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要抓住特征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3、突出感情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
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 长沙》
练习:
校园一角,200字左右。
——鲁彦《雪》
2、善用表达技巧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 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 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 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 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 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 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 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 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它静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
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 大海的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 有时又似乎听见了情人的窃窃的密 语 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 欢乐的鸟歌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 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 见了慈善的母亲,柔和的情人,活泼的 孩子,微笑的花,温暖的太阳,静默的 晚霞„„它没有气息。
描形、绘色、传神
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
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 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浓郁的玫瑰的气 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 在白天, 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夜间,它发出 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 我们的玻璃窗上札札地绘就了各式 各样 的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 还有那河流, 那天上的云„„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亲近自然__8213___8213_写景要抓住特征(整理精校版)

亲近自然__8213___8213_写景要抓住特征作文辅导0905 2254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写作指导】写景要抓住特征绘画上的写生,总是用呈现在眼前的物象来作描摹的模特儿的。
写作上的写生也是这样。
呈现眼前的物象是一个客观存在,它的形体、位置、色调、明暗,明明摆在那儿,就得照它的本来面目,如实描摹,不能以意为之。
方的不能写成圆的,红的不能写成黑的,一丝假也做不得。
如果不是这样,文章写的是甲,可是让读了以后,却以为写的是乙,或者根本看不出写的是什么,那就失去文章交流思想的作用了。
看见一株树,你试写一写,看见一幢建筑物,你试写一写,下了一场春雨,你试写一写……无一不是练习写生的机会。
写了之后,给别人读一读,问他从文章里读出来的那株树,那幢建筑物,那场春雨……是什么样子;然后问自己,他说的跟你看到的是不是一样。
如果不一样,那就是写走样了,以后写的时候就改进。
写生这个基本功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蒋仲仁《写作的基本功──写生》【佳作赏析】佳作一:静静的顿河〔苏〕肖洛霍夫他看见了黑色的太阳(再次叛变红军的哥萨克军官葛利高里,夜里带着情人阿克西尼亚离家出逃,遭遇红军巡逻队,阿克西尼亚被打死了。
葛利高里极度绝望。
黎明,他用马刀在野地里挖了一个坑,埋葬了阿克西尼亚。
)他用手巴掌把小坟堆上的潮湿的黄土使劲拍平,在坟墓旁边跪了半天,低着脑袋,轻轻地摇晃着。
现在他再也没有什么着忙的必要了。
一切都完了。
在旱风的蒙蒙雾气中,太阳升到断崖的上空来。
太阳的光芒照得葛利高里的没戴帽子的头上的密密的白发闪着银光,从苍白的、因为一动不动的而显得很可怕的脸上滑过。
他好像是从一场噩梦中醒了过来,抬起脑袋,他看见自己头顶上一片黑色的天空和一轮耀眼的黑色的太阳。
佳作二:三峡之秋方纪三峡已经是秋天了。
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
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
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
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
写景的注意点

写景的注意点
写景的注意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抓住景物的特征:要善于抓住景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等方面所展现出的独特特征。
只有深入挖掘景物的特点,才能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 安排好顺序:在写景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组织材料,比如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由整体到局部等。
合理的顺序能够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 描绘生动:在描绘景物时,要运用丰富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
同时,要注意细节描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景物的细微之处。
4. 融情于景:在写景时,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景物充满情感色彩。
只有将情感与景物相互融合,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
5. 适当运用联想和想象:在写景时,要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比喻、夸张等手法,将景物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
同时,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拓宽思路,丰富文章内容。
6. 虚实结合:在写景时,不仅要描绘实景,还要注意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虚化、夸张等手法,将景物描绘得更加富有艺术感。
7. 注意用词精准:在写景时,要注意用词精准,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语言。
同时,要注意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使文章更加流畅、优美。
《表达交流: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课件

似静止”“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的生之力。那嫩绿的头“在 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前一晚只是绿豆粒般大 的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在时间的变化 中显示出嫩头的变化。然后作者以墙上的“斑驳痕”这一空间点 为标志,通过“一夜工夫”“竟爬到了斑驳痕之上”,表现牵牛花 的生长情况。这样,就鲜明地表现出牵牛花“奋力生长”的特征。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他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 青,它才爆出米粒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 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 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们张开翅膀跃跃欲 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
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 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循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 振,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 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 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便设法用手钩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 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
洋槐开花的日子,是我们的槐花节。 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 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
夏日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 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 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 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 战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 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 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 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景物描写要抓住特点

景物描写要抓住特点在写作文时,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注意地域不同,景物的特点也不同。
如南方与北方,平原与高山,城市与农村,其景色是各不相同的。
如:中国的古老文化是令人惊叹的,而这座城市则是悠久文化的集中体现。
这里不但有闻名世界的八达岭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更有凝聚人们智慧的现代化建筑物: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新建的中央电视台发射塔……这段话的作者抓住最能代表北京这个城市的景物来写,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北京。
2.注意动静搭配。
我们还可以抓住景物的变化来写,我们所观察到的景物有的是静止不动的,有的是活动变化的,因此在写景时既要对景物的静态进行描写,也要对景物的动态进行描写,做到动静结合,这样才能把景物的特点描写得更具体,更形象。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第8课《小镇的早晨》第一自然段是静态描写,写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第二自然段是动态描写,写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
3.注意景物的形状和颜色。
除动静的变化之外,还有景物的形状,颜色的特点。
如:湖水清澈见底,远处连绵不断的山峰倒影在平静的湖水中,显得更加青翠。
这是,一阵微风吹来,刚才水平如镜的湖面,立刻泛起了鱼鳞般的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点点银光,湖上像撒满了珍珠一样,微风一过,湖面又恢复了平静。
再如《桂林山水》中对山水的描写:我攀登过峰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象一不小心就会载倒下来。
4.注意景物形状、颜色的变化。
除动静的变化之外,景物的形状,颜色等往往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在描写景物的变化时,不仅要注意写出动静变化,还要注意景物的形状,颜色等发生的变化.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高中作文指导课件:写景要抓住特征

怎样把写景与抒情结合起来呢?通常有触景生 情、寄情于景等方法。 触景生情是指眼前的景物触动和引起了作者内 在的思想感情。作者由此展开联想,抒发自己 的情思。 寄情于景是指作者在写景时带着某种主观感情 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 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中, 以客观之景来寄寓主观之情。
此时他们除了喜庆,还是喜庆。用喜庆之气谱写了一首歌舞升平的 曲子,是何等的壮观,何等的欢悦。 秋难道仅仅只能用悲来形容吗?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是美不胜收的景色啊!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秋最美,最独特的景象。 它美不过春吗?美不过夏吗?美不过冬吗? 秋最懂人们的心。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带来了人们最想要的。 是人们的贴心朋友。难道不是吗?? 一年的果实快要吃完了,秋,风尘仆仆地赶来,带给人们新的 食物以备来年的食用。在夏季的高温酷暑下人们正煎熬着。在草木 奄奄一息下。秋带来了凉爽的风。解救了万物。难道这不是秋喜爱 人们吗?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秋会这样? 没有了秋谁来解救人们和万物。没有了秋。果实将有一部分不 会成熟。没有了秋人们还会有那么美的景色吗? 那将会使民愤怒。民意不可违啊!那些诗人才人不是悲秋吗? 那没有秋能行吗?大自然能运行吗?
布置作文
《校园的秋天》 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你的天地充满 了绚丽的色彩,春天的柳絮、夏日的荷 花、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飞雪——选取 最能震撼自己心灵的自然画面,写一则 描摹景物的作文。 要求: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做到情景交融。 不少于800字。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 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 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 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 真红,却没有亮光。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 慢慢 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 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 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 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 因 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 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 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 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 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语文教案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景物,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学会观察自然景物,抓住景物的特征。
2. 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写作。
2. 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物。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自然景物图片或视频。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自然景物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对这些景物的感受。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进行写作。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优秀的自然景物写作范文,引导学生分析并学习范文的写作技巧。
4. 写作练习:教师给出一个自然景物,学生尝试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写作。
5. 分享与评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自然,多写作。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抓住自然景物特征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写作中的语言表达和描写技巧,评估学生的写作进步。
3.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互动,了解学生对亲近自然和保护环境意识的认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直接接触自然,锻炼观察和写作能力。
2. 邀请自然摄影师或作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拍摄或写作自然景物时的经验和技巧。
3. 开展自然景物写作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写作水平。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和学习体验的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改进空间。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写作情况和家长的看法。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描绘自然景物的基本方法,学会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学会观察自然景物,抓住其特征。
2. 运用恰当的词语和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物。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进行写作。
2. 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使描绘的自然景物更具生动性。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观察各种景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描绘自然景物,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恰当的词语和修辞手法。
3. 交流法: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观察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自然景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观察心得。
3. 提前安排学生进行自然观察活动,积累素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自然景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
2. 交流分享:学生分享自然观察活动中的所见所感,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3. 技法讲解:教师讲解描绘自然景物的方法,强调抓住特征的重要性。
4. 课堂练习:学生动手描绘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七、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优秀描绘自然景物的文章,分析其抓住特征、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
2. 学生模仿优秀文章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八、拓展延伸1. 学生进行自然摄影比赛,用镜头捕捉自然景物的特征。
2. 组织自然知识问答活动,增强学生对自然的认识。
九、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抓住自然景物特征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激发对自然写作的兴趣。
十、课后作业2. 家长参与评价,共同培养孩子亲近自然、热爱写作的习惯。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说明:教案中提到的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以及提高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是教学目标中的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在形态、 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他处景 物的地方;换言之,它是一处景物所独 有的,他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他全 然相似的。就是说,在你的笔下的景物 ,要能够留给别人鲜明的不同于一般景 物的印象。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 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 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 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 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 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 ,像闪电般,霎时 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 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练一练:写四五句话,抓住特点描写冬风。
他用手巴掌把小坟堆上的潮湿的黄土 使劲拍平,在坟墓旁边跪了半天,低着脑 袋,轻轻地摇晃着。现在他再也没有什么 着忙的必要了。一切都完了。在旱风的蒙 蒙雾气中,太阳升到断崖的上空来。太阳 的光芒照得葛利高里的没戴帽子的头上的 密密的白发闪着银光,从苍白的、因为一 动不动的而显得很可怕的脸上滑过。他好 像是从一场噩梦中醒了过来,抬起脑袋, 他看见自己头顶上一片黑色的天空和一轮 耀眼的黑色的太阳。 ——肖洛霍夫 《静静的顿河》
修辞手法
荷 绘形 叶 绘色 荷 (视觉) 花 写味 (嗅觉)
动态
比喻
比喻 拟人
通感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 动 ,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 的那边去了。
比喻
分析这段写景文字用了些什么手法?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都有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 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 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 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 还眨呀眨的。”
孙 充满 战斗 犁
精神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 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 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白洋淀》) 那是满地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 转靠在水面,层层叠叠,堆玉叠翠,只觉得一种蓬勃的 生机,跳跃满池。微风过处,满池荷叶裙袂飞扬,翩然 起舞。 (《西湖漫笔》) 每天清晨经过荷塘,总能看见一池荷韵。从冬日的衰落 到春日的绿意,繁盛、凋零,一如人生的起落。当风低 水皱。湖闲雨轻的日子,清荷亭亭,绿裙裾上青玉滚滚, 水生秀色;抑或刀风烈日,如丹青杰作的风荷依旧清色 冰姿,气宇凌仙。年年荷花都能从丝毫不见生机的枯萎 中复生,而我的师长却不能了,那一个年轻的身影走进 了翩翩地荷叶间,稍不留意便无迹可寻,只留下清香袅 袅(《又是清荷盛开时》)
点评:
“爱雨的人是不想躲开雨的”,正是这份爱, 在作者的笔下,落在绿绿的稻田上的那场雨这样 的富有诗意。这诗意从作者的心中溢出,伴随着 作者丰富的想象,流淌在作者的笔尖,便成了同 样富有诗意的语言:稻田成了“海”,小丘成了 “海”中的“岛屿”,连那煞风景的电线杆也成 了点缀。“雨”更让作者浮想联翩,想着与她亲 近,让她抚慰;想着受她洗礼,涤去尘俗。借雨 景,抒雨情,言雨志。这一切融合在作者的笔下 ,就是那生动联想,贴切的比喻,深刻的感悟。 这雨倒不像从天上落下来的,分明像从作者的心
练一练:扩展上一练习,在描写时注入自己的情感
印象。
作业布置:
1、片段训练: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分别以欢快或忧伤两种不同的情感基调描写 一段雨景,200字左右。
2、仔细观察校园里的景物,借鉴课文中
的精彩描写,写一段景物描写,要能或多 或少写出景物的一些特点和神韵,200字 左右。 3、描写醴陵一中校园的一处景,要求能 融情入景,字数在800字左右。
作者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春花图的: 1、从视觉、听觉、味觉三个角度描绘春花图。 2、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述春 花的性状。 3、用虚实结合,俯仰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进一步丰 富春花图的内涵。
要展现景物的自然特性
描绘景物的手段 1、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观察、体验、感悟。 2、在观察的基础上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巧妙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3、注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内外结合、 远近结合、点面结合等表现手法。
宗 乐观 璞 向上 荷 叶 荷 许 花 瑜 怀念 萍 老师
观赏景物,自觉不自觉要打上观赏者的情感烙 印。观赏者的情感不同,眼中的景物就不一样。
要展现景物的情感特性
清代著名的画家和诗人郑板桥在赠给一位巡抚的 《风竹图》上题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 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你看,图上 数竿墨竹,迎风而动,一枝一叶都好象竖起耳朵在倾听 民间的疾苦,那是作者关心人民的一颗心。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 又生”是白居易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 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杜甫借景抒发的 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雨丝、绿海 下雨天,我的窗外真美!那一片绿绿的稻田,好大的 一片,像一片海。而我这小楼就像一只船。远远那两丛树 林掩映的村舍,和稍近一点的那长着芒蒿的小丘,是这绿 海上的岛屿;那环抱着我们的群山,在有雾的时候,就不 是山,而是云,是灰色、紫色、深蓝、淡青的云;而那些 挺秀的电杆呢?那是帆樯,悠然地点缀在这绿绿的海上。 雨,静静地落着,落在稻浪上,深深密密地溶入那无 边的绿海里。于是,你禁不住要俯在窗口,向那如丝的雨 凝望。你是多么想,想自己变成那只在绿海上翩跹着的白 鹭,扑在那柔细清凉的雨丝里,让它冲刷抚慰着你的头颈 ,和你赤裸的背。你是多么想,想投身到那被雨水濡湿的 稻浪里,泳着,拍打着雨水的花朵,和稻浪的波痕。让你 莹洁纤细的身体,没入那深深沉沉的绿海,去捕捉那柔柔 细细的雨丝。
——朱自清《荷塘月色》
荷叶荷花:
清新淡雅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 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 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 花箭高高地挺出,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孙犁《白洋淀》
荷叶Hale Waihona Puke 花:高大坚韧对 象
角度
描写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 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 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 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 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 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 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