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H关于检测限和定量限的测定方法
ICH指南指导原则Q2(R1)分析方法的验证

1.概述
为什么要进行分析方法的验证?
方法验证的目的是判断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有 效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从本质上讲,方法验证就是根据检测项目的要 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来验证所采用的 分析方法能否符合检测项目的要求。
(2) 缺乏专属性的分 析方法,应由其他 分析方法来作补充; (3) 某些情况下可能 需要;
2. 分析方法验证:正文
2.4 下列情况需要重新验证:
原料药合成方法的改变 制剂组分的改变 分析 方法的改变
需要重新验证的程度应根据改变的情况而定,某些其他的改变可能也要求 验证。
2. 分析方法验证:正文
物质来验证。 参比物质的纯度要求与使用目的应一致。
3. 分析方法验证:方法学
3.2 专属性
鉴别 通过与参比物(结构相同)比较得到阳性/阴性结果。 通 过与被测物结构相似或相关物质比较得不到阳性结果。
含量测定和杂质检查 色谱方法 使用具有代表性的色谱图来证明专属性(标出每一成分) 分离度——专属性的标准 非专属性方法 使用其他支持性分析方法来辅助证明专属性
2. 分析方法验证:正文
2.5 术语表
精密度(Precision) 精密度指的是规定条件下对同一均质样品多次取样进行一系列检测结果的 一致程度(离散程度)。精密度可以从三方面考虑:重复性、中间精密度、 重现性。
精密度考察应使用均质的、可信的样品。如果得不到,可用人为配制的样 品或样品溶液进行研究。
2.5 术语表
理化分析方法的检测限、定量限和耐用性验证及案例

理化分析方法的检测限、定量限和耐用性验证及案例检测限和定量限检测限定义为样品中被分析物能够检出但无需准确定量的最低量。
检测限常常与方法的灵敏度相混淆,灵敏度是以响应值对被分析物的浓度或质量作图所得校正曲线的斜率。
定量限(LOQ)定义为能够以适当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对样品中的被分析物进行定量测定的最低量。
定量限和检测限测定方式包括:a) 视觉判断通过测定待测成分浓度已知的样品,并确定该成分能被可靠检出的最低水平来计算检测限。
如重金属测定法。
b) 信噪比法通过比较测得的已知低浓度的样品信号和空白样品的信号,建立能够监测的被测物的最低浓度所得到的方法。
如色谱法。
c) 基于空白的响应值标准偏差通过分析适当数量的空白样品并计算所得响应值的标准偏差来测量分析背景响应值的大小。
如光谱法。
检测限数据须用含量相近的样品进行验证。
应附测定图谱,说明试验过程和检测限结果;定量限数据还应包括准确度和精密度验证数据。
图1 通过信噪比评价检测限和定量检测限和定量限测定方法(信噪比法)示例:在最灵敏的仪器状态下,测定至少四个空白样品,洗脱时间需覆盖整个样品中所有组分的流出,计算平均噪声水平;然后按信噪比大于2而小于6 配制所有组分的样品溶液,每个样品进样三次,计算该组分的最小检测限;然后按信噪比等于10.0±0.5 配制样品溶液,连续进样三次计算组分的最小定量限。
耐用性耐用性系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为所建立的方法用于日常检验提供依据。
确定方法的耐用性时,使一系列的方法参数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测定这些变动对结果的量化影响。
常见的耐用性考察因素示例如下表。
如果参数的影响在预先设定的允许范围内,则证实方法在该参数范围内耐用。
表1 常见耐用性考察因素耐用性试验可以确定分析方法的关键参数及其允许的容量范围,并可以帮助评估一种或某种参数变化后方法是否需要重新验证。
在方法开发阶段应考虑通过风险评估的方式确定耐用性试验因素设计,这也是“质量源于设计”(QbD)在方法开发中的体现。
最新检测限和定量限

检测限和定量限S/N=3时的浓度是检测限,也就是峰高约在基线噪音高的3倍S/N=10是定量限,也就是峰高约在基线噪音高的10倍时首先,配制一个较低浓度的对照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观察其峰高比基线噪音高多少倍(假设X倍),将该溶液稀释到X/3倍,基本即为该物质的检测限,将该溶液稀释到X/10倍,基本即为该物质的定量限。
在Agilent的Chemstation中,可以选择report中system adaptablity选项中的set noise range 参数,自己选择一段时间(图谱中平坦的时间段)填入,以此作为噪音信号。
如果不设置这个参数,在报告中是不会出现S/N的。
在新的“指导原则”中提到了检测限和定量限,以检测限为例:“检测限系指试样中的被分析物能够被检测到的最低量,但不一定要准确定量。
”“无论用何种方法,均应用一定数量的样品,其浓度为近于或等于检测限,进行分析,以可靠地测定检测限。
”ICH Q2B里头罗列了三种方法:(LOD=检测限,LOQ=定量限)1. 肉眼观测(用此方法报告LOD或LOQ时要附上色谱图)2. S/N (LOD = 3, LOQ =10)3. LOD = 3.3*standard deviation/slope, LOQ = 10*standard deviation/slope具体方法可以在/MediaServer.jser?@_ID=418&@_MODE=GLB 找到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pdf1:检测限度根据直观评价(用于仪器或非仪器)根据信噪比(用于有基线噪音的方法)已知低浓度被测物的信号 3 或 2/空白样品的信号/ 1 、1根据响应值的标准偏差和斜率检测限度(DL)= 3.3σ/sσ:响应值的标准偏差(通过空白样品测背景响应值或Y轴截距)s :校正曲线的斜率(通过被测物的校正曲线求得)8:定量限度直观评价在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要求的前提下,能测得的最小量根据信噪比(用于有基线噪音的方法)已知低浓度被测物的信号10、空白样品的信号、 1根据响应值和斜率的标准偏差定量限度(QL)= 10σ/sσ:响应值的标准差(通过一组空白样品的分析或根据校正曲线)s :校正曲线的斜率申报数据定量的限度定量限度的测定方法分析一些已知接近限度或限度上的样品来证实医院双向转诊管理制度一、转诊指征(一)上转指征根据患者病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将下列情形的病例及时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含专科、中医、中西结合等医院)和妇幼保健院。
ICHQB分析方法验证

Q2B分析方法验证:方法学简介ICH指南“关于分析方法验证的术语”阐述了分析方法验证中应考虑的项目,本文件是对Q2A的补充,其目的是对每一种分析方法的各种验证项目提供指导和建议;在某些情况下如专属性,为了确保原料药和制剂的质量,应对一些综合起来的分析方法的总体能力进行研究;另外,文件对在新药申请中必须要递交的资料作了指导;所有验证中收集的相关数据和验证项目的计算公式都应递交并进行适当的讨论;本指南未提到的方法,也可应用和采纳;申报者的责任应是选择最适合他们产品的验证方法和方案;但要切记,分析方法验证的主要目的是证明其适合于预期目的;对于生物技术产品和生物制品,由于它们的复杂特性,在某些情况下,其分析方法的验证可能与本文中提到的方法不同;在整个方法学验证研究过程中,必须使用已完全鉴定并标示纯度的参考物质,其纯度要求取决于预期用途;与Q2A一样,为清楚起见,本文在各独立的章节中考虑了不同的验证项目,这些章节的排列反映了建立和评估一种分析方法的过程;事实上在进行实验设计时,一些适当的验证项目通常可以同时考虑,以对分析方法的能力提供合理、全面的了解,如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度和精密度; 1.专属性在鉴别检查、杂质和含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中应进行专属性研究,证明专属性的方法取决于分析方法的预期目的;一般一种分析方法不太可能对某一特定的被分析物具有专属性完全鉴定,在此情况下,建议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析方法以达到能鉴定的水平;1.1鉴别合适的鉴别试验应能区别出可能存在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与已知参考物质比较,从含有被分析物的样品中得到的正结果和不含被分析物的样品中得到的负结果来确定;此外,鉴别试验也可以取与被测物结构相似或相关的物质来试验而得不到正反应来证实;在考虑可能会造成干扰的前提下,应根据合理科学的判断来选择可能存在的干扰物;1.2含量和杂质测定在色谱方法中,应用典型的色谱图来证明专属性,并在图上恰当地标出每一种成分,其他分离技术也应如此;在色谱方法中,应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关键性的分离;对关键性分离,可用两个洗脱程度最接近的化合物的分离度来证明具有专属性;当用非专属性方法测定含量,可用其他辅助性的分析方法来证实整个方法的专属性,例如:用滴定法来测定放行原料药的含量,可结合用合适的杂质检查方法;下述方法均适用于含量和杂质测定:1.2.1可以得到杂质的情况对含量测定来说,专属性应包括提供被分析物在杂质和或辅料存在时能被区分的证明,实际操作中可以在纯物质原料或制剂中加入一定量的杂质或辅料,与未加杂质或辅料的样品测定结果比较,以证明其含量测定结果不受这些物质的影响;对杂质检查来说,通过加入含有一定量杂质的原料药或制剂,证明各杂质之间能分离,并也能与样品矩阵中其他组分分离;1.2.2无法得到杂质的情况如果杂质或降解物的对照品不能得到,专属性可以通过将含一定量的杂质或降解物的样品测定结果与另一种成熟的方法测定结果比较,如药典方法或经验证的其他方法独立的方法进行比较来证实;必要时,应包括放置在强制降解试验条件下,即光、热、湿、酸碱水解及氧化条件下的样品的测定;-对于含量测定,需要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对于杂质检查,要比较杂质档案;峰纯度检验是很有用的,它显示被测物色谱峰是单个还是多个成分如二极管阵列、质谱;2.线性线性是在分析方法的范围内见章节3对方法进行评价;可用所建议的分析方法,直接对原料药用标准储备溶液稀释和或对分别称取制剂组分的混合物进行测定,以研究其线性;后者应在方法的范围内进行研究;线性关系应以信号对被分析物的浓度或含量做图,根据图形是否呈线性进行评价;如果有线性关系,可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评价试验结果,如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计算;在某些情况下为使分析含量和样品浓度呈线性关系,在回归分析前应对测试数据进行数学转换;由线性回归评估所测得的数据本身又有助于精确地评价线性的程度;递交资料中应含相关系数、y轴上的截距、回归曲线的斜率、剩余方差,还应包括数据图表;另外,分析实际数据点与回归曲线的偏差也有助于对线性作评价;一些分析方法,如免疫测定法,在任何转换后,均不能证明呈线性,在这种情况下,分析的响应值应用样品中被分析物的浓度数量的适当函数来表示;为建立线性,建议至少用5个浓度;若用其他方法则应证明其合理性;3.范围特定的范围一般是从线性研究中得到的,它依赖于分析方法的应用目的;确定范围的方法是:样品中含有被分析物的量在分析方法规定的范围内或在范围末端,该分析方法均能获得良好的线性、精密度和准确度;以下是应考虑的最小规定范围:-对原料药或成品药制剂的含量测定;一般应在测试浓度的80%~120%;-对含量均匀度检查:应至少在测试浓度的70%~130%之内,超出此范围,应有正当理由,主要是根据剂型的特点如定量吸入剂;-对于溶出度试验,应为规定范围的±20%,例如:如果是控释制剂,规定1小时后达到20%,24小时达到90%,它的验证范围应为标示量的0110%;-对于杂质测定,应为杂质的报告水平至标准规定的120%;对已知有异常功效的、有毒的或有意外药理作用的杂质,其检测限度和定量限度应与该杂质必须被控制的水平相当;注意:在研制阶段进行杂质检查方法验证时,有必要根据建议可能的限度来考虑范围;-如果用一个试验同时进行含量测定和纯度检查,且仅使用100%的标准品,线性范围应覆盖杂质的报告水平见相应ICH指南“新原料药中的杂质”和“新制剂中的杂质”中“批杂质含量的报告”章节至含量指标的120%; 4.准确度应在分析方法规定的范围内建立准确度;4.1含量4.1.1原料药下列几种方法可用于测定准确度:a)用该分析方法去测定已知纯度的被分析物如参照物质;b)将建议采用的分析方法的结果与另一种已完全验证的分析方法的结果比较,后者的准确度是规定的和或是已定义的独立的方法,见节;c)准确度可以在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建立后推论而得;4.1.2制剂下列几种方法可用于测定准确度:a)用该分析方法去测定按处方量制成的混合物,其中已加入了已知量的待测定的原料药;b)在不能获得制剂所有组分的情况下,可以接受的方法是可以将已知量的被分析物加入到制剂中,或者将测得结果与另一种已完全验证的分析方法的结果比较,后者的准确度是已知的独立的方法,见节;c)准确度可以在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建立后推论而得;4.2杂质定量准确度应使用在样品中原料药/制剂加入已知量杂质的方式来评价;在不能获得含有某些杂质和或降解产物的样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与其它独立的方法见节测得的结果比较;可以使用原料药的响应因子;应明确如何测定单个或总的杂质,如:相对于主要被分析物所占的重量百分比或面积百分比;4.3数据要求准确度的评价需要对至少能涵盖所规定的线性范围的3种浓度,至少测定9次如按完整分析步骤对3种浓度分别测定3次;准确度可通过在样品中加入已知量的被分析物测得的百分回收率或平均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及其置信区间来报告;5.精密度含量测定和杂质定量测定的验证均包括对精密度的研究;5.1重复性重复性应使用以下方法之一评定:a)在方法规定的线性范围内至少测定9次如3种浓度/每种浓度重复测定3次;b)在100%的测试浓度,至少测定6次;5.2中间精密度中间精密度的考察程度应根据方法使用的环境而定,申请者应确定随机事件对分析方法精密度的影响;需研究的典型变化包括:日期、分析人员、仪器等,没有必要逐个考察每个因素;鼓励使用试验设计矩阵法;5.3重现性重现性通过试验室之间的试验来评价,如果方法需要标准化,如收载到药典中的方法,则应考虑重现性;这些资料不是上市申请文档的一部分;5.4数据要求在每一种精密度研究中都必须报告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和置信区间;6.检测限根据分析方法是否采用非仪器分析还是仪器分析,可用几种方法来确定检测限,除了下面所列的方法外其他的方法也可能被接受;6.1根据信噪比直观评价可以用于非仪器分析方法,也可用于仪器分析方法;检测限的测定是通过对一系列已知浓度分析物的样品进行分析,并以能准确测得被分析物的最小水平来建立;6.2根据信噪比该方法仅适用于出现基线噪音的分析方法;信噪比的测定是通过比较含已知低浓度被分析物的样品与空白样品的测试信号,确定被分析物可被可靠地检测的最小浓度,当信噪比在3:1或2:1时的检测限通常是可接受的;6.3根据响应值的标准差和斜率检测限DL表示为:式中:σ:响应值的标准偏差S:校正曲线的斜率斜率S可从被分析物的校正曲线来估算,σ的值可由多种途径估算;如:6.3.1根据空白的标准偏差通过几份空白样品的分析,并计算其响应值的标准偏差,以测定出分析背景响应值的大小;6.3.2根据校正曲线通过对含有DL范围内被分析物样品的分析来研究其标准曲线,回归线的剩余标准偏差或回归线的y轴截距标准差都可作为标准差;6.4数据要求必须同时提供检测限和测定检测限的方法;如果DL是根据直观评估或信噪比得来的,提供相关证明的色谱图是可接受的;如通过计算或外推法得到检测限的估算值,可对一系列接近或等于检测限样品的逐个分析来验证这一估算值;7.定量限根据检测方法是用非仪器分析还是仪器分析,可用几种方法来测定定量限,除了下面列出的方法外,其他方法也是可接受的;7.1根据直观评价直观评价既可用于非仪器的分析方法,也可用于仪器分析方法;定量限的测定一般通过对一系列含有已知浓度被分析物的样品进行分析,确定的能被定量测定的最小量,其测定结果应有可接受的准确度和精密度;7.2根据信噪比该方法仅适用于出现基线噪音的分析方法;信噪比的测定是通过比较含有已知低浓度被分析物的样品与空白样品的测定信号,来确定被测物能够准确定量的最小浓度;典型信噪比为10:1;7.3根据响应值的标准偏差和斜率定量限度 QL表示为:式中:σ:响应值的标准偏差S:校正曲线的斜率斜率S可从被分析物的校正曲线来估算,σ值的估算可由多种途径得到;如:7.3.1根据空白的标准偏差通过几份空白样品的分析,并计算其响应值的标准偏差,以测定出分析背景响应值的大小;7.3.2根据校正曲线校正曲线的研究应通过对几份含有QL水平被分析物的样品的测试来进行;回归线的剩余标准偏差或回收线的y轴截距标准偏差都可作为标准偏差;7.4数据要求应提供定量限及其测定方法;可通过分析一系列接近或等于定量限的样品来验证这一限度;8.耐用性在方法的开发阶段应对耐用性进行评估,它取决于所研究的分析方法的类型,表明在方法参数范围内故意的变化下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如果测量结果表明对分析条件的变化是敏感的,那么该分析条件就应适当控制或在方法中预先声明;耐用性评估的结果建立了一系列的系统适用性参数如分离度试验,以确保在任何时候使用该分析方法都是有效的;典型变化的例子:-分析溶液的稳定性,-提取时间;在液相色谱条件下的典型变化例子:-流动相pH值变化的影响,-流动相组分变化的影响,-不同柱子不同的批号和/或供应商,-温度,-流速;在气相色谱条件下的典型变化例子:-不同柱子不同的批号和/或供应商,-温度,-流速;9.系统适用性试验系统适用性试验是许多分析方法的主要组成部分,这项测试是基于分析设备、电子仪器、分析操作和被分析样品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的概念,评价也基于同样完整的系统;系统适用性试验参数根据被验证的方法类型中一个特定的规程来确定;进一步信息可参考药典;。
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的确定方法

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的确定方法一、概述在药物分析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确定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是非常重要的。
方法检出限是指在实际检测过程中,仪器可以检测到目标物质的最小浓度,而定量限则是指在一定的信噪比下可以准确测定目标物质的浓度。
确定准确的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对于保障药物质量和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确定方法检出限的方法1. 实验样品的制备为了确定方法检出限,首先需要准备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
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目标物质的纯品进行溶解,制备出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另外,也可以选择同质性好的实际样品进行稀释,得到各种不同浓度的实验样品。
2. 仪器分析条件的确定在确定方法检出限的过程中,需要对仪器的分析条件进行优化。
首先是选择合适的分析仪器,比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或者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
其次是确定仪器的分析条件,包括进样量、柱温、流速、检测器的信噪比等参数。
3. 实验测定在实验条件确定后,可以开始进行测定实验。
将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或者实验样品进样,测定仪器的响应值。
一般来说,响应值与浓度之间应该呈线性关系。
4. 数据处理和计算通过实验数据,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
比较常用的方法包括准备多重标准曲线、计算斜率、截距和相关系数等。
最终得到方法检出限的数值。
三、确定定量限的方法1. 信噪比的确定在确定定量限时,需要首先确定信噪比。
信噪比是指在一定信号强度下的噪声水平。
可以通过在空白样品中测定一系列次,得到多次测定的标准差作为噪声水平,然后再测定一系列不同浓度标准溶液的信号强度,计算信噪比。
2. 定量限的计算一般来说,定量限是信噪比乘以方法检出限的数值。
在确定了信噪比和方法检出限后,可以将两者相乘得到定量限的数值。
3. 定量实验的确定为了验证定量限的准确性,可以选择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进行测定并计算出浓度值。
然后与实际浓度进行比较,得出定量限的准确性。
检测限和定量限用对照品定 -回复

检测限和定量限用对照品定-回复什么是限和定量限对照品定检?限和定量限对照品定检是指通过与已知浓度的对照品进行比较,以确定待测样品中特定化合物的极限或定量限。
在许多科学和工业领域中,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质量控制、药物研发、环境监测等方面。
对于化学分析中的定量检测,需要使用一种准确测量目标化合物含量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我们无法直接测量待测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含量,因此需要使用特定的对照品进行比较分析。
对照品是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通常由同一批次的纯度高、稳定性好的化合物制备而成。
限和定量限对照品定检的目的是确定待测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检测极限(Limit of Detection,LOD)和定量限(Limit of Quantification,LOQ)。
LOD是指在给定的条件下,仪器能够可靠地检测到待测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最低浓度。
LOQ则是指在给定的条件下,仪器能够准确测量待测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最低浓度。
在进行限和定量限对照品定检时,首先需要准备一系列待测样品。
这些样品应该覆盖一定的浓度范围,包括低浓度、中等浓度和高浓度。
随后,选取一种合适的测量方法,常见的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该方法应具有足够的选择性和灵敏度,以确保准确测量待测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在测量过程中,将对照品一同进行测量。
对照品的浓度应该是已知的,通常采用逐步稀释法进行确定。
将待测样品和对照品按照相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并记录仪器的响应值。
通过比较待测样品和对照品的响应值,可以推断出待测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在分析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一些统计学处理。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计算信号-噪音比、构建标准曲线等。
通过这些处理方法,可优化测量结果,提高准确性和可靠性。
限和定量限对照品定检是一种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可用于各种分析领域。
通过确定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极限和定量限,可评估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对于保证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意义。
质量分析法验证中检出限和定量限测定方法

分析 检测质量分析法验证中检出限和定量限测定方法 王茜 红河州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前,就质量分析法验证中的检出限和定量限来说,一些文献资料和国家有关标准中的表述不太一样,比如说对于检测限的名称、定义、结果的表述等等都有一定区别,这就导致了一些混乱现象的产生,甚至在检测的过程中还会得出和国家标准不一致的检测限数值,这对数据的分析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导致食品质量检测分析出现困难。
基于目前我国的食品质量分析验证,本文将进一步论述分析法中检出限和定量限方法,以此来供相关人士参考与交流。
在国家和政府对食品药品等检验的高度要求之下,检测的范围和职能不断扩大,所以检测的方法也不断增多,这种检测方法对结果的分析有不一样的检测限,所以应该对食品和药物的测定方法做一个规定,这样才能使检测更好的开展。
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和工业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把化肥运用到农业耕地中,这也就导致了一些化学污染物出现在了我们食用的食品中,比如铅、汞、铜等元素。
这些有害元素会跟着食物进入我们的身体中,又会变成有毒的物质。
而且这些有害的金属物质会长期积累,有慢性的毒性,严重的可能会发生癌变。
自从我国进入WTO以来,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无论是食品监管机构还是政府都大力关注,而且食品卫生检查也变得很重要。
检出限及定量限的基本概念检出限是指可以通过检测仪器的检测得出某个元素的浓度或者这个元素的含量,并发出一个检测信号。
而对定量分析可以达到实际极限的检测就是测定限的定义。
当一个元素在检出限的含量等于该元素在试样中的含量时,即使可以准确的检测出分析信号,这也只能证明这个元素是确实存在的。
只是依靠定量测定这种测量方式检测的误差可能比较大,所以测量的结果只有定性分析的价值,不能发挥其他作用,而且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测定限的数值一般是高出检出限的值的。
定量限是指一个样品中能被检测出的物质的最低的量,这种检测的方式检测出的结果有一定的准确性和缜密性。
检测限和定量限用对照品定

检测限和定量限用对照品定检测限和定量限是在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概念,用于评估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方面介绍检测限和定量限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一、概念解释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是指在特定仪器条件下,能够被检测出来但无法准确测量的最低浓度。
通常来说,检测限是指信号与噪声之间的比例,即信噪比(S/N)达到一定阈值时的浓度。
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LOQ)是指在特定仪器条件下,能够被准确测量的最低浓度。
与检测限相比,定量限要求信噪比更高,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计算方法1. 检测限的计算方法检测限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方法有信号与噪声法、标准差法和3倍标准差法。
信号与噪声法是指在低浓度下测量多个空白样品的信号与噪声,并计算其平均值和标准差;标准差法是指根据多个相同浓度的样品测量结果计算标准差;3倍标准差法是指将标准差乘以3作为检测限。
2. 定量限的计算方法定量限的计算方法与检测限类似,但要求信噪比更高。
通常可以使用3倍标准差法或线性回归法来计算定量限。
其中,线性回归法是指通过绘制浓度与仪器信号之间的标准曲线,根据信号与浓度的线性关系来计算定量限。
三、实际应用检测限和定量限在实际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们可以评估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判断方法是否适用于特定样品的测量。
其次,检测限和定量限可以帮助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方法,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检测限和定量限还可以用于质量控制和比较不同方法或仪器的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准确计算检测限和定量限,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样品和浓度范围,以涵盖需要测量的目标浓度。
其次,要控制实验条件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避免误差的产生。
最后,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对结果进行验证和确认。
检测限和定量限是分析化学中重要的概念,用于评估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检测限和定量限的测定方法
ICH Q2B罗列了三种方法(英文版见第15-17页章节6和7):
(LOD=检测限,LOQ=定量限)
1. 肉眼观测,用于仪器或非仪器方法。
检测限度的测定是通过对一系列已知浓度分析物的样品进行分析,并以能可靠测得被分析物的最小量来建立。
(用此方法报告LOD或LOQ时要附上色谱图)
2. S/N (LOD = 3或2, LOQ =10),用于有基线噪音的方法。
(用此方法报告LOD 或LOQ时要附上色谱图)
3. LOD = 3.3*σ/s, LOQ = 10*σ/s
σ:响应值的标准偏差
s :校正曲线的斜率
斜率s 可从被分析物的校正曲线来估算,σ的值可由多种途径估算。
如:(1)根据空白的标准差
通过数份空白样品(通常不少于20份)的分析,测出分析背景响应值的大小,然后计算其响应值的标准差。
(2)根据校正曲线
通过对含有检测限范围内被分析物样品的分析来研究其标准曲线,回归线的剩余标准差或回归线的y 轴截距标准差都可作为标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