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洛川矮化苹果的发展
苹果绿色种植的“洛川模式”

果农之友2016No.12特1绿色生产技术规程1.1园地选择园地应选择在前三年没有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等违禁物品、远离工厂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5千米以上。
1.2肥料管理根据土壤肥力、树体长势、目标产量等因素,确定肥料种类、数量和施肥时间,应施用天然有机肥料和矿质源肥料,禁止使用化学肥料。
肥料的种类、数量以及施肥措施不应对环境造成污染。
花果管理所施用的肥料、促进授粉肥料应符合允许使用标准。
1.3水分管理宜采用覆膜、覆草、集雨蓄水、穴贮肥水等各种旱作保水措施。
必须灌溉时,尽量采用节水灌溉方法,灌溉用水中各项污染物浓度要求达到相关技术标准。
保水、用水过程所采用的材料、设备和方法应防止产生环境污染。
1.4花粉污染控制人工授粉时,采集、加工、贮存或购买的花粉应防止受到污染。
采用蜜蜂、壁蜂传粉时其饲养器具应防止被污染。
1.5包装管理果袋运输、贮藏、套袋操作过程中应防止有害物污染,包装物及使用后的果袋反光膜应及时回收处理。
严禁使用化学合成果实着色剂。
1.6果实采收备好所有采收需要的器物和场地,采收前应使用乙醇、食品级过氧化氢和漂白剂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
按照采收技术规程严格进行作业,保证采收器物没有任何污染,采收过程不能造成污染。
果品堆放宜使用标准容器,果品禁止直接着地和日晒雨淋,防止动物污染果实。
贮藏场所和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无异味,禁止与有毒、有异味的物品混存、混运。
2矮砧栽培技术规程2.1栽植密度株行距1~2米×3~4.5米。
2.2栽植技术砧苗栽植应根据灌溉条件确定起垄与否,灌水条件差的果园,应在秋季或春季栽前进行起垄。
方法是在预栽树行两侧各1米的土壤上撒施有机肥和化肥,然后沿预留树行外侧各0.5米把土翻至中间,形成宽度1米、高度5~10厘米的缓坡土垄。
灌水条件好的果园则不起垄,直接栽植。
2.3配套设施顺栽植行设立水泥柱或钢管支柱,支柱高3~3.5米,间隔12~15米。
在支柱距地面0.5米以上间距0.5~0.8米处拉4~5道铁丝,树干固定在铁丝上。
浅谈苹果矮化密植栽培优势、存在问题及对策

I FOOD INDUSTRY I 119浅谈苹果矮化密植栽培优势、存在问题及对策文 张丽娜灵宝市园艺局第二,苹果矮化砧木结果的时间早,产量高。
传统苹果栽培通常采取乔化稀植、大冠栽培的方法,栽培出来的品种主枝粗、冠幅大,侧枝较长,难以成花,产量也较低。
而使用矮化砧木嫁接的苹果树,结果率更高,结果株率一般超过半数,结果量也比一般乔砧树更多,增产30%-50%。
由此可见,苹果矮化砧木能够为果农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矮化密植通常比普通植株成花更早,结果速度更快,同时具有产量多、易管理的优势。
矮化砧木嫁接苹果树一般只需两年就能够开始结果,三年后果树的产量就能够稳定,第四、五年是果树的丰产期。
从相关数据来看,矮化密植因为体型更小,所以能够充分利用更多的土地空间,产量也会大幅提升,产量和经济效益较传统栽培模式而言都是成倍增长。
第三,苹果矮化砧木树体果实品质更好。
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苹果矮化砧木的树体相比于乔化砧木树体,果实质量更好,着色度和甜度更高。
第四,果树行间保留1.5米宽作业道,方便果园操作管理。
第五,管理成本较低。
人工费用一般要占果园全部费用的40%,减少果园用工可大幅降低管理成本。
很多欧美国家的果园都使用了矮化砧木,之后结合机械化作业,果园每年的用工基本上保持在每亩27-37小时,而我国使用乔化砧木的果园,需要更多的人力和时间来进行控制树冠和促进结果的作业,因此工作量非常大,用工高达214小时,比欧美国家高出六到八倍。
1.灵宝市地区苹果产业化情况灵宝苹果自1921年开始,先后经历了引进栽培、技术探索、高速发展、转型创新、高质量发展五个阶段,到如今已经有百年历史,规模庞大,品牌价值超过百亿。
2021年,“灵宝苹果”的品牌价值已经达到196.52亿元。
灵宝苹果是具有地理标志的产品,而其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些荣誉,与河南省灵宝市的自身优势是分不开的。
灵宝市荣获过第一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出口苹果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富硒苹果之乡等荣誉称号,灵宝苹果作为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其产量也非常高。
陕西洛川苹果品种发展思考与建议

陕西洛川苹果品种发展思考与建议作者:李前进来源:《西北园艺·果树》2020年第05期陕西洛川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是符合苹果最适宜生产区7项气象指标要求的苹果优生区。
自1947年引进种植苹果以来,经历引进推广、规模栽植、规模扩张、专业县建设、产业强县建设、转型发展6个发展阶段,截至2019年,全县苹果种植面积53.3万亩,总产量约93万t,果农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 249元,成为全国唯一整县获批的国家绿色食品(苹果)原料生产示范基地县,“洛川苹果”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达到687.27亿元。
随着苹果产业化深度发展,在好吃、绿色、安全基础上,消费者开始追求营养、保健等更加多元化的消费服务。
以洛川为核心的渭北黄土高原苹果产区,在产业快速发展阶段注重了规模扩张和产量效益,经过30多年发展,目前品种落后、基地老化现象日渐凸显。
借力基地更新改造,更换苹果优良品种、提高果品档次,争取“洛川苹果”在高端水果市场占有更大份额,是洛川解决后续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措施。
笔者结合洛川苹果产业技术研发工作,参考与洛川相同区域的渭北黄土高原苹果品种结构特点,对该地区实现苹果良种化发展形成了一些思考。
1 栽培现状1.1 面积产量洛川耕地面积64万亩,截止到2019年苹果种植总面积53.3万亩,其中乔化46.1万亩、矮化7.2万亩,年总产量约93万t。
1.2 品种结构红富士42.9万亩、占比80.5%,嘎拉7.2万亩、占比13.5%,秦冠0.85万亩、占比1.59%,元帅系1.1万亩、占比2.06%,其他品种1.25万亩、占比2.35%。
1.3 树龄结构全县30年生以上果园12.1万亩,20~29年生果园25.4万亩,10~19年生果园7.6万亩,4~9年生果园3.9万亩,1~3年生幼园4.3万亩。
2 存在问题2.1 晚熟苹果比例过大,结构不合理红富士、秦冠两个晚熟品种面积达到43.75万亩,占总面积的82.1%;2019年晚熟苹果产量86.5 万t,占总产量的92.4%,早、中熟苹果产量仅为7.1万t,占总产量的7.6%。
洛川苹果案例

洛川苹果案例洛川苹果,是陕西洛川县的一种特色农产品,因其口感鲜美、果形饱满而备受消费者喜爱,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
洛川苹果的成功案例,不仅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典范,更是对于地方特色农产品推广的成功范例。
首先,洛川苹果的成功离不开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洛川县地处秦岭腹地,海拔较高,气候凉爽,日照充足,降雨充沛,这些条件为苹果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此外,洛川县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壤,为苹果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使得洛川苹果口感鲜美、果形饱满。
其次,洛川苹果的成功还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
当地政府在苹果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都给予了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技术,引进先进的栽培技术和设备,提高苹果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政府还积极组织苹果产业的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民进行统一的生产、加工、销售,提高了苹果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再者,洛川苹果的成功还得益于市场营销的有效推广。
当地政府和企业积极参加各种农业展览会、交易会,通过展览展示洛川苹果的优质品质,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和商家的目光,开拓了苹果的销售渠道。
同时,还通过互联网、电商平台等现代营销手段,将洛川苹果推广到全国各地,提高了苹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最后,洛川苹果的成功还得益于农民的勤劳和智慧。
洛川的农民们在种植苹果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改进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不断提高苹果的品质和产量。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洛川苹果的美誉,也为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洛川苹果的成功案例,是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它不仅是一种农产品,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体现。
希望洛川苹果的成功经验能够为其他地方特色农产品的推广和发展提供借鉴,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洛川县苹果产业现代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洛川县苹果产业现代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洛川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南部,是以苹果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农业县,土地总面积18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4万亩,辖7镇9乡371个行政村,总人口2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9万,是国家确定的优质无公害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无公害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县和全国优势农产品(苹果)产业化示范县,全国唯一的出口优质苹果质量安全示范区,陕西省“一县一业”示范县。
200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作出《建设苹果专业县的决定》、《加快建设苹果专业县的意见》。
2007年,在农业部危朝安副部长的大力支持下,会同农业部规划设计院组织编写了《洛川苹果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2010年又进一步完善了《洛川苹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旨在加快洛川苹果产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洛川县苹果产业现状目前,全县苹果面积50万亩,人均3.1亩,居全国之首。
2012年苹果总产量76万吨,总产值25亿元,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987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0410元的95%。
据调查2013年苹果收入5-10万元的果农户达19768户,10万元以上的果农户2090户,人均收入1万元以上的达8485户。
洛川苹果产业发展具有优良的资源禀赋、坚实的产业基础、良好政策环境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但是从现代果业的更高标准要求和持续发展的长远视角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二、存在的问题1、资源与环境约束加剧,果业发展方式亟待转变目前,洛川县苹果生产高度专业化和集约化,土地资源利用程度高,地力消耗严重,依靠规模扩张已无潜力,常规的生产方式难以持续,传统的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转向提质增效的内涵式发展轨道,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尤其是要加快发展生猪产业,推进果-畜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
2、自然灾害频发多发,果业基础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受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影响,旱、雹、冻、病、虫等自然和生物灾害影响更加严重,完善果园基础设施、提高果业装备水平、强化科技支撑保障、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的要求更加迫切。
苹果树矮化密植栽培管理的技术要点分析

苹果树矮化密植栽培管理的技术要点分析作者:郝军红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28期苹果作为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之一,市场的需求量较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苹果产量与品质有着更高的要求。
另外一些地区的苹果种植,受到地形的影响,不适合发展机械化种植模式,推广应用苹果树矮化密植栽培管理技术,有助于为这些地区的苹果种植业提供另一种发展途径。
该技术可缩短苹果的结果期,对前期产量提升有积极的影响。
但是在推广应用的过程中,矮化栽培有别于传统的栽培模式,在管理工作中也有不同的要求,了解矮化苹果的技术特点,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应用效果。
下面结合陕西省延安地区的苹果种植情况,分析苹果树矮化密植栽培管理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一、陕西省延安市的苹果种植业发展情况1、陕西省延安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陕西省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因此,延安南部五县苹果种植地多在丘陵地带种植,面积130万亩左右,洛川最多53万亩左右,北部七县多选择在山地地区,170万亩,山路不利于种植设备以及相关资源的运输,这也加大了苹果机械化种植的难度以及种植成本。
延安地区的苹果种植梯田阶梯跨度较大,阶梯树密集,通常情况下每个阶梯宽度约为6~7m,所以梯田的每个阶梯面多只能种植一行苹果树,而苹果树树干距离阶梯平面的两侧距离多2、陕西省延安的苹果种植情况目前延安苹果种植多选用乔化红富士系列、嘎啦系列品种,好多果园处于衰败期,加之农村人口老龄化,在家务农人员较少,乔化果园不适应现在社会发展规律,现在许多果园通过老果园挖改,推广应用人工矮化技术。
根据相关调查表明,矮化苹果高度多集中在距离地面230~320cm之间,这个高度适合人工采摘,可以降低苹果种植的管理难度,也能提高苹果收获的工作效率。
在洛川县果研发展中心4年矮化果园调查中发现,果实总数3年矮化树,玉华早富,平均能达到160个左右,宜川县丹州镇,圪崂村调研发现梯田种植的部分果树,分枝生长经常可突出到梯田阶梯平面的正上方区域以外,这会大大提升果园的管理难度,让采摘苹果出现安全隐患,据统计,苹果树生长过程中超出果园范围的果树占果园果树总量的10%左右。
我国苹果矮化砧木发展缓慢的原因

Guoshudaguan果树大观我国苹果园95%以上为乔化栽培,常造成树冠大、园子密、光照差、成花少,对苹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而且管理成本较高;一般管理每亩果园需要300个工日,而意大利仅需30个工日。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是世界苹果发展的趋势,实现苹果矮化栽培的最主要途径是利用好矮化砧木。
20世纪70-80年代,我国还比较重视苹果矮化砧木的研究应用,但发展情况不理想,几乎处于逐年萎缩的局面。
对此,笔者曾赴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郑州郊区、孟县、三门峡、灵宝和陕西蒲城、渭南临渭区、洛川、铜川、凤翔及礼泉等地进行调研,现根据调研情况,对我国苹果矮化砧木发展缓慢的原因作分析,并提出几点发展建议。
1中央干上不去,易歪斜我国栽培矮化苹果多沿用乔化技术,一般不设立支柱,并且栽植后从饱满芽处定干,不去除竞争枝,有些还利用竞争枝让树体提早结果,常常是主枝直径接近中央领导干直径,造成中央干上不去,易歪斜。
2树形不适宜,良砧与良法不配过去我国矮化苹果推广多主枝的高大树形,如改良纺锤形、自由纺锤形和不规范的细长纺锤形。
而国外多推广高纺锤形、超细纺锤形、圆柱形等。
由于我们在树形方面研究不够,推广乔化树形,使矮化树不矮,果园密闭,光照极差,导致人们对矮化的效果也产生了怀疑。
3中间砧入土过深,矮化变成乔化矮化苹果树主要靠矮化中间砧起矮化作用,并且中间砧的长短对矮化效果影响极大,在我国的“苹果苗木繁育技术规程”中规定,苹果矮化中间砧长度以20 ̄30厘米为宜。
生产中发现,矮化中间砧入土深度与树冠大小关系十分密切。
矮化中间砧全面埋入地下的,树体生长旺盛,并且品种段生根,加速树体生长,矮化变成乔化。
中间砧全部露出地面的,矮化作用强,幼树生长缓慢,中干上不去,易歪斜。
再之,部分中间砧生根,就相当于把矮化中间砧缩短了,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矮化效果。
由于果农对栽植技术执行不严格,加之挖栽植坑大小不一,栽后中间砧有一个下沉过程,造成矮化果园中间砧入土深度不一,许多果园不是中间砧入土过深,树冠大,矮化树不矮化,就是中间砧入土过浅,树冠小,矮化树太矮化,果园表现树冠大小不一,整齐度差。
为洛川苹果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为洛川苹果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洛川苹果产业是陕西省的一个重要农业产业,也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洛川苹果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然而,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本文将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以促进洛川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品牌建设洛川苹果产业的品牌建设是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建立一个具有地方特色和品牌形象的苹果品牌,可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因此,建议政府加大对洛川苹果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品牌营销和推广,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二、优化产业结构洛川苹果产业的发展需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链的完整性和效益。
建议政府加强对苹果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管理和指导,推动产业链的协调发展。
同时,鼓励农民逐步转变种植结构,增加高附加值的品种和产品,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洛川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建议政府加大对苹果产业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科技研发和技术转化,提高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同时,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产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四、加强市场开拓市场开拓是推动洛川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建议政府加大对苹果产业市场开拓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市场调研和营销,拓展国内外市场。
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知名度,增加市场份额。
五、加强品质监管品质监管是保障洛川苹果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建议政府加强对苹果产业的品质监管,建立健全的质量检测体系和标准,加强对产品的质量监测和抽检,保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管理,提高企业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洛川苹果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苹果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加强市场开拓和品质监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洛川矮化苹果的发展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就已经大面积的开始了苹果栽培,并且在技术、生产方面进行了很多的改进和探索,进而产生了现今国际很流行的矮化密植苹果,它以宽行距,便于机械化;低株距,亩栽植棵数多,产量高而受到了广大种植农户的青睐。
在我国苹果的主要苹果生产区,环渤海湾地区,已经开始了矮化果树的种植,并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然而在有着苹果第二大产区之称的陕北黄土高原地带,尤其是有着“苹果之县”美誉之称延安市洛川县,矮化苹果的种植发展速度却是如此的慢,究其原因,个人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黄土高原海拔高,田地大多都是阶梯或者是土坡(自然界的鬼斧
神工和人类的勤劳努力造就的)形式的,浇水很不方便。
其次在高原地带水资源匮乏,当地种植的乔化果树苗,第一年新栽植后,在挂果前几乎都不进行浇水,有条件的会适当的浇一点水,或者是天气特别干旱偶尔教一些水,但绝大多数种植户都不会浇水,以富士苹果为例,一般在栽植后8年才会挂果,嘎啦至少也得6年才可以,。
2.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大面积发展苹果了,但都是乔化果
树,至今已有30余年之多,当地的乔化果园又都在产生效益的阶段,农户从内心深处又不舍得毁掉自家老苹果园,因此,他们不愿意放弃眼前已经有的收益的乔化苹果园而改种矮化果树。
3.矮化密植苹果园对于水肥的要求很高,如果要在洛川地区发展,
首先要解决水的问题,而在这个地区解决水资源的问题就是打井,
这里的地下水层是比较深,一般都需要打到300米以下,才可以出水,其次阶梯的形式的田地浇水也需要铺设管道,传统的沟渠是行不通的,这也就是制约矮化密植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最后需要进行水肥一体化。
这样不但可以节约水资源,还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正是符合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
4.成本问题,一旦种植矮化密植苹果,就需要前期投入很多的财力,
物力和人力,当地的农户自己家的地不是很多,而且没有雄厚的财力来投资,农民在没有看到当地实实在在的效益是不愿意去接受新事物,这也是在农户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想法,因此这是阻碍矮化苹果的发展的主观原因。
5.洛川当地的地形地貌,就已经决定了矮化密植苹果种植的难度,
这是客观原因。
要发展,先整地,整完之后,都是生土,所谓生土就是没有腐殖质(或极少),土质僵硬板结,透水性差,缺乏营养的土,如深土层下的黄疆土。
这样的土壤还需要的2-3年的自我循环,在这期间又需要不断施入有机肥,含腐殖质高的肥料,去改善土壤状况,通过2-3年的调节,土壤才能适合果树的生长,2-3年内都需要不断的投入,这是农户不愿意接受的主观原因所在。
6.如果就按传统的种植模式在自家的土地上进行种植,那么矮化苹
果树能否在3-5年内达到既定产量,这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如果这样,那么矮化的优势能否体现出来,都需要我们进行探索和考证。
因此综合以上原因,在黄土高原的洛川进行矮化密植的推广种植
还需要很多的工作要做,要克服这些困难还需要各级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推出更多强有力的政策,逐步转化和改变农户的思想意识,这样矮化密植苹果的推广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