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文学
老庄思想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中国哲学史》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老庄思想的起源、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老庄思想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老庄思想,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1. 老庄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2. 老庄思想的主要内容:道、无为、自然等。
3. 老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难点:1. 老庄思想中的辩证法思想。
2. 老庄思想中的伦理道德观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老庄思想的背景和意义。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老庄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老子和庄子的生平简介- 道家与儒家的区别- 道家的发展历程2. 老庄思想的主要内容- 道的概念及其在《道德经》中的体现- 无为而治的思想- 自然主义观念3. 老庄思想的辩证法思想- 对立统一规律- 物极必反、相生相克的观念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老庄思想中的道、无为、自然等概念,分析其内涵和意义。
2.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案例分析1. 通过分析《庄子》中的经典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老庄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老庄思想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老庄思想的论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老庄思想的理解程度。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老庄思想中的伦理道德观念- 人与天的关系- 顺应自然,尊重生命- 反对过度追求物质利益2. 老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对儒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 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老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分析其在不同领域中的体现。
2.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案例分析1. 通过分析《庄子》中的经典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老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庄子的思想主张核心

庄子的思想主张核心庄子的核心思想是“道”,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道德”,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故历史上老庄并称,道家思想又称为老庄思想。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庄子思想对中国后世哲学、艺术、宗教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庄子》一书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容和高超文学水平都给后世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巨大的影响。
后人在思想、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作技巧上受《庄子》影响的,可以开出很长的名单,即以第一流作家而论,就有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曹雪芹等,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大。
后世道教继承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派取代黄老学派成为道家思想的主流。
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庄子其人并被神化,奉为神灵。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二月封“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
宋徽宗时被封为“微妙元通真君”,《庄子》一书也被诏称为《南华真经》。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老庄的文学批评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性。 • 给人类的心灵套上礼义的枷锁。 • 艺术上的求真。
二 逍遥游与人格境界
• “无待”绝对的自由。 • 鲲鹏:大鸟 • 斥鹌:小鸟
• 小虫,人,灵龟,大树。 • 大小的不同,眼界的不同。
•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 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 目,故去彼取此。”《老子》
• 春秋战国来,物质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 审美和文艺离开了健康的轨道。
• 文艺与身心将康,质朴。
•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 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 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 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 来。”《老子》
•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 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 为一。”《老子》
• 想象的理念的美。
•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 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 萧统《陶渊明传》
• 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 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 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人故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 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 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周易 系辞》
• 《庄子系辞上》
• “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 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致 者,不期精粗焉。”
• 《庄子 外物篇》
•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 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 而忘言。”
• 周晚期的腐败荒淫甚于商代。
• 险恶的政治与社会环境,养成的韬光养晦、 退隐自保的人生哲学。
老庄思想在唐代文学中的影响与体现

老庄思想在唐代文学中的影响与体现序言:古老的思想与文学的交融文学与思想一直以来都有着互相渗透的紧密关系。
当一个时代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准确体现时,读者不仅能够欣赏到精彩的文学作品,更能够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
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辉煌繁荣的时期,也正因为唐代文学承载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包括了诸多思想流派。
其中,老庄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老庄思想在唐代文学中的影响与体现进行深入探究。
一、老庄思想的精髓老庄思想,指的是儒家思想以外的另一种哲学思想体系,以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为主要代表。
老子是先秦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顺应自然,抱持谦逊的态度。
庄子则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注重个体的内心修养和自由解脱。
老庄思想的核心观点是超越对立,追求自在自然和身心的和谐。
二、唐代的思潮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文化交流得到了巨大的推动。
在唐代,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多种思想流派相互交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这种思想多元的背景为老庄思想在唐代文学中的影响和体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三、唐代文学中的老庄思想在唐代的文学作品中,老庄思想的影响无处不在,涉及到了文学的方方面面。
下面将从诗歌、散文、文言小说和戏剧四个方面,具体分析和阐述老庄思想在唐代文学中的体现和影响。
3.1 诗歌中的老庄思想唐代的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顶峰之作,其中许多诗人的作品中都融入了老庄思想的影响。
他们通过运用典型的老庄主题和意象,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思考。
比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作者以滕王阁为背景,表达了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哲理,呼应了老庄思想中的“自然无为”。
另外,李白的《静夜思》则是一首抒怀之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思考自己的内心,展现了追求宁静、超越物质欲望的老庄思想。
3.2 散文中的老庄思想唐代的散文作品也不乏对老庄思想的借鉴与融入。
老庄与中国现代文学

( 玉梅 : tl 袁 l I  ̄J 大学 文学 与 新 闻传 播 学 院 比较 文 学 与世 界 文 学 专 业 , 为 四 川教 育学 院 文学 院讲 现
师: 指导教 师 : 刘亚 丁教 授 ) 责任编 辑 : ( 邹岳 奇 )
老 庄 与 中 国现 代 文 学
老庄思想 曾经深 刻影 响民族 文学。这 种影响在于老庄哲学独特 的思想性 和艺术 性。在 现代 性 的视野 下 , 庄思想 老 呈现何种形态 ?现代 人对他们抱有 与古 代有何不同的态度?老庄对现代性的意义是什 么?老庄在现代 的发 展对 中国未 来的文学有何启 示?探讨这些 问题 , 从总体上观照老庄 与中国现 代文学 的关 系是有意义 的。
本论文 主要从 三个方面考察了老庄与现代文学的关系 : 老庄与现代作 家思想 、 庄与现 代文学 创作 、 老 老庄 与现代文 学文体形式 。在这 种考察 里 , 我们看到 , 现代作家从思想上对老庄 主要持批评 的态度 , 也有部 分作家 尝试把 老庄与 现 但 代社会和现代人生结 合起来 , 利用老庄来解决 现代人生 和社会遇到的困境 , 建设现代生 活。现代作 家虽对 老庄持激烈 的 批判态度 , 这种批判在一定程 度上 是应 对民族 危机的反映 , 但 是社 会批判 和历史批判 的一部 分 , 不是 老庄哲学 本体 意义 上的批 判 ; 实际上 , 这一部分作家有时 比较平静的论述里 , 在 他们也表达了对老庄的称颂 和敬 仰 , 只不过 这不是他们 发挥 的重点 。老庄对 现代 文学 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学创作上 , 在这一点上 , 现代作家 受惠于老庄的极 多。现代作家无论对 老
其结 局也都是无可奈何 。然而 , 正是在这不断地建构和消解 、 望和失望之 间 , 希 在永不停歇 的追求 , 永无止境 的探索过程 中, 知识分 子由此获得了 自身存在的深层价值 。正是这种探索的张力 , 是人 文知识分 子存 在的真正 意义之所在 。 才 第 四章 : 知识 分子形象的 自我认同。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认 同某种程度上 取决于他 们 的 自我认 同。前者 是着眼于 知识分子在与他者之 间的关 系中所扮演 的角 色 , 而后者则是立足于知识分子个体的 自我感觉 和体验 , 聚焦 在知识分子 自
论述老庄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及其影响

论述老庄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及其影响。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是中国哲学文化之魂,在中国文化史和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人们常说,儒家重礼乐,道家贵自然。
可见,“自然”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老子云“道法自然”,“道”“自然”是同一的。
“自然”具有“道”本体的品格,“道”的本性是“自然”,“白然”就是天然、白成、自然而然。
道家在哲学上以“自然”为理法,表现在审美观上,便是对自然美的崇慕和追求,以及对浮华矫饰的反对。
崇尚“自然”、顺应“自然”是老子美学意蕴的主要源泉。
在“自然”的基础上,老子又生发出"素"、“朴”、“淡”、“拙”等儿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并把它们归结为“道”的品格。
这些美学范畴反映到卜法审美上,便形成了后世追求真朴自然和反对雕饰、姿媚书风的精神依据。
宋代以“平淡”为美的审美观、黄庭坚“伟要拙多于巧”的创作观以及傅山“丑”、“拙”、“直率”的书学观,于此都不无关系。
庄子在继承了老子美学观的基础上,对道家的美学理论作出了重要的发展。
从道家崇尚自然真美的思想出发,他提出了“大美”和“贵真”等重要的审美范畴。
“大美”虽是“不言”的,但它却表现出“白”、“无为”、“天成”的特点。
因而,在庄子看来,自然、天真就是美的最高标准和尺度,这也是历代二书论在进行书法品评时,为何把“自然”作为最高艺术品位的依据。
而要实现“大美”、“至美”,“贵真”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只有真实的才是自然的,书法贵天成自然,贵在写出真情性。
否则,就难免流于做作和安排。
受庄子“贵真”论的影响,历代书家都以真性情的抒发为尚,盛唐草书家,宋代苏、黄、米,晚明的徐渭等,无不在其作品中一任真情性的抒发。
而真情性的抒发,则需要书者不受外物的干扰,实现对主体的超越,以虚静空明的心怀去观照艺术形象之本源,使其与“道”融合为一,这种境界即庄子所说的“心斋”和“坐忘”。
庄子从道家“法自然”的理论出发,认为宇宙本体的“道”是自然的、无为的,因此,在“道”统摄下的“天、地、人”系统中的“人”也应当是自然的。
老庄

老庄老庄,是老子和庄子的并称(类似孔孟),也指老学与庄学的合称。
借而代指道家(道教)老庄教派学说。
道家分黄老派、关尹派和庄列派。
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李学勤先生指出:“黄老之学,其思想富于积极色彩,与庄列一派隐退截然不同。
”关尹一派“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
上博简《恒先》是《老子》到庄学之间的联络桥梁。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逍遥齐物”等思想。
老子著有《道德经》(别名《老子》、《老子五千言》),庄子著有《庄子》(别名《南华经》);其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庄子实际上是继承发展并且阐释老子的思想,带有自己个性的一种解读。
看法精炼独到、积极遁世、卓尔不群,故而与老子并称,一并成为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老庄学派不主张满口大慈悲、大智慧、大觉悟的假道德,认为这些不过是愚弄人的幌子。
要德行合一,以己推人,自化,人人化则天下化。
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的思想学派。
道家起源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
“道家”,一词是西汉时才出现的,(初现于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后司马谈等人将老、庄、列御寇、杨朱、(彭蒙、慎到)等人归为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关尹、庄周、列御寇等人。
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
分黄老派、关尹派和庄列派。
老子反映的是道家的思想,老子在《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而“道法自然”。
因此老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著有《道德经》。
庄周是继老子之后的又一道家学者,他的思想完整的保存在《庄子》一书中。
老庄思想渊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
华夏族,楚国苦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
关于庄子思想的述评,文学角度浅析庄子的论述语言特色

《关于庄子思想的述评》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向往逍遥、崇尚自由,拒绝了楚威王之重聘,一生仅担任过宋国的漆园吏,而后过着贫困的隐居生活。
尽管物质极度匮乏,但他的精神反而更加富足。
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虚构奇特,语言富有诗意、运用自如,论辩方式灵活多变,并且具有微言大义的特点,善于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庄子的思想。
一.天道无为的哲学观庄子认为道是先天也而生,无始无终,实有而无形,自然而永恒,是神秘莫测、不可知的。
同时,庄子也极其羡慕大自然的生命的自由——一种自然的自由,不因人为因素的自由。
故他崇尚自然,宣扬天道自然无为,否定人对自然的作用,提出“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的观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庄子看来,这种自由在俗世间是无法轻易获得的,人只有做到“不要用人为去摧毁天性,不要用人事去推翻命运,不要为追逐名利而丢掉性命”,否则让尘世太多的杂物扰乱心智,人的内心无法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平静,也就无法得到自由。
另外,庄子主张“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我认为这不是消极思想。
从处世智慧上来说,人们要客观面对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知其无可奈何”,不要强求,要量力行事;面对不可为的事情不去强作妄为,如此往往能得自在人生。
如何理解“不可奈何之事”是“命定之事”?庄子所谓的“不可奈何”,是自己能力范围之外无法做到的事情。
人尽管不能随便妄自菲薄,但是不得不承认会遇到不可奈何之事,将其视为“命定之事”,不会高估,也不会轻易小看自己,能够客观看待万事万物之区别,也能客观看待自己,继而能客观接受自己“无可奈何之事”并非自己“努力不够”,而是“真的无可奈何”。
二.无为的政治观庄子受老子的思想影响,继承了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但两者又有差异,不同于老子的“无为”而达到“无不为”,庄子把老子的思想推到了极致,从老子的社会性天下发展成个人独立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版本
• 《老子》历来有多种版本,其影响最大流传 最广的是河上公本和王弼本两种,道教以河 上本为准。
老子思想
1、《老子》阐述的中心思想是“道”。概括来 说,《老子》里的道有下面几种主要涵义: • 首先,是哲学最高范畴意义上的道。 • 其次,是自然规律的道。 • 第三,是人生准则的道。 2、《老子》包含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比较 系统地揭示了事物互相对立依存的关系。 3、在社会政治观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并描绘 了一幅“小国寡民”的理想国图画。他反对 儒家的仁义道德,主张“绝仁弃义”。
三、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表现在哲学思想上的影响。历代都有一些研习 老庄思想的哲学家。 2、东汉以后崛起于中国本土的道教,是道家思 想宗教化的结果,对中国本土的宗教文化作出了 贡献。 3、老庄思想中的主静、谦让、柔弱的主张对中 国的民族性的塑造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4、是老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产生的影响, 比如简洁、空灵、含蓄、飘逸、以少总多、一以 当十等审美观念对中国的诗歌、绘画都产生了至 关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中国文学艺术独特的艺术 风貌。
庄子思想
1、继承并发挥了老子有关“道”的 思想。 2、庄子淡泊名利,重自然无为,立 身行事强调自隐无名,追求精神独 立和自由。 3、庄子特别地否定圣人,反对求知。
庄子之“无为”
无为 以“无为”而“无所不为” “无为”,是一种行为方式,一 种老庄式的行为方式,其目的是以 最小的行为代价获得最高的人生境 界。
仕途之路
老子有着满腹学问,至于活了多少岁也说不清,只知道200年 后,被广纳贤才的周文王请到朝中,委以西伯之职,主管国 家存藏的竹简(相当于国家图书馆)。 武王继位后,老子负责记录朝廷朝政议论。成王执政的时候, 曾派老子出使西极大秦、竺乾等国,他到处讲学,颂扬周德。 由于这位仙风道骨的长者,学识渊博,今人钦敬,所以,各 国的君主朝臣都尊称他为“古先生”。 轮到昭王执政,老子事周已近百年。料知将要干戈四起的老 子,再也忍不下这尔于我诈的争斗,于是,他辞去朝官,骑 了头青牛,西出函谷关,去昆仑山隐德修行。老子经过函谷 关时,函谷关关令尹喜知道他即将隐去,请老子著书,于是 老子写下了五千字,也是他留给后人唯一的著作《老子》。 老子其人到底有多大本事,当时无人知晓,因其留下的《道 德经》太过玄妙,后世众人景仰之余,相互传诵,越传越奇, 遂将老子捧为寿与天齐的神仙,并以神话的方式描述。
老子出关
老子作品
• 《道德真经》即《道德 经》,或称《老子》《 老子五千文》。原为先 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 ,后为道教奉为主要经 典。
年代
• 关于老子和《老子》这部书的时代问题, 学术界争论较大,尚无一致的结论,一般认 为最后成书于战国时期。《史记·老子韩非列 传》载称,老子应关令尹喜之请,“著书上 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老子河上 公章句》将其分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 《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名《 道德经》。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 两种《老子》帛书写本,则皆《德经》在前 ,《道经》在后,文字亦略有差异。
传说
•
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 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 理氏腹中。一天,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 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 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 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 孕。理氏怀了81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 生下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络腮胡子。因此,理氏 给他取的名子叫“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 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
老庄和道家文化
பைடு நூலகம்
老子
庄子
目录
一、老子 二、庄子 三、道家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一、老子简介
老子生平 老子传说 老子仕途之路 老子作品 老子思想 《老子》艺术特点
老子生平
老子(约公元前600—公元前500 ),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 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 苦县 (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 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 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 ,后退隐,著《老子》。
《老子》艺术特点
1.使用韵文形式,长短相较,节奏感 强。 2.用字极精,极准,字字千钧,力透 纸背。
庄子简介
庄子生平 庄子思想 《庄子》艺术特色 《庄子》中的寓言及成语故事
庄子生平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蒙 (一说是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 安徽蒙城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 的文学家、哲学家,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 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 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 流派。
庄子之“无为”
游世(庄子、李白) 入世(孔子 ) 出世(陶渊明)
《庄子》艺术特点
1、丰富的寓言和诡奇的想象 2、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 宕跳跃,节奏鲜明,具有诗歌语言 的特点
庄子中的寓言及成语故事
朝三暮四 运斤成风 无中生有 每况愈下 东施效颦 枯鱼之肆 望洋兴叹 呆若木鸡 井底之蛙 随珠弹雀 邯郸学步 屠龙之技 相濡以沫 大相迳庭 形如槁木 庄周梦蝶 游刃有余 踌躇满志 旁门左道 唇亡齿寒 善始善终 莫逆之交 唯命是从 虚与委蛇 吐故纳新 贻笑大方 夜以继日 亦步亦趋 失之交臂 天高地厚 捉襟见肘 分庭抗礼 叶公好龙 对牛弹琴 螳臂挡车 支离破碎 沉鱼落雁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哀莫大於心死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小巫见大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