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不同之处
探讨中英茶文化的差异性

探讨中英茶文化的差异性茶文化作为中英两个国家的文化遗产,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英两国在茶文化方面的异同,不仅体现了两国的不同思维方式和文化特点,也彰显了两国的历史渊源和交流互动。
本文将探讨中英茶文化的差异性,以期进一步了解中英两国茶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和社会意义。
中英茶文化的差异在于对茶的认知和饮茶方式。
在中国,茶被称作“饮料之王”,不仅是一种日常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中国人认为,茶具有净化身心、提神醒脑、健身养生等功效,可以帮助人们远离疾病和疲劳,同时也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艺术和美学的魅力。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至今已有数千年之久。
中国茶文化还深受道家、佛家、文人雅士等各种文化的影响,形成了饮茶礼仪、茶道艺术和茶文化传播等多种特色。
与中国的茶文化相比,英国的茶文化则更为康宁和优雅。
英国人将茶视为一种社交活动和下午茶文化的体现,茶在英国的历史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英国的茶文化特点是注重茶具的选用和品质,崇尚传统的英式下午茶文化。
在英国,下午茶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场合,常常会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品尝茶、甜点和饼干,寻找细腻和协调的口味,促进人们的交流和沟通。
另外,中英两国的茶饮文化也存在对茶的种类和品质的不同追求。
中国的茶文化涵盖了茶叶较多的品种,包括绿茶、黑茶、红茶、白茶等多种类型,每种茶叶都有着特定的产地、种植方法、制作工艺和口感特点。
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也重视茶叶的品质和质量,认为茶的好坏与茶的产地、气候、土壤、水源、采摘和制作工艺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英国,茶的品种较为单一,主要以红茶为主,英式红茶因其颜色浓郁,口感醇厚,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喜爱。
英国茶文化则注重茶叶的品质和口感,以乌龙茶和白茶等精品茶叶为主,追求深度、香气和入口清爽。
总之,中英茶文化的差异体现在对茶的认知和饮茶方式、茶品种和品质的追求等多方面。
中英两国的茶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魅力,各具特色。
中英两国也在茶叶制作、茶具设计、茶文化传承等方面不断交流和互学互鉴。
英国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比较

英国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比较英国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有着各自的特点与差异,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英国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比较,一起来看看。
英国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比较茶的种类相同点:中国与英国同样爱好红茶不同点:中国人除红茶外同样喜好:绿茶,黑茶,乌龙茶,黄茶,白茶,英国人则偏重于喝红茶茶具相同点:喝茶时,都需要茶杯、茶壶茶勺等工具不同点:(1)材料中国,主分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几大类,英国,茶具多用陶瓷做成也有金属制作的(2)茶具的花纹,造型中国,国壶花色多为中国式人物、树木花草或是无花纹,保持壶身的整洁,古朴每个朝代茶具的花纹又各有特色,古代茶具较为多见的有朵花纹,蕉叶纹,团菊纹,卷草纹,缠枝纹,折枝花纹等。
英国,茶具上面绘有精美的英国植物与花卉的图案,轻松、优雅;而且,英式茶具都是成套使用并镶有金边的杯组.喜好中国1.讲究清雅怡和的饮茶习俗(清饮法):茶叶冲以煮沸,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之原2.求多种享受的饮茶习俗:即指饮茶者除品茶外,还备以美点,伴以歌舞、音乐、书画、戏曲等。
英国人泡茶是泡茶叶末,连袋一起放在热水杯里,不是以水冲茶,而是以茶袋浸入热水里,一小袋茶只泡一杯水,喝完就丢弃。
一般采用”调饮法”喝茶习俗相同点: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不同点:在中国各地,喝茶的礼节也不一样,在北京,主人端上茶来,客人应立即站起来,双手接过茶杯,说声“谢谢”。
在南方的广东、广西,主人端上茶后,要用右手指弯曲后轻轻地敲三下桌面,以示谢意,在另一些地区,客人想继续喝茶,茶杯中应留些茶水,主人见了会继续加茶水,如果将茶水全部倒完,主人认为你不再喝了,也就不给你加茶水了。
英国人喝下午茶与东方人品茶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不是随意地吃些点心,而通常是搭配成套,包括一壶茶及一份点心,点心有三明治、奶油松饼或是小蛋糕,各家餐厅点心的搭配有点不同。
中英茶文化的关系茶的故乡在中国,茶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是对人类和世界文化的贡献。
西方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不同之处

西方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不同之处17世纪起,饮茶成为英国贵族圈的风尚。
然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饮茶有着不同习俗。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西方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不同之处,一起来看看。
西方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不同之处(一)品饮方式的不同。
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
另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加盐、糖、奶等,目前这种方式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
英国人在茶里加入牛奶和糖以去掉茶碱,把苦涩的茶水变成适合自己口味的甜饮料。
此外,英国人对茶叶本身也进行了改造。
袋装的速溶茶叶末代替了片片茶叶,而中国人习惯将整片茶叶放在开水里。
西式茶可选择在其中加奶、糖、柠檬片和蜂蜜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须先倒茶,再加其他调味品,顺序不能颠倒。
加入调味品后,用茶匙搅拌,搅茶时避免弄出太大声响,搅拌完需要将茶匙置于茶碗的背面。
(二)茶具的使用不同中国的茶具多为陶瓷制品,亦有用于普洱茶的紫砂壶。
紫砂壶有透气性,冲泡普洱茶,水温须很高,要求茶叶也具有一定的透气性,所以紫砂是最好的选择。
而西方人对银器情有独钟,所以西方的茶具多为银制品。
(三)滤茶器的使用不同在中国,泡制一杯上等的茶,比如陈年普洱,需要用铁壶作为烧水工具,再将开水注入茶壶直至没过茶叶,倒出第一遍水后,再向茶壶中注入开水静置直至泡开茶叶,方才取小杯品尝。
众所周知,中国人的茶道颇有一番讲究,事实上,西方人在饮茶时也有一套礼数。
比如,西式茶使用滤茶器,将滤茶器架于茶杯上,将茶倒入杯中至3/4满,这样就不会把茶溅到茶托上面,弄得一团糟了。
(四)饮茶礼仪的不同。
在多数中国人眼里,饮茶随时可以进行。
相比起来英国人嗜茶、尊茶的风气要浓厚得多。
一个典型的英国家庭一天至少喝五次茶。
早晨醒来,主人会靠在床上喝一杯醒早茶,提神醒脑,如果有客人,早茶就是问候客人的最好方式;上午11点钟左右,是红茶佐茶点;中午午餐时要喝奶茶;下午5点钟左右是著名的下午茶;晚上睡觉前要喝告别茶。
中西方茶文化比较

中西方茶文化比较中西方茶文化比较茶叶就是劳动生产物,就是一种饮料。
茶文化就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就是茶与文化得有机融合,这包含与体现一定时期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在人类漫长得历史进程中,茶文化在世界各地得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在饮茶之风日益盛行得21世纪,茶文化更就是得到了空前得发展与进步、然而,各国得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
1、中西方茶文化得交融17世纪初,继茶叶到达荷兰后,饮茶之风很快波及到英、法、德等国。
公元1637年英国首次从中国厦门运去茶叶,公元1662年,“饮茶皇后”凯瑟琳提倡皇室饮茶,亲以玉照为中国红茶作商标,推行以茶代酒,使饮茶之风很快风行。
这一时期,中国红茶开始大量进入伦敦市场,饮茶之风,开始风靡整个英伦三岛。
明末清初,英国人从我国厦门、广州贩运大量茶叶,除供应本国所需外,还大量转运到美洲殖民地,以后又相继销到德国、瑞典、丹麦、西班牙、匈牙利等国,1773年得波士顿毁茶事件,爆发了美国得独立战争。
可见当时中国茶在欧洲得影响之深远。
红茶得品饮,在国内不似品饮乌龙茶得“功夫茶法”,那样讲究冲泡技艺及茶道精神。
红茶只以传统得饮茶法,以清饮为主,调饮为辅。
传播到国外,又将红茶与牛奶相融,制成风味独特得奶茶,不但深化了红茶调饮法,而且有形形色色得饮茶习俗。
以英国为例。
自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不仅就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饮茶皇后”而且在推动英国茶叶贸易,提倡饮茶风尚上,享有很高得声誉。
皇后进宫后,饮茶风尚首先在英国宫廷盛行,并成为宫廷得一种礼仪,接着流行于豪门世家,成为她们得灵丹妙药与社交得风行饮料。
由于皇后得崇尚饮茶之风,又成为贵族夫人时髦得风尚。
18世纪,茶价日趋低廉,茶就成英国人主要饮料,饮茶也逐渐普及民间,此时大众化茶馆林立,饮茶普及各阶层,在英国人生活里,茶就是不可或缺得东西。
茶作为风靡世界得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
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得饮料,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得时尚习俗,称茶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
中国茶道与西方茶道的区别

中国茶道与西方茶道的区别茶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既是品茶的艺术,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中国茶道和西方茶道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传承,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茶具、礼仪等方面探讨中国茶道与西方茶道的区别。
一、历史渊源的差异中国茶道的历史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其在中国的发展演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中国人崇尚中庸之道,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茶道在其中承载了这种思想,将茶作为一种交流与沟通的媒介。
而西方茶道则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当时从东方引进茶叶,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品茶文化。
西方茶道更加注重茶叶的品质和口感,强调品味茶的乐趣。
因此,中国茶道和西方茶道在历史渊源上存在较大差异。
二、茶具的差异在中国茶道中,茶具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用来泡茶的工具,更被视为一种艺术品。
中国茶道中常用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等,这些茶具注重精致的制作工艺和纹饰,独具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茶壶通常是陶瓷或紫砂制成,既能保持水温,又能突出茶的香气。
而西方茶道的茶具则相对简洁,主要有茶壶、茶杯和茶托,注重的是茶具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茶壶通常以瓷器或玻璃制成,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茶叶的变化。
三、礼仪的不同中国茶道注重礼仪,在茶道过程中,茶主人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和仪式为客人泡茶,茶具的使用和动作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茶主人会用手指触碗,倒茶时先向长辈或客人斟茶,以示尊重。
而西方茶道则更注重简洁和舒适的体验,一般是自行泡茶或由服务员帮助泡茶,礼仪上没有那么多复杂的要求。
四、茶品的不同中国茶道中最常用的茶品是绿茶、红茶和花茶,茶叶的制作过程独特且味道独特。
中国人喜欢清淡的茶味,强调茶的韵味和香气。
而西方茶道则更多地注重茶的口感和色泽,他们追求浓厚的茶味和变化丰富的香气。
英式红茶和烟熏茶等是西方茶道中常见的茶品。
综上所述,中国茶道和西方茶道在历史背景、茶具、礼仪以及茶品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茶道强调茶的文化内涵和仪式感,注重和谐、内敛的品茶方式;而西方茶道则更加着重于茶的品质和味道,追求直接的感官享受。
英国茶文化和中国茶文化的不同

英国茶文化和中国茶文化的不同英国茶文化是中国传播过去的,那么你们知道英国茶文化和中国茶文化有哪些不同吗?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英国茶文化和中国茶文化的不同,一起来看看。
英国茶文化和中国茶文化的不同英国人没有茶文化的概念。
鸦片战争以后,英国人从中国学会了茶叶栽种、采收、制备。
现在国际上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茶叶品牌是英国的“立顿”(国际市场占压倒优势的品牌)。
每年“立顿”茶叶要给英国人赚很多钱。
严格说来,中国历史上也没有什么“茶文化”的概念。
史书虽然记载了一些著名的茶叶产地、品种和茶具,还有少量与茶叶有关的趣事,但这还不能称为“茶文化”。
历史上,中国人只是把茶叶当作一种有益健康的饮料。
据说按现代医学观点,茶叶不一定对健康有益。
中国历史上有少量文人,追求极至享受,也曾经研究用什么水沏茶、如何烧水、使用什么样的茶具等。
到明、清时期,还产生了“贡茶”(地方官员拍皇帝马屁以求升官)。
这也只不过是一种“奢嗜”,按现代话来说就是“炫富”。
搞出“茶文化”概念是日本人,日本人搞了一大套喝茶的仪式,从坐姿到拿杯子、从烧水到沏茶等等;甚至对周边环境等都有要求。
这些体现了日本民族的什么文化到现在也是个有个的说法。
部分中国人学“茶文化”的概念主要是搞“噱头”,一种赚钱谋生的方式而已。
英国茶文化和中国茶文化的差异一、茶文化的界定及中英茶文化的形成茶的发现和使用并不等同于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体而言,我国早在神农时代就发现了茶,但直到两晋、南北朝的时候才出现了茶文化的萌芽;同样,虽然茶从16世纪开始就已经向西传播,但到18世纪才为英国社会所接受,逐渐从宫廷贵族的专享演化为社会各阶层的饮品。
在中国,茶叶在发现之初本是作为药用的;后随着对其认识的加深,至秦汉时,茶成为饮品;再至两晋南北朝时,茶成为寻常人家的待客之物,融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
东晋时,茶不再仅仅是单纯的饮品,而成为了待客之物、祭祀之品,表现出了自身价值之外的文化功能,进入了精神领域,中国茶文化由此萌芽,其所具有的社会文化功能逐渐超过其自然实用功能。
中西方茶文化对比研究文献综述

中西方茶文化对比研究文献综述茶文化是中西方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和国家对茶的认知、制作方式、礼仪和习俗有着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综述中西方茶文化的不同之处,旨在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茶文化的影响。
一、茶的起源和发展中西方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是茶的故乡,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开始采摘茶叶、制作茶饮。
中国茶文化注重茶叶的品质和制作工艺,茶艺师通过独特的冲泡方式展示茶叶的优雅和品质。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在15世纪后才开始引入茶叶,茶文化的发展相对较晚。
西方茶文化强调茶的社交和休闲功能,更注重茶叶的口感和添加剂的搭配。
二、茶的种类和品味中西方对茶的种类和品味有着不同的偏好。
中国茶的种类繁多,包括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等。
每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功效。
中国人喜欢以清淡的口感和茶叶本身的香气为主,注重茶叶的原汁原味。
相比之下,西方人更注重茶的口感和口味的多样性。
他们常饮用加工糖和牛奶的红茶、奶茶和草药茶。
三、茶的制作与冲泡方式茶的制作和冲泡方式也是中西方茶文化的显著差异之一。
中国人重视茶的冲泡工艺,通过具体的步骤和时间控制来达到最佳的茶香和口感。
茶艺师的冲泡过程往往需要高超的技巧和经验。
相比之下,西方茶的冲泡方式相对简单,更注重茶的便利性和速度。
西方人常使用茶袋或茶包来冲泡茶,这种方式更适合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四、茶的礼仪和习俗茶的礼仪和习俗也是中西方茶文化的重要差异。
中国茶文化注重茶的礼仪,茶艺师会根据不同场合和人群的需求,展示不同的茶艺表演和冲泡方式。
中国人常用茶会、茶道、茶艺等方式来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和好意。
而西方茶文化更注重茶的社交和休闲功能,他们常在下午茶时间享用茶点和谈论各种话题。
中西方茶文化在茶的起源和发展、茶的种类和品味、茶的制作与冲泡方式、茶的礼仪和习俗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和价值观。
通过对中西方茶文化的对比研究,可以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促进茶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浅谈中西方不同的茶文化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不同的茶文化的差异(一)品饮方式的不同。
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
另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加盐、糖、奶等,目前这种方式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
英国人在茶里加入牛奶和糖以去掉茶碱,把苦涩的茶水变成适合自己口味的甜饮料。
此外,英国人对茶叶本身也进行了改造。
袋装的速溶茶叶末代替了片片茶叶,而中国人习惯将整片茶叶放在开水里。
西式茶可选择在其中加奶、糖、柠檬片和蜂蜜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须先倒茶,再加其他调味品,顺序不能颠倒。
加入调味品后,用茶匙搅拌,搅茶时避免弄出太大声响,搅拌完需要将茶匙置于茶碗的背面。
(二)茶具的使用不同中国的茶具多为陶瓷制品,亦有用于普洱茶的紫砂壶。
紫砂壶有透气性,冲泡普洱茶,水温须很高,要求茶叶也具有一定的透气性,所以紫砂是最好的选择。
而西方人对银器情有独钟,所以西方的茶具多为银制品。
(三)滤茶器的使用不同在中国,泡制一杯上等的茶,比如陈年普洱,需要用铁壶作为烧水工具,再将开水注入茶壶直至没过茶叶,倒出第一遍水后,再向茶壶中注入开水静置直至泡开茶叶,方才取小杯品尝。
众所周知,中国人的茶道颇有一番讲究,事实上,西方人在饮茶时也有一套礼数。
比如,西式茶使用滤茶器,将滤茶器架于茶杯上,将茶倒入杯中至3/4满,这样就不会把茶溅到茶托上面,弄得一团糟了。
在多数中国人眼里,饮茶随时可以进行。
相比起来英国人嗜茶、尊茶的风气要浓厚得多。
一个典型的英国家庭一天至少喝五次茶。
早晨醒来,主人会靠在床上喝一杯醒早茶,提神醒脑,如果有客人,早茶就是问候客人的最好方式;上午11点钟左右,是红茶佐茶点;中午午餐时要喝奶茶;下午5点钟左右是著名的下午茶;晚上睡觉前要喝告别茶。
此外,还有名目繁多的茶宴、花园茶会等。
(五)茶道精神的不同。
东方茶具多为陶瓷制品,西方茶具多为银器。
东方人讲究茶道,西方人饮茶也有一套礼数,如要使用滤茶器,倒茶要至杯中至四分之三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不同之处
(一)品饮方式的不同。
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
另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根据个
人的口味嗜好加盐、糖、奶等,目前这种方式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
地区。
英国人在茶里加入牛奶和糖以去掉茶碱,把苦涩的茶水变成适合自己口味的甜饮料。
此外,英国人对茶叶本身也进行了改造。
袋装
的速溶茶叶末代替了片片茶叶,而中国人习惯将整片茶叶放在开水里。
西式茶可选择在其中加奶、糖、柠檬片和蜂蜜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须先倒茶,再加其他调味品,顺序不能颠倒。
加入调味品后,
用茶匙搅拌,搅茶时避免弄出太大声响,搅拌完需要将茶匙置于茶
碗的背面。
(二)茶具的使用不同
中国的茶具多为陶瓷制品,亦有用于普洱茶的紫砂壶。
紫砂壶有透气性,冲泡普洱茶,水温须很高,要求茶叶也具有一定的透气性,所以紫砂是最好的选择。
而西方人对银器情有独钟,所以西方的茶具多为银制品。
(三)滤茶器的使用不同
在中国,泡制一杯上等的茶,比如陈年普洱,需要用铁壶作为烧水工具,再将开水注入茶壶直至没过茶叶,倒出第一遍水后,再向
茶壶中注入开水静置直至泡开茶叶,方才取小杯品尝。
众所周知,中国人的茶道颇有一番讲究,事实上,西方人在饮茶时也有一套礼数。
比如,西式茶使用滤茶器,将滤茶器架于茶杯上,
将茶倒入杯中至3/4满,这样就不会把茶溅到茶托上面,弄得一团
糟了。
(四)饮茶礼仪的不同。
在多数中国人眼里,饮茶随时可以进行。
相比起来英国人嗜茶、尊茶的风气要浓厚得多。
一个典型的英国家庭一天至少喝五次茶。
早晨醒来,主人会靠在床上喝一杯醒早茶,提神醒脑,如果有客人,早茶就是问候客人的最好方式;上午11点钟左右,是红茶佐茶点;中
午午餐时要喝奶茶;下午5点钟左右是著名的下午茶;晚上睡觉前要
喝告别茶。
此外,还有名目繁多的茶宴、花园茶会等。
(五)茶道精神的不同。
“和、静、怡、真”是中国茶道的“四谛”。
“和”是中国茶文化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
法门。
“恰”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
“真”是中国茶
道终极追求。
中国人饮茶常把它作为精神的激励与情感的寄托。
与
中国茶道不一样,英国人品茶更活泼和更重社交,强调一种优雅的
格调。
中国的茶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中华儿女自古以来就有着饮茶习俗。
起初,茶这种饮料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茶叶饮品在唐朝
中期才开始走进平民百姓的家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形成了独
特的茶文化,当然这一事实可以在相关历史文献中得到佐证。
茶圣
陆羽在《茶经》中曾提到唐朝以前与饮茶风俗有关的典籍和文献。
相比之下,英国的茶文化历史较为短暂。
十八世纪前,只有英国皇
室成员才有资格享用珍贵的茶叶饮品;十八世纪后,中国的茶叶传入
英国,从而带动了当地的饮茶之风。
随着茶叶在英国国内的普及,平民百姓才有权享用茶叶。
目前,五分之四以上的英国人都有饮茶的习惯。
在当地所有饮料的消费中,茶叶饮料占了一半的比重。
虽然英国不是产茶地,但就事实结果统
计显示,每名英国人的年均茶叶消费量为3kg,在世界上排名第一。
相比之下,虽然中国是茶叶起源地,但是每名中国人的年均茶叶消费量为0.4kg。
就饮茶种类来讲,中国人更喜爱绿茶,而英国人
更喜爱红茶。
和绿茶相比,英国人的红茶进口量远远大于绿茶。
但
随着时间的推移,绿茶也得到了英国人的认可,英国的绿茶进口量
也呈现上升趋势。
从饮茶习惯的角度来说,英国国内有上午茶和下
午茶之说。
英国人在饮用红茶时,通常会在茶水中加入牛奶和红糖,很显然这种饮用方式和中国国内传统红茶饮用方式有着本质区别。
在中国,人们喜爱在饭后饮用开水冲制好的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