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安全教育教案

六年级上安全教育教案

1、安全教育第一课(一)教学目标:1、通过一系列的知识性的活动,让学生们树立安全意识,从精神上远离安全隐患,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进行饮食安全,交通安全、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等。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学会一些自救的方法,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能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自己.3、让学生了解交通、活动、意外事件中必备的安全知识,懂得安全的重要,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达给周围的人们,做安全教育的小小宣传员活动目的.(二)教学过程:1、导入:列举出生活中的安全事例。

2、安全工作的重要性a、公路上、公共场所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是因为有的人安全意识不强。

b、班级举例:学校发生的事故及后果。

c、目前学校抓的几项工作。

(三)、小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1、学生讨论。

2、集体归纳.(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闹,不爬围墙,不爬树,不接近有电等危险地点,劳动时,注意安全,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课外不玩火,不玩水。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骑自行车宁慢勿快,切勿双手撒把。

上、下坡要下车,通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3)财产安全,保管好自己的物品、钱财,如有遗失或遇偷盗、敲诈等应向老师及时反映或报警。

(4)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三无"厂家生产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5)严防因游泳带来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禁止任何同学私自到游泳池、水潭、小溪等有水源的地方嬉戏与游泳的;除非有父母亲的亲自陪同。

(四)、学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

(五)、教师小结小结内容:同学们好!今天是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天第一节课,新年里同学们又长高了许多,也更懂事了,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学习、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小学生应该记住的一些安全知识.2、交通安全活动目的:1、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懂得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2、知道从事交通运输业人们的辛勤劳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爱护交通设施的意识。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小学六年级(上期)信息技术电子教案执教老师: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电子教案目录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电子教案刺探磁盘和文件夹的秘密(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掌握利用“属性”了解磁盘大小,使用情况,卷标名字等信息;利用“属性”了解文件夹,文件有关信息;学会修改文件、文件夹的属性(只读等);用“资源管理器”看磁盘和文件夹。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尝试探索,学会查看有关磁盘和文件的信息,观察各各磁盘和文件的属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良好的上机习惯,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重难点:学会查看和理解有关磁盘和文件夹、文件的信息教学准备:网络教室(学生机具备硬盘)、window98、磁盘中准备一些文件夹和文件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小明的妈妈为他买了一个MP3播放器,据说有512兆,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大概能装多少首歌曲?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存储空间大小的单位?这些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新课教学):师:同学们,电脑中的硬盘和MP3播放器哪个容量更大?打开电脑,你能在“我的电脑”中找出硬盘C:的容量大小信息吗?1、学生探究:在“我的电脑”中了解每个硬盘使用情况,填写下表:卷标总容量GB已使用GB剩余GBC:D: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选中磁盘后有什么新信息出现一、进一步了解磁盘信息E:抽生汇报:你的电脑中每个硬盘各多大?你是怎么查看到的?2、提问:如果要同时列出所有磁盘的使用情况,又该怎么做?找同学回答具体操作步骤。

此处应提示学生读书,从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验。

二、查看和修改磁盘的卷标师:在“我的电脑”窗口中,C:、D:、E:是盘符,为了进一步说明哪个盘主要保存什么内容,操作系统允许我们给磁盘取一个简单的“名字”,这就是显示在盘符左边的卷标。

例如,我们一般把C盘叫“系统盘”,保存游戏的叫“游戏盘”等等。

如果想修改卷标,该怎么做呢?学生尝试,或通过看书学习操作的方法,学会后演示给本组同学看。

六年级上册全册数学电子教案

六年级上册全册数学电子教案

六年级上册全册数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3. 能够运用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分数乘法的概念,解释分数乘法的意义。

2. 演示分数乘法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进行练习。

3. 引入分数除法的概念,解释分数除法的意义。

4. 演示分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进行练习。

5. 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进行解决。

教学评价:1.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分数乘法和除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能力。

第二章:比例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比例的概念,解释比例的意义。

2. 演示比例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进行练习。

3. 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进行解决。

教学评价:1.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能力。

第三章:圆教学目标:1. 理解圆的概念,掌握圆的性质。

2. 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圆的概念和性质。

2.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圆的概念,解释圆的性质。

2. 演示圆的性质,让学生进行练习。

3. 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进行解决。

教学评价:1.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圆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能力。

第四章:角的度量教学目标:1. 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2. 能够运用角的度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角的概念和度量方法。

2.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角的概念,解释角的度量方法。

长春版六年上册语文教案全册电子版

长春版六年上册语文教案全册电子版

教学过程
一、请大家自读课文,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苏武十九年的牧羊生活呢?
(苦、艰难、生不如死等相关词语)
二、请大家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苏武生活的穷困及愁苦,你对他的处境有怎样的感受?
三、苏武的哪些经历让你感到心酸?找出来并谈一谈你的体会。

相机指导:相机引导
1.“雪地又冰天”雪落地而不化,可见天气已经寒冷,而又结冰,可见天气(十分寒冷),而牧羊又在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我们学过《第一场雪》,文中提到,西。

,可见天气(特别寒冷)。

在这样的天气里,就是锦帽貂裘,也难以抵抗寒风的侵袭呀,可是我们的苏武,那个并没有料知自己会被扣押的苏武,他穿着什么呀?难以御寒的布衫,他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十九年,228个月,6935天,别说一天,每一秒都是痛苦的煎熬!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到心酸。

2.这“难中难”仅仅是雪地及冰天,也就罢了,苏武又随时面临着什么的威胁?一个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渴了只能吃雪,饿了只能吞毡,这么冷的天,如果能喝上一口热水,对于苏武来说,过分吗?这么冷的天,吃上一口娘做的家常饭,过分吗?悲,我们的苏武,只能吃冰冷的雪,冰冷的雪,怎能帮助他御寒?我们的苏武,他只能吃难以下咽入肚后难以消化的毛毡!这根本不能称做食物的东西,怎能帮助他御寒?同学们,苏武只是一个普通人啊,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啊,而不是一块没有知觉的石头,他的感觉并不迟钝,这一切,怎能不让我们感到心酸?。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电子书(五篇)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电子书(五篇)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电子书(五篇)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电子书篇一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欣赏,我能体会到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以及对我这个残疾人的深深感激。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我体会到了帮助残疾青年的良好品质和对青年的深深感激。

教学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不希望被欺骗,因为谎言可能会给人带来很大的伤害,可是有些谎言却是善意的,能给人带来关心和温暖。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关心和温暖。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强调“匹”的读音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1、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先来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中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勾画一下。

然后指名说,出示课件a.认真读读课文,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b.课文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2、师:下面,请同学们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先自学思考,然后我们再进行交流。

3、全班反馈交流。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分别是谁对谁说的?用意是什么?(师提示:句子的表面意思是什么?含着的意思是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说完后再读句子)对青年说的话。

“我”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

表面上是关心马,实际上就是“我”对青年的关心。

)过渡:我们知道,原本无马,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残疾青年却假称有马,于是他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板书:善意的谎言)那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这些句子,然后用心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

四、明白真相,体会真情师: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了吗?(没有)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

六年级(上册)数学电子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电子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2 教学内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3 教学步骤引入分数的概念,回顾分数的加减法规则。

通过例题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通过例题讲解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4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第二章:百分数的应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百分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3 教学步骤引入百分数的概念,解释百分数的意义。

通过例题讲解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4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第三章:几何图形的认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

让学生学会用几何图形进行拼图。

3.2 教学内容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

几何图形的拼图方法。

3.3 教学步骤介绍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讲解几何图形的拼图方法,并进行演示。

让学生进行拼图练习。

3.4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用图表表示数据。

4.2 教学内容数据收集的方法。

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

4.3 教学步骤讲解数据收集的方法,如调查、观察等。

讲解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如条形图、折线图等。

让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和制图练习。

4.4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第五章:解决实际问题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

5.3 教学步骤讲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列方程、算术法等。

通过例题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让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语文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5篇

语文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5篇

语文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5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1一、学习目标M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读读写写”中有关本课的词语“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N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O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P4理解“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二、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地球的图片及介绍性文字。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导语,明确要求在上一组课文中,我们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真情。

你可想过,人与自然的相处同样需要我们付出真情。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组课文,先读读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

谁来说说,学习本组课文我们要明确哪些任务?(一要注意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二要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看图引入,初读全文M看一组有关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简介地球。

N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课文去走近地球、了解地球吧!请同学们放声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不懂的字词先自己想办法试着解决。

O学生自由读课文。

P出示要求读写的词语,认读正音,并交流已理解的词语意思。

默读课文,梳理内容M默读课文,然后跟周围的同学讨论: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N交流反馈:可以选择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方面来向大家汇报,并朗读相应的段落:地球的美丽壮观与渺小(第1至2自然段);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第3至4自然段);人类无法移居的事实(第5至7自然段);人类应保护地球(第8至9自然段)。

概括大意,初解课题M根据梳理的几方面内容,引导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N联系主要内容,讨论交流: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O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知道了她的样子非常──(美丽壮观),但同宇宙相比又是显得非常──(渺小)。

可打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全册

可打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圆课题:圆的认识(一)课时:总10课时分第1课时主备人:集体备课组:六年级数学备课【教学内容】圆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给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

知道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教学难点】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具准备】课件【学法指导】演示操作【教学过程】一、激趣导课,初步感知(3-5分钟)1.(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一幅图)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在干什么?你对他们这种玩法有什么想法吗?(从公平性上考虑)得到:大家站成一条直线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不一样导致不公平。

2.(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二幅图)如果大家是这样站的,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得到:大家站成正方形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也不一样导致也不公平。

3.为了使游戏公平,你们能不能帮他们设计出一个公平的方案?(学生思考)学生想到圆后,出示第三幅图,提问: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了呢?(每人离目标的距离都一样)4.上面我们接触了三种图形-----直线、正方形、圆。

其中圆是有点特殊的,你能说说圆与正方形等图形的不同之处吗?举出生活中看到的圆的例子。

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12-15分钟)1.你们谁能画出圆来吗?动手试一试。

2.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的圆,并说说你是怎样画的?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其他同学有想法可以补充。

3.思考:以上这些画法中有什么共同之处?注意的问题你是怎么想到的?(固定一个点和一个长度,引出圆心和半径)三、精讲点拨、归纳拓展(3-5分钟)1.教师边画圆边讲概念。

(概念讲解一定要结合图形,并要举一些反例)2.半径和直径的辨认强调:圆心是一个点,半径和直径是线段。

四、检测训练、当堂达标(8-10分钟)1.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电子教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平时的学习生活,使学生懂得勤学好问、不懂就问的道理,引导他们逐步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平时搜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

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三、教学准备:小黑板名言四、课时安排2课时1第一教时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不仅要勤学而且要多问的道理,逐步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不仅要勤学而且要多问的道理,逐步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在今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加强引导,帮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

教学准备小黑板抄写: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不能则学,不懂则问。

教学过程一、指导观察课本第一页插图。

1.读题:不懂就问。

2.指导学生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

a第1幅图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b第2幅图是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图上有哪些人?分别在干什么?c第3、4幅是在哪里?怎么知道的?有哪些人?他们正在干什么?二、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懂得如何做到不懂就问?1.看完4幅图后,你明白了什么?(1)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胆地向他人求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问,不管是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上,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3)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解说员,问本班同学,问其他班的同学……总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能者为师”,一句话问所有懂的人。

(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也可以问报刊上的问题,还可以问观察到的所有书本外的讨论:假如遇到不懂的问题不问,或者不懂装懂,结果会怎么样?3、请学生说说今后的打算。

三、总结:同学们不懂就要问,只要留心,处处皆学问,课本、自然界的一切,只要自己有疑问,都可以向别人请教;只自己动了脑筋不能解答,随时随地都可以问(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相互之间都可以成为老师,谁能解答问题,他就是老师。

其实不懂就要问,就是多问,这是与勤学联系在一起的,平时我们常说勤学多问就是这个道理呀!板书:不懂就问--勤学多问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不能则学,不懂则问。

教后记1:不懂就问,说起来是很容易的事,但真正能做到却是很难,这关系到老师平时对这一事情的关注程度及其对学生提问的态度,不断鼓励,民主教学,我相信不懂就问的人会不断增多。

2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平时搜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习惯。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平时搜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习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搜集资料的常用方法搜集有关资料,养成习惯,加强积累。

教学准备:常用的四种搜集资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想写一篇介绍我们家乡姜堰的文章。

你们说老师需要做些什么准备?2.老师要参加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辩论会,该提前做些什么准备?(收集有关资料等等。

)3.引导学生说说收集资料的好处。

4.小结:收集资料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们应当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板书:勤于搜集资料二、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

过渡: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搜集资料呢?1.观察第二页插图。

(1)三幅图上学生分别在哪儿?在干什么?(上方学生在阅览室查阅资料,并将查到的资料抄录到笔记上。

下方几位学生在学校的图书馆收集资料,有的在查阅,有的在摘抄,他们都很专心。

中间一位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粘贴到活页纸上,他们都在收集资料。

)2.观察第三页插图。

收集资料有很多方法,我们看看第三页插图,想一想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交流:(可以通过看报刊、网络、参观展览、采访、访问来收集资料)你还有哪些收集资料的方式?(讨论后再交流)3.收集资料有哪些常用方法呢?交流并归纳:那么收集资料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呢?(1)做摘抄笔记。

把你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文字摘抄下来,可以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摘抄。

为了便于查阅,分类不要杂乱。

(2)制作资料卡片。

这样有利于资料分类。

(3)拍照片。

把一些不能持续的画面或不能保留的事物拍成照片。

(4)剪报。

把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资料,以制成小报的形式来积累。

三、引导观察第3页下面的一幅图,学生畅谈学习收获。

四、作业在今后要养成收集资料的习惯,开始收集各种资料,以后要组织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板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学会搜集资料方法:做摘抄笔记制作资料卡片拍照片剪报录像、录音、复印……教后记2: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很多学生都能认识到平时收集资料的重要,他们都很有兴趣地忙于做收集资料的准备。

叶圣陶先生说过:“养成习惯必须实践。

”换一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做,才可能养成好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苏教版的特色,而习惯则是日积月累的细节。

它远远不是一堂课能教完的,不仅要督促孩子形成新的好习惯,更要将原有的好习惯保持发扬。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

而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所以,今天的课堂仅仅是一个开始,习惯的养成最为重要的是持之以恒。

从知识到智慧,由技能到习惯,绝非一日之功。

课堂上,学生掌握的只是方法,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需要学生将这方法变为技能,变为自觉的行为,一旦成为学生的自我行为,好的习惯自然而然也就养成了。

今天的课的确只是一个开始……我相信只要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加以引导和督促,一定能让学生体会到收集资料的乐趣,并养成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平时搜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习惯。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平时搜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习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搜集资料的常用方法搜集有关资料,养成习惯,加强积累。

教学准备:常用的四种搜集资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想写一篇介绍我们家乡姜堰的文章。

你们说老师需要做些什么准备?2.老师要参加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辩论会,该提前做些什么准备?(收集有关资料等等。

)3.引导学生说说收集资料的好处。

4.小结:收集资料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们应当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板书:勤于搜集资料二、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

过渡: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搜集资料呢?1.观察第二页插图。

(1)三幅图上学生分别在哪儿?在干什么?(上方学生在阅览室查阅资料,并将查到的资料抄录到笔记上。

下方几位学生在学校的图书馆收集资料,有的在查阅,有的在摘抄,他们都很专心。

中间一位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粘贴到活页纸上,他们都在收集资料。

)2.观察第三页插图。

收集资料有很多方法,我们看看第三页插图,想一想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交流:(可以通过看报刊、网络、参观展览、采访、访问来收集资料)你还有哪些收集资料的方式?(讨论后再交流)3.收集资料有哪些常用方法呢?交流并归纳:那么收集资料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呢?(1)做摘抄笔记。

把你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文字摘抄下来,可以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摘抄。

为了便于查阅,分类不要杂乱。

(2)制作资料卡片。

这样有利于资料分类。

(3)拍照片。

把一些不能持续的画面或不能保留的事物拍成照片。

(4)剪报。

把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资料,以制成小报的形式来积累。

三、引导观察第3页下面的一幅图,学生畅谈学习收获。

四、作业在今后要养成收集资料的习惯,开始收集各种资料,以后要组织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

板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学会搜集资料方法:做摘抄笔记制作资料卡片拍照片剪报录像、录音、复印……教后记2: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很多学生都能认识到平时收集资料的重要,他们都很有兴趣地忙于做收集资料的准备。

叶圣陶先生说过:“养成习惯必须实践。

”换一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做,才可能养成好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苏教版的特色,而习惯则是日积月累的细节。

它远远不是一堂课能教完的,不仅要督促孩子形成新的好习惯,更要将原有的好习惯保持发扬。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

而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所以,今天的课堂仅仅是一个开始,习惯的养成最为重要的是持之以恒。

从知识到智慧,由技能到习惯,绝非一日之功。

课堂上,学生掌握的只是方法,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需要学生将这方法变为技能,变为自觉的行为,一旦成为学生的自我行为,好的习惯自然而然也就养成了。

今天的课的确只是一个开始……我相信只要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加以引导和督促,一定能让学生体会到收集资料的乐趣,并养成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

收藏分享评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