法能够通过刺激早产儿的运动系统,促进他们的感知和反应,有利于婴儿的发育。
听觉疗法则通过早产儿对声音的感知和听觉刺激,有助于促进他们的听觉发育和语言发展。
触觉疗法则通过刺激早产儿的皮肤触觉系统,增强他们对触觉刺激的敏感性,提高他们的触觉认知能力。
早期干预需要有专业的医护人员指导和全面的计划,以确保早产儿得到最佳的神经发育支持。
此外,早产儿的营养摄入对他们的神经发育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早产儿由于胃肠功能未发育完全,常常存在喂养困难的问题。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早产儿的年龄和发育情况制定适合的喂养方案,以确保早产儿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早产儿母乳及早产儿配方奶的营养成分

早产儿母乳及早产儿配方奶的营养成分引言—母乳或市售早产儿配方奶均可为早产儿提供肠内营养。
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推荐将母乳作为所有婴儿的首选喂养方式,但对于早产儿则需要补充母乳强化剂以满足其营养需求[1]。
尽管首选母乳,但当母亲乳汁不足或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时,可选择早产儿配方奶。
早产儿配方奶可以满足早产儿生长所需的营养,但缺乏母乳中众多的生物活性因子。
本专题将比较母乳和早产儿配方奶的多种成分,探讨其满足早产儿营养需求的能力。
其他与早产儿肠内营养相关的话题参见下列专题:●(参见“早产儿的母乳喂养及母乳强化”)●(参见“早产儿肠内营养策略”)●(参见“早产儿母乳喂养”)●(参见“新生儿骨骼健康的管理”)概述—为了达到最佳生长状态,早产儿在新生儿期的营养需求比在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大。
原因如下:●相较于足月儿,于晚期妊娠起始阶段出生的婴儿由于营养储备较少常常存在生长受限[2]。
●低血压、缺氧、酸中毒、感染及手术等医学问题会增加代谢能量需求,从而增加营养需求。
●早产儿胃肠道的生理发育不成熟也是阻碍生长的因素,包括胃肠动力低和肠酶活性低,以及治疗的影响(如,皮质类固醇治疗)。
为了满足早产儿较高的营养需求,需要对母乳进行强化(表1)。
如果无法获得母乳,则应给予早产儿富含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及微量营养素的早产儿配方奶。
这种营养支持有助于纠正早产儿出生时的生长受限,并助其达到适当的体重增长速度(约为足月儿的两倍)[3,4]。
若早产儿因发育不成熟或是医学问题而无法进行肠内喂养,则有必要给予肠外营养。
(参见“早产儿的肠外营养”)蛋白质—根据蛋白质在酸中的溶解度,可将乳汁中的蛋白质分为两类:乳清蛋白和酪蛋白。
母乳和早产儿配方奶均以乳清蛋白为主,且两者的氨基酸组成也优于牛奶和足月儿配方奶,对早产儿十分有益[5]。
以乳清蛋白为主—母乳和早产儿配方奶中乳清蛋白相对于酪蛋白所占比例更高。
早产儿延续性护理服务的研究进展

早产儿延续性护理服务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围生医学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早产儿的出生率逐渐提高,其生存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
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
离院后对生活环境、喂养、疾病预防和皮肤护理等有更高的需求。
延续性护理是近年来提倡的一种人性化服务模式,是住院护理的延伸,能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
早产儿延续性护理的实施,顺应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完善了整体护理的内涵,对改善早产儿的疾病预后及疾病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为研发新生儿延续性护理指南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
关键词:早产儿;延续性护理;生存质量随着围生医学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早产儿的出生率逐渐提高,其生存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
早产儿由于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不完善,潜在疾病较多,容易发生感染,其后机体的生长发育及适应能力较正常分娩儿差[1]。
因此,离院后,对早产儿的生活环境、喂养、疾病预防和皮肤护理等提出更高要求。
医院过渡到家庭的延续性护理是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和促进其生长发育的有效手段,保证早产儿出院后得到专业的护理指导。
然而,目前在我国延续性护理起步较晚,并且形式较单一。
尤其对早产儿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较少,亟待解决探索有效、规范的延续护理服务模式。
现结合我国开展延续性护理的现状,针对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出院患者的实践研究,对早产儿延续性护理的定义、内容、延续性护理措施及延续性护理服务对早产儿生存质量的效果进行综述。
1 早产儿及延续性护理的定义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2]。
延续性护理是国际上自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
美国老年病协会将延续性护理定义为:设计一系列护理活动,以确保患者在不同健康照顾场所之间转移时所接受的健康服务具有协调性和连续性,预防或减少患者健康状况的恶化[3]。
2 早产儿延续性护理内容主要包括从医院到家庭的过渡支持、喂养支持、营养及生长发育支持、与临床医生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等[4]。
营养强化对出院后早产儿生长及智能发育影响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
论
著・
营养强化对 出院后早产儿生长及智能发育 影 响的前 瞻性 对照 研 究
黄 益 华 郑 戈 项 文娜 丁 吴女 张智品 薛孝 忠 1 瑞 安市 妇幼 保健 院 ( 江瑞安 . 浙 3 5 0 ) . 安市 人 民医 院 ( 江瑞 安 2 2 0 ;2 瑞 浙 350 ) 220
结 论 营养 强 化 有 助 于 加 快 早 产 儿 体 质 量 、身 长 的 生 长 速 度 ,并 改 善 其 智 能 发 育 。
【 临睐儿科杂志 .02.0 3 . 1 2 1 2 1 3 ( )2 -  ̄t
关键词 : 配方 奶 粉 ; 生 长 发 育 ; 营 养 强 化 ; 早 产 儿
组早产儿 3 4例 ,对 照 组 3 6例 。 人 组 时 两 组 早 产 儿 的 胎 龄 、体 质 量 、 身 长 等 差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00 ) 营 . 。 5 养 强 化 组 早 产 儿 在 矫 正 年 龄 9 月 时 体 质 量 、 身 长 及 智 能 发 育 均 优 于 对 照 组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0 ) 个 P . 。 5
摘要 :
目的
探 讨 营 养 强 化 对 出 院 后 早 产 儿 体 格 生 长 及 智 能 发 育 的影 响 。方 法
采 用 前 瞻 性 随 机 对 照 研
究 方 法 ,选 择 刚 出 院 的 早 产 儿 并 随 机 分 为 营 养 强 化 组 ( 受 营 养 强 化 配 方 奶 粉 喂 养 ) 对 照 组 ( 通 配 方 奶 粉 喂 接 和 普
rn o zd su y a d mie td
HU N i u A G Y—  ̄,Z NG G 。 I G We—  ̄ h HE e,XAN nr ,DNG Wun H N h-if,XU u I —v,Z A G Z i n p E
儿科母乳喂养实训报告总结

一、前言母乳喂养是婴儿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营养来源,也是我国卫生部门大力推广的婴幼儿喂养方式。
为了提高我自身在儿科母乳喂养方面的专业素养,近期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儿科母乳喂养实训。
现将实训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总结如下。
二、实训内容1. 母乳喂养的理论知识实训期间,我们系统地学习了母乳喂养的基本知识,包括母乳的营养成分、母乳的分泌机制、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乳喂养的技巧等。
通过学习,我对母乳喂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母乳喂养对婴儿健康成长、降低婴幼儿疾病发生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 母乳喂养的临床实践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参与了儿科病房的母乳喂养指导工作,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专业、个性化的母乳喂养指导。
具体内容包括:(1)评估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包括乳汁分泌量、婴儿吸吮情况等。
(2)指导产妇进行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婴儿的含接姿势。
(3)针对产妇和婴儿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如乳头疼痛、婴儿吸吮困难等。
(4)教授产妇如何保持乳房卫生,预防乳腺炎等疾病。
(5)解答产妇和家属关于母乳喂养的各种疑问,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3. 母乳喂养的个案分析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选取了几个典型病例进行个案分析,深入了解母乳喂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通过分析,我们掌握了以下要点:(1)早产儿母乳喂养:早产儿由于各脏器功能发育不成熟,容易产生并发症。
母乳喂养对早产儿而言,不仅提供营养,还能提高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职场妈妈母乳喂养:职场妈妈由于工作繁忙,可能面临乳汁分泌不足、无法按时哺乳等问题。
通过科学的方法,如定时吸乳、保持乳房卫生等,可以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3)母乳喂养与配方奶喂养的对比:母乳喂养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如提高婴儿免疫力、降低婴幼儿疾病发生率等。
但在特殊情况下,如母亲患有严重疾病、婴儿过敏等,可考虑配方奶喂养。
三、实训收获1. 提高了专业素养:通过实训,我对儿科母乳喂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母乳喂养的基本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乳与配方奶喂养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实效性对照探究
目的探讨母乳及配方奶喂养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并对其时效性进行对照研究。
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0例早产儿作为实验组,给予母乳喂养;另选60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给予配方乳喂养,实验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分别在3个月、6个月两组早产儿智力发育水平进行比较,经对照分析智力均有增长,但在NBNA、PDI、MDI和疾病发生率等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经过两组实验数据的对照研究,分析其时效性,母乳喂养能显著促进早产儿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是较好的哺育方式。
标签:母乳;配方奶;早产儿;智能发育
围产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在这之中,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的健康和发育有至关重要的影响[1]。
母乳是婴幼儿理想的食物,随着人们对婴幼儿喂养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母乳喂养越来越得到重视[2]。
为了研究母乳和配方奶喂养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我们对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一般资料进行分析,为早产儿制定合理的喂养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其时效性对照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1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120例,其中男79例,女41例。
分娩胎龄(31.4±1.4)w,出生体重(1869±275)g 且达到矫正胎龄的平均体重,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正常且均达到早产儿出院标准,且均无先天性畸形、内脏等器质性疾病和各种感染等。
60例早产儿作为实验组,给予母乳喂养;另选60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给予配方乳喂养,实验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Apgar 评分、父母教育年限、母亲生育年龄、家庭总经济收入等[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为避免对数据对照研究结果产生影响,两组早产儿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期间的常规护理、保健措施、测试项目等均相同。
对60例采用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出院后在喂养时间、姿势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医护人员要给母亲必要的健康教育指导。
对60例采用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一般原因是母亲完全无奶水,或者奶水严重缺乏须以配方奶为主母乳为辅。
出院前对于实验组和对照组早产儿均给予必要的健康指导,每3个月随访1次,并统计第3个月、6个月的相关指标。
1.3评价指标通过采集实验组和对照组早产儿的第3个月、6个月的相关信息,评价智力发育情况指标有以下三个:①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4];②智能发育指数(MDI)[5];③早产儿20 项行为神经测定评分(NBNA)[6]。
并统计3个月、6个月的相关常见新生儿疾病发病率。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统计学处理采用t、χ2检验,统计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对统计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实验组和对照组早产儿3个月、6个月智力发育对比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6月份与3月份相比,MDI、NBNA、PDI和头围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实验组在MDI、NBNA、PDI 和头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实验组和对照组早产儿3个月、6个月常见病症发病率对比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实验组发病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
经过两组实验数据的对照研究,分析其时效性,母乳喂养能显著促进早产儿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是较好的哺育方式。
3 讨论
对无母乳或少母乳的母亲来说,配方奶的出现是一个好消息,有关研究称可以满足出院后早产儿生长需要[7],实验数据对比分析显示,母乳喂养能显著促进早产儿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是较好的哺育方式、在早生儿喂养过程中,应以母乳喂养为主,配方奶喂养为辅。
母乳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且易于被早产儿吸收,满足早期体格快速生长的需要。
同时母乳中还含有IgG、IgM等抗体还可以提高早产儿机体免疫能力[8],实验组和对照组早产儿3个月、6个月常见病症发病率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常见疾病发病率明显较低,也证实了母乳喂养早生儿机体免疫力较高。
表1统计数据显示,实验组MDI、NBNA和PD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头围是反映大脑发育程度的指标,实验组明显较大,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母乳喂养存在的优势。
此外母乳喂养增进了母亲同早产儿的感情交流,对早产儿的身心健康和体质发育有益,愉快的情绪对神经发育起促进作用,最终加快了智力的发育。
所以母乳喂养在早产儿智能发育方面具有更好的时效性,是经临床试验证实的较好的哺育方式。
参考文献:
[1]朱会明,孙连芹,景代群.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8):1092-1094.
[2]王金秀,朱荣平,周萍芳,等. 母乳及配方奶喂养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5):2078-2079.
[3]陈静,蒋琦,富林宝,等.母乳及早产儿配方奶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3):293-294.
[4]A imoneA,Rovet J,W ard W,et al. Growth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human milk-fed premature infants provided with extra energy and nutrients early after hospital discharge:1-year follow-up. Journal of Pediatric Gastroen terology And
Nutrition [J].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2009,49(4):456-466.
[5]林新容.新生儿抚触体位的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4):483-484.
[6]陈冠仪,敖黎明.配方奶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的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1(11):912-916.
[7]趙荣凤,李玉玲,李硕,等.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幼儿智力及行为发育的影响[J].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924-1927.
[8]温泉,孟琼.3组不同喂养方法对转乳期婴儿体重及身长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9):1039-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