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 分数加减法(一)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法1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法1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加减法1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数加减法的概念2. 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 分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分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入分数加减法的学习。

2. 讲授:讲解分数加减法的概念,演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讲解分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上的分数加减法练习题。

2. 家长出题,让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课后,要及时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培养起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 导入环节(约5分钟)- 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概念,如分数的定义、分数的读写、分数的等价变换等,为学生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为学习分数加减法打下基础。

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分数加减法一 青岛版(无答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分数加减法一  青岛版(无答案)

分数加减法(一)复习题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2、把下面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3、约分:4、把下面大小相等的数连起来:52 141 203 254 207 0.15 0.16 0.35 0.4 1.25 5、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51○0.23 72○0.28 65○0.25 94○0.45101○0.01 31○0.3 83○0.63 91○0.16、将下列各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1)0.405125 167 0.048 5021 (2)2.7 2.73 32013 2322537、解决问题:(1)用一个数去除30和45,都正好整除,这个数最大是几?(2)一本教科书,小磊看过50页,还剩下30页没有看,看过的和没有看过的各占这本书页的几分之几?(3)有两根铁丝,一根长18米,另一根长24米,现在要把他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段,每段最长可以是几米?(4)一个铁丝长107米,比另一根铁丝长0.5米,另一根铁丝长多少米? (5)一棵大树高451米,比一幢房子高0.6米,这一幢房子有多高?8、要给一间边长是48dm 的正方形房间铺上地板砖,选择下面哪种地板砖能正好铺满?4dm为什么?分数加减法(一)自测卷4分)在上表中,8和6的公倍数有( ),最小公倍数是( ) 二、你当小法官:(每题2分,共10分)1、真分数都比1小。

( )2、假分数就是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

( )3、假分数大于真分数。

( )4、53米与3米的51相等。

( ) 5、小于54而大于52的分数只有53一个。

( )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6的倍数有( ),10的倍数有( ),6和10的公倍数有( ),最小公倍数是( )2、9的倍数有( ),15的倍数有( ),9和15的公倍数有( ),最小公倍数是( )3、16的因倍数有( ),40的因数有( ),16和40的公因数有( ),最大公倍数是( )4、写出分母是9的所有最简真分数:( )5、把下面各分数约分:五、计算下面各题:(共8分)六、在括号内填上正确的数,并找出其规律:(共6分) 七、解决问题:(每题6分,共36分) 1、王师傅完成一项任务要127小时,比李师傅少用121小时,李师傅完成 这项任务要用多少小时?2、用96朵红玫瑰花和72朵白玫瑰花分别做花束。

五年级下册 分数加减法(一)教材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 分数加减法(一)教材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一)教材西师大

在五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有一个重要的主题是分数的加减法。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分数的加法
分数的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分数相加得到一个总和的过程。

在进行分数的加法时,首先需要确保分母相同,如果分母不同,则
需要找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将分数化为相同分母的形式,然后将
分子相加即可。

例如,给定两个分数1/2和1/3,我们需要找到它们的最小公
倍数,这里是6。

然后将分数化为相同分母的形式,得到3/6和2/6。

最后,将分子相加,得到总和为5/6。

分数的减法
分数的减法是指将一个分数减去另一个分数得到一个差的过程。

与分数的加法类似,进行减法时也需要确保分母相同。

如果分母不同,则需要进行和分数加法相同的步骤,找到最小公倍数并将分数
化为相同分母的形式,然后将分子相减即可。

例如,给定两个分数3/4和1/4,它们的分母相同,所以直接
将分子相减,得到差为2/4,可以化简为1/2。

以上就是五年级下册的分数加减法(一)教材内容的简要介绍。

通过研究这个教材,学生将能够掌握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对应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参考资料:
- 《新版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五年级(上)分数加减法计算题(1-10)

五年级(上)分数加减法计算题(1-10)

五年级分数计算题练习一姓名得分14+13+1634-38-31013+12+3112223-115-2151-124-548147+314+421158-310-141-12-13310+315+32019 30-310-151115+45+2345-13-147 24+38+23113+25+3101-56-112姓名得分13 14-27-123512+13+2161-23+162-730-160123+212-56547+112+314914-523-2121512-534-7561014-556-138958+112+234823-156-2191034-123-314756-234-112258-138+134334+123+212姓名312+234-118213+319+51610920+514+212312-114+125734-256-178623-(357+23)13+(112-34)914+(523-312)15518-147-237418+125+978537+2718+21118734-235-3258713-412-27131518-2411-3711214+123+334+13姓名329+247+179+3371112+16+31234-16-5124.75-718+1.25-11181.25+320+134+6.857-(134-1.4)456+119+213134-(16+512)1457-212-3314312+138+1414-223-68981315-2310-3164716-(1.26+716)-0.74525-229-279+3.634+215+212班级姓名1、直接写出得数。

3+234=6-157=819+2=8-725=427+5=113+516=656-212=427+212=159+716=327-216=2、用简便方法计算。

6413+2617+3913+11117859+327―259―127713―134―2143、脱式计算。

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加减法(一)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1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加减法(一)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1教案 青岛版

分数加减法(一)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1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数连加、减的计算法则,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养成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活动一:复习旧知(出示flash课件)一、5/6的分数单位是() 3/8是()个1/86/7是6个()/() 6个1/11是()二、口答1/4+3/4= 5/18+7/18= 9/20+11/20=4/5-4/5= 13/15-4/15= 28/45-13/45=师:说一说,刚才这些题你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任选两题说出计算方法)(通过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产生知识迁移,为后续学习本课新知作铺垫)生:5个十八分之一加7个十八分之一,是12个十八分之一,得数是12/18.13个十五分之一减去4个十五分之一,是9个十五分之一,得数是9/15.活动二:情境导入新知师: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欣赏了剪纸小组的同学精美的剪纸作品,现在他们的功夫可是更加了得,不信你们看。

(课件出示信息窗3的情境图,学生欣赏。

)师:让我们仔细观察两个小组的剪纸情况统计表,通过观察你想从中了解些什么吗?(给学生充分的了解信息的时间)活动三:同分母分数连加的学习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信息提出问题)生:甲、第一小组的四位同学的作品共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乙、刘虎同学和杨华同学的作品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丙、王芳同学李军同学和刘虎同学的作品,一共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丁:第二小组中其他类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选择性的板书,在后续教学中解决。

)师:我们先来解决丙同学的提出的问题,谁能根据这个问题列出算式?(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根据以往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1/15+2/15=3/15 3/15+8/15=11/151/15+2/15+8/15师:你喜欢哪一种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三个分数直接连加,计算更加简便)教师板书:1/15+2/15+8/15活动四:自主探索师: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正确的计算出算式:1/15+2/15+8/15= 的结果,分组讨论。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一)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一)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一)分数加减法 一、知识要点: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如(减),再化成最简分数。

例:①.51+53=531+=54 ②.123+127=1273+=1210=65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化成(通分)同分母分数后再加(减),再化成(约分)简分数。

例:① 41+53=5*45*1+4*54*3=205+2012=2017②43-72=7*47*3-4*77*2=2821-2814=281421-=287=41 二、课本知识1.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答:2. 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答:3. 分母不同的分数怎样相加减计算?算一算,说一说。

答:二、试一试1. 算一算107-61,并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

总结: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后再相加减,分母要取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2. 算一算,并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

32+81 43-61三、练一练1. 填一填2. 淘气是这样计算41+21的,41+21=62。

你同意他的方法吗?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答:3. 计算下列分数。

43+81= 92+31= 158-52= 75-143=4.61+41= 43-107= 1-52= 65-83= 41+125= 143+72=6.解方程。

21+x=65 x-107=51 x+83=1277. 根据学校气象小组的记录,当地9月雨天天数占全月天数的31,雨天天数占全月天数的103。

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8. 估一估,连一连。

下列算式结果分别与哪个数是最接近?算一算。

星期日的安排 一、知识要点:1. 整数加法的交换率、结合率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2. 加法交换率:a+b+c=a+c+b3.加法结合率:a+b+c=a+(b+c) 二、课本知识1. 淘气和笑笑分别调查了本班男、女生星期日的活动安排。

2. 留在家中的男生人数占男生总数的几分之几?画一画,算一算。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法》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法》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加减法》教案一、教学内容1. 分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2. 分数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3.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5.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特别是通分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分数加减法教学挂图;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讲述小明和小华分水果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 例题讲解(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师讲解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师讲解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特别是通分的方法。

3.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2.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3.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frac{3}{4}+\frac{1}{4}=1$,$\frac{5}{6}\frac{1}{6}=\frac{2}{3}$;(2)$\frac{1}{3}+\frac{2}{5}=\frac{11}{15}$,$\frac{4}{5}\frac{1}{4}=\frac{11}{2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分数加减法计算中的错误,及时纠正,加强练习;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烹饪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特别是通分的方法;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和答案解析。

五年级数学(北京版)分数加减法(一)1教案

五年级数学(北京版)分数加减法(一)1教案

第五单元第1课时:分数加、减法(一)年级:五年级教材版本:北京版授课教师单位及姓名: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中心小学校孟颖指导教师单位及姓名:北京市顺义区教师研修中心张秋爽一、教学背景简述本节课重点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

三年级已经接触过分母小于10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算理还是算法都比较容易,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难点。

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错例是分母加分母,分子加分子。

学生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借助画图、操作等方法,感悟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在理解算理的过程中,学生借助画图的方法展现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学会借助画图思考、分析、理解算理,寻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学习目标1.根据具体情境,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2.借助画图、操作等方法,体验分数单位累加的过程,在情境中感悟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进一步发展数感,提高运算能力。

3.利用已有经验,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发展迁移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新华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在六月初分批复课,学校根据师生人数准备防控物资。

教职工和学生人数情况如图:根据图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1)四年级和五年级人数共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2)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人数共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二)“理”“法”互通,解决问题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同分母分数加法活动一:用画一画、涂一涂、算一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问题1:四年级和五年级人数共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①借助画图,数分数单位的个数②借助算式,表达算理(2)同分母分数减法51 -99743--111111借助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理解异分母分数减法的算理。

(3)总结算法交流总结同分母分数的算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4
= (—3—0)
约分
二、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5和5
5
7和20
1
28和42
14
约分
28 的因数: 1、2、4、7、14、28 42 的因数: 1、2、3、6、7、14、21、42 所以28和42的公因数: 1、2、7、14
一、情景导入
约分
二、合作探究
约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 都比较小的分数,叫作约分。
第三章
第二课时
约分
学习目标
1.知道约分、最简分数的意义。 2.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把分数化成最 简分数。
复习
约分
一、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填空:
16 ( 8 ) 4 ( 2 ) 1
—— 32
=
—— 16
=
(—8—)=
—— 4
= (—2—)
( 6) 2
10 (16) 20
—— = 9
—— 3
= (—15—) =
约分
可以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依次去除。
约分
可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 数直接去除。
约分
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 的分数叫作最简分数。 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约分
约分时也可以这样写:
方法一: 2 6
方法二:
2
9
3
3或直接写成:来自约分 剪蝴蝶比剪鲤鱼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比较以上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约分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 分母不变。 计算结果能约分的,一般要约成最简 分数。
约分
三、自主练习
下面的分数哪些是最简分数?
9
7
4 15 6
5
15 13 18 24 11 16
最简分数:
765 13 、11 、16
约分
判断结果是不是已经化成最简分数,如 果不是,请你继续化简。
约分
什么是约分? 什么叫作最简分数 约分的方法有哪几种?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是怎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