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232串口通信基本知识与实例
上位机-串口通信详解(以RS232为例))

上位机-串⼝通信详解(以RS232为例))1、什么是串⼝通信?写这个的时候我在想应该怎么解释串⼝通信,因为串⼝通信很多朋友不了解的原因是涉及到硬件的知识,对于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朋友很难理解串⼝通信。
所以我这⾥只做部分的解释,需要了解更多硬件相关信息的朋友可以看这篇博⽂:串⼝通信在百度词条上的解释是:串⼝通信(Serial Communications)的概念⾮常简单,串⼝按位(bit)发送和接收的。
简单的解释就是:两个⼈说话,⼀个⼈说,⼀个⼈听。
是的,就是这个么简单。
如果不需要了解硬件,那么我们只需要了解通信,串⼝不需要理解,那是硬件⼯程师需要考虑的事情。
我们今天讲的是上位机与串⼝通信,重点是通信。
2、串⼝通信协议所谓通信协议是指通信双⽅的⼀种约定。
约定包括对数据格式、同步⽅式、传送速度、传送步骤、检纠错⽅式以及控制字符定义等问题做出统⼀规定,通信双⽅必须共同遵守。
串⼝通信协议中,很多朋友很疑惑,RS232,RS485这些协议怎么⽤?但实际上这些准确来说,是⼀种标准。
我们可以直接使⽤这种标准进⾏通信,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还有⼀种⾃定义通信协议,顾名思义,⾃定义通信协议是基于需求编写的,符合RS232等标准的协议。
这部分对于上位机来说,我们只需要得到第三⽅提供的⾃定义通信协议,根据其中的内容进⾏编程即可,具体的功能实现是由硬件⼯程师实现。
在通信协议中,最重要的是端⼝(com)、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停⽌位。
3、实现⼀个demo通过上⾯的了解,上位机⼯程师应该有⼀个概念,上位机与串⼝的通信重点是通信,常⽤的通信可以直接使⽤标准的完成,但是如果是属于⾃定义通信协议的,需要提供⾃定义的通信协议。
1)⾸先我们实现⼀个界⾯,如下:2)配置串⼝参数-打开串⼝3)发送数据4)接收数据1、使⽤异步接收数据2、如果需要写完之后直接读,参考以下⽅法:5)效果图:6)基于⾃定义协议的通信(发送和接收都使⽤16进制进⾏)⾸先⾃定义⼀个通信协议:1、使⽤RS232进⾏通信,设定如下:波特率:9600数据位:8停⽌位:1奇偶校验:⽆2、通信协议内容:1)寄存器1 置1 执⾏功能1 地址 0b2)寄存器2 置1 执⾏功能2 地址 1b3)crc校验:将数据+地址等通过与或等操作⽣成的⼀个值(⼀般⾃定义的都会进⾏校验)4)开始位:015)结束位: 056)地址位:0a(根据不同寄存器决定)7)结果位:0e (成功0e,失败00)发送例⼦:执⾏功能101 0b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6 0e 05解析:01是开始位,0b是对应寄存器1的地址,数据长度是8,没有数据的置00,06是crc校验⽣成值,0e是结果位,05 是结束位。
RS232串口通讯

实验九 RS232串口通讯应用一、实验目的串口通讯对单片机而言意义重大,不但可以实现将单片机的数据传输到电脑端,而且也能实现电脑对单片机的控制,比如可以很直观地把红外遥控器键值的数据码显示在电脑上等。
本次实验目的:1、通过实际硬件连接及软件编程完成 51单片机和PC机之间的串口通讯,从而加深对异步串行通信接口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等串行通信基本概念的理解;2、了解RS-232C电平规定与TTL电平规定的不同,及采用专用芯片MAX232实现两者之间电平转换的连接电路。
二、实验设备51单片机实验板、PC机、串口连接线、串口调试软件、Keil软件、连接导线等。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51单片机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讯口,所以单片机和电脑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串口通讯。
进行串行通讯时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电脑的串口是RS232电平的,而单片机的串口是TTL电平的,两者之间必须有一个电平转换电路,在此采用专用芯片MAX232进行转换,虽然也可以用几个三极管进行模拟转换,但是还是用专用芯片更简单可靠。
采用三线制连接串口,也就是说和电脑的9针串口只连接其中的3根线:第5脚的GND、第2脚的RXD、第3脚的TXD。
这是最简单的连接方法,但是对我们来说已经足够使用了,电路如下图所示,MAX232的第10脚和单片机的11脚连接,第9脚和单片机的10脚连接,第15脚和单片机的20脚连接。
图1 串口通讯的硬件电路连接为了能够在电脑端看到单片机发出的数据,必须借助一个WINDOWS软件进行观察,这里利用一个免费的电脑串口调试软件(这是一个绿色的软件,无需安装,可以直接在当前位置运行这个软件)。
软件界面如下图,1先要设置一下串口通讯的参数,将波特率调整为4800,勾选十六进制显示。
串口选择为COM1,当然51单片机实验板的串口也要和电脑的COM1连接,将烧写有以下程序的单片机插入单片机实验板的万能插座中,并接通51单片机实验板的电源,这时只要按下K1一次,在串口调试助手软件的接收区界面中就会增加一个“AF”字符,表示单片机向电脑发送“AF”字符成功。
RS232通讯原理

RS232通讯原理RS232是一种串行通信接口标准,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它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与调制解调器、打印机、数码相机等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RS232通信原理涉及到物理连接、数据传输、波特率、数据帧格式等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RS232通信的原理。
1.物理连接:RS232通信使用的是一对串行线,其中一条线为发送线Tx,另一条线为接收线Rx。
发送端将串行数据转换为电压信号,通过发送线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将电压信号解码为串行数据。
此外,RS232通信还使用了共地线GND来提供共同的参考电平。
2.数据传输:RS232通信使用非归零电平编码,即逻辑1不产生电平变化,逻辑0产生一定的电平变化。
一般情况下,逻辑1对应于高电平,逻辑0对应于低电平。
数据传输是以位为单位进行的,发送端每次发送一个位的数据,接收端每次接收一个位的数据。
3.波特率:4.数据帧格式:RS232通信使用的数据帧包含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
起始位用于表示数据帧的开始,一般为逻辑0。
数据位是实际的数据位数,一般为8位。
校验位用于检查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可以是奇校验、偶校验或无校验。
停止位用于表示数据帧的结束,一般为逻辑15.控制信号:RS232通信还使用了一些控制信号,包括RTS(Request to Send)、CTS(Clear to Send)、DTR(Data Terminal Ready)和DSR(Data Set Ready)等。
这些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数据的流向和设备之间的握手信号。
6.RS232电平:RS232通信使用的电平范围为-15V至+15V,其中-3V至-15V表示逻辑1,+3V至+15V表示逻辑0。
为了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RS232通信还定义了+12V至+15V表示逻辑1,-3V至-12V表示逻辑0的低压版本(称为RS232-L)和+3V至+12V表示逻辑1,-12V至-3V表示逻辑0的高压版本(称为RS232-H)。
计算机网络实验RS232串口通信程序的编写

计算机网络实验RS232串口通信程序的编写RS232是一种常见的串行通信接口,用于在计算机和其他外部设备之间传输数据。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和应用程序,如串口调试工具、点阵打印机等。
本文将介绍如何编写一个基本的RS232串口通信程序。
我们将使用C 语言和Linux操作系统来演示。
在开始编写程序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RS232串口的基本概念和通信协议。
RS232串口由发送线(TX)、接收线(RX)、控制线(如RTS、CTS、DTR和DSR)等组成。
通信时,发送方将数据从TX线发送到接收方的RX线,然后接收方通过RX线接收数据。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RS232串口通信程序示例:```c#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fcntl.h>#include <termios.h>#include <unistd.h>int maiint fd = open("/dev/ttyS0", O_RDWR , O_NOCTTY); // 打开串口设备if (fd == -1)perror("打开串口失败");exit(1);}struct termios options;tcgetattr(fd, &options); // 获取当前串口设置//设置波特率为9600cfsetispeed(&options, B9600);cfsetospeed(&options, B9600);//设置数据位为8位,无奇偶校验,停止位为1位options.c_cflag &= ~PARENB;options.c_cflag &= ~CSTOPB;options.c_cflag &= ~CSIZE;options.c_cflag ,= CS8;//更新串口设置tcsetattr(fd, TCSANOW, &options);char buffer[255];while (1)ssize_t len = read(fd, buffer, sizeof(buffer)); // 从串口读取数据if (len == -1)perror("读取串口失败");exit(1);}printf("接收到数据:%.*s\n", len, buffer);ssize_t nwrite = write(fd, buffer, len); // 向串口写入数据if (nwrite == -1)perror("写入串口失败");exit(1);}}close(fd);return 0;```该程序首先打开串口设备`/dev/ttyS0`,如果打开失败则会输出错误信息并退出。
rs232串口通信原理

rs232串口通信原理
RS232串口通信是一种常用的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传输数据。
它采用的是一种全双工的通信方式,即可以同时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在RS232串口通信中,数据通过一根称为串口线的物理连接
来传输。
这根串口线由三根信号线构成:数据线(TXD和RXD)、控制线(CTS、RTS、DTR和DSR)和地线(GND)。
其中,数据线负责传输数据,控制线用于控制数
据的流动,而地线用于连接串口设备的地。
数据的传输是通过电压的变化来实现的。
当发送数据时,计算机会将数据转换为相应的电压信号,并通过TXD线发送出去。
接收数据时,外部设备会将电压信号转换为相应的数据,并通过RXD线发送回计算机。
为了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RS232串口通信引入了一些控制信号。
其中,RTS(请求发送)、CTS(清除发送)、DSR(数
据设备就绪)和DTR(数据终端就绪)用于控制数据的流动,以避免数据的丢失或冲突。
例如,当计算机希望发送数据时,会先发送一个RTS信号给外部设备,请求数据发送的权限。
外部设备在接收到RTS信号后,会发送一个CTS信号给计算机,表示已经清除发送,并可以开始传输数据。
类似地,DSR 和DTR信号用于设备之间的就绪状态的通知。
除了控制信号外,RS232串口通信还定义了一些数据格式,如起始位、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位等。
这些数据格式的定
义旨在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RS232串口通信通过物理连接和控制信号的交互,实现了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为各种设备的连接和通信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的方式。
RS232串口多机通信

RS232串口多机通信一基本原理1、主从多机通信拓扑图2、主从多机通信的具体过程1)使所有的从机的SM2位置1,以便接收主机发来的地址;2)主机发出一帧地址信息,其中包括8位需要与之通信的从机地址,第9位为1;3)所有从机接收到地址帧后,各自将所接收到的地址与本机地址比较,对于地址相同的从机,使SM2位清零以接收主机随后发来的所有信息。
对于地址不符合的从机,仍保持SM2=1的状态,对主机随后发来的数据不予理睬,直至发送新的地址帧;4)主机给已被寻址的从机发送控制命令和数据(数据帧的第9位为0);5)本次通信结束后,从机重置SM2=1,主机可再寻址其它从机。
二主从模式首先要设定工作方式3:(主从模式+波特率可变)SCON位定义:SCON串口功能寄存器:SM0=1;SM1=1(工作方式3)注:主机和从机都要为工作方式3。
1、工作方式2 (SM0 SM1 :1 0):串行口为11位异步通信接口。
发送或接收一帧信息包括1位起始位“0”、8位数据位、1位可编程位、1位停止位“1”。
发送数据:发送前,先根据通信协议由软件设置TB8为“奇偶校验位”或“数据标识位”,然后将要发送的数据写入SBUF,即能启动发送器。
发送过程是由执行任何一条以SBUF为目的寄存器的指令而启动的,把8位数据装入SBUF,同时还把TB8装到发送移位寄存器的第9位上,然后从TXD(P3.1)端口输出一帧数据。
接收数据:先置REN=1,使串行口为允许接收状态,同时还要将RI清“0”。
然后再根据SM2的状态和所接收到的RB8的状态决定此串行口在信息到来后是否置R1=1,并申请中断,通知CPU接收数据。
当SM2=0时,不管RB8为“0”还是为“1”,都置RI=1,此串行口将接收发送来的信息。
当SM2=1时,且RB8=1,表示在多机通信情况下,接收的信息为“地址帧”, 此时置RI=1,串行口将接收发来的地址。
当SM2=1时,且RB8=0,表示在多机通信情况下,接收的信息为“数据帧”, 但不是发给本从机的,此时RI不置为“1”,因而SBUF中接收的数据帧将丢失。
232通信原理

RS232通信原理是一种基于电压变化的异步串行通信方式。
以下是其主要的通信原理和特点:
传输方式:RS232使用一对传输线(发送线和接收线)通过发送和接收电信号来传输数据。
发送线负责将数据位从计算机发送到外部设备,而接收线则负责将数据位从外部设备发送到计算机。
电平表示:在RS232通信中,逻辑1和逻辑0是通过不同的电压电平来表示的。
通常,正电压表示逻辑0,负电压表示逻辑1。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设备可能采用相反的电平表示方式。
数据帧格式:RS232通信将数据划分为数据帧进行传输。
每个数据帧包括一个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
起始位用于指示数据的开始,数据位是实际传输的数据,校验位用于验证数据的准确性,停止位用于指示数据的结束。
异步通信:RS232通信是异步的,这意味着发送方和接收方没有共同的时钟信号来同步数据传输。
相反,它们依赖于数据帧中的起始位和停止位来识别每个字节的边界。
电气特性:为了使RS232通信正常工作,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电气特性需要匹配。
这包括电压范围、驱动能力和接收灵敏度等方面。
电缆和连接器:RS232通信使用满足一定要求的电缆和连接器来确保数据的传输质量和稳定性。
常见的RS232电缆类型包括DB9和DB25等。
总的来说,RS232通信原理基于电压的变化,通过发送和接收电信号来传输数据。
它具有简单、可靠、低成本等优点,在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RS232通信已经逐渐被更高速、更稳定的通信方式所取代,如USB、Ethernet等。
rs232串口程序实例

rs232串口程序实例RS232串口程序实例RS232串口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常用接口标准。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RS232串口虽然已经不再是主流接口,但在某些特定应用场景下仍然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以RS232串口程序实例为主题,介绍如何使用RS232串口进行数据传输的一些常见操作和注意事项。
一、RS232串口的基本介绍RS232串口是一种串行通信接口标准,它使用了DB9或DB25接头,通过串行方式传输数据。
RS232串口常用于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比如打印机、调制解调器、扫描仪等。
RS232串口传输速率一般为115200bps,支持全双工通信。
二、RS232串口的连接方式RS232串口连接需要使用串口线缆将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相连。
一般来说,计算机上有一个或多个RS232串口接口,我们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串口接口进行连接。
在连接时需要注意接线的正确性,一般按照1-1、2-2、3-3、4-4...的顺序进行连接。
三、RS232串口的通信协议RS232串口的通信协议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所遵循的规则。
常见的通信协议有ASCII码、Modbus等。
在编写RS232串口程序时,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并按照协议规定的格式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四、RS232串口程序的编写编写RS232串口程序需要使用编程语言,比如C、C++、Python 等。
以Python为例,下面是一个简单的RS232串口程序实例:```pythonimport serial# 打开串口ser = serial.Serial('COM1', 115200, timeout=0.5)# 发送数据data = 'Hello, RS232!'ser.write(data.encode())# 接收数据recv_data = ser.read(1024)print(recv_data.decode())# 关闭串口ser.close()```在这个程序中,首先通过`import serial`导入serial库,然后使用`serial.Serial`函数打开串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RS232串口通信基本知识
(1)目前较为常用的串口是9针串口(DB9。
通信距离较近时(<12m),可以用电缆线直接连接标准RS232端口;若距离较远,需附加调制解调器(MOD EM)。
(2)RS232C串口通信接线方法(三线制)
接收数据针脚(或线)与发送数据针脚(或线)相连,彼些交叉,信号地对应相接
(3)DB9接口三线引脚定义
2 ---- RXD 接收数据
3 ---- TXD 发送数据
5 ---- GND 信号地
(4)串行通信方式
1)单工:信息只能单向传送
2)半双工:信息可双向传送但不能同时进行
3)全双工:信息可同时进行双向传送
(5)RS232逻辑电平
逻辑0电平规定为+5 ~ +15V之间;逻辑1是电平为-5 ~ -15V之间,因此在与单片机进行通信时需要进行电平转换
(6)RS232串行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7)51单片机串行通信接口软件设计
1)两个重要指标:可靠性和速度,可靠性是第一位。
2)与串口通信相关的几个寄存器和控制位
TMOD:可以用它来设置定时器工作方式(如果在MCU中使用的是定时器来产生波特率,就需要对这个寄存器进行设置,通常设为0x20,即设置定时器1为8位自动重装定时器,即工作方式1)
TH1和TL1:定时器1初始值(可通过波特率计算软件获得)
TR1:开启定时器1
SCON:串口控制寄存器,通常设为0x50,即10位异步传输,由定时器1
产生波特率,无奇偶校验位,允许接收
PCON:这个寄存器主要用到它的最高位SMON,当最高位设为1时,原波特率加倍
ES:串口中断使能位
EA:全局中断使能位
3)波特率计算方法(使用一个名为“51波特率初值计算.exe”的小软件)第1步:选择定时器工作方式(方式2)
第2步:输入晶振值(11.0592)
第3步:选择波特率(9600)
第4步:设置SMOD值(0)
第5步:点击确定
第6步:将软件上显示值赋给TH1和TL1
4)串口初始化程序
void Initial_RS232(unsigned char rate)
{ //默认晶振值为11.0592MHz
unsigned char Reload1;
switch(rate) //根据拨码器设置波特率
{
case 0:
Reload1 = 0xE8; //2400bps
break;
case 1:
Reload1 = 0xF4; //4800bps
break;
case 2:
Reload1 = 0xFA; //9600bps
break;
case 3:
Reload1 = 0xFD; //19200bps
break;
default:
Reload1 = 0x00;
break;
}
PCON = PCON|0x80; //SMOD = 1 ;波特率加倍
TMOD = 0x20; //0011,00010设置定时器1为8位自动重装计数器
SCON = 0x50; //0101,0000 8位可变波特率,无奇偶校验位
TH1 = Reload1; //设置定时器1自动重装数
TL1 = Reload1;
TR1 = 1; //开定时器1
ES = 1; //允许串口中断
EA = 1; //开总中断
}
5)串口发送程序
void Send_RS232(unsigned char i)
{
ES = 0; //关串口中断
TI = 0; //清零串口发送完成中断请求标志 SBUF = i;
while(TI ==0); //等待发送完成
TI = 0; //清零串口发送完成中断请求标志 ES = 1; //允许串口中断
}
6)串口接收程序
void Receive_RS232(void) interrupt 4
{
unsigned char temp= 0;
ES = 0;
if(RI==1)
{
RI = 0;
temp = SBUF;
}
ES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