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苹果引进与发展研究
苹果绿色种植的“洛川模式”

果农之友2016No.12特1绿色生产技术规程1.1园地选择园地应选择在前三年没有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等违禁物品、远离工厂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5千米以上。
1.2肥料管理根据土壤肥力、树体长势、目标产量等因素,确定肥料种类、数量和施肥时间,应施用天然有机肥料和矿质源肥料,禁止使用化学肥料。
肥料的种类、数量以及施肥措施不应对环境造成污染。
花果管理所施用的肥料、促进授粉肥料应符合允许使用标准。
1.3水分管理宜采用覆膜、覆草、集雨蓄水、穴贮肥水等各种旱作保水措施。
必须灌溉时,尽量采用节水灌溉方法,灌溉用水中各项污染物浓度要求达到相关技术标准。
保水、用水过程所采用的材料、设备和方法应防止产生环境污染。
1.4花粉污染控制人工授粉时,采集、加工、贮存或购买的花粉应防止受到污染。
采用蜜蜂、壁蜂传粉时其饲养器具应防止被污染。
1.5包装管理果袋运输、贮藏、套袋操作过程中应防止有害物污染,包装物及使用后的果袋反光膜应及时回收处理。
严禁使用化学合成果实着色剂。
1.6果实采收备好所有采收需要的器物和场地,采收前应使用乙醇、食品级过氧化氢和漂白剂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
按照采收技术规程严格进行作业,保证采收器物没有任何污染,采收过程不能造成污染。
果品堆放宜使用标准容器,果品禁止直接着地和日晒雨淋,防止动物污染果实。
贮藏场所和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无异味,禁止与有毒、有异味的物品混存、混运。
2矮砧栽培技术规程2.1栽植密度株行距1~2米×3~4.5米。
2.2栽植技术砧苗栽植应根据灌溉条件确定起垄与否,灌水条件差的果园,应在秋季或春季栽前进行起垄。
方法是在预栽树行两侧各1米的土壤上撒施有机肥和化肥,然后沿预留树行外侧各0.5米把土翻至中间,形成宽度1米、高度5~10厘米的缓坡土垄。
灌水条件好的果园则不起垄,直接栽植。
2.3配套设施顺栽植行设立水泥柱或钢管支柱,支柱高3~3.5米,间隔12~15米。
在支柱距地面0.5米以上间距0.5~0.8米处拉4~5道铁丝,树干固定在铁丝上。
陕西洛川苹果品种发展思考与建议

陕西洛川苹果品种发展思考与建议作者:李前进来源:《西北园艺·果树》2020年第05期陕西洛川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是符合苹果最适宜生产区7项气象指标要求的苹果优生区。
自1947年引进种植苹果以来,经历引进推广、规模栽植、规模扩张、专业县建设、产业强县建设、转型发展6个发展阶段,截至2019年,全县苹果种植面积53.3万亩,总产量约93万t,果农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 249元,成为全国唯一整县获批的国家绿色食品(苹果)原料生产示范基地县,“洛川苹果”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达到687.27亿元。
随着苹果产业化深度发展,在好吃、绿色、安全基础上,消费者开始追求营养、保健等更加多元化的消费服务。
以洛川为核心的渭北黄土高原苹果产区,在产业快速发展阶段注重了规模扩张和产量效益,经过30多年发展,目前品种落后、基地老化现象日渐凸显。
借力基地更新改造,更换苹果优良品种、提高果品档次,争取“洛川苹果”在高端水果市场占有更大份额,是洛川解决后续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措施。
笔者结合洛川苹果产业技术研发工作,参考与洛川相同区域的渭北黄土高原苹果品种结构特点,对该地区实现苹果良种化发展形成了一些思考。
1 栽培现状1.1 面积产量洛川耕地面积64万亩,截止到2019年苹果种植总面积53.3万亩,其中乔化46.1万亩、矮化7.2万亩,年总产量约93万t。
1.2 品种结构红富士42.9万亩、占比80.5%,嘎拉7.2万亩、占比13.5%,秦冠0.85万亩、占比1.59%,元帅系1.1万亩、占比2.06%,其他品种1.25万亩、占比2.35%。
1.3 树龄结构全县30年生以上果园12.1万亩,20~29年生果园25.4万亩,10~19年生果园7.6万亩,4~9年生果园3.9万亩,1~3年生幼园4.3万亩。
2 存在问题2.1 晚熟苹果比例过大,结构不合理红富士、秦冠两个晚熟品种面积达到43.75万亩,占总面积的82.1%;2019年晚熟苹果产量86.5 万t,占总产量的92.4%,早、中熟苹果产量仅为7.1万t,占总产量的7.6%。
洛川苹果行业背景介绍资料

洛川苹果行业背景介绍资料洛川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境内,被誉为中国苹果之乡。
这里盛产独特的洛川苹果,是中国重要的果品产地之一。
那么,洛川的苹果行业背景是怎样的呢?1. 地理环境优势洛川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拥有丰富的阳光资源、适宜的气候条件和肥沃的土壤,为苹果的生长提供了独特的自然条件。
同时,汉中灌区为洛川地区的农田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为苹果栽培提供了必要的灌溉条件,使得洛川的苹果品质更加优良。
2. 历史悠久的栽培传统洛川的苹果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
当时,洛川农民开始尝试苹果的种植,并逐渐形成了苹果栽培的传统。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洛川农民掌握了丰富的栽培经验和技术,使洛川的苹果品质日益提高。
3. 多样化的苹果品种洛川的苹果种植以多样化著称。
这里栽培的苹果品种丰富多样,包括红富士、蛇果、烟台苹果等。
每个品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口感,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4. 健全的产业链洛川苹果产业链完整,包括苹果种植、包装、运输等环节。
不仅生产环节健全,洛川还拥有完善的销售网络和市场渠道,能够覆盖国内外市场。
洛川的苹果通过批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方式销售,实现了与消费者的直接链接。
5. 优良的品质和口感洛川的苹果以其优良的品质和口感而名扬国内外。
洛川苹果外观鲜艳,果实饱满多汁,口感脆甜爽口,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无论是作为生鲜水果,还是加工成果脯、果酱等产品,洛川苹果都具备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6. 产业振兴和发展前景洛川苹果产业作为洛川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洛川政府积极推动苹果产业的振兴和发展,加强品牌建设、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努力提高苹果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未来,洛川苹果行业有望进一步壮大,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洛川苹果行业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栽培经验,具备了发展壮大的潜力和优势。
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洛川的苹果都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为洛川苹果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为洛川苹果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洛川苹果产业是陕西省的一个重要农业产业,也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洛川苹果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然而,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本文将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以促进洛川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品牌建设洛川苹果产业的品牌建设是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建立一个具有地方特色和品牌形象的苹果品牌,可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因此,建议政府加大对洛川苹果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品牌营销和推广,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二、优化产业结构洛川苹果产业的发展需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链的完整性和效益。
建议政府加强对苹果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管理和指导,推动产业链的协调发展。
同时,鼓励农民逐步转变种植结构,增加高附加值的品种和产品,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洛川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建议政府加大对苹果产业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科技研发和技术转化,提高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同时,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产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四、加强市场开拓市场开拓是推动洛川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建议政府加大对苹果产业市场开拓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市场调研和营销,拓展国内外市场。
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知名度,增加市场份额。
五、加强品质监管品质监管是保障洛川苹果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建议政府加强对苹果产业的品质监管,建立健全的质量检测体系和标准,加强对产品的质量监测和抽检,保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管理,提高企业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洛川苹果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苹果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加强市场开拓和品质监管。
洛川苹果发展现状

洛川苹果发展现状洛川苹果是中国陕西洛川县著名的产业,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质的品质而闻名于世。
洛川苹果的发展现状主要可以从产量、品质和市场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洛川苹果的产量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
洛川县地处黄土高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这为苹果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加上当地农民对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创新,洛川苹果的产量得到了持续增长。
据统计,洛川县目前苹果的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年产量约为20万吨。
其次,洛川苹果的品质一直备受肯定。
由于当地气候干燥少雨,阳光充足,有利于苹果的生长和积累糖分,使得洛川苹果的口感更加甜蜜,营养更加丰富。
同时,洛川县逐渐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理念,农民们本着绿色、高品质的种植方式,不使用农药、化肥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确保了洛川苹果的品质和安全性。
最后,洛川苹果在市场上的地位逐渐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关注度逐渐增加,洛川苹果凭借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在市场上逐渐得到认可。
不仅在陕西本地,洛川苹果还远销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市场,成为陕西省的一张名片。
然而,洛川苹果的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品质和口感好,洛川苹果的市场价格相对较高,这导致一些消费者在购买时会有所顾虑。
其次,苹果行业竞争激烈,需要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提高产品附加值。
要解决这些问题,洛川苹果产业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口感。
同时,需要加强合作,与其他地区的苹果产业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此外,还需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扩大洛川苹果在市场上的知名度,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总之,洛川苹果作为中国著名的农产品之一,在产量、品质和市场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然而,要进一步发展壮大,需要面对和解决一些问题和挑战,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交流和品牌建设,以提高洛川苹果在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力。
洛川县苹果投入—产出分析实地调研报告

洛川县苹果投入—产出分析实地调研报告新华网陕西频道 2009-09-21 电2009 年7 月5日-31 日,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岗位专家及其团队成员,在洛川县果业局和乡镇果业站的支持和帮助下,就“苹果种植户投入-产出效果”情况,对洛川县10 个乡镇28个村子300 个苹果种植户进行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调查的内容及方法调查内容主要是2007和2008年果农对果园的投入—产出情况。
调查方法主要采取调查员一对一入户问卷调查方式,并对果业局生产办领导、果站站长、技术员和村干部等就政府有关苹果种植户生产方面的扶持情况进行了访谈。
二、苹果种植户投入—产出基本情况1、果园投入成本日益增高。
据调查的农户反映:2007-2009 年化肥、农药等农资的市场价格逐年上涨,劳动力严重短缺,尤其是苹果生产中劳动力需求大的套袋、摘袋和采摘苹果环节,每年都要在外地雇工,套袋工价由2007 年的0.015 元/袋上涨到2009 年的0.025 元/袋,如果将雇工的吃、住和交通费用也计算在工价内,套一个袋子的价格就和买一个袋子的价格差不多,而其他环节的工价也由2007 年的30 元/天上涨到2009 年的50 元/天。
2、果园管理技术水平有大幅提高。
随着果业局和乡镇果站培训日益增多,技术推广力度增大,果农都能掌握修剪、疏花/疏果、套袋、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洛川苹果园的整体管理技术水平都大幅度提高,很多果农都能通过合理的疏花/疏果来控制大小年问题,保证果园能够稳产。
然而也有少数果农的管理意识差,在高产的年份舍不得疏花/疏果,大小年严重,影响果品的产量和质量。
3、政府大力推行“果畜结合,循环生产”模式。
为了鼓励农户增加农家肥的投入,有效地改善土壤有机质,洛川县从2001 年开始鼓励农户发展养殖业,推广建沼养畜的政策,对建设沼气池的农户一次性补贴600-800 元;2008 年开始发展百万头生猪养殖计划,确保每一亩果园有两头猪来供应农家肥,为获取农家肥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同时也解决了农家肥投入不足的问题。
洛川县苹果产业化发展现状研究

洛川县苹果产业化发展现状研究1、相关定义1.1、农业产业化的相关概念及影响因素1.1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及基本特征1.1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及基本特征苹果产业化是对农业产业化的具体化,农业产业化则是在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人类的经济活动按照一般分类法可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农业就属于第一产业这一大类。
在产业细化分工的基础上,产业化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产业化是一个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同一属性的组织或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实现经济效益为目的。
农业产业化最早在美国出现,并在西欧、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传播并发展。
在国内山东省于1993 年最早提出”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发源于山东潍坊。
从农业产业化的提出到现在,农业产业化的概念解释层出不穷,尚未形成完全统一的概念理论,但对其实质的理解是一致的,人民日报在社论中曾提出:”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 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
”①这个概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关于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也有很多观点,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生产规模化、专业化。
即不再是传统农业的家庭式种植生产,而是进行专业化生产,通过专业化的生产种植提高经济效益,转变以往的自给式生产方式。
在农户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扩大规模,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量,最终提高经济效益,为农业产业化奠定基础。
二是产业布局区域化。
农业产业化生产要求产业布局的区域化,在中国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很少有大规模的成片耕地,而在农业产业化下,根据地域的资源配置特点及资源优势,建立区域生产基地,统一育种、种植、管理等。
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为农产品进入市场打好基础,使农民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三是服务体系社会化。
服务社会化即要求农业生产放弃传统的自我服务,转而依赖社会化的服务。
陕西:洛川打造苹果产业新高地

2023年第40卷第06期培、高效肥水管理和果实保护等五大关键技术为一体的杧果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制定国家标准《杧果苗木产地检疫规程》和地方标准《杧果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等。
陕西:洛川打造苹果产业新高地近年来,陕西省洛川县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统筹粮食安全与特色果业发展,采取积极措施,推动苹果全产业链升级。
目前,全县苹果种植面积3.53万hm2,农民人均0.22hm2,居全国之首;总产量105.86万t,综合产值130亿元,果农人均可支配收入16991元,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占88.3%,苹果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和支撑作用持续增强。
一是标准建基地,形成高质高效生产新势能。
颁布《洛川苹果技术标准综合体》《黄土高原旱作节水矮化密植果园技术手册》等技术标准,全面推进苹果矮化密植基地建设。
强化科技培训,年均培训果农15万人次以上,培养具有中高级职称的职业农民1200人以上,科学引导果农挖老建新,提升全民务果技术水平。
严格质量监管,在县城设立苹果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在10个企业、20个合作社建立农残监测点,形成了县乡村全覆盖的苹果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
建成首家整县国家绿色食品(苹果)原料生产示范基地和0.87万hm2出口认证基地、0.45万hm2有机苹果认证基地。
二是延链补短板,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突出园区带动,集成资源要素向二三产业延伸,大力发展苹果精深加工,支持建成果汁、果醋饮、脆片加工企业9家,产品销售省内外多地;引进和自建有机肥加工厂9个,年加工能力30万t。
西部农资交易市场入驻商户120家,实行集中配送、农药化肥直供,全县果园投入品年可节约投资3亿元。
突出企业引领,以产业化经营带动分级分选、冷藏冷运、精深加工以及关联产业发展,推动园区产业链“集链成群”、供应链“隔墙供应”、价值链“多点增值”。
招商引进山东王掌柜、广州青怡、琦泉生物质热电联产等“链主”企业,培育顶端、美域高、延刚等地方果业龙头企业5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川苹果引进与发展研究
洛川苹果的引进和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洛川合宜的自然环
境和社会环境促成了苹果的成功引进和深入发展。
苹果引入洛川后经历了小面积栽植、集体经营、农业生产责任制和果业加速发展四个阶段。
小面积栽植阶段洛川苹果主要以小面积引植为主,发展缓慢。
集
体经营阶段受国家大的经济秩序、政治生活的不良影响,果园遭受损
失的同时各果园间的发展差距拉大,但仍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期。
文
革后,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虽出现过承包不当和税收负担过重所导
致的果园面积减少的情况,但总体发展良好,洛川苹果产业收入也成
为农民收入的首要来源。
2004年之后,洛川苹果在规模、产量、效益都不断提升。
洛川苹果在引进之初,主要面临技术缺失和旧有思想抵
触等阻碍。
洛川为顺利发展苹果产业,将重点放在进行技术改进、技
术推广、市场建设和市场开发上。
在技术改进中以果树存活、果树多结果、果树结好果为发展方向,每一次的技术改进都极大地推动了洛
川果业的进步。
技术推广主要采用教育活动、实践操作和重视科研等方式,普及了果树栽植技术。
洛川苹果在发展中逐步融入洛川社会,
改变了洛川传统的农业及食物结构,也进一步影响了洛川经济与文化。
洛川苹果的引进及发展中,在找准作物适生区、重视技术研发与推广
和苹果文化建设、不断开拓市场等方面值得借鉴。
未来洛川苹果产业需以发展多功能的集约化苹果产业、发展果树产业生产联合化、促进洛川多种产业的协同发展为方向,以期实现洛川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