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_写景要抓住特征 (1)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亲近自然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也是一种追求内心平静的态度。
当我们放下繁忙的生活节奏,走近自然世界的怀抱,我们将享受到大自然的独特特征。
在写景时,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征,将读者带入自然的美妙世界。
早上,当太阳刚刚升起,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大地上,山脉的轮廓逐渐显露出来。
山峦连绵起伏,仿佛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地表上。
细细的山路上,稻谷成熟了,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
稻田周围是碧绿的菜地,茄子、辣椒、黄瓜等各种蔬菜争相生长。
一幅幅田园风光展现在眼前的时候,我们仿佛走入了一个象征丰收的乐园。
中午,阳光炙热,大自然呈现出一派火红的景象。
大草原上,金黄的麦浪如波涛一般翻滚,山坡上,点缀着红色的彼岸花,犹如一把把火炬点亮了整个山脚。
还能看到白色的羊群在山坡上悠闲地吃草,它们欢快的歌唱仿佛是在告诉我们:生活是多么美好!同时,还可以看到一群彩色的蝴蝶围绕着花丛飞舞,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心旷神怡。
傍晚时分,阳光渐渐柔和下来,洒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种温暖的色调。
湖泊边,碧绿的杨树倒影在平静的湖面上,湖面上的倒影仿佛一面清澈的镜子,映射出天空的一切,美得让人陶醉。
湖边,还能看到一群白鹭在飞舞,它们翩翩起舞,像一群美丽的精灵,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在村庄里,炊烟袅袅升起,飘散着一股诱人的香气,那是农夫们丰收了的喜悦。
夜晚,星空繁星点点,天空中的月亮洒下柔和的光芒。
夜晚的大自然呈现出神秘而宁静的特征。
竹林中,星星点点的萤火虫如同繁星一样闪烁,它们在黑暗中跳跃,仿佛在为大自然点亮一盏盏小小的灯笼。
此刻大地静谧而宁静,仿佛一切都停止了,只有微风吹拂着树梢,带来一阵阵花香。
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有一颗平常心,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我们要善于抓住大自然的特征,将这些特征以生动的叙述方式呈现给读者,让他们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只有这样,我们的描写才会更加生动有趣,读者才会更加有共鸣。
5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5、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责任编辑张海玲本讲导语当你看到一幅幅的大自然的美景,春天的百花吐艳,夏天的莲叶满湖,秋天的金桂飘香,冬天的素裹银妆,你能不能停下匆匆的脚步,静心观赏?也许你曾经无数次为之驻足流连,却遗憾不能拥有一支生花妙笔将它们尽情书写。
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写景状物,努力达到“活像”的程度。
精典美文野性的林柳嘉在海南岛,我登上了高高的尖峰岭。
瞧那辽阔、深邃、汪洋似的林海,莽莽苍苍,层层叠叠,涌着无垠的绿涛,横亘在眼前,那情调是多么粗犷,当我们进入林中,瞧那藤萝缠绕,蕨类丛生,横如帐幔的林墙,邃如深渊的林窟,密如桩柱的林干,又使人堕入了朦胧的神秘之感里。
这亚热带的原始森林多么富于野性。
我在这里看到了力的素描和写生。
野性不就是力的象征!雪莱的名句说得多好:“万物由于自然律,都必融汇于一种精神。
”我却从森林里瞧出了大自然神笔的气势。
它的铁划银钩倔强而刚劲,没有这亘古如一的精神,便不可能有万物的滋生。
每一粒种子落入土里便是力的萌芽,然后便有力地茁壮成长。
你瞧,每一棵树木都挺拔而昂扬,没有丝毫优游的逸致,也没有一点儿踌躇犹豫的迹象。
它们只是一个劲地拼命向上长,朝着晴空,朝着雨露,朝着阳光。
看得出来,在这横七竖八的密林里,它们的生长并不容易,在青春时显然十分艰苦,彼此间曾经出现过力的较量和搏斗。
看那绿楠合抱着铁榈,高山榕的根绞勒着另一株大树,然而它们终于成长起来了。
有的巨大得像擎天的柱石,几乎多人才能合抱;有的高达数十米,仰着头还看不到它的尖顶,它们的根长成板状,一块一块地深深陷入地里,仿佛是艘万吨巨轮的舵,支撑着这巨蘖,固如磐石。
于是,我从这些勃勃的生机中好像听到了山林的心跳,看到了最美妙的刻画力的珍品。
野性的林具有最纯真、最朴素的美。
它毫不做作,既没有病态,也没有畸形。
它是这样的浑厚、丰满而斑斓,因为它包罗、积累并融合了从古至今林中最美好的种属、质地和品性。
被称为活化石的几千年前繁茂滋生的树蕨和铁榈依然健在。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3、突出感情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
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 长沙》
练习:
校园一角,200字左右。
——鲁彦《雪》
2、善用表达技巧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 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 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 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 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 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 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 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 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它静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
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 大海的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 有时又似乎听见了情人的窃窃的密 语 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 欢乐的鸟歌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 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 见了慈善的母亲,柔和的情人,活泼的 孩子,微笑的花,温暖的太阳,静默的 晚霞„„它没有气息。
描形、绘色、传神
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
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 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浓郁的玫瑰的气 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 在白天, 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夜间,它发出 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 我们的玻璃窗上札札地绘就了各式 各样 的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 还有那河流, 那天上的云„„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高一语文《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片 段 研 读
桃树、杏树、梨树,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写 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 景 甜味儿;闭了眼,树 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 杏儿、梨儿。花下成 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 方 闹着,大小的蝴蝶飞 来飞去。野花遍地是: 法 杂样儿,有名字的, 没名字的,散在草丛 里像眼睛,像星星, 还眨呀眨的。《春》
点评:用大手笔来勾勒景物的特征。这是 一幅鸟瞰图,缩千里于咫尺。作者用“青铜的 屏风”比喻阴山主脉的形状和色调,用“拖” 字写山坡的态势,这些都是秋天阴山所独具的 ;加上黄河、阳光的烘托和城市的点缀,整个 画面洋溢着和平、宁静的气氛。
[例2]“桃林前面,有老百姓种的荞麦,也 有大麻和玉米这一类高秆植物。荞麦正当开花 ,远望去就像一张粉红色的地毯,大麻和玉米 就像是屏风,靠着地毯的边缘。太阳光从树叶 的空隙落下来,在泥地上,石家具上,一抹一 抹的金黄色。偶尔也听得有草虫在叫,带住在 林边树上的马儿伸长了脖子就树干搔痒,也许 是乐了,便长嘶起来。” (茅盾《风景谈》比 喻、白描)
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思考: 1 此景与彼景的不同(物种) 2 此时与彼时的不同(时令) 3 此地与彼地的不同(地域)
北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南国的秋,调得慢、来得润、显得淡
春
夏
麦浪翻滚着
雨里带着甜味儿
秋
林寒涧肃 晴初霜旦
冬
卧着点雪
春之叶
秋之叶
江山如此多娇
(四)充分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亲近自然__8213___8213_写景要抓住特征(整理精校版)

亲近自然__8213___8213_写景要抓住特征作文辅导0905 2254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写作指导】写景要抓住特征绘画上的写生,总是用呈现在眼前的物象来作描摹的模特儿的。
写作上的写生也是这样。
呈现眼前的物象是一个客观存在,它的形体、位置、色调、明暗,明明摆在那儿,就得照它的本来面目,如实描摹,不能以意为之。
方的不能写成圆的,红的不能写成黑的,一丝假也做不得。
如果不是这样,文章写的是甲,可是让读了以后,却以为写的是乙,或者根本看不出写的是什么,那就失去文章交流思想的作用了。
看见一株树,你试写一写,看见一幢建筑物,你试写一写,下了一场春雨,你试写一写……无一不是练习写生的机会。
写了之后,给别人读一读,问他从文章里读出来的那株树,那幢建筑物,那场春雨……是什么样子;然后问自己,他说的跟你看到的是不是一样。
如果不一样,那就是写走样了,以后写的时候就改进。
写生这个基本功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蒋仲仁《写作的基本功──写生》【佳作赏析】佳作一:静静的顿河〔苏〕肖洛霍夫他看见了黑色的太阳(再次叛变红军的哥萨克军官葛利高里,夜里带着情人阿克西尼亚离家出逃,遭遇红军巡逻队,阿克西尼亚被打死了。
葛利高里极度绝望。
黎明,他用马刀在野地里挖了一个坑,埋葬了阿克西尼亚。
)他用手巴掌把小坟堆上的潮湿的黄土使劲拍平,在坟墓旁边跪了半天,低着脑袋,轻轻地摇晃着。
现在他再也没有什么着忙的必要了。
一切都完了。
在旱风的蒙蒙雾气中,太阳升到断崖的上空来。
太阳的光芒照得葛利高里的没戴帽子的头上的密密的白发闪着银光,从苍白的、因为一动不动的而显得很可怕的脸上滑过。
他好像是从一场噩梦中醒了过来,抬起脑袋,他看见自己头顶上一片黑色的天空和一轮耀眼的黑色的太阳。
佳作二:三峡之秋方纪三峡已经是秋天了。
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
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
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
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
高一作文教案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12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14756字学做人话题学作文亲近自然学会爱博爱写景要抓住特征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一丘一壑也风流———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学习目标以一颗真挚的童心、爱心面对大自然,使心灵与大自然亲切交流。
学习重难点明确话题,写景抓住特征,注重感情。
一心灵鸡汤(精美短小的文字)——○以禅宗“三境界”之第一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和第二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来概括景物描写的两重境界,即真实客观的再现景物和渗透主观情意的传神绘形,既恰切又生动。
造物的神奇在于孕育万物却各不相同:同样是山,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眉秀;同样是花,牡丹雍容,菊花傲骨,莲花冰清,兰花素雅……你也许曾无数次为之驻足留连,却遗憾不能拥有一支生花妙笔将它们尽情抒写。
那么,就随老师走进今天的课堂,学习《一丘一壑也风流——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自然是人类生活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人类不仅在物质上需要大地母亲的哺育,而且在精神上也需要向自然寻求依托。
当知时节的春雨飘落大地时,当秋风吹来诱人的果香时,感到喜悦、幸福的决不仅仅是农民;过去的政治家、文学家,每当失意的时候,就会寄情山林;就是我们现在的中学生,当不堪学习重负,感到身心疲惫的时候,去野外踏青,不是也能愉悦身心吗?可以说人对自然的情怀是与生俱来的。
但是不同的人,对自然的感悟有深浅不同,情趣有高下之分。
“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感悟,“大漠孤烟直”的审美,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除了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以外,这种情怀还需要通过读书、作文不断培养。
培养对自然的情怀,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可以陶冶性情、净化灵魂。
从学习写作的角度看,自然的范围极其广阔,培养对自然的情怀,可以大大丰富我们的写作内容。
本单元作文在写法上强调写景物要抓住特征。
何谓特征?特征就是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区别的地方。
那么,景物的特征包含哪些因素呢?景物的地域、时令特征,加上物种的差别,这三者共同构成了景物本身的特征,是景物描写首先要抓住的对象。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写作指导]一、景物描写首先要抓住景物本身的特征。
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他处景物的地方。
换言之,它是一处景物所特有的,它处景物不会有或不会与它全然相似的。
描写景物之前,首先应该对所描写的景物特征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把握,是要表现它的广阔苍茫呢,还是表现它的秀丽清幽,还是表现它的富有野趣……只有自己心中有景物特征,才能在你的笔下表现出景物的某种特征。
而要抓住景物特征,就要对景物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
景物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
有些同学描写的景物,之所以大同小异,甚至雷同,主要的原因是作者对所写的景物没有认真细致的观察,不善于通过比较的方法去发现和抓住事物的特点。
而成功的有特点的景物描写,则都是作者对所写景物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观察和反复比较的结果。
二、景物描写还要突出感情特点。
说到底,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达意。
“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点明了情与景的关系。
大自然的景物本身是没有喜怒哀乐、爱憎褒贬的,但作者带着情感(如欢乐、悲伤、苦闷、烦恼等)去观察。
描写时,便赋予了景物鲜明的感情色彩。
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所以说,真正优秀的景物描写必然会笼上作者的主管色彩,渗透作者的情感特点。
那么,如何在景物描写中突出自己的感情特点呢?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巧妙运用比喻、比拟、排比等修辞手法。
例如我们读《荷塘月色》“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的”两句,一个“袅娜”,一个“羞涩”,写出了白荷的柔美状态,也将作者那种淡淡的喜悦之情渗透其中,这里就是拟人修辞手法妙用。
三、写景要注意观察角度的选取。
描写景物要选准观察角度。
对于同一个景物,同一景点,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获得的对景物的印象也会不同。
观察角度的选择有两种:一是定点观察,一是移步换景。
1、定点观察:即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固定的。
所谓立足点,是指人们观察事物时所站的位置。
这样,我们到一个景点去,固定立足点,视线随身体而旋转可以上下左右移动,写景状物也就有了多个角度,合理而有序地选取具体的角度展开景物描写,才可以将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逼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04 亲近自然的体验和感悟
与自然的互动和交流
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如 山峰的雄伟、河流的柔美、树木的生机等。
体验自然的变化和规律
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和规律,如四季更替、日出日落、潮涨潮落等, 可以让人更加敬畏自然的力量和智慧。
探索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
02 抓住自然景色的特征
地形地貌特征
地形的起伏变化
描述山峰、山谷、平原、高原等地形 的特点,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景观的视 觉效果。
地貌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强调不同地貌形态的差异,如沙漠、 森林、草原、沼泽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及它们所呈 现出的独特自然景观。
气候气象特征
季节变化
描述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如春暖花开、夏日炎炎、秋高气爽、冬日寒冷等, 以及它们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写作目的和意义
培养审美意识
01
通过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观,培养人们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
力,提高审美意识。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02
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的特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呼吁人
们保护自然环境。
传递文化和历史信息
03
自然景观常常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通过写景可以传
递这些信息,增进人们对文化和历史的了解。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参与环保行动
积极参与各种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清理垃圾、保护野 生动植物等,以实际行动为地球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05 亲近自然的意义和价值
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减轻压力
与大自然接触可以降低压力和焦虑,有助于放松 身心。
提高免疫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秋风把树叶染成了黄色,树叶又把 大地染成了黄色,微风拂过,地上的 黄叶像是一群受了惊的黄蝴蝶,打着 转儿。空中翩翩起舞的黄叶在朝阳中 闪动着,仿佛一只只金色的纺织娘, 在金色的阳光中沙沙地叫着,忽的离 开了树枝,飞走了。我伫立在这漫天 的黄叶中,脸上带着丰收的喜悦,感 觉自己也溶入了漫天的黄叶中,成为 校园秋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
• 片断一: 秋收完成后,地就裸了,像 一个老男人,扯了衣服,四仰八叉 地躺着。一道道田埂,肋骨一般, 在瘦不拉几的地里,十分刺目的凸 显着。秋收已结束了,该走的人, 都走了,地就还给了自然了。
• 片断二: 校园里的桂花都争相开放。微风拂 来,吹来阵阵清香。闻着桂花的香气, 唱着抒情的歌曲,我想这也不失为人 生的一大乐事吧!小时候就听过一句 谚语"桂子花开,十里飘香!"当时总 是认为这句谚语夸大其辞,现在心中 却有与其相同的感觉。是的,桂花确 实很香,不信,你一个人安静地坐在 教室里一定可以发现。
加修饰词 的露珠映着初升的朝阳,停在 的叶子上。
晶莹 翠绿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修辞
早晨,晶莹的露珠映着初升的朝阳,停在翠绿的 叶子上。阳光下,微风中,一闪一闪,射出耀眼
的光芒,仿佛在滋润着禾苗。
早晨,晶莹的露珠映着初升的 朝阳,停在翠绿的叶子上,像一颗 颗璀璨的小珍珠在叶间闪烁着耀眼 的光芒,又像许多顽皮的孩子在叶 间眨巴着大眼睛。当夜幕笼罩的时 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 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 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 睛。
描写
抒情
• 1.什么是描写? • 描即描绘,写指摹写。 •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入微的 描摹绘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
• 2. 描写的方法: A. 按描写的对象可分为 ① 人物描写, 主要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 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 ②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③ 场面描写 场面,一般指由人物活动构 成的生活画面,有时也泛指一定场合的情景。 所以,描述场面主要是写人的活动,写人物之 间的关系。 正面描写 • B.按描写的角度分, (又称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 • (又称间接描写) C.从描写的手法分,白描 浓描 细节描写 _
•
我在河滩上躬下身子,竖起笔尖作犁,带着一 种耕耘的虔诚,和秋天立下誓约。从中,我体味 出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深意。我不奢望 春天给我带来繁花,只要春风遍布我心中每个角 落,我就会充满信心,我要在黄叶上啜饮芳醇, 使着青春的犁铧,随着时间的流动,悄悄地接近 秋日火红的原野。 带着夏日的激情,带着少年的冲劲,带着尝试 的心情,我也像大人们一样,脱着鞋,挑起箩筐, 顶着骄阳,出门去体味真正的生活。 • 我顶着烈日跟着大人们甩动着膀子,微笑着挥 动镰刀。一片片稻子躺下了,铺成了金色的地毯。 "赶上啊!"大叔回头擦了把汗,对着我微笑," 快把吃奶的劲都用上哦──"
•
校园的秋色也有它独特的味道。在校园一偶, 有几棵高大挺拔的杨桃树,叶还很绿,果实已经 熟透了,泛着金色光芒。从下往上看,仿佛绿色 的天幕上镶着无数金色的小星星。秋风吹过,星 星便有节奏的泛着眼睛。难道是沙子把眼睛给迷 了?果实成熟了,树枝留不住他,只得让她滚落 到草丛中。她慢慢的发酵着,慢慢的发酵成一杯 甘醇的美酒,到处弥散着浓浓的酒味。这是丰收 的味道,这是校园秋色独特的味道。树下,那些 未来的牛顿们,正专心致志的读着足有几寸厚的 书。我真希望那些杨桃给他们以灵感。不过可别 太重了,免得把他们的灵感赶跑了。灵感真的是 稍纵即逝的,、。这些未来的牛顿们,也是校园 秋色中亮丽的一笔。
• 3、描写应注意的问题: 目的明确; 特点突出;鲜明而生 动 。
⑴ 描写要有明确的目的。无论是上述哪种 描写,都必须为表现作品的主题或人物的思 想性格服务。 • ⑵ 描写要善于抓住特点。 • ⑶ 描写一般要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4)强调描写的准确、平实、简洁。
学习目标
1、学会亲近自然、感 受生活、表达情感。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 描写景物的几种方法。 3、学会景物描写中突 出自己的感情,做到融情 于景。
陈世珍长宁中学
• 五种基本的表达方式及区别: •
① 太阳升起来了。( 叙述 ) ②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 ) 说明 ③ 太阳光热无穷,只是付出,不想获得。 ( ) ④ 火红的太阳喷薄而出,洒下万道金光。 ( ) ⑤议论 太阳哟!你请把我全部的生命照成道鲜红的血流! (郭沫若《太阳礼赞》)(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诗中有远景、有近景、有仰视、有俯瞰、
形成层次感和立体感很强的画面。
三、抓住景物的特征
1.全方位调动感觉器官观察事物 眼 耳 嘴 鼻 手 视觉:颜色、形状、构造、特点 听觉:声音、声息 味觉:酸、甜、苦、辣 嗅觉:气味、气息 触觉:软硬、冷热、干湿、光滑、粗糙 2.调动感官全方位观察 (1)观察物的各个部位(上下、前后、内 外) (2)观察物的周围附属物
写作实例
实战演练
添枝加叶
俄国青年:“他把一个钱投到乞丐的手里。”
陀思妥耶夫斯基改为:“他把一个 小钱向乞丐投下,钱落在地上,丁 丁当当滚到乞丐的脚边。”
描写:三言两面语,描摹出一个人物、一个 场面和一种意境,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 景,如闻其声。
仔细观察 发挥想象
露珠映着初升的朝阳,停在叶子上。
片段练习
不用“热” 字,通过景 物描写,表 现天气的炎 热和人的心 情
佳作欣赏
1、
这是一个夏天的午后。知了在枝 头不停地叫着;小狗在树下不安地 蜷着,时不时地伸出它那鲜红的舌 头;公鸡这时候也耷拉着它的翅膀; 老爷爷光着膀子,手把蒲扇子,不 停歇地前后摇着„„这棵门前苍劲 的树木,这时候好像也没了生气, 无力地支撑着。
•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可校园的秋色 却让我明白在品尝香甜的果实的时候, 不要忘记种子也在秋天了孕育。过去 的荣耀都已经过去,新的希望正在荣 耀中诞生。如果不趁着秋天为种子输 送营养,种子就无法熬过漫长的冬天。 在来年的秋天,你就只能得到失望。 校园的秋色是一幅五彩油画,他的第 一笔是在很久以前的一个秋天里画下 的。而她的内容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 更加成熟,更加充实。我也将在秋天 中孕育新的希望,让自己成为画中最 亮丽的风景。
、
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 得到处都是闪眼,空中,屋顶上, 佳 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 透着点红。 作 头顶上的太阳想把人们都变成 欣 烤肉,所以拼了命地烘烤着大地, 赏 这时,人们都在家避暑,不敢外出。 想挣些的穷苦车夫们也被吓住了, 有的在阴凉处打盹儿,有的干脆没 把车拉上街。
片段练习
• 地里,数不清的脚印被烤得焦白了。打谷 机跟蝉一道呻吟着,有气无力的。满地的 人群,满地的汗水,满地的欢笑,满地的 激情! 挑着两个晃悠悠的箩筐,真像挑着两个 音符。踏上被烈日烤烫的路面,甩开臂膀, 迈开步伐,绕着棋盘似的小路,舞着两个 摇摆不定的箩筐,摇过小河,好不容易才 摇到家。卸下千斤重的担子,全身顿时轻 松无比。一阵凉风送爽,我不由想起"谁知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还让我 了解到这是怎样的路、怎样的歌。 感受秋天,感受快乐,体会生活的乐趣。
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王国维
写法小结: (1)、定点观察、定景换点、移步换景。 取景构图:广角、聚焦、选取视觉中心。 顺序:时间、空间、逻辑、心理(上下、远近、 主次)。 (2)、从形、声、色等方面对景物进行描写,易于 抓住景物的特征。 颜色:主观色彩、客观色彩。 声音 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 白描和工笔。 (3)、虚实、动静、衬托、点染。 (4)、景物要与心情或环境相适应。
二、融情于景
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如何融情于景?
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郁达夫:清、静、悲凉 欧阳修:清爽、冷峭 毛泽东:生机勃勃,不似春 光,胜似春光
2、如何融情于景?
A、深入自然
B、善于借鉴
C、由此及彼(联想)
A、深入自然
即多观察,提高自己的 领悟能力。
走进自然,多观察, 多比较,多思考,与 自然对话,与山川相 融。
写一段写景文 字,体现人物 的绝望心理。
• 范文: 感受秋天 • 双休日,我告别了清幽的学校,回到了家。 听人说,实践是条路,是首歌。这是怎样的路、 怎样的歌呢?到了秋天的阳光下才能领会到。 “一片梧桐一声秋,一支芭蕉一分愁”。 然而,愁云散尽乐不尽,秋至喜随亦未知。梧 桐做出了黑黑的籽,枫叶换上了红红的衣。于 是快乐便装满了梧桐籽、夹满了枫叶片。 黄昏后,我独自吹着笛坐在板凳上,那是 一种意境,它朦胧着;那是一支乐曲,它飘荡 着。有些枯败的柳枝不想扫我的兴,送我一段 婆娑舞。我吹着,它舞着,月夜里,这儿有一 幅秋愉图。
写景要运用手法
结论
景物是客观的,人的眼睛心情是千差 万别的,同一种景物在不同人的眼睛里形色味 是不同的。心情不同,感受不同;文章主旨不 同,景物也随着千变万化。
任何描写都要目的明确,为表达内容服务,哪 里需要描写,怎样描写,都要从表达的需要出 发。描写景物时,要确定一个主题,一个思想 感情,这样写才能有针对性。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日积月累,方能听懂“山 语”、“水语”,方能抓 住景物的与众不同之处, 将景物特征新颖别致地描 绘出来。
B、善于借鉴
多读、多看,从别人的 作品中汲取“营养”, 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陶冶性情。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
C、由此及彼(联想)
以情感为纽带善于进行 “由此及彼”的相似联想。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种“由此及彼”的相似 联想的纽带是欣赏者的主观 感情。感情不一样,景物的 外在表征也就不一样。
三、方法
1、选好观察点,认真观察
观察点体现着景与人之间的方位、距离、角 度等关系。